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及免疫細胞的生成_第1頁
造血干細胞及免疫細胞的生成_第2頁
造血干細胞及免疫細胞的生成_第3頁
造血干細胞及免疫細胞的生成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十二章造血干細胞及免疫細胞的生成一、單項選擇題1 人造血干細胞主要的表面標志為A CD4B CD8D CD34E CD58CCD282 出生后,人造血干細胞的來源主要是A 肝臟B胸腺D脾臟E淋巴結(jié)C骨髓3 關(guān)于造血干細胞的敘述,下列哪項是錯誤的A 是各種造血細胞的祖先細胞B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潛能C其主要的表面標志為CD28D最早發(fā)生在胚胎期的卵黃囊E可分化為不同的血細胞4 下列哪種淋巴細胞具有共同前體細胞AT 細胞和 B 細胞B T 細胞和 NK 細胞C B 細胞和 NK 細胞D NK 細胞和紅細胞E嗜酸性細胞和 T 細胞5早期祖細胞發(fā)育為成熟細胞的經(jīng)歷是早祖小前 B大前 B晚祖 B未成熟

2、 B成熟 B早祖小前 B晚祖 B大前 B未成熟 B成熟 B早祖小前 B大前 B未成熟 B晚祖 B成熟 B早祖晚祖 B小前 B大前 B未成熟 B成熟 B早祖未成熟 B小前 B大前 B晚祖 B成熟 B6未成熟B 細胞膜表面表達的mIg 是A mIgD mIgG mIgM mIgE MIgA7 NK 細胞發(fā)育和分化的場所主要是A 骨髓淋巴結(jié)胸腺扁桃體8 B 淋巴細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識別受體是ATCRBCR2D CR1EBCR脾臟C FcR9 T 淋巴細胞膜表面具有的抗原識別受體是A FcRB mIgD TCRE CR1C BCR10受體基因重排的重組信號序列是A 5 核苷酸 -間隔序列 -9 核苷酸

3、B7 核苷酸 -間隔序列 -7 核苷酸C7 核苷酸 -間隔序列 -9 核苷酸D 7 核苷酸 -間隔序列 -5 核苷酸E 9 核苷酸 -間隔序列 -9 核苷酸11受體基因重排時,重組信號間隔序列片段結(jié)合的規(guī)則是A 13-23B 12-23C13-25D 23-25E 25-1212 BCR 的 V H-DH -JH 基因片段組合后編碼的產(chǎn)物是A CDR1B CDR2CCDR3D FR1E FR2二、多項選擇題1淋巴樣干細胞的表面特征為A CD3B CD3C CD4D CD4E CD82造血干細胞的表面標志主要是A CD4B CD8C CD34D CD58E CD1173骨髓和胸腺造血微環(huán)境維持造

4、血干細胞更新和分化的因素是胸腺激素細胞因子黏附分子 MHC-I 類分子 MHC-II類分子成熟 B 細胞膜表面表達的mIg 是A mIg G mIg M mIg D mIg E mIg A5雙陽性細胞,是指表達下列哪兩種CD 分子的細胞 CD3 CD4 CD8 CD28 CD456. 編碼人 BCR 重鏈 V 區(qū)的胚系基因有A V 基因片段B D 基因片段C J 基因片段D C 基因片段E L 基因片段7. 編碼人 BCR鏈的胚系基因有A V 基因片段B D 基因片段C J 基因片段D C 基因片段E L 基因片段8. 編碼人 BCR鏈的胚系基因有A V 基因片段B D 基因片段C J 基因片

5、段D C 基因片段E L 基因片段9. 編碼人 TCR鏈的胚系基因有A V 基因片段B D 基因片段C J 基因片段D C 基因片段E L 基因片段10編碼人 TCR AV 基因片段D C 基因片段11編碼人 TCR AV 基因片段D C 基因片段12編碼人 TCR AV 基因片段D C 基因片段鏈的胚系基因有B D 基因片段C J 基因片段E L 基因片段鏈的胚系基因有B D 基因片段C J 基因片段E L 基因片段鏈的胚系基因有B D 基因片段C J 基因片段E L 基因片段13抗體多樣性形成的機制主要是A V 區(qū)基因的多樣性B V 區(qū)基因片段的組合C體細胞高頻突變D V、 D、 J 基因

6、片段的連接E重鏈基因和輕鏈基因的組合14 BCR 重鏈 V 基因編碼的產(chǎn)物是A CDR1B CDR2CCDR3D FR1E FR2三、填空題1多能造血干細胞最初可分化為干細胞和干細胞。2人造血干細胞主要的表面標志為和。3所謂單陽性細胞,是指表達分子或表達分子的細胞。4骨髓造血微環(huán)境包括、和。5 BCR 的 V H-D H-JH 基因片段組合后編碼的產(chǎn)物是。6編碼人 BCR 重鏈可變區(qū)的基因片段有、三種。7編碼人 BCR鏈的胚系基因有、三種。8編碼人 BCR鏈的胚系基因有、三種9 BCR 或抗體的多樣性即是指其肽鏈區(qū)的多樣性。四、名詞解釋1 造血干細胞( hemopoietic stem cel

7、l )2 定向干細胞( committed stem cell )3. Ig 類別轉(zhuǎn)換( immunoglobulin class switch )4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 )5重組信號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s)五、問答題1 簡述多能造血干細胞的主要特征及其表面標志。2 何謂陽性選擇?其生理意義是什么?3 何謂陰性選擇?其生理意義是什么?4 簡述 T 、 B、 NK 細胞形成自身耐受的機制。5 簡述抗原受體基因重排的過程。6 簡述 BCR 多樣性產(chǎn)生的機制。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D2C3C4B5D6 C7A8E9D10C11 B

8、12C二、多項選擇題1 ACE2CE3 ABCDE4 BC5 BC6 ABCD7 ACD8ACD9ACD10ABCD11ACD12ABCD13ABCDE14ABDE三、填空題1髓樣干細胞淋巴樣干細胞2 CD34CD1173 CD4CD84髓樣基質(zhì)細胞細胞因子細胞外基質(zhì)5CDR36V、D、J7V 、J、C8V、J、C9V四、名詞解釋1 造血干細胞( hemopoietic stem cell ):是存在于造血組織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細胞,具有自我增生和分化功能, 是各種血細胞的共同祖先, 可增生分化產(chǎn)生多種功能不同的血細胞。2定向干細胞(committedstem cell ):由造血干細胞增生分化

9、而形成,包括多能定向干細胞和單能定向干細胞,是造血干細胞與成熟的子代細胞之間的過度類型。3Ig 類別轉(zhuǎn)換( immunoglobulin class switch ):在免疫應(yīng)答過程中,抗原激活膜上表達的Ig 和分泌的 Ig 類別從 IgM 轉(zhuǎn)換為 IgG 、IgA 、IgE 等其他類別或亞類B 細胞后Ig 的現(xiàn)象。4等位排斥( allelic exclusion ):是指 B 細胞中位于一對染色體上的輕鏈或重鏈基因,其中只有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得到表達,而另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不能表達的現(xiàn)象。5重組信號序列( 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s ):是由七核苷酸的七聚體

10、和九核苷酸的九聚體, 中間間隔一非保守的 12 或 23 堿基對的間隔序列組成, 是抗原受體基因重排和重組的重要信號。五、問答題1 簡述多能造血干細胞的主要特征及其表面標志。造血干細胞是存在于骨髓中的一類原始的造血細胞,具有自我增生和分化功能,是各種血細胞的共同祖先,可增生分化產(chǎn)生多種功能不同的血細胞。其主要的表面標志為:CD34和 CD117 。2 何謂陽性選擇?其生理意義是什么?:陽性選擇是T 細胞在胸腺內(nèi)分化成熟過程中經(jīng)歷的一個發(fā)育階段。胸腺內(nèi) CD4、CD8雙陽性的T 細胞與胸腺上皮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或 MHC-II類分子以適當(dāng)親和力結(jié)合。其中與MHC-I類分子結(jié)合的雙陽性細

11、胞CD8 分子表達升高,而CD4 分子表達下降;與 MHC-II類分子結(jié)合的雙陽性細胞CD4 分子表達升高,而CD8 分子表達下降,選擇性發(fā)育分化為CD4或 CD8的單陽性細胞。而未能與胸腺上皮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或MHC-II類分子結(jié)合的或親和力過高的雙陽性的T 細胞則發(fā)生凋亡。此過程稱為陽性選擇。陽性選擇的結(jié)果,使雙陽性T 細胞發(fā)育為成熟單陽性T 細胞時獲得了MHC 限制性。3 何謂陰性選擇?其生理意義是什么?在 T 細胞發(fā)育的陽性選擇后,單陽性的T 細胞與胸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表達的自身肽 -MHC-I或 MHC-II類分子發(fā)生高親和力結(jié)合而被清除或不能活化。只有那些未能與胸腺

12、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 或 MHC-II類分子結(jié)合的T 細胞才能發(fā)育分化為成熟的T 細胞,此過程稱為陰性選擇。陰性選擇清除了自身反應(yīng)性T 細胞克隆,是T細胞形成自身耐受的主要機制。4 簡述 T 、 B、 NK 細胞形成自身耐受的機制。T 細胞自身耐受的形成是在T 細胞發(fā)育階段經(jīng)陰性選擇后產(chǎn)生的。雙陽性的T 細胞在胸腺皮質(zhì)、皮髓交界處以及髓質(zhì)區(qū)與胸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表達的自身肽-MHC-I 類或II 類分子發(fā)生高親和力結(jié)合后而被清除, 這樣保證了機體 T 細胞庫中不含有針對自身成分的細胞克隆。B 細胞自身耐受的形成是在熟 B 細胞時,細胞膜表面表達B 細胞分化過程中產(chǎn)生

13、的。當(dāng)早期B 細胞逐漸發(fā)育為不成mIgM ,此時如接受自身抗原刺激,則易形成自身耐受。NK細胞在發(fā)育成熟過程中可表達具有抑制作用的殺傷細胞抑制受體(KIR )和CD94分子等。這些抑制性受體通過識別自身的MHC-I類分子使NK 細胞處于受抑制狀態(tài),發(fā)生自身耐受。5. 簡述抗原受體基因重排的過程。T 細胞表面的TCR 和 B 細胞表面的BCR V 區(qū)胚系基因是由V 、D 、J 基因片段組成,各基因片段之間均有內(nèi)含子隔開,其抗原受體基因重排的過程是各基因片段在重組信號序列(RSS)的作用下,識別位于V 、 D、 J 基因片段兩側(cè)的保守序列,切斷及修復(fù)DNA 。重組信號序列是由一個七核苷酸的七聚體和

14、一個九核苷酸的九聚體之間間隔一個12 或 23 堿基對的間隔序列組成。在基因重排時,基因片段和七聚體之間被切斷,帶有12bp 間隔序列 RSS的基因片段和帶有 23bp 間隔序列的片段結(jié)合,使兩個基因片段相互連接,兩個連接片段之間多余出的序列被環(huán)出。從而保證了基因的正確重組。6簡述 BCR 多樣性產(chǎn)生的機制。BCR 是通過其 V 區(qū)抗原結(jié)合部位來識別抗原的。BCR V 區(qū),尤其是 V 區(qū) CDR1 、 CDR2 和CDR3 氨基酸序列的多樣性,就決定了對抗原識別的多樣性。造成BCR 多樣性的機制主要有:組合造成的多樣性:編碼BCR 重鏈 V 區(qū)的基因有 V 、D 、J 三種,編碼輕鏈 V 區(qū)的有 V 和 J 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