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教案_第1頁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_第2頁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_第3頁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_第4頁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燭之武退秦師教案授課班級: 授課時間: 授課教師:節(jié)次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1、了解左傳及有關文學常識。                2、燭之武形象分析。                3、燭之武如何退秦師。  

2、;              4、歸納整理文言文常見字詞、句式。    過程與方法:1、問題式。以問題層層推進,梳理故事情節(jié)。                2、探究式。燭之武退秦師原因及現(xiàn)實影響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

3、值觀:1、學習燭之武臨危授命,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通過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學會如何與人交流、溝通。教學重難點:1、燭之武如何勸退秦師。            2、燭之武的說話藝術帶給我們的啟示。 

4、           3、重點文言詞語及句式。教學時數(shù):3課時第一課時一、導入本單元內(nèi)容: 同學們,前面我們剛剛學完詩歌單元,已經(jīng)感受過了她的激情與柔情。而今天我們將要接觸一種新的文學形式,那就是文言文。這個單元選的是先秦的散文,這些文章或記政治、外交的風云變幻,或記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傳的敘事名篇。學習這個單元既可以從中領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但在進入今天的新課學習以前,我想先給大家?guī)c學習高中文言文的建議,為同學們剛開始學習文言文做一個

5、鋪墊,也為以后的繼續(xù)學習找準一個方向。二、學習文言文要掌握哪幾類知識?    1、通假字(每篇課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要整理到積累本上)。    2、異讀字(一個字保留了兩個以上的讀音,且音不同則義不同的字)。    3、古今異義。有:詞義的擴大、縮小、詞義的轉(zhuǎn)移、詞義的輕重、詞的感情色彩的變化和名稱說法的改變。    4、偏義復詞:即一個詞由兩個意思相近或相對、相反的語素構成,只取其中的一個語素的詞義,另一個只作陪襯。  

6、  5、一詞多義。即一個詞有多種含義。如“食”有“吃”、“吃的東西”“專指飯”等等詞義,如何判斷一個詞究竟用哪個詞義呢?主要是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閱讀,認真分析,增強閱讀能力。   6、詞類活用: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   7、特殊句式:判斷句 、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詞結(jié)構后置句(狀語后置句)、省略句等。三、學習燭之武退秦師四、解題:燭之武:鄭國大夫。馮夢龍東周列國演義:燭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

7、直擔任“圉正”(y、養(yǎng)馬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fā)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    秦師:秦國軍隊。              退:使撤退。五、導入新課:我國自古有句話叫“一夫敵百萬之師”。這當然不是指匹夫之勇,而是策略、智慧。明朝的劉伯溫就說過:“凡用兵之道,以計為首?!逼鋵?,在中國歷史上曾有過無數(shù)這樣的人物:身佩六國相印的蘇秦,輕搖羽扇的孔明,運籌帷幄的張良,提

8、到他們我們無不贊嘆他們的大智大勇,今天我們拜訪一下燭之武,請同學們翻到燭之武退秦師。二、左傳簡介:1、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傳注釋或解釋經(jīng)書的文字)2、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它依孔子修訂的魯史春秋的順序,按時間先后,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間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治狀況。作者在選材、描寫和評論時,往往帶有自己的褒貶和愛憎。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3、左傳是研究

9、我國先秦歷史很有價值的文獻,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而且還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為后世敘事散文樹立了典范。在文學上和語言上的成就很大。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三、整體感知:1、教師范讀或聽錄音朗誦,學生整體感受課文。學生注意字音、節(jié)奏、斷句。  2、聽完后,展示幻燈片,訂正字音。3、自讀課文。4、指名朗讀課文。5、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疏通原文。四、作業(yè):疏通課文。      &#

10、160;                      第二課時一、課文導入:荀子說過:“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談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學習文言文更應如此。因時間關系,古代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在語意及語法上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歸納整理,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二、串講課文:1、指名朗讀課文:2、解決學生提出的疑難詞句。3、找同學翻譯課文,注意

11、以下文言現(xiàn)象。       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已,通“矣”,語氣詞,了。)         共其乏困            

12、60;      (共,通“供”,供給。)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闕,通“缺”,侵損,削減。)         秦伯說,與鄭人盟       (說,通“悅”,高興。)     &

13、#160;   失其所與,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異義           貳于楚也(古:從屬二主,動詞;   今:“二”的大寫,數(shù)詞)         

14、;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古:東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設宴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                    

15、;               今:指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個人; 今: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詞類活用        名詞作狀語:夜縋而出(表時間,在晚上)&

16、#160;                   朝濟而夕設版焉(表時間,在早上,在晚上)                    既東封鄭(表處所,在東邊)    

17、0;   名詞作動詞:晉軍函陵 / 秦軍汜南(駐扎)                    與鄭人盟:(結(jié)盟、訂立同盟)                   &

18、#160;唯君圖之(計劃,考慮)        名詞的使動: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使動,使成為疆界)                    闕秦以利晉(利:利益、好處。名詞作使動,使得利)        名詞的意動:越國以鄙遠(鄙:邊邑。

19、名詞作意動,把當作邊邑)        動詞作名詞: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動詞作名詞,恩惠)        動詞的使動: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 

20、0;                  燭之武退秦師(使動,使退卻(撤兵)        形容詞作名詞:越國以鄙遠(遠地)                  &

21、#160;   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                      臣之壯也(壯年)        形容詞作動詞: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        

22、;數(shù)詞作動詞:且貳于楚也(從屬二主)      一詞多義          鄙:越國以鄙遠(把當作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庸俗,鄙陋)          以:

23、以其無禮于晉 (因為,連詞)              敢以煩執(zhí)事 (拿,用,介詞)              越國以鄙遠 (表順承,而)            

24、0; 焉用亡鄭以陪鄰? (表順承,而)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而:今急而求子 (才,連詞,表順承)              

25、 夜縋而出 (表修飾,連詞)               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表順承,連詞)               因人之力而敝之 (表轉(zhuǎn)折,連詞)         

26、;  焉: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語氣詞,表感嘆)               焉用亡鄭以陪鄰? (疑問代詞,何)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疑問代詞,哪里)     

27、60;     其: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代詞,指代“行李”)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代詞,指代“那件事”)               失其所與,不知 (代詞,自己的) &#

28、160;             吾其還也 (語氣詞,還是,表商量)           之:子犯請擊之(代詞,他們,指秦軍)               是寡人之過也(結(jié)構助詞,的) &#

29、160;             臣之壯也(主謂間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30、60;輟耕之壟上(動詞,往、到)   特殊句式         A、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用“也”表判斷)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與,不知 / 以亂易整,不武    

31、0;        B、賓語前置句:夫晉,何厭之有 (“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         C、狀語后置(介詞結(jié)構后置):以其無禮于晉。                       &#

32、160;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33、;   佚之狐言于鄭伯。         D、省略句:          省主語:(晉惠公)許君焦、瑕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34、;              (燭之武)夜縋而出                 (燭之武)許之                &

35、#160;(秦伯)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          省賓語: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指滅鄭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之:指鄭國)          省介詞

36、: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 (省略介詞“于”)三、鞏固課文翻譯,掌握特殊文言現(xiàn)象。四、熟讀課文,教師給出以下思考題:    1、晉國為什么要攻打鄭國?    2、秦國為什么又要幫助晉國攻打鄭國呢?3、秦、晉兩軍的軍隊駐扎是怎樣的?試用圖描述。五、布置課后作業(yè)。完成課后作業(yè)第一題。                  

37、0;         第三課時一、導入新課在秦王威風八面的朝堂上,藺相如輕啟三寸不爛之舌,挫敗秦王奪璧的陰謀,使寶璧平安歸趙;在群儒唇槍舌劍的進攻面前,諸葛亮輕動三寸不爛之舌,折服東吳的飽學之士,使孫劉迅速結(jié)盟;在鄭國危如累卵之際,老邁的燭之武輕搖三寸不爛之舌,虎狼之師不擊自退,鐵桶之圍不攻自破。 燭之武在劍拔弩張的敵對情勢下,是如何說服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護鄭國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一同走近燭之武退秦師。二、介紹背景: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

38、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jié)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子人九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

39、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秦國此次東征源于:一礙于秦晉聯(lián)盟,二源于東擴的野心。三、幻燈片展示春秋時期形勢簡圖:    教師解說:這是秦國,都城為雍。這是晉國,都城為降。這是鄭國,都城為新鄭。晉鄭比鄰,秦如攻打鄭國,的確如燭之武所言:越國以鄙遠。當時晉軍駐扎函陵,即新鄭縣北;秦軍駐扎氾水南面,離新鄭也不遠。大軍壓境,鄭國危如累卵。本文記敘的是秦晉攻打鄭國之前展開的一場外交斗爭,燭之武是這場斗爭的主角。只身赴秦,說退秦師,實屬不易。四、鑒賞故事情節(jié):1、課

40、文的標題是“燭之武退秦師”,其題眼(題目的關鍵詞)是什么?   “退”2、如果你來寫這篇文章,圍繞“退”,你會寫些什么內(nèi)容呢?   學生可能會說:退的原因,退的經(jīng)過,退的結(jié)果。3、燭之武為何退秦師,而不是退晉師?在第幾段交代的?還交代了了什么?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從中可看出秦、鄭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為燭之武說退秦師埋下伏筆。     第一段;還寫出了形勢(晉侯、秦伯圍鄭);駐軍的位置。4、是燭之武自告奮勇前去說退秦師的嗎

41、?不是。5、燭之武是怎樣出場的呢?是否馬上同意幫助鄭國呢?     鄭國面臨覆滅的危險情形之下,鄭大夫佚之狐向鄭伯推薦;鄭伯采納意見。     燭之武拒絕見秦君,流露出年輕時未被重用而產(chǎn)生的牢騷和不滿。6、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     表現(xiàn)的大度寬容而不卑不亢。先屈尊自責,動之以情;后以國家大義警之,曉之以理。7、燭之武為什么能臨危受命?     一是鄭伯態(tài)度誠懇,勇于自責,動之以情并曉之以理

42、;這種透徹的分析,誠意的表白,終于感動了燭之武,使之臨危受命,義無返顧赴敵營。     一是燭之武深明大義,有愛國思想且腹有良謀、成竹在胸。) 8、秦晉聯(lián)軍兵臨城下時,鄭國危如累卵。如果你是鄭國的大臣燭之武,你將通過什么樣的方法保全鄭國?       離間秦晉聯(lián)盟,關鍵是如何說退秦師。  9、假設我是秦伯,你是燭之武你要怎樣才能說服我退兵?”       英雄所見略同。指名讀第

43、三段,其他同學思考燭之武用哪些事理和事實說服秦伯退兵的?   越晉難治。秦國圖謀東擴,但秦在西、晉在中、鄭在東,隔著晉國,秦國是很難對鄭國實施長期有效治理和控制的。   亡鄭利晉。秦國勞師興眾,企圖瓜分土地,但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晉國,晉國疆土擴充力量增強,相對而言就意味著秦國勢力削弱。闡明利害,動搖秦君。(鄰之厚,君之薄也)舍鄭利秦。保存鄭國,不僅無害,反而有益,秦國要擴大在中原的影響,鄭國作為“東道主”,可“供其乏困”。替秦著想,以利相誘。(君亦無所害)    晉人無信??v觀歷史,經(jīng)過言而無信、

44、過河拆橋、忘恩負義,從而勾起秦晉兩國的歷史糾葛,瓦解秦晉聯(lián)盟。引史為例,挑撥秦晉。(君之所知也)    晉人無厭。從歷史說到現(xiàn)實,晉人不僅無信,而且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然要進犯秦國。推測未來,勸秦謹慎。(唯君圖之)10、其中那一點最關鍵?闕秦以利晉11、燭之武為什么能夠說服秦伯退兵呢?  主要是燭之武善于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言談中又似乎處處都在為秦國的利益著想,春秋無義戰(zhàn)! 利益至上。從而打動了秦伯,讓秦怕心悅誠服,不僅答應退兵,而且助鄭防晉。     &

45、#160; 善于分析利弊,處處為秦國著想:       迂回戰(zhàn)術不暴露游說目的:燭之武閉口不談鄭國的利益得失,言談中似乎處處在為秦國利益著想:先講明秦晉圍鄭,即使攻下鄭國,秦國亦無大裨益;存鄭對秦倒有好處,曉之以害,動之以利,使秦伯覺得枉費心機。      善于利用矛盾:      巧施攻心術先對方之憂而憂:晉人無信使秦伯深思;晉人無厭預言晉國貪得無厭,日后必進犯秦國。使秦伯存有戒心,改變主意。&

46、#160;     講究語言藝術忠言順耳更利于聽。      燭之武先以退為進,開門見山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背姓J鄭國已經(jīng)處于危亡的地步。但作為鄭大夫的燭之武沒有半句為鄭國乞求的話,相反,卻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仿佛他不是來救鄭國的,而是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秦國著想,這自然會引起秦的好感,從而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縮短雙方的距離,使秦伯愿意聽他把話說完,從而為進一步打動秦伯提供了可能。      善

47、于揣摩心理。       通過分析利害關系:亡鄭利晉,舍鄭利秦。一利一害,使秦伯動心。     燭之武明里為秦,暗則為鄭。句句與鄭無關,句句關鄭興亡。真可謂:三寸巧舌力挽狂瀾息國難,一番善言情蕩衷腸罷干戈。      然而欲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蓄意來犯之師,何其難也!如果燭之武這樣說:秦晉以強凌弱,此非仁義之師、不義之戰(zhàn);鄭國尚可一戰(zhàn),勝負難以預料。秦穆公會耐心傾聽并改變主張嗎?顯然不會。燭之武是妙語退秦師。12、燭之

48、武的目的達到了沒有?何以見得?(秦晉退兵)13、晉文公為何不愿向秦軍進攻?    最后一段: 面對風云突變的局勢,晉文公沒有感情用事而表現(xiàn)了清醒的頭腦和理智的判斷。這種隱忍不發(fā)、隨機應變的胸懷和謀略,正是晉文公終成霸業(yè)的原因。五、探究本文敘事的特點?有頭有尾,層次井然。   開端:秦晉圍鄭                           發(fā)展:臨危受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