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_第1頁
時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_第2頁
時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_第3頁
時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_第4頁
時 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 元素周期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節(jié)元素周期律第1課時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核外電子是處在一定的軌道上繞核運行的,正如太陽系的行星繞太陽運行一樣;核外運行的電子分層排布,按能量高低而距核遠近不同。這個模型被稱為“玻爾原子模型”。現(xiàn)代物質結構理論在新的實驗基礎上保留了“玻爾原子模型”合理的部分,并賦予其新的內容。你想知道核外電子是如何排布的嗎?請讓我們一起走進教材第二節(jié)·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1電子層:(1)概念: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不同區(qū)域。(2)表示及特點:電子層n1234567表示符號_K_L_M_N_OPQ能量高低_由低到高_離核遠近_由近到遠_點撥:電子層在原子中并不存在,只是為了表達形

2、象,根據(jù)電子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區(qū)域而設想的結構模型。2電子分層排布電子總是盡可能地先從_內層_排起,當一層充滿后再填充下一層,即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時,先排 _K_層,充滿后再填充_L_層。二、原子結構的周期性變化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呈現(xiàn)_由1到8_的周期性的變化(第1周期除外)。2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規(guī)律規(guī)律: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xiàn)_由大到小_的周期性變化。三、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1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周期序數(shù)原子序數(shù)化合價(最高價、最低價)的變化112102310最高正價:15,最低負價:4131118最高正價:17,

3、最低負價:41規(guī)律: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即同一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呈現(xiàn)17,最低負化合價呈現(xiàn)41的周期性變化點撥:氧元素一般為負價,無最高正價,氟元素無正價。2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1)Na、Mg、Al金屬性強弱的比較。依據(jù)。aNa、Mg、Al置換出水(或酸)中的氫時,由易到難的順序為_Na>Mg>Al_。bNa、Mg、Al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NaOH>Mg(OH)2>Al(OH)3_。結論:鈉、鎂、鋁三種元素的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Na>Mg>Al_。(2)Si、P、S、Cl非金屬

4、性強弱的比較。依據(jù)。aSi、P、S、Cl的單質與H2化合時條件由易到難的順序為_Cl>S>P>Si_。bSi、P、S、Cl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HClO4>H2SO4>H3PO4>H2SiO3_。結論:Si、P、S、Cl的非金屬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_Cl>S>P>Si_。點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并不意味著其氧化物能溶于水或者與水反應。例如Al的最高價氧化物是Al2O3,但是Al2O3不溶于水,其水化物為Al(OH)3,也不溶于水。(3)同周期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四、元素周期律1內容: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呈

5、周期性的變化。2實質: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原子的_核外電子排布_的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1根據(jù)下列微粒結構示意圖的共同特征,可把、三種微粒歸為一類,下列微粒可以歸為此類的是(C)ABCD解析:題干中三種微粒分別表示Na、K、Ca2,它們都屬于陽離子;選項中四種微粒分別表示Ne、S2、Mg2、F。顯然,Mg2與它們同屬一類陽離子,故選C。2在第n電子層中,當它作為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時,能容納的最多電子數(shù)與n1層相同,則此電子層是(C)AK層BL層CM層DN層解析:第n電子層作為原子的最外電子層時,能容納的最多電子數(shù)應為8,與n1層相同,則n1層能容納的最多電子數(shù)也為8,故n1層為L層,n層為M層

6、。3(2019·山東師大附中月考)A元素的原子最外層(M層)有2個電子,B元素的原子最外層(L層)有6個電子,則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D)A56B88C74D40解析:根據(jù)題意知A是Mg元素、B是O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是MgO,Mg、O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是24、16,所以MgO的相對分子質量是40,故選D。4(2019·四川成都期中)原子序數(shù)310的元素,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遞增而逐漸增大的是(B)A電子層數(shù)B核外電子數(shù)C原子半徑D化合價解析:原子序數(shù)310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都為2,A錯誤,除了10號稀有氣體元素原子外,39號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越大,原子半徑越

7、小,C錯誤;因氧無最高正價、氟無正價,D錯誤。5(2019·湖南長沙師大附中期末)元素性質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C)A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遞增,量變引起質變B元素的原子半徑呈周期性變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呈周期性變化D元素的化合價呈周期性變化解析: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中最外層電子數(shù)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引起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故C正確。6(2019·四川成都龍泉二中檢測)除第一周期外,關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下列變化規(guī)律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B)A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B從左到右,元素原子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C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價從1遞增到7(O、F除

8、外),負價由4遞變到1D從左到右,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堿性減弱,酸性增強解析:A項,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不符合題意;B項,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因此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符合題意;C項,符合化合價變化規(guī)律,不符合題意;D項,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因此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逐漸增強,堿性逐漸減弱,不符合題意。7(2019·河北張家口一中期末)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B)ANaBKCSDCl解析: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因此四種元素的原子半徑大小順序是K>Na>S>Cl,故B正確。

9、8根據(jù)元素周期表120號元素的性質和遞變規(guī)律,回答下列問題。(1)屬于金屬元素的有_7_種,金屬性最強的元素與氧反應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K2O、K2O2(KO2也可以)_(填兩種);(2)屬于稀有氣體的是_He、Ne、Ar_(填元素符號,下同);(3)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兩種元素是_C、H_;(4)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稀有氣體除外)_Na_;(5)推測Si、N最簡單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_NH3_大于_SiH4_(填化學式)。解析:(1)前20號元素中,金屬元素有:Li、Be、Na、Mg、Al、K、Ca。(3)有機物的種類在化合物中占的比例最大,且C、H還能組成無機物。(5)由同一周期

10、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可知,非金屬性:N>C,由同一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可知,非金屬性:C>Si,所以非金屬性:N>Si。又由非金屬性越強其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也越強可知,穩(wěn)定性:NH3>SiH4。知識點一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問題探究:1當N層上有電子時,M層上的電子是否已排滿?2M電子層最多容納18個電子,為什么鉀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不是而是?探究提示:1.不一定。因M層排滿時是18個電子,但當M層為最外層時不能超過8個電子,故M層電子數(shù)多于8個電子時,就會先排布在N層上。例如:鈣原子。2若鉀原子的M層排布9個電子,此時M層就成為最外層,這和電子排布規(guī)律中的“最外層上

11、排布的電子數(shù)不能超過8個”相矛盾,不符合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即M層不是最外層時最多排18個電子,而它作為最外層時最多只能排8個電子。知識歸納總結:1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的“四最”:一個最低能量最低原理:核外電子總是盡可能地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然后再由內向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電子層里,即按KLMN順序排列三個最多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是2n2個電子,如K、L、M、N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分別為2、8、18、32。最外層電子數(shù)最多是8個(K層是最外層時,最多不超過2個)次外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shù)不超過18個2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結構示意圖。小圓圈和圓圈內的符號及數(shù)字表示原子核及核

12、內質子數(shù)。弧線表示電子層?;【€內數(shù)字表示該層中的電子數(shù)。(2)離子結構示意圖。當主族中的金屬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層所有電子變?yōu)殡x子時,電子層數(shù)減少一層,形成與上一周期的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得電子形成簡單離子時,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氣體元素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點撥:(1)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當M層不是最外層時,最多可以排布18個電子,而當它是最外層時,最多可以排布8個電子。(2)電子不一定排滿M層才排N層,如K和Ca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分別為K:;Ca:。3短周期元素原子結構的特點總結:(1)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1的原子有H、Li、Na。(2)最外

13、層電子數(shù)為2的原子有He、Be、Mg。(3)最外層電子數(shù)與次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的原子有Be、Ar。(4)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原子是C。(5)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3倍的原子是O。(6)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4倍的原子是Ne。(7)次外層電子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原子有Li、Si。(8)內層電于總數(shù)是最外層電于數(shù)2倍的原子有Li、P。(9)電子層數(shù)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的原子有H、Be、Al。(10)電子層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2倍的原子是Li。(11)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2倍的原子有He、C、S。(12)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3倍的原子是O。(13)原子核中無中子的原子是H。典例1 (

14、2019·江蘇南京師大附中模擬)下列各原子結構示意圖中所表示的核外電子排布正確的是(C)ABCD解析:A項,應該先排滿K層再排L層;B項與各層最多排2n2個電子不符,K層最多排2個電子;D項不符合最外層最多能排8個電子的規(guī)律。變式訓練1 (2019·湖南永州模擬)下列說法中肯定錯誤的是(B)A某原子K層上只有一個電子B某原子M層上電子數(shù)為L層上電子數(shù)的4倍C某離子M層上和L層上的電子數(shù)均為K層的4倍D某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解析:K、L、M電子層上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分別為2、8、18;K層上可排1個電子,也可排2個電子,所以A項有可能;當M層上排有電子時,L層上一定

15、排滿了8個電子,而M層上最多只能排18個電子,又18<8×4,所以B項一定是錯誤的;K層上最多只能排2個電子,2×48,即存在M層和L層都為8,所以C項正確;當k層作為最外電子層,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與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如H、He,所以D項正確。知識點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問題探究:1根據(jù)P、S、Cl在周期表中位置進行比較(1)H3PO4、H2SO4、HClO4酸性強弱。(2)P3、S2、Cl還原性強弱。2試根據(jù)同周期元素非金屬性的變化規(guī)律,比較SiH4、PH3、H2S和HCl的穩(wěn)定性。探究提示:1.(1)非金屬性:Cl>S>P,酸性:HClO4>

16、;H2SO4>H3PO4。(2)非金屬性:Cl>S>P,還原性:P3>S2>Cl。2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同周期元素,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故非金屬性:Si<P<S<Cl,所以它們的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順序為SiH4<PH3<H2S<HCl。知識歸納總結:同周期(從左往右)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減小增大主要化合價1741相似(最高正價相同)金屬性減弱增強非金屬性增強減弱單質氧化性增強減弱還原性減弱增強離子陽離子氧化性增強減弱陰離子還原性減弱增強氫化物穩(wěn)定性增強減弱還原性減弱增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

17、性增強減弱堿性減弱增強點撥:(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最外層電子數(shù)(O、F除外)。(2)只有非金屬才有負價,且|最低負價數(shù)值|最高正價數(shù)值|8。(3)比較元素的非金屬性,可以通過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較,而不是氫化物溶液的酸性。例如已知酸性HCl>H2S,但是不能說明氯的非金屬性比硫的強。典例2 (2019·河南安陽期末)下列遞變規(guī)律不正確的是(A)A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增強B鈉、鎂、鋁的還原性依次減弱CHCl、H2S、PH3的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DP、S、Cl三種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依次升高解析:非金屬性:Cl>S>P,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最

18、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則HClO4、H2SO4、H3PO4的酸性依次減弱,故A項錯誤;金屬性:Na>Mg>Al,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對應的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則鈉、鎂、鋁的還原性依次減弱,故B項正確;非金屬性:Cl>S>P,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的氫化物越穩(wěn)定,故C項正確;P、S、Cl三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分別為5、6、7,最高正化合價分別為5、6、7,故D項正確。變式訓練2 (2019·山東棗莊八中月考)已知下列反應:CuX2CuX2、2CuYCu2Y、2KXZ2=2KZX2,X2、Y、Z2為三種元素的單質,在Cu2Y中Y為2價。下列關于X、Y

19、、Z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順序正確的是(B)AHXO4>H2YO4>HZO4BHZO4>HXO4>H2YO4CHZO4>H2YO4>HXO4DH2YO4>HZO4>HXO4解析:根據(jù)反應:CuX2CuX2,2CuYCu2Y,X的單質將銅氧化到2價,Y能將Cu氧化到1價,因此X的氧化性強于Y,根據(jù)反應:2KXZ2=2KZX2,可知Z的氧化性強于X,因此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順序是Z>X>Y,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ZO4>HXO4>H2YO4,故B正確。知識點三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問題探究:1根據(jù)

20、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原子半徑的變化規(guī)律,比較碳元素和氟元素、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原子半徑大小。2如何比較電子層結構相同的微粒的半徑大???以O2、F、Na、Mg2、Al3為例說明。探究提示:1.C和F是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故原子半徑C大于F;O和S為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所以原子半徑S大于O。2電子層結構相同時,核外電子數(shù)必定相等,其微粒半徑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減小,故離子半徑:O2>F>Na>Mg2>Al3。知識歸納總結:1電子層數(shù)相同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越少,原子半徑越大(稀有氣體除外)。如鈉、鎂、鋁、硅、磷、硫、氯原子的

21、電子層數(shù)相同,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增多,則原子半徑:r(Na)r(Mg)r(Al)r(Si)r(P)r(S)r(Cl)。2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原子或離子,電子層數(shù)越多,原子半徑或離子半徑越大。如氫、鋰、鈉、鉀、銣、銫、鈁原子或離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多,則原子半徑:r(H)r(Li)r(Na)r(K)r(Rb)r(Cs)r(Fr) ;離子半徑:r(H)r(Li)r(Na)r(K)r(Rb)r(Cs)r(Fr)。3徑小序大規(guī)律(或序小徑大規(guī)律):核外電子排布相同的微粒,核電荷數(shù)(或原子序數(shù))越小,微粒半徑越大;核電荷數(shù)(或原子序數(shù))越大,微粒半徑越小。如氮離子、氧離子、氟離子、鈉離子、鎂

22、離子、鋁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大,則r(N3)>r(O2)>r(F)>r(Na)>r(Mg2)>r(Al3)。4價高徑小規(guī)律:核電荷數(shù)相同的微粒,價態(tài)越高,半徑越小。如氯離子和氯原子,核電荷數(shù)相同,價態(tài)依次升高,則半徑:r(Cl)r(Cl)。典例3 比較下列各組微粒半徑,正確的是(A)Cl<Cl<BrF<Mg2Al3Ca2<Ca<BaS2<Se2<BrA和B只有C只有D和解析:陰離子半徑大于同元素的原子半徑,所以Cl>Cl,電子層數(shù)Br>Cl,所以正確;電子層結構相同的粒子,核電荷數(shù)大的半徑小,

23、不正確;陽離子半徑小于同元素的原子半徑,正確;中應為Se2>Br>S2,不正確。規(guī)律方法指導:“三看”法比較簡單粒子的半徑大小“一看”電子層數(shù):當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時,電子層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岸础焙穗姾蓴?shù):當電子層數(shù)相同時,核電荷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叭础焙送怆娮訑?shù):當電子層數(shù)和核電荷數(shù)均相同時,核外電子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變式訓練3 下列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中,正確的是(B)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DCs>Rb>Na>K解析:Na、Mg2、Al3、O2等離子的

24、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核電荷數(shù)越大,微粒的半徑就越小,應是:Al3<Mg2<Na<O2,A項錯誤;S2、Cl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排布,但Cl的核電荷數(shù)較大,所以其半徑較??;Na、Al3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Na的核電荷數(shù)較少,故其半徑較大;而且Cl比Na多一個電子層,顯然Cl的半徑大于Na,這四種微粒半徑的大小順序應是S2>Cl>Na>Al3,故B項正確;C項中Na、Mg、Al、S原子的電子層數(shù)相同,核電荷數(shù)越大者,其半徑越小,故其半徑大小順序為Na>Mg>Al>S,C項不正確;D項中粒子半徑K>Na,D項不正確。元素性質變化規(guī)律:性質同周期(

25、從左到右)同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減小逐漸增大電子層結構電子層數(shù)不變;最外層電子數(shù)由18(第一周期由12)電子層數(shù)增多;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變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減弱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增強逐漸減弱主要化合價最高正價:17(O、F除外)負價:41最高正價族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O、F除外)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逐漸增強;堿性逐漸減弱酸性逐漸減弱;堿性逐漸增強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形成的難易程度穩(wěn)定性逐漸增強;形成氫化物越來越易穩(wěn)定性逐漸減弱;形成氫化物越來越難點撥:元素性質一般指的是元素的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氣態(tài)氫

26、化物的穩(wěn)定性等。即時訓練隨原子序數(shù)遞增,八種短周期元素(用字母x等表示)原子半徑的相對大小、最高正價或最低負價的變化如下圖所示。根據(jù)判斷出的元素回答問題:(1)f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第3周期A族_。(2)比較d、e常見離子的半徑大小(用化學式表示,下同):_r(O2)_r(Na)_;比較g、h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_HClO4_H2SO4_。解析:從圖中的化合價和原子半徑的大小,可以推出x是氫元素,y是碳元素,z是氮元素,d是氧元素,e是鈉元素,f是鋁元素,g是硫元素,h是氯元素。(1)f是Al,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3周期A族。(2)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shù)越大離子半徑越

27、小,故r(O2)r(Na);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越強,HClO4H2SO4。規(guī)律方法指導:(1)信息提取:已知八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的相對大小、最高正價或最低負價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變化的示意圖,要求根據(jù)判斷出的元素回答問題(1)和(2)。(2)形成思路:先根據(jù)題目給出的信息,結合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分析判斷出八種元素,再應用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問題(1)和(2)。1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工具。過去,門捷列夫曾用元素周期律預言未知元素并得到了證實。此后,科學家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導下,對元素性質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并為新元素的發(fā)

28、現(xiàn)及預測它們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提供了線索。下列關于元素周期律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C)ANa、Mg、Al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增多,單核離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強BP、S、Cl最高正化合價依次升高,對應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依次增強C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以第A族的為最大DNa、Mg、Al的氫氧化物的堿性依次減弱解析:Na、Mg、Al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為1、2、3,其原子的還原性依次減弱,但離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強;P、S、Cl的最高正化合價分別為5、6、7,由于P、S、Cl的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其所對應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也依次增強;除稀有氣體元素外,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其原子半徑減小;因Na、Mg、Al的金屬性依次

29、減弱,則它們的氫氧化物的堿性也依次減弱。2已知X、Y、Z、W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這四種元素的性質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D)A與水反應,X比Y劇烈B與H2化合,W單質比Z單質容易CX形成的堿比Y形成的堿的堿性強DW的最高價含氧酸比Z的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強解析:由表中相對位置可知,X、Y為金屬,且X比Y活潑,所以A、C項正確;Z、W為非金屬,且非金屬性Z<W,所以B項正確;W是F,沒有含氧酸,所以D項錯。3(2019·遼寧錦州高一期末)下列有關性質的比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D)A酸性:H2SO4>H3PO4B非金屬性:Cl>Br

30、C堿性:NaOH>Mg(OH)2D熱穩(wěn)定性:Na2CO3>NaHCO3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S與P屬于同周期元素,S在P的右邊,非金屬性強于P,所以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強于H3PO4,A項不合題意;在元素周期表中Cl與Br屬于同主族元素,Cl在Br的上方,非金屬性Cl強于Br,B項不合題意;在元素周期表中,Na與Mg屬同周期元素,Na在Mg的左邊,所以金屬性Na強于Mg,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NaOH強于Mg(OH)2,C項不合題意;D項考查碳酸鹽與碳酸酸式鹽熱穩(wěn)定性的問題,不涉及元素周期律的相關知識。4(2019·山西太原高一檢測)下列事實不能作

31、為實驗判斷依據(jù)的是(B)A鈉和鎂分別與冷水反應,判斷金屬性強弱B鐵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換出銅,鈉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換出銅,判斷鈉與碳的金屬性強弱C酸性H2CO3<H2SO4,判斷硫與酸的非金屬性強弱DBr2與I2分別與足量的H2反應,判斷溴與碘的非金屬性強弱解析:A項符合金屬與水反應判斷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ù);因Na的金屬性太強,與溶液反應時會先與H2O反應,故B項不能作為判斷依據(jù);C項中根據(jù)H2CO3、H2SO4都是最高價含氧酸,由它們的酸性強弱可以推知硫的非金屬性比碳強;D項所述符合根據(jù)非金屬單質與H2反應難易判斷非金屬性強弱的依據(jù)。5下列不能說明Cl的得電子能力比S強的事實

32、是(A)HCl比H2S穩(wěn)定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強HClO4的酸性比H2SO4強Cl2能與H2S反應生成SCl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S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Cl2與Fe反應生成FeCl3,S與Fe反應生成FeSABCD6(2019·江西聯(lián)考)下列敘述中肯定能說明金屬A比金屬B活潑的是(D)AA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比B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BA原子電子層數(shù)比B原子電子層數(shù)多C1 molA從酸中置換生成的H2比1 molB從酸中置換生成的H2多D常溫時,A能從酸中置換出氫,而B不能解析:比較金屬的活動性時,應根據(jù)元素原子失去電子的難易程度,而不應根據(jù)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多少;應根據(jù)金屬與水(或酸)

33、反應的劇烈程度,而不應根據(jù)產生H2的量的多少;更不應根據(jù)原子電子層數(shù)的多少進行比較。7(2019·江西銅鼓期末)下列事實與碳、硅的非金屬性強弱無關的是(C)ACH4的熱穩(wěn)定性強于SiH4BH2CO3的酸性強于H2SiO3C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卻不溶于水D碳、硅同主族,原子半徑碳小于硅解析: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越強,CH4的熱穩(wěn)定性強于SiH4,可說明C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i元素強,A不符合題意;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對應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H2CO3的酸性強于H2SiO3,可說明C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i元素強,B不符合題意;物質的溶解性屬于物理性

34、質,與元素的非金屬性強弱無關,C符合題意;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非金屬性依次減弱,碳、硅同主族,原子半徑碳小于硅,可說明C元素的非金屬性比Si元素強,D不符合題意。8(2019·湖北名校協(xié)作體聯(lián)考)已知兩元素A與B的原子序數(shù)分別為a、b,且原子半徑B>A,則a與b的相對大小關系是(C)Aa一定大于bBa一定小于bC若元素A、B在同一周期,則a一定大于bD若元素A、B不在同一周期,則a一定大于b解析:根據(jù)元素周期律可知,在同一周期,隨原子序數(shù)遞增,原子半徑逐漸減小(0族元素不考慮),若元素A、B同周期,而原子半徑B>A,所以原子序數(shù)a>b;若在

35、同一主族,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即若原子半徑B>A,原子序數(shù)b>a,故C正確?;?礎 鞏 固一、選擇題1(2019·河北邢臺二中檢測)下列粒子半徑之比小于1的是(A)Ar(Na)/r(Na)Br(Cl)/r(Cl)Cr(Na)/r(Mg)Dr(Ca)/r(Mg)解析:A項,鈉離子半徑小于鈉原子,因此比值小于1,故正確;B項,氯離子的半徑大于氯原子,因此比值大于1,故錯誤;C項,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因此比值大于1,故錯誤;D項,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因此比值大于1,故錯誤。2下列有關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D)A電子總是先排布

36、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B每個電子層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shù)為2n2C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超過8個(K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DS2的M層電子數(shù)是K層電子數(shù)的3倍3A、B、C三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為a、b、c,它們的離子An、Bn、Cm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且n>m,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B)Aa>b>cBa>c>bCabmnDacnm4與OH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的微粒是(B)AH2OBFCNaDNH3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A第二周期元素從C到F,非金屬性逐漸減弱B第三周期元素從Na到Cl,原子半徑逐漸增大CHF、HCI、HBr、HI的熱穩(wěn)定性依次增強DLiOH、NaOH、KOH

37、的堿性依次增強6下列有關元素化合價的說法正確的是(D)A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的元素,最高化合價一 定相等B元素的最高化合價一定等于其原子核外最外層電子數(shù)C所有元素的最高化合價與最低化合價的絕對值之和都等于8D隨著核電荷數(shù)的遞增,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和最低負化合價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7下列事實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釋的是(B)A堿性:KOH>NaOHB相對原子質量:Ar>KC酸性:HClO4>H2SO4D元素的金屬性:Mg>Al8(2019·安徽合肥期中)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如圖所示,第三周期中Z元素的簡單離子半徑最小,下列說法不正確

38、的是(B)XYZWQAY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高于X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B形成的簡單離子半徑W>Q>Z>XC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是QDX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和X的氫化物形成的化合物含有離子鍵、共價鍵二、非選擇題9(1)某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的5倍,其質子數(shù)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3倍,該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_。(2)已知某粒子的結構示意圖為。試回答:當xy10時,該粒子為_原子_(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當y8時,粒子可能為(填名稱)_氬原子_、_氯離子_、_硫離子_、_鉀離子_、_鈣離子_。寫出y3與y7的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發(fā)生反應的離

39、子方程式_Al(OH)33H=Al33H2O_。10(2019·山東臨沂高一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它隱含著許多信息和規(guī)律。下表所列是五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及主要化合價(已知鈹?shù)脑影霃綖?.089 nm)。元素代號ABCDE原子半徑/nm0.160.1430.1020.0990.074主要化合價/價236、212(1)用元素代號標出它們在周期表中對應位置(以下為周期表的一部分)。答案:(2)B元素處于周期表中第_三_周期第_A_族。(3)C、D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順序為_S2>Cl_(用離子符號表示)。(4)上述五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

40、是_HClO4_(填化學式)。(5)C、E形成的化合物為_SO2、SO3_(填化學式)。能 力 提 升一、選擇題1(2019·宜昌高一檢測)下列各組元素的性質遞變規(guī)律錯誤的是(B)AN、O、F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增加BN、O、F原子半徑依次增大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價依次升高DLi、Na、K的金屬性依次增強解析:AN、O、F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依次為5、6、7,逐漸增多,正確;BN、O、F是同周期元素,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錯誤;CNa、Mg、Al元素最高正化合價依次為1、2、3,依次升高,正確;DLi、Na、K是同主族元素,同主族從上到下元素的金屬性依次增強,正確。2根據(jù)原子結構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識,下列推斷正確的是(C)ACl與Cl得電子能力不相同B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隨核電荷數(shù)的增加而減弱C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D若M和R2的核外電子層結構相同,則原子序數(shù)R>M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硅原子比碳原子的半徑小BSiH4、PH3、H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