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1.gif)
![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2.gif)
![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3.gif)
![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4.gif)
![公路自然區(qū)劃標準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22/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e4c343d4-6eb6-4b9e-ba89-df78db432873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總則-2-第1.0.1條區(qū)劃的目的-.2.-第1.0.2條區(qū)劃的原則和方法-.2-第1.0.3條區(qū)劃的分級-.2.-第1.0.4條標準適用范圍-.2.-第1.0.5條區(qū)劃的采用-.2.-第二章一級區(qū)劃-3-第2.0.1條一級區(qū)劃的主要依據(jù)與指標-.3-第2.0.2條一級區(qū)劃的主要指標-.3-第2.0.3條一級自然區(qū)劃-.3.-第三章二、三級區(qū)劃-5-第3.0.1條二級區(qū)劃的主導因素與標志-.5-第3.0.2條二級自然區(qū)-.5.-第3.0.3條三級區(qū)劃的方法-.6.-附錄一一級區(qū)劃的自然條件和對公路設計的要求-13-附錄二潮濕系數(shù)K值及蒸發(fā)力日的計算-14-附錄三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
2、的影響-16-第一章總則第1.0.1條區(qū)劃的目的為區(qū)分不同地理區(qū)域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影響的差異性,并在路基、路面的設計、施工和養(yǎng)護中采取適當?shù)募夹g措施和采用合適的設計參數(shù),以保證路基、路面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特制定本標準。第1.0.2條區(qū)劃的原則和方法自然區(qū)劃以自然氣候因素的綜合性和主導性相結合為原則,采用地理相關分析為基礎的主導標志法,從分析自然綜合情況與公路工程的實際關系出發(fā),選出具有分區(qū)意義的主導標志。在確定區(qū)界時,還需進行地理相關分析對區(qū)界進行修正,以求其同一區(qū)內有相似的公路工程自然環(huán)境。但綜合性或主導因素原則,均應遵循地帶性和分地帶性理論。第1.0.3條區(qū)劃的分級為使自然區(qū)劃便于在實踐中
3、應用,結合我國地理、氣候特點,將全國的公路自然區(qū)劃分為三個等級。一級區(qū)劃首先將全國劃分為多年凍土、季節(jié)凍土和全年不凍三大地帶,再根據(jù)水熱平衡和地理位置,劃分為凍土、濕潤、干濕過渡、濕熱、潮暖、干旱和高寒七個大區(qū)。二級區(qū)劃是在一級區(qū)劃的基礎上以潮濕系數(shù)為主進一步劃分。三級區(qū)劃是在二級區(qū)劃內劃分更低一級的區(qū)域或類型單元。本標準僅規(guī)定一、二級區(qū)劃,其具體劃分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自然區(qū)劃圖第1.0.4條標準適用范圍本標準為在公路規(guī)劃、設計中考慮不同地理區(qū)域的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特別為在路基、路面的設計、施工、養(yǎng)護中確定技術措施和設計參數(shù)提供了依據(jù),適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第1.
4、0.5條區(qū)劃的采用各級自然區(qū)劃在具體使用時應結合當?shù)靥攸c,特別在各區(qū)的分界處,應根據(jù)本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論證確地,三級自然區(qū)劃由各地按有關規(guī)定自行劃分。第二章一級區(qū)劃第2.0.1條一級區(qū)劃的主要依據(jù)與指標以全國性的緯向地帶性和構造區(qū)域性為依據(jù),根據(jù)對公路工程具有控制作用的地理、氣候因素來擬定。對緯向性的,特別是東部地區(qū)的界線,采用了氣候指標;對非緯向性的,特別是在西部地區(qū)的界限,則較多地強調構造和地貌因素;中部個別地區(qū)則采用土質為指標。第2.0.2條一級區(qū)劃的主要指標根據(jù)我國地理、地貌、氣候等因素,以均溫等值線和三階梯的兩條等高線作為一級區(qū)劃的標志。一、全年均溫-2C等值線。在一般情況下,地面大氣
5、溫度達到-2C時,地面土開始凍結。因此,它大體上是區(qū)分多年凍土和季節(jié)凍土的界線。二、一月份均溫0c等值線,是區(qū)分季節(jié)凍土和全年不凍的界線。三、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的兩條等高線。1.1000m等高線:走向北偏東,自大興安嶺,南下太行山、伏牛山、武當山、雪峰山、九萬山、大明山至友誼關而達國境。2.3000m等高線:走向自西向東,后折向南。西起帕米爾、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南下西傾山、岷山、邛珠山、夾金山、大小相鄰、錦屏山、雪山、云嶺而達國境。由于三級階梯的存在,通過地形的高度和阻隔,使其氣候具有不同的特色,也成為劃分一級區(qū)劃的主要標志。第2.0.3條一級自然區(qū)劃根據(jù)不同地理、氣候、構造、地貌界
6、線的交錯和疊合,將我國劃分為七個一級自然區(qū),即:I、北部多年凍土區(qū)、n、東部溫潤季凍區(qū)、田、黃土高原干濕過渡區(qū)、IV、東南濕熱區(qū)、V、西南潮暖區(qū)、VI、西北干旱區(qū)、羽、青藏高寒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2.0.3,一級區(qū)的自然條件和公路設計的要求見附錄一。代號一級區(qū)名平均溫度(C)平均最大凍深(cm)潮濕系數(shù)(K)地勢階梯新構造特征土質帶I北部多年凍土區(qū)全年0>2000.501.00東部1000m等高線兩側大面積中等或微弱上升,差異運動不大棕粘性土丑東部溫潤季凍區(qū)一月0102000.501.00東部1000m等高線以東大面積下降,差異運動強弱不一棕粘性土,黑粘性土,沖積土,軟土m黃土高原干
7、濕過渡區(qū)一月0201400.251.00東部1000m等高線以西,西南3000m等高線以東大面積上升,幅度不大,夾有長條形中等沉降黃土IV東南濕熱區(qū)一月0,全年14-22<101.002.25東部1000m等高線以東大部分地區(qū)上升,局部地區(qū)卜降差異運動微弱下蜀土,黃棕粘性土,紅粘性土,石專紅粘土,軟土V西南潮暖區(qū)一月0,全年14-22<201.002.00東部1000m等高線以西,西南3000m等高線以東大面積中等上升,差異運動強弱不一*紫粘土,紅色石灰土,石專紅粘性土VI西北干旱區(qū)全年10山區(qū)垂直分布東部100250西部40100東部0.250.5,西部<0.25東部100
8、0m等高線以西,西南3000m等高線以北大面積或長條形上升與盆地下降相同粟粘性土,砂礫土,碎石土vn青臧局寒區(qū)全年10,一月0除南端外402500.251.50西南3000m等高線以西以南大面積強烈上升,差異運動顯著砂礫土,軟土一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表2.0.3第三章:、三級區(qū)劃第3.0.1條二級區(qū)劃的主導因素與標志二級區(qū)劃仍以氣候和地形為主導因素,但具體標志與一級區(qū)劃有顯著差別。一級自然區(qū)有其共同標志,即:氣候因素是潮濕系數(shù)K值,地形因素是獨立的地形單元。二級區(qū)的劃分則需因區(qū)而異,將上述標志具體化或加以補充,其標志是以潮濕系數(shù)K為主的一個標志體系。潮濕系數(shù)K值按全年的大小分為六個等級:過濕區(qū)K
9、>2.00中濕區(qū)2.00AK>1.50濕潤區(qū)1.50AK>1.00潤干區(qū)1.00AK>0.50中干區(qū)0.50AK>0.25過干區(qū)KC0.25K=R/Z有關潮濕系數(shù)K值和蒸發(fā)力的計算公式規(guī)定如下:(3.0.1-1)式中R年降水量(mm);Z年蒸發(fā)量(mm)。年蒸發(fā)量Z無法直接測定,只能用蒸發(fā)力(可能的蒸發(fā)量)ET來代替Z計算。蒸發(fā)力ET的計算,采用H.L彭曼公式(詳細內容見附錄二):ET=F.E0(3.0.1-2式中F季節(jié)系數(shù),見附錄二:E0水面蒸發(fā)量(mm)。第3.0.2條二級自然區(qū)根據(jù)二級區(qū)劃的主導因素與標志,在全國七個一級自然區(qū)劃內又分為33個二級區(qū)和19個副
10、區(qū)(亞區(qū)),共有52個二級自然區(qū)。它們的區(qū)界與名稱如下(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見附錄三)。I北部多年凍土區(qū)中有:I1連續(xù)多年凍土區(qū),I2島狀多年凍土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3.0.2.-1。n東部溫潤季凍區(qū)中有:n1東北東部山地潤濕凍區(qū),n1a三江平原副區(qū),n2東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凍區(qū),112a遼河平原凍融交替副區(qū),n3東北西部潤干凍區(qū),n4海灤中凍區(qū),n4a冀北山地副區(qū),n4b旅大丘陵副區(qū),II5魯豫輕凍區(qū),II5a山東丘陵副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3.02-2。m黃土高原干濕過渡區(qū)中有:m1山西山地、盆地中凍區(qū),m1a雁北張宣副區(qū),m2陜北典型黃土高原中凍區(qū),1112a榆林副區(qū),田
11、3甘東黃土山地區(qū),田4黃渭間山地、盆地輕凍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3.02-3。IV東南濕熱區(qū)中有:IV1長江下游平原潤濕區(qū),IV1a鹽城副區(qū),IV2江淮丘陵、山地潤濕區(qū),IV3長江中游平原中濕區(qū),IV4浙閩沿海山地中濕區(qū),IV5江南丘陵過濕區(qū),IV6武夷南嶺山地過濕區(qū),IV6a武夷副區(qū),IV7華南沿海臺風區(qū),IV7a臺灣山地副區(qū),IV7b海南島西部潤干副區(qū),IV7c南海諸島副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3.02-4。V西南潮暖區(qū)中有:V1秦巴山地潤濕區(qū),V2四川盆地中濕區(qū),V2a雅安、樂山過濕副區(qū),V3三西、貴州山地過濕區(qū),V3a滇、南桂西潤濕副區(qū),V4川、滇、黔高原干濕交替區(qū),V5滇西橫斷山地
12、區(qū),V5a大理副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3.02-5。VI西北干旱區(qū)中有:VI1內蒙草原中干區(qū),VI1a河套副區(qū),VI2綠洲一一荒漠區(qū),VI3阿爾泰山地凍土區(qū),VI4天山一一界山山地區(qū),VI4a塔城副區(qū),VI4b伊黎河谷副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3.02-6。W青藏高寒區(qū)中有:11祁連昆侖山地區(qū),22柴達木荒漠區(qū),33河源山原草甸區(qū),44羌塘高原凍土區(qū),55川藏高山峽谷區(qū),66藏南高山臺地區(qū),W6a拉薩副區(qū),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如表3.02-7。第3.0.3條三級區(qū)劃的方法三級區(qū)劃是二級區(qū)劃的進一步劃分。三級區(qū)劃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地貌、水溫和土質類型將二級區(qū)進一步劃分為若干類型單位的類型區(qū)別
13、;另一種是繼水熱、地理和地貌等為標志將二級區(qū)進一步劃分為若干更低級區(qū)域的區(qū)域劃分。各地可根據(jù)當?shù)氐木唧w情況選用。表3.0.2-1表3.0.2-2二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水熱狀態(tài)地表情況潮濕系數(shù)(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凍深(cm)最高月平均地溫(C)地下水埋深(m)地貌類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質和石性I1連續(xù)多年凍土區(qū)0751.00400600夏、秋雨300301-3濕潤丘陵、重丘、低山和中山北部200南部200500棕粘性土,砂性土,粗粒巖I2島狀多年凍土區(qū)051.00400600夏、秋雨230300301-3濕潤重丘、低山和中山200500粘性土和砂性土為主,粗
14、粒巖二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水熱狀態(tài)地表情況潮濕系數(shù)(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凍深(cm)最高月平均地溫(C)地下水埋深(m)地貌類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質和石性n1東北東部山地潤濕凍區(qū)0.751.506001200夏雨80250<30.0-M>0洼地,谷地11.5濕潤重丘低山為主,其次為沖積平原和沼澤大部為200500棕粘性土、砂性土、粗粒巖n1a三江平原U區(qū)0.751.00600800夏雨150200<30.0<1沼澤、平原除完達山外大部分為平原內陸軟土n2東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凍區(qū)0.251.25400600夏雨120240<30.0
15、-M>3谷地1-3沖積平原階地或洪積扇大部分為平原黑粘性土、內陸軟土R2a遼河平原凍融交替副區(qū)0.751.25600800夏雨80120<30.012海濱<1沖積平原或海邊軟土平原大部分為平原沖積土和沿海軟土n3東北西部潤干凍區(qū)0.500.75200600夏雨100240<30.013山前>3重丘、低山?jīng)_積平原、階地,開啟沙地分布大部分為平原或高差為200500的丘陵粟粘性土沖積土和砂礫土,粗?;◢弾r流紋巖U4海灤中凍區(qū)0.500.75400800夏、秋雨401003032.514海濱<1大部分為沖積平原,三角洲,海邊為軟土平原大部分為平原沖積土和沿海軟土n
16、4a冀北山地副區(qū)0.751.00600800夏、秋雨100120<30-M>4谷地2-4濕潤中山,低山和重丘200500沖積土,粗粒巖和細粒巖n4b旅大丘陵副區(qū)0.751.00600800夏、秋雨60-80<303濕潤丘陵微丘棕粘性土、粗粒巖n5魯豫輕凍區(qū)0.501.00600800夏、秋雨10-403032.523海濱<2沖擊平原平原沖積土n5a山東丘陵副區(qū)0.751.256001000夏、秋雨30-50<30-M>3谷地,海濱<3濕潤丘陵、重丘和低山周#為中山<200或200500棕粘性土和砂礫土粗粒巖和可溶巖二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表3,0.2
17、-3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水熱狀態(tài)地表情況潮濕系數(shù)(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凍深(cm)最高月平均地溫(C)地下水埋深(m)地貌類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質和石性m1山西山地、盆地中凍區(qū)0.51.00400600夏、秋雨4010025-30一般3盆地13濕潤中山和沖積平原山地5001000,盆地部分為平原黃土和黃土狀土;粗粒巖、可溶巖m1a雁北張宣副區(qū)0.50.75400600夏、秋雨10014025-30-M>3盆地13濕潤中山和沖積平原山地5001000,盆地部分為平原黃土狀土;粗粒巖、可溶巖m2陜北典型黃土高原中凍區(qū)0.51.00400600夏、秋雨4010025-30河谷
18、3堀20黃土嵬、梁、堀為主大部200局部200500黃土和黃土狀土1112a榆林副區(qū)0.500.75400600夏、秋雨10012025-30河谷3堀20黃土嵬、梁、堀為主、局部流砂大部200500黃土和黃土狀土、砂礫土m3日東黃土山地區(qū)0.250.75200600夏、秋雨8010025-30河谷3堀20黃土梁、堀為主<200黃土和黃土狀土、山區(qū)為細粒巖m4黃渭問山地、盆地輕凍區(qū)0.501.00600800夏、秋雨15-403032.5-M>3河谷<1.5濕潤重丘,彳氐山和中山、黃土梁和沖積平原分布其中邊緣山地5001000,部分為平原黃土狀土和黃土粗粒巖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
19、水熱狀態(tài)地表情況潮濕系數(shù)(K)年降水量(mm)雨雨最高月K值最大月雨期長度最高月平均地溫(C)地下水埋深(m)地貌類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質和石性IV1長江卜游平原潤濕區(qū)1.00-1.5010001400春雨梅雨2.03.02.53.5303512海濱湖濱1海濱和內陸為軟土平原,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沿海軟土和內陸軟土、沖積土IV1a鹽城副區(qū)1.00-1.409301150夏秋雨1.82.2-31.532.81-2海濱湖濱1海濱和內陸為軟土平原,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沿海軟土和內陸軟土、沖積土IV2江淮丘陵、山地潤濕區(qū)1.00-1.5010001600夏秋雨梅雨1.52.53.03.53035-M
20、>3丘陵間盆地1.52.0沖積平原階地和濕潤丘陵,重丘與低丘為主,局部為中山大部為0200或200500,局部為50001000黃棕粘性土、下蜀土,粗粒巖IV3長江中游平原中濕區(qū)1.25-1.7512001800春雨梅雨2.54.03.64.032.5351-2湖濱<1沖積平原和內陸軟士平原平原沖積土和內陸軟土,局部為下蜀土IV4浙閩沿海山地中濕區(qū)1.00-2.0014002200臺風暴雨2.03.53.04.5>35谷地1-3山嶺5濕潤重丘低山、局部為中山大部為200500紅粘性土,局部為沿海軟土,粗粒巖IV5江南丘陵過濕區(qū)1.52.2514002000雨雨旱梅秋伏3.55
21、.04.04.52532.5谷地2-3濕潤丘陵局部分布有山地一200局部為200500紅粘性土,細粒巖IV6武夷南嶺山地過濕區(qū)1.52.2514002000春、M雨3.04.53.54.53035谷地2-3山嶺5濕潤中山和低山重丘大部為500-100JOS為1000紅粘性土粗粒巖、細粒巖、可溶巖IV6a武夷副區(qū)1.75-2.2518002600梅雨夏雨3.54.54.05.02532.55濕潤中山>1000紅粘性土、粗粒巖IV7華南沿海臺風區(qū)0.752.016002600夏雨和臺風暴雨2.03.02.54.53032.5-M>3海濱<1濕潤丘陵重丘、低山、沿海有三角洲平原平原
22、或0200局部為200500磚紅色粘性土、沿海軟土、粗粒巖IV7a臺灣山地副區(qū)1.50-2.7520002800夏雨和臺風暴雨>3.02.53.0<303濕潤中山高山地5001000或方1000北部為紅粘性土,南部為磚紅粘性土,細粒巖、粗粒巖IV7b海南島西部潤干副區(qū)0.50-0.758001600臺風雨<3.0<3.032.535.01-3沿海為稀林草原階地平原或200磚紅色粘性土IV7c南海諸島副區(qū)16002000對流雨臺風雨32.535珊瑚島平原磚紅色粘性土二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表3.0.2-4表3.0.2-5二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水熱狀態(tài)地表情況
23、潮濕系數(shù)(K)年降水量(mm)雨型最局月K值最大月雨期長度最高月平均地溫(C)地下水埋深(m)地貌類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質和石性V1秦巴山地潤濕區(qū)1.001.508001400夏、秋雨2.03.03.03.52532.5埋深不定濕潤中山局部為高山大部分為5001000,局部為200黃棕粘性土,粗粒石為主V2四川盆地中濕區(qū)1.251.7510001400夏雨秋雨2.03.03.54.53032.5丘陵2谷地成都平原12沖積平原和濕潤丘陵,邊緣為重丘,低山大部為200東南部為5001000西部為平原紫粘性土,細粒石為主V2a雅安、樂山過濕副區(qū)1.752.7512002200全年多雨秋雨量多3.0
24、4.54.05.5<30一濕潤中山和丘陵盆地大部分5001000性粘細粗紫±,汴巖V3二西、貴州山地過濕區(qū)1.502.0010001400全年多雨2.54.04.05.020.032.5埋深/、定濕熱喀斯特山地和波狀高原,濕潤重丘、低山和中山大部分為200500為<200或5001000紅色石灰?guī)r、紅粘性土、可溶巖V3a滇南、桂西潤濕副區(qū)1.001.5010001600夏雨秋雨1.53.03.04.025-30谷地2-4山嶺5濕熱喀斯特山地大部分為200500<200或5001000磚紅粘性土,可溶巖V4川、滇、黔高原干濕交替區(qū)0.501.006001000夏雨秋雨
25、1.52.54.55.025-30一濕潤中山或高山,濕熱喀斯特波狀高原,壩子分布其間西北部為5001000中部200南部為200500紅粘性土,粗粒巖V5滇西橫斷山地區(qū)1.002.0012001600夏雨2.05.05.0-12.020-30一濕潤中山和局山,有壩子零星分布大部分1000南部為5001000粗粒巖、細粒巖、可溶巖V5a大理副區(qū)1.001.508001800夏雨2.04.04.05.520-30一濕熱中山和壩子大部分>1000,南部為5001000磚紅粘性土、細粒巖、粗粒巖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水熱狀態(tài)地表情況潮濕系數(shù)(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凍深(cm)最高月平
26、均地溫(C)地下水埋深(m)地貌類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質和石性VI1內蒙草原中干區(qū)0.250.50150400夏雨140240<30月又24;谷地洼地1-2干旱殘積平原。丘陵、沙漠局部分布溶巖臺地和沖積平原大部為平原,或0200粟粘性土和砂礫土,粗粒巖VI1a河套副區(qū)<0.25150200夏雨100140<30<1.5沖積平原平原粘性土和砂性土VI2綠洲一荒漠區(qū)<0.25其中塔里木至甘西0.05<150其中塔里木至甘西050夏雨或“無雨”<10030-40綠洲03,荒漠5沙漠、巖漠、礫漠、干旱殘積平原、鹽堿化湖積平原和沖積平原大部分為平原砂礫土和粘性
27、土為主,局部有黃土,粗粒巖為主VI3阿爾泰山地凍土區(qū)0.250.50200400夏雨>150<303高山>1000粗粒巖VI4天山一界山山地區(qū)0.251.00200600夏雨100150<30>5高山和冰川雪山,局部有高寒礫漠5001000或>1000砂礫土和粘性土為主,局部有黃土,粗粒巖為主VI4a塔城副區(qū)0.250.50<200夏雨<100<303-5沖積平原和山地平原或5001000粘性土為主,砂性土和黃土狀土為次,粗粒石為主VI4b伊黎河谷副區(qū)0.50.75200400夏雨50100>30<3沖積平原和階地或洪積扇平原粘
28、性土和砂性土表3.0.2-6二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水熱狀態(tài)地表情況潮濕系數(shù)(K)年降水量(mm)雨型多年平均最大凍深(cm)最高月平均地溫(C)地下水埋深(m)地貌類型地表切割深度(m)土質和石性VU1祁連一昆侖山地區(qū)0.250.50100400夏雨一<30山地5,山前洪積扇35.0高山和冰山雪地100粗粒巖、細粒巖vn2柴區(qū)木荒漠區(qū)<0.25<50夏雨或“無雨”100200一西部荒漠35,東部鹽沼3巖漠、鹽堿化湖沖積平原南部邊彖為沙漠大部分為平原砂礫土為主,局部為內陸軟土,細粒巖即3河源山原草甸區(qū)0.51.50200600夏秋雨一<303,洼地<
29、;1高寒山原、高寒丘陵、臺源和沮掰地200500或5001000以粉性土和變質巖叩4羌塘高原凍土區(qū)<0.50<200夏秋雨有多年凍土存在,北部呈連續(xù)分布,南部呈島狀分布(以安多為界)30年平均溫度低于-4C凍結層上水發(fā)育,在河谷平原一般1.0X高僅為0.20.3米呈片狀連續(xù)分布高寒丘陵、臺原和高山,局部分部有礫漠凹地,沼澤濕地臺源丘陵0200,山地為2001000以細粒巖可溶巖為主叩5川藏局山峽谷區(qū)0.751.504001000春雨夏雨一<303高山和峽谷,局部分布啟冰川、雪山>1000以粉性土和變質巖為主W6藏南局山臺地區(qū)<0.50200600夏雨一<30
30、階地35高山、冰川和雪山、臺地和沖積平原谷地或1000粗粒巖和細粒巖,河谷為砂礫土VU6a拉薩副區(qū)0.250.75400左右夏雨一<303高山,冰川和雪山、臺地和沖積平原谷地或1000粗粒巖和細粒巖,河谷為砂礫土表3.0.2-6二級區(qū)劃的特征與指標附錄一一級區(qū)劃的自然條件和對公路設計的要求附表1代號一級區(qū)名稱公路工程的自然條件特點路基路面的設計要求I北部多年凍土區(qū)緯度局、氣溫低,為我國唯一的水平多年凍土區(qū),多年凍土層夏季上部融化為無法下滲的層上水,降低土基強度。秋季層上水由上至下凍結,形成凍結層之間的承壓水。冬季產(chǎn)生凍脹,夏季有熱融發(fā)生路畫設計的重要原則是維持其凍穩(wěn)性,保護凍土上限不致下
31、降,以防路基熱融沉陷,導致路面破壞。在路基設計中是寧填勿挖。原地面植被不應破壞,露地土質應為凍穩(wěn)性良好的土或砂礫,必須采用路塹時,應有保證邊坡和基層穩(wěn)定的措施。瀝青面層因導熱系數(shù)高,應相應抬高路基。結構組合中入設砂礫墊層,只能按蓄水不能按排水設計R東部濕潤季凍區(qū)是我國主要的季節(jié)凍土區(qū),凍結程度及其對路基的影響自北至南一般逐漸減小。除黑粘性土,軟土和粉土外,土基強度較好。主要矛盾是冬季凍脹,春季翻漿,形成明顯的不利季節(jié)。夏季水毀和泥石流也有f的影響。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局部低山公路修建條件/、困難路基路面結構組合設計中,應使路基填土高度符合要求,結合當?shù)刈匀粭l件,應采取隔溫、排水、阻斷毛細水上
32、升,以防止凍脹翻漿。利用水溫性凍穩(wěn)性好的材料做路面的基層,在水文土質不良的路段,可設置排水墊層,促進水排出,提高路基路向整體強度m黃土高原干濕過渡區(qū)為東1FB溫潤季凍區(qū)向西北干旱區(qū)和西南潮暖區(qū)的過渡區(qū),以集中分布黃土和黃土狀土為其主要特點,地下水位深,土基強度較好,邊坡能直立穩(wěn)定。公路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粉質大孔性黃土的沖蝕和與遇水濕陷。因為濕度較低,翻漿自東向西,自北向南顯著減輕,新構造活躍的四部地震較少,病害較多路面結構組合的特點,是必須選擇不透水的面層或上封閉層。以防止雨水下滲造成黃土濕陷。潮濕地段應注意排水以保護路基。對路肩橫坡的設計應使水迅速排出。摻灰類結構物層是穩(wěn)定的路面基層結構。在石
33、料基區(qū)下增設砂礫底基層,亦為本區(qū)常用IV東南濕熱區(qū)是我國最濕熱的地區(qū),春、夏東南季風造成的梅雨和夏雨形成本區(qū)公路的明顯不利季節(jié)。東南沿海臺風暴雨多,由地表徑流排走影響相對較小。低溫較高,易引起瀝青路面泛油。加大水泥路面翹曲應力。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公路通過條件尚好為減輕瀝青路面在熱季泛油和雨季粘聚力降低,瀝青材料宜選用較高的標號,保證其墊層的穩(wěn)定性。渣油路面應提高抗滑性能并注意封閉表面,以提高公路的水溫性。在路基設計中,應加強公路的排水系統(tǒng)。水稻田、軟土和潮濕路段的路段應進行處理,或選用低塑砂礫料或泥灰結碎石做底基層或墊層V西南潮暖區(qū)為東南濕熱區(qū)向青藏高寒區(qū)的過渡區(qū)。一些地區(qū)因同時受東南和西
34、南季風的影響,雨期較長。加之地勢較局,蒸發(fā)較少,滲透較大,故土基較濕,濕質路基和部分干濕季節(jié)分明的地區(qū),土基強度較高,本區(qū)為我國巖溶集中分布地區(qū)。北部和西部新構造強烈,不久地形圖差大、地雀病害亦多。路基路面結構組合,首要任務是保證其濕穩(wěn)性。個別干熱河谷中,也應注意其干穩(wěn)性,過濕地去為保證道路強度,斷面一般宜采用路堤,并使邊坡符合要求。本區(qū)土質多系碳酸鹽類巖石風化形成。結構穩(wěn)定,強度較好,山地多石料豐富,有利于在設計中就地取材。巖溶地區(qū)應在詳細地質勘測基礎上進行設計,以保證公路整體穩(wěn)定性。VI西北干旱區(qū)由于氣候干、旱,土基強度和道路水文狀況均佳,筑路砂石材料較多,中級路面搓板松散,揚塵為主要病害
35、,高山區(qū)有風雪流危害。灌區(qū)和綠區(qū)有凍脹翻漿,山區(qū)公路通過垂直自然帶,選線和修筑均較復雜路基路面的特殊要求是保證其干穩(wěn)性。由于干旱,大部分白色路面搓板嚴重,許多地區(qū)缺粘土和水。改建瀝青路面為主要解決辦法。綠洲灌區(qū)地下水位高,凍融翻漿嚴重,結構層應充分利用就近所產(chǎn)的砂礫、石料進行處理。道路設計中還應注意風蝕和沙埋的防治VU青藏高寒區(qū)全區(qū)為海拔高,氣溫低的高寒高原,給公路建設帶來特殊的問題,分布有高原多年凍土、泥石流、沮掰地和現(xiàn)代冰川。東南部由于新構造運動活躍和地形破碎,地震強烈,公路自然病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均極嚴重。公路通過條件困難,尤其是4000m以上的高山地區(qū)更甚結構設計應針對自然條件和
36、工程病害,采取措施保證路基的整體穩(wěn)定性,全區(qū)除高原凍土地帶應維持其凍穩(wěn)性外,大部分公路路基低,路面多由養(yǎng)護形成,一般用砂礫結構,材料和強度可滿足要求。交通量大時應敷設瀝青路面。由于晝夜溫差大,紫外線照射強,瀝青老化快,且施工季節(jié)短,故施工應米取措施。柴達木盆地氣候較干旱,氯化鹽可做筑路材料附錄二潮濕系數(shù)K值及蒸發(fā)力日的計算衡量氣候、熱量、水分狀況的綜合指標是年降水量R(mm)與年蒸發(fā)量Z(mm)的比值,這一比值稱為潮濕系數(shù)K:RK,(附2-1)式中R年降水量(mm);Z年蒸發(fā)量(mm)。年蒸發(fā)量Z無法直接測定,必須采用有關參數(shù),換算成蒸發(fā)力(可能的蒸發(fā)量)日。實際上K值系以ETt代Z計算而來。
37、計算蒸發(fā)力的公式中,對比世界上現(xiàn)有的Et公式,我們認為,HL彭曼公式考慮了輻射平衡、日照百分率、氣溫、相對濕度和風速、下墊面反射率、降水量、太陽總輻射等八項參數(shù),是一個半推導、半經(jīng)驗的公式,應用到我國公路自然區(qū)劃中效果較好。1948年HL彭曼提出了計算蒸發(fā)力的公式:Et=FE。(附2-2)式中F季節(jié)系數(shù),1112月為0.60,58月為0.8,其余各月為0.70;Eo水面蒸發(fā)量,由下式求得rHE:,心°C、Eo=(mm)(附2-3)1r式中飽和水汽壓曲線在氣溫為Ta處的斜率,=一(且經(jīng)-3.927),其中t為各月平均溫度C,ea273t273t為實際水汽壓,它隨溫度Ta變化,在計算中由
38、氣象常用表中查得;R干濕球濕度公式中的常數(shù),r=0.486Ea為空氣干燥率,由下式求得Ea=0.35(1+53."2)(,-ed)(附2-4)100式中V2為2m高的月平均風速,單位m/s。而我國氣象資料資料所測的風速為10m高,故應將(附2-4)式改為(附2-5)式;ea-ed為飽和差,ea-ed=ea(1-RH%),RH為相對濕度,e,和RH均可用氣象常用表中查得。但ea的單位為毫巴,應換算為毫米,即1mb=0.75mm。53.70.723V10Ea=0.35(1+-)(ea-ed)(附2-5)100其中V10為10m高月平均風速,由氣象常用資料中查得;H為地面輻射平衡值,由下式
39、計算(附2-6)(1mm蒸發(fā)量=247J/cm2),計算H=R1_Rb_n_4_n=Ra(1一)(0.180.55)、.Ta(0.56-0.092.ed(0.100.90)NN其中Rt太陽入射輻射值(J/cm2);Rb地面射出輻射值(J/cm2);Ra大氣完全透明時,單位面積地面上所受到的太陽總輻射量時可由附圖一查得;n-N、Ta4日照反射率,由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查得;下墊面反射率,計算時采用水面反射率為0.05;氣溫為Ta時黑體輻射值(Ta為絕對濕度273+t)。6為斯蒂芬玻爾茲曼常數(shù)為0.825父10°。注Rb在具體計算時,由于各單位的換算,需乘以24.4倍的系數(shù);Ra(1-尸)
40、由于單位換算關系,在計算中應除以247(1mm蒸發(fā)量=247J/cm2)1962年HL彭曼公式為能在世界各地普遍應用,又提出一個修正公式,即將原式的反映水面反射率的改為草地反射率,從而去掉了季節(jié)修正系數(shù)(F),但從計算結果看仍不如HL彭曼原式更能符合我國實際情況。氣象常用表記于氣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一書中附錄三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1) 北部多年凍土區(qū)中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I1連續(xù)多年凍土區(qū)凍脹、雪害、冰錐、冰丘、涎流冰、翻漿等路面結構應米用保溫的措施,防止夏季凍土融化,降低土基強度,以及防止秋季凍結水溢
41、地面形成延流冰。另外,選線時應考慮冬季雪害影響I2島狀多年凍土區(qū)凍脹、翻漿、雪害、冰錐、冰丘、涎流冰等除冰凍地區(qū)公路工程特點以外,在季節(jié)冰凍區(qū)還要考慮翻漿問題,公路選線、修建和養(yǎng)護條件比較復雜(2) 東部溫潤季凍區(qū)中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n1東北東部山地濕潤凍區(qū)雪害、凍脹、翻漿、水毀冬季雪害、夏季水毀均為公路交通的威脅,火成巖分布廣泛,地質條件好,但基巖強烈風化影響公路邊坡穩(wěn)定n1a三江平原副區(qū)凍脹、翻漿、雪害軟土和沼澤分布廣泛,路基易沉,穩(wěn)定性差,凍脹翻漿嚴重n2東北中部山前平原重凍區(qū)凍脹、翻漿冬季降溫較快,水分易積聚,春季升
42、溫較慢,化凍亦慢,水分不易下滲,故翻漿期長。黑粘土含水量大,強度低R2a遼河平原凍融交替副區(qū)凍脹、翻漿、水毀冬季降溫較快,水分易積聚期長,春季升溫快,化凍時間短,凍融交替多,故翻漿最為嚴重。線形條件好。沿海軟土地區(qū)除翻漿外,雨季路基強度低,造成泥濘n3東北四部潤干區(qū)翻漿,鹽堿、風砂、泥石流因水分來源較缺,凍融問題不如同緯度地區(qū)突出。粟粘性土地區(qū)公路修建條件較好,但兩部分布有風成沙丘,造成工程困難。西部局部地區(qū)路基易沉陷n4海灤中凍區(qū)凍脹、翻漿、水毀、地震秋雨期內路基中水分增加,春季升溫快,翻漿時間短。平原地區(qū)沿海和內陸軟土分布廣,路基強度低,筑路石料缺乏,山前地區(qū)夏季水毀病害多n4a冀北山地副
43、區(qū)地震、泥石流、水毀、潛流、凍脹、延流冰路基強度高,筑路材料豐,但有山洪泥石流,燕山一帶為強震區(qū),病害較重,加之地形較崎嶇,路線通過受限制n4b旅大丘陵副區(qū)水毀凍深較淺,排水條件好,故凍融翻漿較輕,土基強度高。選線容易,但有較輕水毀n5魯豫消凍區(qū)泥濘、水毀,魯西南啟地震局部路段有輕微翻漿,公路修建條件有利,但通過河漫灘和凹地常遭淹沒;暴雨時期影響公路暢通n5a山地丘陵副區(qū)水毀、泥石流、個別地區(qū)后地震路基強度較高,筑路材料豐富,地勢雖復雜,但路線由寬廣河谷通過山洪對公路有一定的影響(3) 黃土高原干濕過渡區(qū)中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
44、m1山西山地、盆地中凍區(qū)翻漿、沖溝、泥石流河谷盆地有次生黃土分布,邊坡穩(wěn)定不如典型黃土。春季公路翻漿,山區(qū)有山洪、泥石流等病害m1a雁北張宣副區(qū)翻漿、泥石流、水毀公路冬季有凍脹,春季翻漿相當嚴重,是公路主要病害。石灰?guī)r分布廣,筑路材料較多m2陜北典型黃土高原中凍區(qū)沖溝、濕陷、黃土溶洞有典型原、梁、嵬地貌。除堀、梁外,路線坡陡,彎道半徑小,但黃土具有直立不墜的特性。一般路基強度較高,但雨水易造成路基沖蝕和濕陷1112a榆林副區(qū)沖溝、濕陷、風砂、翻漿除具有典型黃土區(qū)的公路工程特點外,風或沙侵襲對公路修建營運有影響,春季翻漿易較嚴重。但沙黃土分布區(qū),邊坡不能直立m3甘東黃土山地區(qū)沖溝、濕陷、滑坡、泥
45、石流、地震黃土砂性較重,且處于強震區(qū),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影響較大,邊坡穩(wěn)定性較差m4黃渭問山地、盆地輕凍區(qū)沖溝、濕陷、局部地區(qū)有泥石流次生黃土分布廣,有黃土梁分布其間,盆地地下水位較高。路基強度較低。有沖溝,濕陷等病害(4) 東南濕熱區(qū)中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IV1長江卜游平原潤濕區(qū)泥濘、濕地和軟土病害軟土和稻田分布廣泛,路基水文條件差,不利季節(jié)時連續(xù)陰雨更是嚴重,河網(wǎng)化地區(qū)過水結構物多。建筑砂石料亦缺之IV1a鹽城副區(qū)泥濘、濕地和軟土病害軟土和稻田分布廣泛,路基水文條件差,不利季節(jié)時連續(xù)陰雨更是嚴重,河網(wǎng)化地區(qū)過水結構物多。建
46、筑砂石料亦缺之IV2江淮丘陵、山地潤濕區(qū)水毀、滑坡路基條件好。黃棕色粘性土及下蜀粘土強度均高,但開挖邊坡往往形成滑坡。路線由山地通過時較困難,標準不宜過高IV3長江中游平原中濕區(qū)泥濘、沖涮、路基強度較低河湖港漢較多。在河湖沖積平原,軟土分布廣,不利季節(jié)路基強度低,路面泥濘。圍湖區(qū)委近期形成的粉砂軟土,強度戢低IV4浙閩沿海山地中濕區(qū)臺風、水毀局部有泥石流和軟土個別條件公路修建條件不利,標準不宜過高。除沿海局部地區(qū)外,路基強度較局。自風雨影響大,山區(qū)公路水毀嚴重。公路排水系統(tǒng)的設計在本區(qū)尤為重要IV5江南丘陵過濕區(qū)水毀為主,其次崩塌、土流連續(xù)陰雨多,公路的不利季節(jié)為46月,公路由寬廣的丘陵間河谷
47、階地通過條件不太困難。砂巖風化后的砂屑,粘結力較低,影響路基強度。夏季地溫高。瀝青路面強度反向低。公路應加強排水系統(tǒng)設計。IV6武夷南嶺山地過濕區(qū)滑坡、崩塌、溶洞、水毀不利季節(jié)水分充足,氣溫較低。紅粘性土和紅砂巖分布地區(qū)路基強度低、山地易形成滑坡,并有水毀,西部巖溶嚴重,南部有土洞,對公路路基穩(wěn)定和選線有影響IV6a武夷副區(qū)崩塌、滑坡花崗巖分布廣,路基穩(wěn)定,筑路材料豐富。但強烈風化地區(qū)崩塌嚴重,越嶺線石方H程量大,標準受限制IV7華南沿海臺風區(qū)臺風、水毀、塌方在彼紅粘性土,花崗巖分布地區(qū),路基強度高,但化學風化強烈。夏季臺風雨造成水毀。三角洲地區(qū)軟土分布廣泛,河系發(fā)育,路基強度低,公路應加強排
48、水IV7a臺灣山地副區(qū)臺風、水毀、泥石流、地震山地南北縱列,東西向交通受阻,且為強震區(qū),影響路基穩(wěn)定性,夏季臺風造成水毀IV7b海南島西部潤干副區(qū)中級路面松散揚塵雨影區(qū)地帶潮濕系數(shù)在0.75以下,為南方罕見的干燥地區(qū),中級路面易松散,揚塵。地溫高,瀝青路面易軟化IV7c南海諸島副區(qū)臺風海水進退(5) 西南潮暖區(qū)中各二級區(qū)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二級區(qū)名(包括副區(qū))主要自然病害自然條件對公路工程的影響V1秦巴山地潤濕區(qū)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地勢高差大,路線多沿河谷蜿蜒通過,展線困難。越嶺線更為困難,土石方H程量亦大,路線標準不宜過高。路基強度高,路面材料+富,除地震外,各種病害經(jīng)常發(fā)生V2四川
49、盆地中濕區(qū)泥濘、滑坡、泥流一般紫粘性土地區(qū),路基強度中等。成都粘土地區(qū),因土質粉粒含量高,缺之粘合劑,路塹邊坡往往造成開裂滑坍,雖日降水量小,但持續(xù)期長,滲透量大,路基強度低,河谷線和越嶺線通過條件均較易。但公路用地也與農(nóng)業(yè)有矛盾,雨中中級路面泥濘V2a雅安、樂山過濕副區(qū)泥濘、滑坡、崩塌全年多雨,秋雨更是連綿不斷,嚴重影響路基強度,粘性土地區(qū),雨季泥濘,路面材料不缺乏,路線標準不宜過高V3二四、貴州山地過濕區(qū)巖溶、山洪、泥石流、滑塌石灰?guī)r分布廣泛。巖溶土洞不僅影響路基穩(wěn)定,對其他結構物潛在危害更大,降水持續(xù)期亦長,滲透大,造成路基過濕。地形為破碎高原和山地,高差起伏大,路線通過條件較困難,工程標準不宜過高,如要求線型順直,不僅土石方H程量大,在穿越深溝高谷時,橋涵工程量亦將增大很多V3a滇、南桂西潤濕副區(qū)巖溶、土洞、地震磚紅粘性土強度高,但石灰?guī)r分布區(qū)有巖溶、土洞等工程病害,山地路線通過需要展線,路線標準不宜過高,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苗醫(yī)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客戶關系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含標準解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城市學院《山水畫樹石臨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農(nóng)林大學暨陽學院《化工基礎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工業(yè)大學《電工電子技術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度深圳租房合同:租賃保證金退還流程規(guī)范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入股與旅游產(chǎn)業(yè)鏈整合合同
- 《路基翻漿的防治》課件
- 《古代詩歌鑒賞》課件
- 《學習地圖》課件
- 抓住人工智能科學機遇 A new golden age of discovery Seizing the AI for Science opportunity 2024
- 松材線蟲調查培訓
- 方志敏《可愛的中國》全文閱讀
- 2024年廣西區(qū)公務員錄用考試《行測》真題及答案解析
- DB12-T 3034-2023 建筑消防設施檢測服務規(guī)范
- 銷售人員崗位職責培訓
- 助理醫(yī)師醫(yī)院協(xié)議書(2篇)
-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
- 父親歸來那一天(2022年四川廣元中考語文試卷記敘文閱讀題及答案)
- 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奧數(shù)應用題100道(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