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在紅霉素發(fā)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_第1頁
豆油在紅霉素發(fā)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_第2頁
豆油在紅霉素發(fā)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_第3頁
豆油在紅霉素發(fā)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_第4頁
豆油在紅霉素發(fā)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豆油在紅霉素發(fā)酵中的作用及作用機制的研究(1)作者:沈兆兵 陳國豪 陳長華 【摘要】 紅色糖多孢菌D在15L發(fā)酵罐的基礎培養(yǎng)基和發(fā)酵過程中補加豆油,當基礎培養(yǎng)基中豆油量加倍時,效價提高43.1%;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罐的紅霉素效價、生產強度和Yp/s比不補豆油的分別提高了69.7%、69.6%和63.8%。通過實驗測定發(fā)現,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后,異檸檬酸脫氫酶、甲基丙二酰CoA異構酶的比活以及酮戊二酸的量均高于不補加豆油時的值,而琥珀酸的量低于不補加豆油時的值。推測豆油經過紅色糖多孢菌代謝后進入紅霉素合成的一條可能途徑:豆油經過代謝后進入TCA循環(huán),并強化了TCA循環(huán)的通量,產生了大量酮戊二酸,再生

2、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在甲基丙二酰CoA異構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丙二酰CoA作為紅霉素合成的前體。 【關鍵詞】 豆油; 紅色糖多孢菌; 紅霉素發(fā)酵; 酮戊二酸;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酸Study on effect of soybean oil on fermentation oferythromycin and its mechanismABSTRACT The final production of erythromycin by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was increased by 43.1% in 15L bioreactor with do

3、uble quantily of soybean oil into culture medium. The final production,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Yp/s of erythromycin were improved 69.7%, 69.6% and 63.8%, respectively, in 15L bioreactor with added soybean oil during fermentation. Specific activity of NADP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methylmalonyl coe

4、nzyme A mutas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ketoglutaric acid were higher with added soybean oil than that not added,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ccinic acid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added soybean oil. Therefore, the metabolic pathway from soybean oil to erythromycin was presumed as follows: soybean o

5、il is metabolized into TCA pathway to generate much ketoglutaric acid and then generate succinylCoA by strengthening TCA pathway, and the methylmalonylCoA is formed from succinylCoA by isomerization. Finally, methylmalonylCoA can be used as the precursor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erythromycin.KEY WORD

6、S Soybean oil;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Erythromycin fermentation; ketoglutaric acid; MethylmalonylCoA; Succinic acid紅霉素的抗菌譜和青霉素相似,是治療耐藥性金葡菌和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引起疾病的首選藥物,臨床上可用于對青霉素過敏的患者1。紅霉素的生物合成是由1個丙酰輔酶A開始的,依次接上6個2甲基丙二酰輔酶A而形成的2。丙酰輔酶A的合成有2條途徑:丙酰輔酶A合成酶途徑;丙酸激酶與?;姿彷o酶A轉移酶偶聯也能夠催化丙酸生成丙酰輔酶A。紅色糖多孢菌合成紅霉素所必須的另一個前體

7、是甲基丙二酰輔酶A,合成甲基丙二酰輔酶A有3條途徑3:以三羧酸循環(huán)的琥珀酰輔酶A為底物的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和甲基丙二酰輔酶A消旋酶途徑4;以丙酰輔酶A為底物的甲基丙二酰輔酶A轉羧基酶途徑5;丙酰輔酶A羧化酶途徑6。據報道,油能夠為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提供所需的前體,提高短鏈脂肪酸的合成。合成紅霉素過程中短鏈脂肪酸主要被短鏈脂肪酸激酶和酰基磷酸輔酶A轉移酶系統激活,同時還可以被?;o酶A合成酶激活, 丙酸激酶途徑是形成丙酰輔酶A的主要途徑3,因而油在紅霉素合成中有可能首先通過丙酰輔酶A途徑最終促進紅霉素的合成。但Hunaiti4等又報道在紅霉素產生菌中甲基丙二酰輔酶A主要來源于三羧酸循環(huán)的琥珀酰

8、輔酶A,而不是丙酰輔酶A。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搖瓶實驗基礎上,重點在15L發(fā)酵罐中進行添加豆油實驗,結果表明豆油對紅霉素的效價及其它幾項指標的提高的確有明顯作用;通過實驗測定了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對發(fā)酵液中有機酸以及相關酶活的影響,從理論上推測豆油對紅霉素生物合成的作用機制。1.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和培養(yǎng)基菌株 紅色糖多孢菌D,由本課題組自備。一級種子培養(yǎng)基(g/L) 淀粉30,糊精20,玉米漿20,黃豆餅粉15,硫酸銨1.4,硝酸銨1.0,氯化鈉2,碳酸鈣2,豆油4。二級種子培養(yǎng)基(g/L) 淀粉30,糊精20,玉米漿15,黃豆餅粉15,硫酸銨1.4,硝酸銨1.0,氯化鈉2,碳酸鈣2,豆油4。搖

9、瓶培養(yǎng)基(g/L)淀粉30,糊精20,玉米漿4,黃豆餅粉15,硫酸銨1.4,氯化鈉1.5,碳酸鈣4,豆油4。發(fā)酵罐培養(yǎng)基(g/L) 淀粉50,糊精20,玉米漿15,黃豆餅粉16,硫酸銨8,氯化鈉1.7,碳酸鈣30,豆油30。1.2 培養(yǎng)條件一級種子培養(yǎng) 在500ml搖瓶中加入60ml種子培養(yǎng)基,滅菌前pH調到7.2左右,滅菌后把斜面孢子挖塊1cm1cm左右接種在種子培養(yǎng)基內,33培養(yǎng)4648h。二級種子培養(yǎng) 在500ml搖瓶中加入60ml種子培養(yǎng)基,滅菌前pH調到7.2左右,滅菌后把一級種子以5%的接種量接種在無菌培養(yǎng)基內,33培養(yǎng)24h。搖瓶培養(yǎng) 在250ml搖瓶中加入25ml含不同量的豆油

10、的搖瓶培養(yǎng)基,以及不含豆油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基滅菌前pH調到7.2,滅菌后把一級種子以10%的接種量接種在搖瓶培養(yǎng)基中,33培養(yǎng)144h。15L發(fā)酵罐培養(yǎng) 裝培養(yǎng)基10L,接種量為1000ml,培養(yǎng)基滅菌前pH調到7.2,發(fā)酵過程中溶解氧控制在30%左右,pH不低于6.8,33培養(yǎng)160h。1.3 分析方法還原糖和總糖的測定 取不同時期的培養(yǎng)液,用斐林法測定其中的還原糖和總糖?;瘜W效價的測定 采用磷酸法測定,紅霉素經磷酸水解后成黃色,在485nm處有極大吸收值,可以定量測定。此方法主要用于發(fā)酵罐中發(fā)酵液的紅霉素效價的測定。生物效價的測定 采取計算抑菌圈法進行定量測定。此方法主要用于搖瓶發(fā)酵中發(fā)酵液

11、的紅霉素效價測定。發(fā)酵液中豆油殘留量的測定 取不同時期的發(fā)酵液,用乙醚萃取法測定發(fā)酵液中殘留的豆油量。pH測定 發(fā)酵罐發(fā)酵過程中pH測定由發(fā)酵罐自帶的pH電極測定,搖瓶培養(yǎng)過程中的pH測定由pH測定儀測定。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絡上收集整理餅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于商業(yè)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后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有機酸的測定 用Waters HPLC高效液相系統,Breeze Data Processor數據處理器,流動相為磷酸鹽緩沖液,流速1ml/min,柱溫35,檢測波210nm。異檸檬酸脫氫酶、甲基丙二酰C

12、oA異構酶的比活的測定7,8。2 實驗結果2.1 基礎培養(yǎng)基中添加豆油對紅霉素發(fā)酵的影響(1)搖瓶發(fā)酵基礎培養(yǎng)基中添加豆油對紅霉素效價的影響 在搖瓶發(fā)酵基礎培養(yǎng)基中添加不同量的豆油,每個條件接3個搖瓶,取平均效價,結果見Fig.1。Fig.1(a)結果顯示, 搖瓶基礎培養(yǎng)基中豆油的添加量在00.8%范圍對效價沒有明顯的影響,Fig.1(b)顯示,當豆油添加量高于0.8%后發(fā)酵效價明顯開始下降。量增大效價出現下降趨勢,有文獻報道5, 豆油的代謝可能通過三羧酸循環(huán)來促進紅霉素的合成,因而加強豆油的代謝和三羧酸循環(huán)的通量必須考慮到O2的充分供給,使豆油代謝和三羧酸循環(huán)產生的大量NADH和FADH2能

13、夠順利進入呼吸鏈進行氧化磷酸化,以保證豆油代謝和三羧酸循環(huán)的通暢。(2)15L發(fā)酵罐的基礎培養(yǎng)基中添加豆油對紅霉素效價的影響 實驗結果如Tab.1。發(fā)酵結束后,基礎培養(yǎng)基中豆油量加倍的罐效價比對照罐提高43.1%。2.2 在15L發(fā)酵罐中過程補加豆油對紅霉素發(fā)酵的影響Tab.2列出了在15L發(fā)酵罐規(guī)模培養(yǎng)的小試實驗中,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對紅霉素發(fā)酵幾項指標的影響??梢钥闯?,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的發(fā)酵罐,紅霉素的效價、生產強度和Yp/s(消耗單位重量的基質形成產物存量即基質的產物得率系數)明顯高于不補加豆油的發(fā)酵罐。從Tab.3可以看出,以上各項指標的平均值,補加豆油的罐比不補加豆油的罐依次提高了69

14、.7%,69.6%和63.8%。這些指標和2.1(2)的結果提示,在發(fā)酵罐基礎培養(yǎng)基中以及發(fā)酵過程補加適量豆油對紅霉素的生產具有促進作用。2.3 過程補加豆油對異檸檬酸脫氫酶比活的影響三羧酸循環(huán)過程中,異檸檬酸氧化脫羧生成酮檬酸脫氫酶所催化。從Fig.2可以看出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過程補加豆油對異檸檬酸脫氫酶的酶活具有促進作用。 2.4 過程補加豆油對15L發(fā)酵罐中發(fā)酵液中的酮戊二酸量的影響從Fig.3曲線變化可以看出,過程補加豆油的發(fā)酵液中酮戊二酸的量從50h左右開始顯著增大,到80.3h達到最大值。在60140h補加豆油的發(fā)酵液中酮戊二酸的量明顯比不加豆油的量大。2.5 過程補加豆油對15L

15、發(fā)酵罐中發(fā)酵液中的琥珀酸量的影響從Fig.4中的曲線變化可以看出,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補豆油的發(fā)酵液中琥珀酸的量比不補油的發(fā)酵液中琥珀酸的量低,琥珀酸是琥珀酰輔酶A轉化的一條途徑,另一條途徑是異構化生成甲基丙二酰輔酶A。2.6 過程補加豆油對甲基丙二酰CoA異構酶比活的影響從Fig.5可以看出,過程補加豆油的發(fā)酵液中糖多孢鏈霉菌的胞內甲基丙二酰CoA異構酶活力隨著發(fā)酵的進行明顯高于不補加豆油的過程。3 討論本文通過在紅霉素發(fā)酵罐基礎培養(yǎng)基中添加豆油和發(fā)酵過程中進行補加豆油實驗發(fā)現,補加豆油紅霉素效價有明顯的提高。發(fā)酵罐基礎培養(yǎng)基中補加豆油效價可以提高43.1%,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可以使效價為進一步推

16、測豆油對紅霉素合成的作用機制,實驗中測定了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對發(fā)酵液中酮戊二酸、琥珀酸含量的影響,以及補加豆油對異檸檬酸脫氫酶、甲基丙二酰CoA異構酶比活的影響。發(fā)酵過程補加豆油,異檸檬酸脫氫酶比活得到提高,可以促進異檸檬酸向酮戊二酸的轉化。測定結果顯示,酮戊二酸量的確高于不補豆油的發(fā)酵液;酮戊二酸量的增大導致琥珀酰輔酶A量的增加;測定發(fā)現補加豆油條件下琥珀酰輔酶A向琥珀酸轉化的通量變小,那么向甲基丙二酰CoA轉化的通量可能增大,實驗測定發(fā)現甲基丙二酰CoA異構酶比活在補加豆油條件下高,因此,琥珀酰輔酶A必然是更多的向甲基丙二酰CoA轉化。綜上分析得知,豆油經過代謝后進入TCA循環(huán),強化了TCA

17、循環(huán)的通量,產生了大量酮戊二酸,再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在甲基丙二酰CoA異構酶的作用下生成甲基丙二酰CoA作為紅霉素合成的前體?!緟⒖嘉墨I】1 Hamedi J, Malekzadeh F, Niknam V. Improved production of erythromycin by 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 by various plant oils J. Biotechnol Lett,2002,24(9):6972 李友榮,劉昌煥. 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 IV.發(fā)酵過程中ATP與SPM生物合成的關系J. 中國抗生素雜志,l990,15(2):83

18、3 Raczynska B K, Ruczaj Z, Sawnor K D. Limiting reactions in activation of acyl units in biosynthesis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73,3(2):1624 Hunaiti A A, Kolattkudy O E. Source of methylmalonylcoenzyme A for erythromycin synthesis 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84,25(2):17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