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 第14講 詩詞鑒賞(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訓練_第1頁
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 第14講 詩詞鑒賞(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訓練_第2頁
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 第14講 詩詞鑒賞(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訓練_第3頁
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 第14講 詩詞鑒賞(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訓練_第4頁
2012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復習 第14講 詩詞鑒賞(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2屆高考第一輪復習第14講 詩詞鑒賞(評價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訓練題1閱讀下面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雪晴晚望賈島倚杖望晴雪,溪云幾萬重。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咀ⅰ抠Z島長安應舉落第,與從弟釋無可寄居長安西南圭峰草堂寺,這首詩大約寫于此時。題目為“晚望”,詩人具體“望”到了哪些景色?請簡要敘述。_末尾兩句寫的是什么內容?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說明。_2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野水孤舟梁棟前村雨過溪流亂,行路迷漫都間斷。孤洲盡日少人來,小舟系在垂楊岸。主人空有濟川心,坐見門前水日深。袖手歸來茅屋下,任他鷗鳥自浮沉?!咀ⅰ苛簵?,

2、南宋詩人。此詩大約作于南宋滅亡之前。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詩的頸聯在表達技巧上有何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_3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卜算子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詞的上片通過對哪些事物的描寫來營造氛圍的,營造了怎樣的氛圍?_請說說本詞反映了蘇軾怎樣的心緒和人生態(tài)度。_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張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徒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

3、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厥捉杏菟?,杜若滿芳洲。【注】此詞作于作者請祠侍親獲準后,乘舟沿江東歸途中。累:無罪被迫而死。杜若:一種芳草。上闋寫了怎樣的景色?請用自己的話進行描述。_下闋抒發(fā)了吊古傷今的情懷,試結合全詞進行分析。_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臨江仙蘇軾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伴L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境?_有人說“夜闌風靜縠紋平”表面上看來只是一般的寫景句子,其實卻是作者主觀世界和

4、客觀世界相契合的產物(即情景相融)。請作簡要賞析。_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日暮倚杖水邊(金)王寂水國西風小搖落,撩人羈緒亂如絲。大夫澤畔行吟處,司馬江頭送別時。爾輩何傷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蒼知。蒼顏華發(fā)今如許,便掛衣冠已是遲?!咀ⅰ看嗽姙橥跫疟毁H官至河南蔡州時所作。指出“羈緒”在全詩中的具體內容,并簡要賞析首聯在寫法上的特點。_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望江南超然臺作蘇軾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注】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寒食:清明前一或二

5、日。舊俗寒食節(jié)不舉火,節(jié)后舉火稱新火。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_8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劉長卿古臺搖落后,秋入望鄉(xiāng)心。野寺來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咀ⅰ繀枪_,在今揚州北,南朝古跡。搖落:零落。作者登臨遠眺主要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_)詩的中間兩聯是如何寫景的?請作簡要分析。_9、(江西省白鷺洲中學2012屆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三次月考)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耶溪泛舟孟浩然落景余清輝,輕橈弄溪渚。澄明愛水物,臨泛何容與!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相看似相識,脈脈不得語。【注】此詩為詩人在長安求仕未成,離開

6、長安,在江浙一帶漫游時所作。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南,相傳西施曾在溪畔浣紗。落景:落日。輕橈:輕舟。橈,船槳。水物:指水中生物。容與:謂自得也?!泵}脈:相對而視的樣子。(1)作者通過寫耶溪泛舟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3分)(2)簡析“白首垂釣翁,新妝浣紗女”兩句詩所表現的生活情景。(4分)參考答案1解析:本題考查詩歌意象以及內容與題目的關系。這要緊扣題目中的“晚”和“望”字,并結合全詩來進行作答。本題考查詩歌的表現手法。主要指出這兩句使整個畫面動了起來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視詩歌所給的注解。答案:詩人倚著手杖向遠處眺望:在夕陽斜照下,溪水上空升騰起魚鱗般的云朵,幾乎多至“萬重”;在遍山皚

7、皚白雪中,采樵人緩然下山,回到白雪覆蓋下的茅舍;遠處山岡上,野草正在燃燒,勁松郁郁蒼蒼,日暮的煙靄似斷斷續(xù)續(xù)生于石松之間。詩人在回山寺的路上,聽到山寺上傳來鐘聲,暮游之余,恍如倦鳥歸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濃厚的詩意,也吐露出詩人心靈深處的隱情。這兩句又起著點活全詩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這一聲清亮的暮鐘,由視覺轉到了聽覺。這鐘聲不僅驚醒默默賞景的詩人,而且鐘鳴谷應,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隨之飛動起來,整個詩境形成了有聲有色、活潑動人的局面。2解析:從內容來看,是一首寫景詩,融情于景。本題考查詩歌的意象、意境以及詩歌的寓意。關于寓意,要結合注解中“此詩大約作于南宋滅亡之前”來回答。本題考查

8、詩歌的表達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頸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結合起來,再結合注解,不難看出詩人的無奈與憤激。答案:詩的前兩句描繪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沒而時隱時現的迷漫景象,寓意國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面臨著巨大的危機,國家和個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對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開寫亦可)頸聯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振興國家的抱負無法施展的無奈和憤激之情。(“恢復中原、振興國家的抱負無法施展”說是“報國無門”亦可)3解析:抓住描寫月、桐、人聲、鴻等事物時使用的缺、疏、斷、孤等詞語,就能較容易把握作者營造的氛圍?!盁o人省”“不肯棲”是作者心緒和人生態(tài)度的體現。答案:上

9、片主要通過對月、桐、人聲、鴻等事物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本詞反映了詞人蘇軾抑郁寂寞、孤獨痛苦的心緒;同時也反映了詞人孤高自賞、不愿隨波逐流的人生態(tài)度。4解析:本題側重考查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勺プ∩祥犞小昂!薄叭章洹薄熬皆茪狻薄安菽尽薄叭痹隆钡纫庀螅归_聯想和想象,描摹景色。本題側重考查對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評價能力。應根據題目要求,聯系全詞分析,依托上下闋中一些關鍵的詞和句,如“湖海倦游客”“遠思渺難收”“徒倚欄干久”“吊沉累”“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等,進行分析歸納。答案: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靄云霧,四周縈繞;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

10、,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夜幕降臨,一彎殘月高掛天際。(作者憑吊屈原,感其身處濁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發(fā)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懷才見棄的幽怨情思,表達了對清明政治的期盼。5解析:本題考查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一般而言,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可以通過意象(景物)或借助關鍵詞(例如能夠直抒胸臆的字詞)來品味。在作答本題時,考生可結合“恨”字,寫出作者“恨”什么,想要“忘卻”的又是什么。因為蘇軾是考生熟知的詩人,雖然題目沒有給出必要的注解,但在回答作者心境時,考生還是要結合作者的相關經歷作答。本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題目已經明確要求考生從情景交融的角度進行鑒賞,在答題時考生可以按照情景交融這

11、種類型題的答題模式(先結合景物特征,再現詩句內容,然后點明景物下作者的情感),結合詩句具體內容作答。答案:此句著眼于一個“恨”字,抒發(fā)了詞人歷盡宦海浮沉之后對世事紛擾的懷疑、厭倦以及無法解脫而又渴求解脫的人生困惑與感傷。這一句描寫的是深夜江上風平浪靜的情景,此時的作者心與景會,神與物游,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所陶醉。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產生脫離世事困擾,寄情自然,實現精神解放(心靈自由)的遐想。眼前之景其實象征著作者所追求的那個寧靜、安謐、自由的理想境界(意思相近即可)。()6解析:首聯點明地點、時令和心緒。水國指的是蔡州。望著在秋風中回旋、掙扎,最后還要落地化作塵泥的黃葉,聯想到自己的身世和命

12、運,詩人怎能不思潮如涌,心亂如麻呢?以下六句是作者蓄積心底已久的愁思怨意的總爆發(fā),每一聯又單獨表達一層意思,頷聯引屈原和白居易以自況,頸聯是憤恨情緒的直接流露,包含了對小人的輕蔑,對自己人格品德的自信。尾聯袒露了作者在前途渺茫伸冤無望的事實面前暗悔當初的低沉心情。答案:內容:漂泊的旅思;謫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內心不被理解的苦悶;年華易逝的傷感;浮沉宦海的厭倦。特點:觸景生情,以蕭瑟凄清之景引發(fā)詩人的紛亂愁思;以“羈緒”領起全篇。7解析:上闋寫登上超然臺所見到的城中的景色。頭兩句點明季節(jié)特色,三四兩句直敘登臺遠眺所見。最后一句以煙雨籠罩著千家萬戶作結。這五句全是寫景,描寫的是超然臺下“春未

13、老”之景。下闋作者因景生情。先是點明了作者登超然臺的具體時間,那就是寒食清明時節(jié)。作者從登超然臺望見的景色自然而然地引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愁,尤其是在清明節(jié)前后這樣的日子。但他無法回家鄉(xiāng),于是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澀地“咨嗟”嘆息一番,無奈地說. “休對”“且將”,這是無奈的,但也是最好的、最實際的一種解脫辦法。最后詩人發(fā)出了“詩酒趁年華”的呼聲,認為還是抓緊時間,借詩酒來自娛度過這美好的時光。這里“年華”與前文的“春未老”又相呼應。作者政治上屢不得志,性格上又桀驁不馴,所以只好用曠達超然的態(tài)度來對待人生,以排遣自己的苦悶!這首詞上闋寫作者登上超然臺所見臺下“春未老”之景,下闋因景生情,抒發(fā)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的鄉(xiāng)思之情,情景交融為一體。答案:上片描寫的是超然臺下“春未老”之景;下片抒發(fā)的是春雖未老,人卻在無奈之中的思鄉(xiāng)之情。這首詞因景生情,情景交融。8答案:)秋景秋意,勾起了作者懷鄉(xiāng)思歸的感情;憑吊零落蕭條的南朝古跡,觸景生情,抒發(fā)了對朝代興亡變化,江山依舊,人、物不同的感嘆之情。(或憑吊零落蕭條的南朝古跡,不禁感傷不已,生發(fā)昔盛今衰的惆悵之情?;驊{吊零落蕭條的南朝古跡,抒發(fā)了對物換星移, 江山依舊,人事無常、人世滄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