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I》課程教學大綱.docx_第1頁
《古代漢語I》課程教學大綱.docx_第2頁
《古代漢語I》課程教學大綱.docx_第3頁
《古代漢語I》課程教學大綱.docx_第4頁
《古代漢語I》課程教學大綱.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古代漢語I課程大綱課程名稱古代漢語1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I課時學分66課時/4學分課程代碼052102101205講授學時62課時課程屬性專業(yè)必修實踐學時4課時一、課程介紹1.課程描述古代漢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重要專業(yè)課,也是核心課、必修課。古代漢語是與現(xiàn)代漢語相對而言的。由于口頭語言無法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古 代漢語實際上指的是被記錄卜來的書面語。占代漢語有兩個系統(tǒng):一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 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與后來歷代學者仿古作品中所形成的語言;二是白魏晉以來逐漸形成 的口語實錄,它們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接近,因此本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前者。古代漢語課程學

2、習時間為一年,分為古代漢語I和古代漢語II。2.設計思路古代漢語課程既屬基礎理論課,又屬工具課。一方面要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古代漢語的基礎 理論知識,闡述有關語言規(guī)律,并通過具體的學習,提高語言理論素養(yǎng)。另方面還要在閱讀 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作品的基礎上,培養(yǎng)運用古籍解決問題的能力。古代漢語I在理論體系上主要分為文字、詞匯、語法等部分。同時,為了充分提高學生 古書閱讀的能力,各種古代和近現(xiàn)代學者編纂的語文工具書也是需要了解的。而以上這些理 論的運用,都必須配以大量的文選作為輔助,其文選部分主要以先秦儒家經典與戰(zhàn)國策 為主。古代漢語課程的學習要充分注意三個方面的結合,即:文選與理論的結合、課上與課下 的結合

3、、古代和現(xiàn)代的結合。學習占代漢語不僅是為了批判地繼承和吸收優(yōu)秀文化,同時也 是為現(xiàn)代服務。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是“源”和“流”的關系,兩者既矛盾又同一。在平時 研究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其差異,也要關注其溝通,這樣才能起到利用己知認識未知的作用。 以上這些貫穿于古代漢語I和古代漢語II的學習過程中。3.課程對畢業(yè)生能力達成的貢獻畢畢業(yè)能力畢業(yè)能力牛業(yè)能力畢業(yè)能力畢業(yè)能力業(yè)要求1要求2要求3要求4要求5能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力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標要 求占,、1占八、2點3點4占八、1點2點3點4占八、1:.1''2點3占八、4點1點2點3占八

4、、4占/、1點2點3占4點5知 識 內 容 模 塊1HHHMLMMMHHMMHHHHMHHHM知 識 內 容 模 塊2MMMLLHLMMMLMMMMMMHMMM知 識 內 容 模 塊3HHHMLMMMHHMMHHHHMHHHM知 識 內 容 模 塊4HHMLLHMLHHMMMMMMMHMMM知 識 內容模 塊5HHMLLHMMHMMMMMLLMMMMM二、課程目標古代漢語課程兼具理論性和工具性特征,其中古代漢語I課程目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古代漢語的基本理論,包括常用工具書的性質、主要內容、編 排方式和使用方法等;漢字構造、形體演變,一定數(shù)量常用漢字的造字原理及古今詞義的發(fā)

5、 展變化;基本語法等;第二,閱讀大量先秦儒家文獻經典與戰(zhàn)國策等,給古書加上正確的句讀,準確地把 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提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學習要求1. 最低學習要求(1)課前:預習并熟悉教材內容,并通過查找資料自行解決某些方面的問題;(2)課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源頭上了解并掌握文選中的重點字詞、基本理論;積極 參與討論,為課題解決出謀劃策;(3)課后:整理復習所學,有意識地擴大文獻閱讀數(shù)量及范圍,并在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 題,運用已有知識和理論分析、解決問題;或獨立或合作地完成相應作業(yè)。2. 進-步學習指導文選部分除了要用心學習教材中的篇章外,還可以從頭至尾精讀其中的一部儒學

6、經典, 也可以選擇其中幾部中的感興趣的部分來擴充。為了提高閱讀古籍的能力,最好選用有注疏 的且不加句讀的原文,比如十三經注疏等。理論部分可以先讀現(xiàn)代名家撰寫的帶有綜述 性質的論著,比如中國文字學史、中國古代詞匯學史等,大體了解此階段內某一方面 的成就,然后按文索驥進行專題式瀏覽和研究。古代漢語I課程通論部分的主要參考書目如下:(1)常用工具書部分:趙振鐸古代辭書史話(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年)、徐時儀 漢語語文辭書發(fā)展史(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等;(2)詞匯部分: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年)、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匯學 (商務印書館,1994年)、黃金貴古漢語同義詞辨釋論(上海古籍

7、出版社,2002年)、張聯(lián)榮古漢語詞義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何九盈等古漢語詞匯講話(中華書 局,2010年)、沈懷興聯(lián)綿字理論問題研究(商務印書館,2013年)等;(3)文字部分: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5年)、李學勤古文字 學初階(中華書局,2006年)、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3年)、 許慎說文解字(注音版)(中華書局,2015年)、臺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tw/)等:(4)語法部分:楊伯峻等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語文出版社,2001年)、許威漢古 漢語語法精講(上海大學出版社,2002年

8、)、李佐豐古代漢語語法學(商務印書館,2004 年)、郭錫良古代漢語語法講稿(語文出版社,2010年)等。四、進度計劃章節(jié)主題講授重點 內容學生閱讀資料課下作業(yè)導言古代漢 語課程 的性質、 內容、目 標和研 究方法1. 古代漢語 課程的學科 性質與主要 內容;2. 古代漢語 課程的學習 目標、研究 方法和基本 要求。1. 古代漢語凡例、教學參考意見、 緒論;2. 裘錫圭談談進行古代語文的學習和 研究的一些經驗教訓(載裘錫圭學 術文集之第五卷:語言文字與古 文獻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3. 觀看視頻:大師之王力(上海 東方衛(wèi)視紀實欄目)。1. 從近三十年 來出版的古 代漢語教材 中選出

9、5本, 通過其與王 力主編古代 漢語的對 比,了解各自 的編排體例 及內容特點 等;2. 查閱了解 古代漢語教材主編王 力和執(zhí)筆者 蕭璋、劉益 之、許嘉璐、 趙克勤、吉常 宏、馬漢麟、 郭錫良、祝敏 徹的主要研 究方向和學 術成就。第_ 章:文 選(一) -左 傳左傳1. 左傳的 背景、作者、 內容、語言 特色等;2. 結合十三 經注疏精 讀鄭伯克 段于鄢、齊桓公伐 楚、蹇叔 哭師、晉 靈公不君、齊晉蹇之 戰(zhàn)、楚歸 晉知器等 篇目。1.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 2009 年);2.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之第四 章:禮的要素、第十八章:侍奉逝 者的魂魄:士喪禮(中華書局,2004 年):3

10、. 許嘉璐中國古代的衣食住行之第 三編:宮室和起居、第四編:車馬 與交通(北京出版社,2011年);4. 袁庭棟古人稱謂漫談(中華書局, 1994 年)。1. 掌握重點字 詞的古今含 義、背誦經典 片段、會寫常 用繁體字;2. 以同一篇內 容為例,談談左傳、公 羊傳、谷梁 傳的不同;3. 從語言學的 角度談談左 傳中外交辭 令的妙用;4. 結合教材注 釋和十三經 注疏自學宮之奇諫假道、燭之 武退秦師、祁奚薦 賢、子產不 毀鄉(xiāng)校等篇 章;5.從晉公子 重耳之亡、子魚論 戰(zhàn)、呂相絕 秦中任選一 篇,加上標點 符號并翻譯 成現(xiàn)代漢語。第二 章:通 論()常用工 具書、古 代詞匯 特點、漢 字的發(fā) 展

11、演變、 六書、古 書用字1. 常用工具 書的編排體 例、內容特 色等;2. 詞匯:古代 詞匯的種 類、古今詞 義的異同、 詞的本義與 引申義、同 源詞等;3. 漢字:漢字 的起源、形 體的演變、 傳統(tǒng)漢字學 理論一一六 書、古書用 字等。1. 趙振鐸古代辭書史話(四川辭書 出版社,1986年);2. 徐時儀漢語語文辭書發(fā)展史(上 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3. 張聯(lián)榮古漢語詞義論(北京大學 出版社,2007年);4. 何九盈、蔣紹愚古漢語詞匯講話 (中華書局,2010年);5. 趙克勤古代漢語詞匯學(商務印 書館,1994年);6. 黃金貴古漢語同義詞辨釋論(上 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2、7. 王力同源字典(商務印書館,1982 年):8.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2015 年);9. 李學勤古文字學初階(中華書局, 2(X)6 年);10.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修訂本)(商 務印書館,2013年);11. 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世紀出版 集團,2005年);12. 臺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tw/)o1. 以小組為單 位,至少查閱 10種以上的 古代語文工 具書,了解其 編排特點及 主要內容,制 作成PPT在 課堂上展示;2. 利用甲骨 文字典、金 文編、戰(zhàn)國 文字編、說 文解字等工 具書,查找臨 摹自己及父 母名字的古 文字字

13、形,并 解釋其本義;3. 整理總結教 材中的古今 字、異體字 等;4. 詞匯學、文 字學練習。踐>- 實<校圖書 館與院 資料室 資料查 檢1. 常用紙本 工具書的查 檢與使用;2. 常用電子 數(shù)據(jù)庫的查檢與使用。第三 章:文 選(二) -戰(zhàn) 國策戰(zhàn)國 策1. 戰(zhàn)國策 的背景、作 者、內容、 語言特色 等;2. 結合教材 注釋和故 國策集注匯 編,精讀馮諼客孟 嘗君、趙 威后問齊 使、魯仲 連義不帝 秦、觸龍 說趙太后 等篇章;3. 選讀馬王 堆漢墓帛書戰(zhàn)國縱橫 家書中部 分篇章。1. 楊寬戰(zhàn)國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2. 諸祖耿戰(zhàn)國策集注匯編(鳳凰出 版社,2008

14、年);3. 史記趙世家、史記孟嘗君列 傳(中華書局,2013年)。1. 背誦經典片 段、掌握重點 字詞的用法 和常用繁體 字的寫法;2. 結合教材 注釋和戰(zhàn)國 策集注匯編 自學江乙對 荊宣王、莊 辛說楚襄王 等篇章;3. 從范雎說 秦昭王、燕 昭王求士中 任選一篇,力口 上標點符號 并翻譯成現(xiàn) 代漢語。第四 章:通 論(二)被動句、 賓語前 置句、省 略句1. 被動句;2. 賓語前置 句;3. 省略句。1. 俞械等著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之蒙 上文而省例、探下文而省例(中華 書局,2005年)等;2. 楊伯峻等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語 文出版社,2001年);3. 許威漢古漢語語法精講(上海大 學出版

15、社,2002年);4. 李佐豐古代漢語語法學(商務印 書館,2004年);5. 郭錫良古代漢語語法講稿(語文 出版社,2010年)。1. 整理總結教 材中的被動 句式和賓語 前置句式;2. 舉例說明賓 語前置句式 在現(xiàn)代漢語 中的運用;3. 分時段分組 研究人民日 報等報紙中 的被動句式。第五 章:文 選(三) -論 語、禮 記、孟 子 論 語、禮 記、孟 子1. 孔子、孟子 的生平事 跡、主要思 想;2. 結合教材 注釋和十 三經注疏 精讀論語 中的全部內1. 閱讀史記孔子世家、史記孟 子荷卿列傳(中華書局,2013年);2.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商務卬書館, 2011 年);3. 觀看電影孔

16、子(周潤發(fā)主演,胡 玫導演,2010年):4. 觀看視頻百家講壇之傅佩榮孟 子的智慧;5. 觀看臺灣大學公開課黃俊杰教授主1. 背誦默寫經 典片段、掌握 重點字詞的 用法;2. 以季氏將 伐顓臾、子 路、曾皙、冉 有、公西華侍 坐為例,談容和孟子 中寡人之 于國也、齊桓晉文 之事、攘 雞、舜發(fā) 于歐畝之 中以及禮 記中大 同、教學 相長、博 學、誠意 等篇章;3.周禮、 儀禮、 禮記各 自的內容和 特點以及鄭 玄注釋“三 禮”的貢獻。講孟子思想的現(xiàn)代探索。談論語注 疏、論語集 注、論語正 義三書的作 者在研究論 語上的貢 獻;3. 以許行、 為例,談談孟子章 句、孟子集 注兩書的作 者在研究孟

17、 子上的貢 獻;4. 分組找出漢語成語 大辭典(上 海辭書出版 社,2007年) 中源自論 語的成語, 并說說其后 來意義與原 文有何不同。踐>二 實< 左 傳、戰(zhàn) 國策經 典篇目 文藝展 演第六 章:通 論(三)詞類活用名詞、動詞、 形容詞等的 活用。1 .楊伯峻等古漢語語法及其發(fā)展(語 文出版社,2001年);2. 許威漢古漢語語法精講(上海大 學出版社,2002年);3. 李佐豐古代漢語語法學(商務印 書館,2004年);4. 郭錫良古代漢語語法講稿(語文 出版社,2010年)等。1. 整理總結教 材中的詞類 活用用例;2. 談談現(xiàn)代漢 語中的詞類 活用現(xiàn)象。五、成績評定(-

18、)考核方式:閉卷考試(二)統(tǒng)考方式:統(tǒng)一(三)課程綜合評分方法出勤、課堂表現(xiàn)20%平時作業(yè)30%期末考試50%總計100%(四)評分標準I.出勤、課堂表現(xiàn)的評分標準滿勤。積極準確回答問題,思路清晰,分析透徹,且能給他 人以啟發(fā)。90100 分滿勤。積極回答問題,概念清楚,表達流暢,解決問題的方 案基本合理。8089 分基本滿勤。比較主動參與討論,大體有解決問題的思路,H 答內容基本正確。6079 分經常缺勤。不主動回答問題,基本概念不清晰,不能制定正 確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案。059 分2.平時作業(yè)的評分標準能夠熟練查閱有關資料,并將理論合理地運用于實踐之中分 析問題;能夠清楚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和

19、想法,與其他同學親 密合作,圓滿地解決問題。90100 分能夠較為熟練地查閱有關資料,在理論與實際結合方面有一 定的運用能力;能夠參與討論,較為清楚地闡明自己的觀點 和想法,并與其他其他同學進行較好的合作。8089 分能夠查閱有關資料,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般;不 能清楚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的態(tài) 度表現(xiàn)不積極。6079 分不能做到資料的查閱和知識的運用,不主動參與討論,不能 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059 分六、學習資源1. 王力主編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中華書局,2008年2. 沈祥源主編古代漢語輔導及習題集,崇文書局,2014年3. 郭錫良等古代漢語,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4. 王寧等古代漢語通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5. 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