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導學案_第1頁
《六國論》導學案_第2頁
《六國論》導學案_第3頁
《六國論》導學案_第4頁
《六國論》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國論?導學案?六國論?的作者蘇洵,字明允,北宋時眉州眉山現(xiàn)在的四川眉山縣人,二十七歲才發(fā)憤為學,經(jīng)過刻苦努力,下筆頃刻數(shù)千言。宋仁宗趙禎嘉yP年間他和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到了宋代都城衡論?十篇,推薦給朝廷。宰相韓琦也推薦他作官,一時名揚京師。后來蘇洵把文章匯編汴京。當時任翰林學士的歐陽修,把蘇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機策?二篇、?權書?十篇、?成集就叫做?嘉yP集?。蘇洵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合稱“唐宋八大家。蘇洵與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二、寫作背景?六國論?是一篇議論歷史的文章,外表上評的是六國,實際上挖苦的是北宋。因為當時北宋王

2、朝的統(tǒng)治者對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和黨項羌族建立的西夏屈辱求和。作者就借六國割地給秦國因而最后滅亡的史實,暗示北宋王朝不應重蹈六國滅亡的覆轍而應該對遼、夏的入侵采取斗爭的方式。三、課文分析?六國論?的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第二段是以 作為論據(jù),論證 。第三段再從 的具體事實來論述第一段中提出的“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授,不能獨完這一道理。第四段提出 的看法。最后一段借古諷今, 。四、根底訓練1寫出加點字的讀音率賂秦耶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抱薪救火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燕趙之君 洎牧 以讒誅 革滅殆盡 2找出通假字(1)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那么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 (3

3、)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3找出活用字1李牧連卻之 2以弱天下之 3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4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5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6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4寫出古今異義詞的古義1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4可謂智力孤危 5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5一詞多義。(1)非: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 ) 覺今是而昨非( )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2)或: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 或曰:不賂者以賂者喪( )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得: 小那么獲邑,大那么得城( ) 此言得之( ) 至德不得( )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

4、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4)相: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 相見恨晚( ) 死者相藉( ) 伯樂相馬( )(5)勢: 其勢弱于秦( )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6特殊句式1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3后秦擊趙者再 4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 五、精講提示1、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各是什么?作者是怎樣提出的?有什么特色?2、課文第二、三段分別論證了兩個分論點,是怎樣論證的?與中心論點的論證有什么關系?3、怎樣理解第四、第五段?4、本文的論證語言有什么特色?【同步達綱練習】1.選出加點字“而不表轉折的一項。( )A.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B.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C.故不戰(zhàn)而而強弱勝負已判矣D.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2.選出沒有活用現(xiàn)象的句子。( )A.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B.能守其土,義不賂秦C.故不戰(zhàn)強弱勝負已判矣 D.日削月割,以趨于亡3.以下句中“為字,說得正確的一項為哪一項( )而為秦人積威所劫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