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_第1頁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_第2頁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_第3頁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_第4頁
蘇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總第1個教案)教學內容:第1頁例題,想想做做第14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放大,培養(yǎng)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fā)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學生自己出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

2、的題目,并筆算。算完后互相檢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書,說說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主要說清楚分別要用第2個乘數的個位、十位上的數去乘)。 二、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圖: 讓學生看圖后,讀讀題目的意思,說說怎么列式? 隨學生回答板書:14415 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三、探索算法: 1、學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換算法,說說自己怎么算的?有問題么? 2、找?guī)讉€學生的做法板演,分別說說各題錯在哪里?正確的該怎么算? 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數是兩位的,要分兩次乘。 (2)分別用第一個乘數三個數位上的數去

3、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個乘數分別去乘另外再指出:個位乘得的積末尾和個位對齊,十位乘得的積和十位對齊。 總結:(1)用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上的數依次分別去乘三位數;(2)用兩位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對齊;(3)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題 1、做“想想做做”第2題(做在書上) 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中很容易出錯,除了上面說的錯,還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題:說說錯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別要注意三位數中間有0時,不能漏乘;還要注意不能忘記每次計算時的進位。 2、完成第1題 讓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寫出豎式進行筆算,算完后指名說說得數。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組

4、織學生討論:怎樣列豎式計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豎式計算類似的題目時,通過交換兩個乘數的位置能使筆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讀題,指名說題意。 提問:要求算出每種水果各賣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總價,總價是怎樣計算的?(板書:數量單價=總價) 學生列式計算,寫在作業(yè)本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總第2個教案)教學內容:教材第2-3頁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并能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提高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進一步熟悉中間有0的乘法。教學過程: 一、復習: 昨天我們學習的三位數乘兩位數,主要錯誤有兩種:

5、一是進位問題,二是乘數中間有0 分別板書84537 60428 第一題:(師生共同完成)這題的數都比較大,多次需要進位,大家在做的時候,有的不知道進位該寫在什么地方?我們可以把每次的進位有序地寫在旁邊(邊算邊示范,其他學生照樣子寫)算完后,指出:這樣記一記,就可以更清楚了。 補充: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覺得豎式可以怎么寫?為什么? 通過兩個豎式的對比,使學生清楚原來的寫發(fā)只要乘2次,后面的算法要乘3次,還是前面的算法比較簡便。 指出:三位數和兩位數乘的時候,為了計算的簡便,我們更習慣于把位數多的乘數寫在上面。 第2題,先讓學生算,算完后分別說說兩次乘得的結果。問:這里都需要和0乘,為什么

6、一個結果中有0,而另一個結果中沒有0呢? 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白:當個位上需要進位時,這個0就被進上來的數取代了;當個位上乘的結果不需要進位時,0還是有的。 二、口算練習 “想想做做”第5題 比一比誰做得又快又準確。(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 指名學生口答。 交流:這些題你算的時候有什么竅門么?(可以先不考慮后面的0,算出結果后再添上幾個0) 問:第一組題下面2題為什么得數會一樣呢? 三、解決實際問題: 1、“想想做做”第7題: 讀題,問:你有疑問么?(可能會有學生提出為什么汽車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時間還少呢?)可讓別的學生幫忙解答這個疑問。(說明:雖然都是從北京到上海,但實際路程的長度是不同的) 分別

7、列式算出兩條路的長度。 交流后明確:“速度時間=路程” 2、第8題 讀題,解讀“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義 學生選擇必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3、第9題: 讀題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準備如何解答?(可以分別用乘和減兩種方法,這里可能更多的會考慮用乘法) 學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時候主要要讓學生說完整的解答過程。 4、第10題: 學生讀題看圖了解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決的問題。 幫助學生理解:“已賣出的”要按“每個16元”計算,而“剩下的”要按“每個13元計算”。 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學生回答,說說解題思路。 四、思考題 學生嘗試練習,交流探討思考過程,最后的出結果。 五、課堂作業(yè)第2頁 第6題 乘

8、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總第3個教案)教學內容:第4-5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的簡便算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初步感知積的變化規(guī)律,初步體會簡便算法的依據。 3、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理解兩個乘數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簡便算法的依據。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數。 問:這些口算題有什么特點?(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數兩個乘數的末尾有幾個0

9、,就添上幾個0) 板書其中一題:20043 這題的得數是多少?怎么算的? 現(xiàn)在請你用豎式來計算,行么? (板書豎式,強調0先不要對齊) 看板書:20043=8600,問:誰能根據這個算式很快地編得數也是8600的乘法題? (24300,20430) 為什么這三個算式的得數都一樣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兩個乘數末尾合起來都是有2個0,所以都要添上2個0) 2、哪些同學昨天已經預習了數學課本?知道今天要學什么嗎? (要學習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學習例題: 1、出示圖,提問:從圖上知道哪幾個信息?要求“每天大約能釋放出氧氣多少克”哪個條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

10、:85015= 2、嘗試練習,解決問題: 85015=?,用豎式怎樣算,請同學們在自備本上試一試。 指名板演,(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 (1)、按照原來的方法筆算 (2)、0先不對齊,但在前面乘的時候,0也參與了 (3)、交換了兩個乘數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時候,沒有把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 講評這幾種做法: 第一種方法:是正確的 (重點講)第二種方法:為什么開始列豎式的時候0沒有對齊某個數位?(先不考慮,可以使計算更簡便) 既然是先不考慮,所以在這兩次乘的時候,0也不要考慮。(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這個0要補上。 比較第一、二種豎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豎式我們可以像這樣寫,比較簡

11、便。 3、完成“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板演。講評。 三、鞏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得數。 2、第3題。 學生獨立分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組算的時候有什么特點? 四、布置作業(yè): 第2、4題。 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2) (總第4個教案)教學內容:第5、6頁,想想做做第510題 教學目標: 同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規(guī)范末尾有0和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簡便筆算方法。 探索乘數、積的變化規(guī)律,進一步明白末尾有0乘法的口算依據。 教學重點: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過程: 一、舉例昨天學生作業(yè)中的幾種典型錯誤:(豎式略) 1

12、、34560 結合豎式提問:列豎式的時候要注意0的位置,乘的時候第一步算6乘34,積的末尾對齊6,第二步算5乘34,積的末尾要對齊5。 如果是三位數乘三位數(在原式前依次加上一位)誰能說說分幾步算?每一次的積怎么寫? 小結:乘到哪一位,積的末尾對齊那一位。 2、50034 豎式寫的時候沒有把2個0都寫在后面,老師在批改作業(yè)的時候畫了一條曲線,可以問:書上是怎么畫線的?這題有什么問題?應該怎么改? 3、填空說理:兩個乘數的末尾一共有2個0,積的末尾( )個0,為什么?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 1、做第5題: 學生獨立填寫得數。填完后問:把后面四欄同第一欄比較,分別看看乘數有什么變化,積有什么變化?

13、 (估計學生都會說“多0”、“少0”之類的。)規(guī)范學生的說法:220,2乘10等于20,乘10可以說成是“擴大10倍”,學生模仿說一說。 把第一欄和第二欄的比較:一個乘數沒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也擴大10倍。 類似的變化還有嗎?(比如說第4欄)也指名學生說一說。 再讓學生比一比第2欄和第4欄,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一個乘數擴大10倍,另一個乘數縮小10倍,積不變。) 2、算一算,比一比 先請學生觀察題組,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再獨立完成這些題,做完后交流得數。 3、完成口算第7題,老師看好時間,從時間角度了解學生的完成情況。 做完后,全班校對得數。 4、完成第10題:你能在里填合適的數字,

14、使等式成立嗎? =1600 =2400 指名說說你在做題時先怎么想?結果是多少?還有別的結果嗎? 如果沒規(guī)定是兩位數乘兩位數,你還會有別的結果嗎? 這么多種結果,它們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5、討論第9題: (1)先讀題,問:這里一共給了幾個信息? 再讀問題,問:這個問題和什么有關?哪些信息暫時還用不上? 指出:當信息比較多的時候,我們要正確選擇能解決問題的信息。 學生列式解答。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一般學生還會提“這些廢紙能節(jié)約多少?” 問:“這些廢紙”指的是哪些廢紙? 學生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再交流。 三、布置作業(yè):第6頁第8題 練習一(1)(總第5個教案)教學內容:練習一中關于

15、計算部分的練習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關于計算的知識,包括:(1)口算,要在正確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2)簡便算法,要利用數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使計算更簡便;(3)筆算,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鋪地錦”介紹,使學生了解古代的計算方法,產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上課準備:和同學一起瀏覽整個練習一的內容,指出:這么多的內容我們將分兩課進行練習,怎么分比較合適? 相信學生會很自然地分為:計算一課和解決實際問題一課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計算 一、口算:(完成書上的第1題) 老師看好時間,學生統(tǒng)一完成。再校對。 (這里一共有12題,一般的學生應該能在

16、1分鐘內完成。) 二、簡便計算: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254=100,利用這個算式,我們可以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一起來找一找,125( )=1000 指出:1258=1000,254=100,這兩個算式對我們的乘法簡便計算幫助是非常大的。 觀察第6題,以12516位例:誰能直接算出這題的積?這題可以怎么算? 板書完整的過程:=(1258)2 =10002 =2000 也就是說,上面的題經過拆分,可以變成下面的題,計算就比較容易。 學生繼續(xù)完成另外兩組題。 50120為什么可以變成5002020呢? (可請學生從乘法意義的角度來說一說,為乘法分配律做準備。) 三、思考題:用1、2、3、4、5這五個數

17、字組成一個兩位數和一個三位數,要使乘積最大,應該是哪兩個數?要使乘積最小呢?換五個數字再試一試。 集體商量積最大問題: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要使積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別應該是最大的兩個數字4和5,低位上的數字應盡可能小。) 學生嘗試找一找,老師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書,要求學生看板書繼續(xù)找積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認可為止。最后答案是43152 找一找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類似的方法找到積最小的算式:24513 四、介紹“鋪地錦”,先大家一起看書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具體怎么算? 再完成書上留下的計算。 補充:如果你敢興趣這種方法,可以(1)繼續(xù)出題再算;(2)想想這又是為什么? 五、全課總

18、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計算,計算包括了口算、簡便計算、筆算等。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一第2題和第7題 練習一(2) (總第6個教案)教學內容:練習一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常見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的運算中,選擇合適的算法,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答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來完成書上的解決實際問題。 一、“大約”問題: 1、學生讀第3題。讀完后問:這里的“140名”是一個怎么樣的數?為什么? (近似數,這個數據只是一個大致情況,沒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鐘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

19、們全班人數50人,這“50”就是一個精確數。) 指出:正是因為信息給的數據本身是一個近似數,所以算出的結果也是一個近似數,問題就說成了“每小時大約有多少名嬰兒出生?”這題在解答的時候要不要用“”? 學生列式解答,觀察算式,你覺得這題在計算的時候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口算) 學生完成完整的解答。 2、學生讀第5題:指出:這題的問題是“京拉線大約長幾千幾百千米?” 這種問法是因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學,本冊書中已刪去了這部分知識。那該如何理解這里的“大約”呢? (142千米本身是一個大約的數,27倍也是,所以算出來的數就是一個大約數;只是這個大約數沒必要再轉換成“幾千幾百”,直接寫就是了。) 學

20、生列式,觀察算式,說說這題該采用什么方法計算。(筆算) 二、購物問題: 學生找出本練習中的購物問題,說說購物問題中的最基本的數量關系式: 1、第5題:讀題后,學生列式,觀察算式,說說你準備選用的計算方法。(可以簡便計算,指名說說具體的簡便算法。) 2、第10題:讀題后,把該題與上一題比較,單價、數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單價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單價,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別算出課桌和椅子的總價,再把兩部分加起來。) 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方法,完整解答。 3、第12題:讀題后問:這題與前面兩題又有什么不同? (發(fā)現(xiàn)單價會隨著人數的多少而變化。) 分別算一算三個班各需要的錢數。 比較三個得數,你有什

21、么發(fā)現(xiàn)?(三班的人數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錢是最少的。) 為什么? 那三個班如何買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 比較:如果把前面三個班分別需要的錢數加起來是否會等于這次算出來的錢數呢?為什么? 指出:在具體生活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靈活的情況,需要大家去選擇更合適的方法。 小結:這三題算的時候我們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但在具體運算的時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三、其他問題: 1、第8題:讀題后,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來解答 觀察算式,同桌互相說說適合它的計算方法。(簡便計算) 指名板演,結合板演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比如括號的運用等) 2、第9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再交流

22、校對。 3、第11題:讀題后,指名分別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怎么算? 板書這兩個面積公式。學生列式計算,并比出大小。認識容量和升(總第7個教案)教學內容:第1012頁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2、使學生初步了解測量、比較容量的方法,能估計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培養(yǎng)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 3、使學生聯(lián)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學習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教學“容量”。 1、(1

23、)老師取兩個大小明顯有區(qū)別的容器,問:這兩個容器,哪個可以裝得更多? 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學生用“容量”來說一說,指出:這個容器所能裝的液體的多少,可稱之為“容量”。 (2)拿兩個差不多大的容器,讓學生猜一猜哪個容量比較大。 當有分歧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來驗證猜想?(可裝水倒一倒) 實驗,(略)得出結論。 想象一下,如果反過來倒水,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說明了什么? 完成書上的練習(1)和(2) 分別讓學生把圖的意思說一說,再得出某個結論。 (3)議一議:小紅家水壺裝滿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壺可以裝滿后可以倒4杯。你認為哪家的水壺更大?為什么? 在學生說理的基礎上,得出:要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來

24、衡量。因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來比是不合適的。 二、認識“1升” 說說你通過昨天的預習,知道關于“升”的哪些知識? 1、計量液體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單位 2、棱長為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正好可以裝1升水 拿出該正方體,從里面量它的棱長。問: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jié)M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學生帶來的常見的容器來認識1升: (1)請學生把從家里帶來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別指名問一問: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別請這部分學生舉起該容器,其他同學可估一估其

25、容量大約是幾升。 可結合2.5升的可樂瓶,請學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 老師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約是多少?(實驗得出:1升多一點) 想象:以它為參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較接近,大約是幾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畫一下,像電飯鍋大約有2個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臉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臉大約要用幾升水呢?(實驗得出:2升) 以這一臉盆為參照,估計一下,邊上的這桶水大約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這桶純凈水有多少升呢?(18.9升)這桶水你拎得動么? 介紹: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約是這樣的幾杯呢

26、? 分別取幾個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夠了么? 三、全課總結: 說說今天的學習,讓你明白了哪些知識? 實踐作業(yè):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別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見容器的容量。 認識容量和升(總第8個教案)教學內容:第13、14頁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yè):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

27、(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小;(2)繼續(xù)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xù)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里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說,并說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說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略) 認識毫升(總第9個教案)教學內容:第1517

28、頁 教學目標: 1、認識容量單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個比較小的容量單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學準備:滴管、量桶、水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習情況: 通過預習,你知道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你知道了相關的哪些知識? 隨學生回答板書:毫升 學生可能會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認識1毫升 1、取量筒,介紹:這個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現(xiàn)在我們要用它和這個滴管來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辦法? (可以先用滴管滴5毫升,再除以5就得到了1毫升的滴數。) 實驗:大約要205滴才是5毫升 算:2055=21(滴) 2、每個組派人上來,用老師

29、準備的滴管在瓶蓋內滴21滴水(1毫升),組內傳一傳,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約是多少? 說一說: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3、介紹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 有時我們生病了,要喝一些藥水,(取一藥水瓶)讀: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問:我沒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這1520毫升藥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見的勺子,舀滿1勺水,倒入量筒,測得大約是10毫升 指出:這勺子是我們每天都要用的東西,現(xiàn)在你會利用它找適量的藥水了么? 三、看書并認識看刻度 學生獨立看書,看完后交流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知識,如: 計量比較少的液體,常用毫升作單位; 回答書上的提問:21滴水大約是1毫升 看量杯上的刻度時,要看貼著刻度的水面高度,不能看

30、水面中間,因為這個圖是立體的。 升是比較大的容量單位,1升=1000毫升。 四、完成想想做做: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藥水? 指出:飲料我們可以多喝點少喝點,但在醫(yī)學上卻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所以在用藥的時候都要嚴格按照規(guī)定。下面這些是常見的一些規(guī)格,分別說說是多少毫升? 2、老師用量筒量出一個50毫升,然后倒入一個常見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讓學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讓學生想象如果倒入題中的這幾個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況? 回家練習:用剛才認識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別倒入這幾個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3、說說下面每種飲料分別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請學生完整的

31、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個的時候指名說說列式理由。 4、填空: 4升=( )毫升 2000毫升=( )升 9升=( )毫升 5000毫升=( )升 5、倒出100ml 飲料,數一數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約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喝?然后多請幾個學生自然地喝這100ml水。算一算。(我自己:4口;1004=50ml) 五、全課小結:說說你對毫升的認識。 練習二(總第10個教案)教學內容:第181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和毫升,能正確地使用合適的容量單位。 2、能通過一些常見容器的測量和估計,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認識能力。 教學過程: 一、補充(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 1、用1、3、5、7、9按要求填寫,完成下面的算式: 積最大: 積最小: 講解:最簡單的 “積最?。骸?,兩個乘數的最高位分別應該是最小的兩個數:1和3;1003和3001的結果是一樣的。三位數剩下的兩位數肯定是57,如果另一個乘數是1的話,那就還要加上57;如果另一個乘數是3的話,那就還要加上3個57;顯然另一個乘數是1,三位數是357。 類似的方法繼續(xù)探索其他三題,當答案不能確定的時候,可以把符合大前提的多個算式都羅列出來,再分別算出積再比較。 指出:解答這類題,要先有一個大方向,然后再通過計算檢驗,最后得出結果。 2、3153,想清楚商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