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shù)學(xué)]高中數(shù)學(xué)必修2知識點和例題講義_第1頁
[高三數(shù)學(xué)]高中數(shù)學(xué)必修2知識點和例題講義_第2頁
[高三數(shù)學(xué)]高中數(shù)學(xué)必修2知識點和例題講義_第3頁
[高三數(shù)學(xué)]高中數(shù)學(xué)必修2知識點和例題講義_第4頁
[高三數(shù)學(xué)]高中數(shù)學(xué)必修2知識點和例題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1講 第1章 §1.1.1 柱、錐、臺、球的結(jié)構(gòu)特征¤知識要點:結(jié) 構(gòu) 特 征圖例棱柱(1)兩底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2)側(cè)棱平行且相等.圓柱(1)兩底面相互平行;(2)側(cè)面的母線平行于圓柱的軸;(3)是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直線為旋轉(zhuǎn)軸,其余三邊旋轉(zhuǎn)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棱錐(1)底面是多邊形,各側(cè)面均是三角形;(2)各側(cè)面有一個公共頂點.圓錐(1)底面是圓;(2)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所在的直線為旋轉(zhuǎn)軸,其余兩邊旋轉(zhuǎn)形成的曲面所圍成的幾何體.棱臺(1)兩底面相互平行;(2)是用一個平行于棱錐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錐,底面和截面之間的部分.圓臺(1)兩底面相

2、互平行;(2)是用一個平行于圓錐底面的平面去截圓錐,底面和截面之間的部分.球(1)球心到球面上各點的距離相等;(2)是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zhuǎn)軸,半圓面旋轉(zhuǎn)一周形成的幾何體.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多面體至少有四個面 B.九棱柱有9條側(cè)棱,9個側(cè)面,側(cè)面為平行四邊形C.長方體、正方體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側(cè)面為三角形 答案:D2.一個棱柱有10個頂點,所有的側(cè)棱長的和為60 cm,則每條側(cè)棱長為_ cm. 答案:123.在本節(jié)我們學(xué)過的常見幾何體中,如果用一個平面去截幾何體,如果截面是三角形,那么這個幾何體可能是_.答案:棱錐、棱柱、棱臺、圓錐第2講 §1.1.2 簡單組合體

3、的結(jié)構(gòu)特征¤例題精講:【例1】在四棱錐的四個側(cè)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 A. 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選D.【例2】已知球的外切圓臺上、下底面的半徑分別為,求球的半徑. 解:圓臺軸截面為等腰梯形,與球的大圓相切,由此得梯形腰長為R+r,梯形的高即球的直徑為,所以,球的半徑為.第3講 §1.2.2 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例題精講:【例1】畫出下列各幾何體的三視圖:解:【例2】畫出下列三視圖所表示的幾何體.解:【例3】如圖,圖(1)是常見的六角螺帽,圖(2)是一個機器零件(單位:cm),所給的方向為物體的正前方. 試分別畫出它們的三視圖.解第第

4、4講 §1.2.3 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知識要點:“直觀圖”最常用的畫法是斜二測畫法,由其規(guī)則能畫出水平放置的直觀圖,其實質(zhì)就是在坐標系中確定點的位置的畫法. 基本步驟如下:(1) 建系:在已知圖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軸和y軸,得到直角坐標系,直觀圖中畫成斜坐標系,兩軸夾角為.(2)平行不變:已知圖形中平行于x軸或y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分別畫成平行于x或y軸的線段.(3)長度規(guī)則:已知圖形中平行于x軸的線段,在直觀圖中保持長度不變;平行于y軸的線段,長度為原來的一半.第5講 §1.3.1 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學(xué)習(xí)目標:了解棱柱、棱錐、臺的表面積的計算公

5、式(不要求記憶公式);能運用柱、錐、臺的表面積進行計算和解決有關(guān)實際問題.¤知識要點:表面積相關(guān)公式表面積相關(guān)公式棱柱圓柱 (r:底面半徑,h:高)棱錐圓錐 (r:底面半徑,l:母線長)棱臺圓臺(r:下底半徑,r:上底半徑,l:母線長)¤例題精講:【例1】已知圓臺的上下底面半徑分別是2、5,且側(cè)面面積等于兩底面面積之和,求該圓臺的母線長.解:【例2】一個正三棱柱的三視圖如右圖所示,求這個正三棱柱的表面積.解:.第6講 §1.3.1 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知識要點:1. 體積公式:體積公式體積公式棱柱圓柱棱錐圓錐棱臺圓臺2. 柱、椎、臺之間,可以看成一個

6、臺體進行變化,當(dāng)臺體的上底面逐漸收縮為一個點時,它就成了錐體;當(dāng)臺體的上底面逐漸擴展到與下底面全等時,它就成了柱體. 因而體積會有以下的關(guān)系: .¤例題精講:【例1】一個長方體的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個面的面積分別是2、3、6,則長方體的體積是 .解:設(shè)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則,三式相乘得.所以,長方體的體積為6.【例2】一塊邊長為10的正方形鐵片按如圖所示的陰影部分裁下,然后用余下的四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個正四棱錐形容器,試建立容器的容積V與x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并求出函數(shù)的定義域. 解:如圖,設(shè)所截等腰三角形的底邊邊長為.在中,, 所以, 于是.依題意函數(shù)的定義域為.【例3】一個無蓋

7、的圓柱形容器的底面半徑為,母線長為6,現(xiàn)將該容器盛滿水,然后平穩(wěn)緩慢地將容器傾斜讓水流出,當(dāng)容器中的水是原來的時,圓柱的母線與水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為 .解:容器中水的體積為.流出水的體積為,如圖,.設(shè)圓柱的母線與水平面所成的角為,則,解得.第7講 §1.3.2球的體積和表面積¤知識要點:1. 表面積: (R:球的半徑). 2. 體積:.¤例題精講:【例2】表面積為的球,其內(nèi)接正四棱柱的高是,求這個正四棱柱的表面積.解:設(shè)球半徑為,正四棱柱底面邊長為,則作軸截面如圖,又,.【例3】設(shè)A、B、C、D是球面上的四個點,且在同一平面內(nèi),AB=BC=CD=DA=3,球心到該

8、平面的距離是球半徑的一半,則球的體積是( ). ABCD【解】由已知可得,A、B、C、D在球的一個小圓上. AB=BC=CD=DA=3, 四邊形為正方形. 小圓半徑. 由得,解得. 球的體積. 所以選A.第8講 §2.1.1 平面¤知識要點:1. 點在直線上,記作;點在平面內(nèi),記作;直線在平面內(nèi),記作.2. 平面基本性質(zhì)即三條公理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列表如下:公理1公理2公理3圖形語言文字語言如果一條直線上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nèi),那么這條直線在此平面內(nèi).過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么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

9、公共直線.符號語言3.公理2的三條推論:推論1 經(jīng)過一條直線和這條直線外的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2 經(jīng)過兩條相交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推論3 經(jīng)過兩條平行直線,有且只有一個平面.¤例題精講:【例1】如果一條直線與兩條平行直線都相交,那么這三條直線是否共面?【例2】空間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AB、BC、CD、DA上的點,已知EF和GH交于P點,求證:EF、GH、AC三線共點. 解:PEF,EF面ABC,P面ABC. 同理P面ADC. P在面ABC與面ADC的交線上,又 面ABC面ADC=AC, PAC,即EF、HG、AC三線共點.【例3】求證:兩兩相交且不過同

10、一個點的三條直線必在同一平面內(nèi).已知:直線兩兩相交,交點分別為,求證:直線共面. 證明:因為A,B,C三點不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過A,B,C三點可以確定平面 因為A,B,所以AB 同理BC ,AC .所以AB,BC,CA三直線共面【例4】在正方體中,(1)與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2)點是否在同一平面內(nèi)?(3)畫出平面與平面的交線,平面與平面的交線. 解:(1)在正方體中, 由公理2的推論可知,與可確定平面,與在同一平面內(nèi). (2)點不共線,由公理3可知,點可確定平面, 點在同一平面內(nèi). (3), 點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 平面平面,同理平面平面第9講 §2.1.2 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

11、間的位置關(guān)系¤知識要點:1.空間兩條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2. 已知兩條異面直線,經(jīng)過空間任一點作直線,把所成的銳角(或直角)叫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或夾角). 所成的角的大小與點的選擇無關(guān),為了簡便,點通常取在異面直線的一條上;異面直線所成的角的范圍為,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則叫兩條異面直線垂直,記作. 求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步驟可以歸納為四步:選點平移定角計算.¤例題精講:【例1】已知異面直線a和b所成的角為50°,P為空間一定點,則過點P且與a、b所成角都是30°的直線有且僅有( ). A. 1條 B. 2條 C. 3條 D. 4條解:過P作a,b

12、,若Pa,則取a為,若Pb,則取b為這時,相交于P點,它們的兩組對頂角分別為50°和130°. 記,所確定的平面為,那么在平面內(nèi),不存在與,都成30°的直線 過點P與,都成30°角的直線必在平面外,這直線在平面的射影是,所成對頂角的平分線其中射影是50°對頂角平分線的直線有兩條l和,射影是130°對頂角平分線的直線不存在故答案選B.【例2】如圖正方體中,E、F分別為D1C1和B1C1的中點,P、Q分別為AC與BD、A1C1與EF的交點. (1)求證:D、B、F、E四點共面;(2)若A1C與面DBFE交于點R,求證:P、Q、R三點共線.

13、證明:(1) 正方體中,. 又 中,E、F為中點, . , 即D、B、F、E四點共面.(2) , .又 , , . 即P、Q、R三點共線【例3】已知直線a/b/c,直線d與a、b、c分別相交于A、B、C,求證:a、b、c、d四線共面.證明:因為a/b,由公理2的推論,存在平面,使得.又因為直線d與a、b、c分別相交于A、B、C,由公理1,.假設(shè),則, 在平面內(nèi)過點C作,因為b/c,則,此與矛盾. 故直線.綜上述,a、b、c、d四線共面.【例4】如圖中,正方體ABCDA1B1C1D1,E、F分別是AD、AA1的中點.(1)求直線AB1和CC1所成的角的大?。唬?)求直線AB1和EF所成的角的大小

14、.解:(1)如圖,連結(jié)DC1 , DC1AB1, DC1 和CC1所成的銳角CC1D就是AB1和CC1所成的角. CC1D=45°, AB1 和CC1所成的角是45°.(2)如圖,連結(jié)DA1、A1C1, EFA1D,AB1DC1, A1DC1是直線AB1和EF所成的角. A1DC1是等邊三角形, A1DC1=60º,即直線AB1和EF所成的角是60º.第10講 §2.1.3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位置關(guān)系¤知識要點:1. 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1)直線在平面內(nèi)(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2)直線與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3)直線

15、與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分別記作:;.2. 兩平面的位置關(guān)系:平行(沒有公共點);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分別記作;.¤例題精講:【例1】已知空間邊邊形ABCD各邊長與對角線都相等,求異面直線AB和CD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分別取AC、AD、BC的中點P、M、N連接PM、PN,由三角形的中位線性質(zhì)知PNAB,PMCD,于是MPN就是異面直線AB和CD成的角(如圖所示).連結(jié)MN、DN,設(shè)AB=2, PM=PN=1.而AN=DN=,由MNAD,AM=1,得MN=,MN2=MP2+NP2,MPN=90°.異面直線AB、CD成90°角.【例2】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

16、,E、H分別是AB、AD的中點,F(xiàn)、G分別是CB、CD的中點,若AC + BD = a ,ACBD =b,求.解: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2=.ABCDEFGH【例3】已知空間四邊形ABCD中,E、H分別是AB、AD的中點,F(xiàn)、G分別是BC、CD上的點,且.求證:(1)E、F、G、H四點共面;(2)三條直線EF、GH、AC交于一點. 證明:(1) 在ABD和CBD中, E、H分別是AB和CD的中點, EHBD.又 , FGBD. EHFG. 所以,E、F、G、H四點共面.第11講 §2.2.1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識要點:1. 定義:直線和平面沒有公共點,則直線

17、和平面平行.2. 判定定理:平面外的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nèi)的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符號表示為:. 圖形如右圖所示.¤例題精講:【例1】已知P是平行四邊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點,E、F分別為AB、PD的中點,求證:AF平面PEC證明:設(shè)PC的中點為G,連接EG、FG. F為PD中點, GFCD且GF=CD. ABCD, AB=CD, E為AB中點, GFAE, GF=AE, 四邊形AEGF為平行四邊形. EGAF, 又 AF平面PEC, EG平面PEC, AF平面PEC.【例2】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E、F分別為棱BC、C1D1的中點. 求證:EF平面BB1

18、D1D. 證明:連接AC交BD于O,連接OE,則OEDC, OE=DC. DCD1C1, DC=D1C1 , F為D1C1的中點,ABC D E F GM O OED1F, OE=D1F, 四邊形D1FEO為平行四邊形. EFD1O. 又 EF平面BB1D1D, D1O平面BB1D1D, EF平面BB1D1D.【例3】如圖,已知、分別是四面體 的棱、的中點,求證:平 面. 證明:如右圖,連結(jié),交于點,連結(jié),在中,、分別是、中點, ,為中點, 為中點,在中,、為、中點, ,又平面,平面, 平面.點評:要證明直線和平面平行,只須在平面內(nèi)找到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平行就可以了. 注意適當(dāng)添加輔助線,重視

19、中位線在解題中的應(yīng)用.【例4】如圖,已知P是平行四邊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點,M、N分別是AB、PC的中點(1)求證:MN/平面PAD;(2)若,求異面直線PA與MN所成的角的大小.解:(1)取PD的中點H,連接AH,由N是PC的中點, NH. 由M是AB的中點, NHAM, 即AMNH為平行四邊形. . 由, .(2) 連接AC并取其中點為O,連接OM、ON, OMBC,ONPA, 所以就是異面直線PA與MN所成的角,且MONO. 由,, 得OM=2,ON=所以,即異面直線PA與MN成30°的角點評:已知中點,牢牢抓住中位線得到線線平行,通過線線平行轉(zhuǎn)化為線面平行. 求兩條異面直線

20、所成角,方法的關(guān)鍵也是平移其中一條或者兩條直線,得到相交的線線角,通過解三角形而得.第12講 §2.2.2 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知識要點: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內(nèi)有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于另一個平面,那么這兩個平面平行用符號表示為:.¤例題精講:【例1】如右圖,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M、N、P分別是C1C、B1C1、C1D1的中點,求證:平面MNP平面A1BD.A1AB1BC1CD1DGEF證明:連結(jié)B1D1,P、N分別是D1C1、B1C1的中點, PNB1D1.又B1D1BD,PNBD. 又PN不在平面A1BD上,PN平面A1BD.同理,MN

21、平面A1BD. 又PNMN=N, 平面PMN平面A1BD.【例2】正方體ABCDA1B1C1D1中(1)求證:平面A1BD平面B1D1C;(2)若E、F分別是AA1,CC1的中點,求證:平面EB1D1平面FBD 證明:(1)由B1BDD1,得四邊形BB1D1D是平行四邊形,B1D1BD,又BD Ë平面B1D1C,B1D1平面B1D1C,BD平面B1D1C同理A1D平面B1D1C而A1DBDD,平面A1BD平面B1CD(2)由BDB1D1,得BD平面EB1D1取BB1中點G,AEB1G從而得B1EAG,同理GFADAGDFB1EDFNMPDCQBADF平面EB1D1平面EB1D1平面F

22、BD 【例3】已知四棱錐P-ABCD中, 底面ABCD為平行四邊形. 點M、N、Q分別在PA、BD、PD上, 且PM:MA=BN:ND=PQ:QD. 求證:平面MNQ平面PBC. 證明: PM:MA=BN:ND=PQ:QD. MQ/AD,NQ/BP,而BP平面PBC,NQ 平面PBC, NQ/平面PBC.又ABCD為平行四邊形,BC/AD, MQ/BC,而BC平面PBC,MQ 平面PBC, MQ/平面PBC.由MQNQ=Q,根據(jù)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MNQ平面PBC.點評:由比例線段得到線線平行,依據(jù)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線面平行,證得兩條相交直線平行于一個平面后,轉(zhuǎn)化為面面平行.

23、一般證“面面平面”問題最終轉(zhuǎn)化為證線與線的平行.第13講 §2.2.3 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知識要點:線面平行的性質(zhì):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jīng)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即:.¤例題精講:【例1】經(jīng)過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BB1作一平面交平面AA1D1D于E1E,求證:E1EB1B證明: , .又 , .則.【例2】如圖,求證:.ABCD證明:連結(jié),直線和可以確定一個平面,記為, 又, 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 .第14講 §2.2.4 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知識要點:1. 面面平行的性質(zhì):如果兩

24、個平行平面同時與第三個平面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平行. 用符號語言表示為:.2. 其它性質(zhì):; ;夾在平行平面間的平行線段相等.¤例題精講:【例1】如圖,設(shè)平面平面,AB、CD是兩異面直線,M、N分別是AB、CD的中點,且A、C,B、D. 求證:MN. 證明:連接BC,取BC的中點E,分別連接ME、NE,則MEAC, ME平面,又 NEBD, NE, 又MENE=E,平面MEN平面, MN平面MEN,MN. 【例2】如圖,A,B,C,D四點都在平面a,b外,它們在a內(nèi)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在b內(nèi)的射影A2,B2,C2,D2在一條直線上,求證:ABCD是平行

25、四邊形 證明: A,B,C,D四點在b內(nèi)的射影A2,B2,C2,D2在一條直線上,A,B,C,D四點共面又A,B,C,D四點在a內(nèi)的射影A1,B1,C1,D1是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平面ABB1A1平面CDD1C1AB,CD是平面ABCD與平面ABB1A1,平面CDD1C1的交線ABCD同理ADBC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第15講 §2.3.1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知識要點:1. 定義:如果直線與平面內(nèi)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則直線與平面互相垂直,記作. 平面的垂線,直線的垂面,它們的唯一公共點叫做垂足.(線線垂直線面垂直)2. 判定定理:一條直線與一個平面內(nèi)的兩條相交

26、直線都垂直,則這條直線與該平面垂直. 符號語言表示為:若,B,Ì,Ì,則3. 斜線和平面所成的角,簡稱“線面角”,它是平面的斜線和它在平面內(nèi)的射影的夾角. 求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幾何法一般先定斜足,再作垂線找射影,然后通過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可以簡述為“作(作出線面角)證(證所作為所求)求(解直角三角形)”. 通常,通過斜線上某個特殊點作出平面的垂線段,垂足和斜足的連線是產(chǎn)生線面角的關(guān)鍵.¤例題精講:【例1】四面體中,分別為的中點,且,求證:平面. 證明:取的中點,連結(jié),分別為的中點,.又,在中,又,即,平面.【例2】已知棱長為1的正方體ABCDA1B1C1D1中,

27、E是A1B1的中點,求直線AE與平面ABC1D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解:取CD的中點F,連接EF交平面于O,連AO.由已知正方體,易知平面,所以為所求.在中,.所以直線AE與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為.【例3】三棱錐中,平面ABC,垂足為O,求證:O為底面ABC的垂心.證明:連接OA、OB、OC, 平面ABC, .又 , ,得, O為底面ABC的垂心.點評:此例可以變式為“已知,求證”,其思路是接著利用射影是垂心的結(jié)論得到后進行證明. 三條側(cè)棱兩兩垂直時,也可按同樣的思路證出.第16講 §2.3.2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知識要點:1. 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fā)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

28、形叫二面角(dihedral angle). 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棱,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記作二面角. (簡記)2. 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點,以點為垂足,在半平面內(nèi)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射線和,則射線和構(gòu)成的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范圍:.3. 定義:兩個平面相交,如果它們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說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記作.4. 判定:一個平面過另一個平面的垂線,則這兩個平面垂直. (線面垂直面面垂直)¤例題精講:【例1】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分別取邊BC、CD的中點E、F,連結(jié)AE、EF、AF,以AE、EF、FA為折痕,折疊使點B、C、D重合于一點P.

29、(1)求證:APEF;(2)求證:平面APE平面APF.證明:(1)如右圖,APE=APF=90°,PEPF=P, PA平面PEF. EF平面PEF,PAEF.(2)APE=EPF=90°,APPF=P,PE平面APF.又PE平面PAE,平面APE平面APF.【例2】如圖, 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 分別是的中點,求證:平面平面. 證明:為AC中點,所以. 同理可證 面BGD. 又易知EF/AC,則面BGD. 又因為面BEF,所以平面平面.第17講 §2.3.3 線面、面面垂直的性質(zhì)¤知識要點:1. 線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垂直于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平行. (

30、線面垂直線線平行)2. 面面垂直性質(zhì)定理:兩個平面垂直,則一個平面內(nèi)垂直于交線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垂直. 用符號語言表示為:若,則.(面面垂直線面垂直)¤例題精講:ACBa【例1】把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邊BC放置于桌面,另一條直角邊AC與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a是內(nèi)一條直線,若斜邊AB與a垂直,則BC是否與a垂直?解:注:若BC與a垂直,同理可得AB與a也垂直,其實質(zhì)是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證明過程體現(xiàn)了一種重要的數(shù)學(xué)轉(zhuǎn)化思想方法: “線線垂直線面垂直線線垂直”.【例2】如圖,AB是圓O的直徑,C是圓周上一點,PA平面ABC. (1)求證:平面PAC平面PBC;(2)若D也是圓周上一點,

31、且與C分居直徑AB的兩側(cè),試寫出圖中所有互相垂直的各對平面. 解:(1)證明:C是AB為直徑的圓O的圓周上一點,AB是圓O的直徑, BCAC.又PA平面ABC,BC平面ABC,BCPA,從而BC平面PAC. BC 平面PBC, 平面PAC平面PBC.(2)平面PAC平面ABCD;平面PAC平面PBC;平面PAD平面PBD;平面PAB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第18講 第3章 §3.1.1 傾斜角與斜率¤知識要點:1. 當(dāng)直線l與x軸相交時,我們把x軸正方向與直線l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做直線l的傾斜角.當(dāng)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 我們規(guī)定它的傾斜角為0

32、6;. 則直線l的傾斜角的范圍是.2. 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的斜率,等于直線的傾斜角的正切值,即. 如果知道直線上兩點,則有斜率公式. 特別地是,當(dāng),時,直線與x軸垂直,斜率k不存在;當(dāng),時,直線與y軸垂直,斜率k=0.注意:直線的傾斜角=90°時,斜率不存在,即直線與y軸平行或者重合. 當(dāng)=90°時,斜率k=0;當(dāng)時,斜率,隨著的增大,斜率k也增大;當(dāng)時,斜率,隨著的增大,斜率k也增大. 這樣,可以求解傾斜角的范圍與斜率k取值范圍的一些對應(yīng)問題.¤例題精講:【例2】已知過兩點, 的直線l的傾斜角為45°,求實數(shù)的值.解: , ,解得 或.

33、但當(dāng)時,A、B重合,舍去 【例3】已知三點A(a,2)、B(3,7)、C(-2,-9a)在一條直線上,求實數(shù)a的值解: , . A、B、C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 即, 解得或.第19講 §3.1.2 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判定¤知識要點:1. 對于兩條不重合的直線 、,其斜率分別為、,有:(1)Û;(2)Û.2. 特例:兩條直線中一條斜率不存在時,另一條斜率也不存在時,則它們平行,都垂直于x軸;.¤例題精講:【例1】四邊形ABCD的頂點為、,試判斷四邊形ABCD的形狀.解:AB邊所在直線的斜率,CD邊所在直線的斜率,BC邊所在直線的斜率,DA邊所

34、在直線的斜率, , AB/CD,BC/DA,即四邊形ABCD為平行四邊形.又 , ABBC,即四邊形ABCD為矩形.【例2】已知的頂點,其垂心為,求頂點的坐標解:設(shè)頂點A的坐標為 , , 即 ,化簡為,解之得:. A的坐標為.【例3】(1)已知直線經(jīng)過點M(-3,0)、N(-15,-6),經(jīng)過點R(-2,)、S(0,),試判斷與是否平行?(2)的傾斜角為45°,經(jīng)過點P(-2,-1)、Q(3,-6),問與是否垂直?點評:當(dāng)與的斜率存在時,. 斜率不存在時,進行具體的分析. 由此先計算出斜率,根據(jù)斜率的相等或互為負倒數(shù),從而判別平行或垂直.第20講 §3.2.1 直線的點斜式

35、方程¤知識要點:1. 點斜式:直線過點,且斜率為k,其方程為.2. 斜截式:直線的斜率為k,在y軸上截距為b,其方程為.3. 點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垂直x軸直線. 若直線過點且與x軸垂直,此時它的傾斜角為90°,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這時的直線方程為,或. 4. 注意:與是不同的方程,前者表示的直線上缺少一點,后者才是整條直線.¤例題精講:【例1】寫出下列點斜式直線方程: (1)經(jīng)過點,斜率是4;(2)經(jīng)過點,傾斜角是.【例2】已知直線.(1)求直線恒經(jīng)過的定點;(2)當(dāng)時,直線上的點都在軸上方,求實數(shù)的取值范圍.解:(1)由,易知時,所以直線恒經(jīng)

36、過的定點.(2)由題意得,解得.【例3】光線從點A(3,4)發(fā)出,經(jīng)過x軸反射,再經(jīng)過y軸反射,光線經(jīng)過點 B(2,6),求射入y軸后的反射線的方程.解:A(3,4)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A1(3,4)在經(jīng)x軸反射的光線上,同樣A1(3,4)關(guān)于y軸的對稱點A2(3,4)在經(jīng)過射入y軸的反射線上,k=2. 故所求直線方程為y6=2(x+2), 即2x+y2=0.點評:由物理中光學(xué)知識知,入射線和反射線關(guān)于法線對稱. 光線的反射問題,也常常需要研究對稱點的問題. 注意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及學(xué)科間的相互滲透.【例4】已知直線經(jīng)過點,且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的面積為5,求直線的方程解:由已知得與兩坐標軸不垂直

37、直線經(jīng)過點, 可設(shè)直線的方程為,即.則直線在軸上的截距為,在軸上的截距為.根據(jù)題意得,即.當(dāng)時,原方程可化為,解得;當(dāng)時,原方程可化為,此方程無實數(shù)解.故直線的方程為,或.即或.點評:已知直線過一點時,常設(shè)其點斜式方程,但需注意斜率不存在的直線不能用點斜式表示,從而使用點斜式或斜截式方程時,要考慮斜率不存在的情況,以免丟解. 而直線在坐標軸上的截距,可正、可負,也可以為零,不能與距離混為一談,注意如何由直線方程求其在坐標軸上的截距.第21講 §3.2.2 直線的兩點式方程¤知識要點:1. 兩點式:直線經(jīng)過兩點,其方程為, 2. 截距式:直線在x、y軸上的截距分別為a、b,其

38、方程為.3. 兩點式不能表示垂直x、y軸直線;截距式不能表示垂直x、y軸及過原點的直線.4. 線段中點坐標公式.¤例題精講:【例1】已知頂點為,求過點且將面積平分的直線方程.解:求出中點的坐標,則直線即為所求,由直線方程的兩點式得,即.【例2】菱形的兩條對角線長分別等于8和6,并且分別位于x軸和y軸上,求菱形各邊所在的直線的方程解:設(shè)菱形的四個頂點為A、B、C、D,如右圖所示. 根據(jù)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平分可知,頂點A、B、C、D在坐標軸上,且A、C關(guān)于原點對稱,B、D也關(guān)于原點對稱.所以A(,0),C(,0),B(0,3),D(0,3). 由截距式,得直線AB的方程:1,即3xy

39、120;直線BC的方程:1, 即3xy120;直線AD方程:1, 即3 xy120;直線CD方程:1即3 xy120.第22講 §3.2.3 直線的一般式方程¤知識要點:1. 一般式:,注意A、B不同時為0. 直線一般式方程化為斜截式方程,表示斜率為,y軸上截距為的直線.2 與直線平行的直線,可設(shè)所求方程為;與直線垂直的直線,可設(shè)所求方程為. 過點的直線可寫為.經(jīng)過點,且平行于直線l的直線方程是;經(jīng)過點,且垂直于直線l的直線方程是.3. 已知直線的方程分別是:(不同時為0),(不同時為0),則兩條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可以如下判別:(1); (2);(3)與重合; (4)與相交.如

40、果時,則;與重合;與相交. ¤例題精講:【例1】已知直線:,:,問m為何值時:(1);(2).解:(1)時,則,解得m0.(2)時,, 解得m1.【例2】(1)求經(jīng)過點且與直線平行的直線方程;(2)求經(jīng)過點且與直線垂直的直線方程.解:(1)由題意得所求平行直線方程,化為一般式.(2) 由題意得所求垂直直線方程,化為一般式.【例3】已知直線l的方程為3x+4y12=0,求與直線l平行且過點(1,3)的直線的方程分析:由兩直線平行,所以斜率相等且為,再由點斜式求出所求直線的方程. 解:直線l:3x+4y12=0的斜率為, 所求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所求直線的斜率為,又由于所求直線過點(1

41、,3),所以,所求直線的方程為:,即.點評:根據(jù)兩條直線平行或垂直的關(guān)系,得到斜率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由已知直線的斜率及點斜式求出所求直線的方程. 此題也可根據(jù)直線方程的一種形式而直接寫出方程,即,再化簡而得.第23講 §3.3.1 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知識要點:1. 一般地,將兩條直線的方程聯(lián)立,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組. 若方程組有惟一解,則兩條直線相交,此解就是交點的坐標;若方程組無解,則兩條直線無公共點,此時兩條直線平行;若方程組有無數(shù)解,則兩條直線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此時兩條直線重合.2. 方程為直線系,所有的直線恒過一個定點,其定點就是與的交點.¤例題精講:【例1】

42、判斷下列直線的位置關(guān)系. 如果相交,求出交點坐標.直線l1: , l2: .解:解方程組,消y得 .當(dāng)時,方程組無解,所以兩直線無公共點,/.當(dāng)時,方程組無數(shù)解,所以兩直線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l1與l2重合.當(dāng)且,方程組有惟一解,得到, l1與l2相交.當(dāng)時,/;當(dāng)時,l1與l2重合;當(dāng)且,l1與l2相交,交點是.【例2】求經(jīng)過兩條直線和的交點,且平行于直線的直線方程.解:設(shè)所求直線的方程為,整理為. 平行于直線, ,解得.則所求直線方程為.第24講 §3.3.2 兩點間的距離¤知識要點:1. 平面內(nèi)兩點,則兩點間的距離為:.特別地,當(dāng)所在直線與x軸平行時,;當(dāng)所在直線與y軸平

43、行時,;當(dāng)在直線上時,.2. 坐標法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是:(1)建立坐標系,用坐標表示有關(guān)量;(2)進行有關(guān)代數(shù)運算;(3)把代數(shù)運算的結(jié)果“翻譯”成幾何關(guān)系.¤例題精講:【例1】在直線上求一點,使它到點的距離為,并求直線的方程.解: 點在直線上, 可設(shè),根據(jù)兩點的距離公式得,解得,直線PM的方程為,即.【例2】直線2xy4=0上有一點P,求它與兩定點A(4,1),B(3,4)的距離之差的最大值.解:找A關(guān)于l的對稱點A,AB與直線l的交點即為所求的P點. 設(shè), 則,解得, 所以線段.【例3】已知AO是ABC中BC邊的中線,證明|AB|AC|=2(|AO|OC|).解:以O(shè)為坐標原點

44、,BC為x軸,BC的中垂線為y軸,建立如圖所示坐標系xOy.yxB(-c,0)A(a,b)C(c,0)O設(shè)點A(a,b)、B(-c,0)、C(c,0),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得:|AB|=,|AC|=,|AO|=, |OC|=c. |AB|AC|=, |AO|OC|=. |AB|AC|=2(|AO|OC|).第25講 §3.3.3 點到直線的距離及兩平行線距離¤知識要點:1.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為.2. 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可以推導(dǎo)出兩條平行直線,之間的距離公式,推導(dǎo)過程為:在直線上任取一點,則,即. 這時點到直線的距離為.¤例題精講:【例1】求過直線和的交點并且與

45、原點相距為1的直線l的方程.解:設(shè)所求直線l的方程為, 整理得.由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可知,, 解得.代入所設(shè),得到直線l的方程為.【例2】在函數(shù)的圖象上求一點P,使P到直線的距離最短,并求這個最短的距離.解:直線方程化為. 設(shè), 則點P到直線的距離為.當(dāng)時,點到直線的距離最短,最短距離為.【例3】求證直線L:與點的距離不等于3.解:由點線距離公式,得=.假設(shè),得到,整理得. , 無實根. ,即直線L與點的距離不等于3.點評:此解妙在反證法思路的運用. 先由點線距離公式求出距離,然后從“距離不等于3”的反面出發(fā),假設(shè)距離是3求m,但求解的結(jié)果是m無解. 從而假設(shè)不成立,即距離不等于3.另解:把直

46、線L:按參數(shù)m整理,得.由,解得. 所以直線L恒過定點.點P到直線L取最大距離時, PQL,即最大距離是PQ=. <3, 直線L與點的距離不等于3.點評:此解妙在運用直線系恒過一個定點的知識,其定點就是與的交點. 由運動與變化觀點,當(dāng)直線PQL時,點線距離為最大.第26講 第4章 §4.1.1 圓的標準方程¤知識要點:1. 圓的標準方程:方程表示圓心為A(a,b),半徑長為r的圓.2. 求圓的標準方程的常用方法:(1)幾何法:根據(jù)題意,求出圓心坐標與半徑,然后寫出標準方程;(2)待定系數(shù)法:先根據(jù)條件列出關(guān)于a、b、r的方程組,然后解出a、b、r,再代入標準方程.&#

47、164;例題精講:【例1】過點、且圓心在直線xy20上的圓的方程是( ).A.(x3)2(y1)24 B.(x3)2(y1)24C.(x1)2(y1)24 D.(x1)2(y1)24解:由圓心在直線xy20上可以得到A、C滿足條件, 再把A點坐標(1,1)代入圓方程. A不滿足條件. 所以,選C.另解:設(shè)圓心C的坐標為(a,b),半徑為r, 因為圓心C在直線x+y2=0上, b=2a.由|CA|=|CB|,得(a1)2+(b+1)2=(a+1)2+(b1)2,解得a=1,b=1.因此,所求圓的方程為(x1)2+(y1)2=4. 選C.【例2】求下列各圓的方程:(1)過點,圓心在;(2)圓心在直

48、線上的圓C與y軸交于兩點解:(1)設(shè)所求圓的方程為. 則 , 解得. 圓的方程為.(2)圓心在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代入直線得,圓心為,半徑. 圓C的方程為.【例3】推導(dǎo)以點為圓心,為半徑的圓的方程.解:設(shè)圓上任意一點,則.由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得到.化簡即得圓的標準方程:第27講 §4.1.2 圓的一般方程¤知識要點:1. 圓的一般方程:方程 ()表示圓心是,半徑長為的圓. 2. 軌跡方程是指點動點M的坐標滿足的關(guān)系式.¤例題精講:【例1】求過三點A(2,2)、B(5,3)、C(3,1)的圓的方程.解:設(shè)所求圓的方程為. 則, 解得. 圓的方程為.【例2】設(shè)方程

49、,若該方程表示一個圓,求m的取值范圍及圓心的軌跡方程. 解:配方得,該方程表示圓,則有,得,此時圓心的軌跡方程為,消去m,得,由得x=m+3. 所求的軌跡方程是,第28講 §4.2.1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知識要點:1.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及其判定: 方法一:方程組思想,由直線與圓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消去x或(y),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由判別式符號進行判別;方法二:利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比較d與r的大小.(1)相交 ;(2)相切;(3)相離.2. 直線與圓的相切研究,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nèi)容. 同時,我們要熟記直線與圓的各種方程、幾何性質(zhì),也要掌握一些常用公式,例如點線距離公

50、式¤例題精講:【例1】若直線(1+a)x+y+1=0與圓x2y22x0相切,則a的值為 .解:將圓x2y22x0的方程化為標準式:(x1)2y21, 其圓心為(1,0),半徑為1,由直線(1a)xy10與該圓相切,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 a1. 【例2】求直線被圓所截得的弦長. (P144 練習(xí)1題)解:由題意,列出方程組,消y得,得,.設(shè)直線與圓交于點,則 =.另解:圓心C的坐標是,半徑長. 圓心到直線的距離.所以,直線被圓截得的弦長是.第29講 §4.2.2 圓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知識要點:兩圓的位置關(guān)系及其判定: 設(shè)兩圓圓心分別為,半徑分別為,則:(1)兩圓相交;

51、(2)兩圓外切;(3)兩圓內(nèi)切;¤例題精講:【例1】已知圓:,圓:(1)試判斷兩圓的位置關(guān)系;(2)求公共弦所在的直線方程.解:(1)圓的圓心為(3,0),半徑為,圓的圓心為(0,2),半徑為,又,圓與相交.(2)由,得公共弦所在的直線方程為.【例2】求經(jīng)過兩圓和的交點,并且圓心在直線上的圓的方程.解:設(shè)所求圓的方程為,即, 則所求圓的圓心為.圓心在直線上,解得. 所求圓的方程為第30講 §4.2.3 直線與圓的方程的應(yīng)用¤知識要點:坐標法:建立適當(dāng)?shù)闹苯亲鴺讼岛?,借助代?shù)方法把要研究的幾何問題,轉(zhuǎn)化為坐標之間的運算,由此解決幾何問題¤例題精講:【例1】有一種大型商品,A、B兩地都有出售,且價格相同,某地居民從兩地之一購得商品后運回的費用是:每單位距離,A地的運費是B地運費的3倍已知A、B兩地相距10千米,顧客購物的標準是總費用較低,求A、B兩地的售貨區(qū)域的分界線的曲線形狀,并指出曲線上、曲線內(nèi)、曲線外的居民如何選擇購貨地解:建立使A(5,0)、B(5,0)的直角坐標系,設(shè)單位距離的運費是a元. 若在A地購貨費用較低,則:價格A地運費價格B地運費即 .a0, 8x28y2100x200y0.得(x)2y2()2 .兩地購物區(qū)域的分界線是以點C(,0)為圓心,為半徑的圓. 所以,在圓C內(nèi)的居民從A地購物便宜,圓C外的居民從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