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刑法大綱和重要知識點歸納第一章刑法概述(一般不會考大題第一節(jié)刑法的概念一、刑法的定義刑法的形式定義與實質定義。二、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的各自含義第二節(jié)刑法的屬性和特征一、刑法的屬性刑法的本質屬性;刑法的其他屬性二、刑法的特征刑法同其他法律部門相比只有的特征:刑法在保護的利益與調整的對象上其范圍比其他法律部門廣泛;刑法的任務以及實現任務的方法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門;刑法 的強制力程度較其他法律的強制力程度嚴厲得多。第三節(jié)刑法的任務一、保衛(wèi)國家安全,保衛(wèi)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6 A0 G: _2 ' z2 i-:1+ B二、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
2、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三、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四、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順利進行第四節(jié)刑法的基本原則、刑法的基本原則的概念二、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三項基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以下簡稱刑法第3條、第4條、第5條規(guī)定的 三項基本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內容以及在我國刑法中的體現、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含義;三項基本原則各自在刑事立法中的體現;三項基本 原則各自在刑事司法中的體現。第五節(jié)刑法的體系和解釋一、刑法的體系刑法的體系;我國刑法的體系。二、刑法的解釋刑法的解釋;刑法的解釋按不同標準的分類,即以解釋的效力力標準劃分為方法 解釋、司法解釋和
3、學理解釋,以解釋的方法為標準劃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第六節(jié)刑法的效力范圍一、刑法的效力范圍的概念二、刑法的空間效力刑法的空間效力的概念;解決刑事管轄權范圍問題采取的屬地原則、屬人原 則、保護原則、普遍管轄原則;我國刑法的屬地管轄權、屬人管轄權、保護管轄權 和普遍管轄權的基本內容。三、刑法的時間效力刑法的時間效力的概念;刑法的時間效力包含的內容,即刑法的生效時間、刑法 的失效時間和刑法的溯及力;刑法的溯及力的概念、四種理論主張以及我國刑法第 12條規(guī)定的刑法溯及力內容。對上述第一、二、三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和理解;對第四、五、六節(jié)內容要求記 憶、理解并會運用。第二章犯罪概念第一節(jié)犯罪的概念一、外國刑
4、法中的犯罪概念外國刑法中三種類型的犯罪概念,即犯罪的形式概念、犯罪的實質概念和犯罪 的形式與實質相統(tǒng)一的概念。二、中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我國刑法第13條規(guī)定的犯罪概念。(定性和定量的問題第二節(jié)犯罪的基本特征我國刑法中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一、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二、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即具有刑事違法性三、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即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行為應不應當和需不 需要受到刑刑罰處罰的問題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既含定性要求又含定量要求 ;犯罪概念的意義。對上述 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了解;對第二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運用;對第三節(jié)內容要求理 解。第三章犯罪構成(重點章節(jié)第
5、一節(jié)犯罪構成的一般概述一、犯罪構成的概念犯罪構成的概念與犯罪的概念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的概念;明確我國刑法 中的犯罪構成概念及其所含內容。二、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按照我國犯罪構成的一般理論,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都必須具備犯罪客體、犯 罪的客觀方面、犯罪主體和犯罪的主觀方面這四個共同要件。三、犯罪構成的分類根據犯罪構成的不同性質和特點,采用不同的標準,對犯罪構成的形式進行不向 的分類,即基本的犯罪構成和修正的犯罪構成;標準的犯罪構成和派生的犯罪構成四、研究犯罪構成的意義研究犯罪構成理論對我國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刑法理論發(fā)展的意義。第二節(jié)犯罪客體一、犯罪客體的概念犯罪客體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內容;犯罪
6、客體在刑法條文中的體現:研究犯罪客 體的意義。二、犯罪客體的種類根據犯罪所侵害的社會關系范圍的不同,可以將犯罪客體分為一般客體、同類 客體和直接客體.明確每一類客體(特別是同類客體的含義、作用。二、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一直嚷嚷著要考,這么多年沒見考,估計快了明確犯罪客體、犯罪對象兩個概念包含的內容;犯罪客體與犯罪對象之間互相 聯系和區(qū)別的兩個方面。第三節(jié)犯罪客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慨述犯罪客觀方面的概念;犯罪客觀方面與犯罪客體的關系;犯罪客觀方面的主要內 容;研究犯罪客觀方面的意義。二、危害社會的行為危害社會的行為的概念;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的二個特征,即必須是對我國社會 主義社會有危害性的為刑法
7、所禁止的行為,必須是表現人的犯罪心理態(tài)度的行為;危 害社會的行為分為作為與不作為兩大類,明確作為與不作為各自的概念,尤其是不作 為成立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在司法實踐中注意區(qū)分不作為犯罪。三、危害社會的結果危害社會的結果的概念;明確危害社會的結果同犯罪客體的內在有機聯系,從而 認清危害結果有物質性與非物質性之分;危害社會的結果在我國刑法中的五種規(guī)定 及其意義。四、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刑法上的因果關系的概念;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解決刑法中的因果關系時需 掌握:因果關系的客觀性,因果關系的相對性,因果關系的必然性,因果關系的復雜性, 不作為因果關系的特殊件,因果關系與刑事責任的聯系和區(qū)別。五、犯罪的時間
8、、地點和方法闡明犯罪的時間、地點、方法都是犯罪客觀方面的選擇要件。第四節(jié)犯罪主體一、犯罪主體概述犯罪主體的概念;自然人成為犯罪主體應具備的三個條件,即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年齡闡述刑事責任年齡的概念;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的四分法規(guī)定,即不滿14周 歲的人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時期,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為相對刑事責任時 期,已滿14周歲不滿18用歲的為減輕刑事責任時期,已滿16周歲的人為完全刑事責 任時期。二、刑事責仟能力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精神病人、間歇性精神病人、尚術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 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刑事責任問題的確認 ;醉酒的
9、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 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三、一般主體和特殊主體(去年新增內容,可能出簡答題四、單位犯罪的概念,我國刑法規(guī)定成立單位犯罪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 ,即必須 是我國法律明文禁止單位實施的那些危害社會的行為 ,單位犯罪的主體必須是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和團體,目的必須是為該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第五節(jié)犯罪主觀方面(知識點比較零碎,非常重要的一節(jié)一、犯罪主觀方面概述犯罪主觀方面的概念;人在實施犯罪時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為故意和過失兩種基本 形式以及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這兩種心理要素;犯罪主觀方面總是表現在客觀方面 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之中。二、犯罪主觀方面的內容(重中之重犯罪主觀方面由
10、意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兩大部分內容構成;意識因素是指行為人 對事物及其性質的認識和分辨情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意志因素是指行為人根據對 事物的認識,決定和控制自己行為的心理因素,在我國刑法中表現為希望、放任、疏 忽、輕信兩種形式;意識因素與意志因素的有機聯系;缺乏意識因素和意念因素的,屬 于意外事件。三、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的概念;犯罪故意的兩個方面的特征;犯罪故意分為直接故意和間接故 意以及兩種故意的三個重要區(qū)別,即在意識因素方而,行為人對危害行為發(fā)生危害結 果的確定性認識有不同,在意志因素方面,希望和放任這兩種意志狀態(tài)是不同的,從兩 種故意發(fā)生的情況看有不同。四、犯罪過失犯罪過失的概念;犯罪過失的
11、兩個方面的特征;犯罪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和 過于自信的過失以及兩種過失的區(qū)別;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相似與區(qū)別。'j3 p. M+ A7 1( d五、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犯罪目的的概念、在犯罪構成中的作用;犯罪動機的概念,犯罪動機的概念是說 明情節(jié)的重要因素之一;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的關系。六、刑法上的認識錯誤(經常出選擇題,理解透徹刑法上的認識錯誤的概念;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分為法律上的認識錯誤和事實上 的認識錯誤兩大類;法律上的認識錯誤的概念及三種表現情況;事實上的認識錯誤的 概念及包含的四方面內容,即行為人對目標的錯誤認識、對犯罪手段的錯誤認識、 對因果關系的錯誤認識及行為差誤問題
12、。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第六節(jié)內 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運用。、第四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重點章節(jié)第一節(jié)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概述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tài)的定義;犯罪停止形態(tài)的特征;過失犯罪、間接故意犯罪不 存在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第二節(jié)犯罪既遂一、犯罪既遂的概念和標準(06年出過辨析,注意選擇題犯罪既遂的概念;犯罪既遂判定標準,通說主張凡符合特定犯罪構成全部要件的 即為既遂,否則為犯罪未遂。二、犯罪既遂的形態(tài)我國刑法分則對各種直接故意犯罪規(guī)定的四種既遂形態(tài):結果犯、危險犯、行為犯、舉動犯。三、犯罪既遂的處罰原則對故意犯罪的既遂犯,應當直接按照該刑法分則具體罪刑條文
13、所規(guī)定的刑罰規(guī)格量刑。.a: x7 s$ K0 x7 d! n第三節(jié)犯罪預備一、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犯罪預備的概念和三個特征。二、犯罪預備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規(guī)定的處罰原則。第四節(jié)犯罪未遂一、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未遂的概念和三個特征。二、犯罪未遂的分類犯罪未遂分為實行終了的未遂和未實行終了的未遂以及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 遂。(愚昧犯和未遂犯的區(qū)別、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闡述我國刑法第23條第2款規(guī)定的處罰原則。第五節(jié)犯罪中止一、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犯罪中止的概念和三個特征。二、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行為的定性放棄能夠重復實施的行為的含義以及認定為犯罪中止的理由。"k"
14、 E# v, '3 m7 T4 _三、犯罪中止的處罰原則 $ D4 N9 x8 r- y- e闡述我國刑法第24條第2款規(guī)定的處罰原則。;x&卜G, C6 . K2 8 U8 c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內容要求記 憶、理解并會運用。第五章共同犯罪(重點章節(jié)第一節(jié)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構成一、共同犯罪的概念二、共同犯罪的構成特征共同犯罪的主體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觀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觀要件。第二節(jié)共同犯罪的形式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其劃分標準、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任意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必要共同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三、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和事前無通謀的
15、共同犯罪事前通謀的共同犯罪的概念;事前無通謀的共同犯罪的概念 2 m4 F& d% I i$ l! V% N& f" 4 m% H* D& c0 s三、簡單共同犯罪和復雜共同犯罪 # P" A0 丫9 8 t$ r1 C2 v;H3 '* w8 B3 T. s5 I簡單共同犯罪的概念;復雜共同犯罪的概念。四、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一般共同犯罪的概念;特殊共同犯罪的概念。(犯罪集團的概念和特征第三節(jié)共同犯罪人的種類及其刑事責任一、主犯及其刑事責任(重點主犯的概念;主犯的種類;主犯的刑事責任。三、從犯及其刑事責任從犯的概念;從犯的種類;從犯的
16、刑事責任。四、脅從犯及其刑事責任脅從犯的概念;脅從犯的刑事責任五、教唆犯及其刑事責任(重點教唆犯的概念;教唆犯的特點及其成立條件;教唆犯的刑事責任。特別注意:共同犯罪中犯罪行為人的未遂、中止等犯罪形態(tài)的劃分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運用;對第二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 対第 三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運用。第六章一罪與數罪(這一章我沒有背,完全是看熟了,我賭它不出簡答,結果賭中了,你看著辦。不過 這章幾乎每年都會出題的第一節(jié)一罪與數罪的概念罪與數罪的概念 6 y+ K6 z# 17 v; A# n, Z( z/ $ h. _" t7 P/ Q- b二、罪數判斷標準2 f2 06 d
17、; r; n5 p9 m& N+ v9 ?: Q y2 W9 h5 n j A" u4 a 第二節(jié)實質的一罪 / 19 A w; d! AO Xr' sO U$ X+ b B6 S實質的一罪的內涵及其種類。 & : X/ h8 V& 9 b$ , Cz( # v o% w* S& N C+ E、繼續(xù)犯5 P- p X: I9 L& b* V- W 繼續(xù)犯的概念;繼續(xù)犯的構成特征;繼續(xù)犯的處斷原則8 z& E* B3 G/ N0 13 3 _: v" Q4 " t+ ; o( C二、想象競合犯2 L$ 丫: S
18、 9 K% _1 E7 D2 1. e* j8 D9 p想象競合犯的概念;想象競合犯的構成特征;想象競合犯的處斷原則。+ A- y8 p& t9 _( s! / 丫" p# p' o( A& G; E FO o A 三、結果加重犯5 v, E$ 13 & D( f5 丫3 r- j p# w! R R結果加重犯的概念,結果加重犯的構成特征;結果加重犯的處斷 原則。0 19 hO 1% v1 P4"第二節(jié)處斷的一罪0 w7 y, G+ I& e/ h! 1 $ c處斷的一罪的概念及其種類。/ % b5 F4 u6 i! D: c&quo
19、t; B* V; k0 N 一、連續(xù)犯+ M j( Y$ rO ?: A" x5 d; v" '連續(xù)犯的概念;連續(xù)犯的構成特征;連續(xù)犯的處斷原 則。,f% R$ QO C% ?- T; q0 |5 B! O" K. X 二、牽連犯6 M. E/ X1 1 A; L& y牽連犯的概念 淬連犯的構成特征 淬連犯的處斷原則。7F('1 J5 v j! n! M2 ?! ': X8 di E f/ r# B7 f三、吸收犯;R# I. A* J0 * x8 n1 ?5 k! G+ t& C* G+ B; 18 Q吸收犯的概念;吸收犯
20、的構成特征;吸收犯的形式;吸收犯的處斷原則。! j/ e; G2 e$ f A" M' e7 9 h9 G/ 7 R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 理解并會運用。第七章正當防衛(wèi)與緊急避險(考的讓人麻木的章節(jié)第一節(jié)正當防衛(wèi)一、正當防衛(wèi)的概念和成立條件正當防衛(wèi)的概念;正當防衛(wèi)的成立條件:起因條件,時間條件,對象條件,主觀條件, 限度條件。二、無過當防衛(wèi)權._5 P$ A$ P$ w7 R# k8 H無過當防衛(wèi)權的概念;無過當防衛(wèi)權的成立條件。(今年復試的時候考過,嘿嘿三、防衛(wèi)過當及其刑事責任防衛(wèi)過當的概念;防衛(wèi)過當的基本特征;防衛(wèi)過當的刑事責任。第二節(jié)緊
21、急避險一、緊急避險的概念和成立條件緊急避險的概念,緊急避險的成立條件:起因條件,時間條件,對象條件,主觀條件, 限制條件,限度條件,特別例外限制。二、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的異同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的相同點;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wèi)的區(qū)別。三、避險過當及其刑事責任避險過當的概念;避險過當的基本特征;避險過當的刑事責任。上述兩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運用。# d+ g2 ?/ j" : a/卜P" o6 _7 T2 S. V2 F9 1/ y! R! N' g; I第八章刑罰的概念和目的(07年出關于死刑的簡答,08年關于刑罰的目的的簡答,09注意關于剝奪政治權利的簡答第一節(jié)刑罰
22、的概念一、刑罰的概念二、刑判的特征三、刑罰與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區(qū)別第二節(jié)刑罰的目的一、刑罰目的的概念刑罰目的的概念;刑罰目的的功能。二、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08已考,再考可能性不大,要理解特殊預防的概念,持殊預防的主要內容;一般預防的概念,一般預防的主要內容; 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之關系。第九章刑罰的體系和種類第一節(jié)刑罰的體系一、刑罰體系的概念二、我國刑罰體系的特點第二節(jié)刑罰的種類一、主刑(選擇居多,基本上不會出大題,但是是刑罰的基石,值得重視管制的概念,管制的特征;拘役的概念,拘役的特征;有期徒刑的概念,有期徒刑的 特征;無期徒刑的概念,無期徒刑的特征;死刑的概念及其特點,刑法典總則關于適用
23、死刑的限制性規(guī)定。四、附加刑罰金的概念,罰金的適用方式,罰金數額的確定,罰金的執(zhí)行;剝奪政治權利的概 念,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剝奪政治權利的適用范圍與適用對象,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 剝奪政治權利的執(zhí)行;沒收財產的概念,沒收財產的適用方式,沒收財產的范圍,沒收 財產的執(zhí)行;驅逐出境的概念,驅逐出境的適用對象。J% P( w: z% r J$ w對上述兩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運用。;n( J R' A5 Y '第十章量刑(永遠的重點第一節(jié)量刑的概念和原則一、量刑的概念及其功能;量刑的特征二、量刑的原則以犯罪事實為根據的量刑原則;以刑事法律為準繩的量刑原則。第二節(jié) 量刑的情節(jié) 量刑情
24、節(jié)的概念;量刑情節(jié)的特征。2 b" i% al q, a$ T+ |7D( |- 9 o. V* R! j1 V; E: y. V 一、量刑的法定情節(jié) 法定情節(jié)的概念;總則性情節(jié)與 分則性情節(jié)。三、量刑的酌定情節(jié) 酌定情節(jié)的概念及其作用;酌定情節(jié)的種類。3 c# d" W6 v2 8 X- U三、量刑情節(jié)的適用 從輕處罰情節(jié)和從重處罰情節(jié)的適用; 減輕處罰情節(jié)的適用;免除處罰情節(jié)的適用;酌定處罰情節(jié)的適用。第三節(jié)量刑制度一、累犯(不記得考過多少次了,每年都考)累犯的概念和意義;累犯的種類;一般累犯的概念及其構成條件;特別累犯的概念及其構成條件;累犯的刑事責 任。二、自首(重
25、要性同累犯)自首的概念;自首的意義;自首的種類;一般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條件;特別自首的概念及其成立條件;共同犯罪自首的認定;數 罪自首的認定;過失犯罪的自首;自首與坦白的界限;自首犯的刑事責任。三、立功立功的概念和意義;立功的種類及其表現形式;立功犯的刑事責任,四、數罪并罰(知識點非常的碎,難于理解,是總則里最難的部分,一定要吃透)數罪并罰的概念;數罪并罰的特點;數罪并罰的意義;數罪并罰的原則;我國數罪并罰原的特征;我國數罪并罰原則的基本適用規(guī)則;不同法律條件下適用數罪并罰原則的具體規(guī)則。四、緩刑 緩刑的概念;緩刑的意義;一般緩刑的適用條件;戰(zhàn)時 緩刑的適用條件;緩刑的考驗期限;緩刑考驗期限內
26、的考察;緩刑的法律后果。 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對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運 用。第十一章刑罰執(zhí)行制度(以往選擇題居多)第一節(jié)刑罰執(zhí)行概述一、刑罰執(zhí)行的概念 二、刑判執(zhí)行的特征 三、刑罰執(zhí)行的原則 第二節(jié) 減刑一、減刑的概 念7 a: u r7 v5 N' V& |' N4 I減刑的概念和作用;減刑與改判的區(qū)別;減刑與減輕處 罰的區(qū)別。二、減刑的條件 對象條件;實質條件;限度條件。三、減刑后的刑期計算四、減刑的程序第三節(jié)假釋一、假釋的概念假釋的概念和作用;假釋與釋 放之區(qū)別:假釋與減刑的區(qū)別;假釋與緩刑的區(qū)別;假釋與監(jiān)外執(zhí)行的區(qū)別。 二、假釋的條件
27、 對象條件;限制條件;實質條件。二、假釋的考驗期及其考察四、假釋的法律后果 五、假釋的程序/ K( d2 |9 D' 0 T9 M2 A. A V : K% k/ d U/ A4 N( J5 H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 運用。# N7 ?5 i' A2 W* P" ; u/ U1 k3 b( _+ g, Q: G2 Z5 t2 a A 第十二章 刑罰消滅制 度(分值較少,選擇居多 第一節(jié)刑罰消滅概述一、刑罰消滅的概念 二、刑罰消滅 的法定原因第二節(jié)時效一、時效的概念和意義時效的概念,追訴時效與行刑時效;時效 的意義。二、追訴期限
28、 三、追訴期限的起算(注意以上,以下包括本數,而不滿 不包括本數)9 a2 o* ' q8 X% h 5 |2 a# 追訴期限起算的規(guī)定;時效中斷的概念 及其起算方法;時效延長的概念及其起算方法。第三節(jié)赦免一、赦免的概念闡述赦免的概念;大赦與特赦的區(qū)別。二、我國的特赦制度 對上述第一節(jié)、第三節(jié)內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并會運用。:H8 G |- j$ J$ p ! C' g$ ?&a* | I第十三章 刑法各論概述(基本上屬于不考的章節(jié),建議看幾遍看熟即可)第一節(jié)刑法各論的研究對象 一、刑法各論以刑法分則為研究對象 刑法各論是我國刑 法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
29、主要以刑法分則為研究對象。t8 b$ D5 Z0 P2 _3 c2 Z二、刑法分則與刑法總則的關系 刑法總則所規(guī)定的內容,刑法分則所規(guī)定的內 容;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只在內容上規(guī)定不同,但這些內容密切相聯系,屬于犯罪 與刑罰的抽象規(guī)定與具體規(guī)定關系;就刑法總則與刑法分則的關系而言,總則指導分則的運用和研究,分則使總則的規(guī)定具體化。4 d3 V" l# _/ N5 Q6 y2 i1 O 9 d-r1 T8 V % Q! ?% 6 U; U第二節(jié) 刑法各論的體系 一、刑法各論體系的概念 二、刑 法各論體系所含內容 刑法分則的犯罪分類,各國刑法中因犯罪分類的標準不同而 形成不同的刑法分則體系
30、;我國刑法分則采取大類制方式,將犯罪劃分為十大 類;刑法分則的犯罪分類及其排列的依據,即我國刑法分則將犯罪劃分為十大類的 主要依據標準是犯罪的同類客體,對十大類犯罪進行排列的依據主要是以各類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為序,由重至輕依次排列;各類犯罪中的具體犯罪的排列依據是 以社會危害程度的大小內重至 輕排列為主,兼顧罪與罪之間的內在聯系。第三節(jié)罪狀、罪名、法定刑一、刑法分則條文的基本結構 二、罪狀罪狀的概念;根據對 罪狀描述方式的不同,一般分為簡單罪狀、敘明罪狀、空白罪狀、空白罪狀與敘明 罪狀并存形式、引證罪狀。 M( k, M5 e& bl m$ % B# B三、罪名 罪名的概念; 確定罪名
31、應遵循的原則,即確定罪名應當合法、準確、簡明,確定罪名應以罪狀為 基礎并反映出罪名與罪狀的關系。四、法定刑 法定刑的概念;法定刑的種類,即大致可分為絕對確定的法定刑、絕對不確定的法定刑和相對確定的法定刑三類;相 對確定的法定刑在我 國刑法分則條文中有五種具體規(guī)定方式;宣告刑的概念以及 與法定刑的關系。對上述三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第十四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歷年所占分值不多,沒有考過大題)第一節(jié)# ', 6 TO * Z危害國家安全罪概述"hO m, I+ w7 x7 i危害國家安全罪的概念;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犯罪構成特征,即侵犯 的客體是國家的安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危害中華人
32、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犯罪主體只能是自然人且多數罪為一般主體,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的心理狀 態(tài)。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本章要求掌握4種犯罪,即分裂國家罪,煽動分 裂國家罪、間諜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的概 念、構成持征、認定這些犯罪時注意區(qū)分的罪與非罪、此罪與被罪的界限以及這 些罪的法定刑。 CO m: U. y& T: B1 Q7 p+ o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 對第二節(jié)內容中涉及罪的概念要記憶、理解,涉及犯罪構成特征及認定時注意區(qū)分 的界限應當理解并 會運用,涉及這些罪的法定刑僅要求了解。r8 E$ u- T8 E. n! A*n / u
33、2 L; a% H# D' ! a. _第十五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考的內容比較多)a- N6 c5 A( b, _& H# p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構成特征,即侵犯的客 體是社會的公共安全,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犯罪主體多數是一般主體,主觀方面既可表現為故意,也有過失構成犯罪的情況。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 安全罪,投放危險物質罪(與重大環(huán)境污染罪的區(qū)別)、破壞交通工具罪,破壞交通設施罪,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劫持航空器罪(絕對確定的法定 刑),非法制造、買賣、
34、運輸、郵寄、儲存*、彈藥、爆炸物罪,違規(guī)制造* 罪(與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 * 、彈 藥、爆炸物的區(qū)別),非法持有*、彈藥罪,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處罰),重大責任事故罪的概念、構成特征、認定這些犯罪時注意區(qū)分 的罪與非 罪,此罪與彼罪的界限以及這些罪的法定刑。:A# G" n" Z! X2 ?- z+ s&A* '- q4 + T2 |( ' h* L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記憶、理解;對第二節(jié)內容中涉及罪 的概念要求記憶、理解,涉及犯罪構成特征及認定時注意區(qū)分的界限應當理解并會運用,涉及這些罪的法定刑僅要求了解。第十六章 破壞社會主
35、義市場經濟秩序罪6 z* : '8 ?6 F( 3 , U1 _' p3 a第一節(jié)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概述B% i2 Q; e" F/ p; C g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的概念;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罪的犯罪構成特征,即侵犯的客體是我國的經濟秩序,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的市場經濟管理法規(guī),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嚴重損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行為,犯 罪主體是個人或單位,主觀方面表現為多系故意構成,并且一般具有非法獲利之目的。$ Q9 2 % z" E0 r% A. G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 m: J' Z7 '. H$ X3
36、T2 H, Q' H 8、8 M; . U: t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 假藥罪(危險犯),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公司、企業(yè)人員受賄罪,偽造貨幣罪,妨礙信用卡管理罪(08新增,重視)、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洗錢 罪,集資詐騙罪,保險詐騙罪,偷稅罪,抗稅罪,虛開增值稅專用fapia o、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fapiao罪,假冒注冊商標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侵權作品 罪、侵犯商業(yè)秘 密罪,合同詐騙罪,非法經營罪的概念、構成特征、認定這些犯罪時注意區(qū)分的罪與非罪、此罪與被罪的界限以及這些罪的法定刑。,? B* C#X. D2 a" q&
37、; f$ ' ( m& N+ r, d( T6 A 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內容巾 涉及罪的概念要求記憶、理解,涉及犯罪構成特征及認定時注意區(qū)分的界限應當理解并會運用,涉及這些罪的法定刑僅要求了解。第十七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06年考了綁架罪的法條,07年考了故意傷害罪的法條,08年考了 * 罪,09.)/ 01 T3 X; E; p ( , M 第一節(jié)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 主權利罪概述 ?# t* y; s4 P& S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概念;侵犯公 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的構成特征,即侵犯的客體是公民的人身權利與民工權利,客觀方面
38、表現為實施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行為,犯罪主體多為一般 主體,少數為特殊主體,主觀方面多表現為故意,極個別罪可由過失構成。0 " 0'.? g# m0 a! e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2 o6 Q. b6 n! u. P, N- f, H本章要求掌握 的犯罪:即故意殺人罪,過失致人死亡罪,故意傷害罪,* 罪,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非法拘禁罪,綁架罪,拐賣婦女、兒童罪,非法雇傭童工罪, 誣告陷害罪,侮辱罪、誹謗罪,刑訊逼供罪,報復陷害罪,破壞選舉罪,重婚罪,虐待罪,遺棄罪的概念、構成特征、認定這些罪時注意區(qū)分的罪與非罪、此罪 與彼罪的界限以及這些罪的法定刑。! g* ,
39、 p% m _ w% v+ M8 a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 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內容中涉及罪的概念要求記憶、理解,涉及犯罪構成特征及 認定時注意區(qū)分的界限應當理解并會運用,涉及這些罪的法定刑僅要求了解。第十八章 侵犯財產罪(永遠的重點)第一節(jié) 侵犯財產罪概述-R$ k A5 H( q2 c" O .A" l' Q# |; v/ g- H侵犯財產罪的概念;侵犯財產罪的構成持征,即侵犯的客體是公 共財產和公民私人財產所有權,客觀方面表現為非法占有、挪用或者毀壞公私財物的行為,犯罪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既有一般主體、也有特殊主體,主觀方面表現 為故意。2 Q" v; C2
40、/ E& TY1 y9 4 2 L; U4 03 O' d! S6 Q0 R 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 掌握的犯罪$ J6 A4 t" X u- w9 u本章要求掌握的9種犯罪,即搶劫罪,盜竊罪,詐 騙罪,搶奪罪,侵占罪,職務侵占罪,挪用資金罪,敲詐勒索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概念、構成特征、認定這些罪時注意區(qū)分的罪與非罪、此罪與被罪的界限以及 這些罪的法定刑。 6 h4 z8 k3 _0 J3 A7 W8 m3葉?7 J; ' I+ H* k對上述第一節(jié)內容要求理解;對第二節(jié)內容中涉及 罪的概念要求記億、理解,涉及犯罪構成特征從認定時注意區(qū)分的界限應當理解并會運用,涉及
41、這些罪的法定刑僅要求了解。第十九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jié)$ $ |& N3 R6 D4 Z" m0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概述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的概念,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的構成持征,即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對社會的管理秩序,客 觀方面表現為妨害國家機 關對社會依法實行管理活動,破壞社會正常秩序,情節(jié) 嚴重的行為,犯罪主體多為自然人構成,且一般主體占多數,少數罪為特殊主體構 成,極個別罪還有單位構成,主觀方面大多數表現為故意,個別犯罪可由過失構成。(t: m9 g; _- A1 Y0 D W ' J1 05 L6 c. v; 0 X. t第二節(jié)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 & Z9 K p* h: 本章要求掌握的犯罪:妨害公務罪,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 罪,招搖撞騙罪,尋釁滋事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聚眾斗毆罪(08年新增),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偽證罪,窩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公平原則下個人信息同意機制的法律經濟學分析
- 勞動力市場扭曲的成因機制及其影響效應研究與對策探討
- 高中物理案例教學科學思維培養(yǎng)
- 橋頭飯?zhí)霉芾磙k法細則
- 幼兒園衛(wèi)生保健人才隊伍建設與培訓體系
- 大氣光學湍流廓線的探測與預測技術研究
- 昭通盆景栽培管理辦法
- 國家安全學習體會
- 機械作業(yè)安全管理
- 兼職講師管理辦法宣導
- GB/T 307.4-2017滾動軸承推力軸承 產品幾何技術規(guī)范(GPS)和公差值
- GB 29415-2013耐火電纜槽盒
- 《密碼法》培訓只是講座PPT課件(帶內容)
- 建筑工程文件歸檔管理明細表
- 如何解讀血常規(guī)報告
- 區(qū)域消防安全風險評估規(guī)程DB50-T 1114-2021
- 免疫調節(jié)治療在腦卒中的運用課件
- 機關檔案管理工作培訓PPT課件
- 25T汽車吊檢驗報告
- 變頻空調中的永磁電機電感分析
- 高考??颊Z法填空詞性轉換匯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