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年畫制作形式的演變_第1頁
論年畫制作形式的演變_第2頁
論年畫制作形式的演變_第3頁
論年畫制作形式的演變_第4頁
論年畫制作形式的演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年畫制作形式的演變從年畫的定義來理解,年畫是適應年節(jié)而張貼的畫,以表辭舊迎新;從反映的內容而言,均是大眾喜聞樂見的、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能滿足民俗與審美需要的程式化造型;年畫區(qū)別于卷軸畫和壁畫,是張貼在門上或墻上的,沒辦法保存。這種情形為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每年需要除舊布新,年節(jié)民俗的群體性,家家趨同,因此,復制年畫已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實踐,復制性也就成為年畫制作的顯著特征。年畫并非一開始就具有復制性的特點。不論從事實還是從歷史的邏輯,最早的年畫應是手工彩繪的。就現(xiàn)有的資料看,有實物可證的早期木版年畫為遼金和南宋時期的作品,如著名的四美圖、義勇武安王位和東方朔盜桃等。在這一千年左右,經歷了

2、好幾個朝代,大部分時間是在穩(wěn)定地發(fā)展。也就是說,木版年畫得到空前發(fā)展,彩繪年畫逐漸降為陪襯地位,多為印版填彩。但是在19世紀和20世紀,隨著西方新印刷術的傳入,起了很大的變化。先是石印年畫的出現(xiàn),對木版年畫的沖擊很大,接著又是月份牌”年畫,近50年來又發(fā)展了擦筆淡彩的膠印新年畫。制作方法變了,表現(xiàn)形式變了,年畫在藝術上也必然發(fā)生變化。研究年畫制作形式的演變,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手繪年畫手繪年畫有可能是最早的年畫形式。據了解,過去在一些畫廟、畫水陸道場圖、畫灶頭畫以及畫紙扎的民間畫家中,很多人也兼畫年畫。1早在先秦兩漢時期,于門上繪神荼郁壘等像,即最早的門神。手繪門神的圖像我們可以從漢墓手繪門畫

3、中間接見到。1931年在遼寧金縣營城子前牧城驛發(fā)現(xiàn)的東漢磚券墓門壁畫,讓我們見到壁繪門畫的情形:豪放筆法,簡練的程式線描,所表現(xiàn)的形象明顯存留著上古繪畫的風采。漢壁畫、漆畫、帛畫給我們這樣的啟示:漢代畫工在門墻、漆門、木門手繪復制門神時有可能直接采用筆繪、漆繪、彩墨手繪的形式。也不排除在帛上、紙上手繪門神懸掛于門的可能。到了宋代,門神的制作則有手繪和雕版印刷兩種。手繪中之高檔者精工富麗,或為屏風,或為掛軸,皆供宮廷及上層社會年節(jié)需要,現(xiàn)今猶存于世的宋人所繪貨郎圖九陽報喜鳥歲朝圖大儺圖等即屬于此類作品。2這一時期,隨著市民階層的壯大,不僅豐富了年畫題材內容,同時也擴大了年畫欣賞階層,年畫供不應求

4、。畫繼畫繼補遺載:劉宗道,開封人,作照盆孩兒每出一畫樣,必復制百本,而后于上市出售,當日流布?!?劉宗道復制百本之畫已無法考證,復制百本在當日流布的情形卻提出了速度與質量的問題。這兩個問題的解決與實踐,也是手繪年畫形式產生的過程。在已發(fā)現(xiàn)的元、明手繪年畫中的福祿壽喜圖的稿本提供了明代人復制使用的起稿方法:即在白描人物線描的厚紙上排列有與線的粗細相同的針孔。抹灰能從孔中漏下,再現(xiàn)點線的畫稿,一抹即成一稿,加快了起稿的速度,也節(jié)省了復制的時間。直到現(xiàn)在,還有一些地方仍保留著手繪年畫的傳統(tǒng)。在山東高密農村,尚有副業(yè)性質的季節(jié)性的手繪年畫作坊。它的制作特點是將粉本的線條用針刺出密密的小孔,然后用鍋灰或

5、木炭灰刷印出輪廓;或者以米湯調柳條炭粉,用毛筆在厚紙上勾出輪廓,然后將畫紙在上面復壓撲印,可以印出若干張。藝人們以此為稿樣,像流水作業(yè)一樣,分別著色勾線。這種畫色彩明快,線條流暢,有的使用大刷子撲底,頗有大匠若拙”的氣勢,因此,特別起了一個名字,曰撲灰畫”另外,在安徽鳳陽,還有專門畫鳳凰的鳳畫”也有特色。二、單線木版年畫早在公元831年盛唐之際,唐文宗下令禁止各道私自置日歷版,記載說明唐盛民間私印日歷已成風氣。另外唐代佛像、佛經版畫隨佛教在民間普及成為民俗節(jié)日的內容,發(fā)展到宋代的開封諸色雜賣”中的日供打香印者,時節(jié)即印施佛像”紙馬鋪印鐘馗、財馬、回頭馬,饋與主顧”這些史實說明唐宋在民間普及了雕

6、版印刷技術。像歷畫、佛像、紙馬都類單線木版年畫,在唐宋這類造型作品極少,但可看出雕刻對畫稿線條的無意識修飾。元代進寶圖八方朝供圖線版年畫,反映出刀刻對線的改變、規(guī)整的效果,這種極簡明的幾何形常打動現(xiàn)代藝術家,而傳統(tǒng)的線描已在此面目全非。這樣的藝術神像讓人產生距離感,給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間,因而也給了創(chuàng)作者更大的創(chuàng)作自由?,F(xiàn)存最古老的中國單線木刻,是清末發(fā)現(xiàn)于敦煌的金剛經扉葉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圖。它是唐懿宗咸通九年印制的經卷。比之歐洲現(xiàn)存最早的木版畫圣克利朵夫圖要早555年。從這幅當今所能看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版畫,不僅可以窺知我國古代版畫在唐代已有很高的水平:豐滿的構圖,純熟峻健的刀法,流暢精美的

7、線條,具有盛唐中原風的特點。從構圖和毛筆的描繪,也可看出中土的特色,一方面是結構完整,一方面是渾淪壯麗,無疑的已是雕版佛畫成熟期的作品。由此可以推知我國版畫的發(fā)展肯定早于唐代,只不過我們現(xiàn)今看不到真跡罷了。世人對于祗樹給孤獨園刻工之精美,技藝之高超,無不嘆為觀止。經卷全長4.877米,扉畫長0.280米,高0.244米。圖版的后面,是金剛經文,字體頸拔,體兼顏柳。畫面上釋迦牟尼居中說法,大弟子須菩提雙手合掌,跪拜聆聽,周圍環(huán)繞站立著護法神和僧眾施主十八人,上部還刻有幡幢、飛天。它構圖開闊而典雅,刀法剛勁而嫻熟,氣氛莊嚴而肅穆,極具佛畫特色,是我國古代版畫極為珍貴的遺產。、套色木版年畫木版套色年畫分半印半繪和全部套色印刷兩種制作形從最初的情況看,利用木版印年畫,只是解決一個墨稿的困難,因為在當時拷貝一張稿子是不容易的。有了墨線的黑版,便可用手工著彩。在甘肅發(fā)現(xiàn)的遼金時代的四美圖等,便是墨線版,估計就有這種可能。在四美圖上刻有平陽姬家雕印”。平陽即山西臨汾?,F(xiàn)在臨汾一代的農民仍然以家庭為單位,世代保存幾塊年畫的墨線版,農閑時拿出來刷印,全家人參加著彩,以此當作副業(yè)生產。在雕版印刷初期,還沒有套色技術,往往依靠畫工手繪完成。唐宋時的作品已無法看見,但從7至12世紀流傳的佛教木版手繪作品看4,與傳統(tǒng)繪畫差別不大。在構圖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