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屆高考物理往屆力學實驗集錦復習Word版_第1頁
2011屆高考物理往屆力學實驗集錦復習Word版_第2頁
2011屆高考物理往屆力學實驗集錦復習Word版_第3頁
2011屆高考物理往屆力學實驗集錦復習Word版_第4頁
2011屆高考物理往屆力學實驗集錦復習Word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5-2010年高考物理力學實驗集錦2010年高考力學實驗(全國卷1)22(18分)圖1是利用激光測轉的原理示意圖,圖中圓盤可繞固定軸轉動,盤邊緣側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當盤轉到某一位置時,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層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將所收到的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在示波器顯示屏上顯示出來(如圖2所示)。(1)若圖2中示波器顯示屏橫向的每大格(5小格)對應的時間為5.00×10-2 s ,則圓盤的轉速為_轉/s。(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2)若測得圓盤直徑為10.20 cm,則可求得圓盤側面反光涂層的長度為 _ cm。(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答案】4.55轉 /s 2.91cm【

2、解析】從圖2可知圓盤轉一圈的時間在橫坐標上顯示22格,由題意知圖2中橫坐標上每格表示1.00×10-2s,所以圓盤轉動的周期是0.22s,則轉速為4.55轉 /s反光引起的電流圖像在圖2中橫坐標上每次一格,說明反光涂層的長度占圓盤周長的22分之一為cm?!久}意圖與考點定位】勻速圓周運動的周期與轉速的關系,以及對傳感器所得圖像的識圖。(全國卷2)22.(5分)利用圖中所示的裝置可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實驗中需要調整好儀器,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松開紙帶,使重物下落。打點計時器會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小點。(1)為了測試中午下落的加速度,還需要的實驗器材有。(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A.天平

3、 B.秒表 C.米尺(2)若實驗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當?shù)氐闹匚锛铀俣戎?,而實驗操作與數(shù)據(jù)處理均無錯誤,寫出一個你認為可能引起此錯誤差的原因: 。【答案】(1)C;(2)打點計時器與紙帶之間存在摩擦。【解析】(1)時間由打點計時器測定,用米尺測定位移,答案C。(2)打點計時器與紙帶之間存在摩擦。(新課標卷)22、(4分)如圖為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示意圖.現(xiàn)有的器材為:帶鐵夾的鐵架臺、電磁打點計時器、紙帶、帶鐵夾的重錘、天平.回答下列問題 (1)為完成此實驗,除了所給的器材,還需要的器材有_.(填入正確選項前的字母) A、米尺 B、秒表 C、012V的直流電源 D、012V的交

4、流電源 (2)實驗中誤差產生的原因有_.(寫出兩個原因) 答案:(1)AD(2)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有摩擦,用米尺測量紙帶上點的位置時讀數(shù)有誤差,計算勢能變化時,選取始末兩點距離過近,交流電頻率不穩(wěn)定。解析:(1)用A項米尺測量長度,用D項交流電源供打點計時器使用。(2)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之間有摩擦,用米尺測量紙帶上點的位置時讀數(shù)有誤差,計算勢能變化時,選取始末兩點距離過近,交流電頻率不穩(wěn)定。(海南卷)14利用氣墊導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裝置示意圖如圖1所示: (1)實驗步驟:將氣墊導軌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高度不低于lm ,將導軌調至水平;用游標卡尺測量擋光條的寬度,結果如圖2所示,由此讀出

5、_mm;由導軌標尺讀出兩光電門中心之間的距離_m;將滑塊移至光電門1左側某處,待砝碼靜止不動時,釋放滑塊,要求砝碼落地前擋光條已通過光電門2;從數(shù)字計時器(圖1中未畫出)上分別讀出擋光條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所用的時間和;用天平稱出滑塊和擋光條的總質量M,再稱出托盤和砝碼的總質量。(2)用表示直接測量量的字母寫出下列所示物理量的表達式:滑塊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時瞬時速度分別為_和_。當滑塊通過光電門1和光電門2時,系統(tǒng)(包括滑塊、擋光條、托盤和砝碼)的總動能分別為_和_。在滑塊從光電門1運動到光電門2的過程中,系統(tǒng)勢能的減少_(重力加速度為)。(3)如果_,則可認為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答案

6、: (1)9.30 60.00(答案在59.9660.04之間的,也給分)(2), , (3)解析:由于擋光條寬度很小,因此將擋光條通過光電門時的平均速度當作瞬時速度。(重慶卷)22.(1)某同學用打點計時器測量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電源頻率f=50Hz在線帶上打出的點中,選出零點,每隔4個點取1個計數(shù)點,因保存不當,紙帶被污染,如是22圖1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個計數(shù)點,僅能讀出其中3個計數(shù)點到零點的距離:=16.6mm =126.5mm =624.5mm若無法再做實驗,可由以上信息推知:相信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_S打C點時物體的速度大小為_m/s(取2位有效數(shù)字)物體

7、的加速度大小為_(用、和f表示)答案:0.02s 2.5 m/s 解析: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每隔4個點選擇一個計數(shù)點,則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為T=0.02s。根據(jù)間的平均速度等于點的速度得m/s勻加速運動的位移特征是相鄰的相等時間間隔內的位移以aT2均勻增大,有,所以(上海物理)27(6分)卡文迪什利用如圖所示的扭秤實驗裝置測量了引力常量G。(1)(多選題)為了測量石英絲極微的扭轉角,該實驗裝置中采取使“微小量放大”的主要措施(A)減小石英絲的直徑(B)增大T型架橫梁的長度(C)利用平面鏡對光線的反射(D)增大刻度尺與平面鏡的距離(2)已知T型架水平橫梁長度為1,質量分別為m、的球,位于同一

8、水平面,當橫梁處于力矩平衡狀態(tài),測得m、連線長度r,且與水平橫梁垂直;同時測得石英絲的扭轉角度為,由此得到扭轉力矩k(k為扭轉系數(shù)且已知),則引力常量的表達式G=_。解析:(1)CD(2)根據(jù),得。(天津卷)9(1)如圖所示,在高為h的平臺邊緣水平拋出小球A,同時在水平地面上距臺面邊緣水平距離為s處豎直上拋小球B,兩球運動軌跡在同一豎直平面內,不計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若兩球能在空中相遇,則小球A的初速度VA應大于 A、B兩球初速度之比為 (天津卷)(2)在探究合力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

9、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橡皮條。實驗 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填字母代號)A. 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 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 (填字母代號)A. 兩細繩必須等長B. 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C. 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shù)之差應盡可能大 D. 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答案:(1),;(2)BD;BD(江蘇卷)11(10分)為了探究受到空氣阻力時,物體運動速

10、度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某同學采用了“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時,平衡小車與木板之間的摩擦力后,在小車上安裝一薄板,以增大空氣對小車運動的阻力。(1)往砝碼盤中加入一小砝碼,在釋放小車 (選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2)從紙帶上選取若干計數(shù)點進行測量,得出各計數(shù)點的時間t與速度v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小車的v-t圖像。w w w.ks5 u .c om(3)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該同學認為:隨著運動速度的增加,小車所受的空氣阻力將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觀點?請根據(jù)v-t圖象簡要闡述理由。答案:(1)之前 (2)

11、(見右圖)(3)同意 在v-t圖象中,速度越大時,加速度越小,小車受到的合力越小,則小車受空氣阻力越大。(福建卷)19.(2)(6分)某實驗小組研究橡皮筋伸長與所受拉力的關系。實驗時,將原長約200mm的橡皮筋上端固定,在豎直懸掛的橡皮筋下端逐一增掛鉤碼(質量均為20g),每增掛一只鉤碼均記下對應的橡皮筋伸長量;當掛上10只鉤碼后,再逐一把鉤碼取下,每取下一只鉤碼,也記下對應的橡皮筋伸長量。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作出增掛鉤碼和減掛鉤碼時的橡皮筋伸長量l與拉力F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從圖像中可以得出_。(填選項前的字母)A.增掛鉤碼時l與F成正比,而減掛鉤碼時l與F不成正比B.當所掛鉤碼數(shù)相同時,增掛鉤碼

12、時橡皮筋的伸長量比減掛鉤碼時的大C.當所掛鉤碼數(shù)相同時,增掛鉤碼時橡皮筋的伸長量與減掛鉤碼時的相等D.增掛鉤碼時所掛鉤碼數(shù)過多,導致橡皮筋超出彈性限度答案:D解析:(2)本題屬于中等題,解題的關鍵在于弄清問什么兩條圖像會錯開。實驗中由于增掛鉤碼時所掛鉤碼數(shù)過多,導致橡皮筋超出彈性限度,彈簧無法及時恢復原長,兩條圖像才會出現(xiàn)差異。(廣東卷)34.(1)圖是某同學在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Hz,則紙帶上打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為_。ABCD是紙帶上四個計數(shù)點,每兩個相鄰計數(shù)點間有四個點沒有畫出。從圖13中讀出A、B兩點間距s=_;C點對應的速度是_(計算結果保

13、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答案:0.02s,0.70cm,0.100m/s解析:(1)

14、 讀A、B兩點數(shù)值:1.00cm、1.70cm 故:s=1.70cm-1.00cm=0.70cm (山東卷)23.(1)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固定在一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鉛筆以代替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與彈簧秤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KS*5U.C#O%下畫出兩條平行線MN、PQ,并測出間距。開始時將木板置于MN處,現(xiàn)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再將木板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xù)向瓶中加水后,記下彈簧秤的示數(shù)F1,然后釋放木板,并用秒表記下木板運動到PQ處的時間。木板的加速度

15、可以用、表示為;為了減小測量加速度的偶然誤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種即可)。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與彈簧秤示數(shù)F1的關系。下列圖象能表示該同學實驗結果的是。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yōu)點是。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c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解析】(1)C 。BC(浙江卷)21.(10分)在“探究彈簧彈力大小與伸長量的關系”實驗中,甲、乙兩位同學選用不同的橡皮繩代替彈簧,為測量橡皮繩的勁度系數(shù),他們在橡皮繩下端面依次逐個掛下鉤友(每個鉤友的質量均為m=0.jkg,取g=10m/s2),

16、并記錄繩下端的坐標X加(下標i表示掛在繩下端鉤友個數(shù))。然后逐個拿下鉤友,同樣記錄繩下端面的坐標X減,繩下端面坐標的值Xi(X加+X減)/2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掛在橡皮繩下端的鉤碼個數(shù)橡皮繩下端的坐標(X/mm)甲乙1216.5216.52246.7232.3284.0246.54335.0264.25394.5281.36462.0301.0(1)同一橡皮繩的X加 X減(大于或小于);(2) 同學的數(shù)據(jù)更符合實驗要求(甲或乙);(3)選擇一級數(shù)據(jù)用作圖法得出該橡皮繩的勁度系數(shù)k(N/m);(4)為了更好的測量勁度系數(shù),在選用鉤碼時需考慮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小于 (2)乙 (3)由所給數(shù)據(jù)的該

17、變量如下表所示 掛在橡皮繩下端的勾碼個數(shù)改變量(Xn-X1)/mm甲乙1230.215.5367.530.04118.547.75178.064.86245.584.5由上表作圖得由圖可得 k乙=57-70(N/m)或對于甲同學的數(shù)據(jù),因為只有前幾個數(shù)據(jù)可認為在彈性范圍內,由圖中切線的斜率得,k甲=25-34(N/m)(4)盡可能使伸長量在彈性范圍內,同時有足夠大的伸長量,以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四川卷)22.(5分)(2)有4條用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打出的紙帶A、B、C、D,其中一條是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時打出的。為找出該紙帶,某同學在每條紙帶上取了點跡清晰的、連續(xù)

18、的4個點,用刻度尺測出相鄰兩個點間距離依次為S1、S2、S3。請你根據(jù)下列S1、S2、S3的測量結果確定該紙帶為 。(已知當?shù)氐闹亓铀俣葹?.791m/s2)A.61.0mm 65.8mm 70.7mmB. 41.2mm 45.1mm 53.0mmC.49.6mm 53.5mm 57.3mmD. 60.5mm 61.0mm 60.6mm答案:C解析:驗證機械能守恒采用重錘的自由落體運動實現(xiàn),所以相鄰的0.02s內的位移增加量為:,答案為C。(安徽卷)21(6分)(1)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中,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1所示,讀數(shù)為_mm。(2)在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中,用游標為20分度的卡尺測量擺球的直徑,示數(shù)如圖2所示,讀數(shù)為_cm。答案:(1)0.617(0.6160.619) (2)0.675解析:(1)0.5mm+11.7×0.01mm=0.617mm(2)0.6cm+15×0.05mm=0.675cm(安徽卷)21(6分)利用圖示裝置進行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試驗時,需要測量物體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某點時的瞬時速度和下落高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