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講班法制史演練題_第1頁
串講班法制史演練題_第2頁
串講班法制史演練題_第3頁
串講班法制史演練題_第4頁
串講班法制史演練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外法制史演練題本套演練題共141題,均為任意選擇題。1下列哪些屬于西周的法制指導思想?A以德配天B德主刑輔C明德慎罰D禮刑結合2在西周時期,明德慎罰有哪些具體要求?A敬天B實施德教C敬宗D用刑寬緩3下列哪個屬于西周時期的宏觀法制特色?A禮刑結合B出禮入刑C禮不下庶人 D刑不上大夫4“以德配天”的“德”的要求包括哪些基本方面?A敬天B敬宗C保皇D保民5下面哪些屬于禮的抽象精神原則?A親親 B尊尊C出禮入刑 D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6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親親父為首 B尊尊君為首C吉禮是冠婚之禮 D西周的禮不是法7下列關于西周法制的哪些說法是不正確的?A禮的內容是維護宗法關系和宗法等級關系的B

2、“德教”的具體內容是“禮治”C“刑不上大夫”是指貴族官僚即使犯罪也不承擔刑事責任D“禮不下庶人”是強調禮有等級差別8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是下列哪個諸侯國的哪個立法活動?A鄭國 鑄刑書 B晉國 鑄刑書C鄭國 鑄刑鼎 D晉國 鑄刑鼎9下列關于法經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B它的具法作為法典的總則而置于篇首C它的雜法主要規(guī)定了“六禁”D它的盜法是關于侵犯財產的犯罪規(guī)定10在中國古代,“律”是在什么時期首次作為法律形式的?A西周B春秋C戰(zhàn)國D秦朝11商鞅變法采用了下列哪些法家的基本主張?A輕罪重刑B不赦不宥C鼓勵告奸D實行連坐12下列哪些原則是兩漢時期法律儒家化的成

3、果?A上請原則 B恤刑原則C親親得相首匿原則 D春秋決獄13下列說法中哪些是不正確的?A上請制度開始于劉邦B上請到東漢時成為普遍特權C親親得相首匿確立于漢武帝時期D恤刑只針對老幼14下列關于曹魏律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A該律有18篇B該律的首篇是“刑名”C該律正式規(guī)定了“八議”制度D律學家張斐、杜預為該律作注15“法例”作為篇名,存在于下列哪個法典中?A曹魏律B泰始律C張杜律D北齊律16哪一朝代的“律”首次將“名例”作為總則,列為首篇?A曹魏律B晉律C北魏律D北齊律17晉律中相當于近現(xiàn)代刑法總則的篇有哪些?A具律B刑名C法例D名例18“刑名”作為篇名,出現(xiàn)于下列哪些法典中? A漢律B曹魏律C晉律

4、D北齊律19下列哪部法典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立法成就最高,對后代封建法典影響最直接、最深遠的一部法典?A曹魏律B晉律C北魏律D北齊律20“官當”制度正式規(guī)定在下列哪些法典中?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魏律D南朝陳律21“準五服以制罪”原則在下列哪些法典中規(guī)定了?A北魏律B曹魏律C晉律D北齊律22下列哪些屬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法律進一步儒家化的表現(xiàn)?A“八議”和“官當”制度確立 B死刑復奏制度確立C“準五服以制罪”和“重罪十條”制度的確立D秋冬行刑制度的確立23“八議”中“議賓”中的“賓”是指哪種人?A外藩B皇帝個人的客人C來自外國的客人D前朝皇室宗親24隋文帝的開皇律首次確立了以下哪些制度?A封建制五

5、刑B加役流C重罪十條D十惡25下列哪部律基本上確定了唐律的主要內容和風格?A武德律B貞觀律C永徽律D開元律26下列關于唐律疏議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唐律疏議的稱呼是元代以后出現(xiàn)的B唐律疏議包括永徽律和其律疏兩部分C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D唐律疏議是中國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27下列哪些是侵犯皇權與特權的犯罪?A謀反B大不敬C不義D內亂28下列哪類犯罪是“重罪十條”沒有而“十惡”有的?A反逆B叛C降D不睦29“聞夫喪,匿不舉哀”的行為屬于“十惡”中的哪一類?A惡逆B不孝C不義D不睦30以下哪些屬于唐律的特點?A禮法合一B科條簡要、寬簡適中C用刑持平D語言精練明確,立法技術高31下列哪一部

6、法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A法經B曹魏律C唐律疏議D宋刑統(tǒng)32“刑統(tǒng)”這一法典編撰形式最早出現(xiàn)于下列哪個朝代?A隋朝B唐朝C五代D宋朝33下列關于宋朝編敕的說法中正確的有哪些?A經過編撰的敕才具有反復適用的普遍約束力B編敕起始于宋太宗C宋仁宗時設有“編敕所”D宋神宗時,敕優(yōu)于律適用34在中國古代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規(guī)是下列哪部法規(guī)?A唐律疏議B宋刑統(tǒng)C明大誥D大清律例35下列哪部律首次形成名例、吏、戶、禮、兵、刑、工等七篇為構架的格局?A吳元年律B洪武六年大明律C洪武二十二年大明律 D洪武三十年大明律36下列關于明大誥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明大誥與大明律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B明

7、大誥在整個明朝具有法律效力C其規(guī)定的部分罪名是律典上所沒有的D其對大明律規(guī)定的罪名的處罰重于大明律37下列哪部法典是中國傳統(tǒng)封建法典的集大成者?A唐律疏議 B宋刑統(tǒng)C洪武三十年大明律 D乾隆五年大清律例38下列哪個朝代首先開始編撰“行政法典”的?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39明朝是哪個皇帝在位期間開始編撰會典的?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孝宗40下列哪些會典的編撰遵循“以典為綱、以則例為目”的原則?A康熙會典B雍正會典C乾隆會典D嘉慶會典41清朝的下列哪些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會典的編撰?A順治B雍正C嘉慶D道光42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憲法性文件是下列哪個文件?A法經B欽定憲法大綱C十九信條D中華民

8、國臨時約法43下列哪個憲法性文件對人民的權利只字不提?A欽定憲法大綱B十九信條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44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專門刑法典是下列哪部法典?A大清律例B大清現(xiàn)行刑律C大清新刑律 D1928年中華民國刑法45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憲法性文件是下列哪個文件?A欽定憲法大綱 B十九信條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46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天壇憲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草案B1914年中華民國約法是軍閥專制全面確立的標志C1923年中華民國憲法是中國歷史上首部正式頒行的憲法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也稱“賄選憲法”47下列哪些憲法性文件實行

9、責任內閣制?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天壇憲草”C“袁記約法” 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48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法制具有下列哪些特點?A繼受法與固有法的混合體 B普通法與特別法的并存體C立法與司法脫節(jié) D體系龐雜49下列哪個憲法性文件規(guī)定的人民權利最充分?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天壇憲草”C“袁記約法” 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50大清民律草案的親屬、繼承篇是由下列哪些機構會同起草的?A修訂法律館B禮學館C資政院D憲政編查館51下列關于西周法律的說法中哪些是錯誤的?A西周的借貸契約稱為“質劑”B“質”“劑”由當事人制作,但由“質人”專門管理C西周關于身份繼承遵循嫡長子繼承制D西周仍然堅持神權政治學

10、說52西周時期的婚姻締結必須符合以下哪些條件才能被宗族和社會承認?A一夫一妻B同姓不婚C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D“六禮”程序53下列關于婚姻解除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妻有“七出”的情形,男方必須休妻B妻有“三不去”的情形,男方不得休妻C“七出”、“三不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夫權專制的典型反映D“七出”、“三不去”制度被后世所繼承54在秦律,下列哪個犯罪是故意的量刑不當?A不直 B縱囚 C失刑 D見知不舉55根據(jù)秦律,下列哪個屬于到達服徭役地點又逃走的犯罪行為?A逋事 B乏徭 C見知不舉 D逃徭56在秦代的刑罰中,下列哪些相當于現(xiàn)代的附加刑?A肉刑 B羞辱刑 C經濟刑 D株連刑57下列關于秦代刑

11、罰的說法中哪些是錯誤的?A秦形成了完整的刑罰體系B秦代的刑罰極為殘酷C秦代的謫(zhai)刑適用于犯罪的官吏D秦代的流放刑比后世的流刑要重58下列哪些原則在秦代就已經確立?A累犯加重處罰 B教唆犯罪加重處罰C自首減輕處罰 D誣告反坐59“具五刑”屬于秦朝死刑之一種,但執(zhí)行這一死刑方法,包含了以下哪些刑罰?A黥、劓 B斬左右趾 C笞 D梟首60下列關于漢初刑制改革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漢初刑制改革存在缺陷,因此沒有多大意義B漢文帝時將斬左趾改為棄市C漢景帝時規(guī)定行刑時不得換人D漢景帝時確定笞杖的尺寸61宮刑在什么時候徹底廢除?A秦B漢C南北朝D清末民初62死刑復奏制是什么皇帝正式確立的?A曹魏

12、明帝B西晉武帝C北魏太武帝D隋文帝63西周的最高司法官吏是下列哪個?A大司寇B小司寇C廷尉D御史大夫64下列哪些朝代的中央司法機關的長官為廷尉?A秦朝B西漢C東漢D北齊65下列哪些朝代的最高監(jiān)察官是御史大夫?A秦朝B西漢C東漢D西晉66在什么朝代廷尉擴充為大理寺?A曹魏B西晉C北魏D北齊67在宋朝,若佃戶過期不交地租,地主可于什么期限內向官府投訴?A每年十月初一至正月底 B每年二月一日至九月底C每年十月初一至二月底 D每年三月一日至九月底68下列關于宋代“負債”和“出舉”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負債”是不付息的使用借貸B“負債”是付息的消費借貸C“出舉”是付息的消費借貸D“出舉”是不付息的使

13、用借貸69下列關于唐律“自首”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奸不適用自首B自首的,可以免罪C自首必須完整、真實D自首必須在犯罪未被舉發(fā)前進行70下列關于唐律公、私罪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緣公事致罪”就是公罪B公罪從重處罰C適用官當時,一個官職對公罪比私罪多當一年徒刑D“不緣公事私自犯者”屬于私罪71在唐朝,一高麗人在長安打傷日本人的,應當按照什么法律定罪處罰?A高麗法B日本法C唐律D高麗法或日本法72大明律對刑罰適用采取什么原則?A從輕原則B從舊原則C從新原則D從舊兼從重原則73根據(jù)唐律,下列哪種犯罪“以贖論”?A斗殺B誤殺C戲殺D過失殺74唐律中下列哪些犯罪,在現(xiàn)代看來屬于“身份犯”?A受財枉

14、法、受財不枉法B受所監(jiān)臨C強盜、竊盜D坐贓75“奸黨罪”確立于哪個時期?A秦始皇時期B宋太祖時期C明太祖時期D雍正時期76下列關于宋“折杖法”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折杖法”不適用于死刑B“折杖法”不適用謀反、謀大逆罪C“折杖法”適用于笞、杖、徒、流罪D流罪“折杖”后,不遠流77下列選項關于刺配刑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源于五代后晉的刺面 B在宋首用于太祖C宋仁宗以后成為常制 D是對肉刑的復活78下列關于凌遲刑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首用于五代時西遼B北宋時仁宗首用,神宗后常用C南宋慶元條法事類確定為法定刑D清末大清現(xiàn)行刑律廢止79下列哪些制度是西周時期就存在的?A區(qū)分獄、訟 B五聽 C三刺

15、 D秋冬行刑80下列哪些行為,在秦朝屬于必須告發(fā)的“公室告”?A賊殺傷他人B盜他人 C子盜父母D父母擅殺子女81在唐朝,下列哪個機關屬于中央復核機關?A刑部B大理寺C御史臺D中書省82在什么時期在州縣之上設立提點刑獄司,專職監(jiān)督地方審判,詳錄囚徒?A唐太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太祖83唐朝的大理寺負責審理以下哪些案件?A中央百官犯罪的案件 B京師笞杖案件C京師徒刑以上案件 D刑部移送的死刑與疑難案件84在唐朝,執(zhí)掌糾彈中央百官的機構是下列哪個?A大理寺B御史臺的臺院C御史臺的察院D御史臺的殿院85在什么朝代,大理寺開始降為“慎刑機關”?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86在漢唐時期,下列哪些監(jiān)察官對地方

16、進行監(jiān)察?A漢刺史B唐侍御史C唐殿中侍御史D唐巡按使87下列哪些職務是漢武帝時首次設立的?A刺史B御史大夫C御史中丞D司隸校尉88在什么朝代,首次將御史臺改稱都察院?A西漢末B唐C宋D明89在明朝,省按察使審結下列哪些案件?A笞杖案件B徒刑案件C軍流案件D死刑案件90在清朝,下列哪些案件可以由刑部最終定案?A笞杖案件B徒刑案件C流刑案件D死刑案件91在清朝,下列哪些官員只有復審權,而無相應案件的定案權?A知縣B知府C按察使D總督92下列關于古代死刑制度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死刑秋冬行刑在漢朝確立B死刑復奏制在北朝確立C漢以后,宮刑作為死刑的替代刑沿用到魏晉南北朝時期D清將死刑執(zhí)行分為立決和監(jiān)

17、侯兩類93根據(jù)唐律疏議,下列哪些人不得拷訊?A享有議、請、減等法律特權的人B70歲以上C15歲以下的人D孕婦94在西周時期,下列哪個屬于“報私怨而枉法”?A惟官B惟反C惟內D惟來95下列關于唐律刑訊制度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拷訊時只能用常行杖B次數(shù)不得超過三次,每次拷訊間隔時間為20天C總數(shù)不得超過二百D杖罪以下,不得超過所犯之數(shù)96下列哪部法典首次規(guī)定了審判官的回避制度?A法經B永徽律C唐六典D宋刑統(tǒng)97在唐朝,“三司推事”包括以下哪些官員?A刑部尚書B刑部侍郎C御史大夫D御史中丞98下列關于唐朝會審制度的說法中哪些是不正確的?A“三司使”審理的是地方上的重大案件B監(jiān)察御史作為“三司使”之

18、一C“三司推事”只負責審理中央重大案件D對重大死刑案件的“都堂集議”是為表明慎刑99在明朝,因口角軍人打傷民人的案件,應當如何審理?A由管軍衙門審理B由當?shù)毓俑畬徖鞢由管軍衙門或者當?shù)毓俑畬徖鞤由管軍衙門、當?shù)毓俑畷瑢徖?00下列哪些制度由明太祖時期首創(chuàng)或首用?A錦衣衛(wèi)干預司法 B實施廷杖C確立律典的七篇體例 D規(guī)定奸黨罪101下列哪些是宋太祖在位期間發(fā)生的?A頒布宋刑統(tǒng)、開始編敕 B推行“折杖法”C開始使用刺配刑 D開始使用凌遲刑102明成祖時期設有下列哪些干預司法的廠衛(wèi)機構?A錦衣衛(wèi)B東廠C西廠D內行廠103下列哪些發(fā)生在明憲宗時期?A朝審制度開始 B大審制度開始C設立西廠 D設立內行廠

19、104在清朝,下列哪些官員參與“九卿會審”?A工部尚書 B通政使C大理寺卿 D刑部侍郎105下列關于秋、朝審的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秋審、朝審是死刑復審制度B朝審審理的對象是全國地方上報的斬監(jiān)候、絞監(jiān)候案件C可矜的案件,一般減為徒、流D除情實的案件外,其他案件一般不執(zhí)行死刑106下列哪些機構是資產階級性質的議會組織?A清末咨議局B清末資政院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上的參議院D中華民國約法上的參政院107清末司法機構改革后,其最高審判機關是下列哪個選項?A法部B大理院C最高法院D最高審判廳108清末,甲國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乙國在中國不享有領事裁判權。則在領事裁判權制度下,下列哪些案件仍由中國管轄?A

20、甲國公民之間在中國發(fā)生的案件B乙國公民之間在中國發(fā)生的案件C在中國,甲國公民起訴乙國公民的案件D在中國,乙國公民起訴甲國公民的案件109清末,下列哪個制度是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稅則及虎門條約確立的?A領事裁判權B觀審C會審公廨D審檢合署110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元典章是按照六部順序編撰的B明律相對于唐律“重其所重、輕其所輕”C“重其所重”是對于“典禮及風俗教化”等犯罪D宋審刑院在神宗時裁撤111下列哪些文件對“地方制度”作了專門規(guī)定?A欽定憲法大綱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賄選憲法” D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112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宋朝姑表兄弟姊妹不得結婚B宋朝允許婦女改嫁C南宋法律承認

21、女兒對財產的繼承權D南宋時尊長為絕戶的卑幼指定繼承人,稱為“立繼”113下列關于十二表法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A具有諸法合體的特點B具有私法為主的特點C具有程序法先于實體法的特點D是羅馬國家的第一部成文法114羅馬法學家在下列哪些方面發(fā)揮作用?A解答法律問題B參與訴訟C著書立說D參與編撰法典115下列關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查士丁尼法典編撰的是歷代羅馬皇帝頒布的敕令B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是以烏爾比安的法學階梯為基礎的C查士丁尼學說會纂是闡述羅馬法原理的法律簡明教本D民法大全的問世,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fā)展到最發(fā)達、最完備的階段116羅馬法曾經形成市民法和萬民法兩個體系。其中,萬民法的

22、基本內容主要是下列哪些?A國家行政管理B所有權C婚姻家庭繼承D債權117下列哪些關系屬于萬民法的調整范圍?A羅馬市民之間 B外來人之間C羅馬市民與外來人之間 D人與動物之間118根據(jù)立法方式的不同,下列哪些屬于市民法的法律淵源?A羅馬議會的法律B元老院的決議C長官的告示D羅馬法學家對法律的解釋119下列哪些屬于羅馬法私法的內容?A人法 B物法 C訴訟法 D關于國家管理的法120羅馬法上的人格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A自由權 B生存權 C市民權 D家庭權121下列哪些法共同構成了羅馬私法的主體和核心?A物權法 B繼承法 C訴訟法 D債法122在羅馬法上,債的發(fā)生原因有下列哪些?A私犯 B契約 C準私

23、犯 D準契約123在羅馬法的發(fā)展過程中,訴訟程序先后呈現(xiàn)出下列哪三種不同的形態(tài)?A程式訴訟、法定訴訟、特別訴訟B程式訴訟、特別訴訟、法定訴訟C特別訴訟、法定訴訟、程式訴訟D法定訴訟、程式訴訟、特別訴訟124下列關于羅馬法復興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查士丁尼法學匯編原稿的發(fā)現(xiàn)揭開了復興羅馬法的序幕B羅馬法復興經歷了注釋法學派和評論法學派兩個階段C羅馬法復興有利于民族統(tǒng)一國家的形成D羅馬法的自然法思想是近代自然法學說的歷史淵源125下列關于英國普通法與衡平法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A“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則B衡平法最重要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權利”C普通法程序簡便、靈活D法官適用衡平法判案有很大

24、的自由裁量權126下列關于英國法律淵源的說法中哪些是不正確的?A普通法與衡平法發(fā)生沖突時,普通法優(yōu)先適用B普通法是英國最重要的法律淵源C英國議會制定法的地位高于判例法D制定法不可以對判例法進行修改127現(xiàn)代英國的制定法包括下列哪些?A國會立法 B委托立法 C衡平法 D歐盟法128在英國,最重要的制定法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A歐盟法 B議會立法 C委托立法 D社區(qū)立法129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A英國的上議院是實際上的最高法院B美國最先建立了反壟斷法制C法國是憲法制定最多的國家之一D日本法同時具有兩大法系的特征130英國的高級法院包括下列哪些國家機關?A皇家刑事法院 B樞密院司法委員會 C上訴法院 D高等法院131下列哪些憲法原則是美國1803年的“馬布里訴麥迪遜”案確立的?A三權分立原則B一切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C聯(lián)邦最高法院在審理案件時有權對法律進行違憲審查D經聯(lián)邦最高法院裁定違憲的法律不再具有法律效力132現(xiàn)代陪審制的發(fā)源國是下列選項中的哪一個?A英國B美國C法國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