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第8單元定稿雷云學_第1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8單元定稿雷云學_第2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8單元定稿雷云學_第3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8單元定稿雷云學_第4頁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8單元定稿雷云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5內江市東興區(qū)外國語小學校集體備課教案科目:語文 第11 冊 第8單元 備課教師:雷云學 日期:2013-11-16課題: 25、 伯牙絕弦課時:1教學目標(分層)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3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見真摯的友情。教學重點重點: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教具學具高山流水的樂曲教 學 過 程一、課前談話、揭題導入師:我們來做一個文字游戲,老師說一個“楊柳依依”,你們也說幾個這樣的詞。引導學生說詞。老師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課件出示:清風徐

2、徐楊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煙裊裊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綿綿這些詞都是描寫什么的?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物。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這些詞語,對寫作一定有幫助。有一個故事千古流傳,令人吟誦至今,它記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它就是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絕弦。引入較好二、初讀課文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2生再讀課文,根據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頓恰當。3指名讀,學生評議,在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讀好文言文的節(jié)奏。4師范讀,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指導: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謂/ 世/ 再無知音三、讀懂

3、課文內容1師: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鐘子期,課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學習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課后的注釋;聯系上下文理解;通過平時學習古詩知道學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用自己的話讀懂課文的意思)2學生自學,弄懂課文的意思。3通過自學,你讀懂了什么?(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4你從哪里看出伯牙和鐘子期互為知音?(在生與生的交流中,教師作點撥、指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的意思,并繼續(xù)強化、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學生感情朗讀此句。引導理解知己: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引導學生展開

4、聯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表面的。膚淺的。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最能明白伯牙內心深處的表白)說話練習:如果你是伯牙,當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通過讀去體會比較好。(失望、寂寞、憂慮、渴望)后來,當你終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樣的?(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5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出示課件:“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質疑:前面

5、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好?。。煟合喈斉c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真棒??!了不起!真厲害!)總結: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齊讀”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師贊嘆“善哉”,理解“善哉”表贊嘆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義:學到此時,我們能理解“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的含義了嗎?(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藝高操,所奏樂曲悠揚動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贊嘆?指導讀鐘子期贊嘆的語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聲不僅能表現高山流水,還能讓具有很高音樂鑒賞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場景。想象

6、一下,伯牙的琴聲還表現了哪些動人的場景呢?引導學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風、裊裊炊煙、瀟瀟春雨等。3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假如現在你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透過伯牙的琴聲,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風了嗎?于是你怎么贊嘆?(“善哉,徐徐兮若清風!”)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過伯牙的琴聲,你看見那皎皎的明月了嗎?你將如何贊嘆?(“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象這樣一幅畫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聽琴,當伯牙鼓琴志在楊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霧、志在炊煙子期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說句子。5這正是“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蔽倚挠兴?,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贊之,如此理解自己心

7、意的朋友,這就叫知音。而不論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還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風,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6感情誦讀24句。7而伯牙在楚國是著名的彈琴高手,他能通過樂曲表達自己豐富的情感。當他一次次將自己的情感融入琴聲中,彈奏出一首首美妙的樂曲時,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稱贊)周圍的人會怎么稱贊呢?(琴藝高超、琴藝爐火純青)8這些贊美之聲聽多了也不過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還渴望什么?(渴望有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當聽到子期對自己心意的領會,他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或會對子期說些什么呢?9從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離,一個善鼓琴,一個善聽,他們共同交流著對音樂的理解。再讀課文14句

8、,感受知音歡聚的融洽與歡樂。10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睂W生讀??梢耘錁防收b讀,體會意境。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當時的心情?引導學生感悟: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過去沒有知音、無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無人傾訴的痛苦,無邊的孤獨寂寞,最后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伯牙用絕弦的方式表達對子期的思念。)11當你理解了伯牙此時的心情,請再讀這句話。12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次誦讀課文。六、作業(yè):收集體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板書設計 25伯牙絕弦伯牙

9、善鼓琴所念絕弦(知音)鐘子期善聽必得之死板書設計簡潔明了。課后反思本課設計時主要抓住重點句“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體會知己含義,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再圍繞“絕弦”,讓我們感受到不僅僅是伯牙、子期心靈相通的情義,最后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從教者與學生一起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教學時要多引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讀、思、悟,要讀得充分,讀得入理,讀出韻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颇浚赫Z文 第11 冊 第七 單元 備課教師:雷云學 日期:2013-11-16課題: 月光曲課時:2教學目標(分層)自主學習課文生字,理解“傳說、譜寫、幽靜、純熟、清幽、恬靜、陶醉”等詞語的

10、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文章中的關鍵語段,了解并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豐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對音樂的熱愛。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教學重點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教學難點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教具學具傾聽月光曲教 學 過 程第一課時 一、課題導入,初步了解課文大意。讀題。師誦第一小節(jié),學生提煉要點并以“月光曲”開頭說一句話,理解“傳說”??梢约ぐl(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出疑問: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學生圍繞問題自學。組織交流。歸納梳理交流

11、要點,導入下文教學。說明:在揭示課題后,學生通過聽,了解與月光曲相關的信息,并以“月光曲”開頭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清楚地表達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初步了解傳說中月光曲譜成的大概過程。二、學習27小節(jié),體會人物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理解“幽靜”,了解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書:情不自禁走近)說明: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幽靜”這一詞語的意思,體會作為一個音樂大師,身處這樣的意境中,很容易觸動創(chuàng)作的思緒。學習兄妹倆的對話。引導學生在轉述對話的過程中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喜愛,感受兄妹倆互相體諒的真情。板書要點,隨機指導朗讀。指導分角色朗讀。根據要點概括對話的大意。說明:課文第3小節(jié)作者

12、重點描寫窮兄妹倆的對話,這既讓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又讓他感受到兄妹倆之間的真情,這是他為盲姑娘彈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師抓住這一寫作特點,讓學生在轉述對話、圈畫批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時引導學生抓住對話中的要點信息,簡要概括對話的大意,為達成本課時簡要概括月光曲譜成經過這一訓練目標作鋪墊。(板書:走進)了解貝多芬走進茅屋后做了哪些事。學生交流。(板書:彈再彈)圍繞“貝多芬為什么彈了一曲再彈一曲”深入研讀。聯系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里的想法。組織交流,隨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品讀盲姑娘的語言,體會她激動的心情,了解她不僅懂音樂而且熟知貝多芬

13、的音樂。隨機理解“純熟”。品讀貝多芬的語言,感受貝多芬小鎮(zhèn)遇知己時的心情及對盲姑娘的敬佩。指導朗讀對話。小結貝多芬彈了一曲再彈一曲的原因。說明:教學時,先讓學生抓住主要事件整體了解47小節(jié)這部份內容,再通過聯系上下文想象寫話,揣摩貝多芬當時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機學習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由此了解貝多芬彈了一曲后又決定即興創(chuàng)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發(fā)展。三、感受意境,指導概括。誦第8小節(jié),渲染貝多芬創(chuàng)作時的情境。出示第9小節(jié),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繪的意境。讓學生畫出聯想的句子。這樣讓學生區(qū)分實在事物和聯想。讓學生讀皮鞋匠聯想的句子時,先想象是幾幅畫面,并說說在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這樣的想象

14、對我班學生是個難點,因此我讓觀看了這段內容的視頻,并通過抓住“微波粼粼、霎時間”來感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時想象此時的樂曲是怎樣的節(jié)奏。(板書:記錄譜成)引導學生根據貝多芬的行為線索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4結并明確下一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說明:通過教師有感情地誦讀,將學生帶入貝多芬創(chuàng)作時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當時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觸發(fā)了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導學生簡要概括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過程。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回顧。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說明:回顧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復習根據課文線索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二、學習810小節(jié),

15、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出示寫景句,理解“清幽”,指導“幽”的書寫。播放月光曲音樂,引導學生想象樂曲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個性化的描述。了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自讀第9小節(jié),用直線劃出哥哥想象的內容,嘗試讀出感受。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交流感受,體會旋律的變化和貝多芬的情感,隨機指導朗讀。重視了學生的朗讀。配樂,師生合作朗讀,嘗試背誦。理解“恬靜”,從盲姑娘的神態(tài)中感受音樂給她帶來的幸福和快樂。說明: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朗讀中了解文中描繪的月光曲的情景,體會樂曲的美妙旋律和音樂給兄妹倆帶來的幸福和快樂,并初步感受聯想的表達效果,積累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引讀第10節(jié)描寫貝多芬的句子,結

16、合“飛奔”感受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導朗讀。想象貝多芬離開后兄妹倆的對話,續(xù)寫課文內容。說明:在想象寫話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訓練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學習運用不同的表達形式寫好一段對話,在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貝多芬的人格魅力。三、總結全文,升華主題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開討論。感悟人們賦予月光曲這一“傳說”的內涵。說明:圍繞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過對“傳說”的深入理解,感受音樂家用高超的技藝、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作,為熱愛音樂的人帶來幸福和快樂,進一步揭示課文主題。板書設計 26、月光曲 海 上 升 明 月 月亮升起 月亮升高 風卷巨浪微波粼粼 穿過微云 波濤洶涌 (舒緩

17、) - (增強) - (高昂)板書設計好。課后反思學生要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這課有兩個突破點:一是從聯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體會貝多芬的高超技藝,二是體會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摯的情感??颇浚赫Z文 第11 冊 第8單元 備課教師:雷云學 日期:2013-11-16課題: 蒙娜麗莎之約課時:1教學目標(分層)1、能認讀“矜持、璀璨”等詞語,積累“難以捉摸、轉瞬即逝”等成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對照,抓住重點詞句感受世界名畫蒙娜麗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教學重點感受世界名畫蒙娜

18、麗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教具學具1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作背景,對戰(zhàn)象有一定了解;2學生預習課文,了解大象的相關資料,可以搜集其他關于大象及人與動物的故事。教 學 過 程(一)吟讀,導入新課1、同學們,這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出示圖片),你看有許多人在等待,他們在等待什么?咱們一起來讀一讀屏幕上的小詩:隊伍像一條長龍/大家都在靜靜地等著/一群灰鴿飛來/在我們身邊大搖大擺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著頭看著我們/猜想我們在做什么/它們猜得到嗎/大家正在等著探訪/那剛從巴黎飛來的世界著名的美麗

19、女子/聽說美法兩國多次交涉/她才能暫時離開巴黎的盧浮宮前來紐約/世界上有多少人能親睹她的風采呢/我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有朝一日/她能從大洋彼岸飛來與我們相約/我猜想今天來“赴約”的人一定很多/但隊伍之長還是遠遠地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知過了多久/終于看到了她/近了/更近了/終于跟她面對面了/她/就是誕生于達·芬奇筆下/面帶永遠微笑的“蒙娜麗莎”!很好的一種教學形式。2、讀了這一首小詩時,你體會到作者和人們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在等待?(仰慕、期盼、興奮)3、是呀,人們在仰慕和期盼中等待,這等待就是為了這樣的相遇。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蒙娜麗莎之約”(板書課題,齊讀)(二)速讀,整體感知

20、1、快速地朗讀課文,在讀正確,讀通順的基礎上,想一想:課文哪幾段著重向我們描繪了這一幅世界名畫。(生自由出聲讀課文)2、檢查詞語:肖(xiào)像、臉頰、悄然、難以捉摸 矜持 沐浴 璀璨 轉瞬即逝3、課文哪幾段著重向我們描繪了這一幅世界名畫?(三)細讀,感受魅力。1、細讀課文57自然段,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劃出句子,寫寫批注。2、 隨機交流,感受名畫的魅力。句子一:她的臉頰放著紅光,一頭黑發(fā)輕松地垂在雙肩,她的眼神是那樣柔和與明亮,嘴唇看來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細看她的頸項,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1)你是從哪些詞體會到這幅畫的魅力?(板書:逼真的

21、形象)這段描寫讓你想起了哪些詞語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似真亦幻)怪不得作者說(生讀)“近了,更近了,蒙娜麗莎就像真人一樣慢慢地走進你。”怪不得作者說(生讀)“我隨著隊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保?)奇異是什么意思?(奇怪,與一般的不同)僅僅是看一幅畫,作者的內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起伏呢?出示:據資料顯示,這個已經活了五百多年的女子,曾經經歷過戰(zhàn)火的洗禮,品嘗過一次次被竊奪的痛苦,可謂是飽嘗了人間的風雨滄桑。記得當年蒙娜麗莎失竊之時,成千上萬的人為之痛不欲生。法國政府則把當日定為“國難日”;而當她失而復得時,舉國歡騰,其盛況不啻(chì)于國家重獲新生。

22、(3) 你覺得這些人心中的蒙娜麗莎還是一幅畫這么簡單嗎?是呀,怪不得作者有緣與她相見時心中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出示畫像)可以讓空洞的說理變得直觀形象。請你多看幾眼蒙娜麗莎,想象作者當時心中會怎樣說?(4)引讀:就是這樣一個奇女子,撩撥著無數世人的夢,讓他們念想著與她見上哪怕一面。此刻,我看到了蒙娜麗莎(生接讀)句子二:在那極富個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靜、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時讓人覺得舒暢溫柔,有時讓人覺得略含哀傷,有時讓人覺得十分親切,有時又讓人覺得有幾分矜持。蒙娜麗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樣耐人尋味,難以捉摸。(1)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板書:神秘的微笑(2)你從哪些詞語的描寫中感受

23、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3)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打動了成千上萬一睹芳容的人。誰來讀讀這段話,讀出這種神秘。(指名兩人讀,齊讀)(4)質疑:眼神和嘴角組合成的微笑,怎么會蘊含著那么復雜的情感呢?預設1: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想象讓平面變得立體,讓靜止變得鮮活,這樣的描寫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名畫的魅力,還能使文章更吸引人。 預設2:達芬奇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課件補充資料:500多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

24、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確實,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欣賞這幅畫,人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諷嘲,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神秘莫測的內心世界。讀了資料,你獲得哪些信息?(5)小結:偉大的畫家達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恒美的象征。怪不得(齊讀)當年蒙娜麗莎失竊之時,成千上萬的人為之痛不欲生。法國政府則把當日定為“國難日”;而當她失而復得時,舉國歡騰,其盛況不啻(chì)于國家重獲新生。句子3:蒙娜麗莎的身姿和雙搭的雙臂使她顯得大方、端莊。她的臉部、頸部和雙手好像

25、沐浴在陽光里,格外明亮動人;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樸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襯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滿著幻覺般的神秘感,山巒、石橋、流水、樹叢、小徑,在朦朧中向遠方蜿蜒隱去。在這空曠而深遠的背景里,蒙娜麗莎更加美麗動人。(1)這段話描寫了什么?(身姿、雙臂、臉部、頸部、雙手、服飾、背景)(2)這些局部與背景描寫中,哪里讓你感覺到這幅畫的魅力? (3)小結:是呀,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處。達芬奇他是一位集雕刻家、建筑師、工程師、科學家等多種才藝于一身的畫家,他用他的智慧,完成了一個完美的構圖。于是,美麗、智慧、永恒三位融于一體。來吧,用朗讀來詮釋一下達芬奇高超

26、的畫技(齊讀后,男女生分別讀)(四)誦讀,總結延伸1、激情朗讀:蒙娜麗莎溫婉端莊,在她的身上展現著人性美的光輝,她的美超越了國界,超越了時空,難怪作者王克難在文章的結尾這樣告訴我們(生讀結尾)我們在一睹蒙娜麗莎的迷人風采之后,也會情不自禁地說我們相信每一個人在目睹蒙娜麗莎的絕美風韻之后,也會動情地說2、積累內化:名畫散發(fā)著魅力,同樣這篇文章的語言也散發(fā)著魅力。請大家自由的、大聲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直接描寫畫作的部分,感受畫面的魅力和作者細膩的筆觸。試著把自己喜歡的語言背下來。3、延伸課外:達芬奇是一位天才畫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許多杰作,我們一起來欣賞。(配樂展示畫作)課文最后是他另一幅著名的畫

27、作最后的晚餐,關于這幅畫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請課外去搜集這幅畫作的資料,并能學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加上自己的聯想和想象的寫法描寫一段話。板書設計感覺 蒙娜麗莎之約 微笑 想象 整體 課后反思應通過反思自己的教學??颇浚赫Z文 第11 冊 第8單元 備課教師:付英 日期:2013-11-16課題: 我的舞臺 課時:1教學目標(分層)1.讀讀記記“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議、風度、煉就、毅力、不解之緣、暗無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態(tài)、為所欲為、暑去寒來、不在話下、切切私語、無言以對”等詞語。 2.用比較快的速度讀懂課文,感受“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體會作者學藝的艱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 3.感

28、受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悟戲劇表演的神奇魅力。教學難點體會在藝術之路上,人們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氣和毅力。教具學具收集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發(fā)生的真情故事。教 學 過 程(一)問題引入 1.“舞臺”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2.作者對“舞臺”有怎樣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橫線劃出。 (舞臺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與這句相照應的句子讀一讀。(結尾句) 設計意圖:提出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一下找到學習的切入點,抓住重點問題學習。 (二)交流、討論 學生找出以下句子,隨機交流。 1.我還沒有出生,便和舞臺結下了不解之緣。 (1)你從哪里看出舞臺和“我”結下了不

29、通過提問讓學生去把握課文的重點。解之緣? (2)讀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時,“我”就“登臺唱戲”;一出世,就亮開嗓門唱;這些精彩的描寫讓我們感受到了“我”的藝術天分。 2.一次,小花貓看得興起,竟躥上了床。我為趕它下“臺”,腳下沒留神,一個倒栽蔥,摔下床來,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沒緩過勁兒來。 “我”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我”的觀眾無處不在,奶奶、爺爺,就連小花貓也成了“我”的觀眾。一個活潑可愛、熱愛藝術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現在讀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熱鬧,作者筆下的場景是多么生動有趣。誰能讀出有趣? 指導朗讀。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臺上去看,即使被擠在厚厚的幕布里,憋悶的滿頭是汗,也興趣盎然。 “興趣盎然”指我看戲的興趣很濃,“憋悶”一詞寫出了“我”熱得難受。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