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化指導】高中語文 3-11 師 說課時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頁
【優(yōu)化指導】高中語文 3-11 師 說課時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頁
【優(yōu)化指導】高中語文 3-11 師 說課時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頁
【優(yōu)化指導】高中語文 3-11 師 說課時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頁
【優(yōu)化指導】高中語文 3-11 師 說課時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優(yōu)化指導】高中語文 3-11 師說課時演練 新人教版必修3一、基礎積累1下列各項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或師焉,或不焉B君子不齒C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D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解析:A項,“不”通“否”;C項,“有”通“又”;D項,“頒”通“斑”。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B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C作師說以貽之楚人伐宋以救鄭(左傳僖公二十二年)D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圣人無常師解析:A項,結構助詞,用于前置賓語與中心詞之間,不譯。代詞,指知識和道理。B項,代詞,那些。語氣副詞,用于句首,表示

2、疑問語氣,難道。C項,連詞,表目的。D項,無論。沒有。答案:C3從詞類活用角度看,下面加點詞用法和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漁人甚奇之B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C侶魚蝦而友麋鹿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解析:D項,“衣”為名詞用作動詞;其他三項均為名詞的意動用法。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都是古今異義的一項是()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不必賢于弟子年十七,好古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吾從而師之古之學者必有師ABC D解析:均為古今異義詞,“眾人”古義為“一般人”;“古文”在此指兩漢及其以前的散文;“從而”古義為“跟從”“而”,是兩個詞;“學者”古義為“求學的人”。答案:B5從

3、句式特征看,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項是()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時,學于余D圣人無常師解析:A項與例句均為判斷句。B項為賓語前置句。C項為被動句和介賓結構后置句。D項為一般句式。答案:A6名句默寫。(1)是故_,_,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2)是故_,_。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3)愛其子,_;_,_,惑矣。(4)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_,_,其可怪也歟!(5)是故_,_,_,_,如是而已。答案:(1)無貴無賤無長無少(2)圣益圣愚益愚(3)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4)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5)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

4、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二、閱讀理解(一)課內閱讀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710題。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

5、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7下列各句中的“師”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A吾從而師之B師道之不傳也久矣C于其身也,則恥師焉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解析:A項是意動用法,師之,就是“以之為師”;B、C、D三項都是“從師”的意思。答案:A8下列各句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是

6、故圣益圣,愚益愚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圣人之所以為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A與的“是故”相同,與的“所以”不同B與的“是故”相同,與的“所以”亦相同C與的“是故”不相同,與的“所以”也不同D與的“是故”不相同,與的“所以”相同解析:句中的“是故”都是“因此,所以”的意思;句中的“所以”表原因,可譯為“的原因”;句中的“所以”表憑借,可譯為“用來的、的憑借”。答案:A9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

7、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解析:B項,“小學”不是“童子之師”。答案:B10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1)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譯文:_(2)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譯文:_(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譯文:_答案:(1)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2)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jīng)很久了!要想讓人沒有疑惑就難了!(3)(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足以(使人)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二)課外閱讀(2012焦作

8、高一月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題。學校黃宗羲學校,所以養(yǎng)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后設學校之意始備。非謂班朝,布令,養(yǎng)老,恤孤,訊馘,大師旅則會將士,大獄訟則期吏民,大祭祀則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蓋使朝廷之上,閭閻之細,漸摩濡染,莫不有詩書寬大之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學校。是故養(yǎng)士為學校之一事,而學校不僅為養(yǎng)士而設也。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榮之,則群趨以為是;天子辱之,則群以為非。簿書、期會、錢谷、戎獄,一切委之俗吏。時風眾勢之外,稍有人焉,便以為學校中無當于緩急之習氣。而其所謂學校者

9、,科舉囂爭,富貴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勢利一變其本領,而士之有才能學術者,且往住自拔于草野之間,于學校初無與也。究竟養(yǎng)士一事亦失之矣。于是學校變而為書院。有所非也,則朝廷必以為是而榮之;有所是也,則朝廷必以為非而辱之。偽學之禁,書院之毀,必欲以朝廷之權與之爭勝。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逼涫家玻瑢W校與朝廷無與;其繼也,朝廷與學校相反。不特不能養(yǎng)士,且至于害士,猶然循其名而立之何與?東漢太學三萬人,危言深論,不隱豪強,公卿避其貶議。宋諸生伏闕搥鼓,請起李綱。三代遺風,惟此猶為相近。使當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為非是,將見盜賊奸邪懾心于正氣霜雪之下,君安而國可保也。乃論者目之為

10、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黨人,編管陳、歐,正坐破壞學校所致,而反咎學校之人乎! (選自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注黃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寧波余姚人,曾為東林黨人,是“復社”領導人之一。訊馘:戰(zhàn)爭結束后,計檢戰(zhàn)功。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設的太學。李綱:字伯紀,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罷官。編管:宋代官吏得罪謫放,編入當?shù)貞艏右怨苁?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閭閻之細閭閻:民間B則群以為非 :指摘C不隱豪強 隱:隱蔽D而反咎學校之人乎 咎:責備解析:C項,“隱”的意思是“避開,躲避”。答案:C12下列語句編成四組,全都是黃宗羲認為學校應有功能與職責的一項是()必使治天下

11、之具皆出于學校而學校不僅為養(yǎng)士而設也便以為學校中無當于緩急之習氣而其所謂學校者,科舉囂爭,富貴熏心有所非也,則朝廷必以為是而榮之危言深論,不隱豪強A BC D解析:在這篇文章中,黃宗羲認為,學校應該是養(yǎng)士的地方,要具有獨立的評議是非的權利,不應受朝廷的干預。漢代、宋代還具有這種特點?;诖擞^點,可以采用排除法,是當時人們對學校的錯誤認識。答案:B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黃宗羲認為學校除了養(yǎng)士的職責外,重要的任務是獨立地評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斷,而應交由學校評議而定。B在“學?!逼校S宗羲對學校職能和作用的認識,擺脫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

12、想的約束,使學校承擔了重要的社會責任,顯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C黃宗羲引用東漢時太學興盛和宋代諸生干預朝政事例的目的,既論證了學校應該具有議政功能,實際上也是對自己所處“衰世”政治的影射與抨擊。D黃宗羲關于學校的職能的思想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種理想,但是他的讓庶人議政的觀點,對封建專制制度是一個很大的沖擊。解析:B項,分析理解是錯誤的,文中的“君安而國可保也”,可見出黃宗羲思想的局限性。答案:B1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譯文:_(2)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弊g文:_答案:(1)三代以后,天下事的是非對錯完全由朝廷來

13、判斷。(2)就連不肯出來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罰,指責這些人,說:“這是帶領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眳⒖甲g文:學校是用來培養(yǎng)士人的機構。不過古代圣王設置學校的用意不止如此,還要讓治理天下的手段都出自于學校,這樣設置學校的意圖才能得到完全實現(xiàn)。這樣說的意思,并不是指朝廷會議、發(fā)布政令、尊養(yǎng)老人、撫恤孤兒、計檢戰(zhàn)功,以及出兵征伐之時檢閱將士、審理重要案件時召集吏民、舉行重要祭祀之時祭奠始祖等等這些事情都要在辟雍舉行。而是無論朝廷之上,還是民間,都要經(jīng)過學問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大家都有詩書中所蘊涵的那種寬厚的氣象,天子認可的未必對,天子否定的未必錯,因此天子也不敢以自己的態(tài)度來判斷是非,而把判斷是

14、非的任務交給學校公論。所以培養(yǎng)士人固然是學校的職責之一,但是學校并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士人而設置的。三代以后,天下事的是非對錯完全由朝廷來判斷。天子表揚過的,大家就全都認為是對的;天子貶抑過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錯的。文書、限期、賦稅、司法、軍政等等,全都交給庸俗的胥吏去處理。在這種風氣之外,偶爾有稍具才干的人出現(xiàn),也會認為學校不算什么要緊的事情。其實他們所說的學校,不過是為了科舉考試而喧囂競爭,一心想爭取功名富貴的地方,所以他們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權勢和利益改變了學校的本來意義,而真正具有才能有學問的讀書人,往往從民間自行崛起,與學校根本就沒有什么關系。說到底,學校就連培養(yǎng)士人這一點作用也失掉了。于

15、是學校一變而為書院??墒?,書院中人認為不對的,朝廷一定會認為是對的,并且加以表彰;書院中認為正確的,朝廷一定會認為是錯的,并且加以摧辱。朝廷或者禁止所謂“偽學”,或者禁毀天下書院,都是用政治權力來與書院爭勝。就連不肯出來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罰,指責這些人,說:“這是帶領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遍_始的時候,學校與朝廷沒有關系;后來,朝廷跟學校事事相反。學校不但不能培養(yǎng)士人,反而成了迫害士人的場所,這樣的話,朝廷還要沿襲前代的名目而設立學校干什么呢?東漢的太學生三萬人,敢于發(fā)表正直深刻的言論,即使是面對豪強,也從不隱瞞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懼他們的批評。宋代的太學生聚集到宮門之外,擂鼓上書,請求起用李綱。這兩件事還算接近于三代的風氣。如果當時在朝廷當政的那些人,認同太學生的是非判斷,一定可以使盜賊奸邪們屈從于正氣的權威,皇位得以安穩(wěn),國家能夠保全??墒蔷尤贿€有人將太學生干預政事看成是衰世的表現(xiàn),其實東漢之所以滅亡,正在于抓捕黨人,而北宋之所以滅亡,則在于將陳東、歐陽澈編管,從而破壞了學校所致,怎么反而責怪學校中人呢!三、語言運用15根據(jù)下面的輻射圖,圍繞“報答”寫一段文字,不少于60字。要求:(1)至少要用到圖中的兩組對應關系。(2)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3)語言流暢,有文采。解析:此圖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