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文大家周祖謨先生的學術成就杭州師范大學 魯國堯提要 周祖謨先生是杰出的語言學家、卓越的文獻學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其研究領域廣及音韻、文字、訓詁、詞匯、方言、語法、詞典編纂、語文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版本、目錄、校勘、敦煌學、文學、史學,等等。本文對周祖謨先生的學術成就作了全面的述論后指出,周祖謨先生之學縱貫古今,橫通諸學,成就超卓,影響深廣,屹立于中國20世紀的人文學科大家的行列。 關鍵詞 周祖謨 語言學 文獻學 敦煌學 人文學科一 周祖謨先生,字燕孫,北京人。生于1914年11月19日。白化文周燕孫(祖謨)老師二三事:“最后要訂正一件小事:周老師屬虎,生于民國三年甲寅,即公元1914年
2、。生日是農(nóng)歷十一月十九日,按公歷計算,已是1915年1月4日。解放后,對外以陽歷11月19日為生日。北大中文系為周老師慶祝80壽辰,就以陽歷為據(jù),在1994年11月開會慶祝。此雖小事,后來人欲編輯先生年譜、學譜的人可能不知,故附記于此?!币娖浔贝笱曚洠ū本┐髮W出版社,2010年)。1932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簡稱國文系)。 周祖謨先生上北大前曾在北京師范學校上過學,此據(jù)俞敏先生口述,這則史料以前文獻失載。周先生被迫離開北師轉考北大的原因,見魯國堯四十年教誨恩深悼念周祖謨師,收入“北大中文紀念叢書”之一我們的師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90頁。1936年畢業(yè)后,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
3、言研究所語言組助理員。1937年6月因母病回北平省親,7月日本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交通阻絕,不得南返。1939年北平輔仁大學聘為國文系教員,繼聘為講師、副教授,直至1946年。1947年北京大學聘為中文系副教授,兼文科研究所秘書、圖書館專門委員、北京大學國學季刊編輯委員會委員。1950年起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1953年兼任中國科學院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委員,中國語文和語言研究兩雜志編輯委員。1979年任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第一批八位語言學博士生導師之一,同年12月被國務院聘為古籍整理出版規(guī)劃小組成員。1982年至1984年任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yè)教研室主任兼研究室主任。
4、1984年任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1980年任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訓詁學會顧問,在其他多個學術團體任領導職務或顧問,1984年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副主編,任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1995年1月14日逝世。本文對周祖謨先生生平的簡介,所據(jù)文獻為:周祖謨自傳,周祖謨自選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9頁;周祖謨往事自述,周祖謨語言學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531548頁;周祖謨酬答祝壽的謝辭,中國音韻學研究會音韻學研究通訊總第17、18期,1996年12月,第1415頁;中國語言學會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家傳略編寫組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家傳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5、,第20252033頁。 周祖謨先生論著等身,學術著作十余種,論文二百余篇,如廣韻校本(附??庇洠?、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合著)、魏晉南北朝韻部之演變、唐五代韻書集存、爾雅校箋、方言校箋、洛陽伽藍記校釋、漢語詞匯講話、漢語音韻論文集、問學集、周祖謨文史論集、周祖謨語文論集,等等。周祖謨先生是杰出的語言學家、卓越的文獻學家、教育家、詩人、書法家。其研究領域廣及音韻、文字、訓詁、詞匯、方言、語法、詞典編纂、語文教學、對外漢語教學、版本、目錄、???、敦煌學、文學、史學,等等。周祖謨先生博綜群書載籍,淹貫經(jīng)史百家,以深厚的國學修養(yǎng)、淵博的學識、等身的論著,為我國的語言學事業(yè)、古籍整理事業(yè)
6、、教育事業(yè)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周祖謨先生是中國20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一位大家,他的著作豐富了我國的學術寶庫,影響廣大而深遠。二中國的具有悠久傳統(tǒng)的固有學術“語言文字之學”(舊稱“小學”),章炳麟論語言文字之學在論述文字、訓詁、音韻之學后說:“合此三者,乃成語言文字之學。此固非兒童占畢所能盡者,然猶名為小學,其實當名語言文字之學,方為確切?!保▏鈱W報1906年第24、25期)有三個下位學科,音韻學乃其一,歷來被稱為“絕學”,在清代,著名學者章學誠認為“七音”之學“誠所謂專門絕業(yè)”,章學誠(1738-1801年)文史通義·申鄭。其后的另一位著名學者兼作家李汝珍亦宣揚“絕學”之說。李汝珍(
7、約1763約1830年)鏡花緣第十七回“因字聲粗談切韻聞雁唳細問來賓”:“要讀書必先識字,要識字必先知音。”“要知音必先明反切,明反切必先辨字母。若不辨字母,無以知切。不知切,無以知音。不知音,無以識字?!薄懊棵繉W士大夫論及反切,便瞪目無語,莫不視為絕學?!绷_常培先生(1899-1958)為了化解人們的恐懼心理,1944年特意寫了一篇文章音韻學不是絕學(原載讀書通訊第83期,收入羅常培文集第七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73481頁)。 在20世紀漢語音韻學史上,周祖謨先生屬于貢獻巨大的學者行列。音韻學含語史和學史兩個領域,前者指漢語的語音史,后者指音韻學的學術史,周祖謨先生在這兩個領
8、域都發(fā)表、出版了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論文和專著。身兼語言學家和??奔业闹茏嬷兿壬?,還為音韻學經(jīng)典的校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澤惠后世。對于上古音,周祖謨先生著有詩經(jīng)韻字表(此系問學集題名,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 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3年。再版時易名周祖謨自選集,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題名為詩經(jīng)古韻部諧聲聲旁表),將詩經(jīng)音系按陰、入、陽三系分為三十一部。在音韻學界、古文字學界,對漢語上古音的東部和冬部分合的問題,頗有爭議。顧炎武、江永、段玉裁的古音著作中只有一個東部,至孔廣森方分出冬部,得到段玉裁、江有誥、夏炘的認可。至20世紀后半葉,有些古文字學家主張東、冬應為
9、一部。如于省吾先生、曾憲通先生等。 周祖謨先生撰漢字上古音東冬分部的問題,條分縷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主張東、冬還是分為兩部為宜。上古音的聲調(diào)也是個聚訟紛紜的難題,周先生的古音有無上去二聲辨(此系問學集題名,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收古音有上去二聲說,乃問學集文章古音有無上去二聲辨的部分。類似情況此后不贅言),指出古無四聲說不可信,古無上去二聲說與詩經(jīng)用韻不合,列舉大量例子以證上古確有上去二聲。1941年8月和10月,周祖謨先生寫成“雙子星座”般的兩篇古音長文審母古音考、禪母古音考,利用大量諧聲、經(jīng)籍異文的資料論證兩漢以上的審、禪兩母的古讀,以與錢大昕、黃侃、高本漢商榷。 在整個清代的前期和中期,
10、音韻學的研究重點在古音,大家輩出,論著蜂起。陳澧(18101882)于1842年著切韻考、切韻考外篇,這是中古音研究的奠基之作,是轉折的標志,揭開了中國音韻學史的新篇章。民國初年,錢玄同、羅常培、趙蔭棠等學者發(fā)現(xiàn)元代北曲韻書中原音韻對近代語音史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他們的論著標志了“北音學”的崛起。至此形成了漢語語音史上的三大關鍵點,即上古時代的詩經(jīng)音系,中古時代的切韻(廣韻)音系,近代的中原音韻音系。有此三點,學人可據(jù)以縷敘兩千多年的語音史的縱向進程,析其分合,論其衍化,這是一大進步。這一模式,延至今日。但是,由于漢語歷史悠久,這三大關鍵點彼此之間相距過遠,這種語音史“三級跳”模式的缺陷,
11、自然會引起音韻學人的進一步的思考,激發(fā)起音韻學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于是在20世紀上半葉,羅常培、王力、魏建功、周祖謨等先生不約而同地都考慮到填補“空白”的問題,首先要將詩經(jīng)音系與切韻音系連接起來。由羅常培、周祖謨先生合著的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第一分冊)、周祖謨先生獨撰的魏晉南北朝韻部之演變,及若干論文兩漢韻部略說、魏晉音與齊梁音、魏晉宋時期詩文韻部的演變、齊梁陳隋時期詩文韻部研究等等,將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7世紀漢語的韻部變遷作了卷地毯式的研究,填補了近千年之久的空白帶,使詩經(jīng)音系和切韻音系聯(lián)結起來,厥功甚偉。南朝梁代顧野王的玉篇,是中國字典史上的“一代鉅制”,其書在中土散佚,只有殘卷存于東瀛。
12、9世紀初,日僧空海至唐求法,攜玉篇返日,據(jù)以纂成篆隸萬象名義三十卷。1935年,周祖謨先生當時是大學四年級學生,開始撰寫畢業(yè)論文,即據(jù)空海此書的反切,抄錄卡片一萬五千多張,主要采用系聯(lián)法,成萬象名義中之原本玉篇音系,得出玉篇音系的聲類39,韻部178,并分別作了構擬。玉篇音系的求得不僅對玉篇本體的研究作出了前所未有的貢獻,也大有助于了解其后五十多年成書的陸法言切韻的音系內(nèi)涵,亦可窺見公元6世紀時的中國方言的分歧。南北朝時期最杰出的學者當為顏之推,他的顏氏家訓·音辭篇是音韻學史上的經(jīng)典名文,內(nèi)容深邃,謎題非尟。清代學者趙曦明、盧文弨、段玉裁曾為之作注,然未愜人意,周祖謨先生作顏氏家訓音
13、辭篇注補,發(fā)其隱奧,疏其滯疑,將顏氏家訓·音辭篇的研究推向現(xiàn)代的學術前沿,此注超過并世的其他注釋。誠為顏之推的功臣。顏之推同僚好友陸爽之子陸法言于601年成切韻,在中國音韻學史上,可謂“經(jīng)典第一”。切韻音系的性質(zhì)是音韻學史上的老大難問題,周祖謨先生于1964年發(fā)表長文切韻的性質(zhì)和它的音系基礎,以極為豐贍的史料和極為細致的考證,提出了“切韻是根據(jù)劉臻、顏之推等八人論難的決定,又參考了前代諸家音韻、古今字書編訂而成的一部有正音意義的韻書,它的語音系統(tǒng)是就金陵、鄴下的雅言,參酌行用的讀書音而定的”,“切韻音系的基礎,應當是公元6世紀南北士人通用的雅言。至于審音方面細微的差別主要根據(jù)的是南方
14、承用的書音”。此文發(fā)表后,瑞典著名學者馬悅然即翻譯、刊載于瑞典的著名學術刊物上。馬悅然譯本刊于1966年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第40期,第3378頁。此承黃耀坤教授及其高足代查。 此文可以說是迄今為止關于切韻音系的最重要的一篇論文。此前史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發(fā)表從史實論切韻,這是文史語言學的經(jīng)典名文,論列了參與隋文帝開皇初的長安論韻諸人及隋前的韻學書的諸作者的生平仕履,然有誤處,周祖謨先生此文予以訂正,為尊重前輩,文中未明言。今特為揭出,研究義寧之學、南北朝史、音韻學史等的學者不可不了解此點。 至于唐五代宋的音韻史和音韻
15、學史的研究,周祖謨先生的功績更足垂之永久。眾所周知,廣韻是音韻學的一部重要經(jīng)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國頒韻書。民國三十年(1941)十月十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長蔣中正、教育部部長陳立夫聯(lián)名頒布中華新韻(主要由音韻學家魏建功編撰),這是中國的最后一部國頒韻書。廣韻是根據(jù)五代、宋初流傳的切韻系韻書纂錄而成,雖經(jīng)陳彭年、丘雍等校讎刊正,但是成書過速,以致錯亂乖謬很多。清康熙時張士俊據(jù)汲古閣毛氏所藏宋刊本及徐元文所藏宋刊本??敝氐瘛τ谒伪?,張士俊校改其謬誤誠然有功,但是“亦有本不誤而以為誤者,有顯然訛誤而未校出者”,故張士俊澤存堂本謬訛亦復不少。1936年周祖謨先生臨近大學畢業(yè)之時,接受當
16、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委托,??睆V韻,畢業(yè)后考進中央研究院,專力從事廣韻的???。周祖謨先生以澤存堂本為底本,參考當時所能見到的廣韻各種版本,以及唐五代韻書(敦煌遺書為多),還利用了段玉裁的大量校語等資料,做了精細的??保蓮V韻校本(附??庇洠?938年商務印書館在長沙出版了廣韻??庇浳寰恚ň€裝本),因抗日戰(zhàn)爭及其后的時局動亂,廣韻校本五卷始得于新中國建立后,1951年由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出版,1960年中華書局將廣韻校本和廣韻??庇浂吆弦?。參見魯國堯史部新著: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家傳略,原載中國語文2005年第2期,收入魯國堯語言學文集:考證、義理、辭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至今全世
17、界的漢語音韻學的研究家和其他研究中國古代文史學科的學人無不奉廣韻校本為圭臬。眾所周知,敦煌寶藏是人類瑰寶,其中的韻書及韻學資料很豐富,王國維、劉復、魏建功、姜亮夫等先生等都曾予以高度重視,并有抄錄、校訂、纂輯、闡釋之功。周祖謨先生從1945年開始搜集唐五代韻書等韻學資料,而敦煌殘卷搜集不易,整理考辨尤為困難,至1965年寫定成書,“文革”后1978年交中華書局,1983年方得面世。唐五代韻書集存,是“集大成”性質(zhì)的著作,此書編錄了唐五代寫本和刻本韻書三十種,除唐韻殘卷和故宮藏兩種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外,主要是敦煌、吐魯番等地發(fā)現(xiàn)的韻書殘卷。這些珍貴材料不僅是研究六朝以迄隋唐五代音韻的寶貴資源,也
18、是探討這一時期的文字、詞匯,甚至文化的重要憑借。是書上編收錄了三十種韻書及敦煌韻字殘葉和切韻法的寫本的影印件,纖芥不遺;下編則為考釋、輯佚以及兩種附表。周祖謨先生對上述各種韻書及切韻資料,以非凡的功力從文獻學和音韻學兩個視角做了精深的考證,創(chuàng)獲卓卓,遠邁前此和并世諸家,其為唐五代韻書研究的最高水平是毫無疑義的。其中的論裴務齊正字本刊謬補缺切韻,是一篇最足展現(xiàn)周祖謨先生敦煌學和音韻學頂尖級的學術成就的論文。眾所周知,漢語的特點之一是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共通語或共同語,可謂源遠而流長,先秦時的“雅言”,漢代的“通語”、“凡語”、“凡通語”,一直發(fā)展至明清的“官話”,現(xiàn)代的“國語”、“普通話”。歷史上的
19、這些不同的名稱,我認為可以用“通語”一詞概括之。當今的漢語研究看似繁榮,但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很多,其一即為“漢語通語史”這一分支學科一直沒有受到重視。1942 年其時音韻學界的情況是,“若乃論及宋代,則迄今尚無撰述見稱于世”。周祖謨先生目光如炬,發(fā)現(xiàn)宋人邵雍的皇極經(jīng)世書的“聲音倡和圖”和邵雍詩集擊壤集的用韻與廣韻音系大異?!吧凼现畷粌H為洛邑之方音,亦即當時中州之恒言矣”,于此揭出宋代通語以汴洛話為基礎方言。周先生以邵雍的“聲音倡和圖”的天聲地音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撰成“皇極經(jīng)世書聲音圖解”,復研究北宋及南宋初年的洛陽、汴京地區(qū)的程顥、程頤、陳與義、史達祖、宋庠、宋祁等的詩詞用韻的分部,又參以現(xiàn)代開
20、封方言,做了宋代汴洛音的構擬,指明與廣韻音系的差異。結語云:“然此足為北音一系之代表,當無疑義也?!?942年中發(fā)表的宋代汴洛語音考,在漢語通語研究史上,是一篇經(jīng)典性論文(自選集選錄其一部分,即宋代汴洛音與廣韻)。周祖謨先生在中國古典語音學 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研究漢語語音結構的學問,其名稱,以前謂之“等韻學”,1992年以后:唐宋金元時期的漢語語音學的應定名為“切韻學”,明清民國為“等韻學”,參見魯國堯盧宗邁切韻法述論,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720頁。 方面的成就亦卓犖可觀,他發(fā)表了讀守溫韻學殘卷后記、宋人等韻圖中“轉”字的來源、陳澧切韻考辨誤、鄒漢勛“五均論”辨惑等等
21、,在其唐五代韻書集存下冊里對敦煌遺書里的“有關字母等韻的寫本”如韻關辯清濁明鏡殘卷、歸三十字母例、字母例字等都作了精彩的考釋,沾惠后人多矣。三周祖謨先生在音韻學上的成就,足以名標青史。他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字學家、訓詁學家,他是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副主編兼文字學、訓詁學的分科主編。周祖謨先生是位文字學家,他對許慎的說文解字和段注都有深湛的研究。他撰有唐本說文與說文舊音、說文解字之宋刻本、徐鍇的說文學、李陽冰篆書考、跋丁少山覆刻宋監(jiān)本說文解字、大廣益會玉篇跋、漢字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漢字與漢語的關系等文。限于篇幅,此處只略敘許慎及其說文解字、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二文。周祖謨先生的許慎及其說文
22、解字一文,開宗明義稱頌許慎是中國文字學的開山祖師,其說文解字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周先生引用了許慎的原文:“文字者,經(jīng)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識古?!苯又髁岁U釋:“我們要讀古代的書籍,要了解古代的文化,不懂得古代的文字是不行的?!敝刂赋鲈S慎的偉大貢獻“不僅在保存了上古時代的古文字,更重要的是他創(chuàng)通文字構造的條例”,“根據(jù)當時對于文字的構造和意義聲音關系的理解,即六書的分類來分別篆文”,正如段玉裁所云“此千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chuàng)”。其后的承傳者眾,如呂忱字林、顧野王玉篇、楊承慶字統(tǒng),影響深遠,直至今日。周先生又指出,說文解字中形聲字特多,許慎對形聲字的分析,注重聲符,這就啟示后
23、人將諧聲與詩經(jīng)韻字的分部結合起來考察,從而大大推進了古音學的研究。說文引經(jīng)往往與傳世文本歧異,這些異文啟示后代學者重視通假,而通假的闡發(fā)是古音學、古文字學和古籍詮釋的有力武器,這些論述都顯示了周先生一身兼音韻、文字、訓詁三學科的專家的當行本色。 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是中國語言文字學史上的巔峰之作,體大思精,影響深廣。周祖謨先生論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長文,近兩萬字,全面闡發(fā)段注的卓絕之處,段氏經(jīng)學、小學、??睂W的博大精深的學力盡薈萃于此。段注發(fā)明許書通例的文字在書中近五六十處,段注的特點是將說文研究和古漢語的詞義變遷相結合,將推求詞義與古聲韻相結合。周祖謨先生也指出了段注的缺失:固然新見迭出,但不乏失
24、之武斷處;未能研究周代的銅器銘文;墨守許書,等。這篇五十年前的論文,指出段玉裁“膠執(zhí)在說文的本字本義上,把具有不同文字層的說文看成是一個平面的總和”,在今日漢語學界盛行“層次”之說的時候,讀到這兩句幾十年前的“老話”,能不令人敬服?周先生結語道:“前人評論段注,每多似是而非之論,或如徐承慶之流,好為詆呵,專攻其短,而學識遠不及段氏。”讀此語可見前輩學者忠厚存心。而時下風氣澆漓,詆呵段、王者則更下徐承慶一等,因其所讀書不及徐承慶遠矣。 周祖謨先生為訓詁學的三本經(jīng)典作了“校箋”:爾雅校箋、方言校箋生前大行于世,釋名校箋的部分遺稿發(fā)表于文史。 爾雅校箋系據(jù)故宮博物院天祿琳瑯叢書宋刻本爾雅郭璞注加點句
25、讀,別取敦煌遺書中的爾雅殘卷,以及古代辭書、類書引用的文字與之對校,并吸收了清代學者的???、研究成果。周祖謨先生指明爾雅是一部訓釋詞語的書,“有解釋經(jīng)傳文字的,也有解釋先秦子書的,其中還有漢代的地理名稱。這樣看來,爾雅這部書大約是戰(zhàn)國至西漢之間的學者累積編寫而成的”周祖謨爾雅校箋序,周祖謨語言文史論集,學苑出版社,2004年,第431頁。,“其成書蓋當在漢武以后,哀平以前”周祖謨爾雅之作者及其成書之年代,問學集下冊,中華書局,1966年,第675頁。 。周先生還有關于爾雅的系列論文,如爾雅之作者及其成書之年代、爾雅郭璞注古本跋、爾雅郭璞注與爾雅音義、書鄭樵爾雅注后、重印雅學考跋,等等。羅常培先
26、生說“方言是中國的第一部比較方言詞匯著作”,其光輝之處在“逼近語言科學的方法”。羅常培揚雄方言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地位,羅常培文集第九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47、250頁。方言的刻本,舊有宋本、明本,和清人的校刻本數(shù)種,如乾嘉學者戴震方言疏證、盧文弨重校方言、錢繹方言箋疏等。周祖謨先生指出,“論學識盧不如戴,論詳審戴不如盧”、錢著則“用力勤而發(fā)明少”,劉臺拱、王念孫最為精到。周祖謨先生的方言校箋,經(jīng)始于1943年,以宋李孟傳本為底本,參以其他版本,吸收了上述清代名家的成果,可稱道的是利用了清人未見的原本玉篇、玉燭寶典、倭名類聚抄、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唐韻殘卷等書中引用的方言條目,反
27、復比勘,數(shù)載辛勤,終于成就了這一部名著,有力地推進了方言的研究。1950年6月寫畢的方言校箋序,論述語言和方言,翔實而精審。尤其是以下兩點,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周祖謨先生說:“方言所記的語言,其中以秦、晉語為最多,而且在語義的說明上也最細,有些甚至于用秦、晉語作中心來講四方的方語。由此可以看出秦、晉語在漢代的政治文化上所處的地位了。進一步來說,漢代的普通語恐怕是以秦、晉語為主的。春秋時代的雅言就是一般所說的官話,這種官話就是夏言,夏言應當是以晉語為主的。因為晉國立國在夏的舊邑,而且是一時的霸主,晉語在政治和文化上自然是占優(yōu)勢的。等到后來秦人強大起來,統(tǒng)一中夏以后,秦語和晉語又相互交融,到了西漢建
28、都長安的時候,所承接下來的官話應當就是秦、晉之間的語言了?!绷昵?,周祖謨先生就提出了先秦至西漢時期的漢語共同語的問題,對西漢通語作了明確的論斷,如果有人撰著漢語通語史,應該對周先生的這一段話大書特書。關于漢語通語史應該得到重視的較詳細的論述,見魯國堯語言學文集:考證、義理、辭章第8、17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周先生說“方言在漢語語言史上的價值很高,同時在中國文化史上也很重要”,因為它可以知道“漢代社會文化情形”。這種重視文化學的觀點出現(xiàn)在1950年,不也是值得嘆服的嗎?魏張揖的廣雅是踵繼爾雅的又一本古代訓詁要籍,“凡先秦兩漢經(jīng)傳子史、醫(yī)書、字書所有而不見于爾雅的字大都搜羅在內(nèi)”
29、。可是長期沒有注本,至清代方始有專家董理,如錢大昭廣雅疏義,王念孫廣雅疏證,后者是中國語言文字學史上的又一部巔峰之作。周祖謨先生撰有讀王念孫廣雅疏證簡論,這篇文章的特色在以實事求是的精神辯證地論述廣雅疏證的高度成就,也不諱言其缺點?!霸谇宕?奔依锩嫱跄顚O是最杰出的人物”周祖謨問學集下冊,第707頁。,王念孫以廣雅的宋本、明本相互校,又旁及說文、玉篇、玄應一切經(jīng)音義、集韻、太平御覽等,所校原書的訛誤衍奪達一千余條。“至于闡發(fā)訓詁方面,王氏既能貫穿群書,援引精確,而又能疏通古訓,獨標新解?!薄芭哉鞑┮?,參互比證,即音以求字,因文以考義,所以解說精當,往往出人意表。”周祖謨先生也指出王念孫之失,“
30、疏證一書并非全無罅漏,學者應當善于分析辨別,從中尋出脈絡,挈其綱領,去其凌雜,取其精華,進一步貫穿古今,闡發(fā)義例,建設漢語的詞義學”。這就是實事求是的精神,難能而可貴的精神,中國學者的精神! 四周祖謨先生的漢代竹書和帛書中的通假字與古音的考訂,這篇論文具有開辟新航線的重要意義,應該辟專節(jié)述評。1972年及其后數(shù)年,兩項考古發(fā)現(xiàn)震動了當時的中國,不僅是知識界人士,即一般民眾亦家喻戶曉。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和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的發(fā)掘,出土了大量竹簡和珍貴帛書,使一批“戰(zhàn)國秦漢之間古書寫本的面貌”于兩千多年后重現(xiàn)人間,國學的各個分支學科的學人無不忭忻雀躍。銀雀山竹書有管子、孫子兵法、尉繚子、晏子春秋等
31、,馬王堆帛書有周易、老子、經(jīng)法、縱橫家書等。這些竹書、帛書中的文字、語句及其次序都跟傳本(如果有傳本的話)頗相徑庭,“各書通假字之多不勝枚舉”。作為中國的頂尖級的語言文字專家,周祖謨先生以其超乎尋常的職業(yè)敏感,作出了引領學術潮流的重大舉動,于1980年寫成漢代竹書和帛書中的通假字與古音的考訂長文,它開拓了音韻學與新近出土不久的簡帛文字研究相結合的一條新航線,可謂得風氣之先,影響深廣。 發(fā)表于音韻學研究第一輯,1984年,中華書局。這篇長文分五節(jié),通過五種帛書和兩種竹書中的大量通假字的仔細研究和分析,對上古音的韻部、聲調(diào)、聲母的諸多問題作了探討。尤其在聲母一節(jié),更為詳盡,計論及唇音、舌音、照組三
32、等字、泥娘日、邪母、喻母、照組二等字、匣母、曉母、來母等十項,既印證了乾嘉大師錢大昕的“古無輕唇音”“舌上歸舌頭”的學說,也對紛繁復雜的眾多通假字作了語音的闡發(fā)與剖析。引用周祖謨先生此文者甚多,如方師銘、周殿杰錢大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第177178頁;張濤、鄧聲國錢大昕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244頁、247頁。前賢開拓于先,時彥踵繼相接,近歲更呈繁茂景象。如李玉秦漢簡牘帛書音韻研究(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黃耀坤音韻學與簡帛文獻研究(古漢語研究2005年第2期)、白於藍簡牘帛書通假字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洪飏古文字考釋通假關系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
33、009年),葉玉英古文字構形與上古音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2009年),等等。不難看出,近年致力于通假字研究的多是文字學家,而以上古音為務的音韻學人其熱情則不及,這不能不發(fā)人深省。如今清華簡、北大簡已經(jīng)部分公布,王國維曾言,“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于新發(fā)現(xiàn)”。每次成批量的竹書文獻的出土、公布,對音韻學的下位學科“古音學”來說,應該都是機遇和挑戰(zhàn),或許能促其躍上一個新臺面,出現(xiàn)新的突破。然而,音韻學者是否受到刺激和激勵,走“與時俱進”之路?五周祖謨先生不僅對漢語史的研究和古典文獻的整理這兩大領域有杰出的貢獻,而且將研究范圍擴展至現(xiàn)代漢語,具體說,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的創(chuàng)立時期,周祖謨先生起了重要的奠基
34、作用。他的漢語詞匯講話,在語文學習雜志1955年第4期至1957年第10期連載,當時就引起了語言學界和教育界的異常重視。經(jīng)修訂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9年出版單行本。此書共分五講:1. 詞和詞匯;2. 詞義;3. 同音詞、同義詞和反義詞;4. 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和詞匯的變化;5. 漢語詞匯規(guī)范化問題。書不算厚,但“以少許勝多許”!這是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著作。“該書體系完整,觀點明確,材料恰當,提出很多問題并作了初步論證,可以稱得上是一本簡明扼要地講述、介紹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一般理論和方法的著作。這部著作直至今日仍不失其價值。”周薦、楊世鐵漢語詞匯研究百年史,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
35、006年,第142頁。周先生1984年在日本京都大學作了題為漢語語詞意義的轉變和發(fā)展的講演,文章收入周祖謨自選集,從詩經(jīng)、爾雅、史記一直講到當代,貫通古今,勝義紛披。六 周祖謨先生很重視中國語言學的學術史。他對古音學史的造詣非常之深,撰有吳棫的古韻學、古韻學顧江段孔四家書述評,又為中華書局影印音學五書、古韻標準、六書音均表、詩聲類撰寫了四篇“前言”,凡此都深得先賢之旨,而為后此研究者奉為楷范。周先生對說文解字注、廣雅疏證這兩部乾嘉大師的珠峰性質(zhì)的巨著作了述評,在爾雅校箋、方言校箋等書中評騭前此諸研究者的得失,都切中肯綮。周先生還撰寫了中國訓詁學發(fā)展的歷史、訓詁學的繼承和發(fā)展、中國詞典學發(fā)展的歷
36、史、近三十年中國語文詞典編纂法的發(fā)展等等。 七周祖謨先生是20世紀的卓越的語言學家,對漢語語言學的貢獻巨大,這是周先生生前身后所有中國語言學人的共識。竟有人只謂之“語文學家”。請看這些著論的題名吧,除了上文所述及的漢魏晉南北朝韻部演變研究、魏晉南北朝韻部之演變、萬象名義中的原本玉篇音系、切韻的性質(zhì)和它的音系基礎、宋代汴洛語音考等等之外,再舉若干例:漢語發(fā)展的歷史、漢字與漢語的關系、敦煌變文與唐代語音、唐五代的北方語音、漢代的方言、關于唐代方言中的四聲讀法、切韻與吳音、宋代方音、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研究、現(xiàn)代漢語方言的研究,等等。這些論著,顧其名而思其義,其宗旨就是研究語言。研究語言而有精深的造詣,而
37、有豐碩的成就,而有重大的貢獻,自然是語言學家,而且應該尊為杰出的語言學家!周祖謨先生的學術地位是不能被詆呵的,是不能被貶抑的。周先生研究語言及其歷史,是側重他所搜集的、掌握的海量文獻資料的,但周先生也重視現(xiàn)代方言,他研究宋代通語,既利用了植根于當時語言的皇極經(jīng)世書的聲音倡和圖和兩宋河南文士的詩詞用韻,也重視現(xiàn)代開封方言,并據(jù)之作了構擬。在研究原本玉篇音系一文的最后也作了聲韻系統(tǒng)的構擬。周先生是文獻考證法與比較法并用的,這有他的論著可證。時下有種誤人亦誤己的說法:只有用西洋的比較法才算是研究語言,如此才算是語言學家;而利用中國的文獻資料研究自己的語言,則不算研究語言,也就不算是語言學家。持這種見
38、解的人若非瞀亂到連起碼的常識都不顧,就是挾洋以自重。王國維先生說:學無新舊中西。王國維國學叢刊序:“學之義不明于天下久矣。今之言學者,有新舊之爭,有中西之爭,有有用之學與無用之學之爭。余正告天下曰:學無新舊也,無中西也,無有用無用也。凡立此名者,均不學之徒即學焉而未嘗知學者也。”(見觀堂集林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875頁) 筆者引申:人無分東西,地無分南北,方法無分中西,只要研究的對象是語言,不論用何種方法,只要對“語言事實的搜集和分析”此乃朱德熙先生之語,見語文研究2002年第4期。有成果的就是語言學家,有大成果的就是大語言學家!這是無可置疑的。墨守謬說者食洋不化,有害于自身,也
39、戕害了學術。八周祖謨先生還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奔?,他的稱譽海內(nèi)外的成果有方言校箋、爾雅校箋、釋名校箋、廣韻校本,本文在前面都曾作了簡介。這四大名著都是中國語言學的經(jīng)典著作,周祖謨先生的校箋本具有權威性。恕我妄言,語言學的古籍只能由精通版本目錄校勘的語言學家來董理,我的這一說法不是沒有根據(jù)的,請看中華書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略,翻開其中的七音略,只見校語寥寥可數(shù),殊失人望,原來此書是一位歷史學家點校的。 如與楊軍專著相比,即可證吾言之不妄。參見楊軍七音略校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令語言學人驚詫的是,周祖謨先生還著有洛陽伽藍記校釋一書。洛陽伽藍記乃我國中古史上的名著,與酈道元水經(jīng)注并
40、稱雙璧,作者為北魏楊衒之。這本書對研究北朝前期政治、民族、文化、宗教、建筑、民俗以至中外交通,等等,都有重要意義。要給這本書作校訂和注釋,除必須具有高階的古漢語水平外,還需要多方面的學術修養(yǎng),如涉及梵音處,周先生特向梵語專家季羨林先生(19112009)和印度師覺月教授(Prabodhi Chandra Bagachi,18981956)求教,周祖謨先生的這本校釋做了三件工作,一是???,利用了永樂大典、元河南志等前人未曾用過的史料;二是力圖解決正文和子注析分的難題;三是準確的注釋。此書創(chuàng)獲卓卓,飲譽寰宇,堪稱同類書中的最高水平,這可用著名南北朝史專家王伊同教授的評價為證。王伊同先生(1914)
41、,長期在美國大學執(zhí)教,他在海外讀到了周祖謨先生的洛陽伽藍記校釋后,寫了洛陽伽藍記札記兼評周祖謨校釋,給予如此高度的評價:“嗣讀衒之書者,手此一編,無復搜索考證之煩。誠孟堅之師古,學海之杰魁?!薄芭崴芍⑷龂?,嘗云:繪事以眾色成文,蜜蜂以兼采為味。故使絢素有章,甘逾本質(zhì)。周氏此注,鳩集傳記,增廣異聞,功在士林,誠必傳之作?!蓖跻镣瑢W術論文集,中華書局,2006年,第130、134頁。九周祖謨先生的主業(yè)是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和??蹦夸洶姹局畬W,但是他的深厚的國學修養(yǎng)也見之于文史之學。他寫過釋古代文學評論中的文氣說、中國古代詩歌的比興和想象、讀納蘭詞書后、北魏的佛教與政治、胡三省生卒行歷考、宋亡后仕元
42、之儒學教授等文,可見周先生的治學面之廣,本來中國的傳統(tǒng)是文史不分家,老一輩的學者都能體現(xiàn)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可嘆的是此道將絕矣,更可驚異的是當今竟有人堂而皇之地反對語言學與文史結合!十周先生何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而這些成就是當今學人不能望其項背的。這個問題應該是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即他那一代的學者中很多人何以都有很高很高的水平。周先生十分勤奮當然是他能躋身大家行列的原因之一,上世紀50年代我在北大求學時,圖書館的老館員常跟我們說:“你們的周先生年輕時總是開館就進入,閉館方離開的?!蔽乙詾?,周祖謨先生博極群書,淹貫文史,具有深厚的國學修養(yǎng),在語言文字學和??睂W兩個學科都有非凡的成就,這是他的光輝之處。
43、細讀周先生的論著,可體味到這樣一個深層道理:周先生的??敝骼?,蘊含著語言學的礦藏;而在語言學論著中,包容了??睂W的成果,“挹此注彼,挹彼注此”,左右逢源,取資宏富,達到融通境界。前者可以王伊同洛陽伽藍記札記兼評周祖謨校釋的評語為證:“周氏以訓詁音韻名家,于北朝史,亦向所措意。伽藍記文字音義諸節(jié),隨手詮注,立成的論。如卷五(頁221)閦然似仰蜂窠句,注云:閦然,各本并作閃然,閃并閦字之誤。廣韻·屋韻:閦,初六切,眾也,出字統(tǒng)。字統(tǒng)者,后魏陽承慶所撰。云閦然者,指孔穴之多,故云似仰蜂窠?!蓖跻镣瑢W術論文集,中華書局,2006年,第131頁。 凡學人無不同意這樣一種觀點:大批資料的發(fā)現(xiàn)可
44、能導致一門學問的崛起或騰飛。以我國近代而論,諸如1899年安陽殷墟甲骨文的發(fā)現(xiàn),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jīng)洞六萬卷中古文獻的發(fā)現(xiàn),近若干年眾多竹書、帛書文獻的不斷出土,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事實。可以說,不能上窮碧落下黃泉,致力于搜集能搜集到的資料(傳世的、出土的文獻資料自然是其主要部分),那研究就很難獲得出眾的成果。重視文獻,尤其是尋覓珍稀資源,這是校勘家職業(yè)的本能。周祖謨先生的學術特色是極為重視文獻,踏破鐵鞋去覓求資料。茲舉數(shù)例,周祖謨先生在治語言文字之學的六十年生涯中,一貫重視敦煌遺書,除了唐五代韻書集存的主要內(nèi)容是匯聚、述論敦煌的韻學文獻外,周先生的騫公楚辭音之協(xié)韻說與楚音、論文選音殘卷之
45、作者及其方音、讀守溫韻學殘卷后記、敦煌唐本字書敘錄、敦煌變文與唐代語音、唐五代的北方語音等文都從敦煌殘卷中獲取珍貴資源。周先生研究了大藏經(jīng)中的日本沙門安然悉曇藏,寫成關于唐代方言中四聲讀法之一些資料、宋人等韻圖中轉字的來源。從邵雍皇極經(jīng)世書發(fā)現(xiàn)了非正宗的“另類”的,但富有高度價值的宋代韻圖寫成了汴洛語音考。須知,上述諸文多是周先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寫成的,那時敦煌學在中國還處于蹣跚起步的階段呢。1972年起早期漢墓的竹簡、帛書發(fā)掘、出土,周祖謨先生于1980年即撰成漢代竹書和帛書中的通假字與古音的考訂,這是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學術增長點、迅速地利用出土文獻以治音韻學的范例。周祖謨先生的學術歷程與學術特
46、色,發(fā)人深省之處甚多,此處只述兩點:首先,一個學者應該具有敏銳的目光,勇敢地搶占學術前沿;其次,如今地不愛寶,竹書源源不斷地被發(fā)現(xiàn),應該像周祖謨先生那樣走音韻學與古文字學相結合的道路以推進古音學的研究。綜察周祖謨先生治學的特點,依鄙見,特拈出“廣大、精深、創(chuàng)新”六字。周祖謨先生是一位杰出的語言學家,他出入于音韻、文字、訓詁、詞匯等語言學的諸分支學科,相互會通,皆有重大創(chuàng)獲;他又是卓越的??奔?,治目錄、版本、校勘之學;又擅敦煌學、文史之學的領域:這是周祖謨先生廣大的一面。周祖謨先生在海量資料的基礎上,作致密的考證,細入毫芒,精湛深邃:這是他的精深的一面。追求正確,追求完善,追求卓越,追求巔峰,此
47、即創(chuàng)新,必能發(fā)人之所未曾發(fā),言人之所不能言,而寫出大量必傳之作:這是周祖謨先生的創(chuàng)新的一面??偠灾?,周祖謨先生之學縱貫古今,橫通諸學,卓然自成一大家,而屹立于中國20世紀的人文學科大家的行列。十一 周祖謨先生的早期論著,有很多以文言文為載體。古人云“文如其人”,周先生無論使用文言或白話,其語言特色可以用四字概括,即“雍容典正”,今日讀者如以周文與并世其他專家比較,就能體味到這一特色。(也可以將周祖謨先生的文言論文和歷史學家王伊同先生的文言論文相較,后者奧僻之辭較多。)周祖謨先生以學問名家,亦擅詩詞,工書法。 二十世紀詩詞注評載周先生赴敦煌道中詩,謹迻錄于此:“祁連峻嶺堆冰雪,嘉峪關高見戍樓。古道逶迤隨樹轉,山泉縈繞傍田流。沙平日暮風煙靜,野曠天低禾黍稠。隴雁南征聲唳唳,明駝載貨去悠悠?!卞X理群、袁本良二十世紀詩詞注評:“點評:古道雄關,平沙田疇,雁行駝隊,好一幅西北邊疆風光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331頁。周先生1995年逝世后,在其老友徐復先生的指導下,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文教資料雜志于1995年第3期出一紀念周祖謨先生的專輯,內(nèi)載燕孫先生哲嗣周士琦先生所輯的燕孫先生片羽集詩詞抄若干首。周先生書學右軍,妍美遒勁,北京大學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出發(fā)》(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蘇教版
- 2025年度布料行業(yè)國際市場開拓合同
- 2025年度全國重點工程裝車承包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中國電氣裝備電線電纜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2025年度泵車租賃與能源管理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婚姻市場調(diào)研與分析服務合同正本
- 2025年度電子合同智能風險管理與服務合同
- 2025年旅游度假村投資開發(fā)保證合同
- 25《少年閏土》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六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5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園區(qū)場地使用權及創(chuàng)新項目合作合同
- 《大學俄語》教學大綱
- 清淤工程施工記錄表
- TCITSA 24-2022 基于ETC的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費技術規(guī)范
- 2022年涉農(nóng)領域涉嫌非法集資風險專項排查工作總結
- 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2018年版)
- 叉車裝卸區(qū)域安全風險告知牌
- 五年級下冊美術課件-第2課 新街古韻丨贛美版
- 秦荻輝科技英語寫作教程練習答案(共42頁)
- GB∕T 41168-2021 食品包裝用塑料與鋁箔蒸煮復合膜、袋
-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繪本閱讀課-優(yōu)質(zhì)課件.pptx
- 新人教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知識點填空題匯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