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讀默寫_第1頁
《論語》選讀默寫_第2頁
《論語》選讀默寫_第3頁
《論語》選讀默寫_第4頁
《論語》選讀默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論語默寫試題集錦一1闡述“學”和“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求學應該謙虛,向一切人學習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新舊知識相結合的句子是: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4.當別人不了解自己、誤解自己時,孔子提出不要焦慮: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5.孔子贊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6.孔子在述而篇中論述君子對富貴的正確態(tài)度是: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由此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AAPP會議在

2、重慶召開,山城百姓喜迎各國嘉賓,論語中有一句話可以表達這種喜悅:“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9.強調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的一句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1珍惜時間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2.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意思相近的一句話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3. 強調每個人都應該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4.孔子和學生談話時說到了自己的志向,這三句話表現(xiàn)了孔子博大的仁愛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15.顏淵對孔子之道及其為人深情贊美的兩句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16.論語記載孔子的言論中,用

3、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為政以德”社會效果的句子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17、論語中孔子提出了治國必先正名的政治主張,前兩句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18、中庸是至高無上的道德。論語表述為: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19、孔子認為,“德治”和“禮治”能使百姓內心歸服。這三句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0、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的比生命重要,孔子在論語中表述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21.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價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22.孔子強調,士人有社會責任感,就不能對吃穿粗劣感到

4、羞恥,這三句是: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23.孔子認為,禮的作用以恰到好處為可貴。這兩句是:禮之用,和為貴。24.孔子從與人交往的角度,談到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即: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5.孔子認為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但從來不愿人云亦云,小人卻恰恰相反,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6.孔子特別強調“正名”的重大作用,他認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27.孔子認為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復“禮”的規(guī)范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天下就歸于“仁”了;原句是: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8.孔子認為不合禮制的行為堅決不

5、能有,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9.孔子對于季氏違背禮制,譖用周天子的禮樂是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達他無法容忍的態(tài)度的。30.孔子認為有秩序的社會才能保持國家的穩(wěn)定,故云:“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如果禮樂政、令由諸侯發(fā)出,那離失去天下就不遠了。31.孔子闡釋君子應好學而不在意物質條件時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32.論語中告誡人們勿沉溺于過去應珍視眼下的語句是“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歸去來兮辭中作者表達了對于孔子這一話語的理解的語句是“悟

6、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33.對于處世方式的選擇,孟子認為應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孔子是“知其不可而為之”。 34.對于老師的諄諄教誨和高尚人格,孔子的弟子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5、孔子認為,小人犯錯會掩飾:“小人之過也必文”,君子犯錯會被廣泛關注,更應該改正:“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7.孔子用北斗星做比喻來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原則的句子是: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38.孔子曾比較用政令與用道德來治理國家二者之間的不同,其中對

7、前者,他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而對后者,他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39.孔子在論語中談到了“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即:其身正,不令而行;而相反:其身不正,雖令不從。40.孔子在季氏將伐顓臾談及國家治理時要處理好貧富懸殊的問題,否則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原句是: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41.孔子擔憂國家的禍患不是來自國外,而是來自國家內部的紛爭,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2.論語中認為花言巧語偽善的人,“仁德”是不會多的,即:“巧言令色,鮮矣仁?!?3.君子只怕自己無能,沒有真才實學,不怕人家

8、不了解自己,在論語中意思相近的一句話是: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44.論語中用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鋒利的來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句話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5.孔子對知識孜孜以求,達到“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程度。46.論語十則中,論述學習的三個層次的語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7.用風和草做比喻,說明國家風氣對民間風氣有著重要影響的句子: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48.孔子認為君子安貧樂道,用云作比,表達自己對不義之徒的輕蔑: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用水作比,表

9、示對時間流逝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用松柏作比,說明人的品質要經得起考驗: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9.以朽木和墻壁作比,指出自身條件限制人的發(fā)展: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50.用大車、小車做比,強調人要講信用,不然無法立足:“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默寫試題集錦二1、能表現(xiàn)孔子勇于承擔責任,積極參與社會變革的語句是: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2、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提到,“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過去的已經無可挽回,但未來還可補救,此句出自論語的“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孔子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的精神還表現(xiàn)在他的悲劇性的執(zhí)著上。為了達到

10、目的,他百折不撓,是“知其不可而為之”。4.顏回對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發(fā)自內心的高度評價孔子學識高深莫測,令人無限敬仰的語句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子稱贊顏回有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的句子是“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子貢用對比比喻手法,贊美了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的句子是: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7.論語強調面對自己的無知,要有謙虛求實的態(tài)度,聰明人能正視它的句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8.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強調有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堅持錯誤,不加改正的句子是:過而不改

11、,是謂過矣。8.子夏認為,人格低下的人犯了錯誤一定會加以掩飾的句子是:小人之過也必文。10、孔子教導我們(自處和處世)在與人的交往中,應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語句: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11、論語子路中強調做事不要圖快,不不能貪圖小利,不能急于求成兩句是: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孔子告誡子夏“為政”不可貪快,貪小利)12、孔子認為誠信是為人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3、孔子用車作喻,說明不講信用的弊端,闡明為人、治國要講誠信的語句“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14、孔子認為,只有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說明君子耐住磨難,不改初心

12、的句子是:“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蘇軾曾經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笨鬃釉谡撜Z子罕曾經也有過相似的感慨,形容時間的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17、孔子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睆娬{一個國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18、孔子理想的人格核心是“仁”,認為“仁”就是對“禮”的內在化和自覺的句子是:“克己復禮為仁?!?9、孔子教誨子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睆娬{的是人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就不要讓別人去承受。20、孔子在論語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確地表述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本褪钦f,自己

13、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別人站得?。蛔约合胍ㄟ_,就要使別人通達。21、一個士人必須要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自己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或者青年擔當著國家社會興盛的重責,應當以論語泰伯曾子所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自勉。22、孟子有“舍生取義”之論,孔子有“殺身成仁”之說,其語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是說,志士仁人,不會貪生而損害仁德,卻會為了成全仁德而犧牲生命。24、孔子用浮云作喻,說明君子面對不義之財?shù)男膽B(tài):“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币虼耍v使粗茶淡飯,也會樂在其中的一句“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7、孔子在論語 季氏主張談及國家治理

14、時要處理好貧富懸殊的問題,否則會影響到國家的安定。原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8、孔子對于通過不正當手段得來的富貴有著鮮明的態(tài)度即“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29、論語中孔子論述學習與思考的辨證關系的句子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30.論語中,論述執(zhí)著、好學精神和教學態(tài)度的兩句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31.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fā)式教學,但是不到關鍵時刻不要啟發(fā),因此要注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蓖瑫r要注意學思結合,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睉摻虒W生“舉一反三”,學會獨立思考的語句“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2.論語中引用詩經句子,以象牙、骨頭、玉石在經過

15、切割、打磨之后會更完美來說明“貧而樂,富而好禮”比“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相比是更高的境界的語句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3、最能體現(xiàn)孔子開創(chuàng)了平民教育新紀元的句子是:有教無類。36、孔子關于學習的目的理論,在現(xiàn)在依然很有道理的句子: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37、孔子認為,君子能勤勉于做事而謹慎于言談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38、孔子認為自己不是生而知之,只不過是好學罷了的句子: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39、顏回是孔子弟子最好學的,就其品行修養(yǎng)方面而言,不把自己的怒氣發(fā)泄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不重犯早先翻過的錯誤的句子是:不遷怒,不貳過。1、論語中強調復習的重要性的句子:溫故而

16、知新,可以為師矣。2、論語中孔子認為向別人學習,發(fā)揚長處避免短處,那就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3、道德經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與論語中的“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異曲同工之妙。4、現(xiàn)實社會中,不尊師不虛心求教者常有之,對這樣常妄自尊大、師心白用的人,我們可以引用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眱删鋪磉M行駁斥和勸誡。5、論語告訴我們面對別人的誤會,我們應該: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薄叭 敝傅氖恰盀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7、孔子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喻的修辭形象的說明要做好一

17、件事,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與俗語“磨刀不誤砍柴工”異曲同工。8、孔子在評價詩經關雎時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敝鲝埼乃囁憩F(xiàn)的情感要講究適度、平和,不能過于放縱、任其泛濫。9、鳥將死的時候,叫聲格外悲哀,而人則“人之將死,其言也善?!?0、孔子“吾道一以貫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11、在對待利與義的態(tài)度上,君子與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2、孔子用一句話來評價詩經,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13、孔子曾用“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來強調要改變一個人的堅定意志,是很困難的。14、成語“名正言順”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5、“

18、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笨鬃尤绱朔Q贊年輕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16、孔子主張“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辈荒軆H憑一個人的話說得好就舉薦他,也不能因別人犯了錯就廢棄他的正確意見。17、孔子談到“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時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8、孔子主張廣泛地學習,專心致志地探求真理;能懇切的提問,聯(lián)系當前實際進行思考的句子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9高度概括孔子文質思想的句子是“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0、 孔子以山水作喻來說明智者與仁者特點的句子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闭撜Z選讀默寫試

19、題1.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_,_,有恥且格。2. 道千乘之國,_,_,使民以時。3.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_,_。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_,_。4._,_;其身不正,雖令不從。5.克己復禮為仁。_,_。6.鳳兮鳳兮!何德之衰?_,_。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7.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_,_,8.弟子,_,_,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_,_。9.子曰:_,_,少者懷之。10.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_,_。1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_,_。12.其為人也,_,樂以忘憂,_。

20、13._,_;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14._,_。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15.子曰:“_,_。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6.子曰:“求也退,故進之;_,_?!?7.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_,_?!?8._,_。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_,_,欲罷不能。19.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答案:1.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2.敬事而言,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3.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

21、則安之。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5.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6.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7.不仕無義。長幼之節(jié),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欲潔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8.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9.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10.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1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12.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1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22、知者樂,仁者壽。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15.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16.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7.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8.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19.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選讀默寫檢測1子曰:“為政以德,_ , _ ?!?子曰:“ 道之以政,_,_;道之以德,_ ,_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_。蓋_,_,_。

23、夫如是,故遠人不服,_ 。_ ,_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_ 。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_,_。4子曰: 其身正,_ ; 其身不正,_ 。 5顏淵問仁。子曰:_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癬 ,_,_ ,_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6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_ ,_ ?” 7孔子曰:“天下有道,_ ;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_;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_ ;天下有道,_ 。” 8子路曰:“衛(wèi)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_ ?!弊勇吩唬骸坝惺窃?,子

24、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_;_,_;事不成,則禮樂不興;_ ,_ ;_, _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_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_ , _ 。天下有道則見,_。邦有道,_ ,恥也;邦無道,_,恥也。10子曰:道不同,_ 。11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_ , _ 。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12子路曰:“不仕無義。_, 不可廢也; 君臣之義, _ ?欲潔其身,_。君子之仕也,_。_ ,已知之矣。”13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痹唬骸?_ ?”14子曰:“弟子,入則孝,_ , _, _。行有余力,_ ?!?5夫仁者,己欲立_ ,_ 。16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 _ ,_。 ”顏淵曰:“_ ,_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弊釉唬骸?_, _ , _ ?!?7子曰:“志士仁人,_ ,_ ?!?8子曰:“君子喻于義, _ 。”19子曰:“賢哉,回也!_ ,_,在陋巷,_ ,_。賢哉,回也!”20子曰:“飯疏食,_, _, _。不義而_于我_?!?1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_,_ ,_?!?2子曰:“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