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與胚胎學論文_第1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論文_第2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論文_第3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論文_第4頁
組織學與胚胎學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組織學與胚胎學論文綜述消化系統(tǒng)的研究進展-慢性胃炎的治療研究進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digestive system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專業(yè):2011級基礎(chǔ)醫(yī)學學號:11061226022學生:邢群群Student:xingqunqun完成單位:鄭州大學完成時間:2016、11、12慢性胃炎的治療研究進展Adv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作者:王元 wangyuan【摘要】

2、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最多發(fā)的疾病當屬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主要是由包括用門螺桿菌H.pylori感染在內(nèi)的各種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癥。目前根據(jù)內(nèi)鏡及病理組織學改變將慢性胃炎分為非萎縮性和萎縮性胃炎及特殊類型胃炎。慢性胃炎不僅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更因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特別是伴有異型增生者有一定的癌變傾向。特別是中國人的慢性胃炎發(fā)病率占世界比例最高,慢性胃炎的診治更是常見或急切。本文綜述該病的臨床診斷、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方法,其中重點闡述了它的治療方法及其進展?!娟P(guān)鍵詞】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H.pylori;進展【Key words】chronic gastritis;H.pylori;advance 慢性

3、胃炎是主要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癥,其中最常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20世紀40年代起由于胃鏡發(fā)明和初步應用,胃炎作為一個臨床疾病開始得到真正研究。我國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fā)病率高達60%以上,慢性胃炎的發(fā)病誘因有許多。目前對慢性胃炎的治療研究有了顯著進展。1研究發(fā)展歷程慢性胃炎別名慢性胃粘膜炎、梅內(nèi)特里耶病、胃粘膜病,英文名chronic gastritis。根據(jù)Schindeler的記載,慢性胃炎是Stahl于1728年首先提出的,其后不斷有所報道。但對這診斷始終存在分歧。特別在1830年Cruveilhier發(fā)現(xiàn)胃潰瘍之后,對于上腹部疼痛的病人,常診斷為潰瘍病或胃神經(jīng)官

4、能癥而不診斷胃炎。直到1932年Schindler用可屈能較好的直接觀察胃粘膜變化,又能用手術(shù)胃鏡取粘膜活組織檢查,以后對胃炎的診斷才提高了一步。他把慢性胃炎分為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類,原發(fā)性又分為淺表性、萎縮性及肥厚性3種。1990年Misiewicz和Tytgat在悉尼第九屆世界胃腸病學大會上提出一種新的胃炎分類和分級方法,正式明確要把病因?qū)懭胛秆追诸愔?,此分類被稱為悉尼系統(tǒng)(Sydeny System),以后進行過一次修訂。目前人們對胃炎的研究更加深入。2臨床表現(xiàn)本病最常見的癥狀是胃部疼痛和飽脹感,尤其在飯后癥狀加重,而空腹時比較舒適。每次進食量雖不多,卻覺得過飽而不適常伴有噯氣、反酸、燒心

5、、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現(xiàn)象。又由于進食少、消化不良可產(chǎn)生營養(yǎng)不良、消瘦貧血和虛弱。一些病人還伴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精神緊張、心情煩躁、失眠、心悸、健忘等,這些現(xiàn)象反過來又可加重慢性胃炎的胃部癥狀,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病情復雜,不易治愈。做胃液分析檢查,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胃酸往往正?;蚵缘停晕s性胃炎胃酸明顯降低,并伴有貧血(血色素低于正常)。 慢性胃炎大多無明顯體征,有時可有上腹部壓痛。3臨床診斷3.1病史、體檢3.1.1評估胃炎對人體的影響消化不良癥狀的有無、嚴重程度。3.1.2上腹部不適、疼痛,常因進食不當而加重。3.1.3胃體胃炎、出現(xiàn)明顯厭食、消瘦、舌炎、腹瀉及貧血。3.1.

6、4胃竇胃炎上腹疼痛明顯,常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3.1.5 X線氣鋇雙重造影示胃粘膜慢性炎癥改變。3.1.找出可能的病因或誘因藥物、酒精、胃十二指腸反流。3.2內(nèi)鏡3.2.1內(nèi)鏡下慢性胃炎分為淺表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如同時存在平坦糜爛、隆起糜爛或膽汁反流,則診斷為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伴糜爛或伴膽汁反流;病變的分布及范圍:胃竇、胃體、全胃。3.2.2內(nèi)鏡下慢性胃炎的診斷依據(jù)淺表性胃炎:紅斑(點、片狀、條狀),粘膜粗糙不平,出血點斑。萎縮性胃炎粘膜呈顆粒狀,粘膜血管顯露,色澤灰暗,皺襞細小。 3.2.2.1活檢取材3.2.2.1.1用于研究時,希望根據(jù)悉尼系統(tǒng)要求取5塊標本,胃竇2塊取自

7、幽門23cm大彎和小彎,胃體2塊取自距賁門8cm的大彎和小彎(約距胃角近側(cè)4cm)和胃角1塊,對可能或存在的病灶要另取。標本要足夠大,達到粘膜肌。3.2.2.1.2用于臨床時,建議取23塊:胃竇小彎1塊(和大彎1塊)和胃體小彎1塊。4治療方法及研究進展胃內(nèi)攻擊因子與防御修復因子失衡是慢性胃炎的發(fā)病機制。其中H.pylori感染是主要的攻擊因子。另外,化學損傷(膽汁反流、非皮質(zhì)激素消炎藥、吸煙、酗酒等)同為攻擊因素。通常慢性非萎縮性胃炎的治療目的是緩解消化不良癥狀和改善胃粘膜炎癥。治療應盡可能針對病因(包括根除H.pylori),遵循個體化原則。消化不良癥狀的處理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而慢性萎縮

8、性胃炎的治療原則是消除或削弱攻擊因子,增強胃粘膜防御,改善胃動力,防止膽汁反流,改善萎縮和預防胃癌的發(fā)生。有癥狀者,予以藥物對癥治療。本文重點綜述胃粘膜保護和萎縮的治療與飲食保健。 4.1胃粘膜保護關(guān)于胃粘膜屏障功能的研究由來已久。當機體遇到有害因素強烈攻擊時,僅依靠自身的防御修復能力是不夠的,強化粘膜防衛(wèi)能力,促進粘膜的修復是治療胃粘膜損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具有保護和增強胃粘膜防御功能或者防止胃粘膜屏障受到損害的一類藥物統(tǒng)稱為胃粘膜保護藥,包括鋁碳酸鎂、硫糖鋁、膠體鉍劑、前列腺素E、提普瑞酮(又名施維舒)吉法酯(又名胃加強-G)谷氨酰胺類(麥滋林-S)瑞巴派特(膜固思達)等藥物。另外,吉法酯能

9、增加胃粘膜更新提高細胞再生能力增加胃粘膜對胃酸的抵抗能力,達到保護胃粘膜作用。 4.2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迄今為止尚缺乏公認的、十分有效的逆轉(zhuǎn)萎縮、腸化和異型增生的藥物,但一些飲食方法或藥物已經(jīng)顯示誘人的前景。國內(nèi)外臨床報告顯示根除H.pylori后炎癥消除、萎縮甚至腸化的好轉(zhuǎn)。根治幽門螺桿菌的藥物治療方案:奧美拉唑膠囊20mg(即1粒)1日2次口服;阿莫西林膠囊1.0(即4粒)1日2次口服;甲硝唑片0.4(即2片)1日2次口服;三聯(lián)治療1周治愈率達90%以上是目前的規(guī)范的治療方案口服阿莫西林膠囊要做青霉素過敏試驗陰性方可應用陽性者可改用克拉霉素膠囊0.25(1粒)1日2次口服1周也可直接用克拉

10、霉素膠囊代替阿莫西林膠囊1周后單用奧美拉唑膠囊20mg1日1次口服糜爛性胃炎2-3周;十二指腸球部潰瘍4-6周;胃潰瘍6-8周如果胃脹可口服嗎叮啉10mg1日3次平時要注意飲食勿暴飲暴食要戒煙酒可選用的西藥4.2.1抗酸劑:淺表性胃炎因胃泌素刺激后胃酸較高為了減少氫離子彌散入有炎癥的胃粘膜4.2.2解痙劑:用于減輕痙攣性疼痛但不可長期服用4.2.3助消化藥:重度食欲不振者可以選用4.2.4補酸劑:用于萎縮性胃炎低酸或無酸者4.2.5弱安定劑4.2.6促胃排空劑:可減輕胃酸及膽鹽對粘膜的侵襲4.2.7抗菌素4.2.8谷維素:是以胃黏膜的非特異性慢性炎癥為主要病理變化的慢性胃病4.3胃病飲食4.3

11、.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4.3.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4.3.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癥。 4.3.4規(guī)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guī)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4.3.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guī)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 4.3.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4.3.7細嚼慢咽:以減輕

12、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shù)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4.4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臨床療效的報道雖不少。而且有的療效結(jié)果提得很高,例如對胃粘膜萎縮、重度腸化生和非典型增生均認為可能使其消退或逆轉(zhuǎn),但由于療效標準尚未統(tǒng)一和確切驗證,病理改變的檢查方法還未解決,因此其確切的療效有待進一步確認,從現(xiàn)有的文獻資料來看,真正有對照組的報告并不多,雙盲對比的研究幾乎還沒有,因此要使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研究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更客觀的評價中藥對該病的療效設(shè)立對照級及單雙盲驗證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其次,就是要統(tǒng)一辨證和療效評定標準,完善病理活檢取材的方法和病理形態(tài)改變的確切判定。4近年來,現(xiàn)代

13、醫(yī)學認為幽門螺旋菌與慢性胃炎,甚至胃癌關(guān)系密切,因此加強中西醫(yī)結(jié)合對防治幽門螺旋菌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值得深入研究。5總的來說,中西醫(yī)結(jié)合防治慢性胃炎和胃癌前病變具有廣闊的發(fā)展遠景,雖然目前還有不少問題,但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新的進展。參考文獻: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協(xié)會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華消化雜志,2007,27:45-50,118-120 2胡品津.劉新光主編消化內(nèi)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年7月35-37 3王偉岸.岳恒志主編消化系疾病診治新概念.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3年4月105-1074Li N,GuoR,LiW,etal.A proteomi

14、c investigation into a human gastritis cancer cell line BGC823 treated with diallyltrisulfide.Carcinogenesis,2006,27:1222-12315Rugge.M,GentaRM.Staging and grading of chronic gastritis.HumPathol,2005,36:228-2336Lee EL,FeldmanM.Gastritis and gastritisFeldman M,FriedmanLS,BrandtLJ.Sleisenger and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