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安全技術要求_第1頁
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安全技術要求_第2頁
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安全技術要求_第3頁
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安全技術要求_第4頁
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安全技術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安全技術要求1 范圍本要求規(guī)定了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以下簡稱為防爆無軌膠輪車)的安全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等內容。本要求適用于防爆無軌膠輪車的安全標志審核發(fā)放。2 引用標準GB 1589-2004 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第 7 頁 共 8 頁GB 3836.1-2010 爆炸性環(huán)境GB 3836.2-2010 爆炸性環(huán)境“ d ”保護的設備GB 3836.3-2010 爆炸性環(huán)境保護的設備GB 3836.4-2010 爆炸性環(huán)境“ i ”保護的設備第 1 部分:設備通用要求第 2 部分:由隔爆外殼第 3 部分:由增安型“e ”第 4 部分:

2、由本質安全型GB 3836.9-2006 爆炸性氣體環(huán)境用電氣設備第 9 部分:澆封型“m”GB 7258-20XX 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要求徑和外擺值測量方法法和判定規(guī)則GB/T 12538-2003GB/T 12539-1990GB/T 12540-2009GB/T 12544-20XXGB/T 12674-1990兩軸道路車輛重心位置的測定汽車爬陡坡試驗方法汽車最小轉彎直徑、最小轉彎通道圓直汽車最高車速試驗方法汽車質量(重量)參數(shù)測定方法GB 12676-1999 汽車制動系統(tǒng)結構、性能和試驗方法GB 19854-2005 爆炸性環(huán)境用工業(yè)車輛防爆技術通則MT 113 煤礦井下用聚合物制品

3、阻燃抗靜電性通用試驗方MT/T 154.8 煤礦輔助運輸設備型號編制方法MT 818 煤礦用電纜3 名稱與型號3.1 產品名稱礦用防爆鋰離子蓄電池無軌膠輪車3.2 產品型號參照 MT/T 154.8 ,產品型號編制如下:4 技術要求4.1 基本要求4.1.1 所有電氣設備應滿足GB 3836 相關要求。4.1.2 選用線纜應滿足MT 818 系列標準要求。4.1.3 可能受到撞擊的零部件,均不允許使用輕金屬制4.1.4 非金屬聚合物應滿足MT 113 相關要求。4.1.5 其他未涉及的技術指標與性能應符合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4.2 技術要求4.2.1 整車4.2.1.1 車身易見部位上應裝置永久保

4、持的整車銘牌。4.2.1.2 銘牌中應注明主驅動防爆電機的型號和功率。4.2.1.3 技術文件中應明確續(xù)航里程及充電時間。4.2.2 后懸參照GB7258-20XX要求,后懸應小于等于3.5m且小于等于軸距的 55%。4.2.3 軸荷和質量參數(shù)4.2.3.1 軸荷應滿足GB 1589 的要求。4.2.3.2 整車在空載和滿載狀態(tài)下,整備質量和總質量應在各軸之間合理分配,軸荷應在左右車輪之間均衡分配。4.2.4 核載4.2.4.1 應滿足 GB 7258-20XX 中 4.5.1 、 4.5.2 、 4.5.3 和 4.5.4 的規(guī)定。4.2.4.2 人車的最大允許乘座人數(shù)(含司機)暫為 19人

5、,料車的最大允許載貨重量暫為 5 噸。4.2.5 比功率技術文件中應明確具體指標。4.2.6 側傾穩(wěn)定角及駐車穩(wěn)定角技術文件中應明確具體指標。4.2.7 轉向系4.2.7.1 應滿足 GB 7258-20XX 中 6.2 、 6.4(25° )、 6.8 、 6.9 、 6.10 、 6.11 和 6.12 的規(guī)定。4.2.7.2 應具備轉向助力。4.2.7.3 技術文件中應明確最小轉彎半徑、接近角度、離去角度等具體指標。4.2.8 制動系4.2.8.1 機械制動器應采用濕式結構,與回饋制動應能實現(xiàn)安全切換。駐車制動應滿足“失效安全型”的要求。4.2.8.2 制動可靠性、穩(wěn)定性

6、和制動距離應滿足GB7258-20XX 中 7.1 、 7.2 、 7.3 、 7.4 、 7.6 、 7.10 和 7.11 的規(guī) 定。4.2.8.3 設計速度不超過50km/h ,并具有限速裝置,保證實際運行速度符合煤礦安全規(guī)程。4.2.8.4 駐車制動應滿足1.5 倍額定載荷情況下在規(guī)定的最大坡道上保持靜止不產生位移。4.2.9 照明信號4.2.9.1 照明燈、各種信號燈(除牌照燈外)應參照 GB 7258-20XX 中 8 的規(guī)定。4.2.9.2 宜配備遠光燈。4.2.10 其他電氣設備和儀表宜滿足 GB 7258-20XX 中 8.6 的規(guī)定。4.2.11 行駛系4.2.11.1 底

7、盤應參照 GB 7258-20XX、特種設備管理條 例的要求,進行相關試驗。4.2.11.2 宜具有防側翻功能。4.2.11.3 應具有懸掛系統(tǒng),滿足GB 7258-20XX 中 9.3 的規(guī)定。4.2.11.4 車輪數(shù)應不低于 4 個。建議采用四輪驅動。4.2.11.5 最大爬坡度應在技術文件中明確。4.2.12 安全防護裝置4.2.12.1 每個司乘人員座位均應設有安全帶。4.2.12.2 應配備水基或二氧化碳滅火器。4.2.13 駕駛室及車廂4.2.13.1 應具有封閉駕駛室,且保證駕駛人的前方視野和側方視野。4.2.13.2 駕駛室中應具有手動異常斷電功能,并具有防誤操作的措施。宜具有

8、碰撞斷電功能。4.2.13.3 駕駛室儀表盤應具有溫度、電參數(shù)、速度、行駛里程、電量、剎車狀態(tài)、故障狀態(tài)、車門開閉狀態(tài)等顯示功能,最高溫度、速度、電量、剎車狀態(tài)、故障狀態(tài)、車門開閉狀態(tài)重要參數(shù)應同屏顯示。應根據(jù)故障不同實現(xiàn)分級報警(斷電)。4.2.13.4 應具有機動雨刷。4.2.13.5 人車應設置車廂,車廂頂部滿足GB17578-1993客車上部結構強度規(guī)定的要求。4.2.13.6 門窗玻璃應采用鋼化玻璃,并滿足GB7258-20XX的要求。4.2.14 鋰離子蓄電池4.2.14.1 應滿足礦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要求。4.2.14.2 結構應具有防短路措施。4.2.14.3 應針對礦用無

9、軌膠輪車的應用需求進行專門設計,除滿足現(xiàn)行規(guī)定外,還應參照UL1642的規(guī)定補充相關要求。4.2.15.1 應滿足礦用隔爆(兼本安型)鋰離子蓄電池 電源安全技術要求。4.2.15.2 單體電池成組連接應具有高強度、高可靠性及防松動措施,并進行低連接電阻設計,不宜采用螺絲固定方式。振動試驗前后電源內部整個電池組變化率不超過5%。4.2.15.3 內部電池組之間可采用熔斷器或繼電器分成若干低壓小電池組供電方式。4.2.15.4 鋰離子蓄電池電源在整車上的布置位置應考慮避免碰撞。4.2.15.5 防護等級應不低于 IP55 (或安裝在整車上后防護等級不低于 IP55 )。4.2.15.6 宜具有單體

10、電池參數(shù)試驗、檢測專用接口,并布設在BMM前。充電接口宜具有通用性。4.2.16 其他4.2.16.1 整車應具有漏電檢測功能。4.2.16.2 電氣設備宜滿足 EMS EMI要求。4.2.16.3 每個電源箱的最大輸由電壓不超過320V,整車電氣設備的最高電壓等級宜不超過550V。4.2.16.4 應配備甲烷檢測報警儀或甲烷斷電儀。1.1 檢驗方法整車銘牌、安全帶、滅火器等檢查。1.2 技術參數(shù)測量參照 GB/T 12673-1990 等進行車輛的后懸、接近角、離去角、長、寬、高、輪距、軸距、前懸等參數(shù)的測量;參照 GB 1589-2004、 GB/T 12538-2003 、 GB/T 126741990 等進行車輛的軸荷和質量參數(shù)的測量;參照GB 1589-2004 等進行車輛的質量參數(shù)核定;參照GB/T 12673-1990 、 GB/T 12674-1990 等進行人數(shù)核定。1.3 最高車速試驗參照 GB/T 12544-20XX 進行車輛的最高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