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批: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_第1頁
人民日報批: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_第2頁
人民日報批: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_第3頁
人民日報批: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_第4頁
人民日報批: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民日報批: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 來源 :綜合自人民日報等人民日報發(fā)文怒批,凡事要求“工作留痕”是形式主義,又發(fā)文再批:發(fā)文電過多!要材料太急!人民日報:凡事要求“工作留痕”也是形式主義對于各種各樣的工作臺賬,基層干部并不陌生,可以說是對此不堪其苦。不同的部門要求不一樣,要應對上面的檢查,基層干部不得不在工作中隨時準備好幾本臺賬。不管工作做沒做,也不管有沒有效果,只要落在了紙上,只要留下了痕跡,也就算了交差。凡事要求“工作留痕”本身就是一種形式主義。面對各條線上的檢查,面對各個部門的檢查,基層單位少不了一大堆資料盒,一大堆工作臺賬,一大堆文件。只要是誰的文件多,資料多,文件盒子多,

2、誰的資料做得扎實,環(huán)環(huán)相扣,圖文并茂,有安排,有部署,有“效果”,換句話說只要在文件堆里能夠看到“落實的過程”,也就會得高分。這樣一來,下面知道上級部門的路子,就想方設法的做紙上文章,于是只要一開會,各種會標就不斷變換,各個科室的工作人員就會不斷的照相留底。大家各取所需,把領導和參會人員當成了道具和木偶。各種簡報信息就紛紛出籠,各種抓落實的材料就裝進了文件袋。雖然基層干部也深知這是一種弄虛作假,但迫于上級要求,也只能一假到底了。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基層,根子其實在上面??陀^人員工作要求有痕跡本來沒有錯,畢竟要體現(xiàn)一種政策抓落實的過程,這是本身也是一種督導方式,但如果過分講究和要求“痕

3、跡”,這就變了味。說到底還是因為上級干部或相關部門缺乏一種務實精神。到基層檢查工作只是走馬觀花,看看基層的臺賬做得咋樣,看看基層的工作痕跡如何,而沒有親自到田間地頭,沒有在街頭巷尾,沒有深入基層群眾去調查了解,久而久之,上面有所好,下面有所效,也就形成了一種默契和慣例。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危害不小。不要以為這種凡事要求“工作留痕”現(xiàn)象是一件小事情,其實無論是對基層工作,還是對上級領導都會帶來巨大危害。對于基層干部而言,為了應對上級檢查,成天搞一些“紙上談兵”,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而且讓基層干部身心疲憊,產生困惑。一方面要面對諸多的矛盾問題,要推進各項具體工作;一方面卻要抄抄寫寫,要落到紙

4、上,搞得狼狽不堪,疲于奔命。對于上級干部而言,如果只是注重紙面上的問題,而缺乏實際調研,就會空對空,在制定政策時就會懸空。凡事要求“工作留痕”必須徹底根治。首先要把這種形式主義變種揪出來,從領導干部自身做起,帶頭進行整改落實,不必要的紙面檢查必須要剔除,不能給基層干部增添負擔。從領導干部抓起,從領導干部改起,大力倡導基層調研之風,不以書面痕跡為依據(jù),而以干部足跡為依托。其次要優(yōu)化考核設置,在目標考核中注重基層群眾的口碑和工作實績的參照,而不是在紙堆里搞考核?!吧衔鐒偨拥酵ㄖ?,下午下班前就要反饋情況。每天類似通知一個接一個,時間緊、任務急、人手少,讓人身心俱疲。” 近日看望一位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的同學,

5、發(fā)現(xiàn)桌上各種文件夾里密密麻麻套著很多小文件夾,一問才知都是需要盡快上報的各種材料。一些地方政府和上級機關熱衷于“文來文往,以布置代替落實”,大事小情總愛下個通知,大小工作都想列個圖表,大小問題都得發(fā)個指導意見,還要求層層書面上報。尤其,最近關于各地精準扶貧過程中表格資料名目繁多、任務繁重的問題引起了不少基層扶貧干部的共鳴。一些地方出臺的扶貧表格名目越來越多,程序越來越繁瑣,不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而且導致很多基層駐村干部忙于應付填表和檢查,而沒有精力去做實際的工作。上級領導機關是作風建設的組織者、管理者、推動者,是作風建設的風向標和指示燈,既負有領導責任,也負有示范責任。領導干部要帶

6、頭身體力行,知責明責,少些“紙上談”,多些“現(xiàn)場干”,緊緊抓住群眾普遍關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找對策。以“面對面”的引領,推動各項工作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而不能習慣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那樣只會滋生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討人嫌。附:人民日報:一些單位偏偏要下班才開會布置任務有效加班能在一定時間內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但如果加班太多以致“過度”,造成的危害或許更大。個人要鉆研業(yè)務、提高效率,單位在安排工作時,也應統(tǒng)籌考慮,既壓擔子又減包袱,努力減少被動加班,避免無效加班。一位朋友在出版社工作,以前,由于活兒多,約稿、組稿、審稿,上班時總也完不成,晚上加班成了常事,一周內

7、難得回家吃一次晚飯,家里人意見很大。最近,朋友改變了工作方式,提高效率,盡量在上班時間完成工作,幾周下來,幾乎每天都能按時回家,活兒也干得很出色。朋友說:“一家人圍在餐桌前吃晚飯的感覺,實在是太棒了!”回家吃飯,本來是生活中最尋常不過的事。很多人都記得童年時被長輩喊回家吃飯的情景,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飯桌上大碗小碟散發(fā)的菜香,是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今天,我們在職場奮力打拼,為理想日夜奔忙,許多人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忘了與家人共進晚餐的滋味。按時回家不容易,動輒加班成常態(tài)。大家為什么總在加班?一是個人工作效率低,活兒干不完。同樣一項工作,有的人思路清晰,上手快,有的人找不著感覺,摸不著頭腦。如果業(yè)務

8、不熟,做事拖沓,上班時間完不成工作,晚上加班就不可避免,甚至“長”在了辦公室。二是單位管理不科學,越干活兒越多。一些單位不重視員工休息權,明明不是急活兒、緊活兒,偏偏要臨近下班了才召開會議、布置任務,這種不合理的工作節(jié)奏,放大了緊張情緒,加重了加班負擔。三是社會觀念有誤區(qū),無效加班多。有的單位即使能夠按時下班,但由于在不自覺中形成了一種“加班文化”,按時下班似乎成了工作不積極的同義詞。明明可以按時下班,偏偏互相比著看誰熬得久、走得晚。這種一味消耗時間、人浮于事的無謂加班,尤其令人反感。應當承認,有效的加班能在一定時間內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我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騰飛,勤奮的加班文化曾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更要看到,如果加班太多以致“過度”,造成的危害或許更大:頻頻加班影響家庭幸福,加劇心理壓力,由此導致的職業(yè)病現(xiàn)象也比較突出。至于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無謂加班,更是對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毫無益處。嚴格執(zhí)行勞動法規(guī)定的8小時工作制,讓職工快樂生活、體面工作,不僅合乎法律制度,也順應時代潮流。當然,不提倡過度加班,并不是說就允許敷衍本職工作。一方面,個人應注意鉆研業(yè)務,提升能力,避免拖沓。另一方面,單位在安排工作時,應根據(jù)事情的輕重緩急統(tǒng)籌好,特別是充分考慮時間要求,既要給員工壓擔子,又要減包袱,讓工作任務與時間要求相匹配。當發(fā)現(xiàn)有人經(jīng)常加班時,應認真分析原因:是任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