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唐人應(yīng)試詩題與唐代詩歌審美取向池潔文學評論 2007年第 5 期內(nèi)容提要 本文擬通過分析出典于前代詩歌的唐人應(yīng)試詩題 , 對唐人的詩歌藝術(shù)審美觀念作 出粗淺的解讀。本文首先從總體上指出崇尚六朝詩歌乃是唐代詩歌審美取向的主流, 唐詩正是學習六朝詩歌而結(jié)出的碩果 ,并對陳子昂“風骨”論的有限影響加以討論。 其次 ,通過排名 的方式 , 列出被唐人取作應(yīng)試詩題數(shù)量最多與較多的前代詩人, 分析其詩歌風格在唐詩特質(zhì)形成過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唐以詩取士 , 其應(yīng)試詩題與唐代社會文化之關(guān)系極為密切。其中出典于前代詩歌作品的 應(yīng)試詩題 ,直接反映了有唐一代的詩歌審美取向,并深刻影響著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 , 因
2、而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本文即擬通過分析這部分應(yīng)試詩題 , 來解讀唐人的詩歌審美心理 , 并指出 部分前代作家在唐詩特質(zhì)形成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F(xiàn)存的唐人應(yīng)試詩 ,主要保存在北宋初年李昉等編的文苑英華里 ,共計 458 首,282 個題目。全唐詩中還有一部分標明省試、州府試、奉試、監(jiān)試而文苑英華未收的應(yīng) 試詩,共 21個題目。此外,文獻中也零星記有上述兩書未收的應(yīng)試詩題,筆者共搜得 3個。在此 306 個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出典于前代詩歌的共 42 個 , 占全部詩題的 13.7%。由于應(yīng)試詩 的出題者多是知貢舉的一代文化名流 ,在文壇地位極高 , 并左右著當時的創(chuàng)作潮流 , 因此他 們選取
3、哪些前代詩歌作品來作詩題 , 就不僅僅表現(xiàn)為個人的好尚 , 而是代表和引領(lǐng)著整個時 代的詩歌審美潮流 , 具有普遍的意義。通過對出典于前代詩歌的應(yīng)試詩題的分析 , 我們發(fā)現(xiàn) , 從總體上看 , 唐代詩歌審美取向主 要表現(xiàn)為對六朝詩歌的肯定與崇尚。從數(shù)量上看 ,典出前代詩歌的 42個詩題中 ,除 2個出自 楚辭 ,4 個出自曹植詩 ,1 個出自阮籍詩 ,1 個出自薛道衡詩外 ,其馀 34 個皆出自六朝詩人 的作品 ,具體作家與數(shù)量為 :陶淵明 (3 個) 、謝靈運 (8 個) 、顏延之 (1 個)、鮑照(2 個)、王僧 達(1 個)、沈約 (2 個)、謝朓 (9 個) 、江淹(2 個)、吳均 (
4、1 個)、何遜 (3 個)、庾信 (1 個)、 陳后主 (1 個)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 , 出典于六朝詩歌的詩題在數(shù)量上占有明顯優(yōu)勢,這表明六朝詩人詩作在唐代特別受到贊賞與喜愛 , 并在唐人心目中占據(jù)著崇高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 , 在這 42 個典出前代詩歌的應(yīng)試詩題中 , 有 33 個出自文選所收錄的作品 , 從中可以窺見唐人崇尚六朝詩歌的觀念與 文選 的審美思想有著淵源關(guān)系。 蕭統(tǒng)認為“夫 文典則累野 , 麗亦傷浮 , 能麗而不浮 , 典而不野 , 文質(zhì)彬彬 , 才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 非常注重“典”與“麗”的結(jié)合。根據(jù)這一文學主張, 蕭統(tǒng)在編選文選時 , 偏重于選錄六朝的文學作品。 就詩
5、歌而論 ,文選 選錄六朝以前的詩歌共 148首; 而選錄六朝詩 歌則多達 318首, 這充分表達了蕭統(tǒng)對六朝詩歌的高度評價 ,并揭示了文學在發(fā)展過程中不 斷進步的規(guī)律。 如果說文選 畢竟是一部通代的文學總集 ,它在選取作品時 , 總要照顧到歷 史的連續(xù)性 , 那么, 應(yīng)試詩題的出題者 ,則盡可以根據(jù)時代的好尚來擇取作品 ,于是他們把詩 題的出典集中到了六朝作品上。如果我們考察一下文學史 , 其實早在唐初就已確立了崇尚六朝詩歌的審美觀念。史官們在史書里除對玄言詩、 宮體詩持否定態(tài)度外,他們對六朝文學給予了高度評價。 如隋書經(jīng)籍志云 :爰逮晉氏 ,見稱潘、陸,并黼藻相輝 ,宮商間起 ,清詞潤乎金石
6、 ,精義薄乎云天。 永嘉已后 , 玄風既扇 ,文寡風力 , 降及江東 , 不勝其弊。宋齊之世 , 下逮梁初 , 靈運高致之奇 , 延年錯綜之美 謝玄暉之藻麗,沈休文之富溢,輝煥斌蔚,辭義可觀。從創(chuàng)作上看 , 貞觀時期多宴飲應(yīng)制之作 , 風格上極力學習六朝 , 正如吳喬在圍爐詩話 中所說: “貞觀之詩 , 官儀“以詞采自達 , 工五言 , 可見這種詩風正是六朝的繼續(xù)。一般文學史認為 , 此后陳子昂的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一出 , 提倡“興寄”與“風骨”, 一掃六朝浮靡文風 , 于是“天下翕然 , 質(zhì)文一變” , 從此改變了唐初崇尚六朝的詩歌審美觀 念, 開啟了學習漢魏剛健詩風的新時代。 然而通過對
7、唐人應(yīng)試詩題出典的分析 , 我們認為這一 論斷并不符合歷史的真實 , 從開元、天寶年間開始試詩起 , 典出前代詩歌的應(yīng)試詩題 , 大多數(shù) 出自六朝詩人的作品 , 這說明六朝詩人詩作一直為唐人崇尚喜愛 , 一直占據(jù)著主流的地位。 雖 說應(yīng)試詩題中也有 4個出典于曹植的詩歌 , 但在建安詩人中 ,曹植更注重詩歌的華麗詞采 ,出 題者正是將他作為六朝詩風的開創(chuàng)者來看待的。事實上 , 陳子昂詩歌理論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從中宗、 睿宗朝至開元初年 , 詩壇的領(lǐng)袖 人物是張說 , 他在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中表達了他的詩歌觀念 : “臣聞七聲無主 ,律呂綜 其合 ; 五采無章 , 黼黻交其麗。是知氣有壹郁
8、, 非巧辭莫之通 ; 形有萬變 , 推崇“巧辭”、 “工文”,正是六朝詩歌的特點 ,從中可以看出張說對六朝文學的崇尚。 至 盛唐,大詩人李白既向往“蓬萊文章建安骨” ,更贊美“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 宣州謝朓樓餞 別校書叔云 ); 杜甫說自己作詩“熟知二謝將能事 , 頗學陰何苦用心”( 解悶 之七), 贊美 “庾信文章老更成 , 凌云健筆意縱橫” ( 戲為六絕句之一 ), 還說李白“白也詩無敵 , 飄然 思不群。清新庾開府 , 俊逸鮑參軍” ( 春日憶李白 ), 以六朝詩人鮑照、庾信稱譽李白 , 這 些都說明盛唐詩人對六朝詩歌的推崇。 大歷以后 , 直到晚唐 , 除少數(shù)欲以儒家文學觀革新詩文 者
9、會想到陳子昂的“道”以外 , 摹擬六朝詩歌更成為詩壇的普遍風氣。文宗開成元年下詔 云: “所試賦則準常規(guī) , 詩則依齊梁體格” , 連應(yīng)試詩體都由唐律向齊梁體回歸 ,可以說達 到了崇尚六朝詩風的極至。與此同時 , 唐人對陳子昂的理論也作了深刻反思 , 皎然認為齊梁雖然政道凋敝 , 但文學成 就仍應(yīng)當肯定 : “夫五言之道 ,惟工惟精。 論者雖欲降殺齊梁 ,未知其旨。 若據(jù)時代 ,道喪幾之 矣。詩人不用此論,何也?若謝吏部大江急夜流,客心悲未央。,亦何減乎建安! ”而 顏真卿更是從根本上懷疑陳子昂理論影響的真實性, 他說: “盧黃門之序陳拾遺也 , 而云:道弊五百歲而得陳君 ,若激昂頹波 , 雖
10、無害于過正 ,權(quán)其中論 ,不亦傷于厚誣 !” 11 通 過對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典出前代詩歌的詩題的分析 , 有助于我們認清長期以來文學史對陳子昂 詩歌理論作用的夸大描述 , 消除文學史上的一個誤解 , 從而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 , 進一步明確 崇尚六朝詩歌乃是唐代詩歌藝術(shù)審美觀念的主流這樣一個事實。下面再從具體作家作品在唐人應(yīng)試試題中所占的出典數(shù)量比重, 來分析這些作家在唐詩特質(zhì)形成過程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出典于前代詩歌的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出典于謝朓與謝靈運詩歌的詩題數(shù)量位居前列 , 占 有明顯優(yōu)勢。其中又以謝朓為最多 , 共有 9個,它們是 :(1) 、玉繩低建章 ,典出暫使下都 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
11、西府同寮 12。 (2) 、天際識歸舟 , 典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13。 (3) 、風動萬年枝 , 典出直中書省詩 14。 (4) 、鳥散馀花落 , 典出 游東田 15。 (5) 、窗中列遠岫 , 典出郡內(nèi)高齋閑坐答呂法曹16。 (6) 、春色滿皇州 , 典出和徐都曹 17。 (7) 、日華川上動 , 出典同上。 (8) 、風光草際浮 , 出典同上。 (9) 、風草不留霜 , 典出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18。唐人最喜愛的詩人無疑當屬謝朓 , 除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 19,對謝朓表示出五體投 地的佩服外 ,其他詩人也對謝朓備加贊賞 :杜甫說: “謝朓每篇堪諷誦”( 寄岑嘉州 )
12、, 韓翃 云: “君到新林江口泊 , 吟詩應(yīng)賞謝玄暉” ( 送夏侯侍御 ), 錢起曰: “江山飛麗藻 , 謝朓讓 前名” ( 奉和宣城張?zhí)啬贤で锵延?, 這些都表明了唐人對謝朓詩歌的傾心推崇。謝朓的詩歌 , 除繼承謝靈運山水詩寫景清麗的傳統(tǒng)外 , 又將滿腔深情融入詩中 , 形成了秀 麗深情的詩歌風格 ,如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寮 中既有“秋河曙耿耿 , 寒渚夜 蒼蒼。引顧見京室 ,宮雉正相望。金波麗 (支鳥)鵲, 玉繩低建章”這樣的寫景麗句 ,而結(jié)尾處 的“風云有鳥路 ,江漢限無梁。 ??助楒罁?,時菊委嚴霜” ,更是充滿悲情 ,感人至深。前人說 “唐詩主情 , , 正是學習謝朓詩
13、歌的必然結(jié)果 ,因為 謝朓的詩歌往往融情入景 , 充滿含蓄蘊藉的神韻。 如游東田 中 ,先是描繪了一幅“遠樹曖 仟仟,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 ,鳥散馀花落”的田園美景 , 接著用“不對芳春酒 ,還望青山郭” 作結(jié),把對田園的摯愛 , 完全融入了深深的凝望之中 ,給讀者留下了無盡的回味。早在初唐 , 人們對謝朓詩歌深于情、 婉于情的特點就有所認識。 元兢在古今詩人秀句序 中說:常與諸學士覽小謝詩 , 見和宋記室省中 , 詮其秀句。諸人咸以謝“行樹澄遠陰 ,云霞 成異色”為最。余曰 : “諸君之議非也 , 未若落日飛鳥還,憂來不可極之妙也。觀夫落日飛鳥還 , 憂來不可極 ,謂捫心罕屬 , 而舉目增
14、思 ,結(jié)意惟人 ,而緣情寄鳥。落日低照 , 隨即望斷 ,暮禽還集 ,則憂共飛來。美哉玄暉 ,何思之若是也。 21 元兢的上述觀點 ,表明他對 謝朓詩歌融情入景的藝術(shù)特色已有深刻認識 , 并以這種美學觀念 , 來評定詩歌創(chuàng)作的優(yōu)劣 , 為 唐詩的發(fā)展指明了坐標。此外 , 謝朓詩歌“圓美流轉(zhuǎn)” 22 的美學風范 ,使永明體發(fā)展到了頂 峰,也深深影響了唐人。 如“天際識歸舟 ,云中辨江樹”、 “風動萬年枝 ,日華承露掌”、 “窗 中列遠岫 ,庭際俯喬林”、“日華川上動 , 風光草際浮”、“風草不留霜 , 冰池共如月”等被 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名句 ,清麗流暢 ,音韻和諧 ,真是美輪美奐。陳衍說“玄暉風華明
15、艷 ,實開唐 格” 23,指出了唐詩在整體藝術(shù)格調(diào)上對謝朓詩歌的美學接受。謝朓對唐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 嚴羽說“謝朓之詩 , 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24,此話其實應(yīng)該 反過來理解 , 唐人之詩實有許多似謝朓者 , 正如胡應(yīng)麟所說 : “六代之變而三唐者 , 其玄暉之 責乎, 馀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初唐 ?也; 金波麗 (支鳥)鵲,玉繩低建章 ,盛唐也; 天際識歸舟 ,云中辨江樹 ,中唐也; 魚戲新荷動 ,鳥散馀花落 ,晚唐也?!?25 應(yīng)該 說, 謝朓的詩歌 ,對于唐詩美學的形成 ,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引導作用。 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出典于謝靈運詩歌的數(shù)量位居第二 , 共有 8 個詩題 :(1)
16、 、白日麗江皋 , 典出從游京口北固應(yīng)詔 26。(2) 、原隰荑綠柳 , 出典同上。 (3) 、飛鴻響遠音 , 典出登池上樓 27。(4) 、新陽改故陰 , 出典同上。 (5) 、首夏猶清和 , 典出游赤 石進帆海 28。(6) 、日落山照耀 , 典出七里瀨 29。(7) 、空水共澄鮮 , 典出登 江中孤嶼 30。 (8) 、新蒲含紫茸 , 典出于南山往北山經(jīng)湖中瞻眺31。謝靈運以寫山水詩著稱 , 上述 8 個詩題大多出于他的山水詩。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shù)特點 可概括為清麗自然 ,他以冷靜客觀的筆法 , 對自然景色作了極為精彩細致的描摹, 不愧為一代作手。僅從被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這些名句來看 , 既有
17、畫家調(diào)色板上的斑斕色彩 , 如“原隰荑綠柳 墟囿散紅桃”、“初篁苞綠籜 ,新蒲含紫茸” ;又有攝影家對光線的敏銳感受,如早晨的“遠巖映蘭薄 ,白日麗江皋”、 日午的“云日相輝映 , 空水共澄鮮”、 黃昏的“石淺水潺湲 , 日落 山照曜” ,如此清新自然的詩句 ,自然備受唐人贊賞 ,并成為唐人認同的詩歌藝術(shù)審美標準之 一。唐人多以清麗自然來稱贊優(yōu)秀的詩人詩作 , 如李白稱贊韋良宰的詩 : “清水出芙蓉 ,天然 去雕飾”(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下韋太守良宰); 杜甫也說 : “復憶襄陽孟浩然 , 清詩句句盡堪傳”(遣悶之六 ), 又說自己“不薄今人愛古人 , 清詞麗句必為鄰”(戲 為六絕
18、句之五 ), 岑參稱贊張獻心的詩 : “看君謀智若有神 , 愛君詞句皆清新” ( 送張獻心 充副史歸河西雜句 ), 這些都是唐人重視謝靈運清麗自然詩風的反映。唐代詩人中 ,以皎然對謝靈運的詩歌認識最深 ,評價也最高 ,他在詩式中 , 指出了謝詩 除清麗自然之外 , 還有“尚于作用”的特點 :曩者嘗與諸公論康樂為文 , 真于性情 , 尚于作用 , 不顧辭采 , 而風流自然。 32皎然說的“作用” ,即“經(jīng)營” ,指的是謝靈運詩歌反復雕琢的藝術(shù)特點。的確,我們只要讀一下謝靈運的名詩 登池上樓 , 就會發(fā)現(xiàn)全詩是經(jīng)過精打細磨的 , 其中被取作應(yīng)試詩題 的“潛虬媚幽姿 , 飛鴻響遠音”、“初景革緒風
19、,新陽改故陰”兩聯(lián) , 更是極盡雕琢之能事。 謝靈運詩歌“經(jīng)營而返于自然” 33 的創(chuàng)作理念 , 對唐人的創(chuàng)作影響很深 , 從杜甫講求煉字煉 句, 到賈島、姚作詩苦吟 , 都是這種創(chuàng)作理念的延伸。毫無疑問 , 謝靈運的詩歌藝術(shù)為唐人的 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料。除謝朓與謝靈運外 , 被唐人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前代詩人中 , 還有一些出典數(shù)量相對較多的 作家,其詩歌藝術(shù)風格 , 在唐詩特質(zhì)的形成過程中 ,也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出典于曹植詩歌的共有 4 個:(1) 、好鳥鳴高枝 ,典出公宴詩 (2) 、良田無晚歲 , (3) 、膏澤多豐年 , 出典同上。 (4) 、涇渭 揚濁清 , 曹植
20、身處建安時期 ,其詩歌雖也表現(xiàn)出“建安風骨” , 但與曹操、 劉楨等以剛健質(zhì)樸的“風骨” 著稱的詩人相比 , 又表現(xiàn)出新的特點 , 即十分注重富艷的文采 ,故被鐘嶸評為“骨氣奇高 , 詞 采華茂” 37。即以被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名句 : “潛魚躍清波 , 好鳥鳴高枝”、“良田無晚歲 ,膏 澤多豐年”、“山岑高無極 , 涇渭揚濁清”為例 ,對仗都十分工穩(wěn) ,并開始自覺追求音韻的交 叉和諧。應(yīng)該說整個六朝詩歌的創(chuàng)作都是沿著曹植開創(chuàng)的道路前進的 , 曹植詩“詞采華茂” 的藝術(shù)特點 , 對六朝詩歌的發(fā)展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 , 因而后人常常把他看作六朝詩風的開 創(chuàng)者,正如胡應(yīng)麟所說 : “六朝巨擘 ,無能出
21、其范圍者?!?38 曹植詩注重詞采的藝術(shù)特點 ,自 然也為以崇尚六朝詩風的唐人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重要的美學借鑒。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有 3 個詩題出自陶淵明的詩歌 , 其中有一題曾被考過兩次 :(1) 、日暮天無 云 , (2) 、春風扇微和出典同上。 (3) 、秋菊有佳色 , 典出飲酒詩之八 40。陶淵明在六朝并沒有受到重視 , 詩品將其列為中品 , 文心雕龍對他只字未提 , 蕭統(tǒng)雖 然滿懷激情地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 ,但其文選中也不過選陶詩 8 首。一般文學史都認 為, 直到宋朝 , 陶淵明才真正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但從唐人應(yīng)試詩題來看, 不僅有 3 個出于陶淵明詩歌 , 而且其中的
22、春風扇微和 , 曾于貞元十年進士科和咸通十三年宏詞 科, 從中可見唐人對陶詩的喜愛與推崇。因此可以說 , 陶淵明在唐代就已被公認為第一流的大詩人。陶淵明的詩歌藝術(shù) ,直接啟發(fā)了唐人注重“興象”的詩歌美學觀。 “興象”的概念 , 最早由殷 璠在河岳英靈集中提出 , 他常以此美學標準來品評詩人詩作 , 如評論孟浩然的詩“至如 眾山遙對酒 ,孤嶼共題詩 ,無論興象 ,兼復故實”。陳伯海先生在唐詩學引論 中,對“興 象”作了具體解釋 :“興象”合成一體 , 是要求詩歌形象除了外形的鮮明生動以外 , 還須具備內(nèi)在的興味神 韻, 要能通過外表事象的描繪 ,導引和展示出內(nèi)部涵藏豐富、包孕宏深的藝術(shù)境界來。
23、42 按 照這一理解 ,在唐以前的詩人中 ,當以陶淵明的詩最具備“興象”的特點 , 因為陶詩的潛在空 間很大 ,內(nèi)涵極為豐富 ,如深受唐人喜愛的 擬古詩 之七: “日暮天無云 ,春風扇微和。 佳人 美清夜 , 達曙酣且歌。 歌竟長嘆息 , 持此感人多。 明明云間月 , 灼灼葉中花。 豈無一時好 , 不久當如何?”雖寫酣歌、 飲酒, 卻蘊涵著強烈的生命關(guān)懷。 而另一首被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 飲酒詩 之八: “秋菊有佳色 ,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憂物 , 遠我達世情。 一觴雖獨進 , 杯盡壺自傾。 日入 群動息 , 歸鳥趨林鳴。 嘯泬東軒下 ,聊復得此生。 ”看似賞菊 , 卻寄托著超然的人生哲學 , 給人
24、 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回味。東坡評陶詩云 : “淵明作詩不多, 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 , 癯而實腴”43, 正指出了陶詩極富“興象”的藝術(shù)特點。唐代有幾位詩人受陶詩的影響較為顯著,前人已經(jīng)論及,如沈德潛說 : 陶詩胸次浩然 ,其中有一段淵深樸茂不可到處。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閑遠 , 儲太祝有其樸質(zhì), 韋左司有其沖和 ,柳儀曹有其峻法 ,皆學焉而得其性情所近。 44其實, 就陶詩啟發(fā)了唐人重視“興象”的審美觀念來說, 陶詩的影響就遠遠不止沈德潛說的這幾位詩人 , 而是全面影響了唐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從陶詩在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所占的地位來 看 , 也證明了這一點。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有 3 個出自何遜的詩 :
25、(1) 、夜雨滴空階 , 典出臨行與故游夜別 45 。 (2) 、月映清淮流 , 典出與胡興安夜別 46。(3) 、寒流聚細紋 , 典出九日侍宴樂游 苑 47。何遜的詩 ,在當時被認為“實為精巧 , 多形似之言 ,揚都論者 ,恨其每病苦辛 , 饒貧寒 氣” 48,因此評價不高 , 文選也未收他的詩作。然而何遜的詩歌在唐代卻贏得了喝彩, 唐人論詩每以何遜為高標。 如開成二年知貢舉的高鍇 , 曾贊美李肱的應(yīng)試詩“詞韻既好 , 人才俱 美 , 臣前后吟詠近三五十遍 , 雖使何遜復生 , 亦不能過” 49, 將何遜看作詩人的典范。何遜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 , 正如沈德潛所概括的那樣 : “仲言詩雖乏氣骨 ,
26、 而情詞婉轉(zhuǎn) ,淺語俱 深。”50 何遜最擅長作離別詩 , 被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的名作臨行與故游夜別 : “歷稔共追 隨, 一旦辭群匹。 復如東注水 , 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 , 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 , 何時同促 膝”,將追憶、思念與期逢的心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而與胡興安夜別中的名句 :“念此一筵笑,分為兩地愁。露濕寒塘草 ,月映清淮流” ,則將雙方的離愁同時寫出 ,融情入景 ,含蓄委 婉,使人“讀之殊不盡纏綿之致” 51。 何遜詩歌“情詞婉轉(zhuǎn)”的藝術(shù)特點 ,正符合了唐人“內(nèi) 外含蓄 ,方入詩格” 52 的審美心理 ,因此在唐代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在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出于 何遜詩歌者 ,
27、數(shù)量僅次于二謝、曹植 , 而得與陶淵明比肩 ,說明了何遜詩歌的美學趣尚對唐人 創(chuàng)作的深刻影響。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有2個出自鮑照的詩歌 :(1) 、清如玉壺冰 ,典出白頭吟 53。(2) 、錦 帶佩吳鉤 , 典出結(jié)客少年場行 54。鮑照詩歌的藝術(shù)風格峻逸奇矯 , 獨具面貌 ,雖在當時被目為“不避危仄 ,頗傷清雅之道” 55, 卻為唐代詩歌注入了強烈的生命豪情。 鮑照的樂府詩深得漢樂府的真?zhèn)?, 慷慨奔放 , 充滿不平 之氣, “如饑鷹獨出 , 奇矯無前” 56。象這首被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擬漢樂府的白頭吟 :“直 如朱絲繩 , 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 , 猜恨坐相仍。人情賤恩舊 , 世議逐衰興。毫發(fā)一
28、為瑕 , 丘山不可勝。 食苗實碩鼠 , 玷白信蒼蠅。 鳧鵠遠成美 , 薪芻前見陵。 申黜裦女進 , 班去趙姬升。 周王日淪惑 , 漢帝益嗟稱” , 激情澎湃 ,一氣貫注 ,憤世嫉俗之情溢于言表。 而另一首被取作詩 題的樂府詩 結(jié)客少年場行 , 則傾瀉出了鮑照“今我獨何為 , 坎壇懷百憂”的滿腔悲憤。 鮑 照的樂府詩尤其是他開創(chuàng)的歌行體 ,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繼承與發(fā)揚 , 說明鮑照詩歌的美學特 征受到了唐人的高度重視。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出自沈約詩的有 2 個:(1) 、秋風生桂枝 , 典出鍾山詩應(yīng)西陽王教 五首之三 57。 (2) 、丹浦非樂戰(zhàn) ,典出應(yīng)詔樂游苑餞呂僧珍 58。沈約是永明體的倡導
29、者和最初的實踐者 , 為追求詩歌的音韻和諧之美 , 他主張完美的詩 歌必須做到“宮羽相變 ,低昂互節(jié)” ,所謂“一簡之內(nèi) ,音韻盡殊 ;兩句之中 ,輕重悉異” 59。 如被取作應(yīng)試詩題的 鍾山詩應(yīng)西陽王教五首 之三: “即事既多美 , 臨眺殊復奇。 南瞻儲胥觀, 西望昆明池。 山中咸可悅 , 賞逐四時移。 春光發(fā)隴首 , 秋風生桂枝。 ”通首對仗工穩(wěn) , 格律 精嚴,充分顯示出詩歌的音樂美。另一首應(yīng)詔樂游苑餞呂僧珍,雖以敘事為主 , 但也連用了十二句對偶句 : “推轂二崤道 , 揚旆九河陰。 超乘盡三屬 , 選士皆百金。 戎車出細柳 ,餞席遵 上林。命師誅后服 ,授律緩前禽。 函轘方解帶 ,峣
30、武稍披襟。 伐罪芒山曲 ,吊民伊水潯” ,表現(xiàn) 出沈約杰出的才華。沈約提倡的注重詩歌外在形式美的理論 , 為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奠定了基 礎(chǔ), 可以說沒有永明體 , 就沒有沈、宋最終完成的唐代近體詩格律, 也就沒有唐代近體詩的輝煌成就。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有2個出于江淹的詩歌:(1)、日暮碧云合,典出雜體詩三十首擬 休上人 60。(2) 、秋日懸清光 , 典出望荊山 61。江淹的詩歌風格與何遜相近 , 只是委婉之馀 , 更顯凄涼 , 正如劉熙載所說 : “江文通詩有凄涼 日暮,不可如何之意?!?62我們試讀一下他的望荊山 : “奉義至江漢 ,始知楚塞長。南 關(guān)繞桐柏 , 西岳出魯陽。寒郊無留影 , 秋
31、日懸清光。悲風橈重林 ,云霞肅川漲。歲晏君如何 ? 零淚沾衣裳。玉柱空掩露 , 金樽坐含霜。一聞苦寒奏 , 更使艷歌傷” , 便會感受到一種凄婉欲 絕的情致??梢哉f , 唐人對江淹詩歌美學特征的繼承 , 恰似在唐詩這杯精心釀造的葡萄美酒中 摻入了一絲苦澀的滋味。以上分析了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出典較多的詩人對唐人詩歌藝術(shù)審美心理的影響 , 還有一 些只有一個詩題出典的詩人 , 在此就不作分析了。 值得注意的是 ,詩題寒云輕重色 出典于 陳后主的幸玄武湖餞吳興太守任蕙63。陳后主是代表了亡國之音的詩人, 但這首小詩卻寫得很有氣勢 : “寒云輕重色 , 秋水去來波。待我戎衣定 , 然送大風歌。”唐人
32、選取陳后 主這首頗具慷慨氣概的詩為應(yīng)試詩題出典 , 說明出題者不因人廢詩 , 惟詩歌藝術(shù)水平是取。 這 也表明唐人對前代文學的評價 , 并不過多受政治因素的干擾 , 對文學藝術(shù)能抱有一種比較公 允客觀的審美心態(tài)。另外,西晉詩人陸機 , 深受蕭統(tǒng)的推崇 ,文選 中收其詩 52首, 為諸家之最。 唐初,唐太 宗也曾對陸機的詩歌大加贊賞64。但我們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存的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出典于陸機詩歌的卻一個也沒有。這表明 , 唐代從開元、天寶年間試詩以后 , 對陸機注重摹擬堆砌、“綴詞尤 繁”65 的詩歌美學已不再認同。 由此可見 , 唐人學習六朝也是根據(jù)自身的美學觀念有所取舍 的, 正如王漁洋所說 : “
33、唐人于六朝 ,率攬其菁華 ,汰其蕪蔓 , 可為學古者之法?!?66 最后,順 便說一下 , 在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 , 沒有出自唐代大詩人詩作的詩題 , 這說明唐人對本朝創(chuàng)作的輝 煌成就 , 還沒有普遍重視。從以上對唐人應(yīng)試詩題的分析中 , 我們對唐代的詩歌藝術(shù)審美取向有了基本了解。 唐人廣 泛吸收前代尤其是六朝詩歌藝術(shù)的滋養(yǎng) ,將曹植的“骨氣奇高 ,詞采華茂” ,陶淵明的“質(zhì)而 實綺,癯而實腴” ,謝靈運的清麗自然 , “尚于作用” ,鮑照的“俊逸奇矯” ,沈約的“宮羽相 變, 低昂互節(jié)” ,謝朓的秀麗深情 , “圓美流轉(zhuǎn)” ,何遜的“情詞婉轉(zhuǎn)” ,江淹的委婉凄涼熔于 一爐,進而創(chuàng)造出了代表中國詩
34、歌藝術(shù)最高成就的唐代詩歌。 唐人應(yīng)試詩題中另有 8 個典出詩經(jīng) , 出題者多取漢儒賦予的政治寓意 ,故不計在 內(nèi)。 王讜唐語林開列了一張神龍以后曾多次知貢舉的官員的名單,皆為一代文化名流。見周勛初唐語林校證卷八補遺 ,中華書局 1987 年版, 第 719 頁。 梁昭明太子文集卷二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四部叢刊初編本。 隋書卷三十五,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090頁。 吳喬圍爐詩話卷三,清詩話續(xù)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58頁。 舊唐書卷八十,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743頁。 盧藏用陳伯玉文集序,見陳子昂集附錄,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0年版,第 260 頁。 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五,中華書局1983年影印本,第2274頁。 范攄云溪友議卷上“古制興”條,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第15頁。 李壯鷹詩式校注卷四齊梁詩,齊魯書社1986年版,第197頁。11,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第 3415 頁。12,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 1212頁。下引此書版本同13141516171819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 第 1259 頁。, 第 1407 頁。, 第 1057 頁。, 第 1209 頁。, 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海參產(chǎn)業(yè)鏈供應(yīng)鏈金融解決方案合同3篇
- 2025年鋼廠爐渣熱能回收利用合同范本2篇
- 2025版五星級酒店餐飲部員工勞務(wù)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畜牧飼養(yǎng)技術(shù)培訓與推廣合作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電子商務(wù)平臺個人勞務(wù)用工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車輛租賃與租賃期限調(diào)整服務(wù)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橙子產(chǎn)業(yè)投資與融資合作協(xié)議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廚具行業(yè)綠色供應(yīng)鏈合作框架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網(wǎng)絡(luò)安全防護解決方案采購合同范本5篇
- 2025年度個人購房稅費繳納協(xié)議書2篇
- 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
- 煤礦復工復產(chǎn)培訓課件
- GB/T 292-2023滾動軸承角接觸球軸承外形尺寸
- 軍人結(jié)婚函調(diào)報告表
- 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guī)定
- 北京地鐵6號線
- 航空油料計量統(tǒng)計員(初級)理論考試復習題庫大全-上(單選題匯總)
- 諒解書(標準樣本)
- 西班牙語構(gòu)詞.前后綴
- 《工程測試技術(shù)》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