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刖言彈簧是人們熟悉的機械基礎件,它適用于緩沖或減振,在機械設備、生活用品 上的各種彈性元件都屬于彈簧。彈簧元件在機械設備中往往處于運轉(zhuǎn)的關(guān)鍵部位, 它的質(zhì)量優(yōu)劣對主機的質(zhì)量水平有重要影響。彈簧的優(yōu)劣不僅取決于彈簧材料, 還取決于彈簧的加工工藝。中國彈簧行業(yè)專業(yè)化、自動化程度還比較低,不少工序還 停留在手工操作水平上。工人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差、生產(chǎn)效率低。國外磨簧等 關(guān)鍵工序都已實現(xiàn)機械化、自動化。德國磨簧機有 10種,中國僅有4種,而且設 備精度較差。為滿足國內(nèi)彈簧生產(chǎn)的需要現(xiàn)設計立式磨簧機。磨簧機主要用于彈簧端面的磨削。彈簧鋼絲經(jīng)過卷簧機卷制,形成彈簧的半成 品,其兩個端面不平行,還不能
2、滿足使用要求。需要通過磨簧機將半成品的兩個端 面磨平,并使兩端面與彈簧的軸線保持一定的垂直度。磨簧分兩種形式:A.只需將彈簧端面磨平;B.高度磨削。除了要把彈簧端面磨平外,還要把彈簧磨到指 定的高度。本課題來源于鹽城市雙圓彈簧廠。為高效率磨削彈簧端面需設計立式磨機。其中:a磨簧機應能滿足加工要求,保證加工精度;b. 磨簧機應運轉(zhuǎn)平穩(wěn),工作可靠,結(jié)構(gòu)簡單;c. 工件裝卸方便,便于維修、調(diào)整;d. 盡量使用通用件,以便降低制造成本。在陳祥林老師的指導下,首先進行了方案論證,確定機床總體結(jié)構(gòu)。由于磨簧 機是針對彈簧磨削而設計的,所以整個設計過程都是圍繞彈簧磨削這一功能而展開 的。首先根據(jù)彈簧的材料,
3、選擇合適的砂輪,然后根據(jù)普通磨削的要求確定砂輪轉(zhuǎn) 速、工件轉(zhuǎn)速、砂輪的進給量等。根據(jù)以上的參數(shù)計算磨削功率,分析擬定傳動裝 置的簡圖,畫出總裝備圖,然后根據(jù)裝備圖設計零件圖。12總體方案論證本次設計的課題是立式磨簧機,用于彈簧端面的磨削。為避免彈簧多次裝夾引 起的加工精度誤差,以及減少裝夾時間,擬采用兩個砂輪一起磨削,提高工作效率 兩個砂輪有兩個獨立的電機驅(qū)動。為適合加工不同高度的彈簧,以及在磨削時砂輪 實現(xiàn)進給運動,磨頭要能實現(xiàn)軸向移動。為簡化傳動機構(gòu)的結(jié)構(gòu),只要一個磨頭實 現(xiàn)進給,另一個磨頭固定。2.1進給磨頭的確定為彈簧順利進入磨削區(qū)域,下磨頭要和工作臺處于同一個平面。假如下磨頭實 現(xiàn)進
4、給運動,那么工作臺也要隨著磨頭運動。工作臺比較質(zhì)量比較大,上下運動在 結(jié)構(gòu)上比較復雜,定位難以實現(xiàn),加工精度難以得到保證。綜合各方面因素,確定 由上磨頭實現(xiàn)進給運動。下磨頭在經(jīng)過長時間的磨削運動,砂輪厚度會減小,砂輪 就會低于工作臺,料盤就難以實現(xiàn)旋轉(zhuǎn)運動。所以砂輪經(jīng)過一段時間磨削后,下磨 頭需要實現(xiàn)高度補償,使砂輪和工作臺重新處在同一個平面。在結(jié)構(gòu)上用升降桿來 調(diào)節(jié)下磨頭高度。2.2工作臺高度的確定工作臺的高度主要根據(jù)人的身高來確定,工作臺不宜太高,太高會使工人的手 上抬,長時間工作會加快工人的勞累;工作臺太低,使工人弓著腰工作,同樣加快 工人的疲勞。工作臺高度定位標準是使工人工作舒適。綜合
5、國人的平均身高,工作 臺的高度擬確定120.5 cm。2.3工作臺工作方式為便于以后磨頭的維修、調(diào)整,把工作臺設計成活動的,即磨頭在維修、卸載 時可以方便地把工作臺打開。#3磨頭設計3.1工件材料彈簧材料的種類繁多,目前大量使用的是彈簧鋼,其次是具有特殊性能的彈簧材 料,如不銹耐酸鋼、耐熱鋼(合金)、銅合金以及橡膠、塑料等。一般彈簧鋼包括:a. 碳素彈簧鋼;b. 合金彈簧鋼。本次設計擬確定工件材料為碳素彈簧鋼和合金彈簧鋼。3.2砂輪的選擇砂輪選擇應考慮的因素:砂輪對磨削過程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生產(chǎn)效 率等。為了獲得良好的磨削效果,正確選擇砂輪十分重要。選擇砂輪時主要
6、考慮下 列磨削條件和技術(shù)要求:a. 工件材料的物理機械性能;b. 工件的熱處理方法;c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d. 工件的形狀和尺寸;e. 工件的磨削余量;f. 磨削方式(外圓、內(nèi)圓或平面磨、開槽、切斷等);g. 磨削用量,切削液情況,磨床情況,生產(chǎn)類型以及操作者的熟練程度。3.2.1磨料的選擇磨料直接參加磨削工作,所以磨料的硬度要高,耐熱性要好,還要具有一定的 韌性和強度;為了能進行切削,磨料上還必須具有鋒利的邊刃。磨料分為天然磨料和人造磨料兩大類。一般天然磨料含雜質(zhì)多,質(zhì)地不均。表3-1磨料的特點和應用范圍磨料名稱新代號舊代號特點應用范圍棕剛玉AGZ棕褐色、硬度高韌度大、 價格便
7、宜磨削和研磨碳鋼、和金 岡鑄鋼、硬青銅等白剛玉WAGB白色,硬度比棕剛玉略高, 韌度較棕剛玉低磨削、研磨、衘磨和超 精加工、淬火鋼、高速 鋼、螺紋、齒輪及薄壁 零件等單晶剛玉SAGD淺黃色或白色,顆粒呈球 狀,硬度和韌度都比白剛 玉咼磨削、研磨或衘磨不銹 鋼和咼釩咼速鋼等高 強度韌度大的材料微晶剛玉MAGW顏色于棕剛玉近似,剛度 高,韌度和自勵性能良好磨削或研磨不銹鋼、軸 承鋼、球墨鑄鐵、并適 于高速磨削鉻剛玉PAGG玫瑰紅,或紫紅色,硬度 和韌度比白剛玉高,磨削 表面粗糙度細小磨削、研磨、或衘磨淬 火鋼,咼速鋼軸承等表 面粗糙度值要求較小 的量具,儀表零件和薄 壁工件根據(jù)彈簧材料:碳素彈簧鋼
8、或 65Mn來確定磨料,并對照磨料的應用范圍來選擇。對照表3-1,綜合考慮磨料的應用范圍以及價格,磨料選擇棕剛玉,代號: A322粒度的選擇砂輪的粒度是指砂輪所含磨料顆粒尺寸的大小,通常以粒度號表示。磨料按其 顆粒尺寸大小分為41個號,粒度號數(shù)越大顆粒越小。選擇磨料粒度時應遵循以下原則:粗磨用粗粒度、精磨用細粒度;工件材料軟、 塑性大(如有色金屬)和磨削面積大的時,為避免砂輪堵塞,應選用粗粒度;成形 磨削和高速磨削時粒度應選細些;磨削淬火鋼及硬質(zhì)合金鋼時,宜選用中等粒度的 磨料;內(nèi)磨應選用較外磨為粗的粒度;磨削大尺寸工件、薄板及薄壁工件應選用較 粗的粒度。表3-2不同粒度磨具的使用范圍粒度號數(shù)
9、實用范圍非金|22#40#磨鋼錠、去鑄件毛刺、切鋼坯等剛石46 #60#一般外圓、內(nèi)圓、平面、無心磨、工具磨具磨等60#90#外圓、內(nèi)圓、平面、無心磨等半精磨100#240#精磨、成形磨、衘磨、超精磨刀具刃磨280 # W20精密磨、衘磨、螺紋磨等超精加工W20以下研磨、精細磨、境面磨等超精加工表3-3加工表面粗糙度與磨料粒度的關(guān)系磨料粒度加工表面粗糙度Ragm)24 # 36 #< 5>36#46#2.51.25>46#60#0.630.3280# 120#0.16彈簧端面磨削是一次性磨削,且對端面的粗糙度要求不是太高,根據(jù)粒度與粗 糙度的關(guān)系,對照表3-2,表3-3,磨具
10、的粒度選取50 #。3.2.3磨具硬度的選擇磨具硬度是指沙粒在磨削力的作用下,從磨具表面脫落的難易程度。硬度高, 表示磨粒難易脫落,硬度低則表示容易脫落。硬度選擇的一般原則是:加工硬鋼或淬火鋼時選擇較軟的磨具,加工軟鋼時選 擇較硬的磨具;加工青銅、韌黃銅時選軟磨具;磨具與工件接觸面積大時選擇較軟 的磨具;磨削導熱性差的材料時選擇較軟的磨具;精磨、精密磨、超精磨和成形磨 時,應該選擇硬的磨具;磨平面時應選用磨削相同金屬零件外圓時為軟的砂輪;干 磨時所用砂輪應較濕軟些;鏡面磨削、緩進時宜選較軟砂輪;采用寬砂輪大縱向進 給磨外圓時應選較軟砂輪;砂輪粒度較細時,硬度應稍軟些。機械加工中常用的砂 輪硬度
11、等級是H-N。彈簧磨削是干磨,由彈簧材料可知,彈簧的材料的硬度屬于中硬,根據(jù)磨具選 用原則,彈簧磨削磨具選中軟,代號為 K。3.2.4結(jié)合劑的選擇表3-4結(jié)合劑的分類及應用范圍名稱代號1特性應用范圍陶瓷結(jié)合劑V由粘土等配置,化學性質(zhì) 穩(wěn)定,耐熱、耐油、耐酸、 耐堿,多用性好,耐用度 咼,強度較咼,成本低, 但較脆適用成形磨削,如磨螺紋、齒 輪、軸承滾道等,砂輪速度宜在35m/s以下樹脂結(jié)合劑B強度咼、彈性好,能在咼 速下工作,耐熱性差,在 200攝氏度以上失去粘結(jié) 作用,不耐算堿可作較厚的砂輪和石墨砂輪, 用于細粗糙度、高精度磨削, 用作切斷和開槽用的薄片砂 輪,修磨鋼坯、鑄件的粗粒度 砂輪橡
12、膠結(jié)合劑R彈性好磨粒容易脫落,耐 熱、耐酸、耐油性均差, 且有異味可作切斷、開槽用的薄砂輪及 拋光砂輪、無心磨導輪,不適 于粗磨金屬結(jié)合劑J強度咼、韌度咼和成形性 好,但自勵性差常用的為青銅結(jié)合劑,主要用 于金剛石砂輪,用于粗磨,半 精磨硬質(zhì)合金及切斷光學玻 璃、陶瓷、半導體等根據(jù)結(jié)合劑的特性和應用范圍選擇:陶瓷結(jié)合劑。325磨具形狀及尺寸的選擇A 砂輪型號的選擇各種砂輪的形狀及尺寸在參考文獻11中已有規(guī)定表3-5砂輪型號砂輪名稱代號1一般用途平形砂輪P根據(jù)不同尺寸用于外圓磨、內(nèi)圓磨、平面磨、無心磨、 工具磨、螺紋磨和砂輪機上雙斜面一號砂輪PSX1用于磨齒輪齒面和磨單線螺紋雙面凹砂輪PSA用于
13、外圓磨和刃磨刀具,還用作無心磨的砂輪和導輪薄片砂輪PB用于切斷和開槽等筒形砂輪N用于立式平面磨床上坯形砂輪B用其端面刃磨刀具,也可用其圓周磨平面和內(nèi)孔碗形砂輪BW用于刃磨刀具,也可用于導軌磨床磨機床導軌碟形一號砂輪D1適于磨銑刀、鉸刀、拉刀等,大尺寸的用于磨齒輪的 齒面根據(jù)砂輪的一般用途,選擇砂輪:平行砂輪,代號:PB .砂輪內(nèi)外直徑的選擇砂輪的內(nèi)外直徑?jīng)Q定了砂輪的磨簧寬度,磨簧寬度主要有料盤來決定。有設計 任務書可知,彈簧的最大外徑為© 50mm根據(jù)彈簧的最大外徑,通過作圖法來確定 相關(guān)參數(shù)。圖3-1砂輪、料盤位置示意圖由圖3-1可知,彈簧的排列寬度為100.4mm,則砂輪的磨削寬
14、度應該在100mm 左右。對照參考文獻11,確定砂輪的內(nèi)外經(jīng)以及砂輪的厚度。砂輪外徑© 400mm, 內(nèi)徑© 203,厚度為50mm3.3.1磨削功率計算Fp =號 Cf(Vw ?f r ?B/ v c )tg a ?m(3-1)公式中各參數(shù)的含義:Cf單位切屑所需的力(N/mnl );Vw指工件的速度。這里指彈簧相對料盤軸線的線速度;f r徑向進給量(mm ,這里指料盤旋轉(zhuǎn)一周后,砂輪的磨削量;B原指砂輪的寬度,這里取彈簧中徑的1/4 ;vC指砂輪的線速度;a磨粒的錐頂半角(60°75° o)確定公式中各參數(shù)值:表3-6各種工件材料的Cf值工件材料花崗
15、石硅純鐵鑄鐵咼速鋼Cf (N/mn2 )430055002800490018000根據(jù)彈簧材料65Mn和砂輪材料棕剛玉,選擇:C F = 10000N/ mm2表3-7 磨削常用進給量fr (mm磨削方式平面磨削粗磨0.010 0.025精磨0.005 0.015簧磨削屬于粗磨,對照表3-7,f r擬確定0.02mm砂輪普通磨削線速度30-35m/s,高速磨削35m/s以上。彈簧磨削屬于干磨,速 度不宜太高。速度過高會產(chǎn)生高溫,影響彈簧的性能。在這里我擬選用 vC= 30m/s 錐頂半角a二60°。由設計任務書可知,彈簧鋼絲最大直徑8mm彈簧最大外徑50mm則彈簧中徑為:R =50-
16、16=34mm D2 =(34+50)/2=42mm B= D2 /4=10.15mm參照平面磨削參數(shù)工件的速度 vw = 0.15m/s o表3-8磨削的摩擦系數(shù)工件材料砂輪切削液干磨退火碳素鋼A46NV0.73淬火高速鋼A46GV0.32彈簧磨削屬于干磨,工件材料為65Mn或者碳素鋼,所以摩擦系數(shù)選擇m二0.73由公式31得:X tg60 ° X 0.73FP = p X 10000(0.15 X 0.02 X 10.5/ 30)=20.84NFp是磨單個彈簧所需的磨削力,有圖3-1可知,有7個彈簧同時進行磨削Pm 二7X F P Xv C /1000 =7 ' 20.8
17、4 ' 30/1000二4.38KW總傳動效率:軸有4個角接觸軸承支撐,單個軸承的傳動效率為0.99,則總傳動效率為:h = 0.99 4 = 0.96電機輸入功率為:P= P m / h = 4.38/0.96 = 4.56KW3.3.2選擇電動機n=工(D為砂輪的外徑)PD電機轉(zhuǎn)速:由32得:n 30000 1433.12r/mi n p 400(3-2)根據(jù)輸入功率以及輸入轉(zhuǎn)速選擇電機,查參考文獻3,選擇電動機的型號Y132S-4,額定功率5.5KW 同步轉(zhuǎn)速1500r/min,滿載轉(zhuǎn)速1440r/min 。3.4磨頭主軸的設計通常,軸的設計步驟包括:a. 按工作要求合理選擇軸的
18、材料和熱處理方法;b. 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c. 軸的強度校核計算;d. 必要時作軸的剛度或振動穩(wěn)定性等的校核計算;e. 繪制軸的零件工作圖。A.軸的材料及其熱處理選擇軸的常用材料是碳素鋼,合金剛及球墨鑄鐵。鋼軸毛坯多數(shù)用軋制圓鋼或鍛件,也有的用圓鋼。碳鋼比合金鋼價廉,對應力集中的敏感性低,經(jīng)熱處理或化學處理可得到較高 的綜合力學性能(尤其在耐磨性和抗疲勞強度兩個方面),應用最多。常用的碳鋼有 35、40、45和50等優(yōu)質(zhì)中碳鋼,其中45鋼應用最廣,通常進行正火或調(diào)質(zhì)處理, 一般用于比 較重要或 承載較大 的軸。對于不重要或承載較小的軸,也可 采用 Q235,Q275等普通碳素鋼。合金鋼比碳素鋼具有
19、更好的力學性能和熱處理性能,常用于承載很大而重量、 尺寸受限或有較高耐磨性、防腐性要求的重要的軸,以及處理高溫或低溫條件下工 作的軸。選擇軸的材料和熱處理方法,主要根據(jù)軸的受力、轉(zhuǎn)速、重要性等對軸的強度 和耐磨性提出的要求。研究表明,鋼材的種類和熱處理措施對其彈性模量影響甚小, 如欲采用合金鋼代替碳素鋼或通過熱處理來提高軸的高度,收效甚微。軸的剛度主 要取決于軸的剖面尺寸,可用適當增加軸的截面面積來提高軸的剛度。此外,合金 鋼對應力集中敏感性較強,價格也較高。選材是也應考慮到。綜合考慮軸的運行環(huán)境以及軸材料的力學性能,軸的材料選擇45鋼,調(diào)質(zhì)處理。341磨頭主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就是要確定
20、軸的合理外形和結(jié)構(gòu),以及包括各軸段長度、直徑及 其他細小尺寸在內(nèi)的全部結(jié)構(gòu)尺寸。軸的結(jié)構(gòu)主要取決以下因素:軸在機器中的安裝位置及形式;軸的毛坯種類; 軸上作用力的大小和分布情況;軸上零件的布置及固定方式;軸承類型及位置;軸 的加工工藝以及其他一些要求。由于影響因素很多,且其結(jié)構(gòu)形式又因具體情況的 不同而異,所以軸沒有標準的結(jié)構(gòu)形式,設計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但是, 不論具體情況人如何,軸的結(jié)構(gòu)一般應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a. 軸和軸上零件要有準確的工作位置;b. 軸上零件應便于裝拆和調(diào)整;c. 軸應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藝性;d. 軸的受力合理,有利于提高強度和剛度;e. 節(jié)省材料,減輕重量;
21、Ff. 形狀及尺寸有利于減小應力集中。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時,一般已知裝配簡圖、軸的轉(zhuǎn)速、傳遞的功率及傳動零件的類型 和尺寸等。3.4.2軸的最小直徑估算轉(zhuǎn)軸受彎扭組合作用,在軸的結(jié)構(gòu)設計前,其長度、跨距、支反力及其作用點 的位置等都未知,尚無法確定軸上彎矩的大小和分布情況,因此也無法按彎扭組合 來確定轉(zhuǎn)軸上各軸段的直徑。為此應先按扭轉(zhuǎn)強度條件估算轉(zhuǎn)軸上僅受轉(zhuǎn)矩作用的 軸段的直徑一一軸的最小直徑dm.,然后才能通過結(jié)構(gòu)設計確定各軸段的直徑。3d min =C P(3-3)C計算常數(shù),取決于軸的材料和受載情況。當軸段上開有鍵槽時,應適當增大直徑以考慮鍵槽對軸的削弱: d>100mm時,單 鍵槽增大
22、3 %,雙鍵槽增大7%;d £100mm時,單鍵槽增大5 %7%,雙鍵槽增大 10%15%。最后對d進行圓整。查參考文獻10P292表11.3 (軸常用C值):11C= 111由公式3-3得:dmin二111 1;45。=17.35mm13電機和軸的連接方式是直聯(lián),即在軸的一段開孔,電機主軸套在孔內(nèi),并用鍵 連接。查閱參考文獻3可知,丫132S-4電機主軸直徑為© 38mm計算值dmin比電機 主軸小得多,砂輪在磨削時軸受到的徑向力,以及振動比較大,dmin= 17.35mm難以滿足強度要求。綜合各種因素,以及指導老師的建議,磨頭主軸dmin = © 60。3.4
23、.3軸的總長度軸的長度主要決定磨頭的穩(wěn)定性,為滿足裝配空間的要求,盡可能把軸設計得 長些。首先確定下磨頭的長度。從總體方案中知道工作臺的高度為1205伽,查閱參考文獻3可知丫132S-4電機的安裝尺寸,電機總長度為 475伽,砂輪和電機的安裝 空間擬確定為162.5伽,貝峙由的長度:L 下=1205- 475- 162.5 = 568.5mm上磨頭要實現(xiàn)進給運動,根據(jù)磨簧的高度15-150mm彈簧的磨削量以及砂輪厚度的補償,來確定上磨頭的主軸長度。L 上=568.5 + 150+ 71.5 = 790mm3.4.4各軸段直徑和長度的確定A. 各軸段的直徑階梯軸各軸段直徑的變化應遵循下列原則:a
24、.配合性質(zhì)不同的表面(包括配合 表面與非配合表面),直徑應有所不同;b.加工精度、粗糙度不同的表面,一般直徑 亦應有所不同;c.應便于軸上零件的裝拆。通常從初步估算的軸段最小直徑d min開始,考慮軸上配合零部件的標準尺寸、結(jié)構(gòu)特點和定位、固定、裝拆、受力情況等 對軸結(jié)構(gòu)的要求,一次確定軸段的直徑。具體操作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d. 與軸承配合的軸頸,其直徑必須符合滾動軸承內(nèi)徑的標準系列。e. 軸上螺紋部分必須符合螺紋標準。f. 軸肩定位是軸上零件最方便可靠的定位方法。軸肩分定位軸肩和非定位軸肩, 定位軸肩通常用于軸向力較大的場合,非定位軸肩是為加工和裝配方便而設 置的,其高度沒有嚴格的
25、規(guī)定。g. 與軸上傳動零件配合的軸頭直徑,應盡可能圓整成標準直徑尺寸系列。h. 非配合的軸身直徑,可不取標準值,但一般應取成整數(shù)。B. 各軸段的長度各軸段的長度決定于軸上零件的寬度和零件固定的可靠性,設計時應注意以下 幾點:a. 軸頸的長度通常于軸承的寬度相同。b. 軸頭的長度取決于與其相配合的傳動輪轂的寬度。c. 軸身長度的確定應考慮軸上各零件之間的相互位置關(guān)系和拆裝工藝要求,各零件間的間距查參考文獻3。根據(jù)軸設計的準則以及軸上零件裝配要求,把軸設計成如下結(jié)構(gòu)形式:圖3-2磨頭主軸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在L1段和L4段安裝軸承,用于軸的定位。軸的詳細尺寸見圖 MHJ-01-18,MHJ-01-10。3.
26、4.5軸承的選擇選擇滾動軸承的類型,一般從載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質(zhì)入手。在外廓尺寸相同 的條件下,滾子軸承比球軸承承載能力大,時用于載荷較大或有沖擊的場合。當承 受純徑向載荷時,通常選用徑向接觸軸承或深溝球軸承;當承受純軸向載荷時,通 常選用推力軸承;當承受較大徑向載荷和一定軸向載荷時,可選用角接觸球軸承。根據(jù)軸的應用場合可知,軸在砂輪、彈簧的作用下受到軸向力,以及在磨削時 受到的徑向力。查詢常用滾動軸承的性能和特點,選擇角接觸球軸承。角接觸球軸 承的性能特點:可同時承受徑向負荷和軸向負荷,也可承受純軸向符合。適用于剛 性較大跨距不大的軸及須在工作中調(diào)整游隙時,常用于蝸桿減速器、離心機、電鉆、
27、穿孔機等。角接觸球軸承所能承受的軸向力是單向的,磨簧機的磨頭在磨削時,收到的軸 向力一般是雙向的,所以為滿足使用要求,角接觸軸承是成對使用,用背對背的方 式安裝。由圖MHJ-01-10可知U =F 60mmD 4 =F 70mm則軸兩端的軸承型號分別是:7212AC,7214AC3.4.6軸承的潤滑潤滑對于滾動軸承具有重要意義。軸承中的潤滑劑不僅可以降低摩擦阻力,還 具有散熱、減小接觸應力、吸收振動、防止銹蝕等。潤滑方式與軸承速度有關(guān),一 般根據(jù)軸承的dn值(d為滾動軸承內(nèi)徑,單位 mm n為軸承轉(zhuǎn)速,單位r/min )作 出選擇。dn= dx n(3-4)式中 d=60mm;n=1433.1
28、2r/min由公式34得:dn = 60X 1433.12 = 8.6 x 104 mm?r/min表 3-9 d n 值界限(104 mr?r/min )軸承類型脂潤 滑油潤滑角接觸球軸承16>25對照表3-9,軸承的潤滑方式選擇脂潤滑。3.4.7滾動軸承的密封軸承工作時,潤滑劑不允許很快流失,且外界灰塵、水分及其他雜物也不允許 進入軸承,故應對軸承設置可靠的密封裝置。密封裝置可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 類。A. 接觸式密封通過軸承蓋內(nèi)部放置的密封件與傳動軸表面的直接接觸而起密封作用。密封件 主要用毛氈、橡膠圈、皮碗等軟性材料,也有用減磨性好的硬質(zhì)材料如石墨、青銅、 耐磨鑄鐵等。軸與密封
29、件接觸部位需要磨光,以增強防泄漏能力和延長密封件的壽 命。B. 非接觸式密封接觸式密封必然在接觸處產(chǎn)生摩擦,非接觸式密封則可以避免此類缺點,故非 接觸式密圭寸常用于速度較高的場合。鑒于磨頭主軸在靠近砂輪端受到的振動比較大,在磨削時產(chǎn)生的磨削四處飛濺。 假如用接觸式密封,主軸在高速旋轉(zhuǎn)時軸和密封圈摩擦厲害,磨簧機運轉(zhuǎn)一定時間 密封圈就達不到密封效果。磨屑容易進入軸承,影響軸承壽命和磨削精度。權(quán)衡利 弊,我選擇非接觸式密封,即選用迷宮式密封,在縫隙中填脂。3.5磨頭進給系統(tǒng)設計軸一般由軸承固定,難以實現(xiàn)軸向移動?,F(xiàn)在用套筒和導向套來實現(xiàn)軸的軸下 移動。首先把軸安裝在套筒內(nèi),套筒安裝在導向套內(nèi),由套
30、筒在導向套內(nèi)實現(xiàn)軸向移 動,從而實現(xiàn)磨頭的軸向移動。詳細結(jié)構(gòu)見磨頭裝配圖MHJ-01-00。3.5.1套筒和導向套的設計A.套筒的設計套筒的內(nèi)經(jīng)主要有軸承的外徑來確定。見圖 3-2,軸承的最大外徑在L4段,根 據(jù)軸承型號7214AC可知,軸承外徑D=F 125mm,軸承7214AC安裝尺寸Da = F 116mrp 對套筒內(nèi)徑進行圓整,則D內(nèi) = F 110mm現(xiàn)擬確定套筒厚度為25mm則套筒外徑D外 =F 160mm套筒的長度主要以下磨頭主軸的長度作為設計依據(jù)。考慮到安裝尺寸,套筒長 度確定為500mm我們可以把套筒看成空心軸。空心軸對提高軸的剛度、減小軸的質(zhì)量具有顯著 的作用。由計算知,內(nèi)
31、外徑之比為 0.6的空心軸與質(zhì)量相同的實心軸相比,截面系數(shù)可增大70%。套筒剛度校核:.D內(nèi) i=D外(3-5)由公式3-5得:110i = 0.691601 2 2V筒=;P (D外- D內(nèi) 兒筒4(3-6)由公式3-6得:V筒=1 p (160 2-110 2 ) X 500= 5298750mm41 2V軸pD L 軸(3_7)4由公式3-7得:V軸=1 p X 602 X 568.5 = 1606581 mrA4V筒 > V 軸;i>°.6所以套筒滿足剛度要求。上磨頭因為要實現(xiàn)軸向移動,所以上磨頭套筒長度要比下磨頭套筒長些。上磨頭套筒長度增量主要取決于磨簧高度,由
32、設計任務書可知,磨簧高度在15 - 150伽,再考慮安裝尺寸、砂輪補償?shù)男枰?,上磨頭升降套筒長度確定為700.5伽。B.導向套的設計導向套的內(nèi)徑由套筒的外徑確定,為 F 160伽,外徑擬確定為F 220伽??紤]到 其他零件的安裝尺寸,以及砂輪的補償高度,導向套的長度擬確定為425mm導向套剛度校核:由公式3-5得:160i = 0.73220由公式3-6得:V套=丄 p (220 2 -160 2 ) X 425=7606650 mm 4V套 > V 筒;i>0.6所以導向套滿足剛度要求3.5.2上磨頭進給系統(tǒng)設計磨頭進給動力有電機來提供,磨頭進給是直線運動,而電機是旋轉(zhuǎn)運動。磨頭
33、 進給系統(tǒng)主要的功能是把電機的旋轉(zhuǎn)運動轉(zhuǎn)化成磨頭的直線運動。根據(jù)這一要求, 選擇齒輪-齒條機構(gòu)來實現(xiàn)磨頭的進給運動。A. 上磨頭質(zhì)量計算:根據(jù)繪制零件圖的尺寸,計算各零件的質(zhì)量:a. 升降套筒: 由公式3-6得:V筒 = 1 p (160 2 -110 2 ) X 700.5 = 7423548.75 mm34b. 磨頭主軸:1 2 1 2V軸=45X 45X 25X+ _p X 64 X 16+ 24X _p X 109 +441 2 1 2 1 2 p 702 X 69+ p X 652X 577+ p X 602X 50444=2646309.925 mri3!(3-8)c. 軸承:查參
34、考文獻3,可知7212AC軸承的質(zhì)量為0.8 kg;214AC軸承的質(zhì)量為1.1 kg 則軸承總質(zhì)量為:0.8 X 2+ 1.1 X 2= 3.8 kge. 電機質(zhì)量:查參考文獻3,電機丫132S-4的質(zhì)量為68 kg。f. 上電機法蘭質(zhì)量:上電機法蘭形狀不規(guī)則,根據(jù)繪制的零件圖,用相關(guān)計算軟件計算上電機法蘭 的質(zhì)量,計算結(jié)果為:26.52 kg。g. 砂輪質(zhì)量:查詢參考文獻資料11,砂輪質(zhì)量為50 kg。h. 上磨頭總質(zhì)量:鋼的密度r = 7.8 kg /cm3M= 50+ 3.8 + 68+ 26.52 +(7423548.75 + 2646309.925) /1000 X 7.8/100
35、0=226.86 kg(3-9)B. 磨頭進給功率計算:F= M?g(3-10)由公式3-10得:F= 226.86 X 9.8 = 2223.228N磨頭進給速度不能太高,太高會引起磨削力的突變,容易引起砂輪的崩 碎。鑒于以上原因砂輪進給速度為:v=20 mm /min則 P= F?v(3-11)由公式3-11得:P= 2223.228 X 0.02/60 = 0.74C. 傳動齒輪、齒條的設計選擇齒輪材料、熱處理方法、精度等級、齒數(shù):考慮到齒輪傳遞的功率不大,故齒輪、齒條都選用45鋼調(diào)質(zhì)處理,別為220HBS 260HBS,7級精度。齒輪、齒條的模數(shù)擬確定為:m=3圓柱齒輪齒數(shù)為:z=19
36、分度圓直徑:d=m?z(3-12)由公式3-12得:d1= 3X 19= 57mm因為齒輪齒條傳遞的功率不大,齒寬系數(shù):F d =0.4b=F d ?d1由公式3-13得:b = 0.4 x 57= 22.8mm對齒寬進行圓整b1 =25mmb2 = b 1 +(5 10)mm(3-14)由公式3-14得:b2 =25+5=30mm齒高 h=2.25m由公式3-15得:2.25 x 3= 7.25 mm齒面硬度分(3-13)(3-15)Sf2KT1F d zZm3 5£Sf(3-16)校核齒根彎曲疲勞強度:19(3-17)7級精度,圖6.13得(3-18)確定公式中各參數(shù)值:a. 計
37、算載荷系數(shù)K:K=KKKb查參考文獻10P112表6.2得使用系數(shù)Ka=1;根據(jù)v= 20伽/min 查參考文獻10P114圖6.10 得動載系數(shù)Kv=1,查參考文獻10P115 Kb =1.15則由公式3-17得:K= 1X 1X 1.15 = 1.15由公式3-2得:n= 0.112r/minp ' 57P_ T1= 9.55 x 106x T由公式3-18得:0.74' 10- 3= 9.55 X 106x0.112= 6.3098 X 104 N?mmb. 查參考文獻10P111圖6.9,齒輪、齒條的彎曲疲勞強度極限s Fimi =220MPas Flin2=240MP
38、ac. 彎曲疲勞壽命系數(shù):查參考文獻10P109 圖 6.7 取 Kfn 1=0.90,K fn 2=0.88 ;d. 許用彎曲應力:取定彎曲疲勞安全系數(shù)Sf=1.4,應力修正系數(shù)Yst =2.0s F =K FN 丫ST S Fim / S F(3-19)由公式3-19得:s F 1 =Kfn 1 YSts Fim1/ S f= 240X 0.88 X 2/1.4 二 282.86MPas F2 =Kfn 2 YSts Flin 2 / S f= 220X 0.9 X 2/1.4 二 301.71MPae. 齒型系數(shù)YFa1、YFa 2和應力修正系數(shù)Y$a1、Y$a2 :查參考文獻10P12
39、0,表6.4得:YFa1 = 2.85 , Y Fa 2 = 2.°6YSa1 二 1.54,Y Sa2 二 97f. 計算大小齒輪的YFa 1 YFa 2幾S f 1于 *2 GA S F2,并加以比較取其中大 值代入公式計算:丫丫迥=2.85 ' 1.54 = 0.0156s f 1 282.86YFa 2YSa11.97'1.54竺列=0.0100s F 2 301.71圓柱齒輪的數(shù)值大,應按圓柱齒輪校核齒根彎曲疲勞強度g. 校核計算:將相關(guān)參數(shù)代入3-16得:2'1 .15' 6.3098'104 s F2 =23 X 2.85 X 1
40、.54 = 163.37MPa<s F 10.4z 192 ' 33所以設計的齒輪、齒條滿足使用要求。D. 傳動軸的設計a. 軸的材料選擇:軸的材料選擇45鋼b. 最小直徑估算:查參考文獻10P292表11.3,C=110由公式3-3得:dmin 1100.74 ro ' 30.112=20.64mm因為軸上開有鍵槽,所以 d= dmin x (1+7%)(3-20)由公式3-20得:d= 20.64 x( 1 + 7%)= 22.08 mm對軸進行圓整:D= 30 md1 =d min = 30mm由于軸的直徑和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相差不大,所以考慮做成齒輪軸。如圖所示:圖
41、3-3齒輪軸結(jié)構(gòu)示意圖軸1段裝滾子鏈聯(lián)軸器,鏈與鏈輪間的嚙合間隙可補償兩軸間的相對位移 軸2、軸6段裝軸承,該軸主要承受徑向力,所以采用深溝球軸承。軸4段為齒輪。E. 齒條長度以及齒輪軸的安裝高度的確定:齒輪軸、齒條安裝示意圖如圖 3 4所示高度L5取 決于彈簧的最長長度丄5取決于彈簧的最小長度。L4為 齒條的長度。假設初始狀態(tài)下,上下磨頭之間的距離 為100mm 彈簧的最小長度是15mm貝U L2 = 100-15=85mm 彈簧 的最長長度為150mm,則 L5=150-100=50mm齒條向下移動時,為有足夠的下移 空間Li=90mm考慮到齒條的安裝尺寸,以及防止齒條 因過量進給與支撐板
42、產(chǎn)生碰撞,齒輪軸的安裝高度為 175mm齒條的安裝尺寸擬確定為25mm為防止在齒條 最高、最低點時與齒輪嚙合不充分,把齒條適當增長, 擬確定為10mm砂輪的補償高度為5mm 則齒條的總長度:L4=L5+L2+ 25X 2+ 10X 2 + 5=50+ 85+ 50+ 20+ 5=210mmF. 電機與減速器的選擇有上面的計算可知,輸出功率為 0.74W,貝U輸入功 率:PP入二匚(h為總傳動效率)(3-21)軸承的傳動效率為0.98,減速器擬采用擺線針輪減速器,擺線針輪減速器傳動效率高:由于該機嚙合部位采用了滾動嚙合,一般效 率為可達0.98。h = 0.98 X 0.98 X 0.98 =
43、0.941由公式3-21得:0.74P 入=0.786W0.941由公式3-2得:20齒輪轉(zhuǎn)速 n1 = 0.112r/minp ' 57齒輪的轉(zhuǎn)速很低,結(jié)合擺線針輪減速器的選擇,傳動比不能太大,傳送比大,擺線針輪的尺寸、價格都會相應增加。所以電機選擇YC系列。查閱參考文獻3,電機型號選擇YC90S-4額定功率0.55KW,滿載轉(zhuǎn)速為1400r/min。傳動比:ir40- = 12500.112根據(jù)傳動比,以及輸入功率選擇減速器。查閱參考文獻3,減速器型號選擇:ZD0.55-2B-1250。3.5.3齒輪軸的校核軸在初步完成結(jié)構(gòu)設計后,進行校核計算。計算準則是滿足軸的強度或剛度要 求。
44、a. 求出主軸上的轉(zhuǎn)矩T在工作時,主軸上所承受的功率 P=0.74w (不計齒輪的嚙合損耗和軸承損 耗的功率)。則由公式3-18得:60 74'10'3T = 9.55'106 '= 63098.2 N mm0.112b. 求作用在齒輪上的力2T"d2'63098.257=2213.97 N(3-22)23#Fr = F t tana = 2213.97 tan 20° = 805.8 N(3-23)c. 軸的受力分析計算支承反力:軸承相對齒輪成對稱安裝。在水平面內(nèi):FH2 二 FH12213.972=1107 N#在垂直平面內(nèi):80
45、5.82=402.9 N#d. 畫彎矩圖(圖3-4 ) 在水平面內(nèi):MaH=Ftl1=1107X 164=181548 N - mm(3-24)在垂直平面內(nèi)Mav=Frl1=402.9X 164=66075.6 N - mm合成彎矩:M a =、M 2aH + M 2 av = 181548? + 66075.6 2 = 193198.5 N mm(3-25)#立式磨簧機設計(總體、磨頭設計)NrriJFeiTtt>b) Flc)d) FtY.ftf)TE)圖3-4軸的彎矩、扭矩圖25#e. 危險截面的判斷合成彎矩以齒輪為中心成對稱分布,所以只要一邊滿足強度要求即可。f. 軸的彎扭合成強度校核由參考文獻10表 11.2 查得(T = (T -i=60Mpa,a = -60 = 0.6s o b100(3-26)(3-27)W = 0.1 d 3 = 0.1 x 403 = 6400mm37m 2 + (a T ) 2 = <193198.5 2 + ( 0.6 ' 63098.2) 2 W =6400=30.19Mpa<(T g. 軸的疲勞強度安全系數(shù)校核根據(jù)參考文獻13表 11.2,查得 s b =640Mpa , s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個人股權(quán)委托管理轉(zhuǎn)讓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個人合伙退伙合同范本精要3篇
- 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的常見隱患及其家庭預防策略研究報告
- 智慧醫(yī)療與健康科技的發(fā)展
- 二零二五年度車間承包與安全生產(chǎn)責任合同4篇
- 游戲化學習小學生注意力培養(yǎng)的新模式
- 網(wǎng)絡安全技術(shù)與隱私保護措施研究
- 2025年度虛擬現(xiàn)實體驗店租賃合同
-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家庭信息的安全存儲與分享策略
- 玉林2025年廣西玉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招聘2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基于視覺的工業(yè)缺陷檢測技術(shù)
- 案例分析:美國紐約高樓防火設計課件
- 老客戶維護方案
- 高處作業(yè)安全教育培訓講義課件
- 移動商務內(nèi)容運營(吳洪貴)任務一 用戶定位與選題
- 萬科物業(yè)管理公司全套制度(2016版)
- 2021年高考化學真題和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20工業(yè)流程題含解析
- 工作證明模板下載免費
- (完整word)長沙胡博士工作室公益發(fā)布新加坡SM2考試物理全真模擬試卷(附答案解析)
- 機械點檢員職業(yè)技能知識考試題庫與答案(900題)
- 成熙高級英語聽力腳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