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教新課標版第9課《故鄉(xiāng)》教學設計2_第1頁
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教新課標版第9課《故鄉(xiāng)》教學設計2_第2頁
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教新課標版第9課《故鄉(xiāng)》教學設計2_第3頁
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教新課標版第9課《故鄉(xiāng)》教學設計2_第4頁
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教新課標版第9課《故鄉(xiāng)》教學設計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故鄉(xiāng)教學設計2教學目標:1理清小說結構層次,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及探求人生道路希望有新生活的強烈愿望。2理解運用對比寫法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文章主題思想的寫法。3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4揣摩、品味課文的抒情議論意味的語言,摘抄積累詞語、句子和精彩語段。5在學習過程中,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小說的技巧和方法。教學重難點:1理清小說結構層次,體會作者的情感脈絡及探求人生道路希望有新生活的強烈愿望。2理解運用對比寫法塑造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文章主題思想的寫法。3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教學設想本文內容表面上理解起來不算太難,但是如果不結合小說的寫作背景,

2、就無法使學生真正的理解小說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本文作為一篇經典老課文,作為一篇小說閱讀的典范,可講的內容要點很多,但是如果面面俱到恐怕會都講不通、講不透,因此,我認為應該抓住一個或幾個角度,突出學習一個重點即可。在學法上,以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任務為主,教師設題引導點撥要適當,不可喧賓奪主。課時:可以安排2-3課第一課時:可以先系統(tǒng)講解一下小說閱讀的知識,使學生在整體上對如何把握小說閱讀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剩余時間可以安排解決字詞問題;然后自讀課文練習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小組討論交流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第二課時:以分析人物形象為主,同時貫穿人物描寫的各種方法和手段。第三課時:探究關鍵問題,賞析關鍵

3、語句,明確本文在寫作上的突出特點,如有時間可以當堂檢測。學習步驟:一、整體感知(一)梳理有關小說的基本知識。注:在整理時可適時結合相關的篇目進行分析。如我們學過的蘆花蕩最后一課就比較典型。(可以先讓學生整理,然后老師點撥。)1小說以塑造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和環(huán)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2小說按篇幅長短可以分為長篇、中篇、短篇,還有小小說。3小說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4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包括: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外貌(肖像)描寫、心理描寫。5故事情節(jié)一般包括:開端、發(fā)展、高潮和結局。有時分得不是特別清楚,如高潮和結局有的文章中就合在了一起。6環(huán)

4、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描寫和自然環(huán)境描寫。(二)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由學生自己默讀課文劃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字詞,并抄錄下來。(這點可以留作課下預習作業(yè))課上小組交流自己劃出的字詞,并交流自己為什么要積累這些字詞,易錯點在哪里。教師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檢測。(三)再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1用一句話概括小說的主要內容。參考答案:通過對故鄉(xiāng)景色和人物前后變化的描寫反映了當時舊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深切地感觸到故鄉(xiāng)的衰敗,描寫了以閏土為代表的舊中國農民的悲慘生活,表達了“我”對貧苦農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農村經濟的日益破產,揭示了農民日益貧困的社會根源,抒發(fā)了熱切向往新生活的愿望。2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參考答案:全文共分三

5、部分。第一部分(15)回故鄉(xiāng):描寫了故鄉(xiāng)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xiāng)的復雜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鄉(xiāng)的目的。第二部分(677)在故鄉(xiāng):寫“我”回故鄉(xiāng)的見聞與感受。第一層(68)寫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涼之中;還寫與母親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層(933)“我”回憶與少年閏土的友情。第三層(3452)“我”見到了圓規(guī)楊二嫂。第四層(5377)寫“我”見到了中年閏土。第三部分(7888)離故鄉(xiāng):寫“我”懷著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xiāng),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于未來和下一代。(四)分析人物形象1作者在這篇小說著重刻畫了哪些人物?參考答案:閏土、楊二嫂、“我”2請從多角度結合

6、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對這三個人物形象進行分析。(1)從人物描寫的角度;(2)運用對比的手法。參考答案:將兩者結合起來分析人物分析1閏土:少年閏土:外貌:“十一二歲”;“紫色的圓臉,頭戴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紅活圓實的手”動作:活潑剛健,動作利落干脆,說話脫口而出,質樸生動;有智有勇,熱情、純真。(要求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分析印正)對“我”的態(tài)度:“只是不怕我”,告訴“我”很多稀奇的事,送“我”貝殼和鳥毛,對“我”友好,熱情,和“我”建立了純真的友情。對生活的態(tài)度: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少年閏土是一個天真活潑、無憂無慮、勇敢可愛的農村小英雄的形象。中年閏土: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

7、,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動作: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xù)續(xù),謙恭而又含糊,顯得遲鈍麻木。對“我”的態(tài)度:對“我”恭恭敬敬,稱呼“我”為老爺,和“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對生活的態(tài)度:悲哀、痛苦,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靈上。中年閏土是一個生活在重壓下艱難掙扎著的中國廣大勞苦人民的代表。勤勞善良,質樸老實,痛苦麻木,但不覺悟的農民形象。作者對其態(tài)度: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作者塑造這個形象的目的:閏土的遭遇正是當時廣大受壓迫、受剝削農民的具體寫照。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

8、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國主義、封建社會雙重壓迫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害,農民在這雙重壓迫下日益破產的現(xiàn)實。2楊二嫂:二十年前的楊二嫂年輕美麗,因此她的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人稱“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她成了“凸顴骨,薄嘴唇”的“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變得自私、尖刻、貪婪、勢利,愛搬弄是非愛嘮叨,想方設法從“我”的搬家中撈點東西。楊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作者對其態(tài)度:既可恨、可鄙又可憐。作者塑造這個形象的目的:在三座大山壓榨下鄉(xiāng)鎮(zhèn)小市民也逃不了日益貧困的厄運。3“我”的形象結合下面的問題,分析“我”是一個怎樣的人。(1)“故鄉(xiāng)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這是為什么?因為“我”對

9、故鄉(xiāng)的現(xiàn)實(即人與事)感到失望,故鄉(xiāng)沒有給“我”留下好印象。(2)“我只覺得我四面有著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中的“高墻”指什么?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3)“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樣的生活?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4)“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么“害怕”?因為“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愿望能否實現(xiàn)是未知數,“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xiàn),自然便害怕起來。為什么說“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遍c土的愿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說“

10、切近”,我的愿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能否實現(xiàn)還是未知數,所以茫遠。(5)課文再次出現(xiàn)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xiàn)了什么?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6)“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練習三第3題)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斗、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始終不渝地斗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滿懷希望奮斗,就會迎來新生活。結尾充滿了哲理。總結:小說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絕不要等同于作者。“我”飄泊在外,對故鄉(xiāng)一直懷著美

11、好的回憶,看到故鄉(xiāng)衰敗、冷漠的現(xiàn)實,深感悲哀、失望,但內心深處,還有著對故鄉(xiāng)美好未來的憧憬?!拔摇睂﹂c土懷有深厚的感情,表現(xiàn)了“我”對勞苦人民的同情與愛,對等級觀念的否定?!拔摇笔亲非笮律?,心懷希望的知識分子的形象??坍嬋宋镞\用的描寫方法??梢栽O置問題:為什么魯迅筆下的“閏土”也好,“楊二嫂”也好,讀完之后能讓我們過目不忘呢?讓學生體會非常到位的人物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外貌(肖像)描寫、神態(tài)描寫同時作者還運用對比的寫法來刻畫人物。二、相關問題探究1作者在故鄉(xiāng)中描寫了三個“故鄉(xiāng)”你知道是那幾個嗎?作者重點寫了那一個?回憶中的“故鄉(xiāng)”現(xiàn)實中的“故鄉(xiāng)”理想中的“故鄉(xiāng)”2曾經是

12、那樣充滿生氣的閏土,人到中年卻活得這樣麻木、悲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這樣變化的原因,課文里也有提及: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這是表層原因,其深層原因,還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為什么中國當時的社會會陷入這樣苦難深重的境況。從這樣的探討中也可以了解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3“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義?小說以“我”為敘述者,敘述中包含著強烈的感情色彩。“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我”怎樣對待閏土,“我”怎樣看故鄉(xiāng)所發(fā)生的讓人傷心的變化,“我”對這樣的變化有什么樣的反應,等等。通過對“我”這個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窺見舊中國要求變革的進步知識分子心靈的一角。4作者最后所說的:“

13、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段話怎樣理解?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斗、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并始終不渝地斗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滿懷希望奮斗,就會迎來新生活。舊的生活這樣壓抑、沉重,作者期盼什么樣的新生活,是否心中已經有所設計、規(guī)劃,還是感到茫然,或者只是感到一絲朦朧的希望?閏土、水生、楊二嫂或者他們的后輩能否從歷史的因襲中解脫出來呢?依靠什么樣的力量才能解脫出來呢(物質的、精神的)?三、細讀課文品味語言由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找出文中自己欣賞的句子進行賞析交流,然后展示

14、。教師可以指導:事例:1閱讀課文,指出表現(xiàn)“我”心情變化的語句,說一說“我”對故鄉(xiāng)有一份怎樣的感情?見楊二嫂驚嚇、困窘:“我愕然了”;“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的站著”見閏土興奮、驚異、悲哀:“我這里很興奮,但不知道怎么說才好”;“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離故鄉(xiāng)失望、氣悶、悲哀、憧憬未來:“現(xiàn)在卻突然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在蒙朧中”2找出文中自然景物描寫的句子,并進行賞析。第2、6段反映農村的衰敗和“我”的悲涼心情。第12段明麗、五彩繽紛的圖畫和明朗愉快的氣氛,烘托“我”對少年閏土的熱愛。第78、84、88段靜謐的氣氛,情景交融的意境作用:景物描寫有力地渲染了氣氛,烘托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四、討論小說的藝術特色并分析其作用1、運用對比刻畫人物,表現(xiàn)主題;2、運用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