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高三《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二單元階段檢測_第1頁
(選修)高三《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二單元階段檢測_第2頁
(選修)高三《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二單元階段檢測_第3頁
(選修)高三《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二單元階段檢測_第4頁
(選修)高三《中國文化經(jīng)典研讀》:第二單元階段檢測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二單元階段檢測(時間:150 分鐘 分值: 150 分 )一、基礎鞏固(25 分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4 分 )A.可謂好學也已B.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衰弘胞,子胥靡C.盍各言爾志D 闔四竟之內(nèi)解析 A 項, “ 已 ” 通 “ 矣 ” ; B 項, “ 靡 ” 通 “ 糜 ” ; D 項, “ 竟 ” 通 “ 境 ”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4 分 )A.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遺:遺棄,拋棄。B 見 素抱樸,少私寡欲見:顯露,表現(xiàn)。C.故逐于大盜逐:追隨。D 人含其聰,則天下不累 矣 累:勞累。解析D 項,累:憂患。答案D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

2、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4 分 )無,名天地之始A. 殫殘?zhí)煜轮シ?,而民?可與論議故 常無,欲以觀其妙B. 故 曰: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夫唯弗居,以 不去C. 以 圣人處無為之事罔罟之所 布,耒耨之所刺D.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 以明天下也解析 C 項,都“ 因此 ” 的意思。A 項,名詞,根本,本源;副詞,才。B 項,相當于“夫”,無義;連詞,因此,所以。D項,助詞,用在動詞前,組成名詞性詞組,表示“的地方“ 以 ” 組成 “ 所以 ” 這一短語,表示“ 用來答案 C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4 分 )A.道可道,非常.道B 少私寡欲,絕學 無

3、憂C.滅文章,散五采,膠離朱之目D 不遠千里 而來解析 A項,非常:古義指不是永恒不變的;今義指特殊的,十分。 B項,絕學:古義指拋棄學問;今義指失傳的學問,高明而獨到的學問。C項,文章:古義指文辭、文飾;今義指作品、著作等。D 項,千里:古今意義一致,都表示路途遙遠。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活用類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4 分 )A.畋之而無憾 B.不遠千里而來C.茍為后.義而先利D.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解析 A項,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 破舊。B、C、D項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答案 A6默寫下列句子。(5 分 )(1) ,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2)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4、: 少之時, 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3)彼人含其明,。答案(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2)血氣方剛戒之在斗(3)則天下不鑠矣二、閱讀鑒賞(50 分 )(一 )課內(nèi)閱讀(20 分 )閱讀下文,完成710題。顏淵問仁。子曰:“ 克 己復禮為 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 仁焉。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 ” 顏淵曰:“ 請問其目 。 ” 子曰: “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 回雖不敏 ,請事斯 語矣!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5 分 )A ,宛己復禮為仁B 天下歸 仁焉克:克制、約束。歸:歸向。C.請問其目.目:綱

5、目、具體要點。D 回雖不敏敏:聰敏,聰明解析B 項,歸:稱許、贊許答案B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5 分 )A.克己復禮為.仁可以為師矣B 而 由人乎哉余方心動欲還,而 大聲發(fā)于水上C.請問其目若真無馬耶D 請事斯 語矣 斯 而析之,精至于無倫解析 B 項,助詞,用于句首,表示反問,相當于“ 難道 ”“ 豈 ” /連詞,表示承接關系C 項,代詞,代實現(xiàn)仁的措施/表選擇的連詞,還是D 項,代詞,這些/動詞,分開答案 A9下列關于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5 分 )A.在這一則里,孔子說只要能夠克制私欲,就能做到“仁”。B 孔子教育顏回,要用禮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

6、舉止,并側重強調(diào)了個人的修身C.從這則中,我們可以看出顏回對老師所學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師生關系的和諧。D 講究自我約束,提高個人修養(yǎng),使人與人的關系和諧,這種思想是值得提倡的解析孔子的意思是:抑制自己,履行禮的要求,就是仁所以A 項條件不夠充分,缺少了 “ 履行禮 ” 的要求答案A10 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 分 )(1)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2 分 )譯文: (2)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分 )譯文: 答案 (1)不合于禮的不要看,不合于禮的不要聽,不合于禮的不要說,不合于禮的不要做(2)我雖然資質遲鈍,讓我照這些話去做吧(二 )課外閱讀(30 分 )閱讀下面的文

7、字,完成1115題。楚瓜梁灌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shù)。梁之邊亭人,劬力數(shù) 灌其瓜,瓜美。楚人窳 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 己,因夜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 惡!是何可?構 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之為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悠然愧,以意自閔也,告吏曰:“征搔瓜

8、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梁之陰 讓也。 ” 乃謝以重幣,而請交于梁王,楚王時則稱說,梁王以為信,故梁楚之歡,由宋就始。語曰:“ 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曰:“ 報怨以德。 ” 此之謂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節(jié)選自新序卷四)【注】贏(yt):懶惰。感(n )然,憂思的樣子。11 解釋下列句子加點的詞語的意思()(5 分 )(1)劬力數(shù) 灌其瓜 ()(2)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 已 ()(3)構 怨,禍之道也()(4)此梁之陰 讓也 ()答案 (1)數(shù):屢次;(2)賢:勝過;(3)構:構成;(4)陰:暗中。12 下列句子中“因”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兩項是()(5 分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

9、其亭瓜之惡也B 梁亭覺之,因 請其尉C.轉敗而為功,因 禍而為福D 善戰(zhàn)者因 其勢而利導之解析A 項,因,因為。B 項,于是。CD 項,順著依據(jù)。答案CD13 下列加點詞與“楚亭怪而察之”中的“怪”用法相同的一項是()(5 分 )A.于其身也,則恥.師焉B 會天雨 ,道濕不可行C.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D 求木之長者,必固 其根本解析 例句 “ 怪 ” 與 A 項 “ 恥 ” 為意動用法。答案 A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人惡亦惡,何褊之甚也。(5 分 )譯文: (2)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5 分 )譯文: 答案(1)人家可惡,你也可惡,為什么心胸狹窄得這么厲害

10、。(2)別人的行為既然不好,怎么值得我們效法啊!15簡要說出你讀這篇文章的啟示。(5 分 )答案 學會寬容忍讓從而化解生活中的矛盾。【參考譯文】梁國大夫有一位名叫宋就的,曾經(jīng)做過邊區(qū)的縣令,與楚國鄰界。梁國的邊亭與楚國的邊亭都種瓜,各有一定的數(shù)量。梁國邊亭的人辛苦勤勞,時常澆灌他們的瓜田,瓜好;楚國邊亭的人懶惰,很少澆灌他們的瓜田,瓜不好。楚國的縣令因為梁國的瓜好,于是對自己邊亭的瓜不好很生氣。楚國邊亭的人,內(nèi)心憎恨梁國邊亭的瓜比自己的好,因而夜里就偷偷地到梁國邊亭的瓜田去搗亂。這樣一來,梁國邊亭瓜田里的瓜每天都有枯死的。梁國邊亭的人發(fā)覺了這一情況,于是請示了他們的亭尉,也想偷偷地到楚國邊亭的

11、瓜田去報復搗亂。亭尉去請示宋就。宋就說:“ 呀!這怎么可以呢!這是結怨構禍的辦法。人家可惡,你也可惡,為什么心胸狹窄得這樣厲害呢!如果讓我教你,就一定要每天傍晚派人去,偷偷地連夜替楚亭人澆灌好他們的瓜田,而不讓他們知道?!?于是,梁亭的人就每天傍晚到夜里偷著替楚亭澆灌瓜田。楚亭的人早上去巡視瓜田,就總是發(fā)現(xiàn)他們的瓜全被澆灌過了。瓜一天比一天長得好。楚亭的人覺得很奇怪,于是就去察看,發(fā)現(xiàn)竟然是梁亭的人干的。楚國縣令聽說這件事,非常高興于是就把這件事報告了楚王。楚王聽后,憂思起來,感到慚愧,因而意識到自己可悲,便告訴縣令說:“ 追查一下那些去梁亭瓜田搗亂的人,難道不會發(fā)現(xiàn)其他的罪過嗎?這是梁國暗中

12、對我們的禮讓啊!” 于是楚國用厚禮向梁亭人表示謝意,并請求和梁王交往。楚王平時就稱道這件事,梁王認為這是信義。所以,梁、楚間的交好是從宋就開始的。俗語說: “ 轉敗為功,轉禍為福。” 老子說:“ 以德報怨。” 講的就是這種情況。別人的行為既然不好,怎么值得我們效仿啊!三、語言運用(15 分 )16 給下列句子排列順序。(5 分 )在儒家傳統(tǒng)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 , , , 。既有論語,則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 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做蘇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圖既有大乘至圣,則有亞圣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解析 緊承上句的孔孟一句,故列在第一處。都含

13、有“既有” “則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所以緊承其后。句中有 “也”字,應該放在后才合適;承接說明孔孟的緊密關系。“今人馮友蘭”的說法宜區(qū)別其他四項另述,故應該考慮放在最后一處。答案 17 閱讀下面文字,在橫線處填寫一句總結性的話,表明作者對興建老子文化園的看法。(5分)深圳大梧桐山擬投資9 億元興建老子文化園,筆者認為不妨用“ 老子思想” 來 “ 想一想 ” 。在老子看來,事物各有自己的本性,不要強迫去改變它、改造它,如果要硬性打破,破壞平衡就會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一切都要做到因勢利導,要符合自然,日常生活中許多不盡人意的問題的存在往往是人們憑主觀意志與愿望去強加干預和改變而導致的結果,

14、這違背了事物發(fā)展的本性。所以說,。答案 興建老子文化園違背“老子思想”18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問題。(5 分 )這中間的不同,不能說與孔孟二人的個性無關?;蛟S論語與孟子兩部書的取材記載不同,也有影響。但是至圣和亞圣,相去約兩百年,中國的局勢,已起了很大的變化。孟子說“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這八個字正好可以用來說明他們之間的距離。孟子有時候被人稱為有“ 革命性 ” ,這是因為戰(zhàn)國時期的動亂,使他知道,只是恢復故態(tài)而不改弦更張是不能濟事的。齊人準備伐燕,他說燕可伐。齊宣王問他貴戚之卿應做的本分,他說:“ 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 也就是容許廢君而另立族中賢人。梁襄王問他:“ 天下

15、惡乎定?” 他答道:“ 定于一?!?襄王又追著問:“ 孰能一之?” 孟子就說:“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他又曾和梁惠王說過“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 。這已經(jīng)不是孔子所說“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的嚴格規(guī)矩了。孟子開始游說的時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蘇秦、張儀提倡合縱連橫之際。戰(zhàn)國七雄,已經(jīng)準備長期的大廝殺。雖然這時候的戰(zhàn)事還沒有像戰(zhàn)國末年那樣劇烈 凡是年齡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要向防地報到,降卒四十萬或四十五萬一起坑埋但是這時也不再是時代競技式的戰(zhàn)爭了。商鞅相秦,第一件事就是“ 令民為什伍” ,即是以一種軍事組織的原則,加之全民。在戰(zhàn)場上騎兵既登場,步兵人數(shù)也大量增加?!?斬首六

16、萬” ,“ 斬首七千” ,已經(jīng)開始見于各國的記錄。孟子說:“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 ” 這句話可能反映著當時各國備戰(zhàn)的情況,也可以說是他對當時國君草菅人命的一種控訴。他所說的“ 民有饑色,野有餓殍” 不可能是無的放矢。(1)孟子所處時代的特點是什么?用文中語言回答。答: (2)作者在第段中先說全民皆兵,再說騎兵步兵,主要目的是想說什么?答: 答案 (1)戰(zhàn)國七雄,已經(jīng)準備長期的大廝殺。(2)一方面展示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另一方面揭露戰(zhàn)爭的災難,以此來說明時局對孟子的影響。(60 分 )19 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從中引出一個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

17、孔子有個學生看到一小孩掉進湍急的河里,就奮不顧身跳下去把他救起。這個小孩的父親很感動,于是送了一頭牛給他表示感謝,他高興地接受了。當時一頭牛價格昂貴,類似現(xiàn)在的一輛豪華摩托車。大家議論紛紛,認為他太貪心,這讓他很苦惱??鬃勇犝f此事后對這個學生說,你做得對,因為你的行為向社會宣告:只要冒著危險救了人,無論多大的獎賞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去救人。時魯國政府有一條規(guī)定,魯國人到國外旅行,凡是看見在外國淪為奴隸的本國人,可以先墊錢把他贖回來,回國后再到政府去報賬,孔子的一個學生把一個淪為奴隸的人贖了回來,沒有到官府報賬,人們都夸他品格高尚??鬃勇犝f此事后,不僅不為自己的學生受稱贊而高興,反而非常生氣,很嚴厲地批評了他一頓,說他的行為妨礙了更多的魯國奴隸被贖回來,因為人們假如墊錢贖回了奴隸,不報賬自己會蒙受損失,而報賬了則說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學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裝沒看見?!舅悸贩治觥窟@是一道“ 多則材料自定話題” 的作文題,關鍵在于審題,應認真閱讀材料,歸納概括出材料的主旨,然后圍繞材料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