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論文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近況_第1頁
慢性論文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近況_第2頁
慢性論文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近況_第3頁
慢性論文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近況_第4頁
慢性論文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近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慢性論文|論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近況     【摘要】 從貼敷穴位、貼敷藥方及作用機制三方面綜述了近年來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近況,并提出研究不同階段、不同證型的基本穴位和基本藥方的建議,以便更好地運用于臨床治療。    【關鍵詞】穴位貼敷;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研究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為主要癥狀,可因反復發(fā)作致病情進展,并發(fā)阻塞性肺氣腫,甚至肺動脈高壓、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是根據(jù)夏季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

2、的理論,在夏季三伏天通過特定部位藥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激發(fā)經(jīng)氣的間接作用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1。本文就近年來穴位貼敷療法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貼敷穴位和貼敷藥方及作用機理的研究作一綜述。      1 貼敷穴位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病機主要是正不勝邪,寒痰互結(jié),肺氣壅遏不宣,以及反復發(fā)病傷及脾腎,最終形成肺、脾、腎氣虛與痰伏于肺的本虛標實的病理基礎2,臨床以肺的腧募穴、脾和腎的腧穴、特效穴及背部太陽膀胱經(jīng)的穴位貼敷為主,常用肺俞、膏肓、膻中、脾俞、腎俞、心俞、隔俞、大椎、定喘等穴位。   1.1

3、三伏固定取穴 楊艷華3等取穴肺俞、腎俞、脾俞、定喘、大椎,中藥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結(jié)果:有效率81.8%,高于對照組(斯奇康肌注)的66.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劉秀枝4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48例,取穴肺俞、天突、膻中、腎俞、定喘、膏肓、足三里、太溪、氣海,配合肺俞、足三里穴位注射核絡注射液治療,結(jié)果:顯效30例,好轉(zhuǎn)1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7.5%。   1.2 三伏分期取穴 趙欲曉5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500例,分期取穴:初伏:大椎、肺俞、天突、心俞;中伏:大杼、身柱、膻中、腎俞;末伏:定喘、風門、璇璣、脾俞,結(jié)果:治愈80例,顯

4、效245例,好轉(zhuǎn)145例,無效30例,總有效率94%。吳雁等6用冷哮方加斑蝥,三伏灸治療小兒慢性支氣管炎90例,分期取穴,初伏:肺俞、中府、足三里;中伏:腎俞、定喘、神闕;末伏:脾俞、風門、關元。結(jié)果:治愈70例,占78%,好轉(zhuǎn),15例,占17%,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5%。      2貼敷藥方   2.1 冷哮方及其加減   2.1.1辯證治療 金寶敏等7運用冷哮方(白芥子、甘遂、細辛、元胡、姜汁)制成藥膏伏貼,治療虛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氣管炎120例,顯效43例,有效68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2.5%。錢玉生

5、8用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生甘遂、冰片制成膏藥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151例,顯效39例,有效93例,無效19例,總有效率87.42%,認為虛寒型療效佳,痰熱型療效較差。   2.1.2 不辯證治療 急性發(fā)作期:王守星等9用冷哮方(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生甘遂、姜汁)去甘遂加冰片、斑蝥、白僵蠶等穴位貼敷治療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30例,總有效率為86.67%;臨床緩解期:袁靜等10用冷哮方(白芥子、細辛、延胡索、生甘遂、姜汁)制成藥膏穴位貼敷治療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110例,總有效率為65.*45%。王勇奇11用冷哮方減甘遂加芫花、正紅花油等制成藥膏,貼

6、敷穴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緩解期48例,結(jié)果總有效率達85.*42%;臨床不分期:高洪英等12在冷哮方(白芥子、甘遂、細辛、元胡、姜汁)基礎上去甘遂加黃芪、麻黃、桔梗、魚腥草、冬花、金銀花制成保肺膏,具有補中益氣,宣肺平喘,祛痰鎮(zhèn)咳之功效,三伏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298例,2療程統(tǒng)計,治愈107例,占36%,顯效56例,占52%,好轉(zhuǎn)26例,占9%,無效9例,占3%,總有效率97%。張錫三等13在冷哮方基礎上加洋金花、冰片制成止喘膏,治療慢性支氣管炎30例,結(jié)果臨床控制6例,顯效17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   2.2 自擬方   2.2

7、.1 辯證治療 黑蓮芝等14用痰飲膏(干姜、花椒、細辛、肉桂、桂枝等藥組成)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證屬脾腎陽虛型200例,結(jié)果近期療效:單純型總有效率為82.52%,喘息型為52.57%;遠期療效單純型總有效率為86.46%,喘息型為85.*56%;張小霞等15自制宣肺膏藥(生半夏、百部、白芥子、生南星、甘遂、冬蟲夏草,麻黃、杏仁、地龍、肉桂、沉香、冰片等)治療虛寒型46例,總有效率97.83%,優(yōu)于熱燥型(24例)的總有效率79.17%。白紅華16自擬咳停膏(黃芩、銀花、連翹、浙貝母、魚腥草、薄荷油、陳皮、冰片、甘草等)貼敷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痰熱咳嗽型患者100例,設對照組100例(用苦蕎

8、面膏),均按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和開穴值日經(jīng)脈的腧穴(五腧穴為主),遵子午流注時間取組方和開穴,結(jié)果:實驗組痊愈88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對照組痊愈63例,好轉(zhuǎn)22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85%,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1)   2.2.2 不辯證治療 急性發(fā)作期:許洪平等17用自制中藥貼膏(配方:肉桂、丁香、生川烏、生草烏、乳香、沒藥、紅花、當歸、白芍、赤芍、透骨草、炙麻黃、細辛、洋金花、射香),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30例,并設對照組30例(貼安慰膏),結(jié)果:治療組顯效率63.3%、總有效率93.3%;分別高于對照組的顯效率36%、總

9、有效率7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 P <0.01);慢性遷延期:張才警等18自擬方(蛤蚧10 g、麥冬12 g、五味子6 g、百合9 g、杏仁6 g、瓜蔞9 g、麻黃6 g紫菀9 g、甘草6 g)制成平喘膏,貼敷穴位:肺俞、脾俞、胃俞、腎俞、中府、志室穴,治療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遷延期患者42例,設對照組39例(貼敷安慰劑),結(jié)果: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 <0.01);臨床不分期:董瑞等19自制加味玉屏風膏,在傳統(tǒng)中藥處方玉屏風散(生黃芪、白術、防風)基礎上加洋金花,重在平喘止咳之功效。合方使正氣漸盛機體,從而使呼吸系統(tǒng)的抗病能力增強,治療小兒喘

10、息型慢性支氣管炎,結(jié)果:治愈率78.88%,好轉(zhuǎn)率21.11%,無效0。宋南昌等20用斑蝥、白芥子等量制成天灸膏,治療慢性支氣管炎314例,結(jié)果:臨床痊愈130例占41.1%;顯效95例,占30.3%;有效76例,占24.2%;無效13例,占4.1%。      3 作用機制   3.1 生化方面 時吉萍等21用白芥子、甘遂、細辛、元胡、洋金花、姜汁等制成白芥子貼,貼敷穴位:定喘、肺俞、腎俞、及華佗夾脊穴,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取得較好臨床效果,臨床實驗研究表明,治療前患者血清白三烯LTB4含量明顯高于正常值范圍,治療后1個月患者血清白三烯

11、LTB4含量明顯下降,說明治療可能對白三烯合成環(huán)節(jié)有阻斷作用。  3.2 免疫方面 高峰等22用白芥子、竹瀝、姜汁,遠紅外粉制成紅外止咳貼治療,取穴:肺俞、風門、膻中、大椎、定喘、天突,年齡大于60歲者加關元、氣海、腎俞。研究結(jié)果顯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血漿IgA偏低,治療后明顯上升,且臨床癥狀、體征好轉(zhuǎn),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說明穴位貼敷通過增加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提高機體免疫狀態(tài),增強抗感染能力。張才警等18自擬方(蛤蚧10 g、麥冬12 g、五味子6 g、百合9 g、杏仁6 g、瓜蔞9 g、麻黃6 g紫菀9 g、甘草6 g)制成平喘膏,貼敷穴位:肺俞、脾俞、胃俞、腎俞、中

12、府、志室穴,治療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遷延期患者42例,設對照組39例(貼敷安慰劑),結(jié)果: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P <0.01);T淋巴細胞亞群CD4+、CD4+/CD8+、IFNY、IL2明顯高于對照組;CD8+、IL4、IL10明顯低于對照組,免疫球蛋白IgM、IgA、IgG、C3、C4明顯高于對照組;IgE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 P <0.01),說明穴位貼敷療法可以改善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 3.3 病理方面 王素梅等23用冷哮方加冰片制成芥子咳喘膏,取穴:肺俞、膏肓、定喘穴,防治小兒急、慢性支氣管炎60例,并設對照組60例(使用遠紅外止咳貼),結(jié)果:治療組顯控率

13、70%,明顯高于對照組60%( P <0.05);治療組患者咳嗽減輕、咯痰減少、肺部啰音減少等起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P <0.05)。許洪平等17用自制中藥貼膏(配方:肉桂、丁香、生川烏、生草烏、乳香、沒藥、紅花、當歸、白芍、赤芍、透骨草、炙麻黃、細辛、洋金花、射香),取穴:肺俞、膏肓、脾俞、腎俞、風門(前穴交替使用)、膻中、大椎、天突、定喘穴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30例,并設對照組30例(貼安慰膏),研究結(jié)果顯示,穴位貼敷療法具有抑制氣道炎癥,消除肺部濕性啰音,促進肺部炎癥吸收,控制咳喘痰癥狀的作用。      4 結(jié)語 

14、;  綜上所述,近年來冬病夏治穴位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在臨床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目前貼敷穴位及貼敷藥方及作用機制的仍然是主要研究重點,但同時也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提高和探索。在貼敷穴位選擇上,基本遵循慢性支氣管炎屬中醫(yī)肺、脾、腎氣虛與痰伏于肺的本虛標實的病理基礎等思路,沒有針對不同患者(如體質(zhì)、年齡差異),在不同疾病發(fā)展時期中產(chǎn)生癥狀和體征的不同特點進行辯證選穴。在貼敷藥方選擇上,大多數(shù)沒有根據(jù)患者病情辯證選擇適當藥方或在冷哮方基礎上加減治療。對作用機理研究尚不深入,多停留在生化、病理及機體免疫力方面。今后的研究中,應加強臨床研究力度,在規(guī)范基本證型的基礎上,研究不同證型、不同階段的基

15、本穴位和基本藥方,以便更好地運用于臨床,充分發(fā)揮辯證施治在冬病夏治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張艷宏.穴位貼敷療法的理論基礎及目前應用現(xiàn)狀.甘肅中醫(yī),2007:20(2):13.   2 段修芳.慢性支氣管炎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效觀察.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9,16(10):64.   3 楊艷華,蘇慶珠,隋學斌.三伏貼防治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1):131.   4 劉秀枝.穴位注射及穴位

16、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48例中國民間療法,2007,15(8):12.   5 趙欲曉.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500例上海針灸雜志,2005,24(4):3.   6 吳雁,張燕,張興榮,等.三伏灸治療小兒慢性支氣管炎臨床療效觀察與護理.護士進修雜志,2009,24(22):2109.   7 金寶敏,閆國強,李曉霞.中藥伏貼治療虛寒性哮喘性急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120例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yī)學,2010,5(3):181.   8 錢玉生.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151例.中醫(yī)外治雜志,2008,17(2

17、):18.   9 王守星,王守永,王守東等.穴位貼敷配至寶喘咳膠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觀察.吉林中醫(yī)藥,2003:23(4):1314.   9 許洪平,劉成鐸,華文山.中藥貼敷促進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肺部炎癥吸收的觀察.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6:40(3):12.    10袁靜,趙欣記,任珊.穴位貼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醫(yī)藥論壇雜志,2006,27(10):5657.   11 王勇奇.穴位貼敷配合河車平喘丸內(nèi)服防治慢性支氣管炎48例報道.北京中醫(yī),2005,24(6):323324.   

18、12 高洪英,徐建勇,王學麗.保肺膏三伏穴位敷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298例臨床觀察.時珍國醫(yī)國藥,2007,18(4):945.   13 張錫三,李光信,常萬基.止喘膏防治慢性支氣管炎60例臨床觀察.甘肅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26(6):31.   14 黑蓮芝,趙玲,曹莉萍.痰飲膏穴位外敷治療慢性支氣管炎200例.陜西中醫(yī),2008,29(10):13141315.   15 張小霞,臧向博.宣肺膏藥貼治療慢性支氣管炎70例.陜西中醫(yī),2008,29(10):13151316.   16 白紅華,黃婷,徐金柱,等.咳停膏子午流注穴位貼敷對痰熱咳嗽臨床研究.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0,31(1):11.   17 許洪平,劉成鐸,華文山.中藥貼敷促進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肺部炎癥吸收的觀察.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6,40(3)12.   18 張才警,梁鐵軍,張偉,等.穴位貼敷平喘膏對慢性喘息型支氣管炎遷延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山東醫(yī)藥,2007,47(5):13.   19 董瑞,秦洪義.伏天穴位貼敷加味玉屏風膏治療小兒喘息型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