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澆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示例_第1頁
現澆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示例_第2頁
現澆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示例_第3頁
現澆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示例_第4頁
現澆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示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框架結構設計實例工程概況該工程為六層綜合辦公樓,建筑平面如圖所示,建筑剖面如圖所示。層高為,室內外高差,基礎頂面距室外地面為500mm。承重結構體系擬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1)主要建筑做法如下:1)屋面做法(自上而下):300X300X 25水泥磚、20厚1:水泥砂漿結合層、高聚 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基層處理劑、20厚1: 3水泥砂漿找平層、水泥膨脹珍珠巖保溫兼找坡層(最薄處30mm, 2%自兩側檐口向中間找坡)、100厚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板。2)樓面做法(自上而下):13厚缸磚面層、2厚純水泥漿一道、20厚1: 2水泥砂 漿結合層、100厚鋼筋混凝土樓板。3)墻身做法:190mm厚混

2、凝土空心小砌塊填充墻,用 1 :水泥砂漿砌筑,內墻粉 刷為混合砂漿底,低筋灰面,厚20mm, “803”內墻涂料兩度。外墻粉刷為20mm厚1 : 3水泥砂漿底,外墻涂料。4)門窗做法:外窗采用塑鋼窗,其余為木門。窗和門的洞口尺寸分別為xm2、Xdbla522 125390039004504J 3000 J5039003900.39003900225 n390027300L筆5 dj)1方Cf該工程地質條件:建筑場地類別為ID類,余略該地區(qū)的設防烈度為 6度風荷載:基本風壓 KN/m2 (地面粗糙度屬 B類)活荷載:屋面活荷載(上人)為 KN/m 2 ,辦公室樓面活荷載KN/m 2 ,走廊樓面活

3、荷載 KN/m 2 。圖建筑剖面圖結構布置及結構計算簡圖的確定結構平面布置如圖所示。各層梁、柱和板地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25 (c=mm2,t=mm2)。(1)梁柱截面尺寸確定1)梁截面初選:邊跨(AB、CD 跨)梁:取 h=l/10=6000/ l =600 mm ,取 b = 250 mm中跨(BC 跨)梁:取 h = 450, b= 250縱向框架梁,取 bx h= 250mm x 400mm2)柱截面初選:本例房屋高度30m,由抗震規(guī)范可知,抗震等級為四級,對軸壓比沒有要求。各層的重力荷載代表值近似取12 kN/m2,由結構平面布置圖(圖)可知,中柱的負載面積為(+3)X /2=,則:豎

4、向荷載產生的軸力估計值:Nv =x 12XX 6= kN/m2僅有風荷載作用時估算面積計算:N=XNv=x= kN/m 2選柱截面為:Acfc31698.84 10119=1427602 mmbx h = 450 X 450 mm2柱 450X450450X450250X400250X600450X450,250X450250X400*250X4001250X6001T11250X 400HF390039003900390039003900390027300 1450X4501圖結構平面布置圖(2)確定結構計算簡圖結構計算簡圖如圖所示。各梁柱構件線剛度經計算后列于圖 4中。其中在求梁截 面慣性

5、矩時考慮到現澆板的作用,取 I = 2Io (10為不考慮樓板翼緣作用的梁截面慣性矩 )。AB、CD跨梁: 1 i=2E X XX 12 =x 10-4E (m3)BC跨梁:1 i=2E X XX 12 = X10-4E (m3) 縱向梁:1i=2E X XXT7T77/ T7TI 60002800600012= X10-4E (m3)上部各層柱:1i=E x xx =X10-4E (m3)12注:圖中數字為線剛度,單位:X 10-4Em3圖結構計算簡圖x= KN/m2X20= KN/m2KN/m22X20= KN/m2105mm)x 13= KN/m2x 136= KN/m2KN/m2XX

6、25= KN/m2X () XX 17= KN/mX X 25= KN/m2X () XX 17= m底層柱:i=EX xx =X10-4E (m3) 12(1)恒載計算1)屋面框架梁線荷載標準值:300X 300X 25 水泥科20厚1:水泥砂漿結合層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20厚1: 3水泥砂漿找平層水泥膨脹珍珠巖找坡層(平均厚度15mm厚低筋石灰抹底屋面恒荷載:邊跨(AB、CD跨)框架梁自重梁側粉刷中跨(BC跨)框架梁自重梁側粉刷因此作用在頂層框架梁上的線荷載為:gBC1 = KN/mg6AB1 = g6CD1 = KN/mg6BC1 = KN/mg6AB2 = g6CD2 = X = K

7、N/mg6BC2= X = m2)樓面框架梁線荷載標準值:13mm厚缸磚面層20厚水泥漿20厚1: 2水泥砂漿結合層100mm厚鋼筋混凝土樓板15mm厚低筋石灰抹底樓面恒荷載:邊跨框架梁自重及梁側粉刷邊跨填充墻自重墻面粉刷中跨框架梁自重及梁側粉刷因此作用在頂層框架梁上的線荷載為:x= KN/m2x 16= KN/m 2X 20= KN/m 2X25= KN/m 2X 136= KN/m2KN/m 2KN/mx () x= KN/m2X () XX 17= KN/mmgAB1=gcD1 = + = KN/m邊柱縱向框架梁自重X X X 25 = KN邊柱縱向框架梁粉刷2X XX 17= KN1m

8、局女兒墻自重1 XXX= KN1m高女兒墻粉刷1XXX= KN縱向框架梁傳來屋面自重X X X X = KN頂層邊節(jié)點集中荷載:G6A = G6D= KN中柱縱向框架梁自重XXX 25= m中柱縱向框架梁粉刷2 X X縱向框架梁傳來屋囿自重X X 2x = KN頂層中節(jié)點集中荷裁:G6B= G6c =樓面框架節(jié)點集中荷載標準值:邊柱縱向框架梁自重KN邊柱縱向框架梁粉刷KN塑鋼窗自重X X= KN窗卜墻體自重X X KN窗卜墻體粉刷2XXXX 17= KN窗邊墻體自重XX KN窗邊墻體粉刷2 X X X KN框架柱自重XXX 25= KN框架柱粉刷X X 3) X X KN縱向框架梁傳來樓面ta

9、X X 2 X = KN中間層邊節(jié)點集中荷載:Ga=Gd= KN中柱縱向框架梁自重KN中柱縱向框架梁粉刷內縱墻自重X KN內縱墻粉刷2X X KN扣除門洞重加上門重 xxx +2XX =框架柱自重KN框架柱粉刷KN中柱縱向框架梁傳來樓面自重X + KNgAB2 = gcD2=x= KN/m gBC2= x = m3)屋面框架節(jié)點集中荷載標準值:+ KN4)XX2X= KN中間層中節(jié)點集中荷載:5)恒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Gb=Gc= KN恒荷載作用下的計算簡圖如圖所示。(2)樓面活荷載計算2怦面活荷載作虜丁甘舜計算簡圖如囪汽指P6AP|6AB6BC = X = KN, THJKN/mg6BC1/

10、m6A = P6D = X X2X 2二二 KN6B = P6c = X +KNgpZ GBl AB = PCDrX g gKN/Gc2B gAbc = X = KN/a= Pd = X Xg6BCX 2 =KNbP-)( I K(3)及荷載計算:風貓載標準值計算的'式為:因縮0犒度S40(03Gd匕wo1950P6ABP 6BCP 6CDPbPab .iPbc1JPC*PcDr一B一 CD,P6DPd1950 2100 1950卜可玻000zP6BP6c140014002800 I1950| 21001 1950, 1 6000;21001 1950斕繇匕H B= <本例結胸平

11、樣微形用庫制陶簡圖八=。風壓高度變健葡蜘載作I用麗翻器傕耀喝標高處的高度H,由表查得標準高度的陰值,再用線性差值法求得所求各層高度的U值,查得的結果見表。2)計算各樓層標高處的風荷載q(z)本例基本風壓 wq= KN/m2。仍取圖中的 軸線橫向框架梁,其負荷寬度為,由式(a)得沿房屋高度得分布風荷載 標準值:q(z)= §zUsUz= 3 z s ;1 z根據各樓層標高處的高度Hi,查得w z代入上式,可得各樓層標高處的q(z)見表。其中q1(z)為迎風面值,q2(z)為背風面值。表風荷載計算層數H (m)zzq"z) (kN/m)q2(z) (kN/m)7(女兒墻頂部)6

12、543213)將分布風荷載轉化為節(jié)點集中荷載按靜力等效原理將分布風荷載轉化為節(jié)點集中荷載,如圖所示。例如,第六層,即屋面處的集中荷載F6要考慮女兒墻的影響:F6= X+/2+ X 2+/2 X 1+/2+ X 2+/2 X 1 =第四層的集中荷載 F4的計算過程如下:F4= X +/2+/2X + X +/2+X =第一層,要考慮底層層高的不同:Fi= + X2+2)圖 等效節(jié)點集中風荷載(單位:KN)風荷載作用下的側移驗算(1)框架側移剛度計算框架側移剛度計算按節(jié)求 D值的方法計算,在計算梁的線剛度ib時,考慮到樓板對框 架梁截面慣性矩的影響,中框架梁取Ib=,邊框架梁取Ib=。因此,中框架

13、的線剛度和柱的線剛度可采用圖的結果,邊框架梁的線剛度為中框架梁的線剛度的2 =倍。所有梁、柱的線剛度見表所示。表梁柱線剛度表單位:io-4Em層次邊框架梁中框架梁柱iAB (iCD)iBCiAB (iCD)iBCic261柱的側移剛度按式(4-27)計算,式中系數c由表4-8所列公式計算。根據梁、柱線剛 度比K的不同,圖中的柱可分為中框架中柱和邊柱、邊框架中柱和邊柱。現以第2層C-3柱的側移剛度計算 為例,說明計算過程,其余柱的計算過程從略,計算過 程分別見表和表。第2層B-3柱及與其相連的梁的相對線剛度如圖 所示,由表4-8節(jié)點轉動影響系數系數 c»可得梁柱線 圖B-3 柱及與其相

14、連的梁 的線剛度剛度比K為:15.0 2 13.60 2 - 2.939.76 22.932 2.93= 0.594由式(4-27)可得:層次邊柱 A-1 , A-8, D-1, D-8中柱 B-1, B-8, C-1, C-8DiKcDi1KcDi2261表邊框架柱側移剛度D值(i0-4Em)表中框架柱側移剛度D值(10-4Em)層次邊柱(12根)中柱(12根)DiKcDi1KcDi2261將上述不同層框架側移剛度相加,即得框架各層層次126Di (10-4Em)Di (N/mm)277782425712表不同層框架側移剛度層間側移剛度Di,并考慮將單位l0-4Em換算為標準 單位N/mm,

15、這里C25混凝土的彈性模量 E=x 104N/mm2,可得 10-4Em = x 103N/mm。換算結果 見表。(2)風荷載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驗算根據圖所示的水平荷載,由式(4-17)計算層間剪力 Vi,然后根據表求出O 3軸線框架 的層間側移剛度,再按式(4-33)和式(4-34)計算各層的相對側移和絕對側移。計算過 程見表所示:表 風荷載作用下框架層間剪力及側移計算層次123456Fi (kN)V(kN)DD(N/mm)354035508255082550825508255082u i (mm)Ui(mm)Ui / hi1/20791/30701/38041/50001/76081/166

16、67由表可見,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的最大層間位移角為1/2079,遠小于1/550,滿足規(guī)范要求。(1)恒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1)計算方法的選用恒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采用分層法。由圖取出頂層、中間任一層、以及底層進行分析,頂層的結構計算簡圖如圖所示,中間層和底層的計算簡圖如圖所示。圖中柱的線剛度取框 架柱實際線剛度的倍。2)等效均布荷載的計算圖(a)、(c)中梁上分布荷載由矩形和梯形兩部分組成,在求固端彎矩時可直接根據 圖示荷載計算,也可根據固端彎矩相等的原則,先將梯形分布荷載及三角形分布荷載,化 為等效均布荷載(如圖(b)、(d)所示)。等效均布荷載的計算公式如圖所示。g 6邊,g 6邊,g6邊g

17、6 AB1二 3、曲)g6 AB200)2=M 22.46= 22.54.09 1 2 h50/6.0,5/8 g6B3.05- 5/8 Ha/Mq kN/m"n._4r 1g 6中一 g 6BC10.3q =( 1-2a2+a3 ) pkN/m(a)2中間層:g'a = Cab1 (1 2aa )g AB2(b)=12.561 2 (1.950/6000)2 0.325 3 13.46g F46kN/m.055/8IU9.66II層:g邊23.64kN/mg 中 _9.094<N/m3)用彎矩分配法計隔、柱端彎矩(d)L 己”分、層法計票單元簡圖,,圖(b)所示結構內

18、力可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并可利用結構對稱性取二分之一結構計 算。并注意到除底層外,柱的線剛度需要乘以修正系數,并且除底層外其他各層柱的彎矩 傳遞系數取為1/3。線剛度的修正:底層柱i = x10-4 Em3,其他層柱 i = xx 10-4= x 10-4 Em3修正后的梁柱線剛度見表所示:表 梁柱線剛度表單位:10-4En3層次梁柱i AB (i cd)iBCic261作為示例,本例只給出中間層的結點分配系數以及固端彎矩的計算過程,其它層結點的分配系數以及固端彎矩計算結果見表所示。中間層A結點分配系數計算:B結點分配系數計算:中間層固端彎矩計算:1' 212Mabg 邊 l 邊 一 2

19、3.64 6 =70.9212121' 212Mbe g中1, 一 9.09 1.42=5.94331' 212M eb g中 1中 一9.09 1.4 =2.97 66由于縱向框架梁在邊柱上的偏心距eo引起的框架邊節(jié)點附加偏心彎矩:頂 層:M6e0=G 6Axe0= X ( ) /2 =中間層:Me0=GAX eo= X ( ) /2 =底層:Me0= GaX e0= X ()12 =表分層法分配系數及恒載作用下固端彎矩計算結果單位:結點單兀ABEA下柱A上柱AB端BA端B下柱B上柱BE端EB端分配系數頂層一一一中間層一底層一固端彎矩頂層一一一一中間層一一一一底層一一一一彎矩

20、分配法計算過程如圖、圖、圖所示。計算所得結構彎矩圖見圖所示圖頂層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圖中間層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結果圖底層彎矩分配法計算過程(b)標準層(c)底層圖分層法彎矩計算結果N二m N4)跨中彎矩計算在求得圖所示結構的梁端支座彎矩后,如欲求梁的跨中彎矩,則需注意不能按等效分布荷載計算,須根據求得的支座彎矩和各跨的實際荷載分布(即圖 a)、(c)所示),按平衡條件計算??蚣芰涸趯嶋H分布荷載作用下按簡支梁計算的跨中彎矩M0如圖所示。N._7T(b)m NM產圖梁在實際分布荷載作用下按簡支梁計算的跨中彎矩a)頂層邊跨梁b)頂層中跨梁c)中間層及底層邊跨梁d)中間層及底層中跨梁在實際分布荷載作用下

21、,實際結構框架梁的跨中彎矩M按下式計算:M左M右M M 0 2計算結果如表所示表實際分布荷載作用下分層法各單元跨中彎矩計算表單位:位置按簡支梁 跨中彎矩按實際結構跨中彎矩左端彎矩右端彎矩跨中彎矩AB CD跨頂層中間層底層BC跨頂層中間層底層5)由分層法各單元計算整個結構在恒載作用下的彎矩圖將分層法求得的各層彎矩圖疊加,可得整個框架在荷載作用下的彎矩圖。很顯然,疊 加后的框架內各節(jié)點彎矩并不一定能達到平衡,這是由于分層法計算的誤差造成的。為提 高精度,可將節(jié)點不平衡彎矩再分配一次進行修正。疊加后的框架梁跨中彎矩計算見表。位置按洵支架 跨中彎矩疊加后框架架跨中彎矩左端彎矩右端彎矩跨中彎矩AB CD

22、跨6 層5 層3、4層2 層1 層BC跨6 層5 層3、4層2層1 層表 疊加后框架梁跨中彎矩計算表單位:據此可作出疊加后的整體結構彎矩圖,如圖所示。6)梁端剪方計梁弁將梁端彎矩度算筌梁端梁端剪:4計算梁) 為隔離體,巨求出后j叢則架中截取梁平衡條件可求得梁端剪力,及梁端柱邊!值對AB 由平,條件, 同理 工1檢梁,取囪所示愉離秣: 整理可得:據此,可計3Mbag跨梁剪力計算笈板荷載-gAB2- V AB/M BAV ABV BA1 -BA八得出梁端剪力,計算過程見才及表。ABMab1950210019506000A圖AB跨梁隔離體荷載gAB1654321層次梁荷載gBC1板荷載gBC2V B

23、CV CBV bCV CBf65圖怛載作用下整體框架彎矩圖4321梁端柱邊剪力計算取柱軸心至柱邊這一段梁為隔離體,由平衡條件可求得梁端柱邊的剪力值。對AB跨梁,取圖所示隔離體: 由豎向力平衡及幾何關系,整理可得:Vab' Vab 0.225gAB1 0.013g AB2同理據此,可計算得出梁端柱邊剪力,計算過程見 表。梁端柱邊彎矩計算為內力組合作準備,需將梁端彎矩換算至梁端柱邊彎矩,對于本例,按下式進行 計算:計算結果如表所示,其中Ma& Mba及Mbc取自表,Vab'及Wa'取自表,VBc取自表。表梁端柱邊彎矩計算表層次梁端彎矩梁端柱邊剪力梁端柱邊彎矩M AB

24、M BAMbcV AB,V BA,V BC,Mab'Mba'M bC6543217)柱軸力計算柱軸力可由梁端剪力和柱自重疊加得到。在本例中,假定縱向框架梁按簡支支承, 即縱向框架梁傳給柱的集中力可由其受荷面積得到。柱軸力的計算過程見表,恒載作 用下的框架軸力圖如圖所示。8)彎矩調幅本例考慮梁端彎矩調幅,調幅系數取。調幅后的梁端柱邊彎矩及跨中彎矩如圖所示。層數A枉B在v AB縱梁豎 向力F柱自重 G每層豎 向力P軸力N av BAV BC縱梁豎 向力F柱自重 G每層豎 向力P軸力N b61貞部1貞部底部底都5頂部頂部底部底部4頂部頂部底部底部3頂部頂部底部底部2預部預部底部底部1

25、頂部頂部底部底部表柱軸力計算表圖 梁剪力、柱軸力圖(kN)圖框架梁在恒載作用下經調幅并算至柱邊截面的彎矩(kN)(2)樓面活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活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也采用分層法,考慮到活荷載分布的最不利組合,各層樓面 活荷載布置可能有如圖、及所示的四種種組合形式。同樣采用彎矩分配法計算并考慮梁 端彎矩調幅,但在計算時不再考慮邊柱上偏心彎矩的影響,這是由于活荷載與恒荷載比較 起來較小,這樣處理的結果可以滿足工程要求。計算所得的梁端彎矩、剪力以及梁端柱邊剪力如表所示。考慮彎矩調幅,并將梁端彎矩換算到梁端柱邊彎矩,其最后的彎矩圖如圖、及所示。表 AB 跨梁端彎矩、剪力以及梁端柱邊剪力值活載布置位

26、置MABMBAV ABV BAVAB7V BA第一種布置頂層中間層底 層第二種布置頂層中間層底 層第三種布置頂層中間層底 層表 BC跨梁端彎矩、剪力以及梁端柱邊剪力值活載布置位 置MBCMCBVBCVCBVBCVCB第一種布置頂 層0000中間層0000底 層0000第二種布置頂 層中間層底 層第三種布置頂 層中間層底 層表)CD跨梁端彎矩、剪力以及梁端柱邊剪力值活載布置位 置MCDMDCV CDV DCV CDVDC第一種布置頂 層中間層底 層第二種布置頂 層中間層底 層第三種布置頂 層中間層底 層(3)風載彳乍,目下的內力計算對于風;戢作用下的各柱的剪力分配,應放在擘個樓層中,按照抗側剛度

27、在同層柱中進行分配。本的各根橫向框架間距相同,各柱叔面相同;1忖側剛度相同,所以可以用 . , 得到等效集T方計算每層臼層剪力用近似的簡化方法。艮I按其中一根(即軸)a產鍋J柳樸并在該根所有柱按抗側剛度進行分配。計算結果較前法稍大,但可以滿足工程罷求y n q L/框架柱端業(yè) 彎矩分別按式(禾鶴距32)計算,其中Dj取心表(注意換算成標準單位),層間剪力Vi卑戶確定,其中僦岡K取自表。各柱反彎點高度比y按式(4-30)一 ”一 y2,第2層柱需考慮修正值 y3,其0由表4-9查程。本例底層柱需考慮修芷值元梁柱彎矩圖余柱均無需修正。具體計算過程見表。.U 各層柱端彎矩及剪力上ij.r層次hiVi

28、1D.j邊本A中柱BDi1Vi1Kyz1iDi2Vi2Ky /655082116311w15910J / 1/55508211631丁 一一 _1*159104550821163115910jF /35508211631(b)中叵b)單元15910一 J25508211631(b)中間,*元159101354038086J-49615hl注:表中 M量綱為 kNm , V量綱為(bk)N 中間層單元梁端彎矩、剪W別按式(4-23)、式F-24)計算廠柱軸力由其上各層框架架剪力累加得到。其中梁線剛度取自表,具體計算過程見表。”,:“ :梁端彎矩、剪力囪W力計算(c)底層單元圖樓面活像載圖樓面活荷

29、載第四種布置下梁柱彎矩圖1 口I I I II注:(1)柱軸力中的負號表示拉力(2)表中M量綱為kN - m,V量綱為kN, N量綱為kN, 1量綱為itl圖 風載作用下框架內力圖(單位:kN)(a)彎矩圖;(b) 剪力、軸力圖(kN)風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彎矩圖、梁端剪力圖及柱軸力圖如圖所示為內力組合做準備,需要把梁端彎矩以及剪力換算到梁端柱邊處的彎矩值和剪力值。 換算按下列公式進行:bbM ' M V'-(柱邊彎矩)V' V q一(柱邊剪力)2 2對于本例,有:., 'M ab=MabX V AB., M ba=MbaX V BA., 'M BC = M

30、 BC X V BC并注意到AB、BC跨上無豎向荷載,剪力圖的圖形為水平直線段,故有:V'ab=Vab , V'ba=Vba , V' bc=Vbc據此計算,計算過程及結果見表所示。梁的跨中彎矩根據幾何關系,如圖,可由下式計算AB 跨:M AB0 (M AB M ba)/ 2BC 跨:M BC0 (MbcMbc)/2BC 0計算過程及結果見表所示。表風載作用下梁端柱邊彎矩及跨中彎矩計算結果層次桀端若矩桀端正邊界力桀端正邊臂也垮中若矩M ABM BAMbcVab 'Vba 'Vbc 'Mab'Mba'Mbc 'MaboMba

31、o605040302010圖AB、BC跨跨中彎矩計算簡圖(a) AB跨計算簡圖(b) BC跨計算簡圖圖風荷載作用下梁端柱邊及跨中彎矩38.5138.51內力組合根據內力計算的結果,即可進行框架各梁柱各控制截面上54MJ力組合,其中梁的控制截面為梁端柱邊及跨中。由于對稱性,每層有五個控制截面,即圖梁中的1、2、3、4、5號截面。柱則分為邊柱和中柱(即A柱、B柱),每個柱每層有兩個控制截面,如圖( b)所示。以第四層柱為例,控制截面為7、8號截面。因活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采用分層法,故當三層梁和四層梁上作用有活荷載時,將對四層柱內產生內力。本例考慮了三種內力組合,即恒載 +活載,恒載+ (X)活載,

32、恒載+X (活載+風載)。 此外,對于本工程,恒載 +風載、恒載+活載+X風載以及恒載+ (X)活載+風載這三種組 合與,rf載+x(活載+風載)的組合相比一般偏小, 對結構設計不起控制作用,故不予考慮。本例僅對1、3、6層的梁和柱進行內力組合。梁的內力組合過程見表。柱的內力計算 結果見表,并據此進行柱的內力組合,見表。在柱的內力組合過程中,應注意選擇對柱最不利的情況進行內力組合,所以在組合時 應注意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分析,找出最不利的情況。例如在進行六層A柱按N min, M原則進行組合時,選擇活載 (M>0, N<0)時,彎矩增大軸力減小,這種情況有可能造 成大偏壓破壞,是一種可能的不利組合。 同樣是這種組合原則, 對六層B柱(M<0, N<0), 彎矩和軸力都增大,不能判斷是趨向安全還是趨向破壞。因此,本例對六層B柱在此情況下的組合僅選用恒載 部分,而不是 +。類似的情形已在表中用下劃線標出。A柱B柱 C柱D柱(a)(b)圖框架梁柱控制截面截面設計根據內力組合結果,即可選擇各截面的最不利內力進行截面配筋計算。必須指出的是:表中組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