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藝音樂(課堂PPT)_第1頁
曲藝音樂(課堂PPT)_第2頁
曲藝音樂(課堂PPT)_第3頁
曲藝音樂(課堂PPT)_第4頁
曲藝音樂(課堂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日照第三實驗中學日照第三實驗中學 音樂組音樂組 一、概念 曲藝又叫說唱藝術,是以民間講唱文學為基礎的,講唱文學、音樂、表演三者相綜合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 音樂是曲藝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唱腔和樂器伴奏兩種成分,而以唱腔為主。 二、基本特征 (一)曲藝藝術的三個基本特征: 1、曲藝的基本表現(xiàn)方法是敘事 2、曲藝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是口語 3、曲藝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是綜合 1、曲藝的基本表現(xiàn)方法是敘事 曲藝以說或唱故事的方式進行表演,通過對事物發(fā)展、演變過程的講述,書法感情,闡述事例,給群眾以娛樂和審美的享受。 注:“曲藝不是演故事而是講故事”,是區(qū)別戲曲藝術的主要標準。 2、曲藝的主要表現(xiàn)手段是口語 曲藝

2、的語言,是人們說話的口頭語言。是以聲音的形式存在的。 3、曲藝的主要呈現(xiàn)方式是綜合 曲藝所綜合的藝術門類很多,主要有文學、音樂、表演三種,有時還包括舞蹈、口技、雜耍等 三、曲藝音樂的三個基本特征: 1、說與唱的巧妙結合 2、敘述者思想感情的生動體現(xiàn) 3、與民俗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 說與唱的巧妙結合 (1)唱中有說 (2)似說似唱 (3)半說半唱 (4)說唱交替說唱音樂的大致分類: 中國傳統(tǒng)曲藝有二百多個曲種,大致有三種情況: 1、是只說不唱或只念不唱的,如相聲、快板之類; 2、是有說有唱的,如蘇州評彈、陜北說書之類; 3、是只唱不說的,如單弦牌子曲、四川清音之類。 京韻大鼓:又名“京音大鼓”,是北方

3、鼓詞類曲藝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種之一,因用北京語音演唱而得名。 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發(fā)展而來,形成于京津兩地。 京韻大鼓:京韻大鼓: 在改革、發(fā)展過程中,叫過很多名稱:在北京曾稱“京調大鼓”、“小口大鼓”、“音韻大鼓”、“文明大鼓”、“平韻大鼓”,在天津曾稱“衛(wèi)調”、“衛(wèi)調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民國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藝公會后,遂正式統(tǒng)一名稱為“京韻大鼓”。 主要伴奏樂器為大三弦與四胡,有時佐以琵琶。演員自擊鼓板掌握節(jié)奏。 傳統(tǒng)曲目有:單刀會、戰(zhàn)長沙、博望坡等數(shù)十段,以及由劉寶全、白云鵬等人整理的長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罵城等數(shù)十段。 主要代表人物是

4、自清末起就被譽為“鼓界鼓界大王大王”的劉寶全劉寶全。 梅花大鼓: 梅花大鼓又名“梅花調”,是清末民初產(chǎn)生于北京、天津一帶的故此類曲種。 梅花大鼓梅花大鼓表演形式 梅花大鼓的演出形式為一人打鼓說書,近年來出現(xiàn)了對唱。 梅花大鼓在發(fā)展中,先后形成兩大流派:金派與盧(或花)派。 金派創(chuàng)始人為金萬昌、劉寶全、王佩臣(鐵片大鼓演員)被天津觀眾譽為“鼓界三絕”。 盧(花)派創(chuàng)始人盧成科,瞽名弦?guī)?,根?jù)第一個弟子花四寶嗓音高亮、音色純美的特點,開辟了梅花大鼓的高腔音域,形成了悲、媚、脆的演唱風格,也稱盧派或花派。盧(花)派演員有花五寶、花小寶(史文秀)、周文如,青年演員籍薇等。 梅花大鼓的主要特點: 梅花大

5、鼓各個藝術流派的共同特點,是長于在敘事中抒情。 梅花大鼓多為一人演唱,有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如湘子上壽,新編節(jié)目秋江、張羽煮海等也可以二人對唱。 演員自擊鼓板,伴奏樂器有三弦、四胡、琵琶以及揚琴等。梅花大鼓傳統(tǒng)曲目中有不少取材于紅樓夢,如探晴雯、勸黛玉、黛玉悲秋、黛玉葬花、寶玉探病等。 西河大鼓: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是北方較為典范的鼓書暨鼓曲形式,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調、河間大鼓。以說唱中、長篇書目為主,也有少數(shù)演員專工短篇唱段。 西河大鼓的前身,是清代中葉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書和木板大鼓。弦子書以小三弦伴奏,演員自彈自唱;木板大鼓沒有弦索伴奏,演員自擊簡板和書鼓說唱。后來,這兩種曲藝藝人拼檔演出,形成以

6、鼓、板、小三弦伴奏的形式。 20世紀20年代在天津演出時,定名為“西河大鼓”。 以后,數(shù)十年間隨著藝人的流動,傳播各地,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藝人,產(chǎn)生了: 北 朱(化麟)派、王(振元)派 南 李(德全)派、趙(玉峰)派 以及40年代由馬增芬及其父馬連登 西河大鼓曲目豐富多彩,內(nèi)容也很廣泛,中、長篇有楊家將、呼家將等一百五十余部,小段、書帽有繞口令、鬧天宮、小姑賢等三百七十多篇。 2006年5月20日,西河大鼓曲藝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河南墜子:河南墜子: 河南墜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藝道情、鶯歌柳、三弦書等結合形成,曲藝 的一種。約有一百多年歷史。 流行于河南

7、、山東、安徽、天津、北京等地。 因主要伴奏樂器為“墜子弦”(今稱墜胡),且用河南語音演唱,故稱之為河南墜子。 河南墜子從醞釀到形成,一直在民間流傳,保持著樸素的鄉(xiāng)土風味和濃厚的生活氣息。長期以來從道情、三弦書、山東大鼓、琴書等曲種移植、繼承了大量優(yōu)秀書目,以后又創(chuàng)編、積累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書目,有長篇、中篇、短篇 200余種,保存了不少流傳悠久的藝術精品,如借髢髢、偷石榴、王慶賣藝、梁祝下山等。 29 喬清秀有墜子皇后之稱,鳳儀亭是她的代表性長段。30蘇州彈詞:蘇州彈詞:簡稱“彈詞”,俗稱“小書”,以說、彈、唱為主要藝術手段,流行于江蘇、浙江、上海一帶。表演者使用蘇州方言自彈自唱,有一人、雙人、三人以上的表演形式。唱腔優(yōu)美動聽、流派紛呈。蘇州彈詞以小三弦、琵琶為主要伴奏樂器,也可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