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廈工程實例的輸入要點_第1頁
廣廈工程實例的輸入要點_第2頁
廣廈工程實例的輸入要點_第3頁
廣廈工程實例的輸入要點_第4頁
廣廈工程實例的輸入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12章工程實例的輸入要點廣廈建筑結構CAD安裝后,在Exam子目錄下有兩個工程實例:框架結構Frame.prj和磚混結構Brick.prj,工程師從錄入系統(tǒng)調入、計算和生成施工圖,并在施工圖系統(tǒng)中通過打印機打印出這兩個工程平面施工圖(見圖12-1和圖12-17)。根據平面施工圖,并參考如下輸入要點,用戶將掌握國內結構CAD中最快的建模方法。1. 框架結構實例輸入要點實例見:ExamFrame.prj(平面見圖12-1)圖12-111輸入軸網根據二級尺寸線,有柱穿過的地方布置軸網線(切記此為框架框剪結構軸網輸入原則),X向間距:1.5,1.8,3.3,4.2,3.3,3.3,3.6,3.6m;

2、Y向間距:3.9,2.1,1.8,1.6,2.4m。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12輸入柱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剪力墻柱編輯軸點建柱”窗選部分軸網交點,輸入0.4*0.4的柱。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13輸入梁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軸線主梁”窗選整個軸網,在柱與柱之間的軸線上布置主梁。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4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軸線主梁”,按“W”鍵將光標切換為點選狀態(tài),光標點選軸線,布置主梁A。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5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兩點主梁”, 光標點選主梁B兩端的柱子,布置主梁B。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6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建懸臂梁”,建如下圖懸臂

3、梁1。選取“建懸臂梁”,輸入挑出長度1.5m,鼠標左鍵點取主梁,再點取一點表示挑出方向,同理輸入如下圖多個懸臂主梁。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7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距離主梁”,建如下圖懸臂梁2。利用垂直梁來布置懸臂梁,鼠標左鍵點取主梁C左端,輸入離此梁左端距離0m(點取梁右端則為離梁右端距離),再點取一點表示挑出方向,輸入挑出長度1.5m。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8右上角懸臂梁點按另外輔助方法布置,具體步驟如下:n 點按“主菜單軸線編輯按扭窗口距離直線”,點取點1(點1靠近該軸線段左端),輸入距離2.8m,接著點取點2(點2靠近該軸線段下端),輸入距離1.9m。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9n

4、點按“剪力墻柱編輯按扭窗口虛柱”,在軸線交叉點上布置如下四個虛柱。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0n 點按“梁編輯軸線主梁”,按“W”鍵,切換為點選狀態(tài),點選如下1、2、3、4軸線,輸入主梁。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1n 點按“梁編輯按扭窗口修改梁指定懸臂”,點選下圖中梁1、梁2、梁3、梁4,指定其為懸臂梁(帶有P為標志)。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2點按“梁編輯按扭窗口兩點次梁”,點選點1與點2布置封口次梁1,同理可布置封口次梁2和封口次梁3。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3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距離次梁”,(切記此為次梁輸入最快的方法,拋棄了其它CAD先布置軸線,后輸入梁的兩步復雜操作),布置如

5、下圖中封口次梁1和封口次梁2,操作步驟如下:鼠標左鍵點取梁上端,輸入離此梁上端的距離0m,再任選點確定布梁的方向及范圍,因此點跨過梁,所以沿梁垂直方向布上封口次梁1,同理可布置封口次梁2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4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建懸臂梁”建如下圖懸臂次梁(長度為1.5m)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兩點次梁”建下圖封口次梁。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5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距離次梁”,點選主梁靠上端,輸入距離1m,再任選點確定布梁的方向及范圍,布置次梁A;點選次梁靠上端,輸入缺省跨中距離,再任選點確定布梁的方向及范圍,布置次梁B。 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614板的輸入、

6、構件荷載輸入等無特別的技巧,不再作介紹。2. 磚混結構實例輸入要點實例見:ExamBrick.prj(平面見圖12-17)圖12-1721輸入軸網根據磚房外墻輸入正交軸網,X向間距:10.8m;Y向間距:11.52m(切記此為混合結構軸網輸入原則)。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822輸入外墻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磚混編輯軸線磚墻”選用窗選上邊、左邊和右邊軸線布置外墻。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19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磚混編輯距離磚墻”,點選磚墻靠下端,輸入距離0m,再任選點確定布磚墻的方向及范圍,輸入長度0.9m,布置磚墻段A;點選磚墻靠下端,輸入距離0m,再任選點確定布磚墻的方向及范圍,輸入長

7、度0.9m,布置磚墻段B。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023輸入內墻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磚混編輯距離磚墻”, 點選磚墻靠下端,輸入距離 1.2m,再任選點確定布磚墻的方向及范圍,布置磚墻,同理可根據圖2軸網尺寸線輸入其它磚墻(切記此為內墻輸入最快的方法,拋棄了其它CAD先布置軸線,后輸入內墻的兩步復雜操作)。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1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磚混編輯刪除磚墻”刪除上圖中多余墻段A。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磚混編輯清理虛柱” 自動清理多余虛柱。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224輸入懸臂梁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距離次梁”。鼠標左鍵點取磚墻左端,輸入離此磚墻左端的距離0m,再任選

8、點確定布梁的方向,輸入懸臂長度1.2m,布置懸臂次梁1;同理,鼠標左鍵點取磚墻右端,輸入離此磚墻右端的距離0m,再任選點確定布梁的方向,輸入懸臂長度1.2m,布置懸臂次梁2。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325多邊形開間布置預制板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距離次梁”,首先輸入梁的尺寸,梁寬B=0,H為任意值,然后鼠標左鍵點選主梁靠右端,輸入距離0m,再任選點,布置虛梁A,把上圖中L形開間采用虛梁分成兩個矩形開間以布置預制板。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4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梁編輯兩點次梁”,光標點取點,再點取點,布置封口次梁。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526開磚墻門窗洞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磚混

9、編輯下一菜單磚墻開洞”,輸入洞口尺寸與位置,鼠標左鍵點按磚墻左或右端,則距離磚墻左或右端開洞,右鍵點按磚墻,則為居中開洞。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627構造柱點按“主菜單平面圖形編輯剪力墻柱編輯按扭窗口一點建柱”,鼠標點擊布置構造柱。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2728樓板可布置為現(xiàn)澆板和預制板,但布板與加構件荷載都無特別的技巧,這里不再詳述。29磚混結構的基礎純磚混結構無須在錄入系統(tǒng)選擇“主菜單工程生成廣廈基礎CAD數(shù)據”,錄入系統(tǒng)完后,進行樓板、次梁及磚混計算,下一步驟是平法配筋,選擇“主菜單參數(shù)控制信息磚墻下條基控制”,彈出如下對話框:圖12-28輸入相關參數(shù),點按確認以后,進入平法施工圖,選

10、擇建筑層時輸入0,即可調入磚墻下條基平面圖,圖中給出基礎寬度。3. 混合結構實例輸入要點實例見:ExamHHJG.prj(平面見圖12-29)圖12-293. 1輸入軸網根據磚房外墻輸入正交軸網,X向間距:4,6,4m;Y向間距:4,6,4m。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032輸入外墻點按“工具欄磚混按扭窗口軸線磚墻”,窗選上邊、下邊、左邊和右邊軸線,布置外墻。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133輸入柱點按“工具欄墻柱按扭窗口軸點建柱”,輸入構造柱斷面0.24*0.24,窗選軸點1-8建立構造柱。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2同理,點按“工具欄墻柱按扭窗口軸點建柱”,輸入構造柱斷面0.4*0.4,可布置柱1

11、和柱2。點按“工具欄墻柱按扭窗口L形柱”,輸入缺省斷面,布置柱3。點按“工具欄墻柱按扭窗口T形柱”,輸入缺省斷面,布置柱4。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33輸入梁點按“工具梁按扭窗口軸線主梁”,窗選布置主梁1-4。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4點按“工具梁按扭窗口距離主梁”,以2m距離布置井字梁。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5點按“工具梁按扭窗口建懸臂梁”,出挑1.5m布置懸臂梁。點按“工具梁按扭窗口兩點次梁”,布置封口梁。繪圖板上出現(xiàn):圖12-36樓板、荷載以及磚墻洞口等可參考實例1和實例2,輸入完生成磚混計算數(shù)據,框架部分用空間分析程序SS計算。4. 剪力墻結構輸入要點41輸入軸網根據二級尺寸線,有剪

12、力墻穿過的地方布置軸網線,X向間距:4,4m;Y向間距:3,3m。42輸入剪力墻“軸線建墻” 窗選軸網,沿軸網線輸入剪力墻。43輸入梁“連梁開洞” 鼠標右鍵點選剪力墻肢,居中開洞,布置連梁。圖12-375. 軸網和輔助線輸入練習圖12-3851輸入軸網布置軸網線,X向間距:4,4m;Y向間距:3,3m。52輸入和軸之間輔助線“距離直線” 沿C和B軸在軸之間,輸入兩條5m長輔助線。“兩點直線” C軸交點和B軸交點之間,輸入一條輔助線?!皠h圖元” 刪除沿C和B軸在軸之間的多余輔助線。53復制軸網“距離直線” 在A軸交點和P點之間,輸入一條5m長輔助線?!捌叫龔椭啤?設定旋轉角度為15度,窗選P點,

13、并以P點為旋轉點, 復制一條5m長輔助線?!皩ΨQ復制” 以旋轉復制而成的輔助線為對稱線進行對稱復制。6. 關于施工圖系統(tǒng)進入施工圖系統(tǒng),選擇需出圖的建筑層號,最大化樓面圖,具體操作請參見本書“廣廈結構施工圖教程”,在此重點介紹如何生成整個工程DWG。選擇“主菜單工程生成整個工程DWG”,程序自動對各出圖標準層墻、柱、梁、板鋼筋進行歸并,對字符自調重疊,對構件鋼筋圖、配筋圖自動生成DWG文件,所生成DWG文件全部存在與工程同路徑下的以工程名命名的文件夾下,用戶直接進入AUTOCAD調用即可。145 / 53第13章設計教程1 純磚混、底框和混合結構設計1.1 磚混總體信息的合理選取1.1.1 結

14、構計算總層數(shù)設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磚混平面的結構計算平面總層數(shù),結構計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臺上拉接地梁的基礎層、地下室平面層、上部結構平面層和天面結構層,結構層號從1開始到結構計算總層數(shù)。最后生成的結構施工圖是按建筑層編號,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統(tǒng)中,可在“主菜單參數(shù)控制信息施工圖控制”中設置建筑二層對應結構錄入的第幾層來實現(xiàn)結構層號到建筑層號的自動轉化。1.1.2 繪圖窗口X向和Y向最大尺寸繪圖窗口總體坐標的原點在窗口的左下角,根據所設置的X和Y向最大尺寸CAD可自動控制繪圖窗口的大小,輸入軸網時,使整個軸網系統(tǒng)離繪圖窗口的左邊和下邊保持一定距離。當結構平面比較小時,X和Y向最大尺寸可設小一些,

15、使右上角的空白減?。划斀Y構平面比較大,超出當前繪圖窗口,X和Y向最大尺寸可設大一些,使結構平面縮進繪圖窗口。此種情況在第一標準層并且還沒有輸入第二標準層平面數(shù)據時,點按按鈕窗口的“顯示全圖”,錄入系統(tǒng)自動調整使結構平面在繪圖窗口正中,且周邊留有一定空白,所以工程師一般不用設置這兩參數(shù)。1.1.3 結構形式=0則所有結構平面為框架、框剪或剪力墻結構平面,=1則所有結構平面為磚混平面,=2則底下為框架結構平面,上面為磚混平面,=3則為磚和框架混合結構:內框、外框、邊框、上幾層磚混而下幾層混合結構。底框結構為混合結構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因廣廈以前定義了此種結構形式,現(xiàn)版本繼續(xù)保留此定義??蚣?、框剪、剪

16、力墻和筒體結構:廣廈結構計算SS是按空間薄壁桿系計算。為了解決空間薄壁桿系計算中剪力墻計算的較大誤差,有些計算軟件采用殼單元來計算剪力墻,殼單元由板單元和膜單元合成,板單元的平面外剛度作為剪力墻的平面外剛度,這與剪力墻計算不考慮平面外剛度矛盾,此過大的平面外剛度可能會引起空間分析時水平力的分布不合理和連梁負彎矩偏大兩個問題。廣廈結構計算SSW解決了平面外剛度過大的問題,在梁與剪力墻交接處自動采用鑲邊墻元,合理計算連梁和剪力墻柱。純磚混:在建模時:可輸入磚墻;純磚混平面上所有的柱自動作為構造柱處理;所有梁簡化為次梁輸入。在“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磚墻按底部剪力法進行抗震驗算;進行磚墻的總體抗壓驗

17、算;梁按連續(xù)次梁計算??傻媒Y果:1、 磚墻抗震驗算結果2、 磚墻總體抗壓驗算結果3、 磚墻剪力4、 磚墻軸力5、 磚墻下條基平面施工圖6、 上部結構各層結構平面施工圖底框結構:在建模時:底層按框架框剪結構輸入;其它層按純磚混平面輸入。計算時:在“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計算磚混部分;底框部分采用空間分析程序進行計算。可得結果:1、 磚墻抗震驗算結果2、 磚墻總體抗壓驗算結果3、 磚墻剪力4、 磚墻軸力5、 磚混底部和框架頂層的兩個方向的側移剛度比6、 框架柱下基礎施工圖7、 上部結構各層結構平面施工圖底框頂層梁計算結果偏大有兩個原因:1、在磚混總體信息中墻梁折減系數(shù)缺省為1,可根據具體情況設定,無

18、洞口一般為0.6,有洞口一般為0.8;2、次梁作為主梁布置時,連續(xù)梁兩端可指定鉸接?;旌辖Y構:在建模時:可輸入內框、外框、邊框、上幾層磚混而下幾層混合結構;要求混合結構中主梁端必須有柱,否則按次梁布置。計算時:在“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計算磚混部分;框架部分采用“空間分析程序SS”進行計算,磚墻自動等剛度成剪力墻進入結構分析程序SS進行計算,因次梁導荷后沒有進入空間分析,所以謹防出現(xiàn)沒有任何主梁磚墻相連的柱和次梁托磚墻的情況,此時把次梁改為主梁布置。磚墻柱和磚墻磚墻之間自動按鉸接處理??傻媒Y果:1、 磚墻抗震驗算結果2、 磚墻總體抗壓驗算結果3、 磚墻剪力4、 磚墻軸力5、 磚墻下條基礎平面施工

19、圖6、 框架柱下基礎施工圖7、 上部結構各層結構平面施工圖1.1.4 底層框架或混合層數(shù)當結構形式為2(即底框)或3(即混合結構)時,輸入底框或混合層數(shù),層數(shù)可大于二,計算方法沒有變化,當此設置超規(guī)范時,CAD結果只起參考作用。在混合結構中若所有結構層為混合結構則混合結構層數(shù)應設為結構總層數(shù),CAD允許上幾層純磚混而下幾層混合結構。1.1.5 抗震烈度取6、7、7.5、8、8.5或9,只影響磚混平面的抗震驗算,對底框結構平面,必須在相對應的結構分析程序的總體信息中設置抗震烈度,7.5和8.5度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對應下表中帶括號的值。1.1.6 樓面剛度類別剛性1:開間為現(xiàn)澆板;剛柔性2,開

20、間為木板等;柔性3:開間為空洞。1.1.7 墻體自重為砌塊自重,若考慮抹灰的重量可增加自重數(shù)值。1.1.8 砌體材料(1:燒結磚;2:蒸壓磚;3:砼砌塊)根據砌體所用材料,分別選擇燒結普通磚及燒結多空磚、蒸壓灰砂磚及蒸壓粉煤灰磚、單排孔混凝土砌塊及輕骨料混凝土砌塊。計算時區(qū)別在于它們的抗剪強度和抗壓強度。1.1.9 構造柱是否參與工作(是:1;否:0)當選擇1時,將按前面廣廈建筑結構CAD的基本原理廣廈磚混結構計算中根據砼構造柱截面積求出墻段的折算截面積來計算承載力,此時結構應隔開間或每開間設置構造柱;當選擇0時,將不考慮構造柱實際截面積,而只根據構造柱數(shù)量來考慮承載力是否提高10%。1.1.

21、10 懸臂梁導荷至旁邊磚墻上比例和導荷至構造柱上比例在純磚混和混合平面,懸臂次梁上的荷載由構造柱、懸臂梁兩邊磚墻和與懸臂梁同方向的磚墻三方按設定的比例承擔,工程師根據經驗設定。1.1.11 考慮墻梁作用上部荷載折減系數(shù)分為無洞口墻梁折減系數(shù)和有洞口墻梁折減系數(shù)。當輸入的墻梁荷載折減系數(shù)小于1.0時,軟件在導荷時,將對上部磚墻傳遞給框架梁的均布恒載和活荷載乘以該折減系數(shù),折減掉的均布荷載將按集中荷載作用在兩端柱子上。當梁上墻體無洞口時,按無洞口墻梁折減系數(shù)折減;當梁上墻體有一個洞口時,按有洞口墻梁折減系數(shù)折減;當梁上墻體洞口大于等于2個時,荷載不折減。1.1.12 采用水泥砂漿(采用:1;不采用

22、:0)各類砌體,當用水泥砂漿砌筑時,其抗壓強度設計值調整系數(shù)為0.85,抗剪強度設計值調整系數(shù)為0.75,但對粉煤灰中型實心砌塊抗剪強度調整系數(shù)為0.5。1.1.13 底框計算程序指定空間分析程序計算底框部分的內力和配筋,混合結構只能采用SS計算,磚混平面豎向恒活載自動導荷到底框頂部構件上。沒有購買廣廈結構計算SS的用戶,隨盤帶的SS也可計算小于等于8層框架結構。1.1.14 指定鋼筋強度取“磚混總信息”中所指定的底框計算程序所對應的總體信息中的鋼筋強度,若I級取210N/mm2,若II級取300N/mm2,若III級取360N/mm2,也可指定強度,梁縱筋采用主鋼筋強度,板采用板鋼筋強度,梁

23、箍筋采用箍筋強度,磚墻抗剪不夠采用時鋼筋墻分布筋強度。1.1.15磚混計算結果總信息在主控菜單點按“查看磚混計算結果總信息”自動打開filename.cwp文本文件。當在錄入系統(tǒng)中選擇“生成磚混數(shù)據”時,程序自動導荷并形成filename.cwp,此文本文件中提供磚混總體信息、各層重量重心(相對柱1位置)、構造柱與磚墻的軸力和軸壓比。在樓板次梁磚混計算時自動形成各層X和Y方向的側移剛度比(采用剪切剛度的計算方法,沒有考慮首層嵌固邊界條件對首層側移剛度的貢獻),并記入filename.cwp文本文件。1.2 計算模型的合理簡化1.2.1 純磚混和混合平面的標準層劃分磚混平面每一結構層的抗震驗算、

24、受壓驗算、軸力和剪力都不同,所以CAD要求錄入時每一磚混平面必須劃分為一個標準層,框架部分只要求平面布置和荷載一樣的就可劃分同一標準層。1.2.2 純磚混和混合平面的柱純磚混平面所有的柱必須作為矩形柱輸入,CAD自動認為是構造柱,承擔次梁和上一層柱的恒活荷載,對磚墻的抗震驗算起一定的作用,filename.cwp文本文件中提供構造柱的軸力、軸壓比,在施工圖沒有計算配筋面積,現(xiàn)版本純磚混平面中布置異形柱和混凝土剪力墻,其上的荷載沒有往下傳導?;旌辖Y構平面內的柱可以是矩形柱、圓柱和L、T、十形異形柱,所有的柱在SS計算,在施工圖可得到計算配筋面積和軸壓比。因次梁導荷后沒有進入空間分析,所以謹防出現(xiàn)

25、沒有任何主梁和磚墻相連的柱,混合結構平面內允許有混凝土剪力墻。1.2.3 純磚混和混合平面的梁純磚混平面所有的梁都作為次梁輸入,只承擔豎向恒活荷載,最終導荷到構造柱和磚墻上,其中懸臂次梁有三方導荷比例分配外,一般的次梁有構造柱則全部導到構造柱上,沒有構造柱則導到磚墻上,次梁模型是模擬設計人員手工導荷較好的方法。次梁在“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計算,在施工圖中可得到正確的內力、配筋、鋼筋和撓度裂縫等。混合結構平面內有主梁,也有次梁,所有的主梁在SS計算,次梁在“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計算,在施工圖中可得到正確的內力、配筋、鋼筋和撓度裂縫等。純磚混平面、底框和混合頂層允許次梁托構造柱,因混合和框架部分需

26、進入空間分析,而次梁不進入空間分析,所以混合和框架內部不允許次梁托柱,否則此柱可能下端懸空。1.2.4 磚混平面懸臂梁的輸入懸臂次梁有兩種輸入方法,第一種方法是點按“建懸臂梁”按鈕利用同方向的次梁向外延伸,第二種方法是點按“距離次梁”,利用與懸臂次梁垂直的磚墻往一側方向挑出懸臂次梁,當單跨懸臂時常用第二種方法,計算時按單跨懸臂次梁計算,對于伸入部分的構造做法請工程師在梁通用圖中加以統(tǒng)一說明即可。1.2.5 磚混基礎的處理磚混基礎一般選擇條基,材料可以是毛石和混凝土等,根據廣廈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顯示的底層大片墻體平均軸力(藍色數(shù)據)人工計算基礎大小,廣廈配筋系統(tǒng)(平法版)中“主菜單¾參

27、數(shù)控制信息¾磚墻下條基控制”下可設置地基承載力設計值和常用條基寬度等信息,在平法施工圖系統(tǒng)中的第零層可得到CAD自動根據底層大片墻體平均軸力形成的條基平面圖,光盤中DWG子目錄下提供毛石基礎的剖面大樣提供給工程師參考使用,若某段磚墻或構造柱力比較大工程師自己手工加強基礎。磚混基礎若采用樁基需計算樁基承臺,此承臺按梁計算,在本CAD中加一層底框結構,在梁下樁處布置圓柱代替挖孔樁, 廣廈配筋系統(tǒng)(平法版)中“主菜單¾參數(shù)控制信息¾施工圖控制”下可設置建筑二層為結構錄入的第二層和第一標準層為地梁層即可?;旌辖Y構柱下基礎設計可采用采用廣廈樁基礎或擴展基礎CAD進行設計,在

28、施工圖系統(tǒng)中可得到磚墻下條基平面圖,最后設計人員可采用Autocad把兩類基礎平面圖合成在一起。1.2.6 底框中把磚墻作為抗震墻底框中水平力主要由抗震墻承擔,當?shù)卓蛑械目拐鸫u墻按混凝土剪力墻輸入時,雖然剪力墻剛度增大了,但空間分析中其他梁和柱主要承擔豎向荷載,剪力墻剛度增大對梁和柱影響不大。為減少與剪力墻相連梁的負彎矩,可以減少剪力墻的厚度,以減少剪力墻剛度增大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可以作為混合結構處理,混合結構平面中磚墻自動等剛度進入SS空間分析計算。另外在“廣廈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調入最下層磚混平面,點按“主菜單磚混計算抗震驗算”時說明中顯示地震剪力V,可用于求出抗震磚墻的數(shù)量。1.2.7

29、磚墻作為承重墻構件還是作為荷載輸入在框架結構中所有磚墻都作為恒載輸入,在底框結構中,底框上部的磚墻作為承重磚墻輸入,不能在底框頂層作荷載輸入,在磚混平面中同一位置既有磚墻又有次梁,此磚墻必須在前一標準層作荷載輸入。1.2.8 L形開間布板L形開間不是現(xiàn)澆板時,應布置寬度為零的虛梁把L形開間分割成兩個矩形開間,再分別布置板。1.2.9 底框計算考慮上部磚混水平力CAD自動把上部磚混的恒載和活載導到底框頂部,因此,在進行底框抗震計算時地震力已放大。底框計算時已按剛度分布考慮上部磚房地震作用產生的水平力和傾覆力矩;若要考慮上部磚房風荷載作用,請把SS總體信息中的基本風壓設的足夠大使SS計算結果總信息

30、中的總風荷載大于實際風荷載。1.3 計算結果的正確判斷1.3.1 抗震驗算顯示結果為抗力和荷載效應的比值,當大于等于1時,滿足抗震強度要求,當小于1時,此時整片墻抗震驗算結果后顯示按計算得到的該墻體層間豎向截面中所需水平鋼筋的總截面面積(單位為mm2),供用戶作配筋時使用。1.3.2 受壓驗算磚墻抗力和荷載效應比(即jAf/N)中,影響系數(shù)j根據磚墻的高厚比和上下偏心按規(guī)范求解,即當驗算結果大于等于1時滿足強度要求。對于次梁端的局部受壓驗算,工程師根據“廣廈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的梁剪力手工驗算局部受壓。1.3.3 純磚混、底框和混合結構的側移剛度比側移剛度的計算采用剪切剛度方法見前面廣廈建筑結

31、構CAD的基本原理下廣廈磚混結構計算的章節(jié)。在主控菜單點按“查看磚混計算結果總信息”自動打開filename.cwp文本文件。當在錄入系統(tǒng)中選擇“生成磚混數(shù)據”時,程序自動導荷并形成filename.cwp,此文本文件中提供構造柱的軸力、軸壓比和各層重量。在“樓板次梁磚混計算”時自動形成各層X和Y方向的側移剛度比,并記入filename.cwp文本文件,(采用剪切剛度的計算方法,沒有考慮首層嵌固邊界條件對首層側移剛度的貢獻)。另外在“廣廈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選擇首層磚混平面,點按“主菜單磚混計算抗震驗算”,圖形說明中,DX2/DX1為X向二層與底層側移剛度比值,DY2/DY1為Y向二層與底層

32、側移剛度比值。7度時比值不應大于3,7度以上時比值不應大于2。2 SS設計2.1 SS總體信息的合理選取2.1.1 結構計算總層數(shù)設置包含框架平面和磚混平面的結構計算平面總層數(shù),結構計算平面可以是包含承臺上拉接地梁的基礎層、地下室平面層、上部結構平面層和天面結構層,結構層號從1開始到結構計算總層數(shù)。最后生成的結構施工圖是按建筑層編號,在平法和梁柱表版的配筋系統(tǒng)中,可在點按“主菜單參數(shù)控制信息施工圖控制”中設置建筑二層對應結構錄入的第幾層來實現(xiàn)結構層號到建筑層號的自動轉化。2.1.2 繪圖窗口X向和Y向最大尺寸繪圖窗口總體坐標的原點在窗口的左下角,根據所設置的X和Y向最大尺寸CAD可自動控制繪圖

33、窗口的大小,輸入軸網時,使整個軸網系統(tǒng)離繪圖窗口的左邊和下邊保持一定距離。當結構平面比較小時,X和Y向最大尺寸可設小一些,使右上角的空白減小;當結構平面比較大,超出當前繪圖窗口,X和Y向最大尺寸可設大一些,使結構平面縮進繪圖窗口。此種情況在第一標準層并且還沒有輸入第二標準層平面數(shù)據時,點按按鈕窗口的“顯示全圖”,錄入系統(tǒng)自動調整使結構平面在繪圖窗口正中,且周邊留有一定空白,所以工程師一般不用設置這兩參數(shù)。2.1.3 結構形式結構形式分為:框架、框剪、剪力墻和筒體結構;不同的結構形式重力二階效應及結構穩(wěn)定驗算不同,驗算結果在“計算結果總信息”中。2.1.4 X和Y向地震荷載作用(考慮:1;不考慮

34、:0)SS在地震力計算中,采用考慮扭轉影響的層模型側向剛度來進行地震分析,沒有考慮耦聯(lián)。在非抗震區(qū)不考慮地震作用,此時工程師檢查框架抗震等級是否設為4級,在生成施工圖時構造要求受抗震等級控制。2.1.5 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0.55-1.0)連梁剛度折減系數(shù),主要是指那些兩端與剪力墻相連的梁,由于梁兩端所在的點剛度往往很大,連梁得到的內力相應就會很大,所以很可能出現(xiàn)超筋。根據以往的實驗依據,在連梁進入塑性狀態(tài)后,允許其卸載給剪力墻,而剪力墻的承載力往往較高,因此這樣的內力重分布是允許的,取0.55-1.0。2.1.6 梁剛度增大系數(shù)(1.0-2.0)主要考慮現(xiàn)澆板對梁的作用,樓板和梁一起按照T形

35、截面梁工作,而計算時梁截面取矩形,因此可以考慮梁的剛度放大,預制樓板結構,板柱體系的等代梁結構該系數(shù)不能放大,該系數(shù)對連梁不起作用。2.1.7 梁彎矩增大系數(shù)(1.0-1.3)空間分析難以考慮活荷載的最不利分布,當活荷載的影響較大時,為了彌補主梁跨中和支座彎矩偏小而設該放大系數(shù),一般工程取1.2。2.1.8 梁扭矩折減系數(shù)(0.4-1.0)考慮樓板對主梁的約束作用,在計算配筋時,無條件對梁的組合扭矩進行折減,一般取0.8。2.1.9 結構安全等級(1、2、3)根據建筑結構破壞后果的嚴重程度,建筑結構應按下表劃分為3個安全等級。設計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適當?shù)陌踩燃墶?建筑結構的安全等級表13

36、-1安全等級破壞后果建筑物類型一級很嚴重重要的建筑物二級嚴重一般的建筑物三級不嚴重次要的建筑物注:承受恒載為主的軸心受壓柱、小偏心受壓柱,其安全等級應提高一級。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表達式為: g0 S £ R(13-1)其中,g0 為結構構件的重要性系數(shù),對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的結構構件,應分別取1.1、1.0、0.9。2.1.10 梁端彎矩調幅系數(shù)通過調整使梁端負彎矩減少,并增加跨中彎矩,使梁上下配筋均勻一些,一般工程取1.0,當梁端為柱或墻且為負彎矩時調幅,當梁端為正彎矩時不調幅。懸臂梁自動不調幅。2.1.11 活載準永久值系數(shù)用于梁板撓度裂縫計算中的活荷載折減,具體數(shù)值見

37、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的4.1.1條。2.1.12 鞭梢小樓層數(shù)頂層小塔樓在動力分析中會引起很大的鞭梢響應,結構高振型對其影響很大,所以在有小塔樓的情況下,按規(guī)范所取的振型數(shù)之地震力往往偏小,給設計帶來不安全因素。在取得足夠的振型后,也宜對頂層小塔樓的內力作適當放大,放大系數(shù)為1.5。注意:如果小塔樓的層數(shù)大于兩層,則振型應取再多些,直至再增加振型數(shù)后對地震力影響很小為止。2.1.13 設計地震分組1、2、3組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附錄A給出。2.1.14 振型數(shù)振型數(shù)小于等于框架結構總層數(shù),當總層數(shù)為1時,振型數(shù)取1,一般工程取3個振型以上,對頂部有小

38、塔樓、轉換層等結構形式應取得多些。2.1.15 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和特征周期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設為零時,CAD自動按抗震烈度查表得到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同理特征周期設為零時,CAD自動按設計地震分組和場地土類查表得到特征周期,否則地震計算時按設定值計算。2.1.16 框架和剪力墻抗震等級墻柱梁板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體積配箍率等構造要求受抗震等級控制,準確選取抗震等級將保證生成施工圖時合理的構造控制。當抗震等級設為5時構造要求按非抗震處理,當抗震等級設為0時計算按特一級處理,構造要求按一級抗震處理。錄入系統(tǒng)中可單獨指定某根墻柱和梁的抗震等級。2.1.17 計算地震活載折減系數(shù)(0.51

39、.0)計算地震作用時,求重力荷載代表值要考慮活載的折減系數(shù),它對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無影響,一般的民用建筑取0.5。2.1.18 周期折減系數(shù)(0.61.0)周期折減系數(shù)主要用于框架、框架剪力墻或框架筒體結構。由于框架有填充墻(指磚),在早期彈性階段會有很大的剛度,因此會吸收較大的地震力,當?shù)卣鹆M一步加大時,填充墻首先破壞,則又回到計算的狀態(tài)。而在SS計算中,只計算了梁、柱、墻的剛度,并由此剛度求得結構自振周期,因此結構實際剛度大于計算剛度,實際周期比計算周期小。若以計算周期按規(guī)范方法計算地震作用,則地震作用會偏小,使結構分析偏于不安全,因而對地震作用再放大些是有必要的。周期折減系數(shù)不改

40、變結構的自振特性,只改變地震影響系數(shù)。計算地震影響系數(shù)時取 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取值視填充墻的多少而定結構類型填充墻較多填充墻較少框架結構0.60.70.70.8框剪結構0.70.80.80.9剪力墻結構1.01.02.1.19 地震力調整系數(shù)(0.8-2.0)這是一個無條件放大系數(shù),當結構由于受到結構布置等因素影響,使得地震力上不去,但周期、位移等又比較合理,是可以通過此參數(shù)來放大地震力,一般取0.82.0之間。在“SS計算結果總信息”中提供了各層的剪重比,若剪重比不滿足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的要求,可設置增大系數(shù)直到計算滿足為止。2.1.20 計算扭轉的地震方向質量和剛度分

41、布明顯不對稱的結構,應計入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影響,雙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轉效應計算公式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的5.2.3條。2.1.21 考慮偶然偏心計算地震作用時,高層規(guī)則結構應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見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 3-2002有關規(guī)定。2.1.22 考慮模擬施工一般計算時,豎向荷載是結構整體完成后在整個結構上一次施加的,沒有考慮施工過程逐層加載,逐層找平的因素,這樣對軸向變形往往偏大,使得結構的上層構件計算結果與實際不符,特別是結構豎向構件剛度分布不均勻或結構層數(shù)較多時,其計算結果影響更大,有的梁端彎矩會出現(xiàn)反向,有的柱也會出現(xiàn)拉力現(xiàn)象。模擬

42、施工的計算過程,可以克服上述的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在某一層加載時,該層及其以下各層的變形不受該層以上各層的影響,而且也不影響上面各層。結構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形成過程如圖13-1所示: n . . nn . . . . . . 3 . 2 + 22 + + n2 1 11 21 n1圖13-1SSW的模擬施工計算,完全是按上圖的施工過程式進行的。而SS的模擬施工計算,是采用了近似的方法,其過程如圖13-2所示: n · · · · · · · = · + · + . + · · &#

43、183; · · · 3 2 1 1 2 n圖13-22.1.23 框架剪力調整對于框架剪力墻結構, 一般剪力墻的剛度很大,剪力墻吸引了大量的地震力,而框架所承擔的地震力很小.對于框架部分,如果按這樣的地震力設計,在剪力墻開裂后就會很不安全。所以需要讓框架部分承擔至少20%的基底剪力,以增加框架的安全度。是否調整應根據具體工程而定。對柱少剪力墻多的框剪結構,一般不調整。2.1.24 指定鋼筋強度可以輸入鋼筋級別或強度,若I級取210N/mm2,II級取300N/mm2,III級取360N/mm2,計算和施工圖將自動按設定的鋼筋處理。2.2 計算模型的合理簡化2.2

44、.1 次梁在模型簡化中的重要性按剛度分配內力是一種主梁模型簡化方法,可能形成不是最好的受力模型,當梁的傳力明確和兩端的邊界條件接近鉸接時,可以采用次梁的模型,這樣傳力方向掌握在設計人員手上,否則會出現(xiàn)該配筋大的梁不大,不該配筋大的梁又大的不合理分配的現(xiàn)象,所以在主梁模型之上引入次梁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解決梁模型簡化準確性的問題。2.2.2 剪力墻的輸入在SS的計算中,剪力墻是作為主要抗側力結構。在實際受力過程中,側向力的分配原則是按剛度分配的,即剛度越大分配到的側向力越大。因此對于多肢剪力墻組成的薄壁柱,為了使其受力更合理最好加以簡化。如圖13-3所示,剪力墻的長度不宜大于8m。對多肢聯(lián)在一起的情

45、況最好用洞口分開。對框剪結構和剪力墻結構應使每個薄壁柱的剛度盡量均勻。在SS中每個薄壁柱上的內節(jié)點數(shù)必須30。由人為開洞的薄壁柱,洞口處可用深梁連接,在實際施工時再按無洞處理,如洞口開得較大,則施工時應留出該洞,不用時可用磚填上。圖13-3剪力墻的簡化2.2.3 剪力墻的洞口處理由于SS為薄壁柱模型,墻上開洞不影響剛度,因此,對剛度影響大的洞口,可用錄入系統(tǒng)“連梁開洞”功能開洞,同時上部用深梁連接,對剛度影響小的洞口,不用輸入。2.2.4 轉換層結構的處理由于上下使用功能的變化,產生上下結構層布置的不同,設計中把前一結構層定義為轉換層,轉換層和轉換層前的標準層輸入同一般工程,轉換層后的標準層輸

46、入步驟如下:1) 進入轉換層后一標準層,跨層拷貝數(shù)據同前一標準層。2) 先刪除無用的墻柱梁,再刪除多余的軸網,(至少應留下一個軸網用于定位新軸網,等以后再刪除)。3) 根據老軸網位置,布置新軸網,布置墻柱梁板。4) 標準層輸入同一般工程輸入。5) 選擇“主菜單工程生成SS計算數(shù)據”,錄入系統(tǒng)自動形成上下節(jié)點對應關系,若有警告,進行錯誤處理。6) 因為形成上下節(jié)點對應關系時,錄入系統(tǒng)自動改變了轉換層數(shù)據,所以工程師須進入轉換層,選擇“主菜單數(shù)據檢查”,進行數(shù)據檢查,處理出現(xiàn)的警告。轉換層結構模型的合理性與上下節(jié)點尋找方法有很大關系,準確的上下節(jié)點對應關系保證合理的上下傳力,錄入系統(tǒng)生成SS計算數(shù)

47、據時作如下處理:1) 上節(jié)點為矩形、圓形、異形柱和單肢剪力墻,自動以其形心找下節(jié)點,若找不到,并且該點落在主梁上,此主梁自動分斷和布置一虛柱,自動處理相關墻柱梁板的變化。2) 多肢剪力墻尋找下節(jié)點方法。若上下層薄壁柱為一對一關系,則無問題。若為一對多,則應對傳力進行簡化,保證傳力正確性。如可用“連梁開洞”功能將上層一個薄壁柱分割為多個薄壁柱,使傳力明確。一般情況下,程序以上層薄壁柱的形心或內點找下層節(jié)點,該點為上層薄壁柱對應的下節(jié)點。3) 對框支梁內力計算要準確,應采用平面有限元計算的方法,此功能在“圖形方式查看計算結果”模塊中。注意:對于框支梁在錄入系統(tǒng)中須按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

48、1-2001第343有規(guī)定采用“主菜單¾平面圖形編輯¾梁編輯¾按鈕窗口¾修改梁¾內力增大”功能設置框支梁內力增大系數(shù)12515,框支柱信息是在“生成SSW計算數(shù)據”時CAD自動形成,框支柱結構(柱托剪力墻)必須采用SSW計算,計算已自動按框支柱處理。2.2.5 剪力墻端柱的處理在框剪結構中,剪力墻帶端柱很常見,帶端柱剪力墻不但能提高自身的承載能力,也能解決與梁的連接、錨固等問題。工程師在錄入系統(tǒng)中分別布置剪力墻和矩形柱,點按“連梁開洞”,在剪力墻與柱間布置深梁,梁長要大于剪力墻厚度,梁寬度等于剪力墻墻寬,梁高等于半層高或層高。在Autocad等

49、圖形編輯中,修改剪力墻施工圖,端柱配筋等于矩形柱配筋和剪力墻暗柱配筋之和,根據經驗可適當減少。2.2.6 柱墻上下偏心當遇到柱墻上下有偏心時,程序將自動在上柱的下端加一水平剛域.剛域的存在對結構整體剛度有較大的影響,尤其是遇到轉換層結構等上下偏心較大的時候,更應慎重,處理不當會給計算帶來較大的誤差。剛域從另一個角度上理解就是人為地把某根柱、墻所受的力傳遞到一指定點,并加上附加力(如軸力產生的附加彎矩等),這樣的強制傳遞會產生一定的誤差。剪力墻采用薄壁桿件原則,翹曲自由度是反映剪力墻變形的主要因素,但一旦通過剛域則上層剪力墻的翹曲變形傳不過來,則亦會產生誤差。因此,在使用SS程序中,用戶在處理剪

50、力墻模型時,對剪力墻開洞應盡量對齊,減少上下偏心。2.2.7 梁柱的偏心連接在實際工程中,梁柱偏心連接,SS計算時梁自動把柱形心作為連接點,考慮梁對柱產生的偏心彎矩。2.2.8 建筑物頂部小塔樓的處理當建筑物頂部有多個塔樓時,原則上說,由于程序內定剛性樓板假定,則對多個塔樓的情況應按多塔模型計算,因為兩塔樓之間的變形不協(xié)調。但對于層數(shù)小于3層的頂部多塔結構來說,由于塔樓的獨立變形對整體結構影響不大,且自身變形也小,因此把不同塔樓的同一層看在是整體協(xié)調變形,應對主體結構的計算影響不大,而自身雖有誤差,但塔樓之間的相對變形小,在計算后做適當放大,可保證設計。2.2.9 大底盤多塔結構SS適用于單塔

51、結構,對多塔結構只能象頂部塔樓一樣簡化處理,建議多塔結構選擇廣廈結構計算SSW進行計算。2.2.10 錯層結構錯層結構主要是有跨層柱的計算問題,如從第1層結構平面到第3層結構平面有一柱為跨層柱。若采用SS計算,在錄入系統(tǒng)中第2層結構平面仍布置該柱,無梁相連,計算時滿足第2層平面無限剛的要求,近似計算跨層柱,工程師在施工圖還應人工修改跨層柱鋼筋,這種計算方法不適合高度太大的跨層柱,建議選擇廣廈結構計算SSW計算跨層柱。2.2.11 擋土墻的處理因為擋土墻主要用于抗側向力,與抗縱向力的剪力墻不同,當?shù)叵率彝喜拷Y構一起計算時,應作簡化,與梁相連的擋土墻處布矩形柱,矩形柱間用深梁來模擬擋土墻,土壓力

52、可簡化為柱上的集中彎矩,這樣其他梁柱計算準確,工程師人工進行計算擋土墻部分內力和配筋。2.2.12 恒、活載問題程序中將恒、活荷載分開。荷載組合中也按規(guī)范要求,對恒載,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分項系數(shù)取1.35;對結構有利時,分項系數(shù)取1.0。對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取1.4, 活荷載只做不利組合沒有考慮不利布置。2.2.13 井字梁和板柱結構的處理井字梁在錄入系統(tǒng)中必須按主梁輸入,進入SS計算,CAD自動在合并梁跨后計算撓度和裂縫,構造滿足次梁要求。板柱結構中沒有梁與柱相連,可以用柱上板帶作為等代框架梁,等代框架梁的剛度由板寬決定,一般取柱距的1/2板寬作為等代梁的寬。2.2.14 主梁和次梁的區(qū)別建

53、模時區(qū)分主次梁比全部都作為主梁模型更合理,所以建議工程師主次梁分別輸入,主梁進入SS進行空間分析,內力按剛度分配,次梁在廣廈樓板次梁磚混計算中按連續(xù)梁計算,具體方法見第1章的樓板次梁計算有關的內容,框架梁、井字梁、陽臺封口折梁等相交梁或主次不分明的梁都作為主梁輸入,梁相交主次分明按主次梁輸入,生成施工圖時CAD自動把無柱相連的主梁按次梁選筋和編號。2.2.15 異形柱的處理在錄入系統(tǒng)中,有L、T和十形異形柱的直接輸入,CAD通過鼠標左右鍵可方便地控制異形柱角度和尺寸,若是Z形柱,工程師可簡化成兩L形柱或等剛度成矩形柱來計算內力,異形柱的配筋計算采用整個異形柱截面單向偏壓、拉配筋計算和雙向偏壓配

54、筋驗算方法,CAD自動取兩種方法的最大值。異形柱設計需注意的問題:1) 純異形柱框架結構用于7層以上抗震結構時應慎重;帶有斜撐或剪力墻的異形柱結構適用層數(shù)可適當放寬,異形柱軸壓比的限值決定了結構最大層數(shù).2) 異形柱不宜按剪力墻輸入程序計算,最好是采用廣廈結構計算SS/SSW,異形柱作為異形截面柱參與內力分析,配筋計算采用異形截面單向偏壓、偏拉計算和雙向偏壓驗算的方法。對特殊截面尺寸的異形柱,可折算成等剛度矩形柱輸入。3) 也可以手工計算配筋,求得矩形柱內力后,將內力轉移至異形柱形心。然后由形心內力,按“廣東省鋼筋砼異形柱設計規(guī)程”或“天津市標準大開間住宅鋼筋砼異形柱框輕結構技術規(guī)程”查圖表配置異形柱配筋,但是注意各規(guī)程異形柱截面不是很豐富。4) 無填充墻的架空層不宜采用異形柱,若定要采用,宜加大壁厚,以改善異形柱抗剪和抗扭性能。5) 在抗震設計中異形柱和梁的節(jié)點必須驗算,在“配筋系統(tǒng)”柱選筋控制中有按鈕控制。2.3 查詢SS有關計算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