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第4課破解彩陶之謎精品教學案 北師大版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第4課破解彩陶之謎精品教學案 北師大版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第4課破解彩陶之謎精品教學案 北師大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學習內容第4課、破解彩陶之謎學習目標通過此活動課,應了解陶器是農(nóng)耕出現(xiàn)的結果,明確彩陶是遠古祖先重要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對社會的發(fā)展起過重要的作用。2、通過此活動課,應了解彩陶生成的大致年代,它的特征、制作過程學習重點了解彩陶生成的大致年代,它的特征、制作過程學習難點彩陶是遠古祖先重要的生產(chǎn)、生活工具,對社會的發(fā)展起過重要的作用。學法提示聯(lián)系比較法、讀圖觀察法。導 學 過 程自主空間活動過程:步驟一:人們可以通過不同歷史時期的實物資料、口頭傳說、文字資料來了解當時的歷史。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生動地呈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生產(chǎn)水平和生活狀況,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那時人們的精神世界。通過觀察這些彩陶,我們可以感

2、知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的生活與情感,感知遠古豐富多彩的歷史畫面。說一說:觀察是探究歷史的一種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下列彩陶,通過觀察彩陶的造型和圖案,想象并描述彩陶的用處展示下列圖片,(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展示實物或者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9頁圖):1人型陶罐:2小口尖底瓶:3舞蹈紋彩陶盆:4人面魚紋彩陶盆:這些彩陶是什么形狀?(盆、瓶、罐等)這些彩陶的用途是什么?1貯藏食物:大型的罐、甕。2汲水:小口尖底瓶3炊具:灶、鼎、釜、甑、罐4飲食器具:碗、杯、盤、盆、缽5生產(chǎn)工具:陶刀、陶制紡綸;陶網(wǎng)墜、陶彈丸、陶塤議一議: “舞蹈紋彩陶盆”和“人面魚紋彩陶盆”上的彩繪圖案表達、反映出遠古祖先

3、什么樣的生活狀態(tài)?這些圖案象征著什么?看看這些圖案,你還能想到什么?步驟二:做一做:活動要求:1、以小組為單位制作。2、“陶器”形狀可以自選,也可由老師指定。3、活動結束時,展示作品,并請同學自己講解制作的過程、設想、理由、含義等。4、全班互評,選出最佳作品和最佳制作小組。下面我們一起來動手用橡皮泥或者面團、水彩、畫筆自制一件“陶器”,并把自己心中的憧憬與理想描繪在上面,看哪個小組做的最好。練一練:(一)精挑細選(每題1分,共4分)1、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很早就有人類居住在這片土地上,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 )a云南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人2、下面的說法中不能共同反映河姆渡居

4、民和半坡居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的是( )a能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的生活 b會制作陶器c會種植水稻和粟 d會飼養(yǎng)豬、狗等家畜3、假如十一我們去西安旅游,我們可以參觀到下列哪個地方?( )a北京人遺址 b半坡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山頂洞人遺址4、如果我們去過南方和北方,就會發(fā)現(xiàn)江南居民與北京的居民房屋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其實在7000年前就產(chǎn)生了。你知道我國河姆渡居民所居住的房屋是( )a干欄式 b 半地穴式 c 四合院 d 山洞式(二)、閱讀探究(6分)5、通大川,決壅塞,鑿龍門疏三江五湖,注之東海,以利黔首。 -呂氏春秋(1)文中提到事是誰做的?(2)(2)他采取的方法是什么?(2)(3)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2)活動感悟:學完本課,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說,請把它寫在下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