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蘇教版)復習練習:第五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的斷句、簡答2實戰(zhàn)演練版含解析_第1頁
2019屆高考語文(蘇教版)復習練習:第五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的斷句、簡答2實戰(zhàn)演練版含解析_第2頁
2019屆高考語文(蘇教版)復習練習:第五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的斷句、簡答2實戰(zhàn)演練版含解析_第3頁
2019屆高考語文(蘇教版)復習練習:第五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的斷句、簡答2實戰(zhàn)演練版含解析_第4頁
2019屆高考語文(蘇教版)復習練習:第五部分專題一文言文閱讀的斷句、簡答2實戰(zhàn)演練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習題怎樣練一、(2018常州市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13題。鼐聞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fā)也。陰陽剛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氣有多寡進細,則品次億萬,萬物生焉。夫文之多變,亦若是也。糅而偏勝可也;偏勝之極,一有一絕無,與夫剛不足為剛,柔不足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_夫野人孺子聞樂以為聲歌弦管之會爾茍善樂者聞之則五音十二律必有一當接于耳而分矣。夫論文者,豈異于是乎?(節(jié)選自姚鼐復魯票非書)1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5處)答案:今夫野人孺子聞樂/以為聲歌弦管之會爾/茍善樂者聞之/則五音十二律/必有一當/接于耳而分矣2 .“五音十二律”中,五音

2、包括、羽、角、徵。答案:宮商3 .用自己的話簡述姚鼐“陰陽剛柔說”的觀點,并指出材料中主要使用的論證方法。答:答案文有陰陽,陰陽混雜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極端,剛和柔只有一種而另一種絲毫沒有,和那種不剛不柔的都不可稱為文章。論證方法:類比論證。我聽說天地的大道理就是陰陽剛柔罷了。文章是天地的精英,是陰陽剛柔生發(fā)而來的。陰陽剛柔,起初是兩個方面,上天把它們糅為一體,但氣有多有少,有進步有不足,那么品類等次就有億萬,萬物就生發(fā)出來了。文章富于變化,也是如此?;祀s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極端,剛和柔只有一種而另一種絲毫沒有的,和那種不剛不柔的都不可稱為文章?,F(xiàn)在那些粗野的俗人和

3、小孩子聽音樂,認為是歌聲和弦樂管樂的匯聚;假如懂音樂的人去聽,那么五音十二律,必定一一區(qū)別,耳朵一聽就能分辨。論文的道理難道和這個有什么不同嗎?二、閱讀材料,完成46題。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土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揚蛾入寵,再盼傾國;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故曰:詩可以群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4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答案:詩可以群/可以怨/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5 .文中“楚臣去境,漢妾辭

4、宮"指、兩個典故。答案:屈原放逐(流放)昭君出塞(辭漢)6 .概括“凡斯種種,感蕩心靈”的兩種因素。答:答案:景物氣候,個人經歷。至于那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酷寒,這是人有感于四季節(jié)令氣候并把它表現(xiàn)在詩歌里。在美好的集會時用詩來表現(xiàn)親近愉悅,離開群體時用詩來表達哀怨。至于楚國臣子離開國都,漢朝的嬪妃辭別宮廷;在邊關的客子衣裳單薄,閨中寡居的婦女眼淚哭盡;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辭官離朝,一去不返;有的女子揚起蛾眉,入宮受寵,再次顧盼,傾國傾城;所有這種種(情景),感動激蕩人的心靈,如果不鋪陳詩句還能用什么來抒發(fā)他的情義?如果不放聲歌唱還能用什么來舒展他的情懷?所以說:詩可以結交朋

5、友,可以怨刺不平。使處境困難地位卑賤的人容易安心,使隱居避世的人消除苦悶,(要想如此)沒有比詩更好的了。三、閱讀材料,完成79題。楊誠齋曰:“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辦?!庇嗌類燮溲浴m氈行郧?,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詩三百半是勞人思婦率真言情之事誰為之格誰為之律而今之談格調者,能出其范圍否?許渾云:“吟詩好似成仙骨,骨里無詩莫浪吟。”(節(jié)選自隨園詩話7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3處)解析:此題考查斷句能力。此段抓住“誰”即可斷開。答案:詩三百半是勞人思婦率真言情之事/誰為之格/誰為之律/而今之談格調

6、者8 .隨園詩話的作者是,他提出的,與神韻說、格調說、肌理說并稱為清代前期四大詩歌理論。解析:此題考查文學知識,隨園詩話是清代袁枚的代表作品集。答案:袁枚(袁子才)性靈說9 .用原文中的詞句概括本文的觀點。答:精選資料解析:此題考查概括能力。注意題干要求,“用原文中的詞句”,可引用文中有總結性的句子,“須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答案: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楊誠齋說:“古往今來,天分低拙的人,大都喜歡談論詩歌的格調,而不懂得其中的風情趣味。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格調只是空架子,只要有嘴就能描繪出來;而風趣專門描寫性靈,不是天才就辦不到。"我十分喜歡這段話。要知道,有

7、了性情就有了格律,格律不會出于性情之外。詩三百中有一半是勞動者及思婦直接率真表達言情的,有誰為他們定過格式呢?又有誰為他們定過韻律呢?而現(xiàn)在談格調的,能超過這個范圍嗎?許渾說過:“吟詩好似成仙骨,骨里無詩莫浪吟?!彼?、(2018鎮(zhèn)江市高三檢測)閱讀材料,完成1012題。凡思緒初發(fā),辭采苦雜,心非權衡,勢必輕重。是以草創(chuàng)鴻筆,先標三準:履端于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于中,則酌事以取類;歸余于終,則撮辭以舉要。然后舒華布實,獻替節(jié)文,繩墨以外,美材既斫,故能首尾圓合條貫統(tǒng)序若術不素定而委心逐辭異端叢至駢贅必多。(選自文心雕龍熔裁)10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5處)答案:故能首尾

8、圓合/條貫統(tǒng)序/若術不素定/而委心逐辭/異端叢至/駢贅必多11 .文心雕龍的作者是朝的。答案:南北劉勰12 .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文章中“三準”的具體內容。答:答案:根據(jù)情理來確定體制;根據(jù)內容來選擇事例;選擇文辭來顯示要義。在開始構思的時候,往往苦于文章辭采的繁雜,內心不能像天平那樣可以準確地衡量,對一些問題的估計看法勢必出現(xiàn)有輕有重的毛病。因此要寫好文章,先要標立三個準則:第一,根據(jù)文章情理來確定體制;第二,根據(jù)內容來選取材料;第三,撮取辭語用以突出文章的要義。然后舒展文辭華彩,鋪陳文章的思想內容,去蕪存菁,調節(jié)文采,像好的木材,墨線以外的已經砍削去掉,所以文章能夠首尾呼應,圓通相合,條理連貫

9、,體統(tǒng)有序。倘若沒有先確定這些準則,隨心所欲想到什么就寫什么,雜亂的念頭紛紛涌現(xiàn),那么不合準則的異端東西,必然會叢生沓至,那文意多余的地方必然很多。五、閱讀材料,完成1316題。王荊公介甫,退處金陵。一日,幅巾杖屣,獨游山寺,遇數(shù)客盛談文史詞辯紛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顧。有一人徐問公曰:“亦知書否?”公唯唯而已。復問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眾人惶恐,慚俯而去。(選自王荊公旁聽文史)13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3處)解析:抓住“然”和“公”“莫”即可斷開。答案:遇數(shù)客盛談文史/詞辯紛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顧14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大家指哪

10、些?答:解析:注意區(qū)分唐宋八大家中的唐朝和宋朝的作家。唐朝只有韓柳。答案: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15 .文中的地名“金陵”就是今天的()A.蘇州B.杭州C.鎮(zhèn)江D.南京解析:選D。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考生對于一些重要的歷史地名要加強記憶。16 .桂枝香金陵懷古是王安石罷相退居金陵時寫的一首詞,該詞選自王安石的哪部作品?答:解析:此題考查文學知識,有點難度。答案: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封荊國公,罷相退居金陵。一天,他頭裹一塊絹,拄著手杖行走,獨自游覽山寺,遇見幾個人在那里高談闊論文史,議論紛紛。王安石坐在他們旁邊,沒人注意到他。有一個人緩慢地問他說:“你也懂得文史?”王安石

11、含糊地應答。人家再問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說:“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恐懼不安,慚愧地低著頭離開了。六、閱讀材料,完成1720題。周室既微,載籍殘缺。仲尼思存前圣之業(yè),以魯周公之國,禮文備物,史官有法,故與左丘明觀其史記,據(jù)行事,仍人道,因興以立功,就敗以成罰,假日月以定歷數(shù),藉朝聘以正禮樂。有所褒諱貶損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失其真,故論本事以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選自漢書藝文志,有刪節(jié))17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3處)解析:本題考查斷句的能力。兩個“弟子”之間先斷開,然后根據(jù)動詞組句的原則,“不可”前也應斷開。答案:有所褒諱貶損

12、/不可書見/口授弟子/弟子退而異言18 .文中提及的“傳”的含義是。解析:此題考查中國古典文化常識?!皞鳌弊鳛橐环N文學樣式,它的本來意思是為經書做解釋。答案:為經書做解釋19 .依據(jù)材料,“故論本事以作傳”中的“傳”是指()A.論語B.左傳C.國語D.詩經解析:選B。左丘明最大的貢獻在于左傳。20 .從文中看,左丘明寫作此書的目的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回答。答:解析:此題難度不大,文段最后說得很明白:“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失其真,故論本事以作傳,明夫子不以空言說經也?!贝鸢福罕苊獾茏佑瀭髁税H史事的真意;表明夫子不用空言來解說經文。周室衰敗以后,書籍破殘損缺。仲尼想保存前代圣人的業(yè)績,因為魯國是

13、周公的封國,禮節(jié)文采都完備,史官有法度,所以讓左丘明觀看了他們歷史的記載,根據(jù)所行的事情,依照人道,用成就來建立功賞,根據(jù)失敗來加以責罰,借日月來確定節(jié)氣的時間,借助諸侯朝見天子來端正禮樂。有所隱諱貶損的事情,不能見之于書籍,就用口傳授給弟子,弟子回去后所說的就互不相同了。左丘明怕他的弟子們各自按照自己的見解,以致失去史事的真意,所以研究本來的事實而加以解釋,表明孔子是不用空言來解說經文的。七、閱讀材料,完成2124題。夫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于流俗。豈不以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者耶?故詩有三義焉:一曰

14、興,二曰比,三日賦。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蹶。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節(jié)選自鐘噪詩品序)21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3處)解析:此題難度較大,沒有明顯的標志,可根據(jù)句中動詞,聯(lián)系前后語境斷句。答案: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22 .唐代“五言長城”“七絕圣手”分別指、。解析:此題考查中國古代文學知識。劉長卿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其作品有:五絕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對月送靈澈上人。王昌齡是盛唐著名的邊塞詩人,后人譽

15、之為“七絕圣手”。答案:劉長卿王昌齡23.依據(jù)材料,其中的“風”“騷”分別是指()A.論語離騷B.國風離騷C.國風楚辭D.詩經楚辭解析:選B。此題考查古典文學知識。24 .用原文中的詞句概括鐘噪認為五言詩在眾多詩歌中最有滋味的原因。不超過15個字答:解析:此題考查考生對文言文內容理解的能力。題目要求用原文中的詞句來作答,降低了難度。答案:指事造形,窮情寫物,最為詳切。四言詩言詞簡約而含意豐富,效法國風離騷,就可以摹仿其大概。(但詩人們)往往苦于文字用得多而意思少,所以說世人很少學習它。五言詩在詩體中居重要地位,是眾多詩歌中最有滋味的,所以說合于世俗之人的口味。(這)難道不是因為它指陳事理,塑造

16、形象,盡情抒情,描寫事物,最為詳盡恰當嗎?所以詩有三種表現(xiàn)方法:一叫“興”,二叫“比”,三叫“賦”。擴大(發(fā)揚)這三種表現(xiàn)手法,斟酌地采用它們,用風骨來強化它,用文采來潤飾它,使得體會它的人余味無窮,聽到它的人動心不已,這是詩的最高的境界啊。如果專用比興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辭就滯澀。如果專用賦法,弊病在用意浮淺,用意浮淺,文辭就松散,(甚至于)嬉戲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辭沒有歸宿,就有蕪亂散漫的拖累了。八、(2018南京市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2528題。嗚呼!道固有行于遠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貴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惡之使然,亦其理有當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時,而師法于千萬世。

17、韓氏之文,沒而不見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惡之所上下。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暫而終耀于無窮者其道當然也。(選自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25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3處)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這是一段議論性文字,先把握整體大意,再尋找斷句標志。答案:蓋其久而愈明/不可磨滅/雖蔽于暫而終出I于無窮者/其道當然也26 .作為人名,文中“韓氏”即(限人名)。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答案:韓愈27 .依據(jù)材料,其中的記舊本韓文后有可能出自()A.新唐書B.新五代史C.歐陽永叔集D.集古錄解析:選C。歐陽永叔集是歐陽修的全集。該集共153卷,另附錄5卷

18、。28 .根據(jù)文意,寫出作者在上面的文段中表達的觀點。(用自己的話回答)答: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和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對此,需對文章的相關內容進行梳理。答案道(或“一種學說”)是否流行不僅因為世俗的好惡,還有它必然的道理。好文章即使暫時被掩蓋,但它終究會放出光彩。唉!一種學說本來就有在遠處流行卻在近處不流行,在過去被忽視在現(xiàn)在卻被尊重的,這不僅因為世俗的愛好或厭惡使它這樣,其中也還有必然的道理。比如孔子和孟子在當時惶惶奔走(很不得志),但后來卻成了萬世之表。韓愈的文章,埋沒不顯現(xiàn)有兩百年,卻大大盛行于今天,這又不只是世人的愛好和厭惡所能左右的。大概時間越久,它們就越有光彩,不會磨滅,即使

19、暫時被掩蓋,最終也會光耀于世世代代,這是因為他們所奉行的道使得他們這樣。九、閱讀材料,完成2932題。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劍南有氣而乏韻。其堪與北宋人頡頒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桃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學南宋者,不祖白石,則祖夢窗,以白石、夢窗可學,幼安不可學也。學幼安者,率祖其粗獷、滑稽,以其粗獷、滑稽處可學,佳處不可學也。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氣象論亦有“橫素波、干青云”之概,寧后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選自王國維人間詞話)29 .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3處)解析:此題考查斷句能力,難度不大。抓住里面的標志詞“耳”,以及名詞“北宋”即可斷開。

20、答案: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桃北宋/以南宋之詞可學/北宋不可學也30 .依據(jù)材料,王國維所生活的朝代為()A.南宋B.北宋C.元明D.清解析:選Do王國維,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慰。漢族,浙江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代、現(xiàn)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31 .文中的“白石”和“幼安”各指誰?答:解析:本題考查對文化常識的識記。答案:姜夔辛棄疾32 .王國維為何說北宋詞不可學?答: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和概括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抓住文中的關鍵句進行分析,“幼安之佳處,在有性情,有境界”“寧后世齷齪小生所可擬耶”,意思是一般人是學不來的。答案

21、:因為北宋詞的情韻、格調、境界,并非普通人輕易模仿可得。南宋的詞人中,姜夔的詞有和諧的格律音韻卻沒有情韻,陸游的詞有磅礴氣勢卻缺少意韻。大概能和北宋相抗衡的詞人,只有辛棄疾罷了。近人學習南宋卻遠離北宋,認為南宋的詞可以學,北宋的詞不可以學習。學習南宋的人,不是以姜夔為正宗,就是以吳文英為正宗,以為姜夔、吳文英可以學習效仿,辛棄疾是不可以學習的。學習辛棄疾的人,大多繼承他的粗獷、滑稽,認為他的粗獷、滑稽可以學習,其他的優(yōu)點不能學習。辛棄疾的優(yōu)點,在于有真性情,有境界。即使是從氣勢上來理論,他也有氣貫云霄的氣概,難道是后來的齷齪小輩可以相比較的嗎?十、閱讀材料,完成3335題。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將明其說于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