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速器拆裝實驗_第1頁
減速器拆裝實驗_第2頁
減速器拆裝實驗_第3頁
減速器拆裝實驗_第4頁
減速器拆裝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 減速器拆裝實驗一, 目的要求1. 通過拆裝,了解齒輪減速器鑄造箱體的結構以及軸和齒輪的結構;2. 了解減速器軸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齒輪和軸承的潤滑、密封以及各附屬零件的作用、構造和安裝位置;3. 熟悉減速器的拆裝和調(diào)整的方法和過程;4. 培養(yǎng)對減速器主要零件尺寸目測和測量能力。二、實驗儀器、設備、工具和材料1、實驗設備名 稱型號或規(guī)格數(shù) 量備 注單級圓柱齒輪減速器1兩級三軸線圓柱齒輪減速器1兩級圓錐圓柱齒輪減速器1單級蝸桿減速器12、拆裝工具和測量工具(每組)名 稱型號或規(guī)格數(shù) 量備 注活扳手呆扳手拔輪器榔頭內(nèi)外卡鉗游標卡尺鋼皮尺三、實驗內(nèi)容1、 了解鑄造箱體的結構;2、 觀察、了解減速

2、器附屬零件的用途、結構和安裝位置的要求;3、 測量減速器的中心距、中心高、箱座上、下凸緣的寬度和厚度、筋板的厚度、齒輪端面(蝸輪輪轂)與廂體內(nèi)壁的距離、大齒輪頂圓(蝸輪外圓)與箱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軸承內(nèi)端面至箱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等;4、 觀察了解蝸桿減速器廂體側面(蝸輪軸向)寬度與蝸桿的軸承蓋外圓之間的關系。為提高蝸桿軸的剛度,仔細觀察蝸桿軸的結構特點;5、 了解軸承的潤滑方式和密封位置,包括密封的形式。軸承內(nèi)側擋油環(huán)、封油環(huán)的作用原理及其結構和安裝位置;6、 了解軸承的組合結構以及軸承的拆裝、固定和軸向間隙的調(diào)整;測繪軸系部件的結構圖。四、實驗步驟1、拆卸(1)、仔細觀察減速器外面各部分的結構,從

3、觀察中思考以下問題:如何保證廂體支撐具有足夠的剛度?軸承座兩側的上下廂體連接螺栓應如何布置?支撐該螺栓的凸臺高度應如何確定?如何減輕廂體的重量和減少廂體的加工面積?減速器的附件如吊鉤、定位銷釘、啟蓋螺釘油標、油塞、觀察孔和通氣等各起何作用?其結構如何?應如何合理布置? (2)、用扳手拆下觀察孔蓋板,考慮觀察孔位置是否妥當,大小是否合適。 (3)、拆卸廂蓋(a)、用扳手拆下軸承端蓋的緊固螺釘。(b)、用扳手或套筒扳手拆卸上、下廂體之間的連接螺栓;拆下定位銷釘。將螺釘、螺栓、墊圈、螺母和銷釘?shù)确旁谒芰媳P中,以免丟失。然后擰動啟蓋螺釘卸下廂蓋。(c)、仔細觀察廂體內(nèi)各零部件的結構及位置。從觀察中思考

4、以下問題:對軸向游隙可調(diào)的軸承應如何進行調(diào)整?軸的熱膨脹如何進行補償?軸承是如何進行潤滑的?如廂座的結合面上有油溝,則廂蓋應采取怎樣的相應結構才能使廂蓋上的油進入油溝?油溝有幾種加工方法?加工方法不同時,油溝的形狀有何不同?為了使?jié)櫥徒?jīng)油溝后進入軸承,軸承蓋的結構應如何設計?在何種條件下滾動軸承的內(nèi)側要用擋油環(huán)或封油環(huán)?其作用原理、構造和安裝位置如何?(d)、測量實驗內(nèi)容之3所列的有關尺寸,并記錄于表。(e)、卸下軸承蓋;將軸和軸上零件隨軸一起從箱座取出,按合理的順序拆卸軸上零件。2、裝配按原樣將減速器裝配好。裝配時按先內(nèi)部后外部的合理順序進行;裝配軸套和滾動軸承時,應注意方向;應注意滾動軸

5、承的合理拆裝方法。經(jīng)指導教師檢查后才能合上箱蓋。裝配上、下箱之間的連接螺栓前應先安裝好定位銷釘。五、注意事項1、實驗前必須預習實習指導書,初步了解有關減速器裝配圖。2、文明拆裝、切忌盲目。拆卸前要仔細觀察零部件的結構及位置,考慮好合理的拆裝順序,拆下的零部件要妥善安放好,避免丟失和損壞。禁止用鐵器直接打擊加工表面和配合表面。3、注意安全,輕拿輕放。愛護工具和設備,操作要認真,特別要注意手腳安全。4、認真完成實驗報告。六、拆裝實驗報告1、將測得的數(shù)據(jù)添如下表名 稱符 號數(shù) 據(jù)(mm)中心矩a1a2中心高H箱座上凸緣的厚度b箱座上凸緣的寬度k箱座下凸緣的厚度p箱座下凸緣的寬度k1上筋板厚度m1下筋

6、板厚度m2齒輪端面(蝸輪輪轂)與箱體內(nèi)壁的間距a大齒輪頂圓(蝸輪外圓)與箱體內(nèi)壁的間隙軸承內(nèi)端面至箱內(nèi)壁的距離l22、測繪減速器軸系部件的結構草圖(A4),并標注相關尺寸;3、寫出減速器各部件的名稱、位置和用途,潤滑和密封方式,軸系部件的調(diào)整方法;4、畫出齒輪軸的受力、剪力、彎矩和扭矩簡圖;5、對拆裝的減速器,指出那些地方不合理并提出改進意見。 減速器結構尺寸一、減速器結構尺寸如圖所示,為減速器的示意圖。減速器的機體由機座和機蓋組成。為安裝方便,機座和機蓋的分界面通常與各軸中心線所在的平面重合,這樣可將軸承、齒輪等軸上零件在體外安裝在軸上,再放入機座軸承孔內(nèi),然后合上機蓋。機座與機蓋的相對位置

7、又定位銷確定,并用螺栓聯(lián)接緊固。機蓋凸緣上兩端各有一螺紋孔,用于擰入啟蓋螺釘。機體內(nèi)常用機油潤滑,機蓋上有觀察窗,其上設有通氣孔,能使機體內(nèi)膨脹氣體自由逸出;機座上設有標尺,用于檢查油面高度。為放出機體內(nèi)油污,在機座底部有防油螺塞。為了便于搬運,在機體上裝有環(huán)首螺釘或耳鉤。機體上的軸承蓋用于固定軸、調(diào)整軸承游隙并承受軸向力。在輸入、輸出端的軸承蓋孔內(nèi)放有密封裝置,防止雜物滲入及潤滑油外漏。若軸承利用稀油飛濺潤滑時,還常在基座的剖分面上作出輸油溝,使由齒輪運轉時飛濺到機蓋上的油沿機蓋內(nèi)壁流入此油溝導入軸承。    減速器機體是用以支持和固定軸系零件,是保證傳動零件的

8、嚙合精度、良好潤滑及密封的重要零件,其重量約占減速器總重量的50。因此,機體結構對減速器的工作性能、加工藝、材料消耗、重量及成本等有很大影響,設計時必須全面考慮。u 引言前面講到了輪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大家也經(jīng)常接觸到,那總結起來有哪些功用呢?除了前面前面講的輪系,有沒有最新的研究成果呢?今天我們來討論這些問題。u 教學內(nèi)容正文第五節(jié) 輪系的功用(1)、 傳遞相距較遠的兩軸間的運動和動力。(2)、 獲得大的傳動比:若想要用一對齒輪獲得較大的傳動比,則必然有一個齒輪要做得很大,這樣會使機構的體積增大,同時小齒輪也容易損壞。如果采用多對齒輪組成的齒輪系則可以很容易就獲得較大的傳動比。只要適當

9、選擇齒輪系中各對嚙合齒輪的齒數(shù),即可得到所要求的傳動比。在行星齒輪系中,用較少的齒輪即可獲得很大的傳動比。(3)、 用于運動進行合成與分解:在差動齒輪系中,當給定兩個基本構件的運動后,第三個構件的運動是確定的。換而言之,第三個構件的運動是另外兩個基本構件運動的合成。同理,在差動齒輪系中,當給定一個基本構件的運動后,可根據(jù)附加條件按所需比例將該運動分解成另外兩個基本構件的運動。如圖所示為滾齒機中的差動齒輪系。滾切斜齒輪時,由齒輪4傳遞來的運動傳給中心輪1,轉速為n1;由蝸輪5傳遞來的運動傳給H,使其轉速為nH。這兩個運動經(jīng)齒輪系合成后變成齒輪3的轉速n3輸出。故則因如圖所示的汽車后橋差速器即為分

10、解運動的齒輪系。在汽車轉彎時它可將發(fā)動機傳到齒輪5的運動以不同的速度分別傳遞給左右兩個車輪,以維持車輪與地面間的純滾動,避免車輪與地面間的滑動磨擦導致車輪過度磨損。(4)、可實現(xiàn)變速、變向傳動在主動軸轉速不變的情況下,利用齒輪系可使從動軸獲得多種工作轉速。如汽車變速箱。在主動軸轉向不變的情況下,利用惰輪可以改變從動軸的轉向。如車床上走刀絲桿的三星輪換向機構,扳動手柄可實現(xiàn)兩種傳動方案。第六節(jié) K-H-V型行星輪系簡介一、漸開線少齒差行星傳動傳動比:齒數(shù)差 越小,傳動比 越大。當 時,傳動比出現(xiàn)最大值:注意: 1)一齒差行星傳動輸入軸和輸出軸的轉向相反。2)為保證一齒差行星傳動的內(nèi)外齒輪裝配,兩個齒輪均需要變位,以避免產(chǎn)生干涉而不能轉動。二、(擺線少齒差傳動)擺線針輪行星傳動擺線針輪行星傳動圖 擺線形結構圖解可以證明,擺線針輪行星傳動能保證傳動比恒定不變針齒銷數(shù)與擺線輪齒數(shù)的齒數(shù)差(z1z2)只能為1,所以其傳動比為: 擺線針輪行星減速器圖例:三、 諧波齒輪傳動波齒輪傳動由三個基本構件組成,即具有內(nèi)齒的剛輪、可產(chǎn)生較大彈性變形的柔輪及波發(fā)生器。由于柔輪比剛輪少z1-z2個齒,故柔輪相對剛輪沿相反方向轉動z1-z2個齒的角度,即反轉 周,所以其傳動比 為 :諧波齒輪傳動可以獲得較大的傳動比,單級傳動的傳動比可達70320。缺點是使用壽命會受柔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