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汽車客運站站房部分設計_第1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站房部分設計_第2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站房部分設計_第3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站房部分設計_第4頁
公路汽車客運站站房部分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四章第四章 站房的建筑布局站房的建筑布局 汽車客運站的站房是客運站的主體建筑,旅客購票、托取行包、候車、進站檢票及出站等都要通過站房組織。站房的布局是否合理對組織客運、維護秩序、方便營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與通過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候車環(huán)境,以及對城市面貌都有重要影響。因此,在進行布局時,應根據站房中各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和相互關系,以及總體布局的需要,對各類用房進行組合,以滿足使用和管理等各方面要求。 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 站房的房間組成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站房的房間組成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一、站房的組成 站房內房間的設置與客運站的規(guī)模有密切關系。大型站站房內各類用房配置齊全,設施完善。小型站組成則簡單

2、,在滿足基本使用要求的條件下有些用房可以合并設置?;居梅拷M成可分為客運用房、駐站單位用房和行政辦公用房。 (一)客運用房:是站房的主要組成部分,為旅客提供候車、購票、托取行包等各項服務。其中包括候車用房、營業(yè)用房(售票處、行包房等)、旅客服務用房(問訊處、小件寄存處、小賣、盥洗、廁所等)、客運管理用房(廣播室、車輛調度室、站務室等)和交通聯系空 (二)駐站單住用房:包括公安執(zhí)勤室和郵電服務處,有些車站因所在地區(qū)需要,還需設置海關、檢疫等用房。 (三)行政辦公用房:是指各種行政管理辦公室和會議室等。 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二、建筑布局的基本要求 1站房布局應考慮總體布局和廣場規(guī)劃設計的具體要求

3、,盡量使廣場、站房和站臺發(fā)車位聯系緊密。使旅客在站房內的活動路線簡捷、通暢,不迂迥往返,使行包的流程合理。以盡量縮短旅客的進出站流程,避免各種流線間的相互交叉干擾,方便使用和管理。 2站房設計應為旅客創(chuàng)造方便、舒適的候車環(huán)境和提供完善的設施。使旅客聚集人數最多的候車廳、售票廳有良好的朝向、通風、采光等自然條件。同時也要為管理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以利于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汽車客運站是城鎮(zhèn)中的主要公共建筑,也是城鎮(zhèn)的門戶之一,其建筑形象對城鎮(zhèn)面貌必將產生一定影響。站房建筑的外部形態(tài)必然反映建筑內部空間的組合情況。因此,在進行建筑布局時,在滿足功能要求和構成合理流線的前提下,應仔細考慮和研究

4、站房各組成部分的體量組合關系和規(guī)律,為建造一個美觀、大方、富有個性特征和時代精神的汽車客運站主體建筑創(chuàng)造條件。 4我國幅員廣大,各地區(qū)氣候條件不同。山地與丘陵地比較多,許多城鎮(zhèn)地形起伏變化較大,在進行站房建筑布局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具體因素。 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主要客運用房在站房中的布置主要客運用房在站房中的布置一、站房入口與出站口 1站房入口設置與客運站的規(guī)模和建筑布局形式有關。一般為集中設置和分散設置兩種形式。 (1)集中式入口:站房只集中在一處設旅客入口。小型站客流量少,售票、行包、小件寄存等各種客運用房常常設在候車廳內。站房入口集中設在候車廳的一處,與廣場和候車廳內的售票窗口和行包托取窗口都有

5、方便的聯系。 集中式入口有利于保持候車廳的良好秩序,可為旅客提供較安靜的候車環(huán)境。但在客運高峰時期,在入口處、門廳或營業(yè)廳內部易產生擁擠現象。設計時應組織好各種流線,使入口與各主要旅客用房都應有方便的聯系。 (2)分散式入口:站房在多處設有出入口。有些車站的候車廳、售票廳、行包托取廳等均面臨廣場布置,并各自設出入口與廣場聯系,使用方便,旅客人流分散,相互間干擾較小。有些設有門廳的車站,除在門廳設出入口外,也常常在其它部位設出入口。 站房入口位置要明顯,應有較強的識別性,使旅客一進入廣場就能看到,設計時應著重處理。 2旅客出站口的設置:要與車輛進站口、到達車位、行包提取廳聯系方便,以縮短旅客的出

6、站行程。同時還應與站房入口保持適當距離,避免進出站人流相互干擾。出站口也應與廣場上的停車場有方便的聯系。 二、售票處 為方便旅客,售票處的位置應明顯易找,宜靠近站房的主要入口和行包托運廳,以盡量縮短旅客購票、托運行包、候車、檢票上車的進站流程。售票處的設置: 1售票室可布置在候車廳內,向候車廳開設售票窗口。旅客使用方便,空間可靈活調劑和綜合利用,適用于小型站。 2售票處和行包托運處與營業(yè)廳或門廳結合設置,旅客購票后可就近托運行包,使用和管理都比較方便。站房布局緊湊,旅客在站房內的行程較短。適用于旅客流量較大的大中型站。 3售票處單獨設置,旅客來站后可直接進入售票廳購票,使用方便,并可避免或減少

7、進行各種不同活動的旅客之間相互干擾。售票處在站房中的位置應靠近行包托運廳、門廳、候車廳,使旅客購票后可方便地辦理行包托運手續(xù)和進入候車廳等候休息。 三、行包用房 對于規(guī)模較大的一、二級站,行包流量大,到達與發(fā)送宜分別設置,三、四級站可合設。具體布置可分為到達與發(fā)送行包用房分開設置和集中設置兩種形式。 售票處與行包房的布置售票處與行包房的布置(1)行包發(fā)送與到達分開布置:)行包發(fā)送與到達分開布置:行包行包售票售票候車候車(2)行包發(fā)送與到達集中布置:)行包發(fā)送與到達集中布置:行包行包售票售票候車候車四、候四、候 車車 廳廳 汽車客運站站房內一般設置一個候車廳。當有二次候車時,分設普通候車廳和對班

8、候車廳。少數車站設母子候車室和貴賓候車室。 候車廳是站房中空間最大的房間,旅客使用時間最長,對空間的處理要求高,同時候車廳的空間形式對站房的外部形態(tài)構成影響也較大,在站房中一般都居于主要位置。 候車廳應與站房的主要入口聯系方便,或設出入口與廣場直接聯系。并與站臺和發(fā)車位緊密結合,以使旅客的進站流線簡捷、通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yè)標準汽車客運站級別劃分和建設要求(JT 200-2004)的規(guī)定:候車廳面積候車廳面積=1.0=1.0/ /人人設計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數設計年度旅客最高聚集人數重點旅客候車室視實際需要設置,但總面積不應超重點旅客候車室視實際需要設置,但總面積不應超過候車廳面積的

9、過候車廳面積的1/31/3。柱網:柱網:柱網的確定,要先看候車廳下層是否還有其它建筑層。如果候車廳下層是地下車庫,它的柱網確定就要依據下層柱網的尺寸來設置。如果沒有下層空間,那么其柱網的確定則要考慮到候車座椅與過道的尺寸,以及一些附屬設施的尺寸。過道寬:過道寬:在考慮到經濟的同時,還要考慮到殘疾人的無障礙設計。允許單排人單向通行的過道所需要的最小寬度是900;允許兩排人流或一排人流一排輪椅通行的最小尺寸,寬度為1500,也是無障礙通道的最小寬度;在高等級的大型客運站中,當需要兩排輪椅通行,或者是三股人流通行時,走道寬度最小為1800。檢票口:檢票口:根據一股人流的寬度為550,兩股人流的寬度為

10、1100-1400,一個人單手提行李的寬度為650,所以檢票口的寬度為750左右比較適合。當檢票口與站臺有高差時,應設坡道,其坡度不得大于1/12。 座椅的尺寸:座椅的尺寸:根據人體尺寸來計算,候車廳單個座椅的尺寸為長550,寬450,高400比較適宜,相鄰兩個座椅之間的間距為200比較合適。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凈寬不應小于1.40m,安全出口外的室外通道凈寬不應小于3m;太平門外如設踏步,應在門線1.40m以外處起步;如設坡道,坡度不應大于1/12,并應有防滑措施。附屬用房:附屬用房:a.服務臺和問訊處: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問訊處前應設不小于10的旅客活動場地。b.飲水點:應設于便于

11、旅客交通疏散處,面積在10左右。c.公用電話亭:除四級站以外,應設供旅客使用的公用電話亭。面積應以當地客流量為計算依據。其位置在設計時應以方便明顯為主,同時注意避免管線的交叉。五、門廳五、門廳 有些車站以門廳為交通樞紐組織各種客運用房。門廳的作用是通過和分配人流,將進行候車、購票等各種不同活動的旅客分配到各個部分中去。因此,應將門廳布置在站房中旅客比較集中、活動比較頻繁的部位。為了方便旅客使用,門廳內應設置問訊、小件寄存、郵電等服務設施。 圖42 門廳與各種客運用房關系示意 1-門廳 2-售票 3-問訊 4-小件寄存 5-候 車廳 6-行包托運 7-站臺發(fā)車位 第五章第五章 站房中主要用房的設

12、計站房中主要用房的設計一般規(guī)定: 1 .汽車客運站的站房應由候車、售票、行包業(yè)務及駐站、辦公等用房組成。 2. 站房設計應做到功能分區(qū)明確,客流、貨流安排合理,有利安全營運和方便使用。 3. 汽車客運站的候車廳、售票廳、行包房等主要營運用房的建筑規(guī)模,應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數計算。 4. 一、二級站的站房設計應有方便殘疾人、老年人使用的設施。三、四級站的站房設計宜有方便殘疾人的設施。 5. 嚴寒及寒冷地區(qū)的站房建筑應有防寒設施;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qū)應采取隔熱、通風、降溫措施。 一、候車廳設計1、分區(qū):候車區(qū)、檢票區(qū)、通行區(qū)、服務區(qū)、分區(qū):候車區(qū)、檢票區(qū)、通行區(qū)、服務區(qū)候車區(qū)候車區(qū)候車區(qū)候車區(qū)通行

13、區(qū)通行區(qū)服服務務區(qū)區(qū)服服務務區(qū)區(qū)2、出入口和檢票口的布置、出入口和檢票口的布置出入口出入口(1)候車廳內安全出口不得少于)候車廳內安全出口不得少于2個,每個安全出入口的個,每個安全出入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人;人;(2)安全出口必須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寬度不得)安全出口必須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寬度不得少于少于3米;米;(3)安全出口不得小于)安全出口不得小于1.4米,門向疏散方向開,踏步米,門向疏散方向開,踏步距門線距門線1.4米,坡道為米,坡道為1/12。(4)樓層設置候車廳時,疏散樓梯不得小于)樓層設置候車廳時,疏散樓梯不得小于2個,直接個,直接通向室外,室

14、外通道凈寬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凈寬3米。米。檢票口檢票口(1)分散式檢票口:在候車廳靠站臺一側與每個發(fā)車位)分散式檢票口:在候車廳靠站臺一側與每個發(fā)車位相對應處設置檢票口,候車座椅也與檢票口對應布置,與相對應處設置檢票口,候車座椅也與檢票口對應布置,與旅客進站流線相適應,便于對班候車。規(guī)模較大的一二級旅客進站流線相適應,便于對班候車。規(guī)模較大的一二級車站適用。車站適用。(2)集中式檢票口:在候車廳靠站臺一側集中布置少量)集中式檢票口:在候車廳靠站臺一側集中布置少量檢票口,每三個有效發(fā)車位不得少于一個檢票口,并應檢票口,每三個有效發(fā)車位不得少于一個檢票口,并應設置適當數量的備用檢票口,適應節(jié)假日的

15、需要。設置適當數量的備用檢票口,適應節(jié)假日的需要。3、候車座椅的布置、候車座椅的布置 候車座椅的布置與檢票口設置有關,如上圖所示,對班候車座椅的布置與檢票口設置有關,如上圖所示,對班候車座椅應縱向布置,與檢票口和發(fā)車位相對應,座椅數候車座椅應縱向布置,與檢票口和發(fā)車位相對應,座椅數量與當班乘客人數一致,(常用長途客車每車量與當班乘客人數一致,(常用長途客車每車40-45人);人);集中式的則可以縱向和橫向兩種布置。集中式的則可以縱向和橫向兩種布置。 座椅寬度座椅寬度0.55-0.65m/人,深度人,深度0.5-0.6m,座椅間凈距不宜,座椅間凈距不宜小于小于1 .5m。 候車廳內通道寬度應根據

16、車站規(guī)模、客流量大小和人數候車廳內通道寬度應根據車站規(guī)模、客流量大小和人數決定,主要通道決定,主要通道 3m,次要通道,次要通道 1 .8 m。4、候車廳面積、尺寸、候車廳面積、尺寸面積面積:應根據車站級別、所在地、站房的建筑布局形式等:應根據車站級別、所在地、站房的建筑布局形式等綜合考慮確定。一般按照旅客最高聚集人數綜合考慮確定。一般按照旅客最高聚集人數1.1m1.1m2 2/ /人計算人計算(最高聚集人數按(最高聚集人數按50005000人的人的18%-25%18%-25%計算)。計算)。柱距柱距:柱距應與車位寬度相適應,多采用:柱距應與車位寬度相適應,多采用3.9m-4.2m,3.9m-

17、4.2m,為減為減少廳內和站臺柱子數量,可采用少廳內和站臺柱子數量,可采用7.8m-8.4m7.8m-8.4m柱距。柱距??缍瓤缍龋阂话銥椋阂话銥?2-2412-24米左右。米左右。高度高度:應根據面積、空間比例尺度、采光通風等要求綜合:應根據面積、空間比例尺度、采光通風等要求綜合考慮。一般取跨度的考慮。一般取跨度的1/2-1/31/2-1/3,凈高不宜低于,凈高不宜低于3.6m3.6m,可根據,可根據需要設置夾層空間,增加空間的層次感。需要設置夾層空間,增加空間的層次感。結構結構:可采用一般的框架體系(梁高為柱距的:可采用一般的框架體系(梁高為柱距的1/10-1/121/10-1/12),)

18、,也可采用大跨結構如網架結構(結構高度為柱距的也可采用大跨結構如網架結構(結構高度為柱距的1/151/15)。)。5平面形式 候車廳的平面形式根據現已建成的車站歸納起來約有以下幾種:矩形、扇形、橢圓形和六邊形(圖55)。圖5-5 候車廳平面形式(1)矩形平面 (2)扇形平面扇形平面中又可分為三種形式:半圓形、14圓形和與矩形相近的扇形。 半圓形平面形式的候車廳與同等面寬的矩形候車廳比較站臺較長,可以布置更多的發(fā)車位。廳內空間明亮、通透,視覺效果好,但結構較復雜。發(fā)車位呈放射形布置,使車輛進位時回車余地較大,適用于用地進深較大的車站。如玉溪汽車站站房主體平面為一圓形,由候車廳和門廳等用房構成。候

19、車廳為半圓形平面(圖56)。 圖56 玉奚汽車客運站平面圖1-門廳 2-候車廳 3-小賣部 4-公安、問訊 5-郵電 6-醫(yī)務 7-廣播 8-行包托運廳 9-行包發(fā)送庫 10-售票廳 11-售票室 12-小件寄存 13-迎客廳 14-行包提取廳 15-廚房 16-餐廳 17-旅館門廳 18-客房 14圓形平面形式活潑,其特點與半圓形平面相同,適用于用地進深較大、面寬較窄的中小型站(圖57)。 圖57 辛集市長途汽車站平面圖1-候車廳 2-售票廳 3-行包房 4-小賣 5-問訊 6-小件寄存處 7-廣播室 8-辦公 扇形的另一種形式半徑較大,候車廳長邊較平緩,與矩形接近,并具備矩形候車廳的優(yōu)點。

20、如蕪湖汽車站候車廳即為該種形式(圖58)。 圖5-8 蕪湖汽車站平面圖1-候車廳 2-售票廳 3-售票室 4-行包托運 5-行包房 6-派出所 7-小件寄存處 8-問訊 9-小賣部 10-郵電 11-報刊 12-站務 13-休息 14-調度 15-站長 16-客運 17-男廁 18-女廁 19-辦公 20-醫(yī)務(3)橢圓形平面 候車廳長邊較平緩,與站臺結合較好,車輛進位時的回車用地與半圓形相比較小。造型活潑,結構與施工較復雜,應用較少。大連市長途汽車客運站候車大廳平面為橢圓形。其它部分如售票廳、過廳、室外樓梯、辦公等采用了圓形、扇形等平面形式,與候車大廳結合較好(圖59)。 (4)六邊形平面

21、圖510 宜春汽車站平面圖 1-候車廳 2-行包托運 3-行包受理 4-郵電 5-問訊 6-售票廳 7-售票室 8-失物招領 9-提取廳 10-行包房 11-休息 12-司機 13-辦公 14-男廁 15-女廁 16-服務 17-調度 18-廣播 19-公安 20-站長 21-站務(五)采光與通風 候車廳是旅客最集中的場所,空間需要通透、明亮,大多數車站候車廳都前臨廣場,后接站臺發(fā)車位。一般站臺雨篷柱廊較寬,雨篷出挑較大,對候車廳采光有一定影響。因此,在考慮朝向、地區(qū)特點等可能條件下,在臨廣場一面或其它外墻面上應盡量開窗。充分利用天然采光條件,同時也有利于自然通風。候車廳采光系數(窗地比)不應

22、小于1/7 。一、母嬰候車室 一、二級站候車廳內宜設母嬰候車室,母嬰候車室應鄰近站臺并單獨設檢票口。二、貴賓候車室 在風景名勝區(qū)、紀念地和邊境等特殊地區(qū)的汽車站,乘坐長途客車的貴賓數量較多時,可設置貴賓候車室。貴賓候車室宜有單獨出入口,避免與其它旅客混擾,并應靠近站臺和發(fā)車位。旅客不多時也可兼做會議室或一般接待室。 第二節(jié)第二節(jié) 售票處售票處售票廳售票室票據庫辦公室售票處組成烏魯木齊長途汽車站底層平面圖烏魯木齊長途汽車站底層平面圖重慶市客運站重慶市客運站 一層平面圖一層平面圖重慶汽車站重慶汽車站二層平面圖二層平面圖一、售票廳1售票廳除四級站可與候車廳合用外,其余應分別設置,售票廳的面積是由售票

23、窗口的數量決定的,售票窗口的個數的多少以客運站候車最高聚集的人數為依據。一般其使用面積應按每個售票口15計算;2售票廳應設于地面層,不應兼作過廳。售票廳與行包托運處、候車廳等應聯系方便,并單獨設置出入口。3售票廳的進深尺寸應考慮旅客購票列隊的長度和逗留及通道所需要的寬度。一般一級站不宜小于12m,二級站不宜小于9m。當售票廳與門廳或營業(yè)廳結合設置時,購票列隊的長度不宜小于5m。4售票口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售票窗口數應取旅客最高聚集人數除以120。(120為每小時每個窗口可售票數。)(2)窗口中距不應小于1.20m;靠墻窗口中心距墻邊也不應小于1.20m。(3)窗臺高度不宜高于1.10m,

24、窗臺寬度不宜大于0.60m。 (4)售票窗口前宜設導向欄桿,欄桿高度宜為1.20m1.40m。 (5)售票廳除滿足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風外,宜保留一定墻面,用于公布各業(yè)務事項。售票廳售票廳的類型的類型分向售票廳長短途長短途售票廳售票廳袋形袋形售票廳售票廳雙向雙向售票廳售票廳其它其它形式形式售票廳的形式:售票廳的形式:按發(fā)車方向按發(fā)車方向分向售票廳按發(fā)車方向按長短途方式按長短途方式長短途售票廳淮安汽車站底層平面圖淮安汽車站底層平面圖長短途售票廳實例:袋形售票廳雙向售票廳雙向售票廳雙向售票廳 售票廳的空間尺度售票廳的空間尺度二、售票室 1售票室的使用面積按每個售票口不應小于5m2計算。 2售票室室內地

25、面至售票口窗臺面不宜高于0.80m(0.70.8m為宜),過高或過低都會使售票員感到不便和疲勞。售票室地面也應比售票廳地面高0.20.3m,以使售票室與售票廳至售票窗口臺面的高度相適應。 3. 按照售票室內家具以及人體活動尺寸需要,整個售票室的總體進深不應小于4米。 4售票室的門不宜直接開向售票廳和其它旅客用房,防止旅客進入影響售票工作。 5采用計算機售票時,售票室地面應有防靜電措施。 售票室 基本尺寸 1一、二、三級站應設票據庫,票據庫存放的票據有各種客票、行包票、小件寄存單據等。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9m2。票據庫的門不應直接開向公共活動場所。 票據庫和辦公室應盡量與售票廳、售票室緊密相連,便

26、于出入,構成客運站統(tǒng)一的售票體系,便于管理使用。 2票據庫應采取防火、防盜、防鼠、防潮措施。 三、票據庫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 行包用房行包用房 1行包托運處、行包提取處,一、二級站應分別設置;三、四級站可設于同一空間,分區(qū)堆放。 2一、二級站可設行包裝卸機械和傳輸設施。 3行包托、取受理處柜臺面距離地面不宜高于0.50m。 4行包托、取受理處應有可關閉受理口的設施。 5行包托、取受理處與行包托、取廳之間的門,寬度不應小于1m。 6行包庫房必須具有防盜、防鼠、防水、防潮等設施。 7在行包用房中,還應設置行包組裝室。組裝室是組裝員工作的地方,組裝員負責行包的裝車、簽發(fā)單據和統(tǒng)計數量的工作。其位置應便于觀察

27、行包的裝運情況,應與行包受理處、發(fā)送庫房、發(fā)車位聯系方便。組裝室面積一般為610m2。 8間休室:在行包用房中,還應設置行包裝卸工人更衣、休息的間休室,其位置應靠近行包庫房、站臺。第四節(jié)第四節(jié) 旅客服務用房旅客服務用房一、問詢處 問詢處工作人員的職責是回答旅客提出的有關班次、線路、車輛發(fā)送與到達時間、以及購票、托運行包等方面的問題。其位置應明顯易找,宜鄰近旅客主要入口處,使用面積不宜小于6m2,問詢處前應設不小于8m2的旅客活動場地。 問詢處分柜臺式和窗口式兩種形式。二、小件寄存處 是為旅客提供臨時存放隨身攜帶物品的地方。為了旅客存取方便,可設在門廳、售票廳、候車廳或出站廳等處。寄存量不大的小

28、型車站可與問詢處設在一起,也可由行包托取處兼辦。寄存量大的車站可分點設置。在小件寄存處的前邊應留有適當的旅客活動場地。 小件寄存處的平面形狀應盡量規(guī)整,以便于布置存放架。 三、廁所與盥洗室 旅客使用的廁所及盥洗臺除應按下表計算其設備數量外,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應設置前室,一、二級站應單獨設盥洗室; 2廁所應有天然采光和良好通風,當采用自然通風時應防止異味串入其他空間。 3一、二、三級站應設到站旅客使用的廁所,布置在旅客出站口附近,在可能條件下可與進站旅客廁所集中設置,但內部分開,出入口分別設在候車廳和出站口。 4除四級站外,站內工作人員廁所應與旅客廁所分設。并應布置在工作人員比較集中的地方。

29、 廁所及盥洗設備指標如下:房間名稱設備內容(按日旅客最高聚集人數計)男廁每80人設大便器一個和小便斗一個(或小便槽700mm長)女廁每50人設大便器一個盥洗臺 每150人設1個盥洗位(夏熱冬冷、夏熱冬暖地區(qū)按每125人計) 注:1.男旅客按旅客最高聚集人數的60%計;2.母嬰候車室設有專 用廁所時應扣除其數量;3.大便器至少設2個。四、售貨處和飲水處 售貨處出售食品、紀念品、地方特產和部分日用品。候車廳內應設飲水處,也可將飲水處結合盥洗室布置。五、郵電服務處 是郵政部門的駐站服務機構,與站內業(yè)務沒有多少直接聯系,也屬于旅客服務用房。其職能主要是出售報刊、雜志、郵票等和經營市內電話業(yè)務。 郵電業(yè)

30、務用房應設在門廳或候車廳附近旅客比較集中的地方。六、醫(yī)務室 一、二級站應設醫(yī)務室。醫(yī)務室應鄰近候車廳,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0m2。 第五節(jié)第五節(jié) 客運管理用房客運管理用房一、客運值班室與公安執(zhí)勤室 客運值班室又稱為值班站長室,是接待旅客來訪的辦公用房。值班人員負責接待旅客,幫助旅客解決旅行中的一些問題,聽取旅客對工作人員和車站的意見等。規(guī)模較大的一、二級站均應設置。三、四級站可由問詢處或其它辦公用房兼顧。 公安執(zhí)勤室是公安部門駐站值勤人員有辦公用房。公安值勤人員負責車站的安全和治安保衛(wèi)工作。維持秩序、調節(jié)旅客間的糾紛,協助客運值班人員幫助旅客解決旅行中的一些困難等。 客運值班室和公安執(zhí)勤室都應

31、布置在門廳、候車廳等位置明顯的地方,并與售票廳等其它旅客用房和管理用房、站臺和廣場都應保持方便的聯系。其面積應根據值班人員的數量每人69m2確定,當只有一人工作時應不小于10m2。 二、廣播室 是廣播員的播音用房。廣播員的職責是向旅客和客運服務人員通告即發(fā)當班車輛的檢票和發(fā)車時間及運行的有關事項,以及車站的有關規(guī)定、通知、公告等。同時還向旅客普及旅行常識、進行安全教育和播放文娛節(jié)目等。 廣播室的位置:應盡量靠近站臺和候車廳設置,可介于兩者之間,使廣播員既能看到站臺、發(fā)車位和車輛的發(fā)送情況,又能看到候車廳內旅客候車、進站檢票的情況,以便及時掌握站內動態(tài)。廣播室宜向站臺開門,與站臺保持方便聯系,不

32、宜向候車廳開門,以避免旅客干擾。 大型站旅客用房和發(fā)車位數量比較多,廣播員難以觀察到全部旅客和車輛的活動情況,有條件時可以設置電視顯象監(jiān)控設備。廣播員從電視屏幕上就可以觀察到旅客和車輛的活動情況。廣播室的位置可以靈活選擇。無監(jiān)控設備的廣播室宜設在便于觀察候車廳、站場、發(fā)車位的部位,使用面積不宜小于6m2,并應有隔聲措施。 三、調度室 調度室是調度員的辦公用房。調度員要掌握站內車輛的運行情況,并要安排所有車輛每天行駛的路線和班次。所以說調度室是全站車輛運行的指揮中心。 位置:調度室應靠近站臺、發(fā)車位和停車場布置,應設外門。并應與駕駛員休息室和車隊辦公室聯系方便,以便于業(yè)務上的聯系。對于車輛比較少

33、的小型站,調度室可與駕駛員休息室或車隊辦公室設在一起。大中型站應單獨設置。也有些規(guī)模較大的車站將調度室與廣播室做套間布置,使廣播室面向站臺和發(fā)車位,將調度室布置在里間(圖511)。這樣可使調度員就近向廣播員傳遞各班次發(fā)車時間等信息,使廣播員能夠及時向客運服務人員和旅客廣播通告。但這種布置形式使駕駛員到調度室辦理行車手續(xù)或詢問調度情況時需要通過廣播室,對播音工作容易形成干擾。大型站車輛較多,應慎重采用。 調度室的面積:一、二級站的調度室使用面積不宜小于20m2;三、四級站的使用面積不宜小于10m2。圖511 調度室與廣播室相套布置 1一廣播 2一調度 3一候車四、駕駛員和乘務員休息室、站務室(一

34、)駕駛員與乘務員休息室 駕駛員與乘務員休息室是本站車輛駕駛員和乘務員更衣、休息和集會的用房,也是過途車輛駕駛員與乘務員休息的地方。 位置:應與站臺和發(fā)車位聯系方便,以便觀察旅客上車和行包的裝車情況。如三亞市汽車站(圖5-12)駕駛員和乘務員休息室與調度室相鄰并都面向站臺布置,位置較好。 面積:按每人0.50.7m2計算,站內與過途車輛班次不多時,也可合設休息室。 圖512 三亞汽車站平面圖1-候車廳 2-對班候車廳 3-廣播室 4-服務室 5-售票廳 6-售票室 7-票據庫 8-辦公 9-調度 10-司乘休息 11-行包受理及提取處 12-行包房 13-出站走廊(二)站務室 站務室是站內客運服

35、務人員更衣、休息、交接班、集會的地方。應靠近服務人員比較集中的門廳、候車廳、發(fā)車位布置。站務室面積可按每個站務員1.5m2計算。 客運管理用房在滿足功能使用要求的情況下,宜集中布置,不宜過于分散,以便于工作上的相互聯系。一般多布置在候車廳的側面,也可布置在候車廳的后部。 第六節(jié)第六節(jié) 行政辦公和生活用房行政辦公和生活用房一、行政辦公用房 行政辦公用房包括黨、政、工、團辦公室、計統(tǒng)財務辦公室、會議室和其它行政管理辦公室等。這些用房不要求與旅客有直接的聯系,應集中布置在站房附近或站房內適當部位,要盡量避免旅客的干擾。當布置在站房內部時,可布置在站房一端,部分旅客用房和客運管理用房的上部,或與客運管

36、理用房、旅客用房圍繞庭院布置等,形式不一。當將行政辦公部分布置在站房附近時,應與站房聯系方便,二者不宜過遠,以便于行政管理與客運管理部分在業(yè)務上的聯系。小型站行政辦公用房數量較少,可與客運管理用房布置在一起。 圖513為行政辦公用房在站房中的位置示意。 圖513 行政辦公用房在站房中的位置g.與站房脫開布置,在形式上形成整體。二、司乘公寓 司乘公寓是為駕駛員和乘務員提供食宿的地方。有些班車當天不能返回,或有些長途班車當天不能到達終點站,這些班車的駕駛員和乘務員需要在司乘公寓中住宿休息。為了保證第二天的行車安全,需要為他們提供一個安靜的休息環(huán)境。車站是人車匯集的場所,干擾大。司乘公寓的布置應盡量避開這些干擾,遠離客運區(qū)。司乘公寓除了提供司乘人員的食宿之外,還應設置文娛活動室、閱覽室、會議室等一些公共活動用房。 車站的生活用房中還應有職工食堂、浴室、鍋爐房、單身宿舍、家屬宿舍等,在總平面設計中應妥善安排。 站房設計總結: (1)站房設計應做到功能分區(qū)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