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共6頁)_第1頁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共6頁)_第2頁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共6頁)_第3頁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共6頁)_第4頁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共6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 “學貴有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質疑是發(fā)現(xiàn)的設想,探究的動力,創(chuàng)新的前提。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探究者所具有的良好的質疑意識無疑是探究活動的催化劑。從一定程度上說,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比培養(yǎng)學生的解疑能力更為重要。然而,目前科學教學中學生的質疑意識卻普遍不足,其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不敢或不愿質疑。這類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質疑意識,但沒有表現(xiàn)出來,呈潛在狀態(tài)。二是較少或者沒有質疑意識。主要是學生不善思考,不肯思考,不能質疑或是不善于質疑。造成學生質疑意識不強的原因,一是受制于學生的心理因素,即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情緒體驗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學習意愿

2、不強烈。二是受制于學生的認知因素,即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不夠。三是教師只按自己的預設思路進行教學,剝奪了學生主動質疑、自主探究的權利,使課堂缺少質疑的氛圍等等。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意識,我認為應該從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動機入手,輔以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方法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質疑”強加給學生,而是應通過啟發(fā)引導,精心設置質疑情境,讓他們自己產生強烈的質疑意識,進而主動進行質疑。1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愿意質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沒有興趣,我們的一切探索計劃就會落空”。學生的思想要積極主動地展開,就得讓學生自身具備強烈的求知欲。要激發(fā)學生,讓學生產生

3、好奇心,這樣學生就會帶著疑問去尋求答案。很多學生或因為對科學課不感興趣,或因為重語、數(shù)、英而輕其它學科,抱著對科學課無所謂的態(tài)度。因為對學習不感興趣,就必然懶得思考,也就很難提出質疑。所以在平時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采用趣味實驗、模型、投影、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學淀粉的蹤跡時,首先以小魔術的形式演示“白紙顯字”的小實驗,教學混合身邊的物質部分時,演示“清水變牛奶”的小實驗等等小學數(shù)學論文,使學生感到十分新奇,紛紛質疑“怎么回事”,個別學生甚至懷疑有假。我則趁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進而引導學生對自己產生的疑問展開探究。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自然而然地也就產生了質疑意向

4、。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課本上的小資料、“閱讀與拓展”材料等,適當結合進一些課外資料,引導學生了解科學家敏銳的質疑意識對推動科學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幫助他們認識到培養(yǎng)自己質疑意識的重要性,增加他們學習探究科學的興趣。如介紹富蘭克林探索雷電的故事、海爾蒙的實驗等。另外,對課本中的一些“觀察報告”、“調查報告” 等范例,我也積極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我們的觀察、調查報告往往寫不到點子上,或者寫不到范例上那樣具體全面。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質疑意識對正確開展科學探究的重要性。2突破思維禁錮,使學生敢于質疑。從創(chuàng)造主體的心理素質來看,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往往突出地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他人(尤其是權

5、威)已有知識的迷信;二是對自己已有知識的迷信。這種迷信嚴重阻礙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當然也就沒有質疑了。因迷信教師、書本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或因害怕自己的質疑會遭到老師同學的批評或恥笑,造成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教師一問學生一答,或只有教師的問而無學生的答,甚至整堂課沒有一次學生的質疑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信奉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寧鴻彬鼓勵學生的“三不迷信”、“三懷疑”、“三允許”,即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教師;歡迎上課質疑、歡迎發(fā)表對教材的不同見解、歡迎發(fā)表與老師不同意見;允許說錯、允許改正錯誤、允許保留意見。因而經常教育學生不唯書、不唯師,要敢于對書本知識和老師的觀點進行質疑。同時自

6、己也認真做到勇于接受學生的質疑,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的質疑空間,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鼓勵他們勇于質疑。如在動物和植物一課中探討“植物是否能夠運動”時,有一些學生就植物不會運動的觀點向教師質疑:“向日葵不是會轉動嗎?” “有些植物還會吃動物呢!”“太陽花不是會見了太陽就開花,太陽落山就閉攏嗎?”還找來了有關的書本資料給我看。對這種情況,我沒有含糊應對,而是在充分查找了相關資料后,向學生認真解釋了有關植物的這些現(xiàn)象,并進一步拿動物的運動器官與之對比,才消釋了學生的疑問。對于這些敢于向老師質疑的學生,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精神。3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使學生能夠質疑。質疑的產生應源于學生對某一事物的觀察

7、和感知。怎樣才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感知活動中去呢?我的做法是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利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巧設疑問,以趣激疑、以問設疑、以疑導思,誘發(fā)學生質疑、解疑。首先,從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開始,用實驗、故事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如了解空氣一課,我首先演示了“紙的奇遇”實驗,當學生看到燒杯中的紙團被壓到水下卻并沒有如他們預期中的被浸濕時,頓時被激起了求知欲,這時我又適時提問:“是誰保護了杯中的紙團不被浸濕呢?”學生根據實驗事實,初步推斷出可能與空氣有關,那么究竟是不是空氣呢,由于課堂一開頭就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自然也就產生了如我們怎樣才能看到空氣、摸到空氣等等一連串的疑問。

8、其次,質疑情境的好壞還在于刺激情境到疑問解決的過程,即這個“解答距”的難度是否妥當。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的差異,分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質疑。例如,在探究小蘇打和醋的混合現(xiàn)象時,先讓學生做混合實驗并觀察現(xiàn)象,然后再讓學生用燃燒的火柴做混合產生氣體與普通空氣的對比實驗,再鼓勵學生根據實驗現(xiàn)象進行質疑。于是,學生紛紛質疑:小蘇打和醋混合杯中的火柴為什么熄滅?空氣杯中的火柴為什么不熄滅?兩個杯中的氣體是不是不一樣?混合杯中的氣體為什么和空杯中的氣體不一樣?是不是小蘇打和醋混合后產生了新的氣體?再讓各層次的學生分別思考解疑,使得各類學生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尋找答案,有利于各層次學生質疑

9、意識的培養(yǎng)。另外,質疑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可以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教師的活動是要使學生在真實而未知的情境中去探知真知,親自去解決綜合問題,使他切身體會學習實驗技能的方法,體驗科學知識的價值和對周圍未知的發(fā)現(xiàn),并養(yǎng)成動手的習慣,不斷產生進一步探究的愿望,形成強烈的質疑意識。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盡量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盡量把實驗的機會讓給學生來操作,讓學生在自己動手過程中自覺產生新的疑問。4強化課后延伸,使學生善于質疑。質疑是教學的開始,質疑是教學的主線,教學的最終結果絕不應當是用所傳授的知識完全消滅疑問小學數(shù)學論文,而應當是在初步解決已有疑問的基礎上引發(fā)更多、更廣泛的新疑問。在課外,我經常讓

10、學生自制學具,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經常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課外探究活動,鼓勵學生在課外動手動腦。往往,學生在探究中會有一些意外的發(fā)現(xiàn)并進行質疑,進而會尋求教師的幫助解決,這時,只要適當?shù)丶右砸龑?,就能讓學生在操作、觀摩、思考中逐步增強質疑意識。如在鳳仙花苗的生長變化觀察中,一位學生觀察到子葉與第一對真葉的不同,跑來問我,為讓這剛剛萌發(fā)的好奇心長大,我沒有直接解答,也沒告訴他下一節(jié)課中就要解決這個問題,而是鼓勵他繼續(xù)仔細觀察,并讓他自己去查資料解決,結果這位同學在下一節(jié)課上很詳細地向其他同學介紹了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找到的答案。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帶著質疑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質疑走出教室。這些新疑問出現(xiàn)的意義,不僅在于它能夠使教學活動無止境地進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還在于它能最終把學生引上創(chuàng)造之路,進而成為創(chuàng)造者。要求學生愿意質疑、敢于質疑、能夠質疑、善于質疑,教師自身也要具備質疑意識,把課堂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要以參與者的身份而不是權威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參與探究活動。教師自己也要做善于質疑者,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在課堂中,教師應少些直接提問,多些指導誘問;少些批評斥責,多些鼓勵表揚;少些權威專制,多些民主平等;少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