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運動的物理量_第1頁
描述運動的物理量_第2頁
描述運動的物理量_第3頁
描述運動的物理量_第4頁
描述運動的物理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描述運動的物理量【基礎(chǔ)練習(xí)】1、D2、A3、B4、A5、D6、D7、B8、A9、C10、B11、B12、C13、D【能力提升】14、v1=s/t=5(32-22)/(3-2)=25 m/s v2= s/t=5(2.12-22)/(2.1-2)=20.5 m/s v3=s/t=5(2.012-22)/(2.01-2)=20.05 m/s v4=s/t=5(2.0012-22)/(2.001-2)=20.005 m/s勻變速直線運動【基礎(chǔ)練習(xí)】1、D2、D3、A4、C5、D6、A7、B8、B9、A10、D11、D12、D13、14、1)2202)0.13)2.74)C【能力提升】15、1)2)3)

2、4)5)6)16、 17、A 提示: t=3.5秒共分7等分,倒推:S1:S2:S3:S4:S5:S6:S7=1:3:5:7:9:11:1318、 1116101819、汽車停車時間汽車位移自行車位移相距20、A (V0+Vt)/2 為勻變速(圖象為直線)的平均速度21、BCD 提示:上升10m,下降期:拋出點上方10m,拋出點下方10m22、C23、以乙為參考系,甲做初速5m/s,加速度2m/s2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進14m開始:t1 = 2s再前進5+5=10m(總位移24m結(jié)束):t2 = 3s“擦肩而過”用時:t = t2-t1 =1s24、1)停車時間4s,位移40m2)汽車減速到1

3、0m/s需要2s2s內(nèi)汽車位移30m,自行車位移20m所以至少要相距10m剎車相互作用【基礎(chǔ)練習(xí)】1、B2、A3、B4、B5、B6、D7、A8、A9、D10、A11、1)2)3)4)5)6)12、N1= G/sin30°= mg/sin30°= = 40NN2=G/tan30°= mg/tan30°= = 34.6N13、將F分解:Fx=FcosFy=Fsin物體勻速運動x方向:Fx=Ny方向:Fy=G+f又:f =N由以上各式得:Fsin-mg=Fcos14、=【能力提升】15、A假設(shè)繩的拉力分別為,豎直懸繩對點的拉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畫出物體的受力

4、分析圖。由直角三角形斜邊大于直角邊的性質(zhì)可以得出,即 。所以在重物重力增加的情況下,最先斷的繩為.16、C在全過程中,下面彈簧一直處于壓縮狀態(tài).問題中的開始狀態(tài),下面彈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為兩個物體的總重力,即. 而在終了狀態(tài),下面彈簧受到的作用力大小為.因此,下面彈簧受到的作用力改變了.根據(jù)胡克定律可以得出:.所以下面彈簧的形變量17、A、D輕繩只能是處于虛直和繃緊狀態(tài),所以彈簧只能處于原長或拉伸狀態(tài).當(dāng)彈簧處于原長時,的重力剛好等于彈簧的壓力;若的重力大于彈簧的壓力時,繩繩處于繃緊狀態(tài),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若彈簧處于原長,彈簧的拉力大小等于的重力;若彈簧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彈簧的拉力大于的重力.即

5、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彈簧可以處于拉伸狀態(tài)、壓縮狀態(tài)和原長;處于拉伸狀態(tài)和原長時,一定處于拉伸狀態(tài);處于壓縮狀態(tài)時,可以處于拉伸和原長狀態(tài)18、由于力有豎直向下的作用效果,三角塊在靜止時,有向下滑動的趨勢,所以三角塊受四個力作用.它們分別是重力、推力、墻對物塊的壓力、墻對物塊的靜摩擦力.如圖所示.與的合力豎直向下,與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垂直,所以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有豎直方向的平衡條件可以得出:19、B首先對受力分析,由于豎直桿光滑,所以豎直桿與環(huán)之間沒有摩擦力.對環(huán)畫出受力分析圖.設(shè)繩的拉力為,桿對環(huán)的彈力為,繩與豎直桿的夾角為,由于環(huán)處于平衡狀態(tài),有其次對受力分析,設(shè)繩對環(huán)的拉力為,水平桿對環(huán)的支持

6、力為,水平桿對環(huán)的摩擦力為.由于環(huán)處于平衡狀態(tài),有:, ,而和大小相等. 當(dāng)環(huán)向左移動一小段距離,兩環(huán)再次平衡時,角變小.根據(jù),得出變??;根據(jù),將代入可以得出;根據(jù),將代入可以得出,即的大小與無關(guān)20、B、DA、B相對靜止,可視為一整體,若20,由于整體受力F,則由牛頓第二定律知A、B必有加速度,故20.另外,由于A、B一起勻速運動說明A相對B無運動趨勢,即A、B間摩擦力為零.故1等于零還是不等于零均可21、首先對球受力分析:設(shè)斜面對球的支持力為,豎直墻對球的彈力為,球受到的重力為.由共點力的平衡可以得出,.再對斜面體受力分析,設(shè)球?qū)π泵娴膲毫椋孛鎸π泵骟w的靜摩擦力大小為,地面對斜面體的支

7、持力大小為,斜面體受到的重力大小為.由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可以得出:.由于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由牛頓第三定律得出,.所以.所以水平地面對斜面體的靜摩擦力大小是22、由于木塊受到的推力方向水平向右,并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所以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所以木塊相對于木板向右運動,木塊的速度大于木板的速度. 同時可以推出,木塊對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據(jù)木板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可以得出,地面對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等于木塊對木板的摩擦力.即:,所以牛頓運動定律【基礎(chǔ)練習(xí)】1、B2、C3、C4、C5、B6、C7、C8、B9、B10、D11、D12、B13、B14、B15、A16、C1

8、7、C18、A191)受力分析,建立坐標(biāo)系如圖。X方向:Y方向:2)受力分析、分解G同上物體只能沿x方向運動,所以y方向仍平衡,合力在x方向上Y方向: 滑動摩擦:X方向:20前10s:10s末的速度10s后:,以初速度方向為正,則停止時間21物體在傳送帶上時,只要有滑動摩擦,物體剛沖上傳送帶時,減速。若能減速到零:由:位移,所以,物體能減速到零,不會從右邊落下。用時速度減為零后,物體向左加速。由:位移用時加速到2m/s后,勻速。位移:用時:總時間:221)在以2m/s2加速下降的電梯內(nèi):加速下降,加速度向下,所以合力向下人的力氣:在任何情況下,人的力氣不變在以2m/s2加速上升的電梯內(nèi):加速上

9、升,加速度向上,所以合力向上此人能舉:2)若此人舉起160kg的物體合力向下,即加速度向下電梯可能為加速向下或減速向上電梯加速度:23剪繩前:剪繩后:只有TA消失,其他力不變,向上B所受合力為零,24【能力提升】25. 對m受力分析。原先靜止時,A點上移后:由牛頓第三定律:兩根彈簧的形變量:A點上移距離26D若B C為細繩。則拉力沿細繩向上。對于桿:作用力F的豎直分量與重力G相等;作用力F的水平分量等于ma;隨著加速度a的變化,F(xiàn)的方向發(fā)生變化。27D繩斷,彈簧彈力瞬間不變。受力如圖。彈簧斷。繩的拉力瞬間突變。小球作單擺運動。此時球在最高點,合力與拉力垂直。受力如圖:28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如

10、圖所示滑動摩擦:特殊情況:F=0時平衡,可得: 時,F(xiàn)可取任何值。注:. 此時的余角,即F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即為摩擦角。. 沿此角的方向,無論是斜向下,還是斜向上;無論力F是增大還是減小,據(jù)此方法均可得出結(jié)論。. 無論物體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如何。由于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力F的作用效果自行抵消。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 若角增大,F(xiàn)的x分量減小而y分量增大,物體的速度將減小。29對人進行受力分析,如圖。將加速度a分解。304F 31B對整體受力分析:N = G ,不變f = F , 隨F一起增大對F的作用點O:對O點:32對物體,作出沿斜面方向的受力分析(垂直斜面俯視)其中,G1為G沿斜面方向的的分力。由平衡條件:又:33(1)從靜止釋放后。鋼球受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