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書”與當今平面設計_第1頁
“六書”與當今平面設計_第2頁
“六書”與當今平面設計_第3頁
“六書”與當今平面設計_第4頁
“六書”與當今平面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認識六書  第一節(jié) 六書的歷史六書一詞出于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而后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他所著的說文解字中有了闡釋,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4801;,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

2、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后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從平面設計來講,漢字無疑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成功的設計。它以最為簡單的設計元素,運用最豐富而復雜的設計手段既“六書”,設計出了一個又一個恒定而單純的文字,并使這些文字的內涵無比豐富、構架無比完美、用途如此廣泛、影響如此深遠。同時,又使這些單個文字之間具有無窮的聯(lián)結方式,具有對發(fā)展變化著的不同條件下的無限親和性與適應性。            &

3、#160;  第二節(jié) 從現(xiàn)在人的角度分析六書的特點 一、象形造字法象形字是如實的描繪對象,通過認知,感性到理性,逐漸變圖形為象征性符號的一類文字。象形造字法有幾種說法,我認為按構形方式分為獨體與合體兩類更全面和合理,其一獨體象形就是繪形象物,即用簡潔的筆畫描繪語詞所指稱的物體,構成一個獨立的圖象。它可以描繪事物的整體、局部、正面、側面等。譬如:人、目、牛、羊、山。其中的 “人”看上去像整個人體側面之形;而“目”則是人眼的象形;“?!焙汀把颉倍际菑恼婷枘×伺:脱虻念^部特征。這一點幾乎所有的觀點都能講到;其二象形就是烘托顯物,即借助一個相關物象的陪襯,來顯示所要表達的物體。例如“頁、眉

4、、果、聿、牢、須、血、州”等,其中“人、目、木、又、牛、頁、皿、川”都是用來襯托其余所要表示的主要部分的。這點被很多人忽略。而這兩類象形字構形方式才是絕大多數(shù)漢字構形的基礎。二、指事造字法 指事造字法是一種利用特殊性符號標記某一客觀事物、表示某一概念的造字方法。參照說文正文里所舉的例字,其構形方式應當分為兩類:一類是符號見意,例如“一、三、上、下、”等;另一類是加標指物,例如“刃、本、末、亦、朱”等。前者大多取象于上古原始記事方式中的契刻記號和記繩之法,后者所加記號只具有指示部位的作用。這是“六書”中爭議最少的,無須多說。三、會意造字法 把意義可相配合的兩個或兩個獨體象形字或指事字結合起來,表

5、示一個新的意義,就是會意字。象形字多用來描繪物體的靜止狀態(tài),而會意字是表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活動形態(tài)的一些字,因而通常它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象形符號所組成。如“從”是兩個人形組合的會意字;三(多)人組成“眾”,類似的字還有“淼”、“品”、“磊”等。 四、形聲造字法 形聲字造字法是最重要的漢字造字方法,后世創(chuàng)制的新字絕大部分是形聲字。形聲字通常是由兩個現(xiàn)有的字進行組合之后產生的,其中一個原字表示新字的意義(被稱為意符),另一個則表示新字的讀音(被稱為聲符)。因此,形聲字中“音”和“義”各占一半。絕大多數(shù)形聲字的表意部分跟字意有聯(lián)系,通過這半部分能夠大概地判斷字意的范疇。如“水”作表意部分

6、的形聲字一般都與水有關?!昂!?,“匯”,“沼”,“河”等,用“言”作表意部分的字形聲字,大部分都和語言有關?!霸~”,“說”,“論”等,形聲字的表音部分,主要起標注讀音的作用。五、轉注指同一部首的字可以互訓(互相解釋)。如說文解字:“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它與形聲相反,是“聲主形從”的一種造字方法,如“晴”。六、假借借用已有的字,表示同音而不同義的字。比如,借當小麥講的“來”作來往的“來”,借當毛皮講的“求”作請求的“求”,借指腋窩的“亦”作副詞,相當于也,“自”本來是“鼻”的象形字,后來借作“自己”的“自”。它

7、是一字多用、一字多義的造字方法。 圖1  奧運會運動項目圖標        圖2  著名藝術家韓美林作品 第二章  現(xiàn)代平面設計第一節(jié) 中國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漢字淵源史前人類對信息的傳達和記錄的需要,是人類產生語言和文字的基礎,而在文字誕生之前,人類傳達和記錄信息的手段是很豐富的。除了聲音和形體等作為傳達信息的手段,最重要的應該是通過繪畫和符號的表現(xiàn),使被傳達者用視覺來讀取信息的方法了。我們簡單縱向分析一下,從遠古時期的巖畫與符號,到青銅器上的紋樣和字符,再到甲骨文、金文、簡帛書

8、,華夏先民的意識表現(xiàn)手段是被分成兩個方向,一邊是圖形向符號的演變并漸漸成為系統(tǒng)的文字體系,一邊是圖形向裝飾藝術和繪畫藝術的演變。漢字與繪畫在中國平面藝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兩者一直相互作用著。當人類對文字的強烈需求,更進一步的刺激著華夏先民們在平面空間中對事物形象創(chuàng)造性的概括與表現(xiàn)時,漢字的發(fā)生是必然的。而這種能力發(fā)展的另一種結果,就是對符號、文字與圖形的綜合運用而起到的對信息的記錄與傳達作用。從漢字的發(fā)明到簡帛書,從甲骨文,到小規(guī)模批量印刷的金剛經,雖然都是純手工的制作,而且中國人一直持續(xù)使用著這種整張木板印刷的方法,但正是這些努力奠定了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基礎和發(fā)展道路。但中國古代平面設計一直

9、是以一種模糊的形態(tài)特征存在著,在形式和思維方法上沒有多少創(chuàng)新,更談不上現(xiàn)代平面設計理念了,這與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特性是有密切關系的。中國民族工業(yè)的蹣跚起步,開啟了中國現(xiàn)代平面設計序幕,但是,因為中國社會和民族工業(yè)的畸形發(fā)展狀態(tài)所致,它沒有系統(tǒng)的成為一門學科。它一直在“工藝美術”的范疇中,在“裝潢”的名稱范疇內存在著。雖然名稱不是關鍵,但概念的不明確使得學科的發(fā)展方向受到影響。中國現(xiàn)代平面設計真正的興起,是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伴隨著藝術設計學科的建立和完善。而用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理念和方法挖掘漢字所攜帶的中國文化基因的設計熱潮,開始于近十幾年。第二節(jié) 六書與當代中國的設計師隨著中國平面設計的成熟和

10、發(fā)展,中國平面設計師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挖掘上。中國平面設計的學習者和研究者,已經在有意識或無意識(自覺或不自覺)的吸取漢字及其各種藝術形式的營養(yǎng),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譬如:杭間、王粵飛、曹方、陳楠、潘魯生等設計師和學者都從結構、概念設計、圖形裝飾、圖像化等不同的角度等對漢字進行了思考和研究。(參看圖1、圖2、圖6)當然全球化給中國藝術與設計也帶有消極影響,表現(xiàn)為新生代藝術家和設計師中的盲目西方化,他們只重視作品表面的華麗和所謂的時尚,忽視了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思維的繼承和運用,也就理所當然不知道“六書”為何物,當然不是說懂得“六書”就可以做好設計,但是忽略對傳統(tǒng)思維的理解和把握,使設

11、計缺乏了持久地生命力,以至于不能看到太多的經典作品。圖3  日本設計師白木彰作品     圖4  日本設計師白木彰作品   圖5  福田繁雄“人”字主題作品圖6  王粵飛海報系列圖7  德國bp標志                  圖8  1998冬奧會會徽第三章  六書原理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第一

12、節(jié)“象形”與平面設計中的意境表達中國象形文字在由原形向符號的抽象過程中漢字的字型與其指稱對象之間存在著某種合乎事理的聯(lián)系,即字型與指稱對象的形態(tài)特征有一定相似性。這給視覺傳達設計帶來不少啟發(fā),視覺傳達設計構成元素多是從現(xiàn)實事物中變形抽象而來,與象形法造字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以下我們舉例進行分析:首先,象形造字取象的元素既不是脫離客觀事物形象的純粹抽象符號,也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簡單模仿,而是通過對紋、理、節(jié)等事物特征的概括,達到對蘊含其中的情理神韻進行提煉與表達的目的。漢字是具有深奧構成原理的,以“木”字為例,我們隨手寫出一個“木”字:在舒展自如的十字交叉點上,八字向左右伸展。那么“木”字在古代

13、是怎樣寫的呢?從甲骨文和金文這些約三千三百年在中國產生的古代文字來看,發(fā)現(xiàn)“木”字中間都有一根上下貫通的柱子,上部和下部是“八”字形或圓弧。顯然,上面表示樹枝,下面表示樹根。即樹枝和樹根是相對稱而張開的。然而,當我們在觀察實際的樹的形態(tài)時,便會為其深深的扎根于大地的根系與伸向天空的樹枝一樣強勁有力而感到震驚。這些力量的凝聚支撐起粗大的樹干。肉眼看不見的根,深深扎在大地里。對樹來說,這是最根本的。“木”字積極的印證了根象征化的功能。這是古代中國人獨特的自然觀、文字觀的反映。樹枝參天,根系大地。枝和干產生上升感,根帶來下降感。然而,我們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人為了使“木”這個字更穩(wěn)固,在寫根的筆劃上特

14、別用力,伸出的八字具備了根的造型。有了它文字造型顯得活靈活現(xiàn)。木字正是在古代中國人獨特的生命背景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獨具特色的文字。通過“木”字,我們可以感到的力量與樹木本身具有的氣韻是一致的。視覺傳達設計中,也常常模仿事物的形態(tài),但要講究“形似”與“神似”,更要是作到“神似”,“木”字便是具有 “神似”特征的例證,因此,我們采用這種方法進行平面造型設計時必須抓住事物的精神所在。如圖7,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石化集團公司之一的BP標志,強調的是一種能量爆發(fā)的精神。漢字,本身即是一種圖像,因此它所傳達的感情本身即是圖形的感情,只是漢字在抽象過程中所表達神態(tài)之境界,是古人在社會生活中智慧的鮮明體現(xiàn)。如“笑

15、”,僅此一字,便把笑容、笑勢和笑的心情痛快的揭示出來,不僅書寫的過程使人情不自禁的笑,而且閱讀此字時也會身不由己的受到感情的激發(fā)。究其原因,是字的上半部分與“ 眼睛 ”頗為神似,字的下半部分與人笑彎了腰的神態(tài)如出一輒。當代平面設計也十分講究這種意境的表達,通常通過“神似”進行表達,衡量一幅作品的優(yōu)劣,不僅要注重其形式的外在表現(xiàn),而且要注重其內在情感的顯現(xiàn)。如圖8,第十八屆冬奧會會徽。第二節(jié)“會意”與平面設計中的組合法早在文字的初期發(fā)展階段,人們開始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字組合在一起,讓它們組成一個獨立的字,比如兩個“木”組成“林”,三個“木”組成“森”,很多字都是由兩三個相同的字組成的,但是用

16、這種方法造字是非常有局限性的,新字的產生數(shù)量也是很有限的。因此,人們開始把更多不同的字組合起來形成新字。有時新字的各個部分有著共同的特點,有時使一部分從屬于另一部分,“日”和“月”都能發(fā)出光,它們組成“明”字,“女”和“子”組成“好”,“人”和“言”組成“信”。然而,在組合前后不管是字形還是字義都發(fā)生了很多變化,甚至是質的變化。從字型的角度看,原型與新型之間的微妙關系便顯得極為重要了,它們之間不是簡單的包含關系,而是要創(chuàng)造一種力感和神態(tài)的和諧;從字義的角度看,原意與新意之間是區(qū)別與聯(lián)系的關系。而現(xiàn)代廣告創(chuàng)意中常把 圖9  水污染公益海報   &

17、#160;       圖10  金犢獎獲獎作品        圖11  中西文化碰撞海報不同的兩個事物巧妙結合在一起,以產生全新的概念。智威湯遜法則中創(chuàng)意的兩大原則,其中之一是駕御關聯(lián)的能力,在有些人的眼中,每件事都是獨立的、瑣小的,而對于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來說,事實是知識鏈上連接的某一環(huán)。而漢字在很早以前就如此創(chuàng)造了,故認識和理解“會意”造字法的巧妙原理并成為創(chuàng)意的思維習慣,對產生靈感極為重要。(如:圖9、圖10、圖11)這如同會意字在構成之初,既

18、要考慮表意的作用,又要考慮形式的美感,因此,如果把這類文字當成圖形來看,將會發(fā)現(xiàn)其中整體與部分之間的組合關系是非常值得借鑒的。第三節(jié)“形聲”與視覺思維漢字,主要是形聲字,而且大部分是左右結構,這一點值得我們去探討,除了歷史的慣性作用和審美心理影響,經人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概是由于神經心理因素的引導作用造成的。而且,這或許才是左形右聲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認知活動得以進行的物理性心理基礎在于人的大腦。從左半腦看,它善于抽象思維和對細節(jié)作邏輯分析,它擔任語言描述、聽覺、閱讀、羅輯推理、數(shù)學、分析等功能。右半腦不同于左半腦,它善于對視覺獲得的感性信息進行處理,它側重事物、視覺形象繪畫 舞蹈 幾何空間、音樂

19、、藝術和直覺等活動。漢語言文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其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過程中受到大腦神 圖12  型染工藝展覽海報經組織及其組織活動的制約和影響,也是很自然的。形符(表意部分)居左,代表相對具體的類屬意義,一般取象于具體的事物。聲符(代表讀音的部分)居右,提供相對抽象的質態(tài)意義。左視域的形符落于右半腦,右視域的聲符為左半腦所接收和加工。形符和聲符的性質特征正好適應了大腦兩半球的機能。在今天的設計中,如果考慮一下人的視覺與思維習慣,如平面設計中把需要進行理性辨識的文字說明信息放于右側或右下側,而感性區(qū)域放置在左上側,便能很好的把握視覺流程(如圖12到圖16),使受眾不僅更好地接受到設計

20、作品所傳達的信息,而且在感官上更好地與設計師產生共鳴,達到設計的初衷。這里只是做簡單探討,并非所有平面設計作品都要做成左圖右字才符合審美需求。當然現(xiàn)代視覺傳達設計為追求視覺效果,而不顧信息傳達的效果的作品多有存在,這就另當別論。圖13  金犢獎獲獎作品      圖14  歐洲海報        圖15  歐洲海報         圖16  歐洲海報

21、0;第四節(jié)“形聲”與平面設計中的“通感”表現(xiàn)法形聲字的產生過程中,最初是通過在已有的文字上加注指示字義的意符或音符而產生。直到它已經成熟之后,這仍然是形聲字產生的主要途徑。形聲字把圖形與讀音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通過加注聲符,把人的視覺與聽覺感官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譬如以“水”做意符的形聲字都與水有關, “江”、“河”、“湖”、“溝”、“深”等,“水”部與右部的聲符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文學作品中把能引起人的不同感官相融合的寫作方法稱為“通感”,在此暫借用此詞來形容形聲字為我們今天的設計帶來的可借鑒的一面。我們今天做設計同樣需要把不同的感官聯(lián)系在一起,當我們看到一個圖形,除了視覺感受之外,我們難免會在聽

22、覺、味覺方面產生聯(lián)想,即使是一幅很抽象的圖形,我們也會從它的點、線、面、色彩組合中感受到不同感官的刺激,因此在我們設計之初,必須顧及觀者的各種感受,而這往往是設計師常常忽視的。形聲字利用聲符這種“符號”解決了問題,我們進行設計也同樣可以利用設計符號語言來解決問題,譬如設計江南氣息的圖形需要采用柔美的線形與布局使人聯(lián)想江南水景的風情,音樂光盤包裝的設計可以采用有節(jié)奏韻律的形體、色彩,使人聯(lián)想聽音樂的愉悅感。第五節(jié)“形聲”與企業(yè)形象設計中的形象統(tǒng)一性    形聲字是一類組合而成的文字。它的每一種構成元素都在于造字構形,而且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的顯示字義或字音,給人們提供了

23、解字音字義的線索。這些構成元素也有形音義三要素,用這些元素造字,可以著眼于音也可以著眼于義,因此同一元素可以重復出現(xiàn),造出許多在結構成分上具有普遍聯(lián)系的字群??梢?,漢字的筆畫并非沒有任何規(guī)則的組裝,它是按照構成元素的聲音或意義的相互聯(lián)系來組成系統(tǒng)的。漢字的表意功能在這樣的系統(tǒng)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無獨有偶,現(xiàn)代設計中為塑造統(tǒng)一的企業(yè)形象和文化,易于消費者識別和建立良好的感情溝通,常采用特定設計語言符號(標準色、輔助圖形等),使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相同品牌產品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如同一公司的許多產品都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東西,或某種局部造型,或某種色彩的反復出現(xiàn),使這些產品具有家族特征,如圖17,日本銀行的

24、識別形象以圓及其不同方式不同顏色的組合作為主要的造型反復出現(xiàn),使得整個形象鮮明完整,具有了家族特征。形聲字的字群可以由“形”,“音”或“義”聯(lián)系起來,如看到“水”作形符的字群就很容易讓人產生一致的聯(lián)想。而聲符做公共元素組成的字群,又會產生另外一種效果。由此可以產生這樣的啟示:在統(tǒng)一形象的設計中,必須明確形成家族群效果的元素是什么,這個元素有什么性質,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而區(qū)別這些不同形象的不同構成元素又是什么,它們給人帶來的影響又是怎樣的。現(xiàn)實中的系列產品中我們??梢钥吹筋愃啤靶畏弊龉苍氐睦樱绻谩耙舴被颉傲x符”做公共元素,也是具有一定潛力的。圖17  日本銀行識別形象

25、第六節(jié)“指事”“假借”“轉注”與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指事可以理解為抽象思想的畫龍點睛、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中的典型,這點多被許多設計師運用在招貼等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不但運用在以漢字為主的設計中,在很多時候也體現(xiàn)為對意境的一種提煉。轉注將聲的抽象歸于形的分類,形在不同的情境的意義由此產生,具象在這里呈現(xiàn)更多的可能,甚至表達了許多抽象的思想;假借在現(xiàn)代平面設計中就是將錯就錯、或利用諧音進行創(chuàng)作,這一點已為許多平面或電視傳媒所利用。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在上面分析了六書中的每種方法所應對的平面設計的原理,但是六書中的設計思維也是一種系統(tǒng)思維,它們之間也是相互影響和

26、相互并存,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在很多平面設計作品也是綜合的運用。結    論從“人言為信”,到今天“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由圖畫傳遞信息到產生圖畫文字,再由圖畫文字轉變?yōu)榧s定符號以至記詞字符,這個漫長的過程就是文字起源過程。當漢字由零散的、個別的字符積累而達到一定數(shù)量后,再通過人為的規(guī)范,就成為一種文字體系。因此,文字的產生實質上也是一種造型的過程,從具象到抽象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古代人智慧的縮影,漢字對中國人的意義不僅僅是文字符號,而且還是文字來源的理據(jù)中包含著的一種真理標準。“也就是說,在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中,人們的思想行為只要與文字構成的含義相吻合,也便具有了天經地義的性質。”對其進行一定的探索與借鑒對當今平面設計是很有幫助的。 在漢字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平面設計師,把握住了中國人的"設計智慧與能力中的優(yōu)勢基因",他們對中國文化理解的程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