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文章編號:1671-1505(2005 01-0125-12文獻標識碼:A廣東三水盆地始新統(tǒng)心組生油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沉積環(huán)境劉春蓮1,2秦紅2車平1翟偉1,2石貴勇1周永章1謝葉彩1董藝辛11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廣州5102752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巖石圈構造與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3摘要根據(jù)元素Al 、Fe 、Mg 、Ca 、K 、Na 、P 、V 、Ni 、C o 、Cr 、Cu 、Zn 、Sr 、Ba 、Cd 、Li 、Mn 、Ti Al/Ti 、Fe/Mn 、Sr/Ba 、Mg/Ca 、Sr/Ca 、Na/Ca 、V/Cr 、Ni/C o 、Ni/V , 的
2、沉積條件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心組紅崗段下部(各元素豐度及其比值指示這一時期陸源輸入持續(xù)較高、, 湖盆水體鹽度相對較高, 底部水體以弱氧化條件為主, 紅崗段中上部(亞段B 、C 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在潮濕氣候條件下, 沉積物的地球化學特征表現(xiàn)為以Al 、Ti , 而Mg 、Ca 等盆內(nèi)化學沉積元素含量較低。古氧氣指標指示底部水體為還原環(huán)境, 有利于有機質保存, 因而有機碳含量較高。在間歇性干旱時期, 陸源輸入減少, 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顯著降低。隨著蒸發(fā)作用的加強, 水體鹽度加大, 內(nèi)源元素豐度以及Mg/Ca 、Sr/Ba 、Sr/Ca 和Na/Ca 比值大幅度上升。底部水體為氧化環(huán)境, O 2-H
3、2S 界面多位于水/沉積物界面或沉積物中。上述兩種氣候條件在紅崗段中上部沉積時期交替出現(xiàn)。紅崗段沉積后期由于淡水的長期輸入, 湖水呈現(xiàn)逐漸淡化趨勢。關鍵詞元素地球化學生油巖心組古近系三水盆地第一作者簡介劉春蓮, 女, 1956年生, 畢業(yè)于德國W rzburg 大學, 并獲博士學位。現(xiàn)為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博士生導師。目前主要從事古生態(tài)學和沉積地球化學研究。E 2mail :eeslcl zsu 1edu 1cnE lemental geochemistr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of soure rocks of the Buxin Form atio
4、n of Eocenein S anshui B asin , G u angdong ProvinceLiu Chunlian 1,2Qin Hong 2Che Ping 1Zhai Wei 1,2Shi Guiyong 1Zhou Y ongzhang 1Xie Yecai 1Dong Y ixin 11Depart ment of Earth Sciences , S un Yat 2Sen (Zhongshan U niversity , Guangz hou 510275, Guangdong2Key L aboratory of L ithospheric Tectonics ,
5、Deep 2level Process and Ex ploration ,Minist ry of Education , China U 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100083Abstract The main s ource rocks in the Sanshui Basin are developed in the H onggang Member of the Buxin Formation of E ocene 1This work aims at assessing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th
6、ese s ource rocks based on elemental geochemical data 1The distributions of elements (Al , Fe , Mg , Ca , K, Na , P , V , Ni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0272011 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0331007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巖石圈構造與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 20033016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4009757收稿日期:2004年5月11日改回日期:2004年7月16日第7卷第1期2005年2月古地理學報JOURNAL
7、 OF PALAEO GEO GRAPHYVol 17No 11Feb 12005C o , Cr , Cu , Zn , Sr , Ba , Cd , Li , Mn , Pb and Ti and elemental ratios (Al/Ti , Fe/Mn , Sr/Ba , Mg/Ca , Sr/Ca , Na/Ca , V/Cr , Ni/C o and Ni/V serve as proxies for palaeoenvironmental condi 2tions 1Elemental concentration and ratios in submember A indic
8、ate higher terrigenous fluxes with relatively con 2stant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low 2oxygen bottom waters with higher salinity than the other lithozones 1Highly saline bottom waters were probably the consequence of intermittent sea water incursions 1Submembers B and C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va
9、riations in geochemical features , which reflect rapid fluctuations in palaeoclimate and sedimentary conditions 1During humid intervals , elements that are usually enriched in terrestrial detrital minerals , such as Al and Ti , and Al/Ti ratios show high values , while endogenic elements , represent
10、ed by Mg and Ca , have low concentrations 1Palaeo 2oxygenation indices suggest anoxic conditions developed in bottom waters , which were fav ourable for organic matter preservation 1C onsequently , a higher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s observed 1During intervals of dry climatic conditions , characteriz
11、ed by reduced terrestrial input , the concen 2tration of terrigenous elements and Al/Ti ratios decreased 1Increasing evaporation and resulted in high values of endogenic elements and high Mg/Ca and Sr/Ba 1prevailing oxida 2tive environments developed in bottom waters 1Salinity onggang Member show lo
12、wer values , suggesting that an of the lake waters 1K ey w ords elemental s Formation , Paleogene , Sanshui Basin About the f , born in 1956, is a professor at the G eoscience Depart 2ment of Sun Yat 2 University , and obtained her Ph 1D 1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W rzburg , G ermany 1She has worke
13、d on 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for a long time and is now en 2gaged in palaeoecology and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1黑色頁巖以富含有機質為主要特征。元素地球化學分析是解釋黑色頁巖中有機質堆積條件的重要方法, 尤其是黑色頁巖中的微量元素, 由于其在有機質演化過程中未發(fā)生顯著變化, 因而常被作為指示沉積條件的較為準確可靠的標志(M ongen ot et al 1, 1996 。廣東三水盆地為一拉張型斷陷盆地, 沉積面積約2500km 2(圖1 , 是華南重要的陸相含油氣盆地之
14、一。該盆地位于低緯度地區(qū), 是受海洋影響的陸相盆地。古近系心組紅崗段發(fā)育富含有機質的黑色頁巖, 是盆地的主要生油巖(廣東省地質礦產(chǎn)局, 1988; 張顯球等, 1993 。紅崗段由三個巖性亞段組成。亞段A (7252m 以灰黑色粉砂質泥巖、灰色泥質粉砂巖為主, 發(fā)育水平層理。亞段B (522215m 以暗色紋層狀泥頁巖與灰?guī)r或泥灰?guī)r交替出現(xiàn)、并夾多層薄層石膏為特征。亞段C (22150m 主要為暗色泥頁巖, 紋層理發(fā)育良好或不顯著, 偶夾碳酸鹽巖和石膏薄層。以往對該套黑色頁巖沉積條件的研究較為貧乏。本文以其為研究對象, 采用巖心樣品為材料, 分析元素地球化學及其比值的分布特征, 恢復 心組紅崗
15、段黑色頁巖形成時的古氣候與沉積環(huán)境。圖1三水盆地地質背景及鉆孔位置Fig 11C ore location and geological setting ofthe Sanshui Basin126 古地理學報2005年2月1材料與方法分析樣品取自位于廣東三水盆地西北部的S B -01孔(圖1 。072m 巖心段代表古近系始新統(tǒng)下部心組紅崗段, 考慮風化作用對近地表巖層的影響, 頂部415m 未取樣。從41572m 巖心段采集148個樣品。樣品干燥后, 研磨成分析級粉末。所有樣品均已在德國蒂賓根大學(University T bingen 地球化學實驗室采用Vario E L 元素分析儀進行了
16、有機碳(TOC 含量分析。TOC 變化于0114%6137%之間, 平均值為1166%。本文對相同的樣品進行元素地球化學分析, 其中Al 、Fe 、Mg 、Ca 、K 、Na 、P 采用PS -950型ICP -AES 測試, V 、Ni 、C o 、Cr 、Cu 、Zn 、Sr 、Cd 、Li 、Mn 、Pb 、Ti 采用ICP -2結果與討論211元素豐度心組紅崗段生油層元素地球化學分析結果見表1、2和圖2、3。元素Al 、Ti 、Fe 、K 、Li 、Cr 、Cu 、Co 、Ni 、Pb 和V 顯示大致相同的變化趨勢。在泥巖中Al 是主要集中于粘土礦物中的元素, 上面這些元素與Al 元素
17、的密切關系表明, 它們是一類代表陸源風化產(chǎn)物隨河流進入湖盆沉積的外源元素。Ca 、Mg 和Mn 與這些元素的變化趨勢相反, 屬湖盆內(nèi)化學沉積的產(chǎn)物。Sr 和Cd 具有幾乎完全一致的變化趨勢, 它們與Ca 、Mg 和Mn 大致呈正相關, 同屬內(nèi)源元素。Na 和Zn 與上述兩類元素變化趨勢均不同, 既有陸源碎屑礦物的貢獻, 又有內(nèi)源沉積的補充。上述元素的富集程度同時受湖盆水體環(huán)境的影響。Cd 、Co 、Cr 、Cu 、Ni 、V 和Zn 的分布往往與缺氧條件有關, 還原水體環(huán)境一般相應于較高的含量(Calvert and Pedersen ,1993;Calver etal 1,1996; Cap
18、lan and Bustin ,1998; Jones and Man 2ning ,1994; Mongenot et al 1,1996 。Mn 也是一個對氧化還原條件非常敏感的元素。當沉積物處于還原條件時, Mn 則可能被溶解并向上遷移回水體中, 導致缺氧沉積中的Mn 含量常較低(Mongenot et al 1, 1996; Quinby 2Hunt and Wilde , 1994 。在紅崗段下部(亞段A 幾乎所有元素均顯示較穩(wěn)定的含量, 波動很小(圖2、圖3 。Al 、Ti 、Fe 、K 、Li 、Co 、Cr 、Cu 、Ni 、Pb 和V 等外源元素表現(xiàn)為較高值; 內(nèi)源元素Ca
19、、Mg 、Mn 、Sr 和Cd 表現(xiàn)為相對較低值。相應的有機碳含量也較低。在中部(亞段B , 各元素含量波動頻繁, 變化幅度很大。兩大類元素呈相反變化趨勢。外源元素高含量值往往對應于內(nèi)源元素低含量值。同時對應于較高的有機碳含量。相反, 較低的外源元素值與內(nèi)源元素峰值和低有機碳含量對應。上部(亞段C 各元素波動頻度有所降低。絕大多數(shù)元素的含量在頂部(16m 以上 顯示一個完整的變化旋回。其中Al 、Ti 、Fe 、K 、V 、Li 、Cr 、Cu 、Pb 、Co 和Ni , 而Ca 和Mn 則表Sr 和Cd 含量則明顯低P 212元素比值元素比值常被作為標識沉積環(huán)境的有效指標。這里我們選擇幾個反
20、映沉積條件的常用比值(見圖4 。Al/Ti 、Fe/Mn Al , Ti 被認為集中于粘土礦物中, 因此, 其比值變化可反映陸源物質的化學組 成(Vet et al 1, 1997 。Fe/Mn 比值變化是對氣候波動的響應, 其高值相應于溫濕氣候, 低值相應于干熱氣候(王隨繼等, 1997 。心組紅崗段的Al/Ti 和Fe/Mn 比值變化趨勢相似。亞段A 的比值較高且波動較小。亞段B 的Al/Ti 和Fe/Mn 比值低于前一階段, 但變化頻繁且變化幅度很大, 表明氣候條件和沉積物組成曾發(fā)生多次變化。亞段C 二者的變幅仍較大, 但變化速度較慢。Sr/B a 、Mg/C a 、Sr/C a 、N
21、a/C a 主要反映水體的鹽度變化及相應的氣候條件。高值反映高鹽度或炎熱干旱氣候, 低值指示低鹽度或溫濕氣候。通常, Sr/Ba 比值1指示海相沉積, Sr/Ba 比值1標識干旱氣候條件下的湖水咸化。古近紀早期三水盆地曾受間歇性海水入侵的影響。因此, Sr/Ba 比值所指示的水體鹽度變化應同時考慮海水入侵以及氣候條件的影響。紅崗段的中下部Sr/Ba 比值多在1以上, 中部甚至出現(xiàn)幾處大于20的高峰期, 上部Sr/Ba 比值較低, 多個樣品點出現(xiàn)小于1的情況。Mg/Ca 、Sr/Ca 和Na/Ca 比值呈正相關關系。亞段A 顯示中等比值, 僅在某些層位比值較高。亞段B第7卷第1期劉春蓮等:廣東三
22、水盆地始新統(tǒng)心組生油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沉積環(huán)境127128古地理學報2005年2月 第7卷第1期劉春蓮等:廣東三水盆地始新統(tǒng)心組生油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沉積環(huán)境129 130古地理學報2005年2月 第7卷第1期劉春蓮等:廣東三水盆地始新統(tǒng)心組生油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沉積環(huán)境131 132古地理學報2005年2月 圖2SB -01孔中有機碳和常量元素含量(% 的垂直分布Fig 12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major elements (% in Core SB - 01圖3SB -01孔中微量元素含量(10-6 的垂直分布Fig
23、 13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10-6 in Core SB -01第7卷第1期劉春蓮等:廣東三水盆地始新統(tǒng)心組生油巖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沉積環(huán)境133 圖4SB -01孔中元素比值的垂直分布Fig 14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al ratios in Core SB -01出現(xiàn)多次高峰值, 與Sr/Ba 高峰值相應, 指示高鹽度時期。表明在海水入侵導致水體鹽度較高的前提下, 疊加了干旱氣候下蒸發(fā)作用的影響。沉積中的石膏夾層即形成于此種條件下。亞段C 的Mg/Ca 、Sr/Ca 和Na/Ca 比值普
24、遍較低, 相應于相對較低鹽度時期。V /Cr 、Ni/Co 、Ni/V V/Cr 比值常作為恢復水體氧氣條件的地球化學指標(Dill et al 1, 1988; Jones and Manning , 1994; Mongenotetal 1,1996 。一般認為V/Cr 比值大于2代表缺氧沉積條件, 底層水體中含H 2S ; V/Cr 比值小于2指示底層水為氧化條件; V/Cr 比值約為1左右, 則代表O 2-H 2S 界面位于沉積物中。Ni 和Co 先是吸附于有機化合物上, 在早期成巖過程中則與黃鐵礦結合。高Ni/Co 值反映還原條件(Dill et al 1, 1988; Jones
25、and Manning , 1994;Pattersonetal 1,1986 。Ni/V 比值則隨著沉積環(huán)境的還原性增加而下降。亞段A 的V/Cr 比值在1152之間, Ni/Co 比值中等, Ni/V 比值較低。指示底部水體以弱氧化條件為主, O 2-H 2S 界面位于水-沉積物界面附近。亞段B 和C 的V/Cr 比值多在2以上, Ni/Co 比值較高, Ni/V 比值雖有多處峰值, 但以低值為主。表明底部水體多為還原環(huán)境, 但間歇性出現(xiàn)氧化條件。213生油層沉積環(huán)境演化 心組紅崗段生油巖的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分布顯示明顯的階段性特征。亞段A 中各元素豐度及其比值的波動均較小, 表現(xiàn)出較穩(wěn)定的
26、地球化學特征。以Al 和Ti 為代表的陸源元素豐度及其比值指示這一時期穩(wěn)定溫濕氣候條件下的陸源輸入持續(xù)較高, 物源組成變化不大。由于盆地處于穩(wěn)定沉降階段的初期, 湖水深度不大。鹽度指標指示水體鹽度相對較高。V/Cr 比值(1152 指示底部水體以弱氧化條件為主, O 2-H 2S 界面位于水/沉積物界面附近, 沉積物仍處于還原條件下, 稍高的Ni/Co 比值和較低的Ni/V 比值也證明了這一點。這一階段相應的有機碳含量較低, 相對較粗的沉積粒度以及含氧的底部水體可能是導致有機質降解的主要原134 古地理學報2005年2月第7卷 1期 第 劉春蓮等 : 廣東三水盆地始新統(tǒng)心組生油巖元素地球化學特
27、征及沉積環(huán)境 135 因。 亞段 B 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變化頻繁且幅度 很大 , 反映古氣候和湖盆沉積條件的迅速變遷 。隨 著溫濕與干旱氣候條件的交替出現(xiàn) , 陸源輸入及其 組成發(fā)生變化 。在潮濕氣候條件下 , 陸源輸入量 大 , 表現(xiàn)為外源元素含量高 。此時的湖盆水深加 大 , V/ Cr 比值 ( 2 指示底層水為缺氧環(huán)境 。這 種水體條件的形成是由于來自河流的淡水與底部高 鹽度水體形成鹽度分層 。同時 , 由于缺乏顯著季節(jié) 性變化而導致的熱度分層使分層結構更為穩(wěn)定 。 O2 - H2 S 界面位于水體中 , 底部水出現(xiàn)含 H2 S 層 (Liu et al 1 , 2004 , 為有機質
28、的保存提供了有利 2004 。 元素地球化學鹽度指標指示心組紅崗段沉積 時期底層水體的鹽度普遍較高 。高鹽度水體可能主 要是海水入侵的結果 。有證據(jù)表明早古近紀三水盆 地遭遇過間歇性海侵 ( 劉春蓮等 , 2004 ; 王將克 等 , 1981 ; 葉敦禧 , 1982 。海水隨海平面上升注 入湖內(nèi)并沉入底層 , 與來自河流的淡水形成鹽度分 層 。在間歇性干旱時期 , 蒸發(fā)作用導致水體鹽度進 一步增加 。心組紅崗段沉積后期 , 湖水逐漸淡 化 , 水體分層性也隨之減弱 。 3 結 論 元素地球化學分析為重建三水盆地古近系心 組紅崗段生油巖沉積環(huán)境提供了較為可靠的證據(jù)。 元素 Al 、 Ti 、
29、 Fe 、 K、V 、Li 、Cr 、Cu 、 Pb 、Co 和 Ni 代表陸源風化產(chǎn)物隨河流進入湖盆沉積的外 源元素 ; 而元素 Ca 、Mg 、Mn 、Sr 和 Cd 則主要為 湖盆內(nèi)化學沉積的內(nèi)源元素 。這些元素的含量及其 比值變化反映盆地及其流域的氣候條件與湖盆水體 環(huán)境的變遷 。 心組紅崗段下部 ( 亞段 A 表現(xiàn)為較穩(wěn)定的 地球化學特征 。各元素豐度及其比值指示這一時期 陸源輸入持續(xù)較高且物源組成變化不大 。湖盆水體 鹽度相對較高 , 底部水體以弱氧化條件為主 。紅崗 段中上部 ( 亞段 B 、C 的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變化 較為頻繁且幅度很大 , 反映古氣候和湖盆沉積條件 的迅速變遷
30、 。在潮濕氣候條件下 , 沉積物中以 Al 、 Ti 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較高 , 而 Mg 、 Ca 等盆內(nèi)化學沉積元素含量較低 。同時 , 由于熱 度分層與鹽度分層的共同作用 , 底層水出現(xiàn)缺氧環(huán) 境 , 為有機質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 因而其有機碳 含量相應較高 。而在間歇性干旱時期 , 陸源輸入減 少 , 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顯著降低 。隨著蒸發(fā)作 用的 加 強 , 水 體 鹽 度 加 大 , 內(nèi) 源 元 素 豐 度 以 及 Mg/ Ca 、Sr/ Ba 、Sr/ Ca 比值大幅度上升 。底部水 的條件 , 因而相應的有機碳含量較高 。由于缺氧條 件下的硫酸鹽還原作用 , 導致
31、沉積物孔隙水中的 p H 值較低 , 從而促進碳酸鹽的溶解 , 相應的 Ca 、 Mg 含量均較低 。而在間歇性干旱時期 , 陸源輸入 減少 , 以 Al 、Ti 為代表的外源元素含量及其比值 顯著降低 , 同時 , 由于蒸發(fā)作用導致湖水濃縮 , 內(nèi) 源元素包括 Ca 、Mg 、Mn 、Sr 和 Cd 的豐度以及 V/ Cr 、Ni/ Co 比值和 Ni/ V 高峰值表明底部水體為 Mg/ Ca 、Sr/ Ba 、Sr/ Ca 比值大幅度上升 。較低的 氧化條件 , O2 - H2 S 界面多位于水 - 沉積物界面或 沉積物中 。陸源有機質和營養(yǎng)物質的減少以及氧化 的底部水體不利于有機質的堆積
32、 , 因此 , 相應層位 均表現(xiàn)為很低的有機碳含量 。 心組紅崗段上部 ( 亞段 C 的陸源輸入量比 中部更大 , 除出現(xiàn)兩個低值時期外 , 外源元素含量 以及 Al/ Ti 、Fe/ Mn 均保持較高值 , 表明溫濕氣候 較低 , 尤其是后期 , Sr/ Ba 比值 1 , Mg/ Ca 、Sr/ 條件占主導地位 。鹽度指標顯示這一階段的鹽度值 Ca 和 Na/ Ca 比值也大大低于中下部 , 為整個心 組紅崗段的最低值 。這可能是由于淡水的長期輸 入 , 使湖水逐漸淡化 。底部水體氧化還原環(huán)境表現(xiàn) 為前期強還原條件 , V/ Cr 比值達最高值 ; 后期轉 化為氧化條件 , V/ Cr 比
33、值變化于 1132 之間 , 但 度上升 。根據(jù) C/ N 比值對有機質來源的指示意義 ( M and Mat hesius , 1999 ; 白雁等 , 2003 , 此 lller 時相應于更大的陸源有機質輸入期 ( Liu et al 1 , 水 - 沉積物界面以下仍為缺氧條件 。這種氧化還原 條件的轉化與湖水淡化導致的水體分層弱化有關 。 隨著有機質保存條件的變化 , 亞段 C 上部的有機 碳含量總體低于下部 。但頂部出現(xiàn)有機碳豐度大幅 體轉化為氧化條件 , O2 - H2 S 界面多位于水 - 沉積 物界面或沉積物中 。紅崗段沉積后期由于淡水的長 期輸入 , 湖水出現(xiàn)逐漸淡化趨勢 。
34、 參 考 文 獻 白雁 ,劉春蓮 ,鄭卓 ,王建華 ,楊小強 , 王斌 . 2003. 海南島雙池瑪珥湖 沉積中的碳 、 氮地球化學記錄及其環(huán)境意義 . 古地理學報 , 5 136 (1 : 8793 古 地 理 學 報 stones. Chemical Geology ,111 : 111129 2005 年 2 月 廣東省地質礦產(chǎn)局 . 1988. 廣東省區(qū)域地質志 . 地質礦產(chǎn)部地質專報 區(qū)域地質志第 9 號 . 北京 : 地質出版社 ,1941 劉春蓮 ,F rsich F T ,白雁 ,楊小強 ,李國強 . 2004.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 相沉積巖的氧 、 碳同位素地球化學記錄及其環(huán)境
35、意義 . 沉積學 報 ,22 (1 : 3640 南京大學地質系 11984. 地球化學 .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357358 類化石 .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190 報 ,15 (1 : 6570 廣東地質科技 ,1 : 2538 分對比圖集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177 王將克 ,李國藩 ,汪晉三 . 1981. 廣東三水盆地白堊紀 早第三紀魚 王隨繼 ,黃杏珍 ,妥進才 , 邵宏舜 , 閻存鳳 , 王壽慶 , 何祖榮 . 1997. 泌 陽凹陷核桃園組微量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氣候意義 . 沉積學 Liu Chunlian ,F rsich F T ,Bai Yan , Yan
36、g Xiaoqiang and Li Guoqiang. topic data from bulk carbonates in t he Sanshui Basin , Sout h Chi2 na .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 22 ( 1 : 36 40 ( in Chinese wit h English abstract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deposition of black shales of t he Buxin Formation ( Early Paleogene
37、 in t he Sanshui Basin ,Sout h China. Acta Geologica Sinica ,78 (3 : 768 774 2004. Paleoge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duced from stable iso2 Liu Chunlian ,Oschmann W ,Bai Yan ,Dong Yixin and Xie Yecai. 2004. 葉敦禧 . 1982. 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區(qū)下第三系沉積特征及含礦性 . 張顯球 ,周曉萍 ,陳修弈 . 1993. 三水盆地白堊 第三紀鉆井地層劃 References Bai Yan
38、 ,Liu Chunlian ,Zheng Zhuo ,Wang Jianhua , Yang Xiaoqiang and Wang Bin. 2003. Carbon and Nitrogen element geochemical Hainan Island.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 5 ( 1 : 87 93 ( in records and palaeoclimate changes of Shuangchi Maar Lake in Chinese wit h English abstract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
39、l Resourc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 Geologi2 s cal Memoirs ,Ser. 1 ,No . 9. Beijing :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 , 1941 (in Chinese wit h English abstract anoxic sediments : Implications for t he geological record. Marine Geology ,113 : 6788 umn
40、 anoxia and sediment supply on t he burial and preservation of ta ,60 : 15771593 jing : Science Press ,357358 (in Chines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2rich Exshaw mudrocks : Role of 188 rock potential. Chemical Geology ,67 : 307325 enhanced primary production. Organic Geochemistry ,30 : 161 g
41、anic geochemistry of lower Permian carbonaceous fan sequences straints to t heir paleogeography and assessment of t heir source 1988. Regional Geology of Guangdong Province. Ministry of Geol2 Calvert S E and Pedersen T F. 1993. Geochemistry of recent oxic and Jones B and Manning D A C. 1994. Compari
42、son of geological indices used Depart ment of Geology of Nanjing University. 1984. Geochemistry. Bei2 Dill H , Teschner M and Wehner H. 1988. Petrography ,inorganic and or2 for t he interpretation of palaeoredox conditions in ancient mud2 ( Brandschiefer Series ”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 Con2 “
43、 Calvert S E ,Bustin R M and Ingall E D. 1996. Influence of water col2 Caplan M L and Bustin R M. 1998. Palaeoceanographic controls on geo2 organic carbon in marine shale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2 Quinby2Hunt M S and Wilde P. 1994. Thermodynamic zonation in t he Vet I , Dem A , Hertelendi E a
44、nd Het M. 1997. Estimation of ny nyi geography ,Palaeoclimate ,Palaeoecology ,132 : 255371 jing : Science Press ,190 (in Chinese wit h English abstract Wang Suiji , Huang Xingzhen , Tuo Jincai ,Shao Hongshun , Yan Cunfeng , black shale facies based on iron2manganese2vandium content . Chemical Geology ,113 : 297317 Sinica ,15 (1 : 6570 (in Chinese wit h English abstract Chinese Chinese wit h English abstract Hetaoyuan Formation , Biyang Depression. Acta Sedimentologica Mongenot T , Tribovillard N P ,Desprai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高校實習生實習就業(yè)合同范本11篇
- 二零二五年度綠色環(huán)保產(chǎn)業(yè)人力資源外包及環(huán)保技術研發(fā)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chǎn)企業(yè)股權置換與多元化發(fā)展戰(zhàn)略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海洋工程物資運輸再保險服務協(xié)議2篇
- 二零二五版二手房定金購買服務合同范本
- 2025年版智能家居系統(tǒng)采購與安裝服務合同4篇
- 2025年度城市綜合體開發(fā)建設合同擔保書4篇
- 2025版互聯(lián)網(wǎng)廣告投放遠期合同4篇
- 2025年度農(nóng)產(chǎn)品批發(fā)市場合同擔保制度4篇
- 2025年度鴨苗銷售與冷鏈物流配送服務合同3篇
- 廣東省惠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醫(yī)院骨科2025年帶教計劃(2篇)
- 環(huán)境保護應急管理制度執(zhí)行細則
- 2024-2030年中國通航飛行服務站(FSS)行業(yè)發(fā)展模式規(guī)劃分析報告
- 機械制造企業(yè)風險分級管控手冊
- 地系梁工程施工方案
- 藏文基礎-教你輕輕松松學藏語(西藏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答案
- 2024電子商務平臺用戶隱私保護協(xié)議3篇
- 安徽省蕪湖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英語 含答案
- 醫(yī)學教程 常見體表腫瘤與腫塊課件
- 內(nèi)分泌系統(tǒng)異常與虛勞病關系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