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專題彈力、摩擦力綜合問題_第1頁
高一物理必修一專題彈力、摩擦力綜合問題_第2頁
高一物理必修一專題彈力、摩擦力綜合問題_第3頁
高一物理必修一專題彈力、摩擦力綜合問題_第4頁
高一物理必修一專題彈力、摩擦力綜合問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n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gòu)成的整個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在許多問題中可以用整體法比較方便,但整體法不能求解系統(tǒng)的內(nèi)力n2隔離法:把系統(tǒng)分成若干部分并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lián)立求解的方法n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tǒng)的作用時,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tǒng)內(nèi)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n例1如圖所示,兩木塊的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兩輕質(zhì)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1和k2,上面木塊壓在上面彈簧上(但不拴接),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現(xiàn)緩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塊,直到它剛要離開上面彈簧,在這個過程中下面木塊移動的距

2、離為()n規(guī)律總結(jié):1.本題中有兩個關鍵性詞語應予以重視:“輕質(zhì)彈簧指不計彈簧質(zhì)量”;“緩慢”指勻速運動且速度大小很小n2因為彈簧的彈力F與形變量x成正比,所以當彈簧的彈力增加(或減小)F時,彈簧的再伸長(縮短)量xF/k.n3要注意彈簧所處的狀態(tài)(拉伸和壓縮狀態(tài)),否則容易產(chǎn)生錯解和漏解n變式訓練1如圖所示,a、b、c為三個物體,M、N為兩個輕質(zhì)彈簧,R為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繩,它們的連接如圖所示,并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 ()nA有可能N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M處于壓縮狀態(tài)nB有可能N處于壓縮狀態(tài)而M處于拉伸狀態(tài)nC有可能N處于不伸不縮狀態(tài)而M處于拉伸狀態(tài)nD有可能N處于拉伸狀態(tài)而M處于不伸不縮狀態(tài)n答案

3、:ADn解析:物體a對輕繩可能為拉力,也可能無作用力,故彈簧N只能處于拉伸或保持原長當N處于原長時,M只能處于壓縮狀態(tài),且對物體a的彈力等于重力當N處于拉伸狀態(tài)時,M可能處于拉伸狀態(tài),也可能處于壓縮狀態(tài),還可能保持原長所以答案AD正確n例2如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中,O1是主動輪,O2是從動輪,A、B分別是皮帶上與兩輪接觸的點,C、D分別是兩輪邊緣與皮帶接觸的點(為清楚起見,圖中將兩輪與皮帶畫得略為分開,而實際上皮帶與兩輪是緊密接觸的)當O1順時針啟動時,若皮帶與兩輪間不打滑,則A、B、C、D各點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分別是()nA向上,向下,向下,向上nB向下,向上,向上,向下nC向上,向上,向下

4、,向下nD向下,向下,向上,向上n答案:Cn分析: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時,找出受力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是關鍵,一般采用假設法來分析n解析:假設主動輪O1與皮帶間無摩擦力作用,則當O1順時針啟動時,O1與皮帶間將會打滑,此時C點將相對于A點向上運動實際上,O1與皮帶間沒有打滑,可見C點相對于A點有向上運動的趨勢;反之,A點相對于C點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根據(jù)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可知C、A兩點受到的靜摩擦力FC、FA的方向分別是向下、向上 n同樣,假設皮帶和從動輪O2間無摩擦力作用,則當皮帶順時針啟動后,皮帶與O2間亦會打滑,此時B點將相對于D點向下運動實際上,皮帶與O2間亦沒有打滑,可

5、見B點相對于D點有向下運動的趨勢;反之,D點相對于B點有向上運動的趨勢根據(jù)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亦可知B、D兩點受到的靜摩擦力FB、FD的方向分別是向上、向下A、B、C、D各點所受靜摩擦力的方向如圖所示n規(guī)律總結(jié):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前,要確定研究對象,在本題中,必須明確各點是皮帶上的點還是輪上的點n變式訓練2對如下圖所示的皮帶傳動裝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nAA輪帶動B輪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nBB輪帶動A輪沿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nCC輪帶動D輪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nDD輪帶動C輪沿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n答案:BDn解析:帶動端兩輪間的皮帶處于張緊狀態(tài),故若A帶動B輪應順時針轉(zhuǎn),B帶動A輪應逆時

6、針轉(zhuǎn),A錯,B正確,同理C錯,D正確n例3如圖所示,兩塊相同的豎直木板A、B間有質(zhì)量均為m的4塊相同的磚塊,兩側(cè)用大小均為F的力水平壓木板使磚塊靜止不動,則第2、3塊磚間的摩擦力的大小為()n解析:對:1、2、3、4整體n相對木板有向下的運動趨勢n木板對整體有向上的摩擦力n由平衡條件和左右對稱性n得:F1F42mg方向向上n對1、2整體n1、2整體受重力2mgn木板對1、2整體有向上的摩擦力2mgn二力平衡n3與2接觸面上沒有靜摩擦力n規(guī)律總結(jié):研究2與3間接觸面上的摩擦力,必須以2、3物體的接觸面為分界面將物體隔離,從而使該接觸面上的摩擦力轉(zhuǎn)化為外力,以便于研究但是直接以2、3間的接觸面為分

7、界面隔離物體,未知力較多,還應結(jié)合本例的具體條件對稱隔離物體進行分析譬如選取1至4整體為研究對象,或選取2、3整體為研究對象,由對稱性知,對稱體兩側(cè)受的靜摩擦力必然相等n變式訓練3有三個相同的物體疊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體之間不光滑,如圖所示現(xiàn)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物體B上,三個物體仍保持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nA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F,方向水平向左nBA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nCB對C的摩擦力大小為F,方向水平向右nDC受到5個力作用n答案:ACDn解析:在選項A中,以A、B、C三者的整體為研究對象,此整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的作用,因此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等于拉力F,方向向

8、左,選項A正確;在選項B中,以A為研究對象,A不受摩擦力,選項B錯誤;在選項C中,B對C的摩擦力與C對B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可知,B對C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方向水平向右,故選項C正確;對于選項D,可將C隔離開作為隔離體進行分析,C受到5個力的作用,選項D正確n1傳送帶把物體勻速送往高處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nA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同向nB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反向nC摩擦力為零nD因不知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故不能判斷n答案:An解析:靜摩擦力沿傳送帶向上,是運送物體的動力n2如圖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兩個長方形物體,F(xiàn)是作用在物體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體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勻

9、速直線運動由此可知,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和B、C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有可能是 ()nA10,20nB10,20nC10,20 nD10,20n答案:BDn解析:本題考查動摩擦因數(shù)與摩擦力的關系互相接觸的物體表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由互相接觸的物體的表面性質(zhì)決定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否存在,看其接觸表面是否有摩擦力若有摩擦力表現(xiàn)出來,則動摩擦因數(shù)一定不為零;若沒有摩擦力表現(xiàn)出來,則動摩擦因數(shù)的存在就無法判斷,或者存在,或者不存在由于A和B在力F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B、C間一定存在滑動摩擦力,故20.由于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A又不受水平外力的作用,即可知A、B間的摩擦力為0,A與B間既無相對運動,又無相對運動的趨勢,故1等于零或不等于零均可n3木塊A、B分別重50N和60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5.夾在A、B之間的輕彈簧被壓縮了2cm,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400N/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現(xiàn)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塊B上,如下圖所示,則力F作用后 ()nA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nB木塊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nC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nD木塊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n答案:Cn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