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題庫_第1頁
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題庫_第2頁
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題庫_第3頁
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題庫_第4頁
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GBT 50976-2014 繼電保護及二次回路安裝及驗收規(guī)范題庫一、填空:1、 工程竣工后(三個月)內(nèi),施工單位或設計單位應向運行維護單位提供合同規(guī)定的工程竣工圖紙及其電子版,設計、施工和驗收單位應共同確認竣工圖紙正確,其接線應與現(xiàn)場實際情況一致。2、 設備安裝用的緊固件應采用(鍍鋅)制品,并宜采用標準件。3、 對于一端帶電的切換壓板,在壓板斷開的情況下,應使(活動端)不帶電。4、 用于繼電保護和控制回路的二次電纜應采用(鎧裝屏蔽銅芯電纜),二次電纜端頭應可靠封裝。5、 控制電纜應選用多芯電纜,盡量減少電纜根數(shù) 。 芯線截面面積不大于(4mm²)的電纜應留有備用芯 。6、 進入保護

2、室或控制室的保護用光纜應采用(阻燃無金屬)光纜。 當在同一室內(nèi)使用光纜連接的兩套設備不在同一屏拒內(nèi)時宜使用尾纜連接。7、 二次回路的連接件應采用銅質制品或性能更優(yōu)的材料,絕緣件應采用(自熄性阻燃)材料 。8、 端子排、連按片、切換部件離地面不宜低于(300mm)。9、 電纜標簽懸掛應美觀一致,并與設計圖紙相符。 電纜標簽應包括電纜編號、規(guī)格型號、(長度及起止位置) 。10、斷路器有兩組跳閘線圈時,其每一組跳閘回路應分別由專用的直流空氣開關供電,且應接于不同的直流電源系統(tǒng);保護屏處兩組操作電源的直流空氣開關應設在(操作箱)所在的屏內(nèi)。2、 選擇: 1 、繼電保護和控制裝置的屏柜下部應設有截面面積

3、不小于100mm²的接地銅排,此接地銅排可不與屏柜絕緣;屏柜上裝置的接地端子應采用截面面積不小于 4mm²的多股銅線和接地銅排相連;接地銅排應采用截面面積不小于 50mm²的銅纜與保護室下層的等電位接地網(wǎng)相連 。 2 、在主控室、保護室下層的電纜室內(nèi),應按屏柜布置的方向敷設截面面積不小于100mm²的專用銅排(纜) ,并應將該專用銅排(纜)首末端連接,按柜屏布置的方向敷設成“目”字形結構,形成保護室內(nèi)的等電位接地網(wǎng);保護室內(nèi)的等電位接地網(wǎng)應與主接地網(wǎng)用截面面積不小于50mm²且不少于4根的銅排(纜)可靠一點連接 。電纜溝的電纜架頂部,構筑室外的

4、等電位網(wǎng);該銅排(纜)應延伸至保護用結合濾波器處,與結合濾波器的一次接地點相隔 3m5m的距離與主接地網(wǎng)可靠連接。 3、保護室的等電位接地網(wǎng)應采用截面面積不小于 100mm² 的銅排(纜)與室外的等電位網(wǎng)可靠焊接。 4、分散布置的保護就地站、通信室與集控室之間,應使用截面面積不小于100mm²、緊密與廠站主接地網(wǎng)相連接的銅排(纜) 將保護就地站與集控室的等電位接地網(wǎng)可靠連接。5、應沿二次電纜的溝道敷設截面面積不小于 100mm²的銅排(纜) ,置于電纜溝的電纜架頂部,構筑室外的等電位網(wǎng);該銅排(纜)應延伸至保護用結合濾波器處,與結合濾波器的一次接地點相隔 3m5m

5、的距離與主接地網(wǎng)可靠連接。 6、繼電保護直流系統(tǒng)運行中的電壓紋波系數(shù)不應大于2% , 最低電壓不應低于·額定電壓的 85% ,最高電壓不應高于額定電壓的110%。7、回路電壓超過400V時,端子排應有足夠的絕緣并涂以紅色標志。3、 判斷: 1、保護通道信號的電傳輸部分應采用屏蔽電纜或音頻線連接。 該屏蔽線所連接的兩個設備之間不應再經(jīng)端子轉接,配線架除外。單屏蔽層線纜的屏蔽層應在兩端可靠接地;雙屏蔽層線纜的外屏蔽層應兩端接地,內(nèi)屏蔽層應一端接地。傳送音頻信號應采用屏蔽雙絞線,屏蔽層應兩端接地 。 2、保護用電纜敷設路徑應合理規(guī)劃 。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二次電纜、高頻電纜在沿一次設備底座敷

6、設的路段應緊靠接地引下線。 3、屏柜內(nèi)部的尾纖應留有一定裕度,并有防止外力傷害的措施,避免屏柜內(nèi)其他部件的碰撞或摩擦。尾纖不得直接塞入線槽或用力拉扯,鋪放盤繞時應采用圓弧形彎曲,彎曲直徑不應小于100mm,應采用軟質材料固定,且不應固定過緊。 4、對于強電回路,控制電纜或絕緣導線的芯線截面面積不應小于1. 5mm²,屏柜內(nèi)導線的芯線截面面積不應小于1.0mm²對于弱電回路,芯線截面面積不應小于 0.5mm² 。 5、電流回路的電纜芯線,其截面面積不應小于2. 5mm² ,并滿足電流互感器對負載的要求 。 6、交流電壓回路,當接入全部負荷時,電壓互感器到繼

7、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的電壓降不應超過額定電壓的3% 。 應按工程最大規(guī)??紤]電壓互感器的負荷增至最大的情況 。 7、操作回路的電纜芯線,應滿足正常最大負荷情況下電源引出端至各被操作設備端的電壓降不超過電源電壓的 10%。 8、交流電壓回路宜采用從電壓并列屏敷設輻射電纜至保護屏的方式 。 若采用屏頂小母線方式,銅棒直徑不應小于6mm 。 9、安裝在通信室的保護專用光電轉換設備與通信設備間應使用屏蔽電纜,并應按敷設等電位接地網(wǎng)的要求,沿這些電纜敷設截面面積不小于 100mm²的銅排(纜)可靠地與通信設備的接地網(wǎng)緊密連接。 10、 保護屏拒和繼電保護裝置,包括繼電保護接口屏和接口裝置、收發(fā)

8、信機,其本體應設有專用的接地端子,裝置機箱應構成良好的電磁屏蔽體,并使用截面面積不小于4mm²的多股銅質軟導線可靠連接至屏柜內(nèi)的接地銅排上。 繼電保護接口裝置電源的抗干擾接地應采用截面面積不小于 2. 5mm²的多股銅質軟導線單獨連接接地銅排。 11、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結合濾波器和電流、電壓互感器等設備的二次電纜應經(jīng)金屬管從一次設備的接線盒(箱)引至就地端子箱,并應將金屬管的上端與上述設備的支架槽鋼和金屬外殼良好焊接,下端就近與主接地網(wǎng)良好焊接 。 應在就地端子箱處將這些二次電纜的屏蔽層使用截面面積不小于 4mm2的多股銅質軟導線可靠單端連接至等電位接地網(wǎng)的銅排上,

9、本體上的二次電纜的屏蔽層不應接地。 12、操作箱中兩組操作電源不應有自動切換回路,公用回路應采用第一組操作電源,第一組操作電源失電后不應影響第二組跳閘回路的完整性 。 13、雙重化配置的保護,每套保護裝置的電源與其所作用跳閘線圈的控制電源應接于同一直流電源系統(tǒng)。 14、每套保護配置獨立的交流電壓切換裝置時,電壓切換裝置應與保護裝置使用同一組電源。 15、 二次回路的工作電壓不宜超過 250V,最高不應超過500V。 16、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備用繞組的抽頭應引至端子箱, 并應一點接地。電流互感器的備用繞組應在端子箱處可靠短接。 電壓互感器備用繞組應具有防止短路的措施。 17、在控制室內(nèi)一點接

10、地的電壓互感器二次線圈,宜在開關場將二次線圈中性點經(jīng)(金屬氧化物避雷器)接地,其擊穿電壓峰值應大于30Imax(V) ,驗收時可用搖表檢驗避雷器的工作狀態(tài)是否正常,用1000V揺表時避雷器不應擊穿;采用2500V揺表時則應可靠擊穿 。 18、獨立的電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微機母線保護、微機主變保護等的電流回路,應在配電裝置端子箱處一點接地。 19、安裝電流互感器時,裝小瓷套的一次端子 L1 (P1 )應在母線側 。20、雙重化配置的繼電保護,其電流回路應分別取自電流互感器相互獨立的統(tǒng)組。 電流互感器的保護級次應靠近 L1(P1)側(即母線側) ,測量(計量)級次應靠近 L2(P2)側 。21、保護

11、級次繞組從母線側按先間隔保護后母差保護排列 。22、母聯(lián)或分段回路的電流互感器,裝小瓷套的一次端子 L1/ ( P1 )側應靠近母聯(lián)或分段斷路器;接入母差保護的二次繞組應靠近 L1(P1)側。23、 故障錄波應接于保護級電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24、 斷路器應使用斷路器本體的三相不一致保護,宜采用斷路器本體的防止斷路器跳躍功能。 但對 220kV及以上電壓等級單元制接線的發(fā)變組,應同時使用具有電氣量判據(jù)的斷路器三相不一致保護去跳l切 及啟動發(fā)變組的斷路器失靈保護 。 斷路器無三相不一致保護或防止斷路器跳躍功能的,應起用保護裝置或操作箱的相應功能 。 斷路器和操作箱的防止斷路器跳躍功能不應同時投人 。25、防止斷路器跳躍回路采用串聯(lián)自保持時,接入跳合閘回路的自保持線圈自保持電流不應大于額定跳合閘電流的50% ,線圈壓降應小于額定電壓的5% 。 26、發(fā)電機保護、變壓器保護及母差失靈保護等不經(jīng)附加判據(jù)直接啟動跳閘的開入量采用大功率中間繼電器時.該繼電器應采用110V或220V直流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