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需肥特性及測土配方施肥_第1頁
馬鈴薯需肥特性及測土配方施肥_第2頁
馬鈴薯需肥特性及測土配方施肥_第3頁
馬鈴薯需肥特性及測土配方施肥_第4頁
馬鈴薯需肥特性及測土配方施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鈴薯需肥特性及測土配方施肥馬鈴薯是高產喜肥作物,對肥料的反應極為敏感,產量形成與土壤營養(yǎng)條件關系密切。因此,合理施用肥料,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實現馬鈴薯高產、優(yōu)質和高效的關鍵措施之一。筆者根據馬鈴薯的需肥規(guī)律和吸肥特性,介紹了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量的計算方法。1馬鈴薯需肥特性 11馬鈴薯不同生長時期對養(yǎng)分的需求特點馬鈴薯整個生育期間,因生育階段不同,其所需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幼苗期吸肥量很少,發(fā)棵期吸肥量迅速增加,到結薯初期達到最高峰,而后吸肥量急劇下降。各生育期吸收氮(N)、磷(P2O5)、鉀(K2O)三要素,按占總吸肥量的百分數計算,發(fā)芽到出苗期分別為6%、8%和9%,發(fā)棵期分別

2、為38%、34%和36%,結薯期為56%、58%和55%。三要素中馬鈴薯對鉀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試驗表明,每生產1000kg塊莖,需吸收氮(N)56kg、磷(P2O5)13kg、鉀(K2O)1213kg,氮、磷、鉀比例為2.515.31。馬鈴薯對氮、磷、鉀肥的需要量隨莖葉和塊莖的不斷增長而增加。在塊莖形成盛期需肥量約占總需肥量的60%,生長初期與末期約各需總需肥量的20%2。12營養(yǎng)元素在馬鈴薯生長中的作用121氮素。作物產量來源于光合作用,施用氮素能促進植株生長,增大葉面積,從而提高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從而提高馬鈴薯產量。氮素過多,則莖葉徒長,熟期延長,只長秧苗不結薯;

3、氮素缺乏,植株矮小,葉面積減少,嚴重影響產量。122磷素。磷可加強塊莖中干物質和淀粉積累,提高塊莖中淀粉含量和耐貯性。增施磷肥,可增強氮的增產效應,促進根系生長,提高抗寒抗旱能力。磷素缺乏,則植株矮小,葉面發(fā)皺,碳素同化作用降低,淀粉積累減少。 123鉀素。鉀可加強植株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強光合作用強度,延緩葉片衰老。增施鉀肥,可促進植株體內蛋白質、淀粉、纖維素及糖類的合成,使莖稈增粗、抗倒,并能增強植株抗寒性。缺鉀植株節(jié)間縮短,葉面積縮小,葉片失綠、枯死。124微量元素。錳、硼、鋅、鉬等微量元素具有加速馬鈴薯植株發(fā)育、延遲病害出現、改進塊莖品質和提高耐貯性的作用。2馬鈴薯施肥量測定與計算 21

4、確定目標產量目標產量即當年種植馬鈴薯的預定產量,它由耕地的土壤肥力高低情況而確定。另外,也可根據地塊前3年馬鈴薯的平均產量,再提高1015作為馬鈴薯的目標產量。如,某地塊為較高肥力土壤,當年計劃馬鈴薯產量達到3萬kg/hm2,則馬鈴薯整個生育期所需要的氮、磷、鉀養(yǎng)分量分別為150、60、318kg/hm2。 22計算土壤養(yǎng)分供應量測定土壤中速效養(yǎng)分含量,然后計算出1hm2地塊的養(yǎng)分。1hm2地表土按深20cm計算,共有225萬kg土,如果土壤堿解氮的測定值為83mg/kg,有效磷含量測定值為24.6mg/kg,速效鉀含量測定值為150mg/kg,則1hm2地塊土壤有效堿解氮的總量為:22510

5、4kg83mg/kg10-6=186.75kg,有效磷總量為55.35kg,速效鉀總量為337.5kg。由于土壤多種因素影響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土壤中所有的有效養(yǎng)分并不能全部被馬鈴薯吸收利用,需要乘上一個土壤養(yǎng)分校正系數。我國各省配方施肥參數研究表明,堿解氮的校正系數在0.30.7(Olsen法),有效磷校正系數在0.40.5,速效鉀的校正系數在0.50.85。氮磷鉀化肥利用率為:氮3035、磷1020、鉀4050。23確定馬鈴薯施肥量根據馬鈴薯全生育期所需要的養(yǎng)分量、土壤養(yǎng)分供應量及肥料利用率即可直接計算馬鈴薯的施肥量。再把純養(yǎng)分量轉換成肥料的實物量,即可用于指導施肥。根據以上數據,單產馬鈴薯

6、3萬kg/hm2,所需純氮量為(150-186.750.6)0.30=126.5kg/hm2;磷肥用量為(60-55.350.5)0.2=161.625kg/hm2,考慮到磷肥后效明顯,所以磷肥可以按60%施用,即施96.975kg/hm2。鉀肥用量為(318-337.50.6)0.50=231kg/hm2。若施用磷酸二銨、尿素和硫酸鉀,則應施磷酸二銨195225kg/hm2、尿素300345kg/hm2、硫酸鉀240kg/hm2。24微肥的施用馬鈴薯對微量元素硼、鋅較敏感,如果土壤中有效鋅含量低于0.5mg/kg,則需要施用鋅肥。土壤中鋅的有效性在酸性條件下比堿性條件要高,所以堿性和石灰性土

7、壤易缺鋅。長期施磷肥的地區(qū),由于磷與鋅的拮抗作用,易誘發(fā)缺鋅,應給予補充。常用鋅肥有硫酸鋅和氯化鋅,基肥用量7.537.5kg/hm2,每千克肥料拌種4.05.0g,浸種濃度0.020.05。如果復合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鋅即不必單獨施鋅肥。馬鈴薯病蟲害防治馬鈴薯的病蟲害較多,目前比較普遍的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環(huán)腐病、黑脛病、病毒病等;主要蟲害有馬鈴薯瓢蟲、蚜蟲、蠐螬、金針蟲、地老虎等。其中以馬鈴薯的病毒病最為嚴重,是影響馬鈴薯產量的主要因素。1、真菌性病害針對馬鈴薯真菌病害而言,在我縣發(fā)生普遍,分布廣泛,為害嚴重的病害主要還是馬鈴薯晚疫病,經常造成較大的損失,甚至毀滅性的危害,特別是我縣今年晚疫

8、病瘋狂發(fā)生。從近年來的馬鈴薯病害田間調查過程中發(fā)現,其它馬鈴薯真菌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也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損失和危害。因此,對于馬鈴薯真菌病害的綜合防治應根據具體年份結合氣候特點有所側重,避免一切可能的損失。真菌性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癌腫病、粉痂病、干腐病。1.1晚疫病1.1.1癥狀葉片上面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先發(fā)生不規(guī)則的小斑點,隨著病斑的擴大愈合而變成暗褐色,感病的葉面全部或大部被病斑覆蓋。氣候潮濕時,病葉呈水浸狀軟化腐敗,蔓延極快,在葉背面健康與患病部位的交界處出現一層狀似絨毛的白色霉層;有時葉面和葉背的整個病斑上,也可形成此種霉輪(孢囊梗和孢囊)。這是晚疫癥狀最顯著的特征。莖和葉柄上常

9、表現縱向發(fā)展的褐斑。氣候潮濕或重露之后,也可在病斑上產生白色霉輪。病害嚴重時,干旱條件下表現全株枯死,多雨條件下整株腐敗而變黑。塊莖感病時形成大小不等、形狀不規(guī)則、微凹陷的褐斑。病薯的切面可見到皮下組織呈紅褐色;變色區(qū)域大小和厚薄,依發(fā)病程度而定。1.1.2綜合防治1.1.2.1栽培抗病品種:這是防治晚疫病最經濟、最有效、最簡便的方法,也是國內外歷史上最成功的措施。1.1.2.2適時早播:晚疫的流行多發(fā)生在8月份,如能適當提早播種,并選用早熟品種,使馬鈴薯在晚疫病流行之前接近成熟,從而避免馬鈴薯的嚴重減產。1.1.2.3加厚培土層,勿使塊莖露出土面:加厚培土層可以阻止植株上的孢子落到地面而侵染

10、塊莖。1.1.2.4噴藥保護:在晚疫病未來之前進行預防。如果一旦發(fā)現病株,立即拔除深埋,再用藥劑噴灑病株地面進行滅菌。最后再采取全面的噴藥保護。防治晚疫病的藥劑很多,最經濟的有波爾多液、硫酸銅溶液,新產品有瑞毒霉、克露、大生、雷多米爾、安克加代森錳鋅等。可根據各自的條件酌情選用。1.1.2.5提早割秧:在晚疫病流行之年,要提早割秧,防止大量的病菌孢子擴散。割下的秧要運出田外。1.1.2.6做好窖藏:在下窖之前必須放在通風處脫水,把爛薯、劃傷薯挑出。1.2早疫病1.2.1癥狀在葉片上,有明顯同心輪紋的病斑,葉片上的病斑,多從植株下部的葉片上先發(fā)生,漸次向上蔓延??諝獬睗駮r,病斑表面上可形成黑褐色

11、或黑色霉層;嚴重時葉片干枯凋萎。在塊莖上,產生微凹陷的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黑褐色病斑,大小不等,有的病斑,直徑可達2cm。健康與患病組織的邊緣明顯,有時略微突起。病斑之下的塊莖組織變褐,呈木栓化干腐。1.2.2防治馬鈴薯早疫病的殺菌劑: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40%三乙磷酸鋁可濕性粉劑,64%殺毒礬濕性粉劑,克露72%可濕性粉劑,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6.2%銅大師可濕性粉劑,可殺得77%可濕性粉劑。2、病毒病甘肅省病毒病主要有卷葉類型和花葉類型。2.1花葉類型引起花葉癥狀的病毒很多,如PVX、PVY、PVA、PVM

12、PVS等。這些病毒可單獨或兩種以上病毒復合感染引起花葉癥狀。根據花葉感染程度可分為輕花葉、重花葉、皺縮花葉、黃斑花葉。甘肅省花葉病毒主要是有PVX、PVY引起的。2.2卷葉類型甘肅省馬鈴薯卷葉病毒病主要是由卷葉病毒引起的,卷葉癥狀表現為葉片向上卷曲,葉片變厚、變脆,一般基部葉片卷曲嚴重,初感染時頂端葉片首先卷曲,有的品種并伴隨有莖部和塊莖維管束壞死。2.3叢生矮化類型一是叢矮,植株分枝多叢生,葉片變小,感病塊莖產生纖細芽,可能是由類菌原體引起的二是黃矮,頂端葉片黃化,植株矮縮,塊莖內有壞死斑。可能是由PRDV (馬鈴薯黃矮病毒)引起的。2.4束頂類型植株頂部葉片小,變黃,微卷卷曲;有的表現出頂

13、端葉片成銳角,向上直立??赡苁荘STVd(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引起的。2.5病毒病防治方法一是選用抗病耐病優(yōu)良品種;二是選用脫毒種薯,確保無毒種薯種植;三是出苗后藥劑防治。適期噴灑1000倍1.5%植病靈乳液或500倍20%病毒A可濕性粉劑溶液;四是現蕾前要及時發(fā)現和拔除病毒感染的花葉、卷葉、葉片皺縮、植株矮化等癥狀的病株。五是改變栽培措施。(1)進行輪作或輪休,中斷侵染循環(huán);(2)改變播種期,根據蚜蟲遷飛高峰時間,決定播期,早遷飛可適當晚播,以避開蚜蟲遷飛高峰期,晚遷飛可適當早播,以使植株在蚜蟲遷飛期已具有成齡抗性;(3)馬鈴薯田遠離毒源植物如茄科蔬菜、感病馬鈴薯等,以減少傳染,還要遠離油

14、菜等開黃花的作物,從而減少蚜蟲的趨黃降落;(4)收獲前提早剎滅并清除地上部分,以減少病毒運轉到種薯的機會;(5)防治和控制傳毒介體昆蟲,可用藥劑防除。3、細菌性病害馬鈴薯主要細菌性病害有青枯病、黑脛病、環(huán)腐病、瘡痂病、軟腐病。切塊播種時,切刀先用75%酒精消毒。播種前每100kg種薯用7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280g加適量干細土拌種,或用36%甲基托布津懸浮劑800倍液浸種薯,或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3.1環(huán) 腐 病3.1.1癥狀葉片初期癥狀為葉脈間退綠,呈斑駁狀,以后逐漸變黃、變枯。葉片邊緣也可變黃變枯,并向上卷曲。發(fā)病一般先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逐漸向上發(fā)展

15、到全株。莖和塊莖橫切面出現棕色維管束,一旦擠壓可能會有細菌性膿液滲出。塊莖維管束大部分腐爛并變成紅色、黃色、黑色或紅棕色。3.1.2綜合防治3.1.2.1實行檢疫:首先要實行種薯產地檢疫,即在生長季節(jié)對種薯田進行嚴格調查,全部消除有病植株和薯塊,嚴禁用感病土壤中收獲的塊莖作種。其次則是要采用準確可靠的檢驗技術,對種薯實行嚴格檢查,禁止有病種薯外運。3.1.2.2建立無病留種基地,繁育無病種薯:從脫毒試管苗及原原種繁殖開始直到各級種薯的生產,每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控制環(huán)腐病的侵染,確保種薯無病。3.1.2.3不用切塊播種,提倡小整薯播種:切刀傳病已為生產實踐所證實,應盡量避免用切塊播種。3.1.2.4播種

16、前曬種催芽,淘汰病薯。3.1.2.5裝盛種薯容器的清洗和消毒。3.1.2.6種植抗病品種。3.2黑脛病又稱黑腳病,這是以莖基部變黑的癥狀而命名的。此病也可引起塊莖腐爛,故有些著作將此病與其他細菌引起的塊莖腐爛一起統(tǒng)稱為軟腐病。3.2.1癥狀此病的典型癥狀是植株莖基部呈墨黑色腐爛。病害發(fā)展往往是從塊莖開始,經由匍匐莖傳至莖基部,繼而可發(fā)展到莖上部。匍匐莖和莖部除表皮變色外維管束亦變淺褐色,病株呈矮化、僵直,葉片變黃色,小葉邊緣向上卷。發(fā)病后期,莖基部呈黑色腐爛,整個植株變黃,呈萎蔫狀,直至倒伏、死亡。當塊莖表面潮濕時,軟腐細菌可能感染皮孔,引起環(huán)形凹陷區(qū),在塊莖運輸和貯存時,腐爛可能迅速從這里傳

17、播開來。3.2.2綜合防治3.2.2.1播種前適當晾曬種薯,一則可汰除病爛薯塊,二則可使受傷薯塊充分木栓化,從而減少鐮刀菌和其他病菌的侵染,并杜絕黑脛病侵入途徑。3.2.2.2采用整薯播種,盡量不用切塊播,避免切刀傳病。3.2.2.3馬鈴薯生長期間注意排水,避免過量澆水,以免土壤濕度太大而加重發(fā)病。3.2.2.4不要施用帶有病殘體的堆肥和廄肥,減少侵染來源。3.2.2.5及時拔除田間病株并徹底銷毀,以減少病害擴大傳播。3.2.2.6在晴而溫暖天氣和土壤較干燥的時期收獲,并使種薯晾干后入窖,減少薯塊受病菌沾染和侵入的機會。3.2.2.7注意農具和容器的清潔,必要時可用次氯酸鈉、漂白粉水等進行消毒

18、處理,以消滅沾染的病菌,防止傳染。3.2.2.8種植抗病或耐病的品種。3.3軟腐病有的地區(qū)又稱腐爛病,是以塊莖的發(fā)病癥狀而命名的。3.3.1癥狀此病主要發(fā)生在塊莖上,有時也發(fā)生在地上部分。病菌只能經由皮孔和傷口侵入塊莖組織。塊莖皮孔受侵染后形成輕微凹陷的病斑,淡褐色至褐色,呈圓形水浸狀。在潮濕溫暖條件下,無論是從皮孔還是從傷口侵入形成的病斑,都可能很快擴大呈濕腐狀變軟,髓部組織腐爛,呈灰色或淺黃色,病組織與健組織界限分明,通常在病區(qū)邊緣呈褐色或黑色。腐爛組織一般在發(fā)病初期無明顯臭味,但到后期受腐生菌二次侵染后惡臭難聞。在干燥條件下病斑的發(fā)展受到抑制,皮孔處的病斑可變成發(fā)硬的干斑。3.3.2綜合

19、防治防治軟腐病的基本策略應是預防發(fā)病。首先是盡量減少病菌侵染源,其次是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害傳播的機會,第三則是避免造成塊莖和植株受傷。此外還應提倡篩選和培育抗(耐)病品種。具體防治要點如下:3.3.2.1收獲期防治:a.應在塊莖完全成熟時收獲。b.應在土溫低于20以下和土壤較干燥時收獲。c.防止塊莖在太陽光直射下曝曬造成損傷。d.盡量避免和減少在收獲和運輸過程中造成塊莖破傷。3.3.2.2貯藏期防治:a.薯堆溫度涼到10以下再入窖。b.保持窖內冷涼并通風良好,避免塊莖表面潮濕和窖內缺氧。3.3.2.3播種期防治:a.播種前晾曬種薯,汰除有病薯塊。b.避免在土壤濕度太大時播種,以防發(fā)生爛種死芽。c

20、.用小整薯作種。3.3.2.4環(huán)境衛(wèi)生:不要隨意扔丟病薯病株和其他病植物殘體,造成環(huán)境污染,清除窖旁田邊的爛菜堆、拉圾堆等以減少傳染來源。3.3.2.5選育和種植抗病或耐病品種。3.4瘡痂病這種病一般發(fā)生在堿性土壤上,嚴重影響塊莖質量,使塊莖失去了商品價值,對產量影響不大。3.4.1癥狀它可能是膚淺的或網狀的(右),深的或小坑狀的(左),或者凸起狀,好象薯塊上長的瘡疤,所以稱之為瘡痂病。3.4.2綜合防治3.4.2.1栽培抗病品種:這是防治普通瘡痂病最重要的方法。據報道,國外有很多抗瘡痂病的品種。3.4.2.2加強植物檢疫:從國內外引種或調種時,必須防患于未然,加強檢疫工作,杜絕引進或調入帶病

21、種薯。3.4.2.3實行合理輪作:大量事實表明,連作或輪作周期較短,會使瘡痂病發(fā)病率迅速增加。相反地,在瘡痂病嚴重的地塊上,實行馬鈴薯和其他谷類作物4-5年的輪作,而使瘡痂病發(fā)生減少。3.4.2.4其他的防治措施:如在無病的土壤上種植無病種薯,或實行種薯消毒;通過施用硫磺粉,以增加土壤的酸度;避免施入太多的石灰或草木灰;選用酸性肥料;病害特別嚴重時用適當的藥劑消毒土壤。4、蟲害4.1蚜蟲:4.1.1癥狀蚜蟲對馬鈴薯的危害分兩種:一種是直接危害,蚜蟲群居在葉子背面和幼嫩的頂部取食,刺傷葉片吸取汁液,同時排泄出一種粘物,堵塞氣孔,使葉片皺縮變形,幼嫩部分生長受阻可直接影響產量;另一種是在取食過程中

22、,把病毒傳給健康植株,不僅引起病毒病,還使病毒在田間擴散,使更多植株發(fā)生退化。蚜蟲能孤雌生殖,繁殖速度快。蚜蟲有遷飛的習性,分為無翅蚜和有翅蚜。有翅蚜可隨風飛出很遠的距離,它的降落是有選擇的,喜歡落在黃色和綠色物體上,特別是黃色物體可以吸引它降落,對銀灰色和乳白色有趨避作用。4.1.2防治方法一般農民種植商品薯,對蚜蟲防治都不太注意,認為蚜蟲的危害并不太嚴重??墒欠N薯生產就必須搞好對蚜蟲的防治,不然生產出的種薯都會帶有病毒,會使下一年種植的商品薯造成田間退化而減產。4.1.2.1選好種薯田地點:根據蚜蟲的習性,選擇高海拔的冷涼區(qū)域,或風多風大的地方做種薯生產田,使蚜蟲不易降落,減少傳毒機會。4

23、.1.2.2種薯田要遠離有病毒馬鈴薯田:把種薯生產田建在與有病毒馬鈴薯田距離100300米遠的地方,以避免蚜蟲短距離遷飛傳毒。4.1.2.3躲過蚜蟲遷飛高峰期:掌握蚜蟲遷飛規(guī)律,躲過蚜蟲遷飛高峰期,比如采取選用早播種或進行錯后播種等方法,可以減輕蚜蟲傳毒。4.1.2.4藥劑防治:采用藥劑防治,主要有兩種施藥法。一是穴施有內吸作用的殺蟲顆粒劑。如有效成分為70%的滅蚜松,每667平方米(1畝)用200克;有效成分為3%的甲拌磷顆粒劑,每畝1.34.0千克。使用這兩種藥,在播種時撒于種薯周圍。二是在生長期用藥劑噴霧殺蚜??蛇x用有效成分為5%的來福靈、25%的敵殺死、2.5%的速滅殺丁、2.5%的功

24、夫乳油等農藥,每畝用1015毫升,加水50升,進行田間噴霧。根據蟲情,隔10天再噴一次。4.2蠐螬4.2.1癥狀是金龜子的幼蟲,為害地下莖、根和塊莖,可把根部咬食成亂麻狀,把幼嫩塊莖吃掉大半,在塊莖上咬食成孔洞,常常造成死苗,不僅影響產量,而且降低塊莖的利用價值。蠐螬體長3-4厘米,圓筒形,彎曲呈馬蹄形,體白或淡黃色,頭部黃褐色或紅褐色,胸足3對。喜歡潮濕,怕干燥。成蟲和幼蟲均能越冬,幼蟲冬季潛入深層土中越冬。4.2.2防治方法4.2.2.1藥劑拌種:用50%地亞農乳油500毫升,加水25公斤,噴灑馬鈴薯250公斤,邊噴灑邊攪拌,待種薯涼干即可播種?;蛴?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加水25-5

25、0公斤,拌種250-500公斤。4.2.2.2田間澆灌:用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澆灌幼苗,或配成1:100的毒土耙施于地表,均可取得好的防治效果。4.2.2.3毒餌誘殺:用1:100的辛硫磷毒餌撒施地面誘殺,或用3%的呋喃丹顆粒劑,結合播種進行溝施或穴施,也可與非堿性肥料混施,每畝地用3%顆粒劑1.5-2.5公斤。用50%嘧啶氧磷乳油制成0.1%的顆粒劑撒施,每畝用顆粒劑2公斤。4.2.2.4人工捕捉:結合翻糞、耕地捕捉幼蟲;并利用金龜子的假死性進行人工捕打,集中消滅。4.3螻蛄4.3.1癥狀也叫拉拉蛄,成蟲、若蟲都為害馬鈴薯,晝伏夜出,在表土下潛行咬食馬鈴薯的根,用口器和前足把馬鈴薯的

26、地下莖撕成亂麻狀,造成地上部萎蔫、幼苗枯死或缺苗,它在土中串居隧道,使幼根與土壤分離,透風,造成失水,影響苗子生長,甚至死亡。它在秋季咬食塊莖,使其形成孔洞,或使其感染腐爛菌造成腐爛。4.3.2防治方法4.3.2.1拌毒餌:采用麥麩和純敵百蟲0.25%拌成的毒餌或采用4%敵百蟲粉劑拌適量麩皮、鮮草等,于傍晚撒在田間,防治效果很好。4.3.2.2撒毒土:采用4%敵百蟲粉劑,每畝施用1-1.25公斤拌細土15公斤左右撒施,也可將上述藥量拌土15-20公斤撒入植株行間,再覆土,防治地下害蟲效果也很好。4.3.2.3苗期噴霧:采用50%敵敵畏乳油加水1000-2000倍,或用80%乳油加水1500-2

27、500倍噴霧,防治地下害蟲及28星瓢蟲效果很好。4.3.2.4毒餌誘殺:可用菜籽餅、棉籽餅或麥麩、秕谷等炒熟后,以25千克食料拌入90%晶體敵百蟲1.5千克,在害蟲活動的地點于傍晚撒在地面上毒殺。4.3.2.5黑光燈誘殺:于晚間710時在沒有作物的平地上以黑光燈誘殺。尤其在天氣悶熱的雨前夜晚誘殺效果最好。4.5金針蟲4.5.1癥狀是叩頭蟲的幼蟲,幼蟲為害馬鈴薯,在土中活動并咬食馬鈴薯的根和幼苗,在塊莖鉆成細而深的孔洞,為病菌侵入提供孔洞,造成塊莖腐爛。成蟲為暗灰色長形甲蟲,背部有灰色短毛,鞘翅有光澤。幼蟲體逐漸變?yōu)榘咨?,體形細長,有光澤、體長2厘米左右。幼蟲和成蟲都在土里越冬,春秋兩季危害嚴重,夏天鉆到土中過夏。4.5.2防治方法一是及時清除田間雜草。二是播種時每畝可用辛硫磷乳油1公斤與細綿沙均勻拌成毒沙,與化肥、有機肥混合施入。生長前期為徹底防治可結合澆水畝用1公斤辛硫磷乳油進行根灌。4.5地老虎4.5.1癥狀幼蟲為害馬鈴薯,白天潛伏在幼苗根附近土中,夜間危害在貼近地面的地方把馬鈴薯幼苗咬斷,使整棵苗子死掉,并把斷苗拖到蟲洞,造成缺苗、斷苗。低齡幼蟲也咬食嫩葉,使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結薯期咬食塊莖,取食孔洞比蠐螬小一些,不僅造成減產,而且降低利用價值。地老虎的幼蟲和蛹可越冬,每年發(fā)生2-3代,長年為害,幼蟲體長3-5厘米,背部有淡黃色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