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線粒體DNA檢測及中醫(yī)治療分析_第1頁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線粒體DNA檢測及中醫(yī)治療分析_第2頁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線粒體DNA檢測及中醫(yī)治療分析_第3頁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線粒體DNA檢測及中醫(yī)治療分析_第4頁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線粒體DNA檢測及中醫(yī)治療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的線粒體DNA檢測及中醫(yī)治療分析 作者:張銘連 石慧君 常永業(yè) 解世朋 龐朝善 毛愛玲【摘 要】 目的 分析中國人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HON)3個原發(fā)致病基因突變的特征及中醫(yī)辨證治療的療效。 方法 對81例LHON患者分別用異源雙鏈-單鏈構像多態(tài)性(HA-SSCP)、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RFLP)、突變特異性引物聚合酶鏈反應(MSP-PCR)及DNA測序等方法檢測其mtDNA11778、14484、3460位點的基因突變情況,并進行中醫(yī)辨證治療。 結果 81例患者(男59例,女22例)中,11778位點突變71例,占87.65%,14484位點突變8例

2、,占9.88%,3460位點突變2例,占2.47%。中醫(yī)辨證為肝經郁熱型58例,肝郁腎虛型14例,肝腎陰虛型9例。 結論 中國人LHON患者mtDNA3個原發(fā)致病位點突變中,以11778位點突變?yōu)橹鳎?4484次之,3460最少。其發(fā)病與中醫(yī)肝腎的關系最為密切,中醫(yī)藥治療有一定的療效。 【關鍵詞】 DNA,線粒體;點突變;視神經萎縮,遺傳性;聚合酶鏈反應;辨證論治 Detection of DNA in mitochondria and treatment of Lebers Hereditary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

3、ics of three primarily virulence genes mutation of Chinese 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Methods Mutation status of mitochondria DNA11778,14484,3460in patients with LHONwere measured by HA-SSCP,RFLP,MSP-PCR and DNA sequencing.Results

4、In all patients87.65%was11778site mutation,9.88%was14484site mutation and2.47%was3460site mutation.The liver meridian stagnated heat type was58cases,stagnation of liver-QI renal deficiency type was14cases and hepatic and renal yin deficiency type was9cases.Conclusion In three primarily virulence gen

5、es mutation of Chinese LHON,11778site mutation was primary,14484site mutation was secondary,3460site mutation was least.The onset of LHON was related to hepatonephr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Optic Neuropathy;DNA;Mitochondria;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of TCM 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

6、變(Leber, s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是常見的一種線粒體DNA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致盲性視神經疾病,表現(xiàn)為急性或亞急性中心視力減退,雙眼同時發(fā)病,或先后發(fā)病,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是青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 ,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方法。臨床上一部分患者無家族史或家族史不清,僅有視神經損害,往往很難確診,線粒體DNA的位點突變目前認為是LHON的特異性病征,其檢測為臨床早期診斷提供了重要依據(jù)。2001-122006-04,我們對81例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進行線粒體DNA檢測和中醫(yī)辨證治療,現(xiàn) 將結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81例LHON患者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59例,女22例,男女比例為2.681;有家族史者64例,無家族史17例;年齡最小7歲,最大42歲,平均16.86歲,其中712歲12例,1318歲55例,1942歲14例;病程3個月31例;雙眼同時發(fā)病71例,先后發(fā)病10例。所有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全身檢查,視力、裂隙燈、眼底、視野檢查。Octopus-101全自動視野檢查,表現(xiàn)為中心暗點者113只眼,旁中心暗點1只眼,中心相對暗點1只眼,廣泛性視野損害21只眼,未能查視野24只眼,正常視野2只眼。28例行視覺誘發(fā)電位(P-VEP)檢查,表現(xiàn)為P100 波潛伏期延長和振幅值降低者52只眼,P100 波潛伏

8、期正常而振幅值降低者2只眼,圖形熄滅2只眼。10例患者行頭顱CT掃描未見異常。6例行MRI檢查未見異常。25例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檢查,未見明顯異常。眼底表現(xiàn)為視盤充血,毛細血管充盈,彎曲79只眼,正常眼底12只眼,視盤顳側色淡45只眼,視盤色蒼白26只眼。 1.2 中醫(yī)分型 根據(jù)患者全身癥狀和舌脈象,參考眼底表現(xiàn),采用全身辨證與局部辨病相結合的方法,將81例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分為3型。 1.3 病例選擇標準 雙眼同時或先后在青春期發(fā)病,呈急性或亞急性視力下降。視野有中心或旁中心暗點,P-VEP表現(xiàn)P100 波潛伏期延長和振幅值降低。眼底早期視盤正常或輕度充血、水腫、毛細血

9、管擴張,晚期顳側色淡或蒼白。符合上述特征有陽性家族史;或原因不明的患者;或經積極治療無明顯效果者均進行線粒體DNA檢測。檢測陽性者納入觀察范圍。 1.4 檢測方法 首先詳細詢問患者的家族史,進行視力、裂隙燈、眼底檢查、視野及常規(guī)全身檢查。征得知情同意后抽取患者外周靜脈血,利用血液濾紙法,郵寄至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分子遺傳室。將標本進行全血直接裂解和微量DNA提取,采用3種原發(fā)致病位點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用常規(guī)酚氯仿方法,從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提取DNA,進行PCR擴增;突變特異性引物PCR檢測;異源雙鏈-單鏈構像多態(tài)性分析(SSCP);經單鏈構像多態(tài)性分析異常條帶做DNA測序,片段經純

10、化后,由自動測序儀測序。檢測患者mtDNA11778、14484、3460位點的基因突變情況。1.5 治療方法2 結 果 2.1 mtDNA突變檢測結果 81例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mtDNA突變中,11778位點突變71例,占87.65%;14484位點突變8例,占9.88%;3460位點突變2例,占2.47%。2.2 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視力比較 略 2.3 隨訪 66例患者經平均26個月隨訪,66只眼視力提高12行,62只眼視力保持不變,4只眼視力下降23行。 3 討 論 1871年由德國眼科醫(yī)生Leber首先描述了一種以雙眼中心視力急性或亞急性下降,多累及青年

11、男性為特征的遺傳性眼病,故命名為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1988年Wallace等3 首先報告線粒體DNA第11778核苷酸位點突變可引起LHON。Hwang等4 統(tǒng)計435例視神經疾病患者,72例(17%)是LHON。國內韋企平5 報告母系中確有發(fā)病者的37例LHON患者中11778位點突變者33例,占89.2%;14484位點突變者3例,占8.1%。無家族史的疑似病例及病因不明的視神經疾病82例患者中11778位點突變26例,占31.7%。郭向明等報告6 11778位點突變占92.9%,14484位點突變占5.7%,3460位點突變占1.4%。 本研究統(tǒng)計球后視神經炎339例,Lebe

12、r病66例,占19.47%,對其中有家族史64例和無家族史而懷疑為Leb-er病34例共98例患者進行基因檢測,81例陽性,占82.65%。有家族史的64例基因檢測均為陽性,34例無家族史而懷疑為LHON,經基因檢測17例陽性,占50%。81例mtDNA突變患者中,11778位點突變71例,占87.65%,14484位點突變8例,占9.88%,3460位點突變2例,占2.47%。本組病例14484位點和3460位點突變略高于有關報道。 本病以男性發(fā)病者居多,左煒7 報告男女比例為6.51,韋企平5 報告男女比例為5.61。本組病例男性的發(fā)病率低于有關報道,而女性發(fā)病率高于有關報道,男59例,占

13、72.84%,女22例,占26.16%,男女比例為2.681,Hotta等8 研究了29個LHON家系共334例患者,發(fā)現(xiàn)有2個家系無任何mtDNA位點變異。本組病例涉及79個家系81例患者均有位點突變。 對無家族史的17例視神經炎患者在行mtDNA檢測前,于發(fā)病早期給予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1014日,均無明顯治療效果,與未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的HLON患者效果相同。提示本病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無效。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除對原因不明視神經炎或視神經萎縮患者進行詳細的家族史調查及視力、眼底、視野、視覺誘發(fā)電位等檢查外,應及早進行mtDNA基因檢測,以避免重復多項檢查或給予患者不必要的可能有害的治療。 Le

14、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屬于中醫(yī)眼科青盲范疇。中醫(yī)學認為,肝開竅于目,經脈上連目系?!案问苎芤暋保案魏蛣t目能辨五色矣”。“腎為先天之本”,腎主藏精,精能生髓,腦為髓海,目系內通于腦。肝腎同源,精血相互化生。因此,肝腎與目系的關系最為密切,正如張景岳所謂“肝腎之氣充則神采光明”。本組81例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患者經采用全身辨證與局部辨病相結合的方法,分為肝經郁熱,肝郁腎虛、肝腎陰虛型3型,且其早期多表現(xiàn)為肝經郁熱,中晚期多表現(xiàn)為肝郁腎虛或肝腎陰虛型,進一步說明本病與肝腎的功能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治療上應注重解肝郁,養(yǎng)肝血,滋腎陰,尤其在本病的中晚期,視神經已發(fā)生萎縮,應以滋補肝腎為主。今

15、后我們將進一步通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研究具有滋補肝腎功能的中藥治療LHON的確切機理。  參考文獻 1 Leber T.Uber herebitare und congenital SehenervenleidenJ.Graefs Arch Ophthalmol,1871,17:249-291 2 龐贊襄.中醫(yī)眼科臨床實踐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106 3 Wallace DC,Singh G,LottMT,Hodeg JA,Schurr TG,Lazza AMS,et al.Mitochondrial DNA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Lebers h

16、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J.Science1988,242:1427-1430 4 Hwang JM,Lee JJ,KimMK.Statistics of optic neuropathy in Seoul Municipal Boramae Hospital in KoreaJ.Neuro-Ophthalmology,2000,24:489-495 5 韋企平,孫艷紅,宮曉紅,等.中國人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線粒體DNA突變的主要類型和臨床特征J.中華眼底病雜志,2004,20(2):78-80 6 郭向明,賈小云,肖學珊,等.中國人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線粒體DNA突變頻譜J.中華眼底病雜志,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