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定態(tài)能級的觀測_第1頁
原子定態(tài)能級的觀測_第2頁
原子定態(tài)能級的觀測_第3頁
原子定態(tài)能級的觀測_第4頁
原子定態(tài)能級的觀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實驗30 原子定態(tài)能級的觀測實 驗者:楊億斌(06325107) 合作者:王旭升(06325094)(中山大學物理系,光信息科學與技術06級3班)2008年6月9日【實驗目的】:1 通過汞原子第一激發(fā)點位的測量,了解弗蘭克和赫茲在研究原子內部能量量子化問題時所采用的基本實驗方法;2 了解電子與原子碰撞與能量交換的微觀圖像和影響這個過程的主要物理因素?!緦嶒炗镁摺浚?實驗桌號:2號 弗蘭克赫茲(F-H)管,弗蘭克赫茲實驗儀,WMZK型溫度指示控制儀,Tektronix TDS3012B數(shù)字銀屏示波器,Keithley 2700數(shù)據(jù)采集/控制開關/數(shù)字多用表?!緦嶒炘怼浚?原子定態(tài)能級的觀測實驗

2、的原理圖如圖1所示。電子由熱陰極K發(fā)射,通過加速空間KG進入反向電壓空間GA,如果能量E>=eVAG,就能沖過反向拒斥電場而到達陽極A而形成陽極電流,又微電流計檢出。如果電子在KG空間與汞原子相碰,將自己的一部分能量傳遞給汞原子,而是汞原子激發(fā),則電子剩余的能量已不足以克服反向拒斥電壓而被折回,這是微電流計的示數(shù)將明顯減小。 圖3所示曲線就是弗蘭克和赫茲當年測得的電子在KG空間與汞原子進行能量傳遞的情況。其明顯特征是:(1)隨VGA的增加,板流IA顯示出一系列極大值和極小值;(2)各極大值(或極小值)之間的間距為4.9V。 圖1 F-H 實驗原理圖 圖2 F-H 管內空間電位分布 圖3

3、反射極電流與加速電壓的關系 【實驗內容】: FH管的工作原理如圖4。圖中VF 為燈絲電壓,16V連續(xù)可調;VG!K為第一柵極與陰極之間的電壓,05V連續(xù)可調;VG2P為第二柵極與陽極之間的電壓(即反向電壓),015連續(xù)可調;V加速為加速電壓,090V調節(jié);微電流測量范圍10-4A10-7A;測量精度<=5%。 圖4 F-H 管工作原理圖 弗蘭克赫茲實驗儀外形,前面板包括:1-電源;2-V加速;3-VG2P;4-VG!K;5-VF;6-記錄儀;7-電流表;8-量程;9-選擇;10-電壓;11-數(shù)字面板表。后面板包括:1-Y 輸入;2-X輸入;3-計算機接口;4-增益調節(jié);5-增益調節(jié)015

4、V;6-外接F-H管?!緦嶒灢襟E】1 使用方法(1) 接上WMZK溫度指示控制儀電源,打開開關,控制儀綠燈亮;調節(jié)溫度控制開關,定好目標溫度,加熱至控制儀紅燈亮。(2) F-H實驗儀開機前將微電流級置于10-7A檔,各檔電壓分別旋到最小值。(3) 接通電源,按照F-H管的參考數(shù)據(jù),依次調節(jié)VF、VG!K、VG2P旋鈕設置電壓。(4) 實驗以提供4種工作方式:A 手動工作方式: 選擇“記錄儀”位置,實驗儀進行自動掃描,根據(jù)電流表上指針偏移情況,適當調節(jié)VF、VG!K、VG2P旋鈕,找出最佳工作點;選擇“手動”位置,電壓開關調在“加速”位置,從電流表上觀察峰信號,并讀出所對應的電壓值,逐點記錄數(shù)據(jù)

5、,并在坐標紙上繪出IA-VGK曲線。B 示波器工作方式;C 計算機工作方式。2 數(shù)據(jù)處理1平均法求第一激發(fā)電位值(1) 方法一是直接取激發(fā)曲線中各峰(或谷)為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點位值。(2) 方法二是從實驗中扣除本底電流的影響,即將激發(fā)曲線的各極小值連成一條光滑曲線,用IA的實驗值減去這條光滑曲線上對應的本底電流值,便得到一條差值曲線,以差值曲線各峰(或谷)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電位值?!緶y量數(shù)據(jù)和數(shù)據(jù)處理】1.手動工作方式實驗時參數(shù):VF = 2.3V,VG1K = 3.9V,VG2P = 1.0V,T = 180測得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VGK / VIA / 10-7AVGK / V

6、IA / 10-7AVGK / VIA / 10-7A3.3 0.8 32.2 23.4 60.5 24.9 4.7 0.5 33.1 15.0 62.0 33.8 7.3 2.0 33.9 8.5 63.1 27.1 8.1 3.5 35.7 18.1 64.3 20.8 8.9 2.5 37.1 25.7 65.8 28.5 9.8 1.7 38.0 16.0 67.0 33.8 12.0 6.0 38.9 9.9 68.0 29.4 13.0 8.9 40.3 18.0 69.3 22.5 13.5 7.5 42.1 27.5 71.0 30.6 14.4 3.5 42.8 21.0 7

7、2.0 35.2 15.0 4.0 23.9 11.5 73.4 29.5 17.6 13.3 45.7 22.3 74.6 25.7 18.2 11.0 47.0 29.8 75.3 28.0 19.1 4.8 48.0 20.0 76.9 36.3 20.2 7.0 48.8 13.7 78.3 32.8 22.3 16.9 50.6 23.0 79.5 28.0 23.3 11.0 52.0 31.5 81.0 32.5 24.1 5.6 53.2 20.5 81.9 36.5 25.3 10.0 54.0 16.5 83.5 34.3 27.3 20.5 55.5 24.0 84.8

8、30.4 28.3 11.0 57.0 31.8 86.1 30.0 28.9 6.8 58.0 24.9 86.8 33.5 30.3 12.0 59.0 18.8 88.9 31.5 表1:IAVGK數(shù)據(jù)記錄用Origin 7.5繪出IAVGK曲線,如圖5所示圖5 手動工作方式測得的譜峰IAVGK曲線(1)直接以各波峰位置求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各波峰電壓Vi如表2所示:i12345678910111213141516Vi/V8.11317.622.327.332.237.142.147525762677276.981.9表2 手動工作方式得到各波峰電壓ViA.逐差法用逐差法進行計算,得到各峰位間

9、距的平均值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以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則逐差法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B.線性擬合法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對表2中數(shù)據(jù),令,得到表3。i0123456789101112131415V'i/V04.99.514.219.224.1293438.943.948.953.958.963.968.873.8表3 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的數(shù)據(jù)用Origin 7.5對表3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得到圖6圖6 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Y = A + B1 * XParameterValueError-A -0.383820.09623B1 4

10、.933680.01093因此擬合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2)直接以各波谷位置求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各波谷電壓Vi如表4所示:i1234567891011121314Vi/V9.819.124.128.933.938.943.948.8545964.369.374.679.5表4 手動工作方式得到各波谷電壓ViA.逐差法用逐差法進行計算,得到各谷位間距的平均值各谷位間距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以各谷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則逐差法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B.線性擬合法以第一個波谷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對表4中數(shù)據(jù),得到表5 i012345678910111213V'i/V09.314.319.12

11、4.129.134.13944.249.254.559.564.869.7 表5 以第一個波谷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的數(shù)據(jù)用Origin 7.5對表5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得到圖7圖7 以第一個波谷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Y = A + B1 * XParameterValueError-A 2.965710.51231B1 5.158020.06698因此擬合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從實驗中扣除本底電流的影響,并求第一激發(fā)電壓 先用OriginPro7.5工具揀峰Negative將各谷值標記,并用Worksheet將數(shù)據(jù)導出,再用分析減引用數(shù)據(jù),將本底電流減去,并用揀峰即可得到下圖8 圖8 扣除本底電流后的

12、IA-VGK關系圖各波峰間距為:i12345678910111213Vi4.64.754.94.954.9555554.9表6 各波峰間距則平均值為標準誤差為則第一發(fā)電位2.計算機工作方式將計算機測得的數(shù)據(jù)輸入Origin 7.5,繪出IAVGK曲線,剔除個別壞點之后,得到圖9圖9 計算機工作方式測得的譜峰IAVGK曲線(1)直接以各波峰位置求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各波峰電壓Vi如表6所示i12345678Vi / V11.4753714.7584620.0932424.7366528.8095734.8395838.834644.83727i910111213141516Vi / V49.69217

13、54.583459.8453465.3793370.2415675.0712380.5230685.88361 表6 計算機工作方式得到各波峰電壓VA.逐差法用逐差法進行計算,得到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 以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則逐差法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B.線性擬合法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對表6中數(shù)據(jù),令,得到表7i01234567V'i / V03.283098.6178713.2612817.334223.3642127.3592333.3619i89101112131415V'i / V38.216843.1080348

14、.3699753.9039658.7661963.5958669.0476974.40824表7 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的數(shù)據(jù)用Origin 7.5對表7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得到圖10圖10 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Y = A + B1 * XParameterValueError-A -1.703960.32365B1 5.027180.03676因此擬合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2)直接以各波谷位置求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各波谷電壓Vi如表8所示:i12345678Vi / V12.1925517.2604922.0786125.8384531.2473137.166842.067654

15、6.54479i910111213141516Vi / V51.9476457.6361562.4143667.1846772.864177.9542883.5304888.55272表8 計算機工作方式得到各波谷電壓ViA.逐差法用逐差法求得各谷位間距的平均值各谷位間距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以各谷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則逐差法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B.線性擬合法以第一個波谷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對表8中數(shù)據(jù),令,得到表9。i01234567V'i / V05.067949.8860613.645919.0547624.9742529.875134.35224i8910111213

16、1415V'i / V39.7550945.443650.2218154.9921260.6715565.7617371.3379376.36017表9 以第一個波谷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的數(shù)據(jù)用Origin 7.5對表9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得到圖11圖11 以第一個波谷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Y = A + B1 * XParameterValueError-A -0.73620.25309B1 5.109830.02875因此擬合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3)扣除本底電流影響用Origin 7.5的Baseline命令將圖9所示實驗曲線的各極小值連成一條曲線作為本底電流基線,扣除本底電流的影響,

17、得到一條差值曲線如圖12所示。然后再在差值曲線上尋找各波峰,以差值曲線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電位值。圖12 扣除本底電流后的差值曲線差值曲線上的各波峰電壓Vi如表10所示i1234567Vi / V20.0932424.7366528.8095734.8395838.834644.8372749.69217i891011121314Vi / V54.583459.8453465.3793370.2415675.071280.5230685.88361表10 扣除本底電流后差值曲線上的各波峰電壓ViA.逐差法用逐差法進行計算,得到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各峰位間距的平均值的標準誤差因此逐差法得

18、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B.線性擬合法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對表10中數(shù)據(jù),令,得到表11i0123456V'i / V04.643418.7163314.7463418.741424.7440329.59893i78910111213V'i / V34.4901639.752145.2860950.1483254.97860.4298265.79037表11 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的數(shù)據(jù)用Origin 7.5對表11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得到圖13圖13 以第一個波峰作為零點進行線性擬合Y = A + B1 * XParameterValueError-A -0.791530.22897B1 5.089520.02994因此擬合得到第一激發(fā)電位值【討論分析】上面求各峰(或谷)位間距時都采用了逐差法和線性擬合法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求得的結果是有很細微的差別的?!舅伎碱}】1 在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一中,直接取激發(fā)曲線中各峰(或谷)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發(fā)電位值。這種方法是否合理?為什么?答:直接取激發(fā)曲線中各峰(或谷)位間距的平均值作為第一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