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電與建筑防雷_第1頁
安全用電與建筑防雷_第2頁
安全用電與建筑防雷_第3頁
安全用電與建筑防雷_第4頁
安全用電與建筑防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安全用電與建筑防雷安全用電與建筑防雷5.1 安全用電安全用電5.2 接地電阻的測量接地電阻的測量5.3 建筑防雷建筑防雷5.4 等電位聯接等電位聯接5.5 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5.1 安全用電安全用電1) 觸電的原因與觸電的方式 (1) 觸電原因及危害造成觸電事故,往往是由于操作人員麻痹大意,違反電氣操作規(guī)程;或是電氣設備絕緣損壞、接地不良;或是進入高壓線路的接地短路點以及遭雷擊等原因。 人體觸電的危險性與通過體內的電流強弱、時間長短及電流的頻率等有關。表5.1表示電流通過人體不同部位時,心臟內流過的電流占人體觸電電流的百分率。 5.1.1 觸電、急救與防護觸電、急救與防護(2) 安全電壓一般

2、而言,工頻30mA電流,對人體是個臨界值,當人體內通過30mA以上的交流電,將引起呼吸困難,自己已不能擺脫電源,所以有生命危險。于是,根據歐姆定律,對人體來講,安全電壓為UIRm3010-3(8001200)2436V安全電壓是指人體不戴任何防護設備時,觸及帶電體而不受電擊或電傷,這個帶電體的電壓就是安全電壓。嚴格地講,安全電壓是因人而異的,與觸碰帶電體的時間長短、與帶電體接觸的面積和壓力等均有關系。 (3) 觸電方式 直接觸電即人體的某一部位接觸電氣設備的帶電導體,而另一部位與大地接觸引起的觸電,或同時接觸到兩相不同的導體。 間接觸電人體接觸到故障狀態(tài)帶電導體,而正常情況下該導體是不帶電的。

3、減少接觸電壓的有效方法就是在后面將講述的等電位聯接。如圖5.1(a)所示。 跨步電壓觸電當有電流流入電網接地點或防雷接地點時,電流在接地點周圍土壤中產生電壓降,接地點的電位往往很高,距接地點越遠,則電位逐漸下降越陡。通常把地面上0.8m的兩處的電位差叫做跨步電壓,用Uk表示,如圖5.1(b)所示。 2) 觸電的急救 觸電事故發(fā)生后,首先要使觸電者脫離電源,并且要馬上進行現場急救。(1) 脫離電源對低壓觸電,若觸電地點附近有電源開關或插銷,可立即拉開開關或拔出插銷,斷開電源。當電線搭落在觸電者身上或被壓在身下時,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繩索、木板等絕緣物作為工具拉開觸電者或挑開電線,使觸電者脫離電

4、源。對高壓觸電事故,應立即通知有關部門停電,或戴上絕緣手套,穿上絕緣用相應電壓等級的絕緣衣拉開開關。 (2) 現場急救觸電者脫離電源后需積極進行搶救,時間愈快愈好。若觸電者失去知覺,但仍能呼吸,應立即抬到空氣流通、溫暖舒適的地方平臥,并解開衣服,速請醫(yī)生診治。若觸電者已停止呼吸,心臟也已停止跳動,這種情況往往是假死,一般不要打強心針,而應該通過人工呼吸和心臟擠壓的急救方法,使觸電者逐漸恢復正常。3) 常用的安全用電防護措施(1) 設立屏障,保證人與帶電體的安全距離,并掛標示牌。(2) 有金屬外殼的電氣設備,要采取接地或接零保護。(3) 采用安全電壓。(4) 采用聯鎖裝置和繼電保護裝置,推廣使用

5、漏電斷路器對人進行保護。(5) 正確選用和安裝導線、電纜、電氣設備,對有故障的電氣設備及時進行修理。(6) 合理使用各種安全保護用具。(7) 建立健全各項安全規(guī)章制度,加強安全教育和對電氣工作人員的培訓。表表5.1 心臟內流過的電流占人體觸電電流的百分率心臟內流過的電流占人體觸電電流的百分率 觸電部位兩腳觸電兩手觸電 右手至右腳 左手至右腳通過心臟的電流百分率 0.43.33.76.7 圖5.1 接觸電壓與跨步電壓示意圖 (a) 接觸電壓;(b) 跨步電壓 (1) TN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有一點直接接地,受電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保護線與接地點連接。 TN-S系統(tǒng):整個系統(tǒng)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

6、E)是分開的,見圖5.2。 TN-C系統(tǒng):整個系統(tǒng)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是合一的,見圖5.3。 TN-C-S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前一部分線路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是合一的,而系統(tǒng)的后一部分線路的中性線(N)與保護線(PE)則是分開的,見圖5.4。 5.1.2 低壓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形式低壓配電系統(tǒng)的接地形式(2) TT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有一點直接接地,受電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保護線接至與電力系統(tǒng)接地點無直接關聯的接地極。見圖5.5。(3) IT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的帶電部分與大地無直接連接(或有一點經足夠大的阻抗接地),受電設備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保護線接至接地極。見圖5.6。圖5.2 TN-S系統(tǒng)

7、 圖5.3 TN-C系統(tǒng) 圖5.4TN-C-S系統(tǒng) 圖5.5 TT系統(tǒng) 圖5.6 IT系統(tǒng) (1) 保護接地將電氣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用電阻很小的導線與接地體可靠地連接起來,這種接地方式稱為保護接地。保護接地適用于中性點不接地的供電系統(tǒng),根據規(guī)定在電壓低于1000V而中性點不接地的電力網中, 或電壓高于1000V的電力網中均須采用保護接地。圖5.7所示為保護接地的作用。5.1.3 保護接地與保護接零保護接地與保護接零(2) 保護接零 在三相四線制中,電源中性點接地的低壓供電系統(tǒng),如果仍然采用保護接地的方法不能有效地防止人身觸電的事故。如圖5.8 所示的中性點接地系統(tǒng),當采用保護接地

8、而絕緣損壞使一相線碰殼短路時,短路電流Ik為: PkodUIRR設R0、Rd為4,電源相電壓為220V。Ik=220/(4+4)=27.5A設備外殼對地電壓為:U=IkRd27.54110V所以人體將承受110V的對地電壓,會非常危險。在1000V以下電源中性點接地的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tǒng)中應采用保護接零的方法,如圖5.9所示 (3) 重復接地在中性點接地的供電系統(tǒng)中,除將電源中性點接地外,沿中線走向,每隔一定距離再次將中線接地,叫重復接地。 如圖5.10所示。經過重復接地處理后,即使零線發(fā)生斷裂,也能使故障程度減輕。在照明線路中,也可以避免因零線斷裂三相電壓不平衡而造成的某些電氣設備的損壞。 圖

9、5.7 保護接地的作用 圖5.8中性點接地系統(tǒng)采用保護接地的情況 圖5.9 保護接零 圖5.10 重復接地 5.2 接地電阻的測量接地電阻的測量接地電阻是指接地體電阻、接地線電阻和土壤流散電阻三部分之和。其中主要是土壤流散電阻。接地電阻的數值等于接地裝置對地電壓與通過接地體流入地中電流的比值。 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很多,有電流表電壓表測量法和專用儀器測量法。(1) 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量接地電阻,如圖5.11所示。 (2) 用接地電阻測量儀測量接地電阻接地電阻測量儀又叫接地搖表。圖5.12是ZC8型接地搖表外形。5.2.1 接地電阻測量方法接地電阻測量方法VDDURI用此接地搖表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如

10、下: 按圖5.12所示接線圖接線。 用儀表所附的導線分別將 E、P、C連接到儀表相應的端子E、P、C上。 將儀表放置水平位置,調整零指示器,使零指示器指針指到中心線上。 將“倍率標度”置于最大倍數,慢慢轉動發(fā)電機的手柄,同時旋動“測量標度盤”,使零指示器的指針指于中心線。 如果“測量標度盤”的讀數小于1時,應將“倍率標度”置于較小倍數,然后再重新測量。 當指針完全平衡指在中心線上后,將此時“測量標度盤”的讀數乘以倍率標度,即為所測的接地電阻值。 圖5.11 電流表-電壓表測量接地電阻 圖5.12 接地搖表測量接地電阻 流散電阻與土壤的電阻有直接關系。土壤電阻率愈低,流散電阻也就愈低,接地電阻就

11、愈小。常用的方法如下:(1) 對土壤進行混合或浸漬處理(2) 改換接地體周圍部分土壤(3) 增加接地體埋設深度(4) 外引式接地5.2.2 降低接地電阻的措施降低接地電阻的措施5.3 建筑防雷建筑防雷1) 雷電的形成及種類 在帶有不同電荷雷云之間,或在雷云及由其感應而生的不同電荷之間發(fā)生擊穿放電,即為雷電。造成危害的雷電有以下三種。 (1) 直擊雷:接近地面的雷云,當其附近沒有帶電荷的雷云時,就會在地面凸出物上感應異性電荷。 5.3.1 雷電的基本知識雷電的基本知識(2) 雷電感應: 雷電感應分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兩種。靜電感應形成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時,在地面凸出物頂部感應出大量異性電荷。 當雷

12、云與其它雷云或物體放電后,凸出物頂部積聚的電荷頓時失去約束,呈現出高電壓,雷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迅速變化的強磁場,在附近的金屬上感應出高電壓。(3) 雷電侵入波:由于雷擊,在架空線路或金屬管道上產生高壓沖擊波,沿線路或管道的兩個方向迅速傳播,侵入室內,稱為雷電侵入波或高電位侵入。 2) 雷電的特點及其危害由于雷電具有大電流和高電位的特點,因此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1) 雷電的特點雷電流放電電流大,幅值高達數十至數百千安;放電時間極短,大約只有50100s;波頭陡度高,可達50kA/s,屬于高頻沖擊波。雷電感應所產生的電壓可高達300500kV。直擊雷沖擊電壓高達MV級,放電時產生的溫度達2000

13、K。(2) 雷電的危害 機械效應:雷電流流過建筑物時,使被擊建筑物縫隙中的氣體劇烈膨脹,水分充分汽化,導致被擊建筑物破壞或炸裂甚至擊毀,以致傷害人畜及設備 熱效應:雷電流通過導體時,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大量的熱能,可燒斷導線,燒壞設備,引起金屬熔化、飛濺而造成火災及停電事故。 電氣效應:雷電引起大氣過電壓,使得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絕緣破壞,產生閃爍放電,以致開關掉閘,線路停電,甚至高壓竄入低壓,造成人身傷亡。 3) 年平均雷暴日數和年預計雷擊次數 (1) 年平均雷暴日數Td由當地氣象站統(tǒng)計的多年雷暴日的年平均值,稱為年平均雷暴日數。此值不超過15d的地區(qū)稱為少雷區(qū),此值超過40d的地區(qū)稱為多雷區(qū)。也

14、有用雷暴小時作單位的,即在1h內只要聽到雷聲或者看到雷閃就算一個雷暴小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一個雷暴日約折合3個雷暴小時。 (2) 年預計雷擊次數年預計雷擊次數表征建筑物可能遭受雷擊的一個頻率參數,按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修訂本規(guī)定,用下列經驗公式來計算N=0.024KTd1.3Ae 4) 雷擊的選擇性大量雷害事故的統(tǒng)計資料和實驗研究證明,雷擊的地點和建筑物遭受雷擊的部分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這些規(guī)律稱為雷擊的選擇性。雷擊通常受下列因素影響: (1) 與地質構造有關。 (2) 與地面上的設施情況有關。 (3) 從地形來看,凡是有利于雷云的形成和相遇條件的易遭受雷擊。 建筑物的雷擊部位如下:

15、 不同屋頂坡度(0、15、30、45)建筑物的雷擊部位如圖5.13所示。 屋角與檐角的雷擊率最高。 屋頂的坡度越大,屋脊的雷擊率也越大;當坡度大于40時,屋檐一般不會再受到雷擊。 當屋面坡度小于27,長度小于30m時,雷擊多發(fā)生在山墻,而屋脊和屋檐一般不再受雷擊。 雷擊屋面的幾率很小。 圖5.13 建筑物易受雷擊部位 按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T1692)規(guī)定,可劃分為如下三級:(1) 一級防雷的建筑物此類建筑物指具有特別重要用途的建筑物。如國家級的會堂、辦公建筑、檔案館、大型博展建筑;特大型、大型鐵路樞紐站;國際性的航空港、通訊樞紐;國賓館、大型旅游建筑、國際港口、客運站等;另外,還有

16、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和構筑物,高度超過100m的建筑物。 5.3.2 建筑物的防雷建筑物的防雷5.3.2.1 建筑物的防雷分級建筑物的防雷分級(2) 二級防雷的建筑物此類建筑物指重要的或人員密集的大型建筑物。如部、省級辦公樓;省級會堂、博展、體育、交通、通訊、廣播等建筑;以及大型商店、影劇院等。另外,還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和構筑物;19層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過50m的其它民用建筑物;省級及以上大型計算中心和裝有重要電子設備的建筑物。(3) 三級防雷的建筑物當年預計雷擊次數大于或等于0.05時,或通過調查確認需要防雷的建筑物;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邊緣高度超過20m的建筑物;高

17、度為15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建筑物或構筑物,在雷電活動較弱地區(qū)(年平均雷暴日不超過15)其高度可為20m及以上;歷史上雷害事故嚴重地區(qū)或雷害事故較多地區(qū)的較重要建筑物。 5.3.2.2 防雷措施防雷措施(1) 防直擊雷的措施 安裝獨立避雷針(一級防雷建筑物)。 建筑物上安裝避雷針(一、二級防雷建筑物)。 建筑物上安裝避雷帶(三級防雷建筑物)。避雷針、避雷帶通稱接閃器,安裝在建筑物的頂端,以引導雷云與大地之間放電,使強大的雷電流通過引下線進入大地,從而保護建筑物免遭雷擊。 (2) 防感應雷的措施 將金屬屋面或鋼筋混凝土屋面的鋼筋用引下線與接地裝置連接(一、二級防雷建筑物)。 將建筑物內的

18、金屬管道、鋼窗等與接地裝置連接(一、二級防雷建筑物)。這樣做可以使殘留在建筑物上的電荷順利引入大地,消除建筑物內部出現的高電位。(3) 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 在進戶架空電力線路上或進戶電纜首端安裝閥型避雷器(一、二級防雷建筑物)。 在進戶線上安裝最簡單的避雷器,如羊角保護間隙。避雷器的作用是將雷電流引入大地,保護建筑物。5.3.2.3 防雷裝置防雷裝置建筑物的防雷裝置一般由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三個基本部分組成。1.接閃器接閃器又稱受雷裝置,是接受雷電流的金屬導體,其型式有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三類。1) 避雷針避雷針通常設在被保護的建筑物頂端的突出部位。有時也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架構成獨立式避

19、雷針。 新頒國家標準GB5005794則規(guī)定采用IEC推薦的“滾球法”來確定。所謂滾球法,就是選擇一個半徑為hr的球體,沿需要防護直擊雷的部分滾動;如果球體只觸及接閃器和地面,而不觸及需要保護的部位時,則該部位就在這個接閃器的保護范圍之內。如圖5.14所示。(1) 當避雷針高度hhr時 距地面hr處作一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線。 以避雷針的針尖為圓心,hr為半徑,作弧線交平行線于A、B兩點。 以A、B為圓心,hr為半徑作弧線,該弧線與針尖相交,并與地面相切。由此弧線起到地面上的整個錐形空間就是避雷針的保護范圍。 避雷針在被保護物高度hx的xx平面上的保護半徑rx按下式計算:(2) 當避雷針高度hhr

20、 時,在避雷針上取高度為hr的一點代替避雷針的針尖作為圓心。其余的作法如同上述hhr時。 (2)(2)xrxrxrhhhhhh【例5.1】某廠一座30m高的水塔旁邊,建有一水泵房(屬三類防雷建筑物),尺寸如圖5.15所示。水塔上面裝有2m高的避雷針。試問此避雷針能否保護這一水泵房?【解】查表5.2知滾球半徑為hr=60m,而h=30m+2m=32m,hx=8m,因此得保護半徑 現水泵房在hx=8m高度上,最遠一角距離避雷針的水平距離為可見水塔上的避雷針完全能保護這一水泵房。 32 (2 6032)8 (2 308)23.13xrm22(126)518.7xrmr2) 避雷帶避雷帶是一種接閃器,

21、水平敷設在建筑物頂部突出部位,如屋脊、屋檐、女兒墻、山墻等位置,對建筑物易受雷擊部位進行保護。 避雷帶一般采用鍍鋅圓鋼或扁鋼制成,其尺寸不小于下列數值:圓鋼直徑為8mm,扁鋼截面積為50mm2,扁鋼厚度為4mm。避雷帶進行安裝時,每隔1m用支架固定在墻上或現澆在混凝土的支座上。 3) 避雷網這是金屬導體做成網式的一種接閃器。網格不應大于810m,使用的材料與避雷帶相似,采用截面積不小于50mm2的圓鋼和扁鋼,交叉點必須進行焊接。避雷網宜采用暗裝,其距屋面層的厚度一般不大于20mm。通常最好采用明裝避雷帶與暗裝避雷網相結合的方法,以減少接閃時在屋面層上擊出的小洞。避雷網又可以看成是可靠性更高的多

22、行交錯的避雷帶,既是接閃器,又是防感應雷害的裝置。 2.引下線引下線是連接接閃器和接地裝置的金屬導線,它可以把接閃器上的雷電流引到接地裝置上去。引下線可以用圓鋼和扁鋼制作,截面積不小于48mm2。3.接地線與接地極接地極是指與大地作良好接觸的導體。接地極分垂直接地極和水平接地極兩種。垂直接地極常用長度為2.5m的角鋼、圓鋼或鋼管制成,底部割成錐形,頂部深埋0.81m。連接引下線和接地極的導體稱為接地線。 圖5.14 單根避雷針的保護范圍 圖5.15 例題中所示避雷針的保護范圍 表表5.2 按建筑物防雷類別確定滾球半徑和避雷網格尺寸按建筑物防雷類別確定滾球半徑和避雷網格尺寸 建筑物防雷類別第一類

23、第二類第三類滾球半徑hr(m)304560避雷網格尺寸(不大于)(m)55或641010或1282020或24165.3.2.4 建筑防雷平面圖建筑防雷平面圖對建筑物的要求,要用建筑防雷平面圖來表示。建筑防雷平面圖是在屋面平面圖的基礎上繪制的。如圖5.16所示。圖中用圖例符號表示出避雷針、避雷帶、引下線和接地裝置的安裝位置,并說明接閃器、引下線及接地裝置的選用材料及尺寸,以及對接地裝置施工要求、接地電阻的要求等。圖5.16 建筑防雷平面圖 5.3.3 半導體少長針消雷裝置半導體少長針消雷裝置半導體少長針消雷裝置(SLE)的特點在于將“引雷”變?yōu)椤跋住?。SLE是Semiconductor Li

24、ghtning Eliminator的縮寫。SLE半導體少長針消雷裝置是在避雷針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特點在采用少長針的形式增大了中和電流,在雷云下地面平均電場達到0kV/m時,能產生15mA的中和電流,天頂有強雷云時,可發(fā)出12m左右的電暈火花,中和電流達安培級。 SLE由半導體針組、接地引下線組成。半導體針組由5m長的半導體針構成,針的頂部有4根金屬分叉尖端。見圖5.17。 SLE防雷裝置的安裝:(1) 為保證足夠的電暈中和電流,消雷針組的安裝高度不應小于35m,被保護對象應處于消雷針基礎水平面1.5m以下。(2) 為保證消雷裝置的安全可靠,引下線應不少于兩根,且間距不應大于12m。(3)

25、航空障礙燈如必須裝在消雷裝置的鐵塔上,應裝在消雷針組的下部,其電源線必須穿過鐵管,鐵管在地中埋設長度應大于15m,鐵管應為完整的電氣通路,每隔10m與鐵塔焊接一次。(4) 利用原有的避雷裝置改造為半導體消雷裝置 圖5.17 SLE防雷裝置示意圖 5.3.4 電涌保護器的運用電涌保護器的運用防護雷電電磁脈沖可采用接閃、分流、屏蔽、接地、等電位聯接等。電涌保護器必須能承受預期通過它們的雷電流,并且應符合通過電涌時的最大嵌壓及有能力熄滅在雷電流通過后產生的工頻續(xù)流。 圖5.18所示為TN-C-S系統(tǒng)SPD安裝示意圖。要求最大持續(xù)運行電壓不大于1.5220=330V。 圖5.19中為TN-S系統(tǒng)的接線

26、示意圖。 圖5.18 TN-C-S系統(tǒng)SPD安裝示意圖 圖5.19 TN-S系統(tǒng)SPD安裝示意圖 5.4 等電位聯接等電位聯接等電位聯接可分為總等電位聯接和輔助(或局部)等電位聯接。 所謂總等電位聯接就是將建筑物內的下列導電部分匯集到進線配電箱近旁的接地母排上而互相聯接:進線配電箱的保護線干線;自電氣裝置接地極引來的接地干線;建筑物內水管、煤氣管、采暖和空調管道等金屬管道;條件許可的建筑物金屬構件等導電體。 5.4.1 等電位聯接的作用等電位聯接的作用輔助等電位聯接是將上述導電部分在局部范圍內再作一次聯接,或將人體可同時觸及的有可能出現危險電位差的不同導電部分互相直接聯接。 圖5.20所示為總

27、等電位聯接示意圖。根據有關規(guī)范(如低壓配電設計規(guī)范GB50054-95)的規(guī)定,采用接地故障保護時,應在建筑物內作總等電位聯接。需要聯接的部分如前所述,所需聯接的各導電體應盡量在進入建筑物處接向總等電位聯接端子,如圖5.21所示。 圖5.20 總等電位聯接示意圖 圖5.21 衛(wèi)生間局部等電位聯接示意圖 5.4.2 等電位聯接時的注意事項等電位聯接時的注意事項在施工完畢后應進行測試,對個別導電不良處需做跨接處理。 水管的聯接應與其主管部門協(xié)調 。煤氣管的聯接也應與其主管部門協(xié)調。為了提高電氣安全水平,避免或減少人體遭受電擊的危險,應根據具體情況將各種安全保護措施結合使用。建筑的低壓配電系統(tǒng)宜采用

28、TNS制的接地形式,為了提高過電流保護裝置的接地故障保護的靈敏度,降低PE線上的接觸電壓,應盡量降低故障回路的阻抗。 為了盡量降低故障回路的阻抗,應盡量將PE(PEN)線與相線靠近并同路敷設。 接地母排或總接地端子作為一建筑物電氣裝置內的參考電位點,通過它將電氣裝置的外露導電部分與接地體相連接,也通過它將電氣裝置內的諸總等電位聯接線互相連通。 對于地下等電位聯接,一般要求地面上任意一點距接地體不超過10m,即要求地面下有20m20m的金屬網格。 5.5 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為了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建設部JGJ4688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除做保護接零外,必須在

29、設備負荷線的首端設置漏電保護裝置。施工現場在采用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的同時,必須設立兩級漏電保護裝置。開關箱內也必須裝設漏電保護器。國際電工委員會頒布剩余電流動作裝置的一般要求(IEC7551983)中規(guī)定:帶有插座的家庭應安裝動作電流小于30mA的漏電開關。 5.5.1 安裝漏電保護器的目的與要求安裝漏電保護器的目的與要求5.5.2 漏電保護器的功能漏電保護器的功能如果流過人體的電流瞬間大于50mA,人體就會發(fā)生傷亡事故,我們把這個電流叫做致命電流。漏電保護器的功能有兩個:(1) 當發(fā)生人體觸電時,十幾毫安的觸電電流就能使漏電保護器動作,直接或間接地切斷電源,從而保證人身安全。(2) 當設備發(fā)

30、生漏電,保護接地或保護接零不能切斷電源時,十幾毫安的漏電電流也能使漏電保護器切斷電源。 5.5.3 漏電保護器的分類與工作原理漏電保護器的分類與工作原理(1) 漏電保護器的分類漏電保護器按其動作原理分為電壓動作型和電流動作型兩大類。電流動作型的漏電保護器又分為電磁式、電子式和中性點接地式三種。漏電保護器按其工作性質又分為漏電斷路器和漏電繼電器。漏電保護器按其漏電動作值又分為高靈敏度型、中靈敏度型和低靈敏度型三種。漏電保護器按其動作速度又分為高速型、延時型和反時限型三種。漏電保護器按其極數和電流回路數分為:單極兩線漏電保護器、兩極漏電保護器、兩極三線漏電、三極漏電保護器、三極四線漏電、四極漏電保

31、護器。 (2) 電磁式漏電保護器的工作原理電磁式漏電保護裝置由放大器、零序互感器和脫扣裝置組成。它具有檢測和判斷漏電的能力,并在脫扣器的作用下,動作跳閘,切斷電路。漏電保護開關的工作原理如圖5.22所示。 圖5.22 漏電保護開關動作原理圖 A放大器;QF斷路器;YR脫扣器;TAN零序互感器 5.5.4 漏電保護器的技術指標與型號漏電保護器的技術指標與型號(1) 額定電壓:漏電保護器的工作電壓,即被保護設備的額定電壓,有220V、380V兩種。(2) 額定電流:漏電保護器長期通過的并能正常接通或分斷的電流。漏電開關工作電流的等級有(IEC標準):6、10、16、20、32、40、50、63、1

32、00、200、400A等。(3) 脫扣器的額定電流:脫扣器接通或分斷的電流,該電流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調整,最大值等于脫扣器的額定電流。(4) 額定漏電動作電流:能使漏電保護器動作的最小漏電電流。數值在10500mA之間,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選擇,數值越小越靈敏。(5) 動作時間:從發(fā)生漏電到漏電保護器動作所用的時間,小于0.2s。(6) 額定漏電不動作電流:使漏電保護器不動作的最大漏電電流,叫做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不動作電流。 (7) 額定接通分斷能力:漏電保護器在規(guī)定的使用性能條件下所能分斷的漏電電流值和短路電流值。 5.5.5 漏電保護器的安裝與選擇漏電保護器的安裝與選擇1) 漏電保護器的

33、安裝(1) 必須安裝漏電斷路器的設備和場所 屬于第類的移動式電氣設備及手持電動工具; 安裝在潮濕、強腐蝕性等環(huán)境惡劣場所的電氣設備; 建筑施工工地的電氣施工機械設備; 暫設臨時用電的電氣設備; 賓館、飯店及招待所的客房內的插座回路; 機關、學校、企業(yè)、住宅等建筑物內的插座回路; 游泳池、噴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設備; 安裝在水中的供電線路和設備; 醫(yī)院中直接接觸人體的電氣醫(yī)用設備;(10) 其它需要安裝漏電保護器的場所。 (2) 報警式漏電保護器的應用 公共場所的通道照明、應急照明; 消防用電梯及確保公共場所安全的設備; 用于消防設備的電源,如火災報警裝置、消防水泵、消防通道照明等; 用于防盜報

34、警的電源; 其它不允許停電的特殊設備和場所。(3) 不需要裝設漏電保護器的設備 使用安全電壓供電的電器設備; 一般環(huán)境條件下使用的具有雙重絕緣或加強絕緣的電氣設備; 使用隔離變壓器供電的電氣設備; 在采用了不接地的局部等電位聯接安全措施的場所中使用的電氣設備; 在沒有間接觸電危險的場所中使用的電氣設備。 2) 漏電保護器的選擇(1) 根據電氣設備的供電方式來選擇漏電保護器 單相220V電源供電的電氣設備應選用單極兩線式或兩極兩線式漏電保護器; 三相三線式380V電源供電的電氣設備應選用三極式漏電保護器; 三相四線式380V電源供電的電氣設備,或單相設備與三相設備共用的電路,應選用三極四線式或四

35、極式漏電保護器。(2) 根據電氣線路的正常泄漏電流,選擇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從安全角度出發(fā),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選擇得越小越好;但從供電的可靠性出發(fā),不能過小,應受到被保護線路和設備正常泄漏電流值的制約。 (3) 根據漏電保護器的動作參數進行選擇 手持式電動工具、移動電器、家用電器插座回路的設備應優(yōu)先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快速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單臺電機設備可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為30mA及30mA以上、100mA以下快速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有多臺設備的總保護應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為100mA及100mA以上、快速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成套開關柜、分配電盤的額定漏電動

36、作電流為100mA以上。 防止電氣火災的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為300mA。 類手持式電動工具必須裝設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小于15mA、動作時間小于0.1s的漏電保護器。(4) 對特殊負荷和場所應按其特點選用漏電保護器 醫(yī)院中的醫(yī)療電氣設備安裝漏電保護器時,應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為10mA快速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安裝在潮濕場所的電氣設備應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為1530mA快速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安裝于游泳池、噴水池、水上游樂場、浴室的照明線路,應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為10mA、快速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在金屬物體上工作,操作手持式電動工具或行燈時,應選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為10mA、快速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連接室外架空線路的應選用沖擊電壓不動作型的漏電保護器。 帶有架空線路的總保護應選擇中、低靈敏度及延時動作的漏電保護器。 電路末端必須安裝漏電動作電流小于30mA的高速動作型漏電保護器。(5) 施工現場漏電保護器的選擇 JGJ4688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總配電箱中應裝設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器應裝設在電源隔離開關的負荷側。 JGJ4688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guī)范規(guī)定:開關箱內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于0.1s;使用于潮濕和有腐蝕介質場所的漏電保護器應采用防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