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區(qū)高三一模語文分類匯編 - 文言文二_第1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4/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1.gif)
![上海市各區(qū)高三一模語文分類匯編 - 文言文二_第2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4/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2.gif)
![上海市各區(qū)高三一模語文分類匯編 - 文言文二_第3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4/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3.gif)
![上海市各區(qū)高三一模語文分類匯編 - 文言文二_第4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4/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4.gif)
![上海市各區(qū)高三一模語文分類匯編 - 文言文二_第5頁](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4/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afcc4b6b-a4fe-4b2c-b8b3-9bd91952e61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刪除,僅供學習與交流上海市各區(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分類匯編 - 文言文二.精品文檔.2019年寶山區(qū)一模(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8分)李氏山房藏書記 (宋)蘇軾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于人之耳目,而不適于用。金石、草木、絲麻、五谷、六材,有適于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于人之耳目而適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惟書!自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觀書。當是時,惟周之柱下史老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后見易象與魯春秋。季札聃于上國,然后得聞風、雅、頌。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
2、丘。士之生于是時,得見六經(jīng)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而皆習于禮樂,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眾,紙與字面日趨于簡便,而書益多,世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茍簡,何哉?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誦讀,惟恐不及。近歲市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于書,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舉之士,皆束書不觀,游談無根,此又何?余友李公擇,少時讀書于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A)公擇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余巷。公擇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剝其華實,而咀嚼其膏味,以為己有,發(fā)于文詞,見于行事
3、,以聞名于當世矣。而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shù)谩J且圆徊赜诩?,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無所用于世,惟得數(shù)年之閑,盡讀其所未見之書,而廬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蓋將老焉,盡發(fā)公擇之藏,拾其余棄以自補,庶有益乎?而公擇求余文以為記,乃為一言,使來者知昔之君子見書之難,而今之學者有書而不讀為可惜也?!咀⑨尅恐率罚赫乒芡跏也貢墓?。老聃會任東周王室柱下史。上國:中原地區(qū)的諸侯國,此指魯國。倚相春秋時楚國的史官。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倍蓰(xi):超過數(shù)倍。蓰,本意為五倍,此處泛指。21.可填入第段末尾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A哉 耳
4、 B.矣 乎 C.乎 也 D.耳 矣22.下列對第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山中人捋李公擇當年讀書處取名為李氏山房。B.李公擇讀書循流探源、含英咀華,獲益良多。C.李公擇少年時代刻苦讀書的事跡聞名于當世。D.李公擇將書卷藏于僧舍是為了供后來者閱讀。23.下列對文章運用材料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以象犀珠玉與金石草木等各有利弊突出書的功能價值。B.以老聃、韓宣子、季札等事例說明古人能夠博覽群書。C.以作者聽聞老儒先生手抄勤讀來批評近歲市人不讀書。D.第段詳寫先秦圣賢,而同時代學風因眾所周知略寫24.從文章結構方面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25.概括本文的寫作意圖。(3分)
5、(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8分)21.(C)(1分) 22.(C)(2分) 23.(A)(3分)24.(4分)第段為下文敘述李公擇的行為,闡發(fā)正確的讀書主張張本。(1分)第段通過與象犀珠玉、金石草木對比,突出書對于人的巨大功用,與第段敘述李公擇讀書帶來了積極作用,還有“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供其無窮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當?shù)谩钡日Z句相照應。(1分)通過對比批評同時代人不重視讀書的習氣,與最后一段倡導勤奮讀書的主張相照應。(1分)以議論引出人事,由反面現(xiàn)象提出正面主張,前后照應,結構完整。(1分)25.(3分)(3分,答到一點給1分)應李公擇的請求為李氏山房作記;推崇李公
6、擇將書卷藏于僧舍的行為是仁者之心;表明自己將閱讀李公擇藏書來自補的心愿;讓后來者明白古人讀書之難,規(guī)勸當世學人改變有書不讀的社會習氣。白話譯文象牙、犀角、珍珠、美玉這些奇異珍貴的物品,雖然可以使人賞心悅目,卻不實用。金石、草木、絲麻、五谷、六材,雖然具有實用價值,用過之后就會破損,取來就會用完。既能愉悅人的耳目又具有實用性;用過不會破損、取來不會用完;有賢能的人和無賢能的人都可以依憑各自的資質而各有所得;道德高尚的人和聰明睿智的人都能憑借各自的天分而各有發(fā)現(xiàn);資質天分不同但是只要求取就不會沒有收獲的,大概只有書籍了吧。自從圣人孔子開始,人們的學習都一定是從讀書開始的。在那個時代,只有東周王室的
7、柱下史老聃稱得上擁有很多的書。韓宣子出訪魯國,才見到周易象魏和魯春秋。季札出訪地處中原的魯國,這才得以欣賞到風、雅、頌的演奏。而楚國僅有左史倚相,能讀懂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等三皇五帝時的艱澀難懂的古書。出生在那個時代的讀書人,能夠讀到儒家六部經(jīng)典之作的人大概沒有幾個,他們的學習條件可以說是非常的困難。然而他們都熟習禮制和音樂,在道德上具有深厚的修養(yǎng),這些都不是后代的讀書人所能企及的。自從秦漢以來,著書的人越來越多,紙張和文字筆畫一天天趨于簡便,因而書籍也隨之日趨豐富,讀書的人沒有哪一個沒有書的,然而學習、讀書的人卻越來越不認真,這是為什么呢?我還趕得上見到那些老一輩的儒學先生,據(jù)說他們小時候,想要
8、找史記漢書也找不到;有幸借到了,都要親自動手抄寫,日夜背誦,唯恐抄不完、背不熟就要歸還了。近年來書商間相互輾轉翻刻刊印書籍,諸子百家的書,每天都有千萬流傳于世。對于讀書人來說,當今的書是這樣地多又是這樣地容易得到,照理說他們的文章詞采和學術造詣,應當比古人好上許多倍??墒乾F(xiàn)在參加科舉考試的年輕士子,全都把書捆扎起來而不去閱讀,言談空洞無物;漫無根底,這又是為什么呢?我的好友李公擇,年輕時曾在廬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中的僧舍里讀書。公擇離開以后,山中的人懷念他,便把他住過的地方命名為“李氏山房”。那里的藏書共有九千多卷。公擇已經(jīng)廣泛地涉獵了各類圖書,探討了它們的源流,采擷了其中的精華,并且仔細品嘗了其
9、中的美味,化為已有,體現(xiàn)于文章中,表現(xiàn)在行動上,因而聞名于當世??墒悄切廊幌袼鼈儽緛淼臉幼樱]有絲毫的損毀。公擇打算把這些書留傳給后來的人,供他們對書籍無限的需求,從而滿足他們的才智和天分所應當?shù)玫降闹R。所以不把書藏在家里,而是藏在他從前住過的僧舍中,這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苦心。我已經(jīng)衰老多病,對于社會沒有多大用處了,只希望能有幾年的閑暇,遍讀李君藏書中我還沒有見過的書。而廬山本來就是我希望游覽而一直沒能去成的地方,大概我將終老于此了。我把公擇的藏書全都翻出來,拾取他剩余棄置的東西來彌補自己的缺陷,也許會有所收益吧!而公擇要我寫篇文章作為他的廬山藏書記,于是才寫下了上面的一席話,讓后來的人
10、得知以前的君子見到書的困難,而當今的讀書人有書卻不讀,是非??上У摹3缑鲄^(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原 才曾國藩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民之生,庸弱者戢戢皆是也,有一二賢且智者,則眾人君之而受命焉;尤智者,所君尤眾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義,則眾人與之赴義;一二人者之心向利,則眾人與之赴利。眾人所趨,勢之所歸,雖有大力,莫之敢逆,故曰:“撓萬物者,莫疾乎風?!憋L俗之于人心也,始乎微,而終乎不可御者也。先王之治天下,使賢者皆當路在勢,其風民也皆以義,故道一而俗同。世教既衰,所謂一二人者不盡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勢不能不騰為口說而播為聲氣,而眾
11、人者勢不能不聽命而蒸為習尚,于是乎徒黨蔚起,而一時之人才出 。有以仁義倡者,其徒黨亦死仁義而不顧;有以功利倡者,其徒黨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濕,火就燥,無感不讎,所從來久矣。今之君子之在勢者,輒曰天下無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不克以己之所向,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而翻謝曰:“無才。”謂之不誣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義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則轉移習俗而陶鑄一世之人,非特處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以上,皆與有責焉者也。有國家者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慎擇與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說而存之,則將惴惴乎謹其心之所向,恐一不當,以壞風俗而賊
12、人才。循是為之,數(shù)十年之后,萬一有收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咀⑨尅?讎:應答,響應。 一命:泛指官職低微。21填入第段方框處恰當?shù)囊豁検牵?)(1分)A哉B兮C焉D乎22對第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A不良的社會風氣最終會無法抵御。B風俗習慣在民風形成中至關重要。C社會風尚的影響由小及大逐漸增強。D社會風尚的建設過程緩慢經(jīng)歷漫長。23第段畫線句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手法,請分析其作用。(4分)24下列對第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好義之士都有能力轉變、選拔并培養(yǎng)人才。B選拔人才并且培養(yǎng)是為君、為官者之責任。C“移十人”“拔十人”至“移百人”“拔百人”,層遞中凸顯選拔人才之可能性
13、。D“高明之地者”與“一命之上” 并舉,點明移風易俗、培養(yǎng)人才的責任所在。2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_(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21.C 22.C23. 以水、火比喻普通民眾,以濕地、干燥之物喻指賢者倡導之仁義方向,以水流向濕地、火趨向干燥之物形象地論證了賢者教化民眾的作用,進而說明培養(yǎng)人才之重要作用。評分說明:“以水、火比喻普通民眾”“ 以濕地、干燥之物喻指賢者倡導之仁義方向”“以水流向濕地、火趨向干燥之物形象地論證了賢者教化民眾的作用”“ 說明培養(yǎng)人才之重要作用”1點1分。24.A25.文章開篇點明人才培養(yǎng)之重要,再以古今對比突出先王之治天下,注重人才培養(yǎng),由此批駁
14、當今之在勢者“無才”之說的謬誤。接著分析培養(yǎng)人才的可能性以及責任所在。最后提出希望,呼吁當權者、士大夫采納己言。評分說明:“文章開篇點明人才培養(yǎng)之重要”“ 以古今對比突出先王之治天下,注重人才培養(yǎng)”“ 批駁當今之在勢者無才之說的謬誤”“ 分析培養(yǎng)人才的可能性以及責任所在”“ 提出希望,呼吁當權者、士大夫采納己言”1點1分。作品譯文社會風尚的淳厚和浮薄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呢?產(chǎn)生于一兩個人的思想傾向罷了。百姓們中間,平庸懦弱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有一兩位賢能有智能的人,大家就會擁戴他們并聽從他們的教導;特別賢能有智能的人,擁戴他的人就特別多。這一兩個人的心傾向仁義,眾人便和他一起追求仁義;這一二個人的心傾
15、向名利,眾人便和他一起追逐名利。眾人所奔赴的,就是大勢所趨向的,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沒有誰敢違背它,所以說:“搖撼天下萬物的,沒有比風來得迅速強勁了。”社會風尚對于個人的思想影響來說,起初很微弱,最后將是不可抗拒的。古代的帝王治理天下,使賢能智能的人都居要職、掌權勢,他們教化人民也都用仁義道德,所以那時社會規(guī)范統(tǒng)一而風尚相同。世道教化衰微后,前面所說的那一兩個人并不全在重要的職位上,因此他們的志向主張,勢必不能不從口中極力宣揚出來、廣為傳播而造成聲勢。那么眾人也勢必不能不聽從他們的號召而漸漸形成習俗風尚。這樣,他們志同道合的跟隨者就聚集增多,一時的人才就從這里產(chǎn)生出來了。倡導仁義的人,他的追隨
16、者會為仁義而死,義無反顧;號召功利的人,他的追隨者也會為功利而犧牲,決不回頭?!八虺睗竦牡胤搅鳎鸾咏稍锏臇|西燒。”沒有什么感召是得不到回應的,這種情況已經(jīng)由來很久了。現(xiàn)在掌握權勢的君子,往往說:“天下沒有人才?!彼麄兩砭痈呶伙@貴,不能用自己的理想去轉變風尚、造就當代人才,卻反而推辭說“沒有人才”,認為這不是自欺欺人的話,行嗎?不行的!十戶人家的小城,其中如果有崇尚仁義的君子,他的智能足以改變十個人,就一定能選拔十人中的優(yōu)異者栽培成材;如果他的智能能夠改變一百個人,就一定能選拔一百人之中的優(yōu)異者栽培成材。然而移風易俗和栽培造就一代人才,并非僅僅是身居顯貴之人的事,凡是有一官半職的人,都有責
17、任參與此事。主宰國家行政的人如果采取我的主張并且身體力行,就會謹慎選擇能共同維護帝位的人才;士大夫如果采取我的主張并且身體力行,就會認真小心謹慎自己的志向,擔心稍有閃失,就會敗壞風尚摧殘人才。照這方法去做,幾十年以后,可能有收到成效的一天吧?這就不是我所能預見的了。虹口區(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官方版)(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4題。(14分) 楮亭記明 袁中道金粟園后,有蓮池二十余畝。臨水有園,楮樹叢生焉。予欲置一亭納涼?;騽裼瑁骸按瞬徊哪疽?,宜伐之而種松柏?!庇柙唬骸八砂爻申幾钸t,予安能待?”或曰:“種桃李?!庇柙唬骸疤依畛墒a,亦須四五年。道人之跡如游云,安可枳之一處?予期目前可作庇陰
18、者”。楮雖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酲,三日不已者。蓋亦界于材與不材之間者也。以為材則不中梁棟枅櫨之用;以為不材,則皮可為紙,子可為藥,可以染繒,可以颒面,其用亦甚夥。昔子瞻作宥老楮詩,蓋亦有取于此。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則水風冷冷襲人。而楮葉皆如掌大,其陰甚濃,遮樾一臺。植竹為亭,蓋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日西驕陽,隱蔽層林,啼鳥沸葉中,沉沉有若深山。數(shù)日以來,此樹遂如飲食衣服,不可暫廢,深有當于予心。自念設有他樹,猶當改而植此,而況已森森如是。豈惟宥之哉?日將九錫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選自珂雪齋集)注釋:袁中道,明代文學家,主張“性靈說”。枳:停留。商丘之木:莊子·
19、人間世中“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酲:指喝醉神志不清。枅櫨:指方木。颒:洗臉。 夥:多。樾:樹蔭。宥:通“侑”,酬答。九錫:傳說古代帝王尊禮大臣所給的九種器物。20.可填入第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A.哉B.也C.焉D.耳21.下列有關“楮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A作者認為楮樹成蔭較早,所以在亭旁種植它。B楮樹的子可以用來繪染,它并非無用之材。C楮樹葉有手掌那樣大小,樹蔭可以遮蔽整個亭臺。D作者日日陶醉于楮樹的樹蔭之中,對其鐘愛有加。22.對作者提到“商丘之木”用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作者提及宥老楮詩,意在說明楮
20、樹之有用,為進一步贊美張本。B.作者以為楮木雖不能與松柏桃李媲美,但也不像商丘之木于人無用。C.作者用“商丘之木”的典故強調材之有用無用是隨具體情況而定的。D.作者借“商丘之木”的典故,為后文進一步闡述楮木的作用做鋪墊。23.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鑒賞第段畫線句。(4分)24.依據(jù)第段中對楮樹“界于材與不材之間”的論述,推測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3分)(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024題。(13分)20.D21.A(原文“臨水有園,楮樹叢生焉。予欲置一亭納涼”楮樹原本就有,作者是想建一座亭子用來納涼。)22.C(對典故的作用闡述錯誤)23.可以從比喻、動靜、描寫、對比、整散等角度鑒賞。24.文中說楮樹
21、可造紙制衣入藥洗面等作用,是為“材”;可從樹的角度而言,木質疏松,不能建造之用,是為“不材”。作者表面寫楮樹,實則指自己,隱隱表達了對人才生存環(huán)境的思索,而一旦有人賞識,便能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金栗園后面,有一個二十多畝的蓮池,水邊有一個園子,楮樹生長的茂盛。我想要在那建一個小亭子以乘涼,有的人勸我說:楮樹不是一種可做木材的樹,最好把它砍伐了,種上松柏。我回答說:松柏長的很慢,很久才有陰涼,我怎能等得了。有的人又建議:種桃樹李樹。我回答:桃樹李樹成陰,也需要等四五年,道人云游四海,像云一樣游走,怎能滯留于一處呢。我需要的是現(xiàn)在可以用來乘涼的。楮樹雖然不能作為木材,也不像商丘的樹木,聞了之后讓人狂醉
22、三天而不能自己。也介于可作為木材和不可作為木材之間。用它做木材,那么不能用來作為頂梁柱。不把它作為木材,那么它的皮可以做紙,結的子可以用藥,也可繪染,洗臉,用處還是很多的。以前蘇軾作宥老楮詩,大概也是來源于此種說法。今年夏天,非常熱,呆在前面的堂屋像火燒的一樣,到了這個地方卻清風送爽,涼快無比。而且楮樹葉都有手掌那樣大小,蔭涼的地方很大,整個亭臺都在樹蔭之下。種植了竹子作為亭子,亭子上蓋著箬葉,那么陽光就遮住了,還可以避雨。太陽西下,茂密的樹林隱藏著酷烈的陽光,樹葉中的小鳥因為熱在鳴叫著,低沉的氣氛就像是深山老林一樣。這幾天以來,在楮樹下納涼就像穿衣吃飯一樣,不能有一天停息,非常合乎我的心意。
23、自己思量種植別的樹木,還是應當種植楮樹,而且到了現(xiàn)在,楮樹已經(jīng)長得繁盛茂密,難道不只能感謝它的嗎?那么就用最高的殊榮對待它,所以把它取名叫做“吾亭”(我的小亭子)。普陀區(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官方版)(五)閱讀下面文章,完成2125題(13分)靈壁張氏園亭記 宋蘇軾道京師而東,凡八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阜。蒲葦蓮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tài);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yǎng)。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茹可以饋四方之客。維張氏世有顯人,自其伯父殿中君,與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靈
24、壁,而為此園,作蘭皋之亭以養(yǎng)其親。其后出仕于朝,名聞一時。推其馀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馀年矣。其木皆十圍,岸谷隱然。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則忘其身,必不仕則忘其君。譬之飲食,適于饑飽 。然士罕能蹈其義、赴其節(jié)。處者安于故而難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違親絕俗之譏,懷祿茍安之弊。今張氏之先君,所以為其子孫之計慮者遠且周,是故筑室藝園于汴、泗之間,舟車冠蓋之沖。凡朝夕之奉,燕游之樂,不求而足。使其子孫開門而出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歸隱,則俯仰山林之下。于以養(yǎng)生治性,行義求志,無適而不可。故其子孫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稱,處者皆有節(jié)士廉退之行。蓋其先君子之澤也。 (有刪節(jié))【注】狃:貪。
25、 21. 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22. 可填入第段畫線句空格處的語氣詞是( )。(1分)A. 矣 B. 焉 C. 也哉 D. 而已23. 對第段畫波浪線的部分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 慨嘆士人大多不能處理好“義”與“節(jié)”。B. 挖掘歷來人們在仕隱之間難以選擇的原因。C. 指出隱者的安于現(xiàn)狀會被指責為“遺棄世事”。D. 剖析仕者為利益所牽而留戀官位的不良心態(tài)。2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話,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凡園之百物,無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A. 第段開頭 B. 第段末尾 C. 第段末尾 D. 第段末尾25. 綜觀
26、全文,分析其中“記園亭”“論仕隱”兩者之間的關系。(4分)21運用排比句等整句;表現(xiàn)草木建筑或清幽或華麗的美景,突出張氏園亭“其深可以隱”的特點;音韻和諧,氣勢貫通,給讀者以深刻、鮮明的印象。22D 23B 24C25作者借記園亭表達了士“不必仕,不必不仕”的觀點,認為能報效國君,則出仕行義求志,不能則不必貪戀官祿,歸隱養(yǎng)生治性。記園亭的地理位置、景物建筑、物產(chǎn)養(yǎng)殖、規(guī)模用處及修建經(jīng)過,都突顯其既便于出仕,又適于歸隱的特點,為引出議論作好鋪墊。園亭的特點和作者的議論都表明張氏先人為子孫考慮深遠周密;而張氏先人建此園亭的遠見卓識和澤及子孫的功德也證明了作者見解的正確性。(“記”“論”的具體內容各
27、1分,兩者關系2分)白話譯文離開京師向東行,河水里卷著濁泥,道路上飛起黃塵,高坡田野蒼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來到靈璧。張氏的園亭位于汴水的北面。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長竹,粗大蔭郁的喬木,園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園中的蒲草蘆葦蓮花菱角,讓人聯(lián)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讓人感覺到山林的清爽;奇花異草,讓人回憶起京、洛的繁華;高堂大廈,有吳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chǎn)豐饒可以養(yǎng)家。瓜果蔬菜可以饋贈鄰里,魚鱉新筍可以招待來自遠方的賓客。我從徐州改知湖州,由商丘乘船,三天后到達張氏園亭。我坐著小轎來到他家門前,見到了張氏的兒子張碩。張碩請
28、我寫一篇文章為記。張家世世代代都有顯達的人,從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親通判府君那一代,開始在靈壁縣定居,建造了這個園子,在池邊修建了一座亭臺奉養(yǎng)雙親。后來他們到朝中做官,在當時很有名望。用剩馀的資財,不斷地增修擴建,到現(xiàn)在五十多年了。園子里的樹木都已長成十圍之粗,濃蔭遮蔽了河岸。園中的各種景物,沒有一樣不令人賞心悅目,我相信他們一定是花了許多力氣和時間。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國君。就像飲食一樣,自己感到適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難做到合于古人所說的君臣節(jié)義。居于鄉(xiāng)野的人安于現(xiàn)狀不愿外出做官,外出做官的人為利益所牽而不愿退出。于是他們就有
29、了違拗親情自命高潔或貪圖利祿茍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們的譏諷。如今張氏的先人,為子孫后代考慮得長遠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種植園林的地址選擇在汴水、泗水之間,此地是舟船車馬官員來往的要沖。凡衣食之需,飲宴游覽之樂,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滿足。讓他們的子孫邁出家門出去做官,朝堂不過幾步之遙;閉上院門回家隱居,就可以坐臥于山林之內。對于貽養(yǎng)性情,推行仁義保持志節(jié),無一不非常適合。因此他們的子孫凡出仕的人都獲得了循良的名聲,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潔謙退的德行。這都是他們先人的遺風。我在徐州做了兩年知州,很喜歡那里的風土人情,不忍心離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厭棄我,我打算在泗水濱買地歸老。往南可以望見靈壁,
30、雞犬之聲相聞,頭裹幅巾手拄竹杖,時時往來于張氏之園,與他們的子孫交游,我相信這一天已為時不遠了。元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記。青浦區(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寶繪堂記 (宋)蘇軾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
31、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fā)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復壁,皆以兒戲害其國,兇其身。此留意之禍也。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制洳恍叶愇嵘贂r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
32、病也。熙寧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記【注】結髦:織毛物 鍛煉:打鐵。蠟屐:制鞋子?;感蛘虝r把書畫放在戰(zhàn)船上不離身,王涯把書畫藏在夾墻中怕被人發(fā)現(xiàn)。書:書畫。百鳥的鳴叫聲從耳邊掠過。戚:皇親國戚。被服禮義:牢記并遵循禮儀。21.可填入第1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A.哉 B.也 C.乎 D.耳22.對本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寶繪堂坐落在駙馬都尉王晉卿住宅的東面。B. 寶繪堂收藏了駙馬都尉王晉卿喜歡的書畫。C. 蘇軾年少時輕視富貴生死而特別看重書畫。D.駙馬都尉王晉卿喜愛詩書也喜歡與人角斗。2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話,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
33、,而不能為吾病。A.第1段末尾 B.第2段末尾 C.第3段末尾 D.第4段末尾 24.分析第1段所用論證方法的作用。(3分)25.概述本文的寫作思。(4分) (五)21-25題(13分)21.D(1分)22.D(2分)23.C(3分)24.答案示例:第段用了引證和例論的方法。作者引老子的話證明圣人不曾廢除五色、五音、五味和馳騁田獵,又列舉劉備嵇康阮孚等人都有聲色臭味而樂此不疲的事實,論證了“君子可以寓意于物”的觀點。25.(4分)答案示例:直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又言“不可以留意于物”,例證說明留意書畫必生禍患,陳述蘇軾年少時過分留意書畫的教訓,希望王晉卿不要沉溺于書畫,從而遠離禍害。【參考
34、譯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滯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會很快樂,即使事物特異也不會成為禍害。如果把心意留滯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會成為禍害,即使是特異的事物也不會感到快樂。老子說:“繽紛的色彩使人目盲;動聽的音樂使人耳聾;豐美的食物使人口傷;騎馬打獵使人心發(fā)狂。”但是圣人并沒有因此而廢除這四樣東西,也是暫且用來寄托心意罷了。劉備有雄才大略,卻性喜織毛物。嵇康恬靜寡欲卻喜愛打鐵。阮孚狂放不羈卻喜愛制鞋子。這難道有什么音樂美色和香氣嗎?但他們終身喜歡而不厭棄。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悅于人而不足以移動人心的,莫過于書和畫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滯在
35、書畫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禍害就說不完了。鐘繇發(fā)展到因此吐血盜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發(fā)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發(fā)展到打仗時還把書畫裝在船上帶在身邊,王涯發(fā)展到把書畫藏在夾墻內,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戲害了他們的國家,害了他們的身體。這就是把心意留滯在事物中帶來的禍害。 原來我在年少的時候,也曾經(jīng)喜好這兩樣東西。家有的都擔心失去,別人所有的又擔心不給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說:我看輕富貴而看重書畫,看輕生死而看重書畫,豈不也是厚薄輕重顛倒錯誤,喪失自己的本心嗎?從這以后就不再那樣喜好了??匆娤矚g的書畫雖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煙云從眼前閃過,百鳥的鳴叫從耳邊掠過,豈不愉快的接受,
36、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記掛。于是書畫二物就常常帶給我快樂而不會成為禍害。 駙馬都尉王君雖然是皇親國戚,但他牢記并遵循禮義,學習詩、書,經(jīng)常與貧寒的讀書人比賽,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棄絕遠離歌舞和女色,卻專心在書畫方面,又建了寶繪堂在私宅的東邊,用來儲蓄全部的書畫,并要求我寫文章來記錄這件事。我擔心他弄不好會像我年少時的愛好,所以寫這篇文章告誡他,也許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樂而遠離禍害。松江區(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五) 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貴生書院說 (明)湯顯祖天地之性人為貴,人反自賤者何¨?孟子恐人止以形色自視其身。乃
37、言此形色即是天性,所宜寶而奉之。知此則思生生者誰,仁孝之人,事天如親,事親如天。故曰:“事死如生,孝之至也?!敝翁煜氯缃寂c禘,孝之達也。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寶曰位?!薄:我詫毚宋?有位者能為天地大生廣生,故大人之學,起于知生,知生則知自貴,又知天下之生皆當貴重也。然則天地之性大矣,吾何敢以物限之;天下之生久矣,吾安忍以身壞之。書曰:“無起穢以自臭?!毖宰约盒男斜鞠悖瑸閻簞t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毖云茐氖婪ㄖ?,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與天下之生可貴,故仁孝之心盡死,雖有其生,正與亡等。況于其位,有何寶乎! 吾前時昧于生理,狎侮甚多。受命以來,偶讀
38、至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乃嘆曰:謂之天民,當如是矣。”始知“君子學道則愛人”。故每過郡縣,其長吏及諸生中有可語者,未嘗不進此言。而徐聞長熊公,愛人者也。此邑士氣民風,亦自惇雅可愛,新會以南為第一縣。且排徊于余,不忍余去也。故書貴生說以謝之?!咀ⅰ抠F生書院;湯顯祖謫官徐聞典史。修葺責生書院。郊與禘:古帝王以祖先配祭昊天上帝伊尹,商湯臣,佐湯伐夏。熊公:熊敏,江西新昌人,徐聞知縣。21. 可填入第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A. 也 B.乎 C
39、.焉 D.耳22. 對第段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引用孟、孔的話論述“天地之性人為貴”,強調“仁孝”的重要性。B.通過孟、孔的話強調“仁孝”的重要性,直接揭示自賤的原因。C.用孟、孔的話闡釋“知生則貴生”的道理,強調“知生”的重要性。D.引用孟、孔的話進行對比,論述“大人之學在于仁孝”的重要意義。23. 分析第段所用論證方法的作用。(3分)24.對第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我先前對生活的道理不夠明白,對很多事情態(tài)度親昵不夠莊重。B.我先前對“生”的道理不夠明白,輕慢地對待生命
40、的情況很多。C.我先前對“生”的道理不夠明白,對很多事情的態(tài)度都輕視侮辱。D.我先前對生理的規(guī)律不夠明白,輕慢地對待生命的情況很多。25. 簡析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21.(1分)A 22.(2分)C23.(3分)答案示例:第段運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作者從反面強調我們應該知生、貴生,并引用尚書之語,強調自身心行端正對自己、對他人的重要性,最后得出不知貴生會導致仁孝之心全部喪失的結論。 評分說明:論證方法1分;分析2分。24.(3分)B25.(4分)答案示例:湯顯祖主張“貴生說”,希望徐聞學子以及徐聞知縣都能 “學道而愛人”,使士民重視珍惜生命,講習禮義,尊重人的自身價值,淳雅民
41、風。作者寫此文表達自己的教育思想?!窘馕觥俊?3題詳解】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對虛詞的考查單獨命題較少,多與翻譯、斷句等考點結合考查。備考復習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虛詞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題型種類,認真積累考綱規(guī)定的常用18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基本用法。還要注意到虛詞大多是多義的,具體解答時要根據(jù)它在句中的作用來確定它的詞義,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常用文言虛詞的辨析方法有:詞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溫故求新法、語境判定法、語法切入法、標志識別法等。此題屬于根據(jù)文言文文意選擇虛詞填空的題目,根據(jù)對文意的把握“何”一般和“也”連用,表示反問語氣。故答案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
42、內容及論述方法的理解的能力。這類試題一般要先認真研讀文本,然后結合對選項的把握和理解進行辨析。選項A,引用孟、孔的話論述“天地之性人為貴”,強調“仁孝”的重要性。理解有誤。強調的是“知生”的道理;選項B,“直接揭示人自賤的原因”理解有誤,本段文本中不沒有解釋人自賤的原因;選項D,論述“大人之學在于仁孝”的重要意義,理解有誤。應是論述“知生則貴生”的道理。故答案選C。【25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分析文本的論證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作答這類試題一般要注意先明確論證方法,然后結合文本內容分析論證方法的作用。本題題干問的是:分析第段所用論證方法的作用。根據(jù)對第三段內容的把握:書曰:“無起穢以自臭。”言自己心
43、行本香,為惡則是自臭也。又曰:“恐人倚乃身。”這是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引用尚書中的話論證了人“知生和貴生”的重要性?!?6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的能力,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文本內容,然后結合對選項的理解和辨析,這樣才能準確作答本題。選項A,我先前對生活的道理不夠明白。理解有誤。根據(jù)對原文的理解“吾前時昧于生理”中的“生”是生命的意思;選項C,對很多事情的態(tài)度都輕視侮辱。理解有誤,應該是對待生命的輕慢;選項D,我先前對生理的規(guī)律不夠明白。理解有誤,應該是對“生命”。故答案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這類試題一般要先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結合對文本的
44、理解進行概括和分析。本題題干文的是:簡析本文的創(chuàng)作意圖。根據(jù)對文本內容的把握,考生應該扣住以下文本內容:有位者能為天地大生廣生,故大人之學,起于知生,知生則知自貴,又知天下之生皆當貴重也;言破壞世法之人,能引百姓之身邪倚不正也凡此皆由不知吾生與天下之生可貴,故仁孝之心盡死,雖有其生,正與亡等。況于其位,有何寶乎;根據(jù)以上文本內容,考生可以從珍愛生命、尊重生命、鑄造民風等角度加以概括即可。徐匯區(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 待漏院記 (宋)王禹偁 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宰相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
45、鑾聲。金門未辟,玉漏猶滴,撤蓋下車,于焉以息。待漏之際,相君£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薦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之。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甚邇。相君言焉,時君納焉?;曙L于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則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三時告災,上有憂色,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
46、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屢回。相君言焉,時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于宰相,可不慎歟?復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為文,請志院壁,用規(guī)于執(zhí)政者。 注漏:古代計時器。噦噦:擬聲詞,徐緩而有節(jié)奏的響聲。眚:日食或月食,引申為災異。重瞳:相傳舜的眼睛有兩個瞳子,此指皇帝。 21可填入第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 A.且 B.所 C.其 D.也 22對第段賢相待漏時思慮的分析,都符合文意的一組是( )。(3分) 安泰百姓,并吞四夷 消弭戰(zhàn)患,開墾荒田 舉薦
47、賢能,貶斥奸佞 辭官消災,嚴懲罪犯 A. B. C. D. 23下列成語與第段描述的奸相不吻合的一項是( )。(1分) A. 恩將仇報 B.以權謀私 C. 黨同伐異 D. 阿諛逢迎 24賞析兩段畫線句的描寫手法。(4分) 25結合內容,分析第段的作用。(4分) (五)13 分21(1 分) C 22(3 分)選 D 3 分,選 A 或 B 2 分 23(1 分) A24(4 分)答案示例:前者生動刻畫出賢相為國計民生而焦慮、時刻準備上朝答對的神態(tài),后者刻畫了奸相為一己之利而煩憂那種裝模作樣的神態(tài),表達了作者鮮明的褒貶。25(4 分)答案示例:第段先總結宰相所思所為對于治國安民的重要性,再補充了
48、尸位素餐、明哲保身的庸相不可取,體現(xiàn)行文及闡述的縝密周全。天道不說話,而萬物卻能順利生長,年年有所收成,這是為什么呢?那是由于掌握四時、五行的天官們使風雨調暢的結果?;实鄄徽f話,而人民和睦相親,四方萬國安寧,這是為什么呢?那是由于三公商討了治國綱要,六卿職責分明,伸張了皇帝的教化的結果。所以我們知道,國君在上清閑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這就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賢相名臣善于治理國家的,從皋陶、夔到房玄齡、魏征,是屈指可數(shù)的。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勞不懈。早起晚睡為國君效力,連卿大夫都是如此,何況宰相呢! 朝廷從建國初即沿襲前代的制度,在丹鳳門西邊設立宰相待漏院,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務。
49、當朝見之所的門樓上映著一線曙光,東方還未大亮時,宰相就動身啟行,儀仗隊的燈籠火把照耀全城。宰相駕到,馬車鈴聲叮?,富有節(jié)奏。這時宮門未開,玉漏聲殘,侍從撩開車上帷蓋,主人下車到待漏院暫息。在等候朝見之際,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 或許在想,百姓尚未安定,考慮怎樣使他們平安;各方少數(shù)民族尚未歸順,考慮怎樣使他們前來歸附。戰(zhàn)事未息,怎樣使它平息;田野荒蕪,怎樣使人們去開墾。德才兼?zhèn)渲松形慈斡?,我將推薦他們;奸人在朝,我將貶斥他們。氣候反常,天時不正,災害一次次發(fā)生,我愿意辭去相位來乞求上天消除滅害;各種刑罰未能廢止不用,欺詐行為不斷發(fā)生,我將請求施行文德教化來矯正這些人。懷著深深的憂慮,等
50、待天明入宮。宮門開后,善聽各方意見的天子離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見,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于是世風清明安定,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這樣,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優(yōu)厚的俸祿,那就不是僥幸而得,而是完全應該的。 或許在想,我有私仇未報,考慮怎樣斥逐仇敵;有舊恩未報,考慮怎樣使恩人榮華富貴??紤]著金錢美女,怎樣到手;車馬玩物,怎樣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權勢,我便考慮如何提拔他們;正直之臣直言諫諍,我便考慮怎樣罷斥他們。三時各地報告災情,皇上憂慮,我便考慮怎樣用花言巧語取悅皇帝;眾官枉法,國君聽到怨言,我便考慮怎樣奉承獻媚求得皇上的歡心。他為私事思緒紛亂,強自坐著假睡。宮門開了,金殿上龍目四顧
51、,宰相提出建議,皇上被他蒙惑,政權由此而毀壞,皇位也因此而動搖。如果這樣,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遠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應該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國之政,萬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難道可以不謹慎以待嗎?還有一種宰相,他們沒有惡名聲,也沒有好名聲,隨波逐流時進時退,竊取高位貪圖利祿,濫竽充數(shù)而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寫此文,希望能把它記錄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誡執(zhí)政的大臣。嘉定區(qū)2019年高三一模語文(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敘陳正甫會心集 (明)袁宏道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tài),雖善說者不
52、能一語,唯會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說書畫,涉獵古董,以為清;寄意玄虛,脫跡塵紛,以為遠。又其下,則有如蘇州之燒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逾于此時者。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覺最上乘也。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無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驗榫迫?,或為聲伎;率心而行,無所忌憚,自以為絕望于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漸長,官漸高,品漸大,有身
53、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節(jié),俱為聞見知識所縛,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遠矣。余友陳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會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不然,雖介若伯夷,高若嚴光,不錄也。噫,孰謂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壯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注】陳正甫:湖北竟陵人,時任徽州知府,善談性理之學。 蘇州:唐代詩人韋應物任官終于蘇州刺史,史稱“韋蘇州”。其詩恬淡高遠,有意趣。后人常有模仿其燒香煮茶以示高雅。21.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3分)_22.可填入第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1分) A耳 B.焉 C.也 D.矣23.對“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品質愈卑劣,所以他們
54、所追求的就愈卑下。 B. 品行愈低下,所以他們所追求的就愈低下。 C. 品德愈卑鄙,所以他們所追求的就愈下流。 D. 品味愈低下,所以他們所追求的就愈低級。24.以下對“趣”的分析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3分)A.韋蘇州等世俗之人,燒香煮茶,無法得到、領會意趣。 B.童子之趣,得之于自然,無私心雜念,是最上乘的趣。 C.山林之人,自由自在,不受束縛,沒有求趣而趣自來。 D.年長、官高、品大者,往往受見識束縛,離趣味愈遠。2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4分)_(五)閱讀下文,完成第21-25題。(13分)21.(3分)采用整散結合的句式,語言生動富有變化。(1分)先用整句鋪排設喻,從山色、水味、花光、女態(tài)等多角度突出趣的美妙;(1分)再用散句,表明意趣只能用心領會,意味深長。(1分)22.C(1分) 23.D(2分) 24.A(3分)25.(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汽配壓鑄產(chǎn)品合作協(xié)議書
- 2025年中班幼兒教學總結范例(二篇)
- 2025年個人租房合同協(xié)議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個人投資理財委托合同(4篇)
- 2025年代理招生協(xié)議書教育補習機構模板(2篇)
- 廠房裝修人工合同標準范本
- 橡膠制品運輸司機勞務合同
- 商鋪裝修增項協(xié)議書
- 養(yǎng)老院裝修工程分包合同
- 液態(tài)涂料罐車色彩運輸合同
- 商業(yè)銀行的風險審計與內部控制
- 2025年與商場合作協(xié)議樣本(5篇)
- 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售傭金返點合同范本6篇
- 2025-2030年中國配電變壓器市場未來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研分析報告
- GB/T 45120-2024道路車輛48 V供電電壓電氣要求及試驗
- 2025年上海市嘉定區(qū)中考英語一模試卷
- 潤滑油、潤滑脂培訓課件
- 2025年中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華中師大一附中2024-2025學年度上學期高三年級第二次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ADA糖尿病醫(yī)學診療標準指南修訂要點解讀(2025)課件
- 健康管理-理論知識復習測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