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_第1頁
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_第2頁
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_第3頁
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_第4頁
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淺析“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 摘要:“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既是一個道德觀念又是一個普遍接受的國際法原則。該原則指的是,地球某些地方是屬于全人類的,其資源可以被任何人使用并從中受益,并且考慮到未來的世代和發(fā)展中國家的需求?!叭祟惞餐z產”原則的目的是,實現(xiàn)共同空間和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但實際上可能超出了這個傳統(tǒng)的范圍而適用。 關鍵字:海洋法革命、月球協(xié)定、共同利益一、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的提出的背景“人類共同遺產原則”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首次提出時,飽受爭議,并且至今仍在探討之中。爭議包括這一議題的范圍、內容和地位以及該原則與其他法律概念之間的關系。一些評論人員認為,由于缺乏實踐應用,這一原則已經

2、過時,例如,對于海底資源的開采,然而隨后被現(xiàn)代環(huán)境條約拒之門外。相反的是,其他一些評論員認為作為一條普遍的國際法原則其仍然具有持久的意義。即使被各個國家接受還存在困難,然而不斷升級的全球性的生態(tài)退化和持續(xù)無法阻止的所謂的公地悲?。ü?968年),將使得人們繼續(xù)保持為人類共同繼承遺產這一概念的關注。 歐斌: 論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原則,載外交學院學報2003 年第4 期。人們盡一系列努力將人類共同遺產概念應用到自然和文化遺產、海洋生物資源、南極洲以及全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如大氣或氣候系統(tǒng)中去,這樣的例證俯拾即是。(一)阿爾維德·帕爾多提議“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的法律討論肇始于馬耳他大使阿爾維德

3、·帕爾多(1914-1999)于1967年在聯(lián)合國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阿爾維德·帕爾多提出,海床和大洋海底是超越國家管轄范圍,是人類共同繼承遺產。該演講具有重大的意義,并直接觸發(fā)了1982年海洋法公約的談判以及其他的立法發(fā)展,阿爾維德·帕爾多因此贏得了“海洋法之父”的稱號。但是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有著更長的歷史,是帕爾多將其發(fā)展成為關于海洋的法律概念。其他的前人,包括作家和環(huán)境主義者伊麗莎白·曼·博爾熱斯認為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是關于新世界秩序的道德性的概念,建立于新的合作模式、生態(tài)理論和哲學的基礎之上。 金永明:人類共同繼承財產法律性質研究

4、,社會科學, 2005年第3期。這一歷史對于闡明人類共同遺產的道德核心具有重要的作用:為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世代,人類關心和保護環(huán)境的義務,是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二)聯(lián)合國其他協(xié)議1948年的世界憲法草案證明地球及其資源是人類的共同的財富,并為全人類的共同福祉而管理。關注核技術和資源的利用,為了軍事和和平的目的催生了早期的提議:核資源應當共同擁有和管理,不能為任何一個國家擁有。聯(lián)合國中也可以找到人類共同遺產原則的痕跡。如規(guī)范各國對外層空間、月球和其他天體的開發(fā)和利用的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然而人類共同遺產原則在海洋法的發(fā)展過程中取得了突破。1967年世界法和平會議提出,公海為“人類共同遺產”,并指

5、出,海底應該受到聯(lián)合國的管轄和控制。二、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的淵源(一)海洋法的革命考慮到新科技對于海洋的影響,軍事化及擴張對于擁有海洋的一部分提出的要求,例如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qū),再加上不斷增長的經濟差距和與之相關的對人類安全的長期危害,促使阿爾維德·帕爾多發(fā)展出這樣的理念:海洋的所有空間,包括海洋的表面,水容積,海床及其底土和生物資源,都應當成為人類共同繼承遺產,而不考慮現(xiàn)有的國家管轄的要求。這一理念的目的是取代已經過時“公海自由”對海洋區(qū)域提出的國際公地。(公認的主權國家管轄權以外,擁有重要的天然資源的區(qū)域被稱為國際公地。)公海自由,經過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1583年至1645年

6、)的發(fā)展,創(chuàng)建一個開放的準入制度,允許其放任使用。只存在極少的限制用以保護其他國家的利益和對資源的免費利用。 王紅艷:國際環(huán)境法基本原則研究評,工會論壇,2007年第1期。相反,作為人類共同遺產,海洋空間極其資源應作為公地,不能超越一定的限制而被國家私有。作為公地海洋空間向國際社會的各個國家開放,但是其利用應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福祉而受國際社會的控制和管理。海洋空間和資源在國家管轄范圍之內的,該國家應代表人類的利益規(guī)范和管理,而不是僅僅為了自己國家利益。這種態(tài)度認識到,海洋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體,不允許放任的自由和不受約束的國家主權的行使。包括通過在國家和國際海洋空間建立一條界限,使得海洋空間的管轄

7、范圍清晰(1971年海洋空間條約草案)和防止逐步的對國家管轄范圍的擴張。人類共同繼承遺產的概念最初的目的在于通過將海洋法適用于所有的海洋空間和資源而實現(xiàn)海洋法的革命。但是1967年阿爾維德·帕爾多認識到,這樣的一個提議會遭到試圖向更多的海洋空間和資源提出主權國家要求的強大國家的反對。超越國家管轄范圍,通過關注有更多限制的實體“海床”的法律地位,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可以在聯(lián)合國法律范圍內獲得重要的立足點。1967年馬耳他提議產生了很多重要的發(fā)展,包括1970年聯(lián)合國超越國家管轄范圍限制,治理海床、大洋底和及其底土的原則的大會宣言。這一宣言設立了須被執(zhí)行的法律原則,即海床及其資源是人類共同繼

8、承遺產,并且?guī)椭鷦?chuàng)立了簽訂新的海洋法公約談判的共識:聯(lián)合國海洋公約。較之倡導者的預想,最終的結果是更加有限制的適用。聯(lián)合國海洋公約限制了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在一些礦石上的適用,例如,蘊藏于海床深處的錳結核這樣的礦產資源。 李燕妙:試析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概念與基本內涵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4年第2期。(二)1979年月球協(xié)定盡管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的一些方面出現(xiàn)在1967年外層空間協(xié)議上,但是知道1979年才在旨在管理月球資源的勘探和開發(fā)的月球協(xié)議中進行了明確的闡述。第11條(1)生成月球及其上的自然資源是人類共同繼承遺產。關于世界資源開發(fā)體系的具體細節(jié),包括平等分享利益的條款的爭論,通

9、過順延未來管理制度得到解決。只有為數不多的國家批準了月球協(xié)議;然而該協(xié)議以其創(chuàng)立的法律普遍原則的基礎上,反對對財產的要求,應用于整個國際社會而不僅僅是批準協(xié)議的國家。 Agreement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on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 有學者將其譯為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xié)定, 見賀其治著:外層空間法, 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第117頁。人類共同遺產原則是是國際法的一項原則,是指地球的組成部分和宇宙為人類共有。人類共有的遺產包括海床和底土以及外層空間。根據該原則,除為全人類的利益

10、而利用兩極,海床以及其他空間外,任何某一國家或是某一群國家的不能為私利而獨占。三、人類共同遺產原則的核心人類共同遺產原則包含五個核心組成部分:1. 共同遺產空間不為任何私人或公共所使用,沒有任何個人合法擁有共同遺產空間。2. 各國的代表須代表各國領土或是地區(qū)的所有利益管理資源,因為共同地區(qū)屬于每一個人。 3.所有的國家須主動與其他的國家分享從共同遺產地區(qū)開發(fā)獲得的資源。4.在共同遺產地區(qū)不得設立武器或軍事設施。5.應為后代的利益保護共同遺產空間。最近幾年,這些核心使得人類共同遺產原則仍然是國際環(huán)境律師努力的核心。被公認為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核心組成部分。四、圍繞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存在的爭議關于人類

11、共同遺產原則一直存在,想以為評論家所說的那樣,該原則向適用于具有全球意義的資源的制度提出了質疑,且不論這種制度適用在何處。 歐斌, 余麗萍, 毛曉磊.:論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原則,外交學院學報, 2003年第4期。因此人類共同遺產原則挑戰(zhàn)可傳統(tǒng)的國際法理念,例如領土、主權、主權平等和國際人格,還有全球資源的分配以及建立在共識基礎上的國際法(Baslar 1997)。 Baslar, Kemal. 1997. The Concept of the 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 in International Law. The Hague, The Netherlands.

12、Kluwer Law International.此外,人們很早就已經認識到,現(xiàn)在建立起來的海洋管理具有潛力形成未來不斷增強的相互依存的世界的形成。備受關注的問題是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防止公地的進一步分解和私有化以及以以更多的社群主義價值觀和法律保護共有財富。此還在非撥款這一核心元素是否會妨礙人類共同遺產原則應用于位于國家領土主權范圍內的全球具有重要意義的空間和資源上,例如,雨林以及其動物和植物種群。公平利用需要資金技術的分享,利用人類共同遺產原則的科學收益也使得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以及企業(yè)集團之間產生了特殊的分歧。發(fā)展中國家往往將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看作是實現(xiàn)分配正義的關鍵要

13、素。五、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在其他領域的拓展應用經過幾年的發(fā)展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已經應用于一些列的資源和空間:漁業(yè)、南極、北極景觀、地球同步軌道、遺傳資源(植物,動物和生命形式的遺傳物質)和基本的食物資源。最近幾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開展廣泛的活動大力支持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如聲明、公約、協(xié)議,這些均承認自然和文化遺產屬于人類共同繼承遺產。盡管很難定義,“自然和文化遺產”包括有形和無形元素、從考古遺址到歷史古跡在到文化現(xiàn)象(例如文學、語言和習慣做法),自然體系包括島嶼、生物圈保護區(qū)、荒漠。一個新的具有潛力的應用領域是人類基因組。這樣就可以組織因企業(yè)利益而將人類基因組專利化。在生態(tài)和世代的背

14、景下,地球本身就是各異被各個世代共享的公地,不論其地理位置人類共同繼承遺產也應當被擴展到具有國際重要性的面向未來世代福祉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討。六、運用前景展望在短時間內,從國家實踐和條約談判的角度看,未來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的應用將會受到限制。超越聯(lián)合國海洋公約和月球協(xié)議,國際律師傾向于將該原則看做是政治性的和期望性的。關于海洋生物資源地位的議題、對兩極融化冰川下的海床的主張,深海石油資源的地位等這些爭議問題將在短期內檢驗各個國家對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的承諾。在海洋的背景下,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僅僅提供了現(xiàn)行了兩種方式,要不所有的國家自由使用或是國家取得并行使主權。

15、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也認識到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相互依存并承認人類的使用。因此,這一原則與生態(tài)管理方法有著共同之處,即擺脫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管理制度。人類共同遺產原則也同一個關于國家角色轉換的討論相關,國家應從僅僅是關注本國的利益到承擔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義務,不論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如何,應為全人類的利益而行動。各國可能會沉默地接受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適用的可能性,但是國際法不再是各國唯一的準繩和國際律師。全球民主社會在發(fā)展中起著不斷增強的作用,接受人類共同繼承遺產原則的概念。世界主義利益的更新、全球憲政主義、全球生態(tài)市民身份和公正以及分享道德原則的研究使全人類想著更和平和穩(wěn)定的未來邁進。參考文獻:1. 歐斌: 論人類共同繼承財產原則,載外交學院學報2003 年第4 期。2. Agreement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on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 有學者將其譯為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xié)定, 見賀其治著:外層空間法, 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第117頁。3. 李燕妙:試析人類共同繼承財產的概念與基本內涵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 2004年第2期。4. 金永明:人類共同繼承財產法律性質研究,社會科學, 2005年第3期。5. 歐斌, 余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