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16:水量平衡洪澇、沼澤,湖泊鹽度變化_第1頁
微專題16:水量平衡洪澇、沼澤,湖泊鹽度變化_第2頁
微專題16:水量平衡洪澇、沼澤,湖泊鹽度變化_第3頁
微專題16:水量平衡洪澇、沼澤,湖泊鹽度變化_第4頁
微專題16:水量平衡洪澇、沼澤,湖泊鹽度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專題水量平衡水平衡地球上的水時時刻刻都在循環(huán)運動,從長期來看,全球水的總量閾有什么變化。但是.對一個地區(qū)來說,有的時候降水量多.有的時候降水量少.某個地區(qū)在某一段時期內.水里收入和支出的空翻.等于該地區(qū)的睹水變化量.這就是水平衡原理.【重點解析】1.分析大洋洲徑流量少的原因。水量平衡-指任意選擇的區(qū)域(水體),在任意時段內,其收入的水量與支出的水量之間差額必等于該時段區(qū)域(水體)內蓄水的變化量,即水循環(huán)過程中,總體上收支平衡。水量平衡方程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徑流量十多年平均蒸發(fā)量多年平均徑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十多年平均地下徑流量1、洪澇災害發(fā)生原因的分析思路(1)來水量大。影響因素:

2、氣候-降水多,降水變率大,如季風氣候;水系-流域面積大,支流多,入??谏?;植被-植被覆蓋率低。(2)排水不暢。影響因素:地形-地勢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彎曲,排水不暢;河道淤積;占用河道。(3)調洪蓄洪能力差。影響因素:圍湖造田;泥沙淤積。2、濕地形成原因1、緯度高、氣溫低,蒸發(fā)弱、2、地勢低平,排水不暢3、河流形成凌汛,洪澇泛濫4、植被茂密,涵養(yǎng)水源能力強5、地下凍土廣布,下滲能力差6、降水集中,且多暴雨7、河網密布8、沿海地區(qū),還有海水倒灌或者說海水的頂托作用。第1頁共5頁濕地作用生態(tài)功能:維持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tài)平衡;調節(jié)氣候;涵養(yǎng)水源、調蓄洪水;保持水土;凈化污染;野生動物棲息地。經濟科

3、學:人類提供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資源;具有景觀旅游和教育科研價值,航運。3、干旱原因:降水少a降水季節(jié)變化或年際變化大,降水少b生態(tài)破壞,氣候惡化,降水減少。蒸發(fā)強a緯度低,氣溫高,蒸發(fā)旺盛(或晴日多,日照強,蒸發(fā)旺盛)b植物的蒸騰作用強c盆地地形,不易散熱,氣溫高,蒸發(fā)旺盛。用水多a工農業(yè)生產規(guī)模大,用水量大b水資源浪費嚴重4、鹽湖的形成條件(1)淡水補給量要少:降水一氣候干早?降水量稀少,湖水補給量少冰川融水一(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補給量減少徑流匯入一無徑流匯入或少徑流匯入,淡水補給量少人為一工農業(yè)、人口用水量、水庫截留等,導致入胡淡水減少。(2)蒸發(fā)量要大氣候干旱,氣候變暖等,導致蒸發(fā)量增

4、大緯度低,氣溫高,蒸發(fā)量大。風力強勁,加劇蒸發(fā)(3)蒸發(fā)量大于淡水補給量(4)為內流湖,無徑流排出鹽分。(5)鹽分不斷累積,最終形成鹽湖(6)備注:(可能有)早期為海洋,后經地殼抬升,形成以海水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勢低于海平而,與海洋水連接,海水滲入。5、華北地區(qū)土地鹽堿化的原因6、城市內澇的原因第2頁共5頁另外:地理中的平衡原理沖淤平衡3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隨著非洲板塊及印度洋板塊北移,地中海不斷萎縮,里海從地中海分離。有學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氣候轉暖,里海一度為淡水湖。當氣候進一步轉暖,里海北方的大陸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補給類型發(fā)生變化,里海演變?yōu)橄趟?,但目?/p>

5、湖水鹽度遠小于地中海的鹽度。圖2示意里海所在區(qū)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為淡水湖。對此作出合理解釋。(6分)(3)分析補給類型發(fā)生變化后里海演變?yōu)橄趟脑?。?分)(2017?新課標I卷)圖2示意我國西北某閉合流域的剖面。該流域氣候較干,年均降水量僅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發(fā)量可達2000毫米,湖水淺,鹽度飽和,水下已形成較厚鹽層,據此完成68題。6.鹽湖面積多年穩(wěn)定,表明該流域的多年平均實際蒸發(fā)量A.遠大于2000毫米B.約為2000毫米C.約為210毫米D.遠小于210毫米(2018全國I卷)烏裕爾河原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積等影響,烏裕爾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6、為內流河。河水泛濫,最終形成面積相對穩(wěn)定的扎龍濕地(圖10)。扎龍濕地面積廣大,積水較淺。(2)分析從烏裕爾河成為內流河至扎龍濕地面積穩(wěn)定,烏裕爾河流域降水量、蒸發(fā)量數(shù)量第3頁共5頁關系的變化。(6分)(2016?新課標出卷)圖1所示山地為甲、乙兩條河流的分水嶺,由透水和不透水巖層相間構成。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過程中,該山地被破壞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復,隨之河流徑流量發(fā)生了變化,河流徑流的年內波動也減緩了。據此完成7-9題。A.降水更多轉化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轉化為坡面徑流C.降水變率增大D.8.森林植被恢復后,該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徑流增加河道淤積蒸發(fā)(騰)量增加地下徑流增加A.B.C.D.9.如果降

7、水最終主要轉化為河流徑流,變化是那么森林植被恢復后,甲、乙兩條河流徑流量發(fā)生的A.甲增加,乙減少,總量增加C.甲增加,乙減少,總量減少B.甲減少,乙增加,總量增加D.甲減少,乙增加,總量減少7.森林植被遭破壞后,河流徑流量年內波動強烈,是由分析西西伯利亞平原沼澤廣布的原因7.(2014年新課標全國卷H)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蝕、沉積及沼澤的吸收(附)影響河流泥沙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水體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影響浮游生物量,與水溫共同制約魚類資源數(shù)量。下圖所示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凍土發(fā)育,河流眾多,沼澤廣布。1.(2011山東卷文綜,26)為了解區(qū)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認識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某地理實習小組在美國西部地區(qū)進行了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