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問題調查報告_第1頁
重大問題調查報告_第2頁
重大問題調查報告_第3頁
重大問題調查報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大問題調查報告貧困線下的沉思 從一個鄉(xiāng)情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低層次文化特征貧困線,是以人均收入確定的貧困與溫飽的界限。貧困線下,無疑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低層次。本文是從一個貧困鄉(xiāng)的基本情況出發(fā),對這一層次文化的特征做一粗淺的分析。內蒙古自治區(qū)林縣燈籠素鄉(xiāng),總面積 220平方公里,總人口 5594人,總戶數 1350戶。這里土地資源豐富,日照資源和風能均有利用價值;水資源奇缺,屬干旱地區(qū);氣候條件較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干旱、霜凍為主要災害。居住在這里的人,全部從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過著靠天吃飯的清苦日子。1981年,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生產有了較快的發(fā)展,但生產力仍然十分低下。 1987

2、年全鄉(xiāng)人均收入 97元。全鄉(xiāng) 1350個農戶中貧困戶有 386 個,占 43。在現有總人口中,12歲以上總人口 4144 人,文盲、半文盲占52.6,高中文化以上程度236人,占 3.8。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于1987年建起一個文化站,平常基本上不開展活動。農民每年除了到鄉(xiāng)里看一兩場戲外,基本上再無其他文化活動了。綜上,燈籠素鄉(xiāng)的經濟是極為典型的貧困經濟,文化則是反映貧困經濟的低層次文化。低層次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閉塞迂腐。生活方式、居風民俗、文藝活動,以及道德、審美、理想等文化要素,處在幾乎不變的狀態(tài)中,沒有與外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幾十年來,人們除了到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交糧、看戲、辦事外,很少再與外界往來。據

3、對最偏遠的兩個村的調查,40歲以上的 100人中,約有 50人沒有到地縣城,20人沒有到過城里,有人連火車也沒見過。這里的產品通過供銷、糧食部門收購上交外,再沒有與外界聯(lián)系的渠道了。許多封建的保守的文化要素,還在這里頑強地生存并表現著。如重男輕女的思想仍然占據著文化的主導地位。女子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遠遠高于男子,而且年齡越大, 比例越高。 對文化的理解, 認為認識幾個字就算有了文化。低層次的文化心理,是愚昧的文化心理。通過燈籠素鄉(xiāng)的調查,可以概括以下幾個特征:一是鄙視文化的思想。人們常用實用觀來看待文化的力量,認為文化程度與種田養(yǎng)畜沒有什么聯(lián)系,花錢讓孩子讀書識字,不合算。比如,近幾年,這里

4、的辦學條件大大改善,但動員適齡兒童上學,還得挨門挨戶去做工作,以致把“送子上學光榮”的大標語寫到村頭的高墻上。二是自卑自賤、畏懼文化的思想。物質匱乏的憂慮和精神貧困的煩惱,給人們的心理增加了負重,在“文化無用”心理的積淀中,又對文化產生了畏懼心理。在燈籠素鄉(xiāng),不少人不敢貿然進鄉(xiāng)文化站,不敢讓孩子去縣城念書,不愿接收科學種田、養(yǎng)殖方法。三是自足自樂的思想。這種同物質生活上的容易滿足感一致的心理,看不到世界的文明,就自足自樂,不思進取,久而久之,形成了抱殘守缺的固定的習性心理。類似燈籠素鄉(xiāng)這樣的貧困地區(qū),由于經濟文化的制約,人們的價值觀念仍然處于一種守常、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在反映價值觀念的道德、倫理、

5、貧富、得失等觀念上,仍然具有深重的封建色彩,沒有擺脫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比如,在這里,買賣婚姻和大辦喪事仍然十分盛行。人們節(jié)衣縮食,苦苦積蓄,用于婚白喜事即便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傳綜守舊型價值觀念的另一種表現是安于現狀,求穩(wěn)求全,排斥開放。低層次的文化狀態(tài)決定了人們思維方式的凝固性,大鍋飯的分配方式又使凝固的思維方式附加了麻木的依賴性。思維方式的這兩個特點在貧困地區(qū)有著充分的表現。先看凝固性。眼光短淺、急功近利的思維方式,束縛著一大批農民的手腳,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一大思想障礙。在燈籠素鄉(xiāng),凡是開發(fā)荒山、種樹種草、集約經營等帶有戰(zhàn)略性的改變生產條件的大事,很少有人自愿去干。對待土地、水利設施等也是短

6、期行為,不建設、不維修、不發(fā)展。至于智力投資、文化設施,則更不熱心。1985 年以后,國家每年給這里下?lián)芤欢〝殿~的償帶性扶助資金,這些資金的使用,從鄉(xiāng)政府的分配辦法上,就是人人有份,仍然受制于多年來平均主義政策的束縛。貧困戶得到資金的,不少人用于生活補貼;即使用于生產,也只是購農具牲畜。再看依賴性。坐等照顧的思想已到了麻木的程度,生活艱難的出路靠在救濟上,無救濟可吃,寧肯去討吃要飯,也不去作進取的嘗試。1987年,燈籠素鄉(xiāng)旱災嚴重。縣政府將國家種的幾百畝黃芪的刨挖任務給了鄉(xiāng)里,以量計酬, 每個勞動力每天可掙5元左右, 50多個勞動力可干一個月,布告在鄉(xiāng)政府大門上貼了7天,主動報名的只有 4人。

7、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即使是重災的強大壓力,也難以改變他們固有的思維方式。燈籠素鄉(xiāng)的調查告訴我們, 改變低層文化的落后狀態(tài), 首先要科學地探討貧困的原因,這是根治貧困的思想前提。 有人認為,資源貧乏,是貧困的根源,也有人認為,地理環(huán)境惡劣,交通不便, 信息閉塞,是貧困的根源。其實,自然構成僅僅是造成貧困的一般原因,還不能算根源。像燈籠素鄉(xiāng)這樣的地方,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26.2人,光土地資源就可以為富一方;盡管路途艱險,可畢竟距離自治區(qū)首府僅50公里,多少年的閉塞只能從人為的因素中去找。因此,不能把自然的和經濟的原因割裂開,不能把歷史的和現實的原因割裂開,不能把經濟的和文化的原因割裂開,不能把物

8、質的和觀念的原因割裂開,資源與地域(地理位置、環(huán)境)造成了經濟原因,經濟貧困導致了文化的落后,文化的落后,導致了人的愚昧,愚昧又延續(xù)了資源、地域性貧困。簡言之,貧困產生了愚昧,愚昧又延續(xù)了貧困。貧困愚昧再貧困再愚昧互為因果,惡性循環(huán)。其次,要抓戰(zhàn)略性的大環(huán)節(jié)。在探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fā)展問題的時候,使人深感憂慮的是,近幾年,較低層次與較高層次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急劇地拉大。原因之一,就是不管哪一類型的貧困,都不能產生自我啟動、自我發(fā)展的力量。外部力量的施加,又往往發(fā)生事與愿違的反常效應。比如,“救濟效應”,把扶助發(fā)展特產的資金物資,作為生活救濟和補貼,發(fā)生了“貧困伸手救濟、再貧困再伸手再救濟

9、”的循環(huán)。又如“規(guī)劃效應”,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規(guī)劃上,紙上談兵,上邊以此決定資金的投放。因此,出現了拿上報告、規(guī)劃,四出活動而不作實際工作的怪現象。坐上高級轎車請求扶貧資金,就是這種反常效應的結果。因此,阻止貧困的延續(xù),就不能再著眼于一家一戶的扶貧上,不能光在口號上、輿論上、規(guī)劃上兜圈子,不能繼續(xù)使用那些不科學的輸血手段,而要抓改變生產條件的大環(huán)節(jié),抓帶有戰(zhàn)略性的大事,把主要的財力、物力、人力用在改變整體面貌的建設上。再次,特別要在提高勞動力素質上下功夫。在燈籠鄉(xiāng)走上致富道路的農民中,有86 的人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有38的人當過村干部,與外界接觸較為廣泛??梢?,最終的層次演進,還是要從愚昧型的文化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提高人口素質。如果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