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使用因特網心理因素分析_第1頁
大學生使用因特網心理因素分析_第2頁
大學生使用因特網心理因素分析_第3頁
大學生使用因特網心理因素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文·大學生使用因特網心理因素分析劉加艷 徐海玲 鄭全金 【摘 要】目的 : 初步探討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心理因素 , 并將成癮者與未成癮者進行對比 。方法 : 先進行開放式問卷調查 , 在此基礎上自編了問卷 。用自編問卷對 813 名大學生進行調查 , 通過因素分析得到大 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心理因素 。結果 : 大學生人群中網絡成癮者占 115 %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心理因素包括 交際 、學習 、娛樂 、從眾 、交易 、逃避現實 。成癮者和未成癮者在各項的得分上沒有顯著性差異 。【關鍵字】 精神衛(wèi)生 網絡成癮 ( IAD) 大學生 斷面研究 心理因素Xu Ha iling

2、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UsageL IU Jiayan1 ,2 , XU Hailing , ZHENG Quanjin1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8【Abstract】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1 Method : Based on an open - end investigation , we got a questionnaire1 813 colle

3、ge students were surveyed by this questionnaire1 Results : 115 %subjects can be defined as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 IAD) according to BreadIAD scale1 Six factors were extracted bymeans of factor analysis ,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sychology factor of 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use coul

4、d be a multi2faceted nature1 We did not fi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user with IAD and common users1【Key Words】 mental health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cross - sectional studies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2cal factor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 ( CNNIC) 2003 年 7 月發(fā)布了最新統(tǒng)計報告1 , 統(tǒng)計數據顯示 : 截止 2003 年 6月 30 日 , 我國上網

5、人數約 6800 萬 , 其中 , 18 - 35 歲 的占 6616 % , 大專以上學歷的占 5512 % 。用戶上網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取信息和休閑娛樂。以往對于上網行為和心理的研究 , 大多集中在病 理 性 的 網 絡 使 用 ( PIU ,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 上2 ,3 , 對正常人的研究較少。不同性別、不同年齡 的學生在網絡使用各個方面的特征既反映了其已受到 的網絡影響 , 又可以用來預測其將要受到的網絡影 響。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當前我國大學生上網心理的 發(fā)展現狀。對象和方法預調查 : 由于目前對于大學生互聯(lián)網使用的心理 因素尚缺乏科學、系統(tǒng)的研究

6、 , 沒有現成的資料可以 查閱。因此 , 選取浙江杭州地區(qū)兩所高校的 120 名大 學生 (其中男生 79 人 , 女生 41 人 ; 都是大學三年級 學生) 作為預調查的對象。采用了訪談、開放式問卷的方法進行了預調查。用一張印有三個開放式問題(1 、你是否使用過互聯(lián)網 ? 2 、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 使用互聯(lián)網的 ? 3 、你是在什么情況下開始使用互聯(lián) 網的 ?) 的問卷對以上的 120 名大學生做團體或個別 訪談。正式調查 : 選取杭州地區(qū)大學的學生為正式調查 的對象。為了保證樣本的代表性 , 采用了聚類取樣的 方法 , 按院系、年級和性別分類。分類后隨機發(fā)放問 卷 , 要求被試在相對集中的

7、時間內完成。計發(fā)放問卷850 份 , 收回有效問卷 813 份 , 回收率為 9516 % 。其 中文科 246 份 , 工科 236 份 , 理科 289 份 , 農科 42 份 ; 一年級 214 份 , 二年級 209 份 , 三年級 243 份 , 四年級 147 份 ; 男生 402 份 , 女生 411 份。工具 : 調查所使用的 “大學生互聯(lián)網使用問 卷”是在預調查的基礎上 , 并參考有關文獻建構的。 該問卷包含 23 個題項 , 采用五點量表形式 , 要求被 試從“1 - 非常不符合”到“5 - 非常符合”作五點自 我評定。采用 Bread (2001) 4 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

8、。 浙江大學第五期 SRTP 資助項目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 (310028)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100101)在國內外的研究中 , 對于網絡成癮的診斷并沒有公認的標準。Bread 的網絡成癮診斷標準是在 Young5 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該問卷由 8 個條目組成 , 用 “是”和“否”作答。當前五種表現均出現 , 并且后 三種表現至少出現一種的情況下 , 可以認為該被試是網絡成癮者。本研究采用的是潘瓊等6 的中文翻譯版 本。這八個條目是 : 1 、一心想上網 ( 回想以前的網 上活動 , 或期待下次上網) ; 2 、需增加更長的上網時 間以獲得滿足感 ; 3 、多次努力控制減少或停止

9、上網 , 但不能成功 ; 4 、在努力減少上網時 , 感到不安 , 悶悶不樂、憂郁或易激怒 ; 5 、上網的時間比計劃的要 長 ; 6 、因為上網 , 妨礙或喪失了重要的人際關系和 工作 , 或失去教育與就業(yè)的機會 ; 7 、對家人、好友、上的結果說明 ,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心理背景是比較復雜的 , 涉及的面比較廣。表 1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心理動機 ( 人次及 %)序號心理背景的歸類人數%1交際8974122學習8671173娛樂8369124從眾6554125好奇及追求時髦514215 6 自卑及逃避現實 50 4112 21 正式調查分析(1) 因素分析適用性分析7治療者或其他人說謊 ,

10、 隱瞞卷入上網的程度 ; 8 、把 上網作為逃避問題或緩解不良情緒 ( 如無望、嫉妒、焦慮) 的方法。結果11 預調查情況 : 對于是否使用過互聯(lián)網的問題 ,120 名大學生都回答 “使用過”; 對于從什么時候開 始使用互聯(lián)網 , 他們中有 3 人回答在初中時 , 55 人回答在高中時 , 62 人回答在大學時。對于在什么情況下開始使用互聯(lián)網的問題 , 120 名大學生共回答出 32 種背景。將其中相同的或類似 的加以歸類 , 表 1 列出的是回答最多的前 6 類 , 即交通過相關矩陣分析 , 又進行了球度檢驗 (BattlettTest of sphericity) 。據計算 , 檢驗值為

11、4307111 , 極為 顯著。這說明了變量間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同時 KMO 值為 01829 , 表明數據樣本適用于因素分析。(2) 因素的確定及命名 根據標準差和因素分析理論對本問卷進行了項目分析 , 分析結果顯示每個題項的 t 值的 P < 01001 , 說明問卷的 23 個題項均具有鑒別度 , 所有題項均能 鑒別出不同受試者的反應程度。然后用主成分和方差 最大正交旋轉法進行因素分析 , 結果見表 2 。表 2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心理的因素分析結果際、學習、娛樂、從眾、好奇及追求時髦、自卑及逃因素貢獻率( %)題項因素 負荷避現實。表 1 中的 6 種歸類 , 所包含的內容都十分

12、廣泛?!? 、交際”一項包括如“上網聊天”; “給同學發(fā) E - MAIL”; “在網上能交朋友”; “訪問校友錄 , 聯(lián)絡 同學”等。“2 、學習”一項包括 “查閱新聞資料”;“網絡檢索論文”; “學習網絡技術”; “建個人主頁”; “上外文網站 , 學外語”; “下載學習資料”等?!? 、 娛樂”一項包括“從網上下載電影、MP3”; “玩網絡 游戲”; “在線聽歌”; “在線影院”; “看笑話”; “看網 絡小說”等。“4 、從眾”一項包括“同學拉我一起去上網”; “看到大家都在上網 , 我也就上了”; “大家都 在玩網絡游戲”。“5 、好奇及追求時髦”一項包括 “感到上網應該是一件有意思

13、的事”; “同學說網上有 很多好東東”; “網絡購物 , 挺時尚的”; “有時感到上 網應該是一件很時尚的事”; “去建個個人主頁”等?!? 、自卑及逃避現實”一項包含 “那天 , 心情不好 , 就去上網了”; “在我感到生活缺少動力的時候上網 了”; “感到煩躁的時候 , 就去上網了”; “有很多的事 要做 , 沒有頭緒 , 不知道怎么辦 , 就去上網”等。以學習上網 13196 20 、我在網上看新聞 , 知曉天下事0173017 、通過網絡進行成績查詢0169321 、通過網絡進行考試報名工作016521 、到網上查資料0160216 、從網上下載電子書、學習資料0158812 、通過網

14、絡選課0158011 、網絡方便我和別人交流學習經驗01349交易上網 11149 7 、上網接收遠程教育017229 、看看網上的二手市場里有什么好東西0170423 、網上購物016236 、網絡投遞簡歷 , 應聘016234 、在網上建個人主頁01544交際上網 7167 2 、網上聊天018298 、網絡交友0160019 、訪問校友錄 , 聯(lián)絡同學01529從眾上網 7166 3 、同學拉我去上網 , 我就去了0171722 、看到大家都去上網了 , 我也去了0168614 、有時感到上網是一件時尚的事0142215 、大家一起玩網絡游戲01393娛樂上網 6177 5 、從網上下載

15、電影、MP3 0179110 、從網上下載軟件01768逃避現實 6133 13 、有時感到煩 , 就去上網01731 上網 18 、當我感到生活缺少動力時 , 想到了上網 01529 從表 2 可見 , 6 個因素解釋了總方差的 53188 % ,題項內因素的最高負荷為 01829 , 最低負荷為 01349 。 第一因素包含 7 個題項 , 內容上主要涉及學習 , 可以命名為學習上網 ; 第二個因素包含 5 個題項 , 內容上 比較散 , 根據”網上購物”和“網上二手市場”這兩個特征項 , 可將其命名為交易上網 ; 第三個因素包含3 個題項 , 主要是交際的內容 , 可以命名為交際上 網

16、; 第四個因素包含 4 個題項 , 內容上為個體與大多 數人的關系 , 可以命名為從眾上網 ; 第五項 , 命名為 娛樂上網 ; 第六項 , 內容涉及情緒方面 , 可以命名為 逃避現實上網。第五個和第六個因素均包含 2 個題 項 , 按因素分析理論 , 應當刪除這 4 個題項 , 重新進 行因素分析 , 但是 , 考慮到結果以及事實情況和研究 的完整性 , 還是予以保留。上述調查研究的結果基本上和開放式問卷研究的 結果及量表構想相吻合 , 說明本量表具有良好的構想效度。但是 , 考慮到第五因素和第六因素只有兩個題 項 , 量表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將因素所含題項的得分加以平均作為因子的得 分 ,

17、 可以看出 , 大學生的六種使用互聯(lián)網心理因素的 得分依次為 : 娛樂上網 (315) , 學習上網 (314) , 交際上 網 ( 219 ) , 逃 避 現 實 上 網 ( 219 ) , 從 眾 上 網(213) , 交易上網 (211) 。內部一致性系數表 3 所示為各因素題項內部一致性系數 ( Cron2bach值) 。表 3 內部一致性系數 (N = 813)項目因素一 因素二 因素三 因素四 因素五 因素六 全量表 內部一致性系數0168017101520158015601670181多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較 將性別和年級作為自變量 , 6 種上網心理作為因變量 , 進行多因素方

18、差分析。結果顯示 , 在年級變量 上 , 學習上網 ( F 3 , 805 = 5 1100 , P < 101) 、交易上網 ( F 3 , 805 = 5 1570 , P < 101) 、交際上網( F 3 , 805 = 3 1238 , P < 105) 、娛樂上網 ( F 3 ,805 = 8 1809 , P < 101) 、逃避現實 ( F 3 , 805 =21991 , P < 105) 均達到顯著性水平。在性別變量上 , 學習上網 ( F 1 , 805 = 14 1310 , P < 101) 、交易上 網 ( F 1 , 805 =

19、 12 1871 , P < 101) 、從眾上網 ( F1 , 805 = 17 1048 , P < 101 ) 、娛 樂 上 網 ( F 1 ,805 = 16 1457 , P < 101) 達到顯著性水平。對達到顯著水平的變量進行多重比較。多重比較發(fā)現 , 學習上網的得分隨著年級的升高有增大的趨 勢 , 一年級最低 , 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差異不顯著 , 也 就是說學習對大三、大四的同學上網的影響程度比大 一、大二有顯著的差異 ( P < 0105) ; 交際上網和娛樂 上網的得分隨年級的升高也呈增大的趨勢 , 但大二、 大三的差異不顯著 ; 逃避現實上網的得分隨

20、年級的升 高呈上升趨勢 , 一年級最低 , 四年級最高 , 差異顯著( P < 0105) 。多重比較發(fā)現 , 在學習上網的得分上 , 女性要顯 著高于男性 ( P < 0101) ; 在交易上網的得分上 , 男性要顯著高于女性 ( P < 0101) ; 在從眾上網的得分上 , 男性要顯著高于女性 ( P < 0101) ; 在娛樂因素 上 , 女性要顯著高于男性 ( P < 0101) 。上網成癮者與未成癮者的對比分析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 , 在 813 名被試中有 12 名 成癮者 , 占 115 % , 遠低于以往研究6 ,8 - 11 6 % - 10 %

21、 的結論。其中 , 有 8 名男生 , 4 名女生。男生人數顯 著多于女生人數 (2 = 11333 , P > 105) 。這和以往的許多研究6 ,8 ,11 是一致的。獨立樣本 t檢驗表明 , 成癮者和未成癮者在各項的得分上沒有顯 著的差異。討論預調查的開放式調查表明 ,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 心理因素比較復雜 , 是一個多項目的復合體 , 這和 Wei Wang (2001) 9 的研究結論是一致的。進一步研 究的因素分析得出六個因素 , 與我們的理論構想維度 一致 , 但個別因素的支持題項太少。各題項的因子負 荷在 0130 以上 , 說明本量表有較好的構想效度。量 表各因子內部一

22、致性系數在 0152 - 0181 之間 , 提示 量表的信度尚可 , 但偏低 , 尚需要進一步發(fā)展。本研究表明 , 大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心理因素 , 主 要包含以下六個方面 : 學習、交易、娛樂、交際、從 眾和逃避現實。就對大學生的影響程度而言 , 首先是娛樂 , 其次是學習、交際 , 排在后三的是逃避現實、 從眾和交易。這一結論和 Wei Wang (2001) 的研究結 論有相似之處。Wei Wang (2001) 認為大學生使用互 聯(lián)網的前三種原因是尋找學習資料、和朋友交流、學 習。兩者都是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 , 結論的不同可能和中西方在網絡使用上的文化差異有關。另外 , 也有 不少的研

23、究報告了類似的結果 , 如 J 1 Morahan - Mar2 tin , P1 Schumacher ( 2000 ) 8 、Chien Chou , Ming - Chun Hsiao (2000) 12 都通過因素分析的方法得到了六個因子。近來 , 對于大學生人群中網絡成癮比例的報道較 多。以往研究表明在大學生人群中 IAD 的發(fā)生率約918 % - 13 % , 網上調查6 表明在自愿填寫調查問卷 的來訪網民中發(fā)生率約 6 % - 10 % 。本文認為只有 115 % , 遠低于以往研究的結論。 這可能是因為以往的研究一般采用 Young ( 1998) 的 網絡成癮標準 , 而本研

24、究采用的是 Bread ( 2001) 在 Young 的基礎上改進的標準。其效度和臨床使用效果 尚待進一步研究的證實。本研究的取樣局限于某一個區(qū)域 , 也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測量的 方式 , 所使用的問卷 , 文化的差異都是導致不同結果 的原因9 。同時 , 本研究還認為 , 網絡成癮者和未成癮者在 心理因素上沒有顯著的差異。這是因為 , 心理因素反映的是推動上網的原因 , 而不是上網的行為和心理表 現 , 因而和我們的直覺觀察不一致。Lewis ( 1994) 13 也認為非成癮和成癮是一個連續(xù)體 , 兩者沒有質的差 別 , 只有量的差異。但是 , 在我們的研究中 , 這種量

25、的差異也沒有體現出來。其原因尚待進一步探討?;ヂ?lián)網是一種新興的媒體 , 它具有易進入、易支 付性和匿名性三個基本特性2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 以往的大多數研究都是采用在線調查的方法。這種方 式難以進行嚴謹的統(tǒng)計抽樣 , 影響了研究結果6 。本 研究采用聚類取樣的方法 , 保證了樣本的代表性 , 因而更加科學。當然 , 這樣仍然存在不足 , 有人批評說 網下的調查造成網絡成癮的比例偏低。因而 , 在今后 的研究中 , 可以嘗試網上自愿填寫和網下調查相結合 的方式 , 使研究結論更加可靠。同時 , 擴大取樣的區(qū) 域范圍 , 增加研究的外部效度。本研究另一個不足就是在因素分析之后 , 直接統(tǒng) 計了

26、項目的內部一致性系數 , 沒有對所得的心理因素 進行驗證性研究。參考文獻1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 ( CNNIC) 1 第 12 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 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 1 http : www1cnnic1cndevelst2003 - 7,2003 - 11 - 2712 李宏利 , 雷靂 , 王爭艷 , 等 1 互聯(lián)網對人的心理影響 1 心 理學動態(tài) , 2001 , 9 (4) : 376 - 38113 Davice RA1 A cognitive - 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1 Computers in human beh

27、avior , 2001 , 17 : 187 - 19514 Bread KW , Wolf EM1 Modification in the proposed diagnostic cri2teria for Internet addiction1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 2001 ,4 (3) : 377 - 38315 Young KS1 Internet Addiction : 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1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 1998 , 1 (3) : 237 - 24

28、416 潘瓊 , 肖水源 1 病理性互聯(lián)網使用研究進展 1 中國臨床心 理學雜志 , 2002 , 10 (3) : 237 - 23917 吳明隆 , 著 1Spss 統(tǒng)計應用實務 1 北京 :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018 Morahan - Martin J , Schumacher P1 Incidence and correlates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among college students1 Computers in hu2 man behavior , 2000 , 16 : 13 - 2919 Wei Wang1 Internet

29、 dependency and psychosocial maturity amongcollege students1Human - computer studies , 2001 , 55 : 919 -938110 Sunny S1J 1 Lin , Chin - Chung Tsai1 Sensation seeking and inter2 net dependence of Taiwanese high school adolescents1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 2002 , 18 : 411 - 426111 林絢暉 1 網絡成癮現象研究概述 1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2 , 10 (1) : 74 - 76 , 801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