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器具大觀_第1頁
中國古代器具大觀_第2頁
中國古代器具大觀_第3頁
中國古代器具大觀_第4頁
中國古代器具大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器具大觀一、食器鼎dng: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兩耳。鬲:鼎一類的器具,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熱。(國名和作姓時念gé,表示器物時用lì)甗yn: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可分為兩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兩者之間有鏤空的箅,用來放置食物,可通蒸汽。鬹gu: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鳥喙,有把柄和三個空心的短足。甑zèng:是中國的蒸食用具,為甗的上半部分,與鬲通過鏤空的箅相連,用來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將甑中的食物煮熟。單獨的甑很少見,多為圓形,有耳或無耳。簋gu:古代盛食物的圓形器具,圓口,兩耳。簠f(xié):古代

2、祭祀時盛稻梁的器具,長方形,有蓋有耳。盨x:古代盛食物的銅制器皿,有蓋和兩個耳子。敦duì:中國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會時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后來逐漸演變出蓋。到戰(zhàn)國時多為蓋形同體。常為三足,有時蓋也能反過來使用。二、酒器斝ji:中國古代用于溫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禮器,通常有青銅鑄造,三足,一鋬(pàn 器物上備手把握的部分),兩柱,圓口呈喇叭形。由商湯王打敗夏桀之后,定為御用的酒杯,諸侯則用角。爵:中國古代一種用于飲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禮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是非常常見的。爵:是中國古代一種用于飲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銅禮器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中是非常常見

3、的。爵的一般形狀,前有流,即傾酒的流槽,后有尖銳狀尾,中為杯,一側有鋬(pàn 器物上備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流與杯口之際有柱,此為各時期爵的共同特點。角: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有的有蓋,但無流和注。最初當為普通飲酒器皿,供低級別貴族使用。角的出土和傳世數(shù)量遠遠地少于爵,商周之際發(fā)展為造型精美的禮器,流行于周中期之前,之后開始衰落。樽:中國古代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尊的形制圈足,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時期,春秋后期已經(jīng)少見。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觚g:中國古代一種用于飲酒的容器,也用作禮器。圈足,敞口,長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現(xiàn)為喇叭狀。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觶z

4、hì:中國古代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商朝時,觶為小瓶形狀,大多有蓋子,圓腹,侈口,圈足。西周時出現(xiàn)方柱形的觶,春秋時演變成長身,形狀像觚。觥gng: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橢圓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帶蓋,蓋做成有角的獸頭或長鼻上卷的象頭狀。有的觥全器做成動物狀,頭、背為蓋,身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裝飾紋樣同犧尊、鳥獸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將其誤以為獸形尊。然觥與獸形尊不同,觥蓋做成獸首連接獸背脊的形狀,觥的流部為獸形的頸部,可用作傾酒。斛hú:呈直口直壁的圓筒形,平底,腹兩側各有一柄;量器,古代以十斗為斛,后來以五斗為斛 。 卣yu:古代

5、的一種酒器,橢圓形。青銅制,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也有作圓筒形的,器形變化較多。用以盛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盉hé:是古人調(diào)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diào)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后有鋬(pàn 器物上備手把握的部分),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出現(xiàn)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zhàn)國。方彝: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彝本是青銅禮器的通稱,宋人始稱這類器物為方彝。方彝的造型特征是長方形器身,帶蓋,直口,直腹,圈足。器蓋上小底大,做成斜坡式屋頂形,圈足上往往每邊都有一個缺口。也有少數(shù)方彝下腹外鼓成曲腹

6、狀。3、水器罍léi:小口,廣肩,深腹,圈足,有蓋,多用青銅或陶制成 。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xiàn)于商代晚期,而圓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匜yí: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用于沃盥之禮,為客人洗手所用。周朝沃盥之禮所用水器由盤、盉組合變?yōu)楸P、匜組合。缶fu:一種瓦器,大肚子小口,可盛酒,盛水,也可作打擊樂器。瓿bù:器型似尊,但較尊矮小。圓體,斂口,廣肩,大腹,圈足,帶蓋,有帶耳與不帶耳兩種,亦有方形瓿。器身常裝飾饕餮、乳釘、云雷等紋飾,兩耳多做成獸頭狀 。盂 yú: 一種盛液體的器皿。水盂01水盂02

7、4、古樂器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屬制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可懸掛; 佛寺中使用的一種缽狀物,用銅鐵鑄成,既可作念經(jīng)時的打擊樂器,亦可敲響集合寺眾。 龠 yuè:古龠之斜吹,其法質(zhì)樸,不需另設吹孔,只于管口一端作吹口,即可鳴奏出奇妙的樂音。溯其源,它極可能濫觴于人類早期的生活炊具“吹火管”。篪chi:氣鳴(吹孔)樂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廣泛使用的橫吹竹管樂器。鉦zhng :中國古代打擊樂器。銅制,其形狀與小型的鐘相似,可執(zhí)柄敲擊,幾個大小不同的鉦組合在一起,成為“編鉦”。鐸duó:一種古代樂器,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盛行于中國春秋至

8、漢代。鐃nào 鈸bó:古稱銅鈸、銅盤,民間稱镲。打擊樂器。碰奏體鳴樂器的一種。中國古代把銅鈸、銅鐃或銅盤、镲等,統(tǒng)稱為鐃鈸。云鑼:云鑼由鑼體、鑼架和鑼棰組成。云鑼由大小相同,而厚度,音高存在區(qū)別的若干銅制小鑼組成。這些小鑼以音樂次序懸掛于木架上,每一個小鑼都由3根繩吊在木架的方框中。云鑼的演奏方法與中國鑼類似,用小槌擊奏,其常見編制為十個一組,也有十四個一組和二十四個一組的大型云鑼。笙shng:古老的中國樂器,屬于簧片樂器族內(nèi)的吹孔簧鳴樂器類,是世界上現(xiàn)存大多數(shù)簧片樂器的鼻祖。發(fā)音清越、高雅,音質(zhì)柔和,歌唱性強,具有中國民間色彩。先秦時期的笙管數(shù)為1218根,至唐宋時期,

9、笙管增加到1719根。竽:古簧管樂器,形似笙而較大,管數(shù)亦較多。戰(zhàn)國至漢代曾廣泛流傳。原三十六管,后減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絳色漆。設二十二根管,分前后兩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箜kng篌hóu:古代有臥箜篌、豎箜篌、鳳首箜篌三種形制。這件古老的樂器,從十四世紀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們只能在以前的壁畫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圖樣。羌笛:兩管數(shù)孔(以前五孔,現(xiàn)在多為六孔,)用當?shù)馗呱缴仙L的油竹制成,竹節(jié)長、管身較細,雙管并排用線纏繞連結在一起。豎著吹奏,兩管發(fā)出同樣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帶有悲涼之感。胡hú笳Ji

10、:它是將蘆葦葉卷成雙簧片形狀或圓椎管形狀,首端壓扁為簧片,簧、管混成一體的吹奏樂器。擊筑:古代弦樂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時,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執(zhí)竹尺擊弦發(fā)音。起源于楚地,其聲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時廣為流傳。自宋代以后失傳。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余年,據(jù)史記載,琴的出現(xiàn)不晚于堯舜時期。20世紀初,為區(qū)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瑟:中國古代的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

11、十弦”。阮:樂器阮可分為大阮、中阮、小阮三種,還有一種叫低阮。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喜愛的彈撥樂器。柳琴: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原流行于蘇、魯、皖等省?,F(xiàn)流行于全國各地。 屬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梨形音箱彈弦樂器之一種,其外形、構造、奏法均與琵琶相似。最早的柳琴,構造非常簡單,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氣,非常民間化,中國老百姓親切地稱它“土琵琶”。月琴:音箱呈滿圓形,琴脖短小。琴頸和音箱邊框用紅木、紫檀木制,邊框用六塊規(guī)格一致的木板膠接而成。面板和背板桐木制。箱內(nèi)置兩道音梁,支兩個音柱。四軸,四弦,每兩弦同音,五度定弦。琴頸和面板上設八或九個品位。揚琴:擊弦樂器。揚琴是中國民族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樂器。無論用于獨奏、伴奏還是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