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1頁
滬教版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2頁
滬教版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3頁
滬教版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滬教版四年級下學期語文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精選練習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文言文閱讀。王冕孝親(節(jié)選)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性卒,門人事冕如事性。時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養(yǎng)。久之,母思還故里,冕買白牛駕母車,自被古冠服隨車后。鄉(xiāng)里小兒競遮道訕笑,冕亦笑。(注釋)韓性:紹興人,大學者。通儒:指博學多聞、通曉古今的儒者。被:披。1根據(jù)上下文,解釋下面的字。聞:_   遂:_   亦:_2這篇文言文敘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請簡要概括。_3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奮刻苦 B.做人要誠實守信

2、C.做人要孝敬長輩 D.做人要顧全大局2. 閱讀課文片段,按要求做題。炎帝(dí  dì)之少(sho  shào)女,名曰(rì  yu)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ruò  nì)而不返(fán  fn),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yn  mái)于東海。(精衛(wèi)填海1本文選自_。2給文中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用“”畫出。3解釋句子加點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故:_。句意:_。(2)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3、。湮:_。句意:_。3. 課內(nèi)閱讀。王戎不取道旁李(節(jié)選)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世說新語)注釋:嘗:曾經(jīng),諸:一些,這些。1寫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 譯:_(2)取之信然。 譯:_2這個故事使你獲得了什么啟示?_4. 文言文閱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ΓT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1用自己的話寫出這個故事。_2為什么說“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_5. 課內(nèi)閱讀。

4、精衛(wèi)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 )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東海。1給加點的字加上拼音。2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試著說說句子的意思)_3“銜”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再查_畫。4精衛(wèi)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_6. 閱讀理解。鑿壁借光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書映光以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數(shù)遍讀之?!敝魅烁袊@,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西京雜記)1解釋下列詞語。(1)逮_ (2)愿_(3)給_ (4)大學_2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

5、(1)主人怪問衡_3用過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鄰舍有燭而不逮。_(2)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_4閱讀文段,回答問題。(1)文段中寫了那幾件事來表現(xiàn)匡衡勤學?_(2)我們應(yīng)該向匡衡學習什么?_7. 閱讀短文。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湃?。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填序號) 嘗與諸小兒游(_)A經(jīng)常 B曾經(jīng) C嘗試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_)A曲折的樹枝 B折取樹枝  C壓彎樹枝2面對多子的李樹,其他小朋友都爭著去采摘,王戎卻無動于衷的原因是:_ 。3王戎說“此必苦李”

6、的原因是:_。4面對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現(xiàn)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充分說明王戎是一個_的人。8. 課內(nèi)精彩閱讀。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ΓT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誦讀時,“諸兒競走取之”的語速要_,“唯戎不動”的語速則要_。2“取之,信然”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流露出小朋友們對王戎的_和_之情。3王戎是根據(jù)什么判斷路邊樹上結(jié)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話來回答。_4照樣子,填一填。道邊桃甜樂樂七歲,與_游。見道邊桃樹露枝而子_,樂_,而諸兒_。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_,此必蜜桃。”品之,信

7、然。9. 閱讀理解。鐵杵磨針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注釋媼(o):年老的婦人。杵(ch):棒槌。卒業(yè):完成學業(yè)。1解釋文中加點字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還(   )2解釋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的意思。  (1)問之,曰:“欲作針?!?   )  (2)學而時習之。(   )3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_

8、10. 課內(nèi)外比較閱讀。語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選自精衛(wèi)填海語段二夸父逐日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欲得飲,飲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dèng)林B11。注釋:本文選自山海經(jīng)。夸父:神話傳說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走:追趕,賽跑。入日:趕到太陽落山的地方??剩核械娇诳?。飲:喝。河、渭:黃河與渭河。大澤:大湖。未至:沒有趕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棄:遺棄。B11鄧林:桃林。1用“”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故為精衛(wèi)為:化為()因為()(2)夸父與日逐走

9、逐走:走路()  賽跑()(3)河、渭不足河:河流()  黃河()(4)道渴而死道:路途中()  道理()2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2)河、渭不足,北飲大澤。_3從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優(yōu)秀品質(zhì)呢?選擇恰當?shù)脑u價打上。(1)目標遠大()(2)氣魄非凡()(3)不自量力()(4)追求光明()(5)意志堅強()(6)決心堅定()4比較兩個故事,完成填空。精衛(wèi)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國古代_故事,我覺得精衛(wèi)填海中想象最豐富的情節(jié)是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地方是_。5比較兩個故事,選一選。(1)這兩個故事都反映

10、了古代勞動人民(_)的愿望。(多選)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堅韌不拔愛好和平(2)后來人們常用“精衛(wèi)填?!眮肀扔鳎╛);用“夸父逐日”來比喻(_)。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氣魄。按既定的目標堅忍不拔地奮斗到底。11. 閱讀理解。借  衣雨中借人衣著之出,道濘失足,跌損一臂,衣亦少污。從者掖公起,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來滌吾衣,臂壞無與爾事?!睆恼咴唬骸吧碇恍簦钜灰潞?”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討?!?#160; 注釋掖:扶  摩:撫摸  恤:愛惜1解釋下列加粗字或詞。  (1)失足(   )   (2)第(  

11、; )   (3)滌(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從者掖公起,為之摩痛。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討。_3你贊同借衣人的做法嗎?為什么?_12. 課外閱讀。獐(zhn)與鹿王雱(pn)數(shù)歲時,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籠,以問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實未識,良久對曰:“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笨痛笃嬷?“王雱數(shù)歲時”中的“數(shù)”的讀音是_,“數(shù)歲”的意思是_。2“何者是獐”中的“何者”的意思是()。A.為什么 B.哪一個 C.哪個人3王雱_(A.認識B不認識)獐和鹿,這從文中“_”可以知道。4請寫出畫“_”的句

12、子的意思。_5“客大奇之”,你認為客“奇”的是什么?_13. 課內(nèi)閱讀。鐵杵成針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碧赘衅湟?,還卒業(yè)。1下面對文中第二句話的標點,最恰當?shù)氖牵?#160; )A.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B.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C.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2解釋帶點詞語的意思。棄去:棄去棄去_ 還卒業(yè):_3“問之”是指李太白問老媼。他是這樣問的:“_?”4人們?yōu)槭裁唇o山下的小溪取名為“磨針溪”呢?下面的說法最合理的是(  )A.為了紀念曾經(jīng)在這條小溪邊磨針的老媼。B.為了紀念曾經(jīng)經(jīng)過小溪的大詩人李白。C.為了學習發(fā)揚老媼堅持不懈的磨針精神。14. 小古文閱讀。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wù),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繩人也。注釋 摶(tuán):用手將松散的物質(zhì)搓捏成團。劇務(wù):工作繁重。力不暇供:力不從心。1這則小古文講的是_的神話故事,關(guān)于女媧還有另一個神話故事是_。2請用“/”劃出下面句子的停頓。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3“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边@句理解正確的是( )A.于是女媧便用草繩置于泥中,舉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